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程教學反思1
在上完一班的《圖形的魔術組合》這一節(jié)課后,發(fā)現(xiàn)同學們對圖形的組合已經出現(xiàn)模式化,結果作業(yè)交上來不是很理想,只有少數(shù)幾個同學能夠利用發(fā)散性思維進行創(chuàng)作。
在萬般焦急之時,我忽然想到之前在《少兒書畫》一書見到教師在教學生畫畫時是按照故事的發(fā)展過程表現(xiàn)繪畫過程的。
于是,在上另一個班時,按照此種方法,我在
1導入夏加爾的作品《我和我的村莊》時,利用作者夏加爾的口吻編成離奇的童話故事將其繪畫過程和目的連起來,發(fā)現(xiàn)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
2于是我便順勢按照此種方法介紹書中學生作品,并要求學生自己編排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作圖形的魔術組合作品。
童話故事就像指南針一樣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幾乎集中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打開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勇于嘗試;在思想和故事情節(jié)跳躍的過程中找到圖形的魔術組合的訣竅——逆向思維.
3在巡視輔導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同學們已經運用到自己的繪畫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大量的離奇的圖形的魔術組合作品,可見同學們腸道了逆向思維的甜頭。
我想最近幾年流行的沙畫也是因為互動、時效性、故事情節(jié)而取勝的吧。
課程教學反思2
1.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每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遇,教師是新課程的開發(fā)者,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們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體素質,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圍蔚然成風,新課改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2.學生更喜歡數(shù)學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比傳統(tǒng)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更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世界,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與學生生活及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呈現(xiàn)勃勃生機,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民主關系逐步形成,學生更喜歡數(shù)學了。
但是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一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出現(xiàn)了不容忽視的問題?梢哉f,成績與問題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是新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無法回避的一對矛盾統(tǒng)一體。對于成績,必須給予肯定,同樣,對于問題,也必須給予正視。
新課程實驗中的困惑與思考如下:
1.課堂變“集市”,教學過于追求“情境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引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啟動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此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不僅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能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生動形象的數(shù)學問題與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fā)生聯(lián)系。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于追求情境化,“上游樂場分組玩”、“上街買東西”,單純用“生活化”、“活動情趣化”沖淡了“數(shù)學味”,忽略了數(shù)學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設置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但教師不能簡單化機械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熬秤尚脑臁薄挥跁r代氣息的情境的設置只有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學會從數(shù)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真正由情感體驗激發(fā)有效的數(shù)學認知活動。
新課堂與舊課堂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活”起來了,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呈現(xiàn)出了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tài),思維空氣濃厚,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但是一些課堂雖有溫度,卻沒有深度,雖然讓人感受到熱鬧、喧嘩,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究其原因,就是課堂缺少思維的力度和觸及心靈深處的精神愉悅。更令人擔心的是,有些教師非常自覺地拒絕這樣的深度:精彩、深刻的講授被視為不尊重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拓展被當做應試的產物;寧愿要膚淺的熱烈,也不要片刻的思維的沉靜。
2.教師由“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角色錯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變化。有些教師常講“我們要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來嗎?部分教師常重教案的精心設計,注重從如何教的層面考慮,照“案”宣科時,更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和當堂的教學效果,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做數(shù)學”的過程,置學習過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顧,只是形式上的牽著學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師實質上還是“解題的指導者”,走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是探索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的意境。
3.分組合作學習、討論“熱鬧”充當新課改“標簽”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樂于與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但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關注學生是否真的有效參與、獨立思考,真正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部分教師刻意追求上課氣氛熱鬧,笑聲越多越好,小組討論流于形式,討論問題數(shù)學思維層次低,指向不明,為討論而討論,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教學出現(xiàn)盲目性、隨意性,教學過程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課堂教學貫穿新課程理念必須重視“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視教學目標多元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4.電腦代替“人腦”,鼠標代替粉筆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能處理好靜與動、局部與整體、快與慢的關系,適時選取有探索意義的課件和內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興趣,擴大知識的信息量,啟迪思維,提高效率。有的教師整天忙于制作的課件只是課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數(shù)學課應用多媒體手段,視聽圖畫晃動頻繁,學生眼花繚亂,僅僅讓五彩繽紛的圖畫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課件只是一種點綴,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理性思考。教師應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yōu)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yōu)化。
