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4-07-22 12:24:22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5篇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在展開教學時我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提供結構性的材料。本課提供給學生的實物都是杯子,避免在教學中出現(xiàn)杯、瓶等詞語混沌不清的現(xiàn)象。其次,第三組杯子是在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時,判斷哪杯水多?這組是要引導學生做分組實驗,每組有三個杯子,提供給學生的杯子是:高矮不同,粗細不同,杯壁厚度不同,材質不同,杯底的厚度也不同,讓學生根本就無法用眼睛準確的判斷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這樣才能引出其他判斷哪杯水多的方法,因此在定向探究實驗中,提供結構性的實驗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注重“猜想”。猜想的提出,是通向科學理論道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提出一個問題后,讓孩子們預測其結果可能是什么樣的,這是極具有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生無法用眼睛判斷出哪杯水多時,我就順勢一轉:“誰的猜想準確呢?能不能想個辦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在學生動手做之前先“想一想”方法,調動起他們的知識經驗,并借助于判斷和推理,使孩子們的腦子里產生許多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他們機會表達,解釋,不管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身的對錯,只要他們動腦筋去想了,有機會去說了就是有意義的,對他們的思維的`發(fā)展就會有促進。

  本節(jié)課中,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和親自實驗,進行主題探究,給了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使學生的主體探究得以有效地進行,學生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整節(jié)課閃現(xiàn)著思維的火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學生主動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得到培養(yǎng)。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它信息源,經歷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資料的過程;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并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2.愿意合作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3.認識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上動物、植物、人的意義;通過觀察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環(huán)形山,了解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了解人類活動對大氣層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大氣層方面的資料,并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類,以備課堂上進行交流。

  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有條件的還可以準備相關的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討論交流

  采取小組交流的方式。首先讓學生將自己搜集的資料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將小組同學搜集的資料進行匯總,并從大氣層的結構和人類在不同圈層內的活動情況兩方面將資料歸類。然后讓學生用繪圖或文字方式描述大氣層的結構及人類在大氣層的活動情況,并在小組內形成統(tǒng)一意見,達成共識。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補充,形成對大氣層的整體認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恰當?shù)募右砸龑Ш驮u價,使交流活動有序進行。

  還可以采取演講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到講臺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文字及圖片資料。采用演講解說的形式應注意引導學生盡量避免重復資料的解說,提醒學生學會聆聽別人的發(fā)言,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逐步建構地球大氣層概貌,形成對地球大氣層的初步認識。

  二、提出問題

  先直接提出問題“假如沒有了大氣層,我們的地球會怎樣”?

  三、猜想假設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問題展開討論,并將討論結果以論點的形式進行匯總。可以從大氣層對地球、動物、植物、人等幾個方面的意義入手,引導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研究主題,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相互借鑒,達成共識。如果學生沒有找到或談及月球或其他星球上環(huán)形山的問題,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展示出來,同時提出問題:“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引導學生討論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環(huán)形山的成因,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地球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顒咏Y束,教師可引導學生填寫好下面研究記錄。

  四、實施探究

  我的研究記錄

  研究項目研究結果我的證據

  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

  大氣層對動物的意義

  大氣層對植物的意義

  大氣層對人的意義

  我的研究結論:

  實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結束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將活動結果進行總結:一是匯總大氣污染的治理建議與方案;二是總結評價活動的開展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進行鼓勵性評價,并對優(yōu)秀建議和方案的提出者給與肯定和表揚。

  按照“認識大氣層概貌——了解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動物、植物、人的意義——大氣污染及治理”的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打破活動條塊化的框框,設計綜合化活動,將本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活動點合并,即活動一、二、三合并成一個活動。在課的開始,先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看有哪些發(fā)現(xiàn)和收獲。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開放式活動,充分交流自己的課前研究成果和搜集的資料,同時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求同存異,達成共識,并將各組的研究成果匯總整理(如下表)。

  我們的研究記錄

  我們研究的問題我們的研究成果

  大氣層的結構

  也可將本課活動整合成“我們的大氣層”主題演講會的形式,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進行演講,也可以自主上臺演講。演講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演講者的表現(xiàn)及演講內容及時進行評價。

