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時間:2024-06-17 16:33:32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雅,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先將課文給學生范讀一遍,要求學生在這一遍里標注字詞的讀音及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將課文讀熟。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大體意思也就懂了。指導學生在朗讀中語速放慢,在朗讀中有一定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這篇文章的難點在于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論世務者,窺谷忘反”兩句的理解,由于學生現(xiàn)在生活閱歷的.限制難以理解此中的深意,如果刻意深析,可能效果更差。所以在賞析時,只要求學生掌握字面上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介紹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個人經(jīng)歷,以及這兩句在文中側(cè)面襯托景物的優(yōu)美的作用。對學生能否理解其含義不作明確硬性要求。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2

  在一般情況下,講授一篇古文,當從破題入手,以達到知人論、加深理解的作用,但這篇《與朱元思書》,作者吳均不是大家,介紹可滿足于書下注釋,至于書信的體裁,在文中也沒有典型的體現(xiàn),深究起來會流于繁瑣,不利于初學,故可不做介紹。因此,講授的重點宜在文本之中。所以我想利用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整合的方法進行對文本的教學,利用自己制作的網(wǎng)頁,并配以畫面和音樂,再加上英特網(wǎng),讓學生進行自主地學習,想達到提高學生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目的。

  一、完成本課的教學后,我覺得本文在教學時有幾個方面還是實施得不錯的

  1、利用由已知到未知,可以激情學生的興趣:

  我讓學生回憶前面所學過的文章:《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原因是這四篇文章中有些語句的句式、內(nèi)容、意境等有相似之處,可以讓學生理解古代文章的傳承與發(fā)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代名篇的興趣。另外,這些文章語言優(yōu)美、朗朗上口,富有詩意。

  2、疏通文章,講求學生自主,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具體講授中,疏通文意是首要的。鑒于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學習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而本文的注釋又比較詳細,再加上網(wǎng)頁中的注釋,翻譯文本的任務可以交給學生們。

  另外,有些資料,我也讓學生自己查找,自己對資料進行篩選、整理。

  此時,教師在新課程中的“主導性”地位也就體現(xiàn)了出來,也避免了教師強行要求學生識記的狀況的發(fā)生。

  3、利用配樂、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文學與音樂,文學與美術(shù),有著一定的淵源。好的文章,可以是一首優(yōu)美的音樂,也可以一幅奇妙無比的圖畫。而本文從形式上是一篇駢文,文筆精美,自然流暢,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聲律和諧,具有一種音樂美;而本文從內(nèi)容看,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jié)合,為讀者描繪出的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

  所以本文我利用課件的形式,找了一些富春江的圖片,并找了三首古曲:《平沙落雁》、《陽春白雪》、《漁歌唱晚》,其中《漁歌唱晚》的.樂曲寧靜舒緩,古箏琴聲描繪出夕陽西下時湖邊的美景及漁民喜悅的心情,這與本文的情景正好吻合。學生在樂曲聲中齊讀、自讀,在朗讀聲中有不少學生和著音樂搖頭晃腦,一副陶醉在其中的模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對美的感悟能力。

  4、利用信息技術(shù)但沒有拋棄傳統(tǒng)教學中好的方法: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作為新形勢下,我們教師應該好好把握這個“度”,不能只用信息技術(shù),但也不能不用信息技術(shù)。所以我要教學本文時,在理清本文內(nèi)容時,我利用板書進行教學。這樣可以過到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在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融合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很好地做好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工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不然,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性”將會成為一紙空談。

  5、利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可以更有效地使學生完成作業(yè):

  學生現(xiàn)在喜歡用電腦,那么我們老師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利用好電腦,也就是說我們應當采用“疏”的形式,而不應當采用“堵”的形式。這個經(jīng)驗,我國遠在大禹時期就已經(jīng)知道了,可是現(xiàn)在我們教師為什么卻還是做不到呢?