5.課程資源開發(fā)與教學內容泛化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唯一對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牽著學生的鼻子去“鉆”教材、學教材,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教材被神化了、被絕對化了,教學變成了教書。這是一種極其狹義的教學。新課程改變了教師僅把課程當作教科書或科目的觀念,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可憐的解釋者、課程的忠實執(zhí)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云雷雨,天體運行都是活書;畹娜,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都是活的書。”這部宏大、深邃的“無字書”走進了新課程,成為學生閱讀、思考、探究的對象。這是新課程十分可喜的變化。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xiàn)象。
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
在新課程中,教材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孤立的整體,而是開放的、完整的“課程資源”中的有機構成部分,教材成為了學生與他人、生活、社會、自然等發(fā)生聯(lián)系的橋梁和紐帶。有些專家據(jù)此把教材比喻成為教學的“引子”,這是對傳統(tǒng)教材觀的超越。教材是引子,依然強調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但是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過早、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大談從網(wǎng)上查閱到的資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奎c。
第二,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
設置適當?shù)那榫常x予知識鮮活的背景,使學生在把握知識來龍去脈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更能體現(xiàn)知識的教育和人文價值。然而,情境設置必須自然地呈現(xiàn)這種緊密聯(lián)系,而不能“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如某教師在講“兩步計算式題”時,課始,創(chuàng)設了去游樂園玩的情境。課件演示:兩個學生乘車來到游樂園門口,遇到了“攔路虎”,要求學生闖過“迷宮”才能進門,教師充滿激情地問:“同學們有信心闖過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有!”課件顯示迷宮圖:把算式和正確的答案連起來,連對了就能走出迷宮(只有一題是兩步式題,其余均為一步式題)。學生順利闖關后,教師表揚:“真能干!”追問,“這些題目中哪一題是與眾不同的?”從而揭示課題“兩步計算式題”。可以說,這種情境與教學內容并沒有任何內在的實質性的聯(lián)系,只是外加的一頂“高帽子”。
第三,聯(lián)系實際變成了一種裝飾。
加強教學與社會生產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是改善學生對知識和知識學習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認同的必要途徑之一。然而,教學內容所聯(lián)系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給知識教學所穿的一件“外衣”。一些課堂上,教師牽強附會地聯(lián)系實際,反而防礙了學生對知識的正確理解。
第四,學生主體性的凸現(xiàn)與教師使命的缺失
本次課程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將實現(xiàn)學生充分的、有個性化的發(fā)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一個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應該說,無論從理念還是從實踐角度說,這都是很了不起的進步。但是,對這個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強調了學生的獨特見解(體驗)卻忽視了對文本的基本尊重
在數(shù)學課上,有十幾種解題方法;在人文課程里,對文本有十幾種理解。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較為繁瑣;有的切中主旨、視角獨特,而有的卻是牽強附會、淺嘗輒止,真可謂眾說紛紜,而教師在此是“聽其不語”,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或是各執(zhí)一詞,不及其余,或是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應該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
獨特體驗,鼓勵學生自由地、創(chuàng)造性地、個性化地解讀文本,引導學生盡可能地提出自己的個人理解,富有獨特、個體性地來把握這個世界的真諦和意義,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策略。但是由于學生自身認識的局限性,從而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各種主觀性偏差。
第五,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賞識卻忽視了對學生的正面教育
新課程強調尊重、賞識,其實質是強調教師要相信學生的發(fā)展?jié)摿,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自由的成長氛圍。應該說,相對于傳統(tǒng)教育對孩子吝于肯定、褒獎,過于批評、嚴厲,新課程倡導尊重、賞識,這對于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無疑是很有必要的,實踐上也確實起到應有的作用。但是,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并不意味著對學生要一味表揚。課堂上,經常聽到一些教師對學生取得的一點成績大夸其口:“你很聰明”、“你回答得最好”,這種過多的“廉價”獎勵過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勵性,甚至會誤導學生,以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習以為常,聽不進不同意見,還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不再探究,這便是誤區(qū)。
正如一味懲罰并不可取,一味地夸獎學生同樣弊大于利。對學生而言,過多的夸獎會導致上癮,迷戀夸獎對學生發(fā)展絕對無益;同樣過多的夸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為常,無動于衷,也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完整的教學既需要表揚,又需要批評。
傳統(tǒng)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華。傳統(tǒng)是繼承的基礎,承前方能啟后,教學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亦是如此。
最后,我想用一個故事作結!坝幸粋放羊娃,人們問他為什么放羊,他回答:賺錢。人們問他賺錢干什么,他回答:要媳婦生孩子。人們又問他:孩子長大干什么,他回答:放羊!倍嗝礃銓,但又多么悲哀!
新課改如果不引領教師徹底更新教育理念,不沖破原有傳統(tǒng)教育思想。那么,無疑也將走進一個怪圈,演繹一出新悲!堅信課改的冬天必將過去,課改的春天即將來臨。
課程教學反思3
語文教學是一個延續(xù)的過程,對于一個教師來說,一節(jié)課的結束往往是自己教學理念完善的開始。教師在不斷地探索中獲得提升,使自己不斷獲得潤色和磨練。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效果,其中包括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品味的上升。因此,課后的反思至關重要。下面我就以《荷花》為例,談談我通過反思獲得的點滴收益。