  五、展示交流

  活動結束,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組研究成果。如果學生在整合的活動中沒有涉及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內容,在活動結束時提出關于治理的問題,讓學生就治理問題談想法或方案。

  六、拓展活動:

  臭氧層的破壞是最嚴重的大氣污染,這也是最受環(huán)保工作者關注的焦點之一。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后搜集有關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方面的資料,并將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制作成宣傳版面,并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宣傳活動。

  也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及課后搜集的有關臭氧層知識設計保護地球大氣的廣告語或警示語,并將它們制作成警示牌,懸掛于教室、學校、社區(qū)顯眼的地方,以此提醒自己和他人時刻關注大氣污染問題。

  先由小組交流資料,再在全班發(fā)布新聞。

  小組合作,探索研究,對于合作中表現(xiàn)出色的小組獎勵“合作小伙伴”

  學生按照不同的問題進行回答,同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肯定。

  學生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問題,通過交流進行解答。對于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放到課下或以后解決。

  作業(yè)設計:

  做一份我家周圍的空氣狀況調查報告:調查時間、調查地點、調查方法、調查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我的建議。

  板書設計:地球的面紗

  對流層

  平流層

  中間層

  熱層

  逃逸層

  課后反思:

  大氣層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層,它的存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從學生對大氣層的認識上看,還是浮在面上、籠統(tǒng)的概念。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地球大氣層的基本情況和地球上風的成因,通過觀察、實驗、制作、搜集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方法研究蘊藏在其中的科學道理,了解了人類活動對大氣層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3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yǎng)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fā)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于小學生構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fā)展他們的個性,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

  現(xiàn)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采取更適合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資料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yōu)閷W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齊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資料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用心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fā),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能夠透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透過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fā)現(xiàn)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潛力。如:鐵為什么會生銹?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帶著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為什么地球上會有空氣”其他學生聽后哄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樣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xiàn)的結果.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蓖瑢W們都十分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用心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xiàn)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欲望。我們應用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并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秘。只有這樣才體現(xiàn)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就應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jié)課,才能給學生帶給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到達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4

  為了能給學生家長對小學科學教學有一個了解,這個星期三我和陳海華老師承擔了三上家長開放日的科學課展示任務,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和陳老師一起選擇內容,分析教材編寫意圖,各自撰寫教案,在交流中確定最終上法,在教案的設計,教具的準備、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思路逐漸清晰起來。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準備過程非常好,充分發(fā)揮我們兩位老師的智慧,使得我們的可都很成功受到老師家長的好評。

  水和空氣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兩種物質,也是液體和氣體的典型代表。學生們已在生活中積累了大量有關水和空氣的認知經驗,如何將學生對水和空氣的感性認識向科學概念轉化呢?水和空氣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什么是液體的基本特征,什么又是氣體的基本特征呢?這些是我們期待學生們關注和探究的問題。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是《水和空氣》單元的第二課,屬物質世界領域。這一節(jié)課是讓學生在對液體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對比的`方法從多個側面認識到水和食用油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是學生對水的感性認識的升華,為以后學習水的其它科學知識奠定基礎。

  本課主要進行三個比較活動。一是利用感官直接觀察對比水和食用油;二是比較它們的液滴和“輕重”;三是觀察它們作為液體的共同特點。通過水和油的比較,有助于液體概念的進一步建立,讓學生親歷典型的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問題——猜測——驗證——結論——應用”五個環(huán)節(jié)。

  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密度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運用不同感官仔細觀察比較水和油,用圖表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本節(jié)課的關鍵點是引導學生設計并會做水和油的對比實驗。

  在教學中我通過猜謎語的游戲導入新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對水有一定認識的基礎知道水是一種常見的液體我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液體有哪些,從而展開新課的教學。