  所以本文的作業(yè),我就以e-work的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業(yè)寄到我的信箱。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利用自己喜歡電腦,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電腦,不至于讓學生陷入到網(wǎng)絡的垃圾堆之中去。

  二、在這節(jié)課的實施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1、現(xiàn)代教育對教師的信息技術(shù)操作水平要求越來越高:

  本網(wǎng)絡課件,我是用了12個小時完成的,當然還不包括查找資料的時間。而且在本校,我的電腦應用技術(shù)在全校課任教師之中,還算是名列前茅的。那么加強教師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水平的應用,是擺在我們目前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2、語文教師的“全才性”越來越突出:

  語文學科所包括的內(nèi)容可以說是各個學科都有的,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是對各方面的知識應當都有所知。另外,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文章所包含的音樂美、美術(shù)美、知識美等方面的內(nèi)容,作為語文教師都應該具備。否則,只是單純地拿個音樂,找張圖片,然后做成課件,那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反而將會誤人子弟。

  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這點尤其重要。

  3、作為新形勢下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的信息庫,至少應當有信息處理的能力。

  由于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對教材的處理不同,帶來的是對教學資源的處理也不盡相同。

  所以新形勢下,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有自己的信息資源庫,以便于可以更快更好地處理信息。

  另外,我要查找資料時,充分利用了網(wǎng)絡搜索引擎。但是很多教師卻像我反映很難找到所要想找的資料,這就涉及到一個關(guān)鍵字的問題,這也可以說是信息搜索的能力。這點作為新形勢下的教師應該加強。

  本課的設計,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讀、討論、交流,多媒體的輔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3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注重傳授文言知識,學生的主體意識漸漸被淡化。本教學案例重視誦讀對感悟文章的作用,離開了誦讀,學生就難以去直接感受、體驗文本,在誦讀中質(zhì)疑、探究是解決疑難、理解課文的好辦法,學生思維的火花會在誦讀中碰撞。

  另外,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設置、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充分引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新課標中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案例改變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談感受,積累體驗,自主分析、感悟作品,還精彩于學生。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4

  今天上課后,感覺那里少了點!杜c朱元思書》是一篇自讀課文,學了兩課的寫景散文,應該可以做到自學,就按照課表要求,學生自己來讀,來學,來說?山Y(jié)果還是不理想,學生讀的沒有感覺,干巴巴的喊,機械的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讀出內(nèi)容,成了口號,該怎么讀照例不改!

  我一直的理想是,愉悅的教書,學生高興的學習,師生共同徜徉在語文的海洋里!夢總歸是夢,學生不愛學語文,更談不到興趣,還是我的問題!

  《與朱元思書》很美的一篇寫景散文,也是一片優(yōu)美的駢文。重點圍繞奇山異水展開,異水異在它縹碧的顏色,在它千丈見底的清澈,在它甚箭若奔的急湍上,真是異常!奇山是本文的亮點,也是最美處,山之高的.兩岸高山,更體現(xiàn)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山像人一樣,有了爭勝的行為,爭著向上,向高處,向遠處伸展,找一個爭強好勝的山巒,好一個吳均,到底是山爭勝還是人爭勝呢?為下文埋下伏筆。

  這篇文章難嗎?我感覺不難呀,文章很美,景美文也美,語文課當然要學文的美了!用了不同的角度,用了不同的修辭,用了不同的動靜,虛實等,揭示景物美可以平息那一份爭名逐利的心,然后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事物者,窺谷忘反。作者的心志得以展現(xiàn)。好一個醉心山水的智者!好一個沉迷美景的仁者!天地之大,唯有內(nèi)心平靜者最幸,希望學生們能欣賞美好的自然山川!

  學生們表現(xiàn)的不理想,可能是基礎太差,他們不懂得,不理解本文,何談喜歡與否。也可能他們喜歡不愿意說,想做一個沉默的學生,不屑于交流,不屑于談論。還可能是老師不會引導,學生無從說起,有點老虎吃天無處下抓的無措感!

  最有可能的是,我的引導及課堂教學欠缺,影響學生的發(fā)揮。這真如于漪所說,一輩子教書,一輩子在學教書。我呢十幾年教書,一直在反思教書,自己的課怎么就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的學生怎么就不愛語文。這一課也是如此,怎么提升學生的課堂關(guān)注度,如何讓他們參與其中,動腦思考問題。

  我設計的問題是讀通課文,感知內(nèi)容。感知怎樣的奇山異水?可能我的問題太大,學生無處入手。也可能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把握不到,談不到分析。可能……

  常思常學,可能找得到原因!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5

  優(yōu)點

  1、《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教師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白x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教師能通過范讀、領(lǐng)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jié),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教師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nèi)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lǐng)略了富春江的美。