課堂教學開始,我展示了一系列的荷圖片,鮮艷的色彩、優(yōu)美的造型、動聽的音樂,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學生的學習情趣馬上被調動起來。我順勢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很踴躍,他們說我看到了美麗的`荷花、看到了碧綠的荷葉、看到了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兒、看到了嫩綠的小">教材時更能貼近學生,使教學生成更具可行性。
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抓住了許多的重點詞匯,幫助學生感悟文本。例如通過“挨挨擠擠、一個個”寫出荷葉的多而密!氨叹G、像……大圓盤”寫出荷花的色彩美、形狀美,展示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抓住“展開”、“露出”、“飽脹得……破裂似的”來領會文章的語言美以及荷花的外形美。通過“冒”與其他字例如“長”“露”等的比較反映荷花頑強的生命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教師也能恰當引導,對于文本學生能較好地理解。這時我見好就收,轉入到對“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訓練。課后我反復揣摩此處還需修飾,因為本年級段的學習任務含有對自然段的整體認識,要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此時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零碎的,教師應幫助學生將這些零碎的感性認識形成一個整體清晰的理解。教師可以結合第三自然段進行引導。例如可以這樣說“荷花真美。∷鼈円欢溆幸欢涞淖藙荩蠹襾砜纯,這一池的荷花又時怎樣呢?”也可以幫助學生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提高學生的概括和歸納能力。通過反思,我加深了對教學大綱的理解,把握好教材分析程度的尺度,提高了分析教材的能力。
語文教學是缺憾的教學,蘊涵了教師成長的軌跡。教師在不斷的探索與反思中才能真正享受到語文教學的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斷揚棄,就能完善教學過程的每個細節(jié),就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理念,就能使教學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
課程教學反思4
入新課程。我對八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念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在教學中得到一些體會,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師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新課程標準從形式到內容上都作了較大變化,對教師的教學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舊觀念,樹立新意識,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1)教師應由課堂的主宰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學生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是學生自己學習最重要的學習資源環(huán)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形式就為學生創(chuàng)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有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
。2)教師應變?yōu)橹R的傳播者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傳統(tǒng)教法認為“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天職,課堂上教師的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思維活動完全受教師的支配,這種教學方法不能發(fā)掘學生的潛能,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會學生的知識,更應該成為學生自主探索并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啟迪,一種激勵,在學生迷路時,引導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難時,激勵他們勇于戰(zhàn)勝困難。許多新知識,我都先引導學生自己去歸納、總結,這樣得到知識才真正是他們自己的,學生也同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在以往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距離無法縮短,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師生關系,民主的課堂氣氛無法形成。要改變這種形式,教師應該主動由“站在講臺上”,變?yōu)椤白叩綄W生中去”,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以交流、合作、商討的口氣與學生交流心得、體會,這樣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遇到什么問題都愿意與老師講,互相交流。
二、教學中要“活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具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出來,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于教材。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tǒng)的“教書匠”的表現(xiàn),“用教科書教”才是現(xiàn)代教師應有的姿態(tài)。
。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chuàng)自主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開發(fā)教材、現(xiàn)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像的內容。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我們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去詢問、調查、閱讀,豐富他們的課外知識;另外,一方面,也要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培養(yǎng)他們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一步熟悉正、負數(shù)的意義,會用正、負數(shù)來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正負數(shù)》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指導學生對正、負數(shù)的`概念、讀寫法等內容進行自學。在自學過程中,學生進行了討論交流,不僅學會了查找資料的方法,還體驗了嘗試探究,合作學,教學反思《《正負數(shù)》教學反思》。
正、負數(shù)是兩個相反的定義,在教學的時候,我著重讓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了對比研究,從而能使學生更好地明晰正、負數(shù)的意義。正、負數(shù)與零的關系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并且認清零在正、負數(shù)之間所處的位置是學生正確認識正、負數(shù)的關鍵。在教學時,我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溫度計量入手,先讓學生對溫度進行分類,零上溫度分為一類,零下溫度分為一類,分類的依據(jù)是它們分別高于零度和低于零度。這樣,學生在學習正、負數(shù)的概念之前就已經對正、負數(shù)與零的關系有了感性的認識,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負數(shù)<0<正數(shù),并且為后面學習零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做好了鋪墊。在認識正、負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時,我首先是讓學生通過課本上的圖例和練習明確正、負數(shù)表示兩個正好相反的意義,在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抽象出正數(shù)可以表示增多、高于、正方向等意義,負數(shù)可以表示減少、低于、反方向的意義。