  首先是比較方法的選擇,其次是具體的操作。在進行激烈的討論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實驗的操作,充分發(fā)揮學生歸納的主觀能動性。注意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分工完成,仔細觀察作好記錄。在一段較長時間的實驗后進行實驗結論的匯報展示。學生激動萬分,都急著想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方法多樣各顯神通,雖然結論不是很正確但都是學生親自發(fā)現(xiàn),,印象深刻。其次是兩種液體在蠟紙上形成的液滴的比較。我為了激發(fā)學生積極性,我出示滴在蠟紙上兩滴液滴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不同,在比較出不同的基礎上讓學生猜測分別是那種液體的液滴,然后讓學生自己去驗證認識液滴的差異。挑戰(zhàn)性的活動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于是我們又進行了兩種液體的“輕重”的比較,在兩種液體的相互混合中,學生發(fā)現(xiàn)兩種液體的差異。通過實驗學生發(fā)現(xiàn)不管是油倒入水中還是水倒入油中,結果都一樣,油會浮在水的上面。學生馬上就想到是由于油比水輕的緣故,又通過實驗驗證猜測。學生很自然就想到通過稱同樣體積的液體來比較輕重。我安排了用天平稱,幫助孩子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水為什么浮在上面的真正原因有比較客觀地認識。

  對于兩種液體間的相同點對于學生來講并不難,學生很自然的想到都有重量,都是液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等等。

  在這節(jié)課上我重點放在觀察水和食用油的觀察實驗比較,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探究的能力,形成兩種液體的全面認識。由于實驗較多,一個有一個有趣的活動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科學學習的興趣。相信通過這樣的一節(jié)又一節(jié)具有科學味的課堂,學生會越來越喜歡科學課。科學的素養(yǎng)會提高很快。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5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學生對知識的獲得固然重要,但知識獲得的過程更為重要。為此,學生須自主的抓住自然的事物現(xiàn)象,認真思考,進而提出問題,進行探究得出結論,在探究過程中體驗并理解知識。

  科學課主要通過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自行探究、討論。如《造一艘小船》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多種船舶的圖片,讓學生找出那艘船載重比較大。學生通過觀察、推測、實驗等方法,進行比較,學生找出了不同。從看、聞、聽、摸、嘗等各種方面來觀察了解沉浮的概念。鼓勵學生多想些方法來解決問題,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在不斷的'討論、思考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發(fā)展。

  在科學活動中,常常需要分組制定活動計劃,分組實驗和調查,需要討論合作學習。由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不同,學生對事物的理解也不同。小組式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看到事物的不同側面,吸收和學習別人的觀點,并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思考和質疑。從而得到深層次的理解,使合作的意識得到發(fā)展。

  總之,科學課教學,注重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勤于觀察,大膽動手,注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能主動的不斷發(fā)展,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至關重要。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6

  回首一學期的工作,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我始終以勤懇、踏實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的工作,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F(xiàn)將本年度工作反思如下:

  我積極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不斷從書中和向身邊的同時學習,汲取營養(yǎng),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我還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時時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心強,樂于接受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都得到提高。

  本年度我所擔任的是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

  1.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從常規(guī)課上要質量!把性谡n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后”,我嚴格要求自己精心預設每一節(jié)課,盡量使教學工作更加完善。

 。1)課前備好課,準備好科學課上所需的實驗材料。做到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

  (2)在課堂上,關注全體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實驗操作中,注意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去,使學生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做到自主探究。

 。3)開展豐富的科學活動,營造濃厚的科學學習氛圍。如造船比賽、我的水鐘、我的擺鐘等充滿科學知識的趣味比賽,讓孩子更加熱愛科學,利用科學知識解釋、解決遇到的難題。

  2.為了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我還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不懂就問,博采眾長。積極參加區(qū)內教研活動和校內課評,認真聽取別人的交流反饋,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3.主動承擔區(qū)級研討課,課前認真準備,課后能結合教研員朱老師和各位老師的點評,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并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如果改進自己的教學。主動承擔森林課堂,課前提前多次去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踩點,考慮到森林公園面積比較大,思考開展哪方面的研討交流活動,并仔細規(guī)劃研學路線,并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活動,課后做到全班交流總結反饋和評價。

