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時間:2024-06-15 08:20:0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1

  第十五章《平移與旋轉》中涉及到圖形的平移與旋轉兩種圖形變換的教案,教材本著新課標的精神,讓學生觀察、實驗畫圖,總結規(guī)律,簡單運用的主線,展開了知識點。由于學生儲備了較足的準備知識,學習起來并不感到困難,學生面臨的是根據要求畫圖的要點,在說理過程中運用知識的難點,而這些課本中又忽略掉,采用模糊過程,承認現實的做法。學生學習起來很高興,一看一說都清楚;一作業(yè)問題就出來了,該保留什么樣的痕跡?如何反映要點?都注意什么樣的解題格式?課本沒有一個完整的示范。第十六章大綱明確要求學生能夠嚴格說理過程,而在逼近這個要求的過程中又沒有明顯的循序漸進,這個問題有點亂。

  有鑒于此,我在教案中就有意強化,給予學生明確的示范,甚至是摒棄教案理念的.束縛,與學生共同學習。每一節(jié)課前都督促學生做必要的預習,課中,強調作圖,通過作圖,帶出圖形的特征。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和我一起作圖,不強調原因,但要作出正確的圖形,在練習中來感受。不怕浪費時間,要的就是培養(yǎng)作圖的能力,力圖落實在課堂上。在一些細節(jié)上,我把分開的敘述聚攏來,條理化。

  平移圖形的教案中,平移前后的圖形對應線段的特征,對應點的連線段的特征,書中采用分段式(先一般后特殊),其中既有位置關系又有數量關系,籠統(tǒng)概括之。學生極易認識完整但做不到位。在教案中,我把一般的和特殊的圖形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結論。

  平移前后的圖形中:對應角;

  對應線段(位置關系)且 (數量關系);

  對應點的連線段(位置關系)且 (數量關系);

  學生對特殊情況對應線段和對應點的連線段在同一條直線上感覺不深(或忽略),放在一起可以加深印象。 根據圖例,我也給出作圖的具體要求,強調幾何作圖的完整性。 前面要有: 解:如圖所示 (好比打仗中的先頭部隊,偵察兵) 在規(guī)定的位置: 按要求正確的畫出圖形(保持整潔)

  找對應點的痕跡畫虛線,在不寫做法的情況下,平移圖形要在圖中 表現兩要素(方向與距離),旋轉圖形要表現三要素(旋轉中心,方向,角度)

 。ㄖR與技能的再現)

  圖后要有交待:則即為所求。(橫線上是所作的圖形)(下結論。好比打掃戰(zhàn)場)

  有了明確的要求,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有度可依,有章可循,幾何中有的知識點是條理化的,沒有發(fā)散性思維可以貫穿其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是在明晰的思考下圖形的完美表現。對圖形的平移與旋轉,也要求學生在數學語言的敘述中體現各個要素,說理的嚴密性是一個漸進性的,一步一步達成。

  圖形的旋轉,我干脆直奔主題,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運用工具直接畫旋轉圖形,教師的示范性必不可少,學生對為什么弄不清楚,但可以接受,可以畫出旋轉圖形。親身體驗的實驗有時更有說服力。圖形的兩種變換學習之后,我設計一表格,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 示例圖形 對應角 圖形的形狀與大小 對應線段 對應點的連線段 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連線段 所有的旋轉角 1 / 2 平移圖形 旋轉圖形 對學有余力的同學,還可點提一下:旋轉圖形中,對應線段所在的直線所成的夾角與旋轉角有何關系? 通過這種方式,打牢學生幾何圖感的基礎,為學生以后去研究幾何圖形作充分準備。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2

  圖形的旋轉是在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它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的一個內容,通過簡單圖形的變換操作,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增強,同時也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能力。

  我認真解讀了教材,發(fā)現圖形的旋轉是指圖形上所有的點都繞著一個固定的中心點轉動相等的角度。在初讀教材后,發(fā)現圖形旋轉要有三個關鍵要素:一是旋轉的中心,即繞著哪一個點旋轉;二是旋轉的方向,按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三是旋轉的角度。為了突破學生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這個難點,我思考能否將靜止的方格圖形在學生手中活動起來,讓學生看清楚它的完整旋轉過程?再用“探究驗證”法來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在“操作——驗證”這樣的過程中逐步建構圖形旋轉的方法和關鍵點;谝陨纤伎,進行了以下探索與實踐。