  4、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教師考慮到學生以現(xiàn)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jīng)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jié)。

  5、為拓展學生思路,教師讓學生把作者換成自己,提出問題:假如是你去富春江游玩,請你寫封信或打個電話告訴自己的朋友富春江的壯麗美景。這一問題的延展,不僅要求學生對富春江的美麗景色要進行想象性擴寫表述,還要求他們運用到信件格式或口語交際的知識。這對他們綜合性知識的擴展進行了訓練。

  缺點:

  結(jié)合新課堂改革的要求和中學文科組的課題要求,我個人認為在一些小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以下不足:

  1、結(jié)合文章體裁,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應從情感上再下功夫,不僅要注意語速,讀出節(jié)奏,更要讀出感情,讀出景色的優(yōu)美,讀出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和學生對景色的喜愛。

  2、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加強,可在詞語的解釋上適當增加

  總之,難度既要讓部分學生能夠直接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能夠引導其他同學對課文注釋中沒有的知識點進行合作探究解決。這既兼顧了中差生,又照顧了優(yōu)生。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6

  鎮(zhèn)沅恩樂鎮(zhèn)中學張瑞玲 我十分有幸參加了此次“同課異構(gòu)”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得到了李樹萍專家和同行的指導關(guān)心,受益頗多,下面是我對這次講課的一些反思。

  優(yōu)點:

  一、重視導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在文章導入部分,采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可惜的是音樂因設備問題沒有。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聲色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學生身邊的奇山異水,優(yōu)美的畫面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情景導入。營造氣氛,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二、注重朗讀!杜c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背誦文章。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

  例如第一次設計讓男生齊讀,是男生相對讀的不是很準確,讓女生注意聽,女生相對比較細心,讓學生拿起筆來做記號,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圈點勾畫的習慣。 最后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強調(diào)容易讀錯的音解決難字詞;第二次教師范讀,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要求學生學習朗讀的'韻味及節(jié)奏。第三次一二組讀課文,《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學習要求有:“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針對學生情況,先自主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懂的可以和同桌探討,還可以詢問巡視的老師。采用反譯的方法檢查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此部分問題設置有一定的梯度,遵循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學生通過以上學習,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jīng)有了大概的了解?梢砸龑W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做進一步的探究。第1、2題難度較小,學生可以獨立的完成,第3題難度比較大,需要學生小組合作一起質(zhì)疑探討。第五次全班齊讀,要嘗試根據(jù)減字背誦法背誦課文。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yǎng)語感。同時朗讀還與聯(lián)想想象有效結(jié)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誦。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朗讀,盡量做到熟讀成誦。注重朗讀。以讀為本 ,體現(xiàn)散文教學特點。

  三、注重背誦。景東四中8年級(5)班是平行班。對于有一點文言文基礎的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匯的積累,本篇文章內(nèi)容簡短,意思明了,在文章的理解層面上應該沒有多大難度,但根據(jù)平行班的特殊情況,我還是盡量把目標定得低一些,力求在短短45分鐘里背課文。

  四、注重寫練。

  學完課文后 ,我因勢利導,把課內(nèi)知識向外輻射開來,讓學生進行有機的訓練。展出了一幅身邊的山水圖片,要求同學用筆仿照課文描寫身邊的奇山異水寫成一段話。這就訓練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它極大的拓展了課堂的涵蓋面,擴大了訓練量,增強了穿透力。通過課內(nèi)外結(jié)合,進一步融匯了所學的知識,使學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

  缺點:

  結(jié)合新課堂改革的要求,我個人認為在一些小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點,原計劃以朗讀貫穿全文,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到了課堂后一半,由于時間關(guān)系也由于我有些緊張,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忘記了閱讀,還有應該先讓學生自由的朗讀,然后再分各種形式的讀,盡量采取全班齊讀,本來想讓學生們在熟讀基礎上進行背誦的,但最后也只是讓學生有提示的背誦,效果沒有完全達到,課堂的優(yōu)美性打了折扣。

  第二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本來是一篇很優(yōu)美的散文,但是我?guī)ьI(lǐng)學生條分縷析的同時忘記了體會這篇文章的美。語文在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課堂應該是美的熏陶。

  第三點,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加強,為了保證課堂的完整性,字、詞、句的落實只是蜻蜓點水,強化字、詞、句的落實和檢測。

