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重視學生讀圖、記圖能力的培養(yǎng)。從地形圖上掌握亞洲的主要地形、河流、湖泊,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亞洲的.地勢特點以及對河流分布的影響,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綜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
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分析亞洲的地形特征,我首先讓學生依據陸高海深示意圖歸納出亞洲的地勢特點,充分利用地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地圖引導學生讀圖、歸納得出結論,效果明顯。例如分析亞洲河流的流向時,我首先讓學生讀圖,從圖中找出亞洲主要河流,在圖中描出,并說出河流注入的海洋,并進行歸類,歸納出亞洲河流的流向是從中間向四周流。學生自然而然的就得出了結論效果比較好。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的內容選擇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本章共有兩節(jié)內容分別是第一節(jié)位置和范圍和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根據課標要求,要求學生會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某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我制定了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能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掌握亞洲氣候的特點;讀圖簡要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利用亞洲氣候圖、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及相關資料,歸納總結亞洲的氣候特點,分析氣候對農業(yè)的影響;初步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歸納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初步學會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增強對我們所在的大洲——亞洲的'熱愛之情及自豪感;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通過學習亞洲的地理位置,歸納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亞洲的氣候特點;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qū)地理位置特點的方法;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亞洲的氣候的特點。
本節(jié)采用了復習導入:復習區(qū)域地理學習方法
這樣的導入注重對學生方法的指導,有利于地理思維的培養(yǎng)。還可以列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運用。關于位置的描述采用口訣記憶法幫助學生識記:“海陸半球經緯度,先把位置來描述”;分析該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情況,自然情況包括哪些方面又用了概括聯(lián)想記憶法,“氣壯山河”——氣代表氣候;壯代表土壤;山代表地形;河代表河流,等從這幾個方面分析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包括:人口、工業(yè)、農業(yè)、交通等。這樣的方法不僅好記易于理解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應該啟發(fā)學生可以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在思維導圖中重難點強調,線上學生連線互動反饋哪一部分,在復習中存在困惑。
知識點梳理過程中也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如:亞洲按地理方位分區(qū),指導學生采用簡圖的方法指導學生識記亞洲六大分區(qū)。這一部分通過線上教學反饋,還應著重落實回歸教材,帶領學生落實基礎,圈畫教材,同時應加強小測,尤其是線上教學階段,學生的自覺性較差。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知識點多而細,每個知識點都很重要,為以后學習提供基礎,所以上好這一節(jié)課至關重要。經緯網在地球表面并不存在,是人們在地球儀上人為劃定的,所以需要學生要有空間感,再加上教材中以圖為主,給學生預習也增加難度。
根據以上情況,我采取了學生自學和小組交流為主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5分鐘,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根本完不成學案,對于抽象的事物僅憑閱讀教材是不能夠完成的。于是我安排學生分成四大組,每組一個地球儀,小組內進行充分討論(大約15分鐘),教師深入到組內進行指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通過我的提問和指導感覺大部分學生能夠將本節(jié)課的基礎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以往的'教師教學老師在前面使盡全身解數的講解,達到的效果也不過如此,現在通過自主學習和學生間的交流討論、再加上教師有針對的點撥,學生同樣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是地球儀仍不夠直觀,各組的地球儀有的是經緯網地球儀,有的是政區(qū)地球儀,這樣學生自學起來程度不一樣,教師在點撥時也有一定難度;個別學生仍然對抽象的事物不能理解,希望在下面的幾節(jié)課中再進行滲透。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4
星期三,我在長安實驗中學初一15班中上了一節(jié)《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的公開課。這是我在長安實驗中學的第一節(jié)也是最后一節(jié)課,心中的緊張感早已伴隨我兩個星期。對學生的未知,讓我緊張;不同的小組教學方式,讓我覺得新奇;還有身在錄播室,那潛伏的攝像頭,讓我頓感壓力山大。所幸,一上講臺,我就搖身一變?yōu)榻處,在學生們的奇思妙想中,愉快度過課堂的40分鐘。