讓學生表述日常生活中用正、負數(shù)表示的事物時,一開始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我給學生舉了兩個例子“媽媽買來的蘋果用正數(shù)表示,吃掉的蘋果用負數(shù)表示;朝杯里倒牛奶用正數(shù)表示,喝掉的牛奶用負數(shù)表示”,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例中尋找正、負數(shù)。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最大的問題在于放手不夠,引導太多,給予學生的思考空間不夠,很多可以由學生自行探究、歸納的知識點都沒有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由此也造成了前半節(jié)課節(jié)奏緊張,速度太快,學生適應時間不夠,而后半節(jié)課富余時間又太多。
課程教學反思6
一個學期又接近尾聲了,本周我們開展的主題是《冬天不怕冷》,根據(jù)主題內容我們開展了一個《寶寶不怕冷》的音樂活動。這個活動具有較強的教育目的,通過這首歌曲,來鼓勵幼兒堅持在寒冷的冬天,鍛煉身體,與陽光一起游戲。
活動一開始,我先通過提問“冬天有什么辦法可以使自己身體暖和起來,然后出示搓搓手,跺跺腳、等一些圖片提示幼兒,讓幼兒初步熟悉歌曲內容,這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都能根據(jù)提示說出很多冬天取暖的方法。然后是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是先范唱,然后再教師問上半句幼兒回答下班句的形式,讓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內容,因為歌詞內容比較簡單淺顯,一問一答的.形式幼兒也很喜歡,都會積極的回答,很快理解了歌詞內容。接下來是幼兒學唱歌曲,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出示了一個有圖有文字的歌譜,讓幼兒邊看邊學唱,在幼兒的視線中,既有節(jié)奏譜,又有圖和文字,因此幼兒的注意力特別集中,幼兒跟唱了兩三遍后,就會自主看圖譜演唱了。圖譜這個教具的使用起到了調動幼兒積極演唱的目的和作用,打破了以往老師機械地教唱,幼兒枯燥地學唱的教學模式。當幼兒唱熟歌曲的基礎上,我還進行了接唱游戲,教師唱上半句,幼兒唱下半句,再次調動幼兒演唱的積極性,幼兒接唱的非常好。最后是讓幼兒根據(jù)歌詞表現(xiàn)動作,因為歌詞的內容與幼兒平時的生活經驗極為貼近,因此,一念到“小球小球拍拍,一二一二跑跑,小腳小腳跳跳”不用老師示范,幼兒就已經知道配合上“單手拍、擺臂跑、雙腳跳”的動作了,因此邊唱歌邊用動作表現(xiàn)時,幼兒都表演地非常好。
活動中我利用圖譜和多種演唱方式來激發(fā)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因此,整個活動下來,幼兒學唱的興趣很濃,基本都學會了唱這首歌,并能用動作大膽表現(xiàn)。
課程教學反思7
本課以凝聚了古今工藝美術精華的團扇為學習內容,進行欣賞、評述、設計等活動.我在教學設計上,先讓學生欣賞團扇,初步了解中華民族的扇文化,領略扇面畫的藝術魅力,從作品形式美的角度進行簡單的評價。設計并剪出團扇的形狀,結合適合紋樣圖案的基本格式安排扇面,并運用繪畫、剪貼等方法進行裝飾.完成整節(jié)課的教學。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學會了怎樣去欣賞作品。從外形到內在,以及歷史背景。怎樣將這一節(jié)課上得生動一些成了我思考的主要方向。
一、情景導入
教學一開始,我用課件播放有關團扇的古詩、古畫,同時參照教材的前導語配上解說詞,營造情境,在古文化的氛圍中進入教學活動。說扇知扇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分組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團扇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說說對團扇的認識,同時我也參與學生的交流活動,師生共同學習團扇的制作工藝及特點。
二、欣賞為主,探討學習
接下來進入對教材中團扇作品的欣賞,我先提出賞析要點,如扇面畫的作者、內容、造型、色彩、風格、構圖特點等,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分組,每組重點討論一件作品,最后師生一起交流評析結果。賞扇評扇環(huán)節(jié)應注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剪扇畫扇環(huán)節(jié)注意引導學生根據(jù)扇面的形狀合理安排畫面,
裝飾扇面的方法則描繪、剪貼均可。作品完成后,布置了一個展示臺,提示學生用白色或黑色的皮紋紙折成一個支架,把團扇作品擺放在支架前進行展示,采取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教學延伸可讓學生在課內欣賞部分折扇及其扇面畫,課后我鼓勵學生用教材提供的特殊材料和方法嘗試做一把團扇。本課以凝聚了古今工藝美術精華的團扇為學習內容,進行欣賞、評述、設計等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素養(yǎng)。
我所上的這節(jié)課,事先讓學生自己在家里準備一根筷子,讓家長幫忙把筷子劈開一點.在學習過程中,重點以欣賞為主,做手工為輔。我們美術課業(yè)內容分為三部分:繪畫、手工、欣賞。以往的課堂多數(shù)以前者為主,這次我選擇了后者。在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課件展示、課前資料的查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并且從探討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如扇面畫的作者、內容、造型、色彩、風格、構圖特點等。每組重點討論一件作品。在最后的課堂小結中,學生都談出了自己的學習感受,可見,欣賞課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
在最后的制作中,有的同學能完成作業(yè),有的同學這時團扇只是做出了基本形,有的同學還沒有進行添畫形象和裝飾, 還有簡易蒼蠅拍,這幾個學生還演了一段蒼蠅拍的廣告.你不得不佩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有他們的表現(xiàn)力!我想,如果前面的欣賞分析中,我再緊湊一點,這節(jié)課,學生的制作就會更充分了。
這節(jié)課,如果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自己搜集更多關于團扇的文字資料與圖片資料,以便于課堂上的交流。再就是團扇素材比較少,老師應當準備質量高,畫面、音效考究的課件,精致的畫面配上高雅、輕松的古典音樂和的清脆的童聲,創(chuàng)設出優(yōu)美的情境,會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中華民族古老扇文化的魅力。還有就是教師在講述扇文化的時候可以把一些故事、傳說、名人軼事等穿插在教學活動中,更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課程教學反思8
新課程是針對我國新課改而重新編寫教材和設定教學科目的統(tǒng)稱,是為真正落實我國素質教育而由國家中小學教研組統(tǒng)一編寫和設定的課程模式。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
在我們走人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F(xiàn)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立足教材,用好用活
教師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人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是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我們應充分利用教材,開創(chuàng)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開發(fā)教材,現(xiàn)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人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象的內容,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二、科學評價,全面發(fā)展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fā)展。淡化考試的功能,淡化分數(shù)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流行了多年的話成為歷史。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來量,肯定會把一部分有個性發(fā)展的'學生評下去。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則。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地追求,不斷地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三、轉換教師角色,改變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為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簡單地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如在教學線段的長短比較時,我一開始設計詢問學生平時如何比較身高,并請兩名學生演示。再讓其他學生仿照比身高來比較兩支筆的長短,由此引導學生找到比較兩條線段長短的方法。這樣。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問題。在學習角的大小比較時,不再需要我的引導,學生從線段的比較中就找到了角的比較方法。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fā)現(xiàn)“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xiàn)交流。