  一、回歸生活本原——再現生活場景,感受數學魅力

  旋轉現象在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借助“鐘面上時針轉動”、“風扇葉轉動”、“地球的轉動”、“風車轉動”等生活現象讓學生初步感知旋轉及其基本特征。利用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中蘊含的數學知識來打動學生,讓學生感到數學好玩,以提高他們的興趣水平,使之更持久、更強烈。為了讓學生能初步體驗圖形旋轉的三個關鍵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再次利用生活中收費站道口的轉桿運動場景,讓學生觀察“打開”、“關閉”轉桿的運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在豐富的生活經驗背景支撐下,進行了充分的比較和發(fā)現。

  二、預留教學空間——親歷操作體驗,激起思維火花

  為了突破學生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這個難點,我先讓學生想像一下旋轉后的三角形會在什么位置,再拿出三角形紙片轉一轉,擺一擺,驗證一下自己的自己擺的位置和想象的位置是否一致,然后在畫出旋轉后的圖形,為后面整個圖形的旋轉作好鋪墊。課本中的旋轉長方形,為學生準備了長方形模型作為學生學習的操作材料,讓學生根據要求先嘗試操作,再根據操作過程把圖試著畫出來。給學生留下了思維的空間,學生親歷了操作體驗的過程。

  三、智慧延伸——體驗策略優(yōu)化,感受應用價值

  教學圖形的.旋轉畫圖以后,告訴學生圖形的旋轉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幾次旋轉后,會變成一幅優(yōu)美的圖案,進而啟發(fā)學生運用知識自己設計一朵美麗的小花,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開啟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本課結束在音樂聲中展示了幾幅優(yōu)美的圖案,充分感受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3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圖形的旋轉》是在繼平移、軸對稱之后的又一種圖形的全等變換,隱含著重要的變換思想,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樹立運動變化觀點的好素材。本節(jié)課的設計本著以觀察為起點,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yǎng)能力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認知規(guī)律。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比較、操作等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性學習。同時,我還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大膽地引導學生在探索、驗證、交流中學習數學。這一設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節(jié)課上完之后,我感覺成功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入勝我首先以有趣的問題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接著播放了一組學生熟悉的有關旋轉的畫面,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引入課題,最后讓學生列舉身邊有關旋轉的.例子,并說出它們的共同點,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為新課的開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的能力。

  2.過程凸現,緊扣重點旋轉概念的形成過程及旋轉性質的得到過程是本節(jié)的重點,所以本節(jié)突出概念形成過程和性質探究過程的教學。通過列舉學生熟悉的例子,從生活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本質,引領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然后提出應該注意問題,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征,再引導學生運用概念解決問題并及時反饋。同時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從運動的、變化的角度看問題,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合作交流,激發(fā)興趣《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能夠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并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痹诒竟(jié)課的教學片段中,我設計的一系列問題串給予小組這樣一個爭辯活動,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辯論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當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發(fā)展并且趨于一致時,及時表揚了學生,由于大家都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所有的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4.動態(tài)顯現,化難為易在導入新課時,引入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及旋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都使用了多媒體手段,特別是在探究圖形旋轉的性質時,在學生經歷了實踐、觀察、總結后,再通過多媒體反復動動態(tài)演示,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旋轉的性質并加深印象。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不僅扣開學生思維之門,也打開了他們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欣賞、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動地、輕松地、愉快地獲得新知。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在教學語言方面,尤其是激勵學生的語言還應該更豐富些,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以上是我對“圖形的旋轉”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查漏補缺、銳意創(chuàng)新,更加深入地學習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課程理念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4

  圖形的平移與旋轉是《課標》新增加的一個知識點,三年級學生只是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并初步接觸了將一個簡單的圖形向一個方向平移一次)。本課是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第三種圖形變換——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chuàng)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xù)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接受起來又絕非易事。開課伊始,通過欣賞漂亮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形成了知識的表象,為新課教學做了良好鋪墊。教學中,先利用鐘表(線的旋轉)探索旋轉的三要素,再上升到圖形的旋轉(面的旋轉),學生知識的建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自然的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始終以一個探索者、發(fā)現者的角色投入學習活動,學得高效、學得深入,學得興奮。