  對于我來說是忙碌的一年,我在業(yè)務能力上,還在教育教學方面都有了的提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也難免有些缺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不足,使自己不斷提升與完善。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7

  通過這學年的教學與觀察,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部分學生甚至不知道“科學”是什么概念,這種情況完全是我們教師自身的原因,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研究、認識自然科學,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認識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獲得知識的直接動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優(yōu)化教材中的實驗,學玩結合

  科學課中的實驗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實驗是我們教師上好一堂科學課的寶貴財富,關鍵是教師如何去深化和優(yōu)化。學玩結合的實驗帶有一種游戲的性質,要做好這篇文章,就需要教師對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在小學科學課的教材中,有趣味性的實驗很多,通過實驗,孩子始終處于主動學習、思索的狀態(tài)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結合在一起,延長了孩子的`有意注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被有效地調動起來,使孩子從關心玩的過程發(fā)展到關注玩的結果中,從直接興趣向間接興趣過渡,最終完成樂趣向智趣的轉化。

  二、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表揚和批評

  吃多了甜的,換換酸的口味,也許你會覺得酸也不錯。以前的科學教學老是覺得批評太多,表揚太少。而現(xiàn)在又覺得科學課堂上的表揚似乎太多了,在課堂上經常會聽到“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這些夸獎的詞有些沖昏了孩子的頭腦。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既要有正面的表揚,又要有合理的批評。如果單采用過多的褒揚,孩子會感覺是“虛情假意”,就會對孩子經歷失敗后的重新奮起造成不必要的阻力?梢圆捎谩澳氵需要努力!”“你的認識還不夠!”等評價用語。

  三、用名人故事激發(fā)學習興趣

  通過名人的故事激發(fā)興趣。其實在人類的科學發(fā)展史上涌現(xiàn)出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象哥白尼、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等,在他們身上有很多可以激勵孩子學習興趣的故事。這些可是一筆可觀的人文資源。對激勵孩子學科學,愛科學,激發(fā)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四、合理的運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

  運用現(xiàn)代電教手段,調動孩子探求知識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活潑的課堂教學,更好的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興趣就象人的生命,假如孩子們對科學課感興趣了,才會沉迷于其中,付之于其中,我們在對孩子們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新課改探索時要注意挖掘每個孩子的個性,時刻注重培養(yǎng)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8

  (一)

  這是一節(jié)很簡單的課,但也是一節(jié)非常難實施的課!為什么簡單?因為這節(jié)課涉和的的知識內容小朋友們有很多的經驗,他們知道大樹一年四季的變化。為什么難?因為要三年級的小朋友能夠持續(xù)地去觀察那上有很大的難度的,況且還要他們不忘記錄。就課本最后的那張記錄表,試想讓成人去記錄那也是有相當?shù)碾y度的,何況是剛接觸科學不久的小朋友呢

  (二)

  1、在目前全球氣候變暖大環(huán)境下,在南方的9月底10月初來進行類似的教學活動變得越來越困難,植物許多變化都還沒有教科書中所講的那么明顯,對同學的感性認識上得不到的足夠強烈的沖擊,應該在課堂上多加入一些多媒體教學,也要讓同學了解到為什么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和實際中的'有一定的差異,最好是能加入一些天文地理知識,如地球緯度與溫度的關系等。

  2、作業(yè)本中第2大題出示了一張油菜花的圖,要求同學推測出油菜花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感覺同學在做這類主觀題時明顯偏累,需要在上課時更多幫同學分析簡圖中所處的階段 3、同學對資料庫中的內容興趣很高,會提前在此課時提出相關問題,需要在上課前吃透這局部內容,并準備相關資料,進行對比聯(lián)系,可以更好提高此課的教學質量。

  4、本課情趣導入可以利用“羅莎”臺風影響,先和同學談臺風,談臺風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對小動物的影響,同時也有對植物的影響,比方大樹倒伏、果實與花朵被打落、一些花的花期延后,枝條折斷等,這些是同學最容易想到的,等同學說出這些情況時就可以引導他們去想一想,假如沒有這次臺風,這些植物會怎么樣發(fā)展下去,能很自然地進入本課的學習。

