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集合)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根據幼兒園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欲望。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中。
根據幼兒喜愛游戲和喜愛糖果的天性、有過吃糖果的生活經驗和思維的特性,本節(jié)課通過“兔媽媽分糖果”游戲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貫穿整個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fā)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fā)展各種能力,培養(yǎng)興趣,學習按數量取物,復習4以內的數。
這節(jié)課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清晰明了,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整個活動教學過程中,我先利用了“兔媽媽分錯糖果”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接著我以“兔媽媽請小朋友來幫忙”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最后兔媽媽為感謝小朋友的幫忙,請幼兒吃糖果,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活動后,我對這次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反思,如下。
教師課前的教具準備還應更考慮細節(jié)。
1、請孩子幫忙“按數量取物”時,最好是一樣的糖果便于幼兒數數。
2、請幼兒做作業(yè)時,因多少幼兒畫糖果造型的經驗不夠,應該讓孩子們畫圓圈表示。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和在10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課初首先呈現的是某校圖書室第七周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并根據表中的已知信息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求和問題: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列式:143+126=?由于這個問題涉及的數量關系比較簡單,所以有利于學生在列出算式后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計算方法上來。
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所以此處我讓學生自己嘗試算出答案。交流方法時,一種方法是出示計數器,進行直觀計算。之后引導學生運用對筆算加法的已有認識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并通過交流,突出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時也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在此基礎上,我詢問學生怎樣才能知道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呢?及時指出:“算的對不對,要驗算才知道!庇纱耍龑W生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從而使學生初步掌握加法的驗算方法。
隨后的練習采用“想想做做”,第1題,出示已經給出的豎式進行計算,進一步突出筆算加法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鞏固已有認識。此題,學生計算過程中沒有什么困難。
第2題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并驗算”,學生在計算中,基本上掌握了三位數的筆算方法: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第4題,是一個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通過解決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能使學生感受到剛剛學習的筆算加法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我運用了分組合作、一起探究、提煉加深的學習模式,讓同學互相交流,互相溝通。通過給同學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給同學自身動腦考慮的空間,再通過小組交流,讓所有的同學獲得表示自我的機會,也可以實現信息在群體間的多向交流。使同學在探究中發(fā)現數學方法,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數一數》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主要是學習千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通過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進一步感受位值概念,發(fā)展數感。
教學本課時,考慮到孩子在生活中對千以內數接觸較少,缺乏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時我主要運用計數器和方塊模型,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關系及意義。如在引入“千”之前,我先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9個珠子,再添1個珠,是10;接著撥99再添1個珠子,是100;最后撥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個珠子,是一千,讓學生經歷這樣一個撥數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位值概念的體會。為了讓學生對“千”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岀示1個大正方體,讓學生猜猜這是由幾個這么小的小正方體組成的,答案五花八門。接著讓學生借助學具中卡片數一數:先一個個地數,1條是十,再一條條地數,10條是一百,再一片片地數,10片是一千……,再次讓學生體會計數單位和進位的過程,同時初步感知這個大正方體就是由一千個小正方體組成的,接著再出示一張紙,用手比劃下500張有多厚,再出示500張紙,調整下之前比劃的`厚度,有了500張紙做鋪墊,大部分學生都能根據1000就有2個500,用手比劃1000張紙有多厚,進一步建立千的表象……
本節(jié)課比較遺憾的是在探索數數的方法時,由于趕時間,沒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想法,而是讓會的同學一帶而過,我想在今后教學中,即使學生表述不清或不會,我們也應該學會等待,讓會的同學幫忙補充,又或者通過解讀會的同學的想法也是一種學習,一次兩次說不清,慢慢就會了。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讀和寫。讓學生知道數位及數位意義,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
在教學設計時,我先復習數數,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緊接著又復習了數的組成,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用小棒擺數(教師報數,孩子們擺數),其中讓學生兩人一組擺出24根小棒,先說說它的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應擺在計數器的哪個數位上?4根呢?孩子們帶著這樣的疑問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24,邊撥珠邊敘述: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4個一在個位上撥4顆珠。教師再擺出42根小棒,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以上過程,讓學生對比24與42中的“4”、“2”的意義,加深對不同數位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突出了一個“學”字。我讓學生通過感受具體的事物(小棒)到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到抽象的數這個過程,來學習100以內數的讀、寫。課堂上通過個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換位子,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觀察、思考、對比,加深了他們對不同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在例題的教學中,我突出了一個“辯”字。通過開展整十數寫法的練習,在“辯”的過程中,學生明確了,當個位上一個也沒有時,應用“0”占位。加深了對數位意義的理解,并且在讀、寫、辯中,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