  教學中教師在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與點拔,注重引領學生認識和體會數學內在的美感。如“旋轉點”、“基本形”等數學語言所體現的簡約美;再如,旋轉變換帶給學生的`奇妙感覺,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推力,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欲望;練習圖形的旋轉過程,既讓學生演示了順時針旋轉,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逆時針旋轉等不同方法得到的圖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廣闊性。 總之,“圖形旋轉”的教學,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直觀教學為主,逐步從形象思維向空間想像過渡,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的作用,注意教學的層次性,使學生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感悟不足:

  1.學生在探索后的敘述中,語言不夠完整,教師應及時給與指導,并投入精力讓學生語言敘述盡量完整。其實,課堂上必要的時候,教師的引導是必須的。

  2.課堂容量比較大,圖案設計沒有如期完成,最后留為課外作業(yè)。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5

  《圖形的旋轉》是冀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是圖形運動(二)的第3個知識點,承接“軸對稱”和“平移”。本節(jié)課是將學生的視角引入到旋轉的實質,不僅要理解旋轉的含義和三要素,還要認識圖形旋轉的特征,圖形旋轉的畫法。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觀察對比、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討論、歸納概括、參與游戲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知識、提升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創(chuàng)設了圖形旋轉情境,展示了一幅幅動態(tài)美麗的旋轉圖,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著讓學生說出圖中看到了什么?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再讓學生舉一些旋轉的例子,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的興趣。

  2、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

  在認識旋轉三要素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用多媒體動畫播放簡單圖形的旋轉運動,通過兩個相同的.圖形不同的旋轉運動,讓學生認識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通過動畫演示和對比,進而讓學生用手比劃,模擬,有效用多媒體制作的運動過程能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旋轉的定義、旋轉三要素及旋轉圖形的畫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讓學生體驗數學美,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在學習完新課后,我將本課的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先欣賞由旋轉創(chuàng)造出的美麗圖案,感受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樂趣和便捷,并能用旋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用旋轉知識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旋轉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4、本節(jié)課不足之處。

  反思本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覺得不足之處有:

 、僬n堂中面向全體學生時,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來說關注度還不夠。

 、诮處煹募钚哉Z言不夠豐富。

  以上是《圖形的旋轉》這節(jié)復習課的教學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銳意創(chuàng)新,更加深入地學習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課程理念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6

  一、讓學生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一開課,首先讓學生欣賞了一組圖片,并緊接著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旋轉現象,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旋轉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現象,直接就拉近了本節(jié)課和學生的距離。緊接著揭示課題導入新課,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研究的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二、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天地

  教材選擇鐘表上指針的旋轉引入本課,因為這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他們可能從四五歲開始就認識鐘表了,再加之小學低段對鐘表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所以已有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積累,用它引入,馬上就能喚起學生已有的這方面的經驗和知識,對新知的探討起到了有力的催化作用。在探究旋轉的三要素時(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畫一畫,比較逐步體會旋轉的三要素,在這兒我要特別強調“體會”,不是在教師的傳授中讓學生認識到旋轉的三要素,而是讓學生在體會的基礎上再認識。新課標提出不能只把學生僅僅看成知識的容器,而應立足于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所以在設計這一課時,我就特別注重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學生認識旋轉的三要素的過程中,逐步讓學生總結如何用語言描述旋轉的三要素。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特別告誡自己不要從自己的嘴中告訴學生應如何描述,讓他們通過對旋轉三要素本質上的理解,通過自己說,聽他人描述,經過比較,通過思考最終總結出如何來描述旋轉現象。

  三、線上教學讓學生更加形象地認識到旋轉的本質

  新知探究的最后一個層面:在方格紙上畫出線段旋轉90度后的圖形。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當然對于一個班的學生而言,水平又是參差不齊的,那么在進行這部分的教學時,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圖片畫圖功能,讓學生直觀的感知線段旋轉的本質:一端固定不動,另一端可以沿兩個不同的方向旋轉(即順時針、逆時針),讓學生感受到線段的旋轉有用圓規(guī)畫圓的感覺,同時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旋轉不會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為了照顧空間想象能力差的同學,通過小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新知。總之,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始終是以學生的學作為核心的,而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所以在這節(jié)課上我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幫助他們完成知識的自建過程。讓他們成為課堂上的真正主角。