  5、關于作業(yè)本P6選擇題第2題觀察記錄一棵樹的變化中,有很多種方法供選擇,但是選項比較籠統(tǒng),還是用擬人法比較好?梢园杨}中的樹比作人,

  選項A可以講故事,平時經常抱爸爸,兩只手能相互扣到,可有一次爸爸去參與美食節(jié)兩個月,等爸爸回來時再抱爸爸卻發(fā)現(xiàn)兩只手卻怎么也不能抱到,去做褲子時那卷尺量出來的尺寸也大了好多,用這樣的方法能觀察出爸爸的變化,同樣也能丈量出樹干的粗細變化。

  選項B讓同學回憶樹冠的位置,跟人的頭頂和頭發(fā)一樣,都在最高區(qū)域,落葉就像人掉頭發(fā),人大量掉發(fā)標明人有變化,樹大量落葉也標明有變化。

  選項C同樣是用頭發(fā)來形容,人由黑發(fā)變青絲,樹葉由綠葉變黃變紅也是有變化。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9

  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真實感受到:一、千萬不能小看學生。整個養(yǎng)蠶活動,學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組織者、服務者。他們的問題,他們的知識面之寬出乎我的意料。許多同學是從網上下載的資料,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可以用牛奶來喂養(yǎng)蠶,這樣蠶生長的速度變快,繭子的產量增加。有的同學為了照料生病的蠶,晚上11點還起來,母親叫他好幾次后,才睡覺,其關心程度讓我吃驚。這不是科學探究精神的真實寫照嗎?二、讓學生在“做”中獲得體驗!奥爼洠茨苡涀,做才能會!边@也是對“做中學”的一種理解。學生在養(yǎng)蠶活動中,發(fā)了很多問題。其中有一小組養(yǎng)的蠶死了一條,他們一大早,跑到辦公室問我。當時我并沒有告訴他們,而是先讓他們找原因。最后,他們確定問題出在桑葉上。經過調查,原來給蠶吃的'桑葉是冰凍過的。為了證明這一切,我建議他們重新做個實驗。作為科學教師,我們應充分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后來他們做了實驗,證明蠶的死因確實在桑葉上。三、教師應重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我個人認為,這一單元不注重學生學會了多少知識,而應重在:在活動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從自己的生活中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發(fā)展實踐能力,發(fā)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0

  本課通過對音量、音高的研究讓學生認識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這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本課的另一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在聲音的變化和振動之間產生一個聯(lián)系。

  教材中的內容安排比較清晰,一個是對音量的研究,一個是對音高的研究并且圍繞著3個實驗進行:尺子音量的研究;水杯音高的猜測和結果;橡皮筋的音高實驗。在整課教學中,自我感覺整體比較完整和流暢,思路也比較清晰,也能夠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不過還是有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的地方,反思總結如下:

  一. 教學的重難點是每節(jié)課的切入點,除了要明確本課內容的教學目標之外,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是十分重要的。作為一名教學經驗尚不足夠的年輕教師,對于重難點的把握,似乎太過于依賴于教學參考中給出的意見,而忽視了自己對教材重難點的理解或者說是沒有好好消化教參中的重難點提示。正因為缺少了自己對教材重難點的理解,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往往體現(xiàn)不出重難點,學生的認知也只停留在了表面。

  二.實驗效果的好壞影響著學生實驗結果的得出,而實驗工具和材料則影響著實驗的效果。尤其是像這節(jié)課,作為演示實驗的材料,效果都比較好。但是學生實驗所用到的材料,對于他們的觀察和認知是起到了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的作用呢?在觀察振動快慢決定橡皮筋音高的實驗時,松緊不同的橡皮筋振動快慢并不是肉眼可以明顯分辨出來,學生的結論可能是他們根據記錄單上的引導老師的提示以及生活經驗所得出的。顯然這樣得出的結論就失去了做實驗的意義。再比如振動幅度影響尺子音量的實驗,尺子本身并不長,加上鋼尺的發(fā)聲效果也并不如塑料尺理想,但是塑料尺容易折斷,彈性不如鋼尺,那么究竟是該選擇鋼尺還是塑料尺?或者在原有材料的情況下,如何想辦法克服不足,使實驗效果最佳。還是需要好好下下功夫的。