在例6的.教學中,我突出了一個“逼”字。通過給學生一個只有個位和十位的計數器,請他們表示100,學生們發(fā)現僅有原來的兩個數位已經不能解決問題,就“逼”他們想出一個新的數位!百位就閃亮登場了!百位的出現滿足了學生的自身需求和渴望,這從孩子們興奮地給計數器上的百位插上小棒的樣子就可以感受到了!他們更自主地學習,理解數位意義及數位的排列順序。通過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我覺得完成得比較好,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能更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增加一些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多鼓勵和表揚一些學生,學生學習情緒一定會更高漲。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1、認識時間
。1)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走得快的,較長的是分針;走得慢的,較短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1個大格有5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
。3)時針走1大格分針要走一圈,所以1時=60分;
。4)半小時=30分,一刻鐘=15分鐘
(5)時間的讀與寫:如3:30,可以讀作3時30分,也可以讀作3點半;8時零5分應寫作8:05。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要按著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事件,時間上不能重復。
。2)問過幾分鐘后是幾時,先要讀出現在是幾時,再推算過幾分鐘后是幾時幾分。
。3)時針和分針能形成直角的時刻是3時和9時。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第一課,是常見量教學。這節(jié)課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面和整時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與幾時半,同時也為學生以后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依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明確時、分的含義,能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操作與演示,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的過程,理解常見的時間單位,掌握基本的時間知識和技能。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時間的知識就在身邊,形成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ㄈ┙虒W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能準確數分(5分5分地數)。
2、能讀、寫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
1、理解1時=60分。
2、概括認識時間的方法。
3、正確認識“幾時差幾分”的時間。
。ㄋ模┙叹吆蛯W具的準備
課件,鐘表模型,制作鐘表
二、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對于時間并不陌生,生活中按時上學、放學、看動畫片、睡覺,經常接觸時間,并已掌握了關于時間的一些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供學生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
三、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
根據“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我以學生參與研究為主體,給學生提供放手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建新型的教學結構。
運用演示法,通過直觀而形象的動畫,演示時針分針運轉過程,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實踐、合作交流中,達到知識的自我構建。
運用引導法,概括看時間方法時,適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進而得出結論,扶放結合,相得益彰。
運用延遲評價,讓學生在自我反思中修正,掌握知識的同時收獲成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ǘ┱f學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學習方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思,我選取的學習方法是:
讓學生探究思考,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充分利用鐘表模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撥一撥、認一認、想一想、試一試中完成對新知的探究。
讓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小組討論看時間的方法,撥鐘練習,相互糾錯,獲得知識的同時,達到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說教學過程
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思,做中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是學生學習數學,構建知識,形成能力,塑造品質的方式,基于以上理解,我設計了以下步驟:
。ㄒ唬┱w設計,有以下4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ǘ┉h(huán)節(jié)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出示猜一猜: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
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興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參與學習,為這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做好心理準備。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這是本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由于本課容量大,知識點多,因此我設計了5個活動,我將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獲取知識。
活動一:復習舊知,認識鐘面
讓學生說出鐘面上的時間(8時,1時),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過認讀已經學過的時間,讓學生們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么?小組內交流匯報。(設置組長,監(jiān)督員,分享員)(12個數、時針、分針、格子。)
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鐘面,同時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通過學生觀察和交流可以說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
你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嗎?
這一問題是本課重點部分的第一個突破口,學生可以通過加法、剛學過的乘法等各種方法來計算出12個大格里有60個小格,給接下來的認識分針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礎。
活動二:認識時
課件演示:閃動時針,從數12走到數1。時針走1大格經過的時間是1時。
時針從12走到1是1小時,時針從幾走到幾也是1小時?