  三、努力發(fā)揮好教師是引領作用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雖說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老師的引領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教師有效、有序的引導下讓學生在正確的航向下充分地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眼、耳、口各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自主生成新知,在如何引導學生上我做了以下嘗試:1、利用觀察、操作進行引導。這個在第二部分中我已經談到了,不再重復。2、有意制造思維上的矛盾沖突,在對比中進行引導。比如讓學生認識旋轉中心時,我有意對指針的旋轉作出錯誤的演示,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到:對于旋轉現象首先要認清圖形是繞哪個點旋轉的。認識到旋轉中心的重要性。3、借力發(fā)力,讓會的學生引導不會的。這樣一方面讓會的同學真正體驗一把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又讓他們經歷了一次再度深入思考的過程,畢竟,會畫和會講還是有質的區(qū)別的。

  四、兩個取舍

  1、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最初我還想體現:數學源于生活,服務生活這一思想,所以我還設計了讓學生欣賞利用旋轉設計的美麗圖案及利用旋轉設計的舞臺造型,如千手觀音的舞臺造型,還有其他的一些舞蹈造型圖片。但又考慮到導入用時太長,有點喧賓奪主,所以舍棄了這一初衷。

  2、要不要復習"平移",并拿平移與旋轉進行比較。最后考慮到本單元的第三節(jié):圖形的運動,就會綜合運用到平移、旋轉、軸對稱,同時為了使本節(jié)課的重點更加突出,所以也就放棄了這一想法。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7

  圖形的旋轉一課是課標修訂后關于圖形與變換這一部分的內容。在新課標中在圖形與幾何一節(jié)中新增了一部分內容,比如圖形的平移、圖形的旋轉、圖形的軸對稱變換等,學生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從而發(fā)展空間觀念,提升抽象思維能力,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

  1.小學設置圖形變換內容的意義

  小學數學為什么要學習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變換這部分知識?學習它們究竟有哪些價值?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就其內容來說,圖形的旋轉是圖形變換的一種形式。圖形變換這部分內容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新增加的知識,其改變了人們靜止觀察世界的傳統(tǒng)方式,提倡從運動變換的視角研究幾何問題。二是從小學生認識世界的角度來說,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與變換相關的現象,像機械傳送帶、升降的電梯、旋轉的電風扇等,我們希望學生以一種數學的眼光去認識這些現象。

  2.圖形的旋轉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要求

  課標的三個學段里面都涉及了圖形的旋轉,那么這部分內容在不同學段當中的具體要求又是什么呢?其實課標中將圖形的變換之圖形的旋轉這部分內容的具體目標分為了三個學段:第一個學段:結合實例感知旋轉現象;第二個學段:了解圖形旋轉的相關內容, 能獨立在方格紙上畫出其圖形旋轉90度后所形成的圖形;第三學段:探索并理解圖形旋轉的本質及其基本規(guī)律,根據題目要求作出旋轉后的圖形。這三個學段的.目標設置是由易至難,是一個逐漸由直觀思維上升至抽象理性思維的過程。這節(jié)課執(zhí)教的圖形的旋轉就是繼續(xù)和學生積累感性認識,形成初步的旋轉概念,即能夠識別旋轉現象,會畫圖?v觀三個學段的教材,本學段內容其實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關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用原有的舊知識推動四年級新知識的學習,又要為中學學習相關性質等打下基礎。教學時我們需要把握好具體目標,除了立足教材,還需了解學生。

  3.對學生的學情分析

  (1)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構成: 三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接觸過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及軸對稱變換,通過具體實例能夠辨別這三種基本變換,但這種辨別是淺層次的,在認識上還處于一種初級階段。

  (2)需要關注學生因年齡不同從而引起的思維變化特征: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事物感到新奇,從而會好動,他們的思維還是從具體形象的物象感知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一個階段,所以他們在進行抽象思維時還具有相當大的主觀性。