四、尊重學生現(xiàn)狀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如教學立體圖形時,這一節(jié)接近于實際生活,我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他們對立體圖形的感受、自己動手制作熟悉的立體圖形,并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我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課程教學反思9
新課程實驗教材在我市一年級全面鋪開,為了加強對新課程實施的指導,教研室小學數(shù)學科通過組織教材分析、理論講座及教學觀摩等活動,使新課程的實驗老師在實施新理念方面有很大的進步,大部分老師明顯地走出當初形式化傾向的誤區(qū),更加注重了教學的有效性、目的性、價值性、激勵性,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感受、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點:
一、利用一切有可能的條件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目前解決問題的教學,關注的是產生數(shù)學問題的情景。老師們采用生動有趣的情景,采用生動直觀的“圖畫式”,讓學生理解情景的情節(jié)與內容,通過聯(lián)想和識別,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了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和發(fā)現(xiàn)過程。郭綺麗老師的認識人民幣一節(jié),老師就創(chuàng)設了三個情景:多媒體畫面引出人民幣的作用;出示真人民幣的各種面值,讓學生真實地了解人民幣;“小商店”買東西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懂得元與角的關系,一元能買什么。
二、特別注意小組合作的目的性、價值性和有效性
我們說小組活動、合作學習是否有效,一要看學習內容是否有價值;二要看全體成員是否人人投入;三要看是否有思維碰撞、情感交流。
老師們大多數(shù)都能保證學生充分的合作、交操作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活動非常充分,并且教師還能及時指導學生如何合作,合作的內容也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價值性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交流、相互糾正、相互補充,因此許多的小組活動非常有效。學生的合作意識不斷強化,合作的良好品質逐漸形成。
組織小組活動時,教師必須要對小組的合作學習引導好,否則就會缺乏平等的交流與溝通,結果往往是優(yōu)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學習差一些的學生就會變成陪襯,更多的時候是聽眾。因此我倡導異質分組的同時,也采用同質分組的形式,讓基礎差的學生也有動手操作和發(fā)言的機會,成為合作學習中的主角。在教學在,我也曾驚訝過一些平時沒有注意的的學生,偶然的一次“唱”主角,讓我眼前一亮,重新認識了他們。
三、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意識,養(yǎng)成聽課的好習慣
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等原因的影響,自我中心的意識很強,加上低年級學生有特別愛表現(xiàn)自己的心理特點,他們一聽到老師的'問題,就迫不及待地想發(fā)表意見,可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讓他們知道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每一個人在課堂上、在老師眼中都是平等的。“誰的耳朵最靈?”、“注意聽,等她(他)說完,我要問你們有什么意見?”、“你能把聽到的再說一遍嗎?”、“讓我們靜靜的聽他(她)說完”。這些簡單平實的語言在教研課中不時出現(xiàn),表明我們的老師認識到了培養(yǎng)學生傾聽意識、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有些老師還特別獎勵認真傾聽和傾聽習慣有進步的學生。
四、能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很多課中,當學生沒有答出來時,老師并沒有急于請其他同學幫忙,而是說:“不要急,再想想,相信你能說出來。”而當這個學生答對時,其他學生由衷地送了他鼓勵的掌聲。在這里,教師給這個學生絕不僅僅是多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而是給了他進一步學習的自信。這充分反映了教師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而不是考慮自己的教學如何順利的進行,這養(yǎng)的例子舉不勝舉。
五、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fā)課程資源
教師要有課程意識,教師不應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課程忠實的執(zhí)行者,而要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創(chuàng)造者。有的教師大膽地改革教材中數(shù)學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選擇了與學生聯(lián)系緊密的生活情景和問題情景,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更加具有生活性實用性和挑戰(zhàn)性,從而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第一冊《用數(shù)學》一課中,有的教師認為南方的孩子不熟識院子圖里的向日葵、石榴等,就干脆不要這個例題,把練習題的池塘圖(有青蛙、魚、鴨子)提上來作為例題來探究,這是我們江南孩子喜聞樂見的,孩子們特別愛看、愛說。這說明我們老師有了合理改變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意識和勇氣,努力開發(fā)更加切合學生實際的課程資源。這是從服務于學生和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六、注意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
要學好數(shù)學,就要用數(shù)學對具體情景進行思考和探索。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是綜合數(shù)學能力和思維發(fā)展的過程,在課堂上,許多老師非常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完《分類》時,教師馬上讓學生收拾書包,看誰整理得最好;讓部分學生站出來,對學生本身進行分類;有的老師還布置學生回家整理鞋架的鞋子、整理歸柜子里的衣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如何面對新事物,如何邏輯地有創(chuàng)意地思考,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如何獲得信息并有效地加以處理,如何與別人溝通等。在應用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進一步產生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
在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注意教學語言的推敲和積累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上使學生廣泛參與、充分合作,這是非常好的,個別的課堂還出現(xiàn)大幅度超時現(xiàn)象,我們有些老師教學語言前后順序的不同,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比如,
師:現(xiàn)在我們用自己做的卡片和帶來的物品進行買賣游戲,好嗎?
生:好!