  三. 小結和總結對于這節(jié)課,我覺得格外的重要。每個實驗完成之后的小結,都能讓學生加深對振動與音高音量之間聯(lián)系的認識。而我在這節(jié)課中的小結都不夠充分,也缺乏了一些必要的板書,比如振動快 聲音高;振動慢 聲音低這類的板書小結,導致最后總結時,學生思路不清晰。當然這也有臨時內容安排上的不合理所造成的影響,因為自己的疏忽而遺漏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在總結前想把內容補上,卻反而攪亂了學生原本的思路。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1

  第一課時:

  本節(jié)課由于實驗難度大,內容多,因此我在設計時只上了前一個部分的內容“測量呼吸和心跳”,把“心跳為什么會加快”放在下一課去上。

  導課時,我提出問題:“運動時,身體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說出了很多身體的變化,其中,有的學生談到呼吸和心跳的變化。我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緊接著問:“人在運動時,呼吸和心跳比平靜時快多少?怎么知道?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要準確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接著就提出怎么測量呼吸和心跳?測量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我先讓學生說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給予補充。

  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能否發(fā)現(xiàn)呼吸和心跳的變化規(guī)律,取決于對數(shù)據的分析,而如何科學、準確地采集數(shù)據,又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數(shù)據的分析,所以,準確地采集數(shù)據成為擺在師生面前的一道難題,而難題當中還有一個難點,即學生要采集的數(shù)據必須是同一時間段的,也就是說,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必須是相同一分鐘里的,否則,測量一分鐘的呼吸次數(shù),再測量一分鐘心跳的次數(shù),這兩個數(shù)據顯然是不科學的。但是,讓學生一個人既要測呼吸,又要測心跳,是無法完成的,于是,我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部分學生測量呼吸,一部分學生測量心跳,老師則幫助學生計時。測量時要求學生都把眼睛閉上,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分散注意力。從測量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采集的數(shù)據接近實際情況。只有一組同學的數(shù)據不夠科學。

  由于學生采集的數(shù)據比較科學、準確,所以,在接下來對三組數(shù)據的分析中,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呼吸和心跳變化的規(guī)律,它們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上完課之后,我回憶了一下,覺得在對難點的突破時,教師還是說的過多,教師的語言不是十分的精練。另外,在學生測量記錄后就馬上把記錄表貼到黑板上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本來應該讓學生先在各自的小組里對照測量到的數(shù)據先進行一個分析對比,這樣在后來的全班交流時效果會更好一些。

  第二課時:

  體驗心臟工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指導學生利用“吸耳器”吸水模擬心臟輸送血液的過程,并從中體會到心臟工作的辛苦,從而知道保護我們的心臟。課前我依照以往的慣例首先自己實驗,沒想到輸送水的量很大,十多秒一個水槽就滿了,這怎么能體現(xiàn)心臟輸送血液的“艱辛”呢。觀察這個模擬裝置,制作很精巧,只是軟管較粗,而且捏球較大,再加上我的力氣比學生大,因此出現(xiàn)了以上局面。

  后來,在上課時,我改用了較細一些的軟管,在選擇學生實驗時,特地挑選了相對力氣較小的女同學來捏,而且規(guī)定不準換手,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到后面,負責捏球的女同學幾乎手酸的都捏不動了?纯此劾,水不是特別多。由此引導學生體會到:心臟不停地跳動,非常辛苦,我們要注意保護我們的心臟。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2

  為了減少實驗的偶然性,我們做實驗時要多放幾粒種子。

  種子發(fā)芽需要什么條件的對比實驗要做到實驗的公平性其實很難的,有些是我們沒有辦法完成的,但我們可以借助網絡,查找科學家們的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聽他們說說理由,這也是一個獲取知識的一個最佳途徑。

  植物要健康生長需要陽光,植物需要光合作用,知道了嗎?