  4.圖形的旋轉教學的實施與反思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筆者將本節(jié)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認識順時針、逆時針的概念。

  第二,理解角度旋轉的概念。

  第三,基本掌握簡單圖形的旋轉變換方法。

  教學時,可利用教具——鐘表,根據分針的旋轉規(guī)律,認識說明什么是順時針方向(與分針走向相同的方向);然后讓學生指出時針、秒針的旋轉方向是什么方向,從感官上幫助學生建立順時針旋轉的基本概念;其次說明與指針走向( )的方向為( ),這個讓學生自己嘗試回答。舉例強化訓練學生對順、逆時針方向的認識:大風車、生活小區(qū)門口轉桿、 酒店旋轉門、自行車腳蹬前進方向等,讓學生結合前面學習的基本概念來分析并正確說出其運動方向特征。在描述過程中強調繞著某某旋轉,幫助學生準確描述旋轉現象的同時,可于潛移默化中滲透旋轉中心知識。究竟旋轉到哪里?需要一個準確的數字來描述,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旋轉的角度了。至此,學生就可以利用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與旋轉角度)正確地描述旋轉現象了。之后開始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學:正確畫出旋轉后的圖形。首先出示題目:你會把方格紙上的三角形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度嗎?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建議他們用書后剪下的實物三角形進行旋轉操作,再把正確位置畫下來,之后的交流很重要,是幫助學生正確掌握畫旋轉圖形的方法。

  課后反思: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學生不僅能正確描述一些旋轉現象,也明白了不管是平移也好、旋轉也罷,畫變換后的圖形,抓住對應點或對應邊很重要,這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為了達成目標,設置了教學重難點,為了攻破重難點,又將整個課堂教學分成了三個部分。從教學效果上來說,如何描述旋轉現象是學生掌握旋轉的關鍵要素,形成了一種將某圖形繞著某點順(逆)時針旋轉( )度固定表達方式;學生在畫將某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時,可以抓住關鍵線段先進行旋轉,待畫出對應線段后只要再連接另外的端點,即能達到目的。這些目標的達成將為學生以后第三學段學習旋轉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從而不斷地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的知識生長如同花開,花開需要時間,需要教師盡心盡力地培育。我們盡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便可靜靜等待學生知識之花盛開!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8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第一步我讓學生明確旋轉的含義。讓學生觀察鐘表的指針,獨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針怎樣旋轉的。使學生弄清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明確要想表述清楚指針的旋轉,一定要說清“指針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么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這三點。第二步再來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我先讓學生說一說,在風的吹動下,風車發(fā)生了怎樣的變換,學生都會發(fā)現風車上的每個三角形都繞O點逆時針旋轉90度,旋轉后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第三步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畫一畫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一開始學生有點束手無策,經過提示學生明白了,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幾個關鍵點的對應點,再連線就可以了。 這節(jié)課上完之后,我感覺成功之處在于:

  1、能駕馭教材,把握重難點,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能抓住要點講到點子上。

  2、能根據新課程標準則要求,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知識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給以恰到好處的點撥。

  3、整個數學課堂留給學生較多的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使我意識到今后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感知出發(fā)。通過大量的情景設置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積極的探究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并注意到布置學生的課后實踐,引導學生把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興趣。

  2、注意評價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3、引導學生不斷發(fā)現、提出、探索、設計、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9

  生活中許多復雜的圖形都是一些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得到。圖形的旋轉這節(jié)課所要展示的就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形的過程。在學習本節(jié)內容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節(jié)課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fā)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在旋轉、平移的過程中,能形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

  1、在普通熟悉的現象中探求數學概念、定理、易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容易較快進入學習角色,避免了教學內容脫離現實而引發(fā)的`學習興趣不高,被動學習的現象。

  2、由于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過旋轉,所以回答出教師所展出的實例中的共同特點并不困難,也能較順利地歸納出旋轉的數學定義,所以活動不僅獲得了知識,同時也感受到數學可以是具體的生動的。

  3、通過設置數學實驗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究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再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10

  《圖形的旋轉》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 90 度后畫出來。這是學生在認識圖形的對稱、平移、旋轉后的動手操作,內容不多,但感覺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它又有一定的難度。畢竟這個知識點,需要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作為支撐,圖形旋轉后會是什么樣子,學生心中不明確,所以畫的時候,就非常困難。