這時學生已經急不可待的開始行動起來,課堂上有些混亂,老師大聲的喊著:同學們先不要動,聽老師說清活動的要求……,老師的聲音已經無濟于事,然后老師采用拍掌“一二三”,等同學們安靜,才能講下去,這時學生雖然坐好了,可是心還在想著快點玩,這樣的活動效率值得我們思考。
有一位老師就這樣組織活動:“同學們,你們愿意和老師做個游戲嗎?,看誰能聽清楚老師的要求,然后告訴其他同學”。同學們豎起耳朵,生怕聽漏一點。這位老師用自己的語言魅力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評價語言的有效性、豐富性,教學機智的閃現(xiàn),是教師教學能力、教學經驗積淀的結果,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聽課中還有一些老師用簡單的語言就能組織好課堂。比如課中學生在玩學具,師:不小心拿出學具來的同學,請悄悄的把學具放會抽屜里。又如:請各小組幫忙,把物品輕輕放回盒子里,交回老師手中。這就使課堂秩序井然有序。
。、為學生的思維碰撞搭好擂臺
記得有一位教授講過:凡是學生能探索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我們的課堂教學處于開放狀態(tài),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有話敢說,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表述不同的解題
思路,當學生的思維發(fā)生碰撞時,到底誰是誰非,怎樣讓學生的認識催于正確統(tǒng)一,是高高在上馬上給出答案?還是適時地為學生們的思維碰撞搭個擂臺?
3、確認學生已經做好本節(jié)課知識的準備
部分老師在探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啟而不發(fā),問完一個馬上坐下,又問一個,一心想著學生走進自己設計的答案,而不會利用學生的回答,找切入點。既浪費時間,又沒有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其實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除了老師的引導語言外,很多時候是學生沒有做好知識的準備。比如在廣州聽的一節(jié)《估一估,猜一猜》,老師雖然引導得不錯,還總結了猜估的方法:找范圍——把范圍一步步縮小——估出來,可是學生在實驗猜估時,總想不出從幾到幾的數(shù)字到底有哪些,總是猜估不出來,學生對這種方法產生懷疑,興趣不濃。其實關鍵就是前面一節(jié)課的100以內數(shù)的順序學生沒有學好,阻礙了學生的思維。
4、讓記錄數(shù)學活動,成為數(shù)學課的一部分
走進新課程,實施新理念,學生的合作活動幾乎每一節(jié)課都出現(xiàn),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參與數(shù)學活動,很少是因為知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shù)學活動本身感興趣。當學生合作得非常愉快并能達到目標時,老師很想學生保證這些活動在整個學習進程中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由于他們的愉快,相信他們都樂于去記錄活動過程,這樣可以加強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增進對數(shù)學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需要。我曾經在《分類》和《認識人民幣》等活動中讓學生寫數(shù)學日記,因為是他們親身經歷而且很有樂趣,結果他們寫得比語文老師布置的日記寫得還要長還要好。我在堂上當是數(shù)學課的一部分來讀他們的日記,表揚和鼓勵他們,他們覺得我在關注他們,個個豎起耳朵,靜靜得聽想不到,在以后的活動中,部分學生會主動叫我布置寫數(shù)學日記的作業(yè)。學生在寫數(shù)學日記,其實是在記錄他們的成長歷程,所以我建議老師們不要小看一年級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讓他們寫數(shù)學日記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并把它作為數(shù)學學習的一部分。
課標提出我們的教學要“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愿望和習慣”。如果每個學科都以此為目標,這個目標就不會落空。數(shù)學教育中如何把這件事情做好,我想首先是數(shù)學課程應該能使學生對數(shù)學喜歡和好奇。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善積累、勤反思,總結教學中的成功以及遺憾,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改進、完善和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喚發(fā)新課程的魅力,在新課程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課程教學反思10
本課教學內容為制作課程表,上下來的自我感覺還可以,對于信息技術課來說,教師的語言應該更具有嚴謹性與精煉性,不能太過于拖泥帶水。且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而信息素養(yǎng)里面主要的一點應該就是讓學生有良好的信息檢索能力。在本課得到了體現(xiàn)。
1、生動的導入,與眾不同了解概念的方法。
本課主要讓學生了解課程表行、列、單元格的概念以及學會制作簡單的課程表。整個教授過程層層遞進,通過游戲讓學生對表格的優(yōu)勢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并且緩解了學生初入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在概念的講解上,讓學生發(fā)現(xiàn)概念,老師詳細的講解概念,這樣使得學生對計算機的術語有了基本的認識,對于行、列、單元格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雖然是一節(jié)計算機課,但是要多方位的為學生考慮,讓學生能夠均衡向上的發(fā)展。這種方法的利用,在我認為學習理論知識的課堂上效果是非常好的,學生能夠對關鍵詞加深理解,這樣也不容易在一些較容易的或者較為重點的方面犯錯誤。
2、引起學生情緒,拋磚引玉。
通過一個小明同學的難題為本課的重點內容展開做了一個良好的線索鋪設。即讓學生了解本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助人的道德情操。通過難題帶動學生情緒,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
3、通過任務驅動法,提高有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本課采用任務驅動法以及小組協(xié)作法相結合的方式,整體來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對于合作的操作進程還有些生疏,在任務中,我采取分層任務,讓學生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其學習的層面,也能夠促進優(yōu)生的教育,又能保障其他同學的知識獲取作用,久而久之,學生定能夠養(yǎng)成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好習慣。
4、自我評價與組間評價相結合,創(chuàng)設完整的評價體系
學生在了解制作課程表的基本操作之后,進行本課內容的鞏固以及評價。先采取自我展示的方法,部分學生作品做的.非常好,但是口頭表達能力缺不是很好,在課上,充分培養(yǎng)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展示自己,并對自己進行合理的自我評價。為了表示公正性還進行了組間評價,并采取鼓勵機制讓學生對于此種評價能夠認真的做出自己的評斷。
5、課后反思上課之缺憾:學生協(xié)作主體環(huán)節(jié)的挖掘。
整節(jié)課上完,感覺層次比較明顯,知識要點也能夠細致的解決,這方面要繼續(xù)保持,但是在學生的自主學習方面還有待發(fā)掘,充分調動學生的課上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的思想,這樣才能上一節(jié)優(yōu)秀的信息技術課。
課程教學反思11
一、情境的成功運用。
課一開始,我以學生熟悉而又喜歡的拍球游戲引入,并在比賽中引出怎樣判斷那組獲勝這一問題,一起學生的思考。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新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同時也為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移多補少法)起到了遷移的作用。學習中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興趣盎然,各自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然后進行全班交流:有的學生用最多個體進行比較,有的學生用最少個體進行比較,有的用總數(shù)進行比較,還有的用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進行比較。對前兩種比賽的方法分別用個人成績和幾個人的總成績進行勝負的比較。由于老師的同情失敗隊伍,加入第二次拍球比總數(shù)時失敗一方的隊伍,造成輸贏之勢易也的'爭論局面,引出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在爭論中學生切實感受到用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合理性。我并沒有急著讓學生討論或者講解平均每人拍球個數(shù)的含義,而是讓學生用移一移,畫一畫的,或者用計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數(shù)。