  第四點,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夠。加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存在著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第五點,更要讀出感對于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精神空間和施展的余地。同時還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激情中激發(fā)感悟和創(chuàng)新。所以說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的情感更熱烈一些,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第六點,加強普通話,每一天都要加強練習,多聽多說,努力去掉鄉(xiāng)音及不準的音。 總之,此次活動中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虛心聽取各位前輩和同事的建議,積極參加集體教研,主動思考如何讓課堂更有效。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7

  以前,我上文言文時,一般是按照下列流程上的: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范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大約就占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打瞌睡的也多,無動于衷。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作了很多努力,現(xiàn)在算是找到了一點喜悅。

  我現(xiàn)在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么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我把以前翻譯課文的時間用來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文。我是這樣做的,我先范讀了課文,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完成下面幾個問題: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2、課文著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jié)構(gòu)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jié)構(gòu)方式來行文的?最后,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斌w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沒有人打瞌睡。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能翻譯了。我感覺這堂課很成功,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

  這堂課的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讓我這樣去嘗試的;1、學校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組老師就討論,研究文言文如何教學能讓學生喜歡,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家都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翻譯課文,學生只是了解這篇課文的大概意思。這篇文章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學生不知道。別的文言文,學生拿到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啰。于是,我便有將文言文教學中的`翻譯課文的時間解放出來的想法。2、看了《人民教育》中的《與魏書生同行》的文章。文章中講道;魏書生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學上了一節(jié)語文課,也是文言文,課題是《晏子使楚》。魏老師上這課時,也沒有翻譯課文。然而,上完這篇課文后,學生們都能翻譯課文,聽課的老師們都很滿意。魏老師的課,給了我理論上的指導,堅定了我對文言文教學改革的信心。

  今后,我將繼續(xù)這樣去實踐。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逯R與能力目標

  1.切實掌握文言基本知識,夯實文言基礎。

  2.充分利用朗讀與想象,培養(yǎng)文言語感,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掌握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鑒賞與寫作能力。

  ㈡方法與過程目標

  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教會學生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善于通過辨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詞;通過交流、合作、探究等進行品讀賞析。

 、缜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底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誦讀法、歸納法、討論質(zhì)疑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在情境中,朗讀再現(xiàn)

  1.導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圖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營造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導語:同學們,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麗。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動了旅程中的吳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書信中,將這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今天,我們也來讀讀這封書信,跟隨作者的筆觸,飽覽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2.朗讀

  以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齊讀、范讀、聽讀等)來培養(yǎng)語感,初步感知內(nèi)容。

  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可先由學生發(fā)現(xiàn)、質(zhì)疑、討論、總結(jié),然后教師幫助歸納疏通。

  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黑板展示:

  縹(piǎo)碧急湍(tuān)軒(xuān)邈(miǎo)泠泠(líng)

  鳶(yuān)飛戾(lì)天經(jīng)綸(lún)橫柯(kē)

  (2)讀出節(jié)奏

  這篇課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還有“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應重讀“箭”和“奔”。

 。4)注意語速

  寫景散文,應放慢語速,在舒緩的語調(diào)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二、在合作中,歸納疏通

  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通過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識,并設置解答疑難和提交學習成果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歸納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分小組,由組長帶領(lǐng),參考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語句,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運用歸納法,小組共同完成重點詞匯的整理,力求知新溫故。

  4.各小組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解決或提交小組學習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轉(zhuǎn)”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返回。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百叫無絕:停止以為妙絕:極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借;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jīng)綸:籌劃……

  三、在品讀中,質(zhì)疑賞析

  閱讀中有所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才能學有所得,教學中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品讀,通過適當?shù)狞c撥啟發(fā),引導學生去質(zhì)疑、探究,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探討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欣賞水平。

  賞析寫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表現(xiàn)景物特征,語言美。如“共色”、“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fā)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2)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如:形、聲、色等。

 。3)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對偶、比喻、擬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體布局巧妙,結(jié)構(gòu)安排得當。采用“總分”的形式結(jié)構(gòu)全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jié)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

  與朱元思書

  四、在創(chuàng)作中,拓展提高

  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讀中領(lǐng)會的寫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chuàng)作現(xiàn)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設置一個小小的游戲:設想你是富春江的導游,要求你用最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描述富春江如畫景色,力求打動聽眾,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數(shù)最多者獲勝。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 導游篇:“美麗的富春江”。

  課堂實錄片段

  三、在品讀中,質(zhì)疑賞析

  師:這篇小品文清麗脫俗,可圈可點,值得我們細細品讀,F(xiàn)在,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品讀品讀,看看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妙法使美景躍然紙上?