初一的學生們真的有很強的`好奇心。在看到課本沒有的內容“霰”時,小眼睛都閃著光芒,專注著研究圖中在生活里不曾見過的白色顆粒。在談到“生活中你與降水的‘愛恨情仇’”時,許多學生都深有體會,踴躍發(fā)言。甲說“我對降水是愛,因為生活中吃的糧食需要雨水的滋潤”;乙說“我對降水是恨,因為有一次出門,天突然下冰雹,砸到我了”;丙說“我喜歡降水,因為如果昨天雨下得夠大的話,我就不用上課,可以在宿舍睡覺”……答案五花八門,出乎意料。這些都是學生們真真切切的生活經驗,他們在回憶中已深深體會到“降水與生活的息息相關”。從他們的言語中,我也能關注到學生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有許多想法,很聰明。比如課堂拓展“下雪了,怎么測量降水量”“制作簡易雨量器,測量當地降水量”時,學生們都結合書本與生活實踐,提出很實用的方法,如“測量降雪量需測融雪后的雪水”,“用生活中的塑料瓶制作簡易雨量器”等。這一些都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而不是老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接受。人對于自己找到的答案,會有自然的成就感,學生也是這樣。嘗過這種成就感,學生們自覺喜歡上發(fā)現的過程。老師也可以卸下“獨挑課堂大梁”的重任,把課堂還給學生,還可以從中坐收漁翁之利。
愉快的一節(jié)課很快就過去,我滿足地回味學生們的積極表現,也靜靜地回憶自己的表現。臺下學生,臺上教師,這就是說的我吧。只是這個教師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嘗試者,與學生一樣,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充滿好奇心;又與學生不同,有許多顧慮,許多不成熟。比如,課堂語言組織能力終歸不太嚴謹,關于課堂“留白”把握得較欠缺。課堂中,我一般會按照先前教學設計進行,一旦學生思維超出這一設計,我就有點失措。此時,我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用許多廢話,把學生兜回原來設計軌道上;或者一個問題,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我會設計許多小問題,引導學生,有時繞遠就有點跑題了。這一節(jié)課上,我感覺語言還不到“一語中的”;關注到的學生也不夠廣,課堂中自主回答問題的學生不少,只是參與的范圍不夠廣;課前準備進行小組之間的計分競賽,最終并沒實現;時間把握不好,導致拖堂……
就如肖老師所言:沒有完美的課堂。每一節(jié)課堂都是一場嘗試,有滿有缺。滿讓我感激,缺使我進步。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是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的第一課時,這節(jié)課的內容知識性極強,重難點內容很多,同時還涉及到了很多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地理事物。由于初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難點較難突破,所以在上這堂課時,我采取了教師聯(lián)系實際舉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類比分析、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教師演示啟發(fā)分析說明等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為主體,師為主導”的作用,F簡單地談一下感想。
一、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巧妙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
在導入時,通過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同學們觀察到的太陽從哪個方向升起,又從哪個方向落下?小時侯你們認為是太陽轉還是地球在轉?現在呢?然后再通過播放視頻“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過程”,輕輕松松地就把地球的兩種運動形式展示給了學生。
二、利用類比的方法,引導學生或分析生活實例,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經驗,類比分析推理獲得地理知識。
比如:針對我們就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一直在動,而我們?yōu)槭裁锤杏X不到的研究,就采用類比的方法——根據坐汽車在很平直的`道路上行駛的感覺類比分析得出結論;再如:在地球自轉引起的時間差異時,我引入了今年夏天倫敦奧運會時,北京和倫敦觀眾觀看賽事的時間不同,而分析推理得出相關結果。
三、善用多媒體課件,增加直觀性。
為更好地上好這堂課,我們對課件進行了精心設計。一是插入了視頻和音頻文件,加強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刺激;二是將flash動畫插入到課件中,使運動的演示過程更細膩、更生動。如在二分二至圖中,地球的公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地球自轉中從北極、南極上空看方向如何,都以動畫的形式播放出來,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四、充分發(fā)揮了地球儀的作用
課堂上學生人手一只小地球儀,自已動手演示自轉和公轉,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濃厚了;在說明地球自轉引起的現象時,我先在大地球儀上沿經線貼一張紅色紙條,再沿方向慢慢轉動地球儀,讓學生分排觀察紅線轉到的位置,并說出是早晨、中午、還是晚上,既直觀又形象。
五、充分發(fā)揮了小組的合作探究作用
小組合作探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勇于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概括總結的能力。在本節(jié)課中,有很多地方小組合作都運用得非常好。比如,在二分二至圖時,分組完成四個節(jié)氣的填寫;在地球公轉時,小組成員利用自己的生日討論地球運轉在公轉軌跡中的哪個地方?這一天的晝夜長短情況如何?這些活動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六、充分利用學生的演示活動來糾錯,達到邊學習邊反饋的效果。
比如在研究完地球公轉時,找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地球和太陽來演示地球與太陽是怎樣運動的,其他學生觀察判斷他們演示的是否正確,對有錯誤的地方,再找學生下來演示,一直到演示正確為止。這樣,既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總之,本節(jié)課在設計上突出了新課改理念,在實施上也注重運用了新課改的精神實質,而且較好的完成了預計的教學內容,學生反饋的很好,對知識達到理解的程度,并突破了難點,在分組探究實驗中,增強了小組合作能力,提高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
1、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還比較生硬,個別活動沒利用好,應該給學生做出相應的講解讓學生理解。
2、時間掌控不太好,本節(jié)課的兩個目標都是重難點,但給學生記憶掌握的時間過短,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講的太多。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6
今天講課的章節(jié)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與大洋。