學生發(fā)散思維,任意說出時針從幾到幾也是1小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得到張揚。
(課件演示:1時多)現場操作演示時針指向幾時多,引導學生說出時針是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如果時針指向學生不確定,可以延長指針,讓學生明白確定時針的指向。
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通過靈活的現場教學演示,讓學生更加明確時針的指向,為后面學習認識幾時幾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三:認識分
師: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邊說邊演示。
利用課件邊演示邊提問:
分針從12走向任意一個數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認識每個數字各表示幾分,是本課的關鍵,因為學生前面對鐘面上數60個小格掌握了各種方法,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以致用,遷移轉化,得出每個數字各表示幾分,分針走1圈是60分,比較輕松的突破了這一關鍵點。
活動四:認識時、分的關系
理解1時=60分的含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根據前面掌握的時針走1大格是1時,和分針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動畫的形式,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時=60分。這里沒有讓學生動手撥鐘表,并非削弱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是考慮到學生在紛亂的針與格中觀察時分的關系,其效果不如多媒體演示更加生動,直觀。在學習中尋求的學習方式,以期待的學習效果。
活動五:學會認、寫鐘面時間
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出示例二3個鐘表,請學生試著認識鐘面上的這3個時間,和同桌互相說說各自的方法
學生們學到新知后渴望實踐,出示這3個時間,形成新的認知沖突,而這些新問題正是學生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可以解決的,例如:時針是走過4,是4時多,分針是指向9,是45分,和起來就是4時45分。通過再次的小組合作交流,去發(fā)現、經歷和體會認讀幾時幾分的方法,體驗成功的樂趣。即提高了學生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接下來是在黑板上出示了這3個時間,讓學生認讀,指導書寫方法
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從認識時間到會讀時間,再到會記錄時間,全面而又系統的.把認識幾時幾分這一知識重難點突破了。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動手實踐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1、讓學生撥出第一節(jié)課下課的時間8時40分。
兩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同學撥鐘,另一個同學說時間。
2、撥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的時刻,讓小伙伴猜一猜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新課程標準精神的體現。注意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基本的練習,既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又有利于培養(yǎng)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時間觀念。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讓學生自己總結,不但使學生學會了認識時間,而且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同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到生活中去尋找時間的不同表示。打通書本與生活,使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生活之中,實現有效的溝通。這樣,學生將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無盡的數學知識,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
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我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精心設計,讓學生懂得學好數學就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充分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同時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運用多媒體與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構建教學模型,使原來抽象的概念更加具體化、生動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認識時間”是在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由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選取富有情趣的學習素材并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教學開始,我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和課本的主題圖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系,并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多媒體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指針和格子。緊接著,通過圖像的閃爍及聲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后,再通過動態(tài)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通過動畫演示和xx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周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于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最后通過“小芳的一天”、給小動物找座位、“吃”水果,認時間這幾個活動來鞏固新知,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新理念。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 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背讀知識,而是創(chuàng)設情境并通過多次實踐操作,在學生分完梨后,讓他們給“每份分得同樣多”的這種分法取個名字,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注重分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的。如“把15支粉筆、15根圓珠筆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你會怎么分?” 學生有很多種分法。但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沒有完全展示出各種分法了,基本是5個5個的分,因為他們從結果來考慮的。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分撲克牌的設計我覺得很有必要。在學生們不知道總數的情況下,同學們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種分法,有一張一張的分,有2張2張的分等等。充分體現了分法多樣化。
3、 注重從多角度讓學生通過比較來認識“平均分”的含義這是認識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單一地看問題。如課的開始,讓學生分梨,學生都十分一致的進行了平均分,沒有出現不是平均分的情況。每份分的.不是同樣多,就是沒有平均分,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常有的情況,這一設計讓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同時,也用不平均分來對比學習,對了解這一概念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在處理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沒有充分體現這一點,當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沒有好好利用分梨這一教學資源,就這樣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了。其實可以再次回到開始,問問除了每份2只,還有其他的分法嗎?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嗎?這樣就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了。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尊敬老人的傳統教育。本節(jié) 課,我有意識的將數學中的教與學與生活中的“怎樣去老人家”以及“幫老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無論從情境的導入還是過渡語言的'選擇,我都從學 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他們體驗到數學和生活密不可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這樣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問題與教師挑戰(zhàn)性的語言的有機結合,使孩子 們的好生心被有效的激發(fā)起來,學生眼、口、手、腦并用,動心、動情,學習交流氣氛較好。到后來,我又以小組合作尋找寶藏這一活動再次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好 奇心,在學生找到寶藏后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做數學”,架起“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橋梁。
不足之處:有時出現學生的不規(guī)范語言, 沒能及時地為其修正。教師的引導語言切入的時機把握不好,到第三個活動幫李爺爺到商場買生活用品,部分學生對起點的理解有誤,完成得不夠理想。第三活動時 間拖了一點,導致最后的寶藏游戲讓學生的能力提升沒有在課堂內完成。當然作為一名新教師,教學經驗還很欠缺,我將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核心提示:本單元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第一單元,因為這一部分的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生活中的經驗積累非常重要。上完課后有一些體會: 1、在教學1厘米有多長時,不要把尺子放在實物投影儀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誤導學生。...