  生:仔細品讀

  師(提示引導):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小組討論交流。

  生:展開交流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說說看,作者到底用了哪些方法來描繪景物的?

  生(1):我個人認為,原文的字詞精致,富有表現(xiàn)力。

  師(鼓勵地):很好,能具體舉例說說嗎?

  生(1):比如說“天山共色”,“共色”兩字不僅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還暗含著形體感,讓人仿佛眼前就現(xiàn)出:青青的山靄漸漸消逝,溶入藍藍的天空,慢慢合為一體……這境界是多么悠遠又闊大。

  師(感慨地):說得真好!“共色”兩個字就仿佛在我們眼前拉開了一幅畫,可見作者用字多么精致。同樣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還有嗎?

  生(2):還有,像“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fā)人的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生(3):我也很有同感,讀著讀著就不禁想起一些很美的詩詞。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就會想起《三峽》中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讀“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就會想起“疏梅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很美。

  師:(贊賞地)**同學分析的太棒了。除了字詞富有表現(xiàn)力,具有畫面感外,還有別的好方法嗎?……(啟發(fā)地)比如寫景的角度、方法、修辭的運用……

  生(4)(舉手):文中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這樣文章顯得更生動形象。

  師(點頭):能具體說說嗎?

  生(4):對偶到處都是。還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這一句,是比喻;“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是擬人。

  生(5):我們小組認為寫景角度的變化,也是一個好方法。分別從顏色、形狀、聲音各個角度進行描述。

  生(6):還有情景交融?吹竭@樣的美景,作者想到“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避世退隱的心跡,很有陶淵明的味道。我想正因為如此,他筆下的景色才有一種澄澈透明的美。

  師:集體的力量真是偉大呀,同學們分析的非常好。我想請教一下,你說,在這短短百余字的短文中,作者寫了水、魚、樹、鳥、蟬等等這么多事物,為什么卻沒給人凌亂、堆砌的感覺呢?

  生(7):是因為結(jié)構(gòu)安排得好,思路很清晰。這一點剛才我就提出過,但他們(指小組其他成員)否決了。

  師(驚奇地):為什么呢?

  生(7):他們認為景寫得美,寫得好與結(jié)構(gòu)沒有關(guān)系。

  師(轉(zhuǎn)頭問):大家認為呢?

  生(8):肯定有關(guān)系。就像畫畫一樣,如果沒有構(gòu)思好,這里畫一筆,那里畫一筆,就算每一筆都很好,也不會是一部好作品。

  師:對,平常我們寫作文不也有這方面的要求的嗎?那,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這結(jié)構(gòu)如何個好法。

 。ń處熍c同學一起分析,共同完成板書)

  師生(分析):第一段,總述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捌嫔疆愃煜陋毥^”總括全景,總領(lǐng)全篇。

  第二段展現(xiàn)“水之異”!八钥~碧……直視無礙”描繪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繪水之急。

  第三段展現(xiàn)“山之奇”!皧A岸高山……千百成峰”,用樹之奇襯山之勢,寫出了山的峻峭;“泉水激石……猿則百叫無絕”,從聽覺的角度,寫出山之聲的美妙;“橫柯上蔽……有時見日”,從視覺的角度,在光與影中展現(xiàn)山之色。

  全文采用“總分”的形式結(jié)構(gòu)全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邊分析邊板書)

  與朱元思書

  教學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但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樣讓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能充滿趣味,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應是教學之首務。教學中發(fā)現(xiàn)注重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一、重視導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采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介紹歷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語由來等等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二、注重朗讀。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yǎng)語感。同時朗讀還應與聯(lián)想想象有效結(jié)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誦。

  三、小組合作。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有工具書的輔助,便于開展小組合作,調(diào)動學習主體的熱情,再適當教以方法,開展小組競賽,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便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中一定要有思考和發(fā)現(xiàn),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贊賞個性化的發(fā)現(xiàn),珍視閱讀體驗,總會有意外的驚喜。