在剛結束難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較容易,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輕松地學習,在樂趣中學到知識。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導入本節(jié)課,引出“人類真的給地球起錯名字了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海洋面積是否真的比陸地面積大。得出答案后接著回答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結論。由結論再提出疑問“既然海洋面積如此大,為什么古人給地球起名為地球而不是水球”
(PS:本環(huán)節(jié)節(jié)節(jié)相扣,前后聯(lián)系緊密),同學們各抒己見,自由發(fā)揮答案。提出疑問: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簡單介紹人類認識世界的歷史,增進同學們的見聞,同時也增加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PS:在介紹歷史時,欠缺生動,提不起同學們的興趣)觀察地圖,得出海陸分布。在講七大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解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之間的區(qū)別,并舉他們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島。接著引出全球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簡要介紹七大洲命名的來源。讀圖思考:1.東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2.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3.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4.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5.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6.各大洲的面積大小關系如何? (PS:口訣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完成教材31頁
活動3,了解七大洲的`輪廓特征。 (PS:本環(huán)節(jié)同學們難以獨立完成,教師引導并板圖)
觀察地圖冊第5頁,找出大洲分界線
在講七大洋之前先講解海峽、海、洋之間的區(qū)別
引出四大洋極其分布和面積大小關系(PS:口訣:太大印北,四洋貫通)
在七大洲的輪廓圖上標出四大洋的位置
最后介紹海洋對人類的影響,增進趣味性。
。≒S:在講解貿易的通道——馬六甲海峽時,缺乏都地圖的指引)
存在問題:教師聲音過小,師生間缺乏互動。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7
這一段時間我?guī)ьI學生結合《迎考訓練》復習了七年級下冊,在復習過程中主要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對亞洲的地形及氣候的相關內容不能夠熟練的落實到圖上。
2、對于第七章四個國家的內容,學生對一個地區(qū)或國家的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還不夠明確,特別是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
3、對于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qū)》這一章的內容較多,復習過程中感到困難的問題是理解一個地區(qū)人口、資源、環(huán)境不協(xié)調帶來的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放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這一節(jié)中來解決。
4、第九章的復習重點是美國,學生對美國農業(yè)帶的分布及美國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掌握得不牢固。
5、對于極地地區(qū)復習難點是在極地地區(qū)如何確定方向。
針對在復習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我準備帶領學生再把其放到課本中去解決,同時結合檢測題進行鞏固。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8
我于20xx年工作至今,從事初中地理教學工作已有10年有余。雖然教學經歷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但自己有得有失,感受頗多,期間也在不斷地自我總結,以期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以下是自己就近年來七年級地理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總結:
一、重視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七年級地理所學的內容在學業(yè)水平考試中所占的分值大約為40%左右。就所學內容來看,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地球和地圖,其中涵蓋了地圖的要素、經線緯線和經度緯度、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二是初一上冊所介紹的世界地理部分,包括世界的海陸分布、世界的居民和世界的氣候;三是初一下冊的世界主要的大洲、國家和地區(qū)。內容看似不多,但其實初一所學的知識是整個初中地理課程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例如:經緯網和氣候類型圖的識讀、時區(qū)的劃分和計算、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等。這些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學起來難度較大。所以許多同學在剛開始接觸地理的時候就很容易被這些難點所“打倒”,以至于對地理課的學習產生畏懼感,從而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所以如何攻克這些“攔路虎”, 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產生興趣,同時把這些枯燥和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對于我們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了興趣,才會把學習由被動變主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也只有這樣,才能學好所學知識;仡櫸疫@些年來的做法,我從一開始就格外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我緊扣教材,從學生身邊的實際例子出發(fā),引導他們對這些實例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例如:初一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列舉了很多事例來說明地理和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在介紹了教材中的事例后,我還舉了很多與我們騰沖當地密切相關的例子來引導學生分析:騰沖農村的屋頂是什幺形狀的,為什幺會這樣?為什幺騰沖人比較喜歡吃餌絲,而不是饅頭呢?北方人為什幺卻又比較喜歡吃饅頭呢……通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不僅能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同時也能簡化難點,使他們能對地理知識、原理和規(guī)律理解得更加透徹。