二、概念的建構認知。
本課的大致知識能力層次如下:認識平均數(shù)的意義求平均數(shù)應用平均數(shù)。整節(jié)課由具體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體,多緯度構建主體化的平均數(shù)概念。并在講解方法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滲透:平均數(shù)處于一組數(shù)據(j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能反映整體水平,但不能代表每個個體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平均數(shù)這一概念的認識顯得更為深刻和全面。
三、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在教學中,我還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引導學生領悟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掘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shù)學資源學習數(shù)學知識。在我所選取的四個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所選的內容都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數(shù)學
課程教學反思12
高等教育是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方式,高校是輸送社會人才的重要地方。而高校課堂教學是關乎到人才培養(yǎng)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國人才的質量問題,使我們不得不關注高校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墒牵v觀我國現(xiàn)在高校課堂教學現(xiàn)狀,我們發(fā)現(xiàn)在大學里,老師大多照本宣科,要不就夸夸其談、毫無參照,有的甚至干脆放任自流,讓學生自行學習。
究竟怎樣才能構建出一個較為合格的高校課堂?一個合格的高校課堂對老師和學生各有什么要求呢?這就不得不引發(fā)我們審思我們的高校課堂教學,并對其進行反思,尋找問題解決的對策。
一、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的內涵
課堂教學的內容一般可以界定為:在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學時范圍內,以教師為主導所進行的講授、課內練習等活動,其中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學生的整個培養(yǎng)過程大多數(shù)是在課堂進行的。因此,可以說,抓住了課堂教學,也就抓住了教和學的根本。然而,如今受到時代的變遷,高校學生構成多樣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高校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大都面臨著一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如何應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確保教學質量不下降。高校課堂教學管理是高校教育功能的集中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同時也是全面貫徹高等教育方針、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不同學者對課堂教學管理的內涵有著不同的見解。Johnson等人認為其“是建立和維持班級團體,以達到教學目標的過程。”Emmer認為其“是教師一連串的行為和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感與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處理學生問題行為,創(chuàng)設教室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戴翠萍認為,課堂教學管理是指教師通過協(xié)調課堂內的各種教學因素而有效地實現(xiàn)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妆仍谖墨I中指出,課堂教學管理是指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秩序和效率,協(xié)調課堂中人與事,時間與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關系的過程。盧曉春的觀點是:課堂教學管理是以現(xiàn)代先進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學管理理論為指導的,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作為現(xiàn)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實現(xiàn)教學過程各要素及其優(yōu)化組合為基本特征的教學管理實踐活動?梢钥闯,不同的教學管理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適當?shù)墓芾矸绞接写龠M教學的積極作用,不當?shù)墓芾矸绞絼t對教學產生消極作用。因此要確立恰當?shù)墓芾矸绞,必須首先搞清課堂教學管理的基本功能,即課堂教學管理是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基本保證,并且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高低。
二、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基地,課堂教學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徑。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高等教育的質量,而人才培養(yǎng)的主渠道在課堂。課堂是高校實施教學的主要場所,它不僅是教師和學生聚合的空間,更是一個獨特的組織。有效、科學、合理的高校課堂管理,不僅有助于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從事積極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國高校課堂管理仍囿于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一課堂管理模式已凸顯出它的缺陷。高校的課堂管理雖不如中小學課堂管理那樣,過多地要求嚴格的紀律約束,但如何提高高校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既保持高度的興趣,又能學習到更多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便對大學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而,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在理論上、實踐上都是無可爭辯的。課堂教學管理不是什么新鮮事物,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政府管理部門還是各級學校,在這一方面都比較重視,但是到了大學,對這方面的要求似乎降低了。此外,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高校課堂表現(xiàn)出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就像有些教師講的那樣,“課堂教學每況愈下,學生不愛聽,教師也不愛講,上課對教師對學生來說都是受罪”。許多關于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的問題接踵而至,對其進行審思有著重要的必要性。
三、現(xiàn)高校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過關
大學之所以稱為大學那是因為有大師所在。大師就是那些在學科知識上有所作為的老師、教育研究者。所以,從這個層面上就要求老師一定要有自己的學術修養(yǎng)。這個老師不一定要是那些發(fā)表論文很厲害的學科帶頭人,也不一定是那些什么學術專家,但是我想他一定要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有著系統(tǒng)的知識理論框架的,有著專業(yè)素養(yǎng)的老師。不然,就像是某位教育局領導說的那樣,如果老師自己在十分的考卷中只是拿到七分而在教學傳授的過程中還往往無法傾囊相授,那么學生豈有及格之理?所以,老師必須具備應有的學術專業(yè)修養(yǎng),才能夠引導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畢竟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總能夠看得更遠更高,不是么?