  點評

  這個教學片斷的重點把握比較準確——即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從教學實錄中看,授課教師基本上是落實了自己的教學設想,特別是對文章語言的品讀,可以看出教師對文章的鉆研和教師自身良好的素質(zhì),也可以看出學生活躍的思維。但從案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時安排”及“教學反思”的后兩點上看,似乎教師想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精致的美文,上這樣的課,把“合作學習”和“口語交際”“寫作”等內(nèi)容都攏進來,是否必要?建議“課時安排”為一節(jié)課。

  《沁園春 雪》(教學實錄)

  贛榆縣門河中學 王維

  師:同學們,在我們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有一位偉人,中國人民無人不知道他,他帶領(lǐng)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他是誰?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9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范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范。

  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紤]到學生以現(xiàn)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jīng)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jié)。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0

  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但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樣讓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能充滿趣味,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應是教學之首務。教學中發(fā)現(xiàn)注重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一、重視導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在文章導入部分,采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聲色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介紹歷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語由來等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介紹蘇軾詠富春江的詩歌等。

  二、注重朗讀。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yǎng)語感。同時朗讀還應與聯(lián)想想象有效結(jié)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誦。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朗讀,盡量做到熟讀成誦!杜c朱元思書》最經(jīng)典處在于,作者描寫景物生動,形象,作者把富春江兩岸如詩如畫的美景準確描摩出來了;文章的語言極精煉、有韻味?梢酝ㄟ^對本文的朗誦,讓同學們深入感受到祖國語言之美,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三、小組合作。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有工具書的輔助,便于開展小組合作,調(diào)動學習主體的熱情。再適當教以方法,開展以小組討論、競賽的形式,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便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如《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修改稿的'[合作探究,深入賞析]環(huán)節(jié)中,設置了兩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并提供了展示小組討論結(jié)果的平臺,因此,很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中一定要有思考和發(fā)現(xiàn)。在文言文的閱讀上,不應只要求能讀懂文章本身的內(nèi)容,應鼓勵學生深入閱讀。更應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大膽質(zhì)疑,提出自己的獨立的、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贊賞學生個性化的發(fā)現(xiàn),珍視閱讀體驗,總會有意外的驚喜。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1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簡練精彩的山水小品文,宛如一首韻味盎然的詩,選文層次清晰,生動形象地刻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繪了祖國南方秀麗江山的奇異景象,使人讀后確有悠然神往之感。

  從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駢文,文字既千錘百煉有生動曉暢,基本上使用四言和六言句式。這樣一篇美文,是學生積累的最佳材料。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有學生范讀,錄音聽讀,學生跟著感覺自由讀、全體學生齊讀等讓學生在誦讀中熟悉、理解、感悟、積累。

  在疏通課文,研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沒有一字一句地講解,而是采取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jié)合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疏通字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對于小組不能解決的'疑難詞句,最后由全班討論交流,這樣雖然花的時間多一些,但我覺得效果是好的。學生通過互助合作得出了答案,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自信心增強了。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2

  《與朱元思書》一文是作者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全文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富陽至桐廬一百余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教學本課時,我主要設計思路是:讓學生自讀,在自我感知內(nèi)容的基礎上,結(jié)合上學期培養(yǎng)的賞析作品的能力,由學生自己去多角度賞析,在賞析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這節(jié)課的準備和進行過程中,我至少深刻地領(lǐng)悟了以下兩點:一是要提讓學生有回答欲望的問題。要通過科學設置課堂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所提的問題若是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又何愁課堂氣氛不活躍呢?二是永遠不要低估學生的潛力。過于簡單機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會讓學生昏昏欲睡,而富于挑戰(zhàn)性的教學活動則會令課堂迸射最耀眼的火花。學生在教師別具匠心的鋪墊和啟發(fā)下會帶給語文課堂極大的驚喜,而這份成就感也將伴隨學生今后的學習歷程,不斷生發(fā)積極的心理暗示。

  這節(jié)課還用它的缺失促使我反。涸谡n堂前半段我語音生硬、語速過快、對學生的點評用語單一、課堂氣氛偏冷;在課堂接近尾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踴躍發(fā)言、情高漲,顯然仍有佳作,我卻沒有多給學生一點機會,而是搶時間把自己寫的話展示出來。在課后,我深深反思,發(fā)現(xiàn)之所以有這些缺失,仍是一種觀念一種心理在作祟,那就是教師太把自己當回事。我過分地關(guān)注了自己,所以才會緊張,才會導致語速過快,才會導致對學生的點評過于拘謹死板;我過分相信自己一定比學生高明,所以才無視學生高舉的手,偏要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我一向自鳴得意于自己是一個非常尊重學生的.老師,而這些真實的細節(jié)暴露了我骨髓深處的不平等。