二、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中各個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以及人地關系之間的一門學科。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時時刻刻在影響和改變著地理環(huán)境,同時,我們也受到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由于地理學特殊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學習地理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地球,順應自然規(guī)律,達到人地關系的和諧統(tǒng)一,最終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七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許多生活知識和技能相對缺乏,對于生活中一些經常用到的技能更是知之甚少。如:對我市的東南西北方向毫無方向感、許多學生出門不會使用地圖、在野外不知道如何定向等等。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重視這些地理技能的培養(yǎng),這樣做不僅幫助他們學到了地理知識,還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實際生活能力。
三、引導學生勤思、好問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強大的動力,初一的孩子對于世界的認識有太多太多的問號,對于他們那些看似無稽之談的問題,我們老師不應當打壓。相反更多的應該是給予鼓勵和肯定。都說計劃沒有變化快,的確如此,很多時候在我的課堂上,學生經常會問一些奇思怪想的問題讓我覺得措手不及,盡管有些問題與我們所講內容關系不大,甚至不相干。但對于他們的這些好奇心我們老師不應該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無理”、“可笑”或是老師一時無法回答而置之不理,甚至批評他們是在“無理取鬧”。相反,此時我們應當順應學生的心理,發(fā)揮他們思維活躍、敢想、敢問的特點,積極引導他們對所提問題加以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初一上冊學習世界的人口分布時,我讓學生觀察世界人口分布圖后,學生不難總結出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區(qū):東亞、南亞、西歐和南北美洲東部。然后引導學生分析為什幺這些地區(qū)人口稠密,很多學生都能從圖中看出這些地區(qū)大多地處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區(qū)。此時,有個男生問我:老師為什幺澳大利亞西部同樣臨近海洋,但那里卻人口稀少呢?對于這個問題,我沒有因為涉及到高中知識而回避它。相反,我讓學生再看地圖,問:澳大利亞被哪一條特殊緯線經過?學生答:南回歸線。它的`中西部地區(qū)地表以什幺為主?學生結合世界地形圖可得出:沙漠。在此基礎上,我給學生講述:因為澳大利亞中部被南回歸線穿過,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終年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所以中西部地區(qū)以沙漠為主。盡管中西部靠近海洋,但該地區(qū)由于終年高溫少雨,因此人口稀少。通過這樣的講述,雖然學生不大理解什幺是副高,但他們至少知道了沿海地區(qū)并不一定都是人口稠密區(qū)。同時為他們更加全面、正確的學習地理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把課堂交給學生
在落實新課標理念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當避免采用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應該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好的結合起來,這樣既發(fā)揮了以老師的主導,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F在的學生都是00后,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非常多,接受和理解知識的能力也比我們那個時代要強很多,因此,作為“引路者”的老師們不能小看他們的這些能力,而且還要幫助他們把這些能力進一步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重難點我們適當講解即可,更多的問題可以交給他們去自學探究或是分組討論完成。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培養(yǎng)了他們動手、動腦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學生會的我們盡量不講,學生不會的我們盡量少講。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予他們更多的鍛煉機會,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還有利于他們對地理問題的思考方式和解答問題能力的養(yǎng)成。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9
本周是期中考試前一周,老師們都在忙著復習迎考,還要準備整理導學案、作業(yè),同步、以及單元檢測等常規(guī)材料的檢查,實在感到工作很忙碌,有時感到手中的作業(yè)有些繁瑣,面對這么多的作業(yè),以及多個班級的工作量,真是感到數量充實而質量不夠。在有限的時間處理好這些工作,確實有些困難。要求學生完成,可還是少部分同學做的不完整,落二撇三。對于積極的同學來說。做的不錯。本來要求小組長相互批閱,相互提問,相互指導。能幫助同學們互相提高,可是大多數同學還是拿不出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很少有同學發(fā)現了問題主動去請教學習好的同學。總是利用課上時間去學習,課下大多數同學都沒有再去拿出點時間去鞏固。而是讓其他學科擠占的無法顧及。