可是在大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任課老師其實并不專業(yè)。俗話說“術業(yè)有專攻”,但是由于開設的科目與自己的.專業(yè)并不能完全對接或者是工作任務安排,老師們往往教的都不是自己學習研究的專業(yè)領域。因此,他們有時候難免會心里沒底,只能準備好課件,或者有些較為懶惰的老師就是直接對著課本,無論是對著課件還是對著課本,我認為這樣單一的教學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學。這同時關乎到了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的問題。試問,如何保證教師的授課質量呢?要怎樣才能保證不讓老師也在混日子呢?我想,這也是屬于高校課堂教學管理中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吧。
在上大學專業(yè)課期間,遇到了幾個較為典型的數(shù)學老師。有些迷糊的幾何學老師,她是那種沒有做好課前備課的老師,在課上只要有學生提出突發(fā)問題,肯定會打亂這個老師原有的思路,然后馬上變得一團糟,根本理不清自己的思路,所以往往講著講著就會說“等等,我好像也亂了,等我理理清思路先!鳖D時,臺下一片無語。也遇到了一些照本宣科的老頭,完完全全的把課本的知識搬到黑板上,進行一片書法展示。沒有提問、沒有交流,也沒有所謂的技能傳授。這在我看來,真的純屬的“搬書匠”一個。后來遇到一個更為奇葩的老師,這個老師奇葩在他是十分有選擇性地進行知識的講授。容易講的,容易懂的,他講。那些不容易講的,難懂的,他不講但是要考。以致于我們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完全不知道聽還是不聽的好。不過,很慶幸,在大學期間還是遇到了兩個對于數(shù)學極為熱愛的老師。一個是概率老師,一個是高等代數(shù)老師。前者對于關于概率的一切只是幾乎是信手拈來,問什么都可以很迅速地回答,而且覺得毫不吃力、費勁,其數(shù)學修養(yǎng)讓臺下的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后者是一個有著自己的數(shù)學思想的自信的老師,在課上把數(shù)學講得眉飛色舞的,很自信、很驕傲的樣子。雖然有時候他講的那些比喻讓我們覺得十分冷場,但是他對于數(shù)學的那種敬業(yè)以及無限追求的熱愛,還是把我們搞得服服帖帖的,F(xiàn)在的他還是十分關于數(shù)學方面的研究,還是在不斷地學習著。我想,在大家心里大學的老師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吧?對自己的專業(yè)有著一份癡迷,有著教師的威信,讓人信服。
當然,除此之外,我們也遇到了一些讓我們感到很痛苦的不愿意聽課學習的老師。像是這種老師,往往是課上講的東西太沒營養(yǎng)了。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語氣語調過于讓人感到困乏,以致于大家后來選擇了補眠或者是直接干了自己的事情去了。
因此,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看來還是對于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吸引力。
(2)學生對于大學課堂的高度期望落差較大
有時候科目的吸引與否或許也與學生本身的期望值有關吧。記得對于“教育心理學”這門科目,我們大多數(shù)都是十分期待的。想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去發(fā)現(xiàn)那些教育的問題與現(xiàn)象。結果遇到了一個奇葩的老師。除了讓我們看書就是看書,看完了書就抽問,典型的“試卷簡答式”課堂。所以,后來在這門課大家學得都不怎么愉快。還有一門我們認為極其重要的“教育研究法”的課程,對于這個課程我們認為是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的。結果,每次上課老師幾乎都浪費一半的課程在那里說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感覺完全沒有進行備課,不知道每節(jié)課學的是什么。說是學理論吧,理論知識又不系統(tǒng)又不完整。說是學實踐操作寫研究論文吧,又沒有指導,沒有批評修正。所以,相比于其他班的來說,我們好像又白學了一門課?吹絼e的班跟著別的老師學完了這門課后寫起論文來那種輕松勁真的讓我們班的孩子十分羨慕嫉妒恨。
所以,一個好的老師對于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呀。不過,或許學生心里對于某些課程有著較高期待,以致于會有所落差,影響其上課積極性。
(3)高校教師課堂管理模式不夠完善
有些老師,選擇了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自己作為指導者。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模式是較好的。上了大學后,學校應該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會學習、會思考、會辨別,而不是單純的接受。但是,這同時要求了教師要具備較強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
我們的中國教育史的老師就是采取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授課方式。讓學生自行地進行學習。然后對于每個學生的展示進行了及時的點評與補充。但是,后來,這樣的方式也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足之處在于每個學生都似乎只是在乎了自己所負責的那個版塊,在乎怎樣馬上搜索答案回答課上小老師們的答案。似乎真的是為了分而爭奪分了。導致后來大家在乎的是問了什么,問題答案在哪里,而不是這個同學講的是什么了。我想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師的課堂管理模式存在著聯(lián)系。一個好的課堂應該是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并且有所思、有所得的,而不是讓學生單純?