  這是我一生無數(shù)節(jié)課中的一節(jié),我會把它留給我的思考和領(lǐng)悟帶到我的每一節(jié)課中去,我會用自己的行動捍衛(wèi)課堂上真正的師生平等。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3

  在實際教學中,首先導入部分化的時間多了一點;其次在分析“奇山”一段時,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串講,反而浪費了不少時間。造成的后果是,背誦時間沒有得到充分保證,同時“奇山”一段也講得比較匆忙。其實這一段也應該讓學生去自己找出“山”的.幾個特點,在用原文來印證,這樣可能條理會更加清楚。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基本能翻譯了。以前要花兩課時的課文,今天用了一課時就基本完成了。我感覺這堂課還是成功的,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今后,我將繼續(xù)這樣去實踐。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作為新形勢下,我們教師應該好好把握這個“度”,不能只用信息技術(shù),但也不能不用信息技術(shù)。所以我要教學本文時,在理清本文內(nèi)容時,我利用板書進行教學。這樣可以過到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在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融合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很好地做好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工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不然,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性”將會成為一紙空談。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4

  這篇小品文,文質(zhì)兼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解及手中的工具書,理解文章內(nèi)容是很容易的事。因此我決定教學方式進行改變一下,讓學生先自學,自學的內(nèi)容主要就是翻譯課文。熟記課下注解,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由師生共同探究。剩下的時間,就做隨堂練習,當然是閉卷形式。

  一節(jié)課我講了20分鐘,剩下的時間學生做題,等我把卷子收上來一看,很生氣,學生做得非常不好,只有二三個孩子做得可以。從學生做題的效果不是看出來孩子存在以下問題:

 。ㄒ唬⿲W生聽課的效果不好,認真聽講的學生很少,教師講完的題,原封不動的拿來給他們做,他們竟然沒有一點印象。

 。ǘ⿲W習嚴重的缺乏主動性,甚至可以說沒有學習的意識。

 。ㄈ]有家根本就不看書。

  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對我教師來講,可能是我說話的語速太快,對于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還沒等他們反映過來,我就講過去了。學生的理解效果不好,這可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果。以后教學中我一定要改,我這個毛病我心理有數(shù),但就是改不過來,尤其是我說到激動處,語速更是放不下來。怎么辦呢?

  是不是我的教學還是沒有走近學生的心理,昨天,我慷慨激昂的說了大半節(jié)課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但從今天聽課的狀態(tài)來說,沒有多在改變,或許我太著急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教育需要耐心。教育更需要恒心。我不應灰心,我相信我的孩子們一定會改變的。當然是向好的方面。

  從學生角度看來,學生還是沒有學習狀態(tài),很多孩子就是在裝學習,其實心不在那里,因此才沒有學習效果。看來,我還得與他們交流,真正的走近學生的心理。當然改變孩子的厭學心理也不是容易的。我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5

  《與朱元思書》編者安排在人教版八下第五單元第一篇,此文是一篇只有144字的短小精美的山水小品,景物引人入勝,情感樸實真摯,文字簡練雋永。文中沒有生僻字,讀起來朗朗上口,課下注釋詳實,學生學起來應該沒多大難度。于是在教學設計時,我想改變“朗讀課文—介紹作者—時代背景—字詞解析—文章翻譯—內(nèi)容分析”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方式,希望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緊扣“語言”這根主線,通過學生讀、說、議來達到“理解積累關(guān)鍵文言字詞、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語言妙處,體味作者情感,了解古人寫景藝術(shù)”的目標。以此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例子作用,既是閱讀的例子,也是寫作的范例。然而教學效果卻出乎我的意料,整個課堂氣氛沉悶,沒有精彩的發(fā)言,沒有動態(tài)的生成。