總之,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多,把每一件事情都處理的.井然有序,的確不算容易,再加上學生不按照要求去做,實在感到心有余卻力不足。讓每位學生都聽從安排的確也做不到?吹綄W生手中的作業(yè),每科每位老師都去擠壓,學生們也感到厭煩卻又無奈。完不成又挨老師的批評,這樣只好應付完作業(yè)算完。每位老師都印發(fā)了大量的作業(yè)、學案、再加上同步、配套等,學生們的工作實在是需要很多的耐心。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出統(tǒng)一的要求,學校檢查時也作出統(tǒng)一的要求,即看數量、質量,又看批閱情況,學生改動情況,可是學生是否都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師又都切合實際的做了相關的要求,是否真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呢,值得反?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的教學基本達到的目標,通過讀圖,學生能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圍,分析總結該地區(qū)的地形特點、氣候分布特征,培養(yǎng)運用地圖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收集、運用資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過程中,學會尊重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和傳統(tǒng),通過對非洲黑人的了解,進行種族平等,維護世界和平繁榮的教育。利用各方面的資料經過小組討論、分析,理解本區(qū)以初級產品的生產和出口為主的單一商品經濟及面臨的人口、糧食、干旱和荒漠化問題。通過對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具體表現和內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和全球意識。
經過課前學生搜集資料,以及課堂中的的共同討論、探討、共享,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與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了有目的'查找資料及綜合分析能力。通過這次教學,我感覺到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fā)揮了,既調動了積極性,又掌握了知識。
但是對個別需要幫助的學生,應適當降低難度,指導他們在地圖上獲取資料,通過資料,使學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與氣候類型,并讓他們展開討論和交流,及時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隨時鼓勵,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對高材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其高級思維能力,能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現狀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體現綜合分析能力。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1
從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具體情況來看,本節(jié)課突出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圍繞教學目標,我從生活入手,首先讓學生說出我們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途徑,再從學生經常接觸到的天氣預報展開,特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播放錄制好的學生所熟悉的央視預報節(jié)目,利用其中的衛(wèi)星云圖、城市預報圖進行教學,通過模擬央視主持人,讓學生學會讀圖并布置學生課后收聽、收看天氣預報,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養(yǎng)成了認真觀察分析和記錄的習慣。在天氣符號的教學中,通過學生對書上圖片符號的自己來識別,這樣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jié)課的主體設計和主要步驟是以學生競賽的形式,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雙邊活動為主體,把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目標切實的落實于每一步教學活動中,體現了思維課堂的新理念,同時也體現了地理新課標“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小組競賽的課堂活動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與探究的能力,且對以后教學中的小組教學方式起到示范作用。
這節(jié)課除了上課課件外,還自制了彩色圖片與卡片、自己錄制的音像,這些對于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增強了直觀性、形象性,有助于加深學生印象,突破教學難點。讓我感受到教師要以一個啟發(fā)者、引導者、幫助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去。本節(jié)課中我覺得自己在語言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課堂上話語親切,不生硬,易于接受。我經常用鼓勵性話適時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仔細思考發(fā)現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何真正有效的調動、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師生互動不足
在本課中,原本有很多地方可以讓學生主動發(fā)揮,開動腦筋的地方,卻被老師一手包辦,沒有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例如:講解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時,老師完全可以先給學生一定的提示,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己討論、歸納原因,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產生師生之間的共鳴。但在實際教學中我沒有給學生深入討論的機會,都由自己講解了,所以顯得老師講解的過多,學生表現的機會過少現象。另外被要求提問的同學大多集中在少部分學生,對于大多數的學生關注不夠,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使得本節(jié)課中師生互動明顯不充分。
二、教學語言不夠規(guī)范