  首先,我讓學生通過看收費站的轉桿打開和關閉的過程,再結合課前就讓學生觀察的鐘面指針的轉動,來認識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接著我要求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有60度角的三角尺,并把直角所在的頂點定為A點,然后讓學生把三角尺在隨堂練本上繞著A點旋轉90度,并將旋轉前的圖形和旋轉后的圖形都畫下來,然后進行比較。生 1 說:“旋轉前后兩圖形完全一樣! 生 2 說 :“ 旋轉前后三角尺的位置變了,但是有一個點還是連著的。 ” 我告訴學生:這是旋轉中心。生 3 說:“三角尺的一條長直角邊原來是豎著的,后來橫著了! 我追問:旋轉前后兩者在位置上有什么關系?這時很多孩子都能說出互相垂直。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回憶:在剛才旋轉三角尺時,我們要注意什么?我看到很多學生的'眼睛在轉,“要繞著一個點轉”,一個學生說。“要注意是順時針轉還是逆時針轉”、“旋轉后圖形大小不能變”,學生陸續(xù)舉起了手,說得真不錯,看來剛才的聽課他們還是挺用心的。“我們還要注意旋轉的度數”我接著補充了這一點,然后在黑板上板書:點、方向、度數,告訴學生這就是旋轉三要素,我們在畫圖形的旋轉時要注意這三點。緊接著我又請了幾位同學上黑板用三角尺演示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繞A點旋轉是指A點固定不動,并讓演示的同學邊演示邊說旋轉時與A點相鄰的兩條邊轉到了什么位置,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旋轉的經驗。

  在接下來的想想做做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互助功能,讓學生先自己畫,然后四人小組交流畫的情況,有學生不能很準確地畫出圖形,這時候愛思考的孩子馬上就充當起了小老師:

  1 、你可以用直尺照著書上的樣子把它按順時針旋轉 90 度,然后再畫在書上。

  2 、你可以用手按住書上 A 點,然后按順時針旋轉書后將看到的圖形畫到書上。

  3 、記住原來豎著的邊旋轉后變成了橫著的,橫著的旋轉后變成了豎著的。聽著孩子們想出的點子,感覺他們真的很可愛、很聰明。學生完成書上的小旗圖逆時針旋轉90度后,我又補充了一個任務:你能再試著畫出順時針旋轉90度的情況嗎?有一些同學把小旗畫錯了!澳阌萌浅邘椭D轉看”,在我的啟發(fā)下,好幾位同學很快發(fā)現了問題,不好意思地改了過來。

  課前我預想這部分內容一定很難上,可能要把學生轉昏了,一節(jié)課下來我對孩子們還是挺滿意的,小組合作互幫互學,有時“小老師”的作用不亞于我的喋喋不休,孩子們其實也很聰明,他們會借助實物幫助自己感受圖形的旋轉。當然班上還有一些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還沒有真正學會,這在作業(yè)中就能反映出,對他們還需要手把手進行輔導,盡量讓每個學生不掉隊。當然,我的數學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也要做相應的提高。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11

  本節(jié)課是課件教學,運用幾何畫板向學生展示圖形的旋轉。

  從鐘表出發(fā),通過鐘表指針的演示讓學生明確旋轉三要素之中的旋轉方向和旋轉的中心點,使知識層層深入,突出了教學中重點解決的問題,把難點通過學生的實踐和觀察,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

  對于旋轉角度的`認識,讓學生根據“把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把前后的圖形畫下來”,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與全班交流發(fā)現展示的圖形不一樣,制造了矛盾沖突,在這種矛盾沖突中認識了旋轉的角度

  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當學生學習到較疲倦之時,我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設計圖案”這一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將教學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了應用數學的能力。同時通過欣賞不同的設計圖案,在數學課中讓學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該如何定義?很多人包括自己在開始的時候都把這節(jié)課的目標定義在兩個層面,包括描述旋轉現象和設計圖形。但在實際中該以哪個為重點,特別是對設計圖形的目標該定位到哪一步。對于學生來說畫旋轉后的圖形應該還算是個難點,比如把一個三角形旋轉后,他(她)可能知道旋轉后的圖形,但如果把它畫下來卻并不一定規(guī)范,如果說把這個也作為這節(jié)課的目標的話,無疑提高了教學要求,學生不一定能達到。所以我覺得描述旋轉現象才是重中之重,設計后面還有兩個課時的要求,放到后面重點解決。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12