本單元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第一單元,因為這一部分的`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生活中的經驗積累非常重要。上完課后有一些體會:
1、在教學1厘米有多長時,不要把尺子放在實物投影儀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誤導學生。
2、測量要求從零開始,但是也應該教會孩子能夠不從0開始也能計算出所量線段的長度
3、對大人來說“厘米”和“米”非常簡單,但是對孩子來說,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體多出示一些長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體,進行多次感知。并且讓他們多動手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課桌的長、寬、高,門窗的高度等,對學生日后填單位很有好處。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學生自主學習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是現代教學的核心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由被動轉為主動,是培養(yǎng)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因此,數學預習具有以下四個優(yōu)點:
一、利于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在自學課本時,學生往往受到認知能力的限制,難以完全理解某些知識,只能模糊地掌握一些概念。因此,鼓勵學生勇于提出不懂的問題至關重要。即使在老師看來這些問題可能很簡單,但對學生來說,這些問題是他們思考的瓶頸。由于學生的水平各異,有些問題具有深刻的思考價值,而有些問題可能顯得幼稚。我們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意識,而不是追求問題的答案。通過持續(xù)的提問和思考,學生的問題質量肯定會不斷提升,這將有助于他們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利于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后,學生在解決一些簡單問題時,可以自己進行思考和解決,教師不需要特意設置情境來引導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肯定比解決兩個問題更有效率。學生們都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會更加關注。教師應該及時抓住學生的疑惑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解答,鼓勵學生學會思考,有問題就要提出來。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喜悅。這樣既實現了因材施教,也有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可能會一頭霧水,無法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盲目接受新知識。而通過預習,當認知發(fā)生沖突時,學生可以及時反思學習成果,從而激發(fā)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會因為各自的生活背景和思考方式的'不同,對知識的理解和構建方式也會有所差異。然而,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不可能將所有的觀點和想法都呈現在教材中。因此,我們需要尊重學生,鼓勵他們在借鑒教材的基礎上,展示出多樣化的見解,激發(fā)出不同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不僅僅滿足于教材知識的獲取,而是勇于挑戰(zhàn)教材,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獨特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教材的空白,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構建自己完整而清晰的知識體系。
四、利于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后,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提供的素材。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發(fā)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于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于接納的教學思路,并注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為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樣分?
誠然,小學生年齡小,還不知道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生(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一節(jié)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為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范,以此逐步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能力和意識。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可以通過布置預習作業(yè)來促進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獲多多?傮w看,全體數學教師認真執(zhí)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xù)推進我校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準走進教師的心,進入課堂
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zhàn),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開學初剛接手班主任的我,管理班級方面很是迫切,導致方法上出現了問題,這也有違背新課程標準,在發(fā)現方法出問題上,我及時改變了班級管理方法,同時向有經念的班主任討教好的管理辦法,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讓我認識到教師任務的艱巨。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
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fā)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組織了一堂師徒匯報課,在師傅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根據本班學生情況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復講,反復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實踐表明,這種分合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于教師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后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zhí)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后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
來看這次教學活動兼顧到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和諧統一,而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師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提高文化水平與做人境界,這將是一個長期而非常有價值的努力過程。研討反思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于日常教學實踐。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三、創(chuàng)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yè)的堂堂清,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采用等級制,定性采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引一個二年級評語例子:這幾天我們學習了重量單位《克與千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記錄較重的物體,知道如何表示、估計較重的物體,在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收集一克和一千克的物體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希繼續(xù)努力。等級評定,優(yōu)。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應該繼續(xù)努力。
本學期我們在作業(yè)評價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做法是日評、周評、月評一條龍,老師評、學生評,老師對一日作業(yè)做出評價,有時把班里同學好的作業(yè)帶回家,雙休日家長對孩子一周的學習、作業(yè)進行評價、了解、對比后對孩子的學習提出要求,周始老師綜合激勵換星,(2個優(yōu)A換1枚章)學生每周都為自己樹立一個新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又轉化為每天的學習行為,使他們日復一日,周復一周,不斷地吸取經驗,經常進行彌補,月末進行爭星活動,學生在一個月內品嘗自己學習成功的喜悅,或向他人學習,每一個月是一個新起點,學生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四、抓實常規(guī),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guī)范教學行為,并力求常規(guī)與創(chuàng)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本課時是在學生理解了乘除法的含義基礎上,進一步探究除法的計算方法(用除法口訣求商)這節(jié)課我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貫徹整個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本課開始,通過創(chuàng)設“小熊開店”情境,小動物來購物遇到的問題,引出:
1)買4輛坦克需要多少元;
2)20元可以買幾輛坦克。
學生對于第一個問題能順利用乘法算式解決,馬上發(fā)現可以利用乘法口訣求積,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未能順利解決。
2、自主學習,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教學中體現讓學生自主學習。如在解決關鍵性問題“20元能買幾輛坦克?”時,讓學生嘗試解答,讓學生說一說他是怎樣想的,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式來思考,用數學的語言來說說,提高他們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結合生活中的實例,編出除法問題,努力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當然,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如: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性等。如何在課堂上做到既照顧個別差異,又能面向全體學生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探索的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回收廢電池》這節(jié)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數加法的基礎上,再來學習的三位數不進位和進位的加法。要求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豎式運算。并讓學生明白三位數的加法,其實只是數位變多了,但豎式的運算法則其實跟兩位數的運算法則完全相同。
1、教材創(chuàng)設了“回收廢電池”的情景,我首先能結合這一素材,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并通過“你知道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廢電池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自然、關注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適時的進行保護環(huán)境、愛護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在討論“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jié)廢電池?”時,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列出算式。并讓學生先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再探索計算方法時,讓學生通過在計數器上撥一撥了解到“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在從個位加起!苯鉀Q“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廢電池?”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去思考,進而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中,在討論“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節(jié)”電池時,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讓學生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在計算112+87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再進行交流教學。從“估一估”、“撥一撥”和“算一算”三個層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確計算的`方法讓學生知道。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算式時,先估一估它的結果,做到心中有數,對探究算法和解決問題是有益的。通過在計算器上撥珠計算,學生了解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因此在豎式計算中,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才能相加。
4、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鞏固練習等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順利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但要注意的是在備課時,仍需事先把握好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用時,多給學生進行板演的機會,放手讓學生進行估計和語言表達,老師不要太急于“一手操辦”,這樣更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愿說。同時教學語言仍需再斟酌些、嚴謹些,這樣本堂課就更能達到教學效果了。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多少粘張貼畫》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至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對編制乘法口訣具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因此,在探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新舊乘法口訣的聯系,體驗從已有的知識出發(fā)探索新知識的思想方法。在這堂課中,我為求做到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始終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我精心構建口訣教學的新格局,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認為自己有以下幾點的突破:
一、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新課程倡導要為學生提供輕松、和詣的學習氛圍。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中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貫穿始終,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因此,教師首先要營造出學生感興趣的、愉悅的、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參與到探究新知的活動中。課中我首先創(chuàng)設有多少粘貼畫的情境,讓學生估一估老師帶來的粘貼畫有多少?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估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習慣。
接著讓學生根據粘貼畫情境圖,提出問題并列出乘法算式,為編制6的乘法口訣做好準備。然后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計算得數,編出6的乘法口訣,并在組內交流思考過程。通過設置找6的乘法口訣的秘密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和口訣的特點,找出規(guī)律記憶口訣,并開展記口訣比賽。最后通過對口令、搶答、找朋友、移格子、購文具等游戲和生活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本節(jié)課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主探索,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通過觀察、思考、動腦、動手、動口去發(fā)現問題,探求新知識,體驗成功的愉悅。本課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估一估老師帶來的粘貼畫有多少?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編制口訣,重視引導學生從已有的乘法口訣出發(fā),去探究、編制新口訣。體驗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是為了加強對乘法口訣的記憶,更是為了促進知識的溝通,使所學的知識變得能動、靈活。
對于6的乘法口訣,前5句前面已有接觸,本堂課的重難點是后4句口訣的編制和理解。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經歷口訣編制的過程,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同學們相互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去探索新的知識,出現了用操作學具、連加、想前一句口訣再加6等多種思考方法。在引導學生發(fā)現6的乘法口訣規(guī)律時,首先讓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再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通過探索和交流,從中發(fā)現口訣的一些規(guī)律,加深對口訣的記憶,并為學習后面的乘法口訣由學生獨立發(fā)現規(guī)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一、目標制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提出要重視口算?谒闶腔趥人對數的基本性質和算術運算的理解。口算為個性化、多樣化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谒悴皇亲鳛楣P算的臺階,而是一種不同的訓練,它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口算。它可以發(fā)展高層次的數學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從第一冊起每學期都由淺入深地安排了口算內容。本節(jié)課是第四冊幾百幾十加減法口算教學的第二部分,在學生掌握口算幾百幾十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方法基礎上,繼續(xù)教學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結合教材特點和低年級的認知規(guī)律,我將本課目標制定如下: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口算的興趣,感受到口算的必要性,讓學生學會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
生:去過。
師:盧老師想,你們一定都喜歡逛超市,尤其是玩具超市。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逛逛玩具超市吧!