  蚯蚓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但要記住是潮濕哦,如果下雨,泥土太濕了,蚯蚓呼吸就有困難,他會鉆出泥土,所以雨后,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蚯蚓在水泥地上亂爬,太陽出來,它們回不去了,曬成蚯蚓干了,哈哈!

  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每次時間控制在5分鐘,這個時間不能明顯發(fā)現(xiàn)蚯蚓喜歡的環(huán)境,不時去做請多一點時間哦!

  沙塵暴時我們該怎么做呢?

  1、及時關閉門窗,必要時可用膠條對門窗進行密封。

  2、外出時要戴口罩,用紗巾蒙住頭,以免沙塵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損傷。應特別注意交通安全。

  3、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密切注意路況,謹慎駕駛。

  4、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損壞的室外物品。

  專家提示

  發(fā)生強沙塵暴天氣時不宜出門,尤其是老人、兒童及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

  平時要做好防風防沙的各項準備。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3

  設計理念: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是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沉和浮》的第一課,三年級的學生,對于“沉和浮”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同時他們對于“沉和浮”也有著許多似懂非懂的問題。這一課的教學從學生觀察小石頭等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開始,引領學生觀察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確定一個統(tǒng)一的觀察標準,為后面對沉和浮的探究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觀察更多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這一活動的設計并沒有直接讓學生將物體放到水中去觀察,而是引導學生經歷一個猜測及驗證的過程,因為,學生只有在經驗與事實產生矛盾的時候,才能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此時適當?shù)?對學生再做以提示,引導學生建立比較的概念,從而輕松的解決本課的難點,同時也為今后此類實驗的教學做好鋪墊。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體開始,研究觀察關于物體在水中沉浮的現(xiàn)象。

  2、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推測、驗證的活動過程,并能獲得關于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

  二、能力與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觀察研究的結果進行簡單的整理、分析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經過簡單的推測、實驗的活動過程,獲取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

  難點:引導學生推測、實驗、觀察、交流,獲取物體在水中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

  教學準備:

  1、教師演示用的木塊、石頭、浮標。

  2、小組觀察研究用的泡沫、西紅柿、橡皮、牙簽、大頭針、螺帽、蠟燭頭。

  3、小組觀察或演示用的大小一樣、重量不同的球形材料一組;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材料一組。

  教學過程:

  一、我做過,我知道。

  1、引言激趣。老師出示石頭、木塊、浮標。

  2、直接進入課題,板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二、我猜猜,我試試。

  1、請學生從桌內輕輕拿出材料袋,認識物體。

  2、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猜測物體的沉浮。

  3、學生匯報猜測結果。師提出問題:根據什么來猜測的?

  4、引導學生用實驗來檢驗猜測的對錯。在實驗前提出要求:(1)大家要學會分工合作。(2)請將物體依次放入水中實驗。(3)注意仔細觀察。(4)將實驗后的物體擦干放回材料盒中。

  5、學生匯報。

  6、老師小結:看來,猜測的不一定是正確的,必須通過親身實驗,才知道哪些物體在水中會沉,哪些會浮。

  三、我來想,我來做。

  1、老師提出疑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跟什么有關?

  2、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及時提出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跟它的大小、輕重有沒有關系?

  3、老師引導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并放手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老師巡視指導。

  4、請學生來匯報想法、實驗結果。在交流中獲取答案。

  5、小結并板書: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跟它的大小、輕重是有關系的。

  四、我經過,我來說。

  1、通過學習這一課,鼓勵學生說說收獲,談談感受。

  2、老師做演示實驗。

  3、下課!

  總結:

  浮標運用明概念、判斷有標準,利于后續(xù)活動。

  在學生思維沖突、迷惑處引導,教學才會有效。

  現(xiàn)象與本質,學生口中說出浮力、密度,接下去研究大小、輕重與沉浮的關系,學生已有認知基礎是否利用?怎樣利用更有效?

  老師要給予重視,再加追問:與什么密度有關。

  學生各組意見不一樣,可喜?可憂?還是無措?