  《圖形的旋轉》是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后,第一次教學旋轉的方向和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明確圖形旋轉的三個關鍵要素:一是旋轉的中心,即圍繞哪一個點旋轉;二是旋轉的方向,是按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三是旋轉的角度。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第一步我讓學生明確旋轉的含義。讓學生伸出手臂,自己感受兩種不同的旋轉方式,使學生弄清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同時,讓學生起立后做一個旋轉90°方向的小游戲,使學生實際感受旋轉的意義。第二步再來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旋轉后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第三步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畫一畫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一開始學生有點束手無策,經過提示學生明白了,只要找到與中心相關的.幾個關鍵邊,把它們一次進行旋轉,找到對應點,再連線,最后畫上小弧和箭頭就可以了。讓學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畫一畫等充滿童趣的情景中玩數學、學數學,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課上完后,雖然學生在畫圖形的旋轉圖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自己覺得上得很“累”,特別是引導學生的過程有點“累”。

  課后我也詳細地分析了一下原因:就是缺少對旋轉意義的深入研究。學生對圖形旋轉的三要素掌握得比較好,也體會到了旋轉后位置變了,形狀和大小沒有變,但課堂教學中并沒有進行一步深入研究,特別是對圖形旋轉后的圖形上的每一個點都相應地旋轉了這一知識點,學生無論在直觀上沒有形象地感受,思維更沒有得到提升,感覺到這節(jié)課學生對于旋轉的理解比較淺顯,作業(y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雖然本節(jié)課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從課內大部分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旋轉的意義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必要的。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13

  反思與評析

  今天聽了XXX老師的《圖形的旋轉》一課,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 《圖形的旋轉》是課改后教材新增加的一個內容。 從課程標準的要求上來看,小學階段只是初步認識圖形的變換,具體目標可概括為:積累感性認識,形成初步表象,其外顯的表現就是“能識別”,“會畫圖”,離定性地認識、定量地研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學習的主要方式是結合實例,通過觀察與動手操作,如畫圖等活動來進行。而且還規(guī)定了畫圖的行為條件“在方格紙上”。這是教學的需要(提供參照系),自然也是降低學習難度的需要。這部分知識更進一步的目標就是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這節(jié)課從教學的設計及教學的實踐上來看,教師能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合理使用教材的素材,從學生年齡特征與認知特點出發(fā)組織教學。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學習素材,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發(fā)展了學生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覺,讓學生感受、欣賞圖形的美,感受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lián)系,體驗到學習“空間與圖形”的樂趣,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的潛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但能有始有終,而且能恰到好處。新課伊始時把復雜的、靜態(tài)的圖案還原,通過動態(tài)的演示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了“旋轉”帶來的美,從而產生出探索的欲望;新課中,又是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幫助學生明晰了旋轉的三要素;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更是通過演示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會到圖形旋轉前后形狀和大小不變,只是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可以說,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既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置身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而不知疲倦;又通過教師的預設,讓學生的每一個設想成為現實,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地發(fā)展。

  2. 教師適當進行了知識的拓展,如旋轉的中心點不同,形成的圖案不相同;旋轉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相同。

  3.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們看到,這節(jié)課的“新知”環(huán)節(jié),教師并沒有一次性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因為對學生來說,探索全過程要面臨的難點過多,沒有扶持會感到不知如何去做,缺少探索的著力點;但又不能走回老路——“一步一步”地小步子“教”,這是不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于是薛老師從學生的認知起點去考慮,以“既要給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空間又能讓學生在探索中有所發(fā)現”為出發(fā)點,設計了三次不同的操作。這樣的設計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才能把學生真正置于“教學”的核心。課上學生探索過程的流暢與和諧,是對這一設計理念的最好回應。

  4.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適時扮演學生的“同事、參謀、建議者、欣賞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始終關注學生,本著“引”而不“教”的原則參與學生的活動,“發(fā)現”由學生說出,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愿望;并通過教師鼓勵的眼神與話語,讓學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個活動中。