。ㄕn件展示:擺滿玩具的超市,每件玩具都注有單價。)
師:玩具超市的玩具可真不少,你們每個人都能挑選兩件自己喜歡的,你最想買其中哪兩件呢?
學生舉手說自己想買的玩具。
(二)探求新知
師:小明同學想買一輛遙控車和一只玩具熊,誰能幫他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錢呢?
師:一輛遙控車多少錢?
生:320元。
師:一只玩具熊多少錢?
生:90元。
師:要求買一輛遙控車和一只玩具熊,一共需要多少錢,誰能用算式把它表示出來?
。ㄒ龑鷱膯栴}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
生:320+90=
。ㄕn件展示:320+90)
師:320+90到底等于多少呢?請你們拿出課堂練習本,自己先算一算。
學生獨立計算。
師:現在請你們來說一說,你們是怎么算的?
生1:把320分成300和20,用20加90得110,再用300加110得410。
師:你們說他的方法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們聽清楚了嗎?請聽懂的小朋友來重復一遍。
多請幾個生來重復。
師: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2:32個十加9個十是41個十,就是410。
師:非常好。他懂事用上我們前兩天學的整百數加法的口算方法。誰還有不同意見?
生3:把90分成80和10,320加80得400,400加10得410。
生4:先用32加9得41,再在后面添上1個0。
課件出示練習:
請學生口算并說出算理。(強調學生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540+10 630+50 520+50 760+30 980+10
540+70 630+80 520+90 760+90 980+60
師:觀察這4組題目,比較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生:它們的相同點就是都是幾百幾十的加法,不同點是第一行的題目是我們前兩天學的幾百幾十的不進位加法,而第二行的加法是有進位的。
師:說得非常好,其他同學有沒有觀察出來?
師:小明買了遙控車和玩具熊后,想比較一下它們兩件,哪件貴,貴多少?誰能來幫助他,誰會用算式把它表示出來呢?
生:320-90=
。ㄕn件展示:320-90=)
師:320減90到底等于多少呢?請你們四個人分成一個小組討論一下。
生分組討論。
生1:32個十減9個十得23個十,就是230。
師:他說的對嗎?很好。他也是利用了我們前兩天所學的整百數減法的口算方法。
生2:把90分成20和70,320減20得300,300減70得230。
生3:把320分成300和20,20減90(生3說不下去。)
師:他想用我們前兩天所學的幾百幾十不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來口算320-90這道題,行得通嗎?
生4: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呢?
生5:把320分成300和20,20減90不夠減。
師:那該怎么辦?
生5:把320分成200和120,120減90得30,30加200得230。
師問生3:你聽懂了嗎?
生3:聽懂了。
師:請你自己訂正過來,說一遍給同學們聽。
生3:把320分成200和120,120減90得30,30加200得230。
師:真棒!能自己訂正過來,學會了真了不起!
