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人口與人種》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人口與人種》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時間:2023-12-10 06:59:5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口與人種》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口與人種》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口與人種》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學習人文地理《居民與聚落》是在第三章《天氣與氣候》這一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關系非常密切的自然地理之后,第五章以經濟為主的《發(fā)展與合作》之前,起承前啟后的作用。本節(jié)主要包含四方面內容:世界人口的增長、世界人口的分布和人口問題及不同的人種,本課時主要學習前兩項內容,是在前課探究世界自然環(huán)境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世界的人文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因此,本課在本單元乃至在全書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系到學生能否在前面的知識儲備上升華到人文關懷這一層面上來,從而初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口觀,簡單了解處理好人地關系的重要性。

  二、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較小知識儲備量較少,對人口問題了解甚少,通過課前交流,發(fā)現學生確實對本課內容較生疏。但人口問題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對家庭子女數量的影響),應該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而且學生在第三章學習了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對用這兩種圖來反映地理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的人口增長曲線圖和柱狀圖相對較好理解。不過學生形成本節(jié)課知識時有四個最主要的障礙點分別是:世紀的年代劃分、自然增長率的三種情況分析和人口機械增長、世界最大雨林的位置,這就需要老師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和補充。

  本節(jié)采用自主探究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來突破重難點。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自己讀圖分析,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生用地理圖表反映地理事物的能力和意識。通過小組成員的思維碰撞,集思廣益,得出結論,最后交流展示,相互補充。加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課標分析(含三維目標及重難點確定)

  本課所對應的課標要求是: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基于對教材、學生以及課標的分析,我把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使用用地圖、資料分析得出人口增長、分布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使用地圖、資料和繪制人口增長柱狀、曲線圖(或折線圖),得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狀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人口增長、分布的特點的學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如人口數量之大,增長之快帶來的人口問題)。

  重點:世界人口增長、分布的特點。

  難點: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原因。

  四、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播放劉歡的《我和你》,然后設問:你知道現在“地球村”上有多少人嗎?地球上的人口是怎樣變化的?(設計意圖:奧運會是世界人民的盛會,很多國家的人都要參加,所以把地球形象地看成“地球村”,人口也不只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人類共有的話題。從而讓學生的思維上升到世界的角度。最后有問題直接導入本課主題,相得益彰。)

  【講授新課】

  探究環(huán)節(jié)一:世界人口的增長

  1、閱讀課文70頁圖4.1及相關內容說出世界人口增長變化的規(guī)律。(學生代表回答,教師幻燈片展示補充。)

  結論:在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紀以后,特別是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大大加快。

  2、 【小組活動】結合課本71頁圖4.3分組討論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完成活動所設問題。(分小組5分鐘時間,合作交流。小組代表。)

  ※設置本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對增長特點的分析是本課的重點,設置了合作學習,通過小組成員的思維互動,集思廣益,得出結論,突破重點。有助于學生對該部分內容印象更加深刻。)

  結論:人口每增加10億,所需要的時間逐漸變短,說明了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在加快。

  3、閱讀課文71頁圖4.2及相關內容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及其大于0、等于0、小于0的人口增長情況和分布地區(qū)。(學生代表回答,教師幻燈片展示闡述。)

  結論: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 -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0時,表示人口增加。數值越大,表示人口增長越快;

  人口自然增長率=0時,表示人口不增加,也不減少。表示人口數值停止了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0時,表示人口減少(負增長)絕對值越大,表示人口減少越快。

  2)人口數:亞洲最多,大洋洲最少。

  人口增長速度:非洲最快,歐洲最慢。

  人口自然增長率:歐洲、北美等地區(qū)較低,個別國家出現了負增長,如德國。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qū)較高。

  探究環(huán)節(jié)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仔細閱讀幻燈片展示圖,觀察比較AB兩圖,說出對人口密度的理解。(學生代表回答,教師幻燈片展示補充。)

  結論:人口密度=該地區(qū)人口數(人)/該地區(qū)面積(平方千米)

  2【小組活動】結合課本73頁活動在圖4.4上找出幾個主要的人口稠密和人口稀疏的地方并分析其分布原因(參照課本65頁世界氣候類型圖及世界地形圖)。并完成活動所設問題。(分小組5分鐘時間,合作交流。表格呈現。)

  ※設置本環(huán)節(jié)的意圖:對原因的分析是本課的難點,若讓學生獨立思考,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及掌握程度,恐難分析成因,所以設置了合作學習,通過小組成員的思維碰撞,集思廣益,得出結論,教師再通過對比分析,進行補充說明,來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加強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結論:


  分布地區(qū)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區(qū)

  亞洲東部、南部

  歐洲、北美洲東部(四密地區(qū))

  平原面積廣闊

  氣候溫暖濕潤

  經濟相對發(fā)達

  人口稀少地區(qū)

  沙漠地區(qū)、高維度地區(qū)、高原山地地區(qū)、雨林地區(qū)(四疏地區(qū))

  干旱 寒冷

  高寒 濕熱

  學生討論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內容后教師總結:

  一般來說,地勢平坦和氣候比較溫暖濕潤的地方人口較多,比如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區(qū);而高山地區(qū)、熱帶雨林地區(qū)、沙漠地區(qū)、高寒地區(qū)人口較少,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qū),氣候炎熱干燥,人口密度較小。

  當然一個地區(qū)人口稠密的程度也并非完全取決于自然環(huán)境,也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等因素密切相關,但自然環(huán)境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五、板書設計(設計意圖: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從而整體把握本課所學內容。)

  一、世界人口的增長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1、數量:70億 1、人口密度

  2、增長特點:緩慢—加快—迅速增長

  2、分布特點與成因:四密、四疏;氣候、地形

  3、人口自然增長率

  六、課堂練習(設計意圖:有助于學生鞏固本節(jié)課剛學的重要知識點,溫故而知新。)

  1.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 決定的。

  2.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總數已達(70 )億。

  3.一個地區(qū)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 人口密度 )來表示。

  4.從世界人口分布圖上看,亞洲的( 東 )和 ( 南 )部 ,( 歐 )洲和 ( 北美 ) 洲的東部是人口稠密的地區(qū)。

  5.某城市總人口為100萬,1999年出生并成活嬰兒25000人,死亡15000人,該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1 ) %。

  七、教學反思:通過讀圖計算鍛煉學生讀圖能力,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從感觀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并鍛煉他們分析、總結的能力。通過舉例說明,加強學生運用數據、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新聞、時事多種渠道幫助理解、深刻體會其中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