  5.欣賞與設計圖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特點。小學生正處在好奇心濃厚的階段,通過圖形的變換,可以引出無數美妙的圖案,可以使數學更生動地與現實世界聯(lián)系起來。從而誘發(fā)學生主動探索其中的奧秘,激勵他們用圖形變換的觀點去審視周圍的事物 。

  當然,任何一節(jié)課都不可能完美。盡管這節(jié)課有許多的優(yōu)點,但我覺得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讓學生觀察圖形旋轉前后發(fā)生的變化,使學生認識到圖形大小、形狀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fā)生了改變。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以簡單的原始圖形的一條邊為標準,讓學生感受到圖形的位置變化(順時針旋轉90度),可以為下節(jié)課的在方格紙上作圖奠定一定的基礎。

  2.開課時的課件視頻在教師沒有定格四個畫面之前,很少有學生注意到它用了什么數學知識。從兒童的生活世界來看,他們已經接觸到了大量的物體,圖形的平移、旋轉的變換現象。例如,電梯、地鐵列車在平行移動,時針、電風扇葉片在旋轉。這些現象為兒童學習圖形的變換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現實背景。如果采用生活中學生更加熟悉的物體變換現象,可能更有助于學生對平移、旋轉變換的感性認識。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14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第一步我讓學生明確旋轉的含義。讓學生觀察鐘表的指針,獨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針怎樣旋轉的。使學生弄清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明確要想表述清楚指針的.旋轉,一定要說清“指針是繞哪個 點旋轉”“是向什么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這三點。第二步再來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在這節(jié)課中的教學中,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幾方面處理的比較到位:

  1、以游戲的方式引入課題,學生的興趣很高。

  2、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學情把握充分,引導學生發(fā)現旋轉的三要素,增加了學生的成功感。

  3、讓學生始終以一個探索者、發(fā)現者的角色投入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的高效,學得深入,學得興奮。

  4、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與點播,注重引領學生認識和體會數學內在的美感。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欲望。但課后覺得還是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部分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畫出旋轉后的圖形,對順時針逆時針的理解還是很模糊,需要下來做個別輔導。其次教學語言不夠規(guī)范,尤其是激勵學生的語言還應更豐富些,以便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15

  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是最基本的三種變換,一個圖形不改變它的形狀和大小,從一個位置變換到另一個位置,不外乎經過這三種變換。這三種變換只要教會學生每一種變換的要素即可。

  平移的要素要有三個:

  1.基本圖形——是什么圖形發(fā)生了平移?

  2.方向:向什么方向發(fā)生了平移;

  3.距離:平移了多遠?

  旋轉的要素要有四個:

  1.基本圖形——是什么圖形發(fā)生了旋轉?

  2.旋轉中心——是繞哪個點旋轉的;

  3.方向:向什么方向發(fā)生了旋轉,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4.角度:旋轉了多大的角度?(一般旋轉90度和180度)如下圖中的圖形是繞點O,順時針依次旋轉了90度。

  軸對稱的要素要有二個:

  1.基本圖形——是以什么圖形為基本圖形進行變換?

  2.對稱軸——以哪條線為對稱軸作變換?

  無論平移還是旋轉運動,我們關注的是其運動過程,也就是說要看這個圖形是經過一個什么樣的過程變換到另一個位置的。

  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變換中的要素,一是要借助于操作將思考與操作結合起來,如:多讓學生思考,操作并記錄學習過程,然后匯報交流總結經驗。在操作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在想一想”的過程進行研究,在進行小組交流活動,教師進行隨堂觀察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最后聽學生自己小結的時候,注意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時的完整性,及時糾正錯誤的說法。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二要借助于方格紙進行操作和學習。方格紙呈現了平行和垂直的網絡線,即可以看出變換的方向,又可以看出變換的角度和距離,直觀方便,便于學生理解圖中的各種關系。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0-27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04-08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05-17

《圖形的旋轉》的教學反思05-15

數學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02-20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5篇04-08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5篇)04-08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5篇02-22

《圖形的旋轉》說課稿11-10

圖形的旋轉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