教學語言應該注重科學性、規(guī)范性,不能隨心所欲講解。在一些細微地方注意不夠,導致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地理學科是一門科學性強的.學科,所以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細微之處,把好語言規(guī)范這道關卡。
通過反思讓我看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也讓我明確了今后將努力的方向:
一、要注重對學生的尊重和肯定
對于那些積極表現和出現錯誤的學生都給予肯定,多使用鼓勵性語言讓他們充滿自信心,能夠有更多、更好的表現,達到師生之間的的平等地位。給學生更多施展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師生共鳴,避免“滿堂灌”的現象。
二、加強自身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
一個自身能力不足的老師是不可能教出優(yōu)秀的學生。今后要多向身邊的老師學習,充分運用團體合作學習的機會;與優(yōu)秀教師交流、學習,盡快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
三、細心發(fā)現身邊的事例,并合理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相信可以給學生更直觀,貼切的認識,幫助他們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和觀察,思考能力。
總之,在課堂中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技能應用到平時教學中去,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今后我將進一步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彌補缺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2
[優(yōu)點]
1.通過對比我國和西方人的飲食結構差異導入,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易于增加感性認識并逐步理解歐洲為何畜牧業(yè)發(fā)達。
2.采用討論、指讀等形式盡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多師生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結合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具有時代性和生活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4.板書設計盡量做到精簡且因果關系清晰明了。
[缺點]
1.ppt設置上,字體可再放大點或根據顏色的搭配以突出顯示。
2.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對比中應提問再細化,并注重引導從沿海向內陸海洋性在減弱,大陸性在增強。
3.談這堂課的收獲環(huán)節(jié),可結合板書突出重點,再次提升課題。
[改進]
1.多學習計算機,結合地理學科特色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如ppt、excel,提高自己的電腦水平。
2.教學設計應更嚴密、更科學。提問的方式方法,以及預留出學生活動的時間等等都需要不斷地研究。
3.地理教學中板書、版畫、版圖很重要,堅持每周練習。
4.提高自己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堅持聽“師說”、“壹周立波秀”,不僅練口才也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不斷培養(yǎng)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非常感謝進修學校的李繼紅校長和吳江教研組的姬惠光老師給我的點評,我會不斷努力的!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3
本章教材內容作為全書乃至全套教材的緒論,有相當重要的啟蒙作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和探索世界的求知欲。它由兩大部分組成:一、生活離不開地理;二、學習地理,為了更好的生活。都是以現實的事例作為分析思考的對象,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學生能夠通過古今中外的事例學習到地理的概念,形成地理的頭腦,對今后的地理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利于對現實問題的思索理解。
在本章的教學設計方面,我針對學生對于地理的混沌認識狀態(tài),決定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精神,以教師的引導為方向,學生的活動為主線,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活動討論,提出質疑,產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在教師引導下自行得出結論。
在具體實施方面,我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討論活動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重要的不是講述,而是要分析總結完教材事例之后,讓學生回到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用自己身邊的'具體事例來進行討論,進而展開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地理的學習方式和對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產生體驗和感受。所以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安排就是圍繞本土的問題討論較多,力爭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情開始,投入到以后的地理學習中去。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圍繞我們身邊地理事物和我們親身體驗過的地理現象展開的討論題,我認為這些活動比較好。本節(jié)課我認為還有可以學習的方面就是師生互動較好,老師始終在和大家“談”地理、“聊”地理,沒有嚴肅的說教,我想這樣學生會學得更輕松、感覺更親切。
欠缺的一些方面:課件制作時我本想穿插一些視頻資料給學生看,沒有找到合適的視頻。我認為國際長跑比賽中東非選手領先可以用視頻播放一個比賽片段更好。以后我會補充上去。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4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它的意思是學生拿著地球儀通過觀察去發(fā)現經緯線的特點,去發(fā)現并歸納經緯度的劃分方法,經緯網定位的方法。但是就是這地球儀上的兩種線,甚至學生上了高中也不一定能搞清楚。
到現在還有學生問我“為什么緯度的數字要寫在圖的右側(或左側)從上到下豎著排......?”那如果讓你數一數人行橫道的斑馬線有幾條,你要把每一根斑馬線的序號寫在什么位置?(只能是左側或右側)這不是一個道理嗎?