  在“重言輕文”的課堂,教師多糾纏于有限的文言知識傳授,照本宣科,而無視生動形象文言語境,課堂普遍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逐字逐句地串講課文,對每個字詞都不放過,還苛求要求學生歸納整理出通假字、異讀字、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學生在機械重復、死板瑣碎地抄錄背誦中忙得不亦樂乎。在“重言輕文”的課堂,教師只重視教師的“言”,而忽視學生的“言”,這里的“言”是指言語表達,課堂成了典型的滿堂灌,死氣沉沉。學生即使“言”也大多停留在解釋詞句、翻譯句子、理解性填空上,而缺少融入文中生動形象、優(yōu)美意境等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長期以往,文言文教學陷入學生怕學文言文,教師怕教文言文的境地。

  與“重言輕文”相對的是另一個極端是“重文輕言!薄爸匚妮p言”的課堂,有的教師喜歡把文體、作者、文章的寫作背景及其價值講得無一遺漏,還用許多時間介紹作者的趣事、賞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作品的寫作特色,甚至花大量的時間討論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評價文中人物的做法等等。對于文中的語言知識卻講得十分簡略:實詞僅止于課本下面的注釋,虛詞只是就句子講講其意義與用法,特殊句式也僅止于把句子疏通。在這樣的課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辯論、模擬表演等花樣很多,課堂一片熱鬧。在重文輕言的課上,有的教師標榜著對文言文的張揚個性理解與即興發(fā)揮,滔滔不絕、激情滿懷,卻忽視文本之“言”所包孕的文化信息,結(jié)果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文言知識不落實,碰到具體的文言文讀不懂,在蒙與猜中苦苦掙扎。記得宜昌市中考考過一道題“維舟處處是花開”,解釋“維”的意思,據(jù)說這道題得分率不高,結(jié)果很令人吃驚。因為在七年級下冊《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的“地維絕”的“維”解釋為“繩子”,結(jié)合詞類活用知識,結(jié)合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為“用繩子系”。由此可見“重文輕言”的課堂,學生學習文言文之后,對于古代漢語中的語言知識收獲甚少,即使有一些收獲,也顯得很零散。

  因此,文言文教學應該做到“文”“言”并重。所謂“言”就是言語形式,“文”指思想內(nèi)容,“言”與“文”是文言文的兩翼,缺一不可。教學文言文既要重“言”,又要重“文”,應立足于“言”組織教學,在教學“言”的過程中重視融合“文”的內(nèi)涵。重“言”就是要重視詞語積累、重視古漢語語法、重視句讀與誦讀、重視文言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重“文”就是要率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去體悟文言文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走近作者的`心靈世界。當然每一篇文章無論從“言”還是從“文”的角度都有許多點值得教授、挖掘、探討,若都兼顧到不僅時間不夠,還會凌亂不堪。因此并非每篇課文、每一堂課都要落實文言和關(guān)注文章、文化,“言”“文”并重的理念應著眼于整個的文言文教學,否則有限的課堂是難以承載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的。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狀況和年級、單元、課文整體把握,靈活安排。譬如在七年級著重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釋義能力,將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詞語、句子的準確理解上;八年級重點放在培養(yǎng)語感、學習古人寫作技巧、語言的品位上;九年級重點文言詞語的歸類梳理積累,放在文化常識的積累和文章的鑒賞感悟上。在單元教學中,一個單元四篇課文,也應有所側(cè)重,如精讀課文可“言”“文”兼顧,略讀課文要么“因言悟文”,要么“由文帶言”,靈活處理。同類型文章在教學中可采用層層推進方法處理。如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學習描寫山水的文章側(cè)重于“言”,那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同類型的文章就可側(cè)重于“文”。

  上面僅僅是從教者的角度來思考,文言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文言文,學生如何讀懂一篇簡單的文言文。因此教者既要教會學生學習“言”的方法,即要會正確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又要在文言文課堂上會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還要教會學生理解“文”的方法,即怎樣從具體的“言”去理解文章、文體、文化、文學、人文的內(nèi)涵。文言文教學不僅要“言”與“文”結(jié)合,教者還要注重教學生學;教者既要教知識教“實”,又要教方法教“活”,更要教“文”教“美”。

  愿我們“文”“言”并重教會學生學文言文,給文言文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讓教師不再怕教文言文,讓學生不再怕學文言文。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3-06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4-21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07-25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15篇03-19

《與朱元思書》教案03-08

《與朱元思書》說課稿06-28

與朱元思書說課稿06-29

與朱元思書的教案03-07

與朱元思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