課件出示:
請學生口算并說出算理。(強調學生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410-10= 780-70= 360-20= 750-30=
410-30= 780-90= 360-70= 750-60=
師:觀察這4組題目,比較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生:它們的相同點就是都是幾百幾十的減法,不同點是第一行的題目是我們前兩天學的幾百幾十的不退位減法,而第二行的減法是有退位的。
師生共同總結幾百幾十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課件展示:
1、搶答下列各題:
340+20= 360+70= 140+70= 890+70= 340-70= 430-70= 350+70=
560-70= 910-70= 340+70= 110-70= 840+70= 960-70= 210-80=
2、改錯:
病例:340+70=310 病例:440-90= 450 病例:340-30=210
醫(yī)生:___________ 醫(yī)生:____________ 醫(yī)生:___________
3、開放題:
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
3( )0+60=4( )0?760-( )0=6( )0
三、教學反思
每個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背景、數學活動經驗、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自身思維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課程標準教學新理念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何把握這一理念的`指導,向學生提供的是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而不再是定論式的客觀數學知識結構?反思"幾百幾十的加減法"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數學課堂上要達到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要具備以下幾點:
1、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綜合 數學是一個整體,其不同的分支之間存在著實質性聯系。按照教材的編排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全過程。例如,在教320+90=時,我是讓學生自己先拿出本子計算,由學生自己摸索解題方法,從中感悟到今天所學內容與以往所學的異同。這樣,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通過練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看到與前面學過的不同之處,從而感到新知識不新,舊知識不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內容是口算,但我并沒有直接出示口算題,而是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一個玩具超市的情景,力圖從真實的購物環(huán)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玩具超市是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能吸引學生。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產生學習和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注重呈現形式的豐富多彩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孩子們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征,采取適合于他們的表現形式,培養(yǎng)他們一種愿意甚至喜愛的積極情感。例如,鞏固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由易到難,針對性強。特別是改錯,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學生當成小醫(yī)生,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在鞏固練習時,還設計了開放題,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發(fā)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做到課結束趣尤存。
4、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已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師在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這個問題之后,要學生獨立思考完成,這樣不僅使他們明白遇到問題應該怎樣去思考,而且知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怎樣由此(不進位加法)及彼(進位加法)。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幾百幾十進位加法口算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在教師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這個問題之后,我是讓學生分組討論,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發(fā)言,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對,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學會賞識和學習同伴獨特的、富有個性的見解。
5、關注對數學的理解,發(fā)展富有個性地學習 促進隨著開放式教學的深入開展,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應用有關數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上應盡量抓住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關注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及時調控課堂教學。這節(jié)課,整節(jié)課的目標之一就是為了教會學生口算的算理,但是教師并不是"填鴨式"地將算理一股腦兒地塞給學生,而是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真正做到"算法的多樣化"。
總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注重將數學與學生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課上教師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去經歷、體驗、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使每位同學都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20以內的位減法是在學習過10以內的加減法, 1~10的分與合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整個單元通過十幾減9,十幾減8,7,十幾減6、5、4、3、2 等章節(jié)來探索退位減法的算理,引導學生靈活采用想加算減法、破十法和平十法進行口算,通過算法多樣化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動性。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出現了較多的問題,講過之后還有部分學生對算理理解不清,學著學著就暈了,還有部分學生學不會運用,仍然借助扳手指計算,經過思考,我認為教學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鋪墊不夠,要想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學生需要對20以內的進位加法、湊十法,10以內的分與合有較好的掌握,而經過一個寒假,這些知識很多已經被學生忘卻,我應該對這些知識進行一系列的復習強化,但實際教學中復習不夠,所以出現了一些問題,以后課前應該加強知識回顧和鋪墊環(huán)節(jié)。
2、直觀操作不到位,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計算方法是破十法、平十法、算減想加法,通過直觀的操作把退位減法的分步驟思考過程和退位變換過程清楚地展現出來,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算理。而在實際教學中,請學生動手操作的不夠,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根據操作說出算理,老師牽引太重,過程性算式都是由老師給出,學生根本不太理解,在以后的課堂中應該更加重視直觀操作,重視數學語言的表達和理解。
3.促進教學文化的構建,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加強學生思考習慣、傾聽習慣、發(fā)言習慣、寫作業(yè)習慣、糾錯習慣的貫徹落實。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7-11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0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2-0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6-15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4-18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7-08
數學小學二年級教學反思02-13
小學《通分》數學教學反思12-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合集】01-13
(精華)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