在方格狀經緯網上,給經緯度標上字母是一個難點,記住找到緯度(或經度)度數變大的方向,“上北下南”比較好記,“左西右東”比較難記。正好可以和后面東西半球判斷相聯(lián)系。通過比較經度大小的方法,西經和20度比較,東經和160度比較,在東半球就舉右手,在西半球就舉左手,教學中的反饋一目了然。幾次下來,學生潛移默化的就記住了“左西右東”,而且當作一種課堂游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寓教于樂,都在積極動腦,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中來,學習效果當然更好。
地球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平面→曲面→凸面→封閉體→球體→正球體→不規(guī)則的球體的認識過程,猶如學生在認識幾何問題中由平面到立體的整體構建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大增。
課堂中由于利用書本和紙筆直接進行活動,既方便、又實用,而且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活動中參與積極,發(fā)言踴躍。
關于科學方法的教學也基本得到了落實,學生能從不同的視角來考察同一個對象,并且也滲透了科學與技術的相互關系,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科學的發(fā)展,科學的發(fā)展同時又促進了技術的更新。
天氣與氣候教學反思
通過課堂教學,發(fā)現本教學設計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貼近生活,既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又體現了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地理知識,F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使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學習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時很多同學理解的比較模糊,不夠深入,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對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的表格內容應該更詳細,例如增加天氣與氣候在時間長度,特點,要素上的區(qū)別,這樣學生也許更容易理解和區(qū)分。本節(jié)教學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天氣,也為了后面更好的學習氣候,因此將氣候的概念,特點做了提前講解。
陸地和海洋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學得較為輕松,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jié)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chuàng)見。
人口與人種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內容相對簡單,對于學生來說,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但我覺得學生 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能更快更有效。在授課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進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口觀念。
總體來說,世界人口與人種內容較簡單,但要注意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 改進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習的吸收情況。
。2)是否能聯(lián)系實際,來討論現階段人口分布,從中得出導致人口問題的原因。
。3)課下讓學生調查周圍人口情況,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地球與地球儀》教學反思
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是個復雜的認識過程,教材從“地方”到“地圓”到“地球”,從“古代傳說——張衡的推測——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將地理與歷史緊密的結合起來,帶學生跨越了人類歷史的時空。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這節(jié)課的難點在下面的第二課時,關于經緯網的問題。因為本節(jié)課的課件是兩課時的內容,因此,下節(jié)課重點思考讓學生怎么能牢固掌握這個經緯網這個難點,這是學習地理必備的工具與武器。
地球儀的經緯網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地理基礎的基礎,是為今后讀圖鋪好良好的條件。教師必須把好這一質量關。
面對新的教學對象,新的教學模式,從岸邊戲水到水中暢游,然而只有當我們潛在水下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潛伏的危機。教師只有在二次備課中,才能將課堂上的遺憾、缺漏、靈感做個梳理,只有這樣,才能改進提高。
在教學設計中,有些教師認為教案要越詳細越好,甚至連學生的每一句話都寫在上面。 如果課堂上我們一成不變的讓教案牽著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劇中的主角永遠不可能是我們的學生。遇到課堂上臨時出現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機動去解決。
課后的反思也許不一定能彌補過去的一堂課的遺憾,但能讓你下一次從容自信地走進課堂。
地圖【教學反思】
1.課堂上學生積極進行思考,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這主要得益于課堂內容結合學生以前所學知識,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有關;
2.課堂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和地理有關的一些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5
今天講課的章節(jié)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與大洋。在剛結束難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較容易,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輕松地學習,在樂趣中學到知識。
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導入本節(jié)課,引出“人類真的給地球起錯名字了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海洋面積是否真的比陸地面積大。得出答案后接著回答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結論。由結論再提出疑問“既然海洋面積如此大,為什么古人給地球起名為地球而不是水球”(PS:本環(huán)節(jié)節(jié)節(jié)相扣,前后聯(lián)系緊密),同學們各抒己見,自由發(fā)揮答案。
提出疑問: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
簡單介紹人類認識世界的歷史,增進同學們的見聞,同時也增加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觀察地圖,得出海陸分布。
在講七大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解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之間的區(qū)別,并舉他們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島。接著引出全球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簡要介紹七大洲命名的來源。
讀圖思考:
1、東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2、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3、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4、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5、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6、各大洲的面積大小關系如何?
完成教材31頁活動3,了解七大洲的輪廓特征。
觀察地圖冊第5頁,找出大洲分界線
在講七大洋之前先講解海峽、海、洋之間的區(qū)別
引出四大洋極其分布和面積大小關系
在七大洲的輪廓圖上標出四大洋的位置
最后介紹海洋對人類的影響,增進趣味性。
存在問題:教師聲音過小,師生間缺乏互動。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2-26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5-15
地理教學反思02-07
地理教學反思(精選)07-05
地理的教學反思02-19
七年級《地理》優(yōu)秀教學反思04-01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反思02-20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02-19
七年級關于地理的教學反思03-23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熱)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