  無疑到有疑,到新的疑,小疑則小進,再疑則再進,一節(jié)課如此者四,課始于疑,課終還有疑,學生質疑,教師激疑……疑是學習起步。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4

  《聲音的產生》一課是《奇妙的聲音王國》這一單元的起始課,科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學科學必須要學自己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科學。本課采用探究教學的思想,著力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科學,在動手動腦中學知識。教學活動分三部分展開,即知道聲音的主要功能,想辦法制造聲音,發(fā)現(xiàn)發(fā)聲物體的共同規(guī)律。

  1、知道聲音的主要功能是傳遞信息。

  除了用眼睛看外,聲音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另一種重要方式,教材以一段錄像引發(fā)學生進入聲音世界,指出我們周圍充滿著各種聲音,聲音的主要功能是傳遞信息。

  2、想辦法制造聲音。

  教材安排了兩個造聲活動,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想辦法制造聲音。這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可激學生對研究聲音的興趣。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出本課的研究主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3、引導學生運用間接觀察法和歸納法發(fā)現(xiàn)物體發(fā)聲的共同規(guī)律。

  這是本課的主體部分,務必讓學生充分實踐,充分感受。讓學生感受到聲音與振動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最后讓學生從中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共同規(guī)律。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無論是對教材的處理,還是對材料的選擇,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都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自主探究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為學生自由地展開學習過程,提供了適當?shù)?條件!堵曇舻漠a生》一課,著重使學生經歷一個科學探究過程。使學生認識事物的因果聯(lián)系,認識振動現(xiàn)象與聲音產生的關系。本課的教學特點就是要把認識因果聯(lián)系的思維過程設計得生動。

  總的來說,這是一節(jié)自主探究的實驗課,能讓學生充分動腦和動手。學生比較喜歡上這堂課,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中,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設產生聲音的情境,共同觀察物體振動的現(xiàn)象,感知振動現(xiàn)象與聲音產生的因果聯(lián)系。盡量實現(xiàn)師生、生生雙向交流,使課堂從被動的、服從的師生關系轉變到和諧、互動的關系。我們應該相信:孩子親歷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表面看到的東西,更多的收獲應該是經過歲月沖刷而根植于他們頭腦中的東西。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5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探索了多種物體的振動情況,聲音的高低強弱與振動的幅度和振動的快慢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索學習。將聽到的聲音與看到的振動聯(lián)系起來,明白振動產生聲音。在本課,學生將探索可以改變振動長度的物體——尺子的聲音。為學生提供積極觀察振動產生聲音的機會。學生要將尺子與桌子邊緣成垂直放置,然后用力彈壓尺子。前面的教學學生已經了解到物體的長短、大小、松緊的不同,會使物體發(fā)出聲音的高低發(fā)生變化。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使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伸出桌外的.長度不同,尺子振動的頻率不同,會使它發(fā)出聲音的高低發(fā)生變化,這涉及到音高的本質的探索。

  上新課前,首先復習前面學習的聲音的音高強弱與振動幅度的關系,引出新課,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上進行學習,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較少,探索也比較簡單,向學生講明注意事項以及要求,由于大部分學生的尺子都在20cm左右,因此我將四個數(shù)據改成,8cm,12cm,16cm,18cm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索,在實驗前先將預測的結果寫下來,再進行實驗,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并畫出音高變化的柱狀圖,對照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的結果是否一樣,最后請學生上來說明自己的實驗結果,讓學生總結出尺子發(fā)出聲音的高低與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有關,尺子伸出越長,振動越慢,聲音越低,進一步總結,加深學生印象。

  在本節(jié)課中,主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實驗并總結實驗過程,效果較好,但在實驗前應提醒學生,要注意按緊尺子的另一端,以免尺子跟桌面碰撞發(fā)出聲音,而影響實驗效果。這一點一定要吸取教訓。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5-30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4-01

(通用)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0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薦)07-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必備]06-10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范文07-17

科學教學反思02-06

科學教學反思06-1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5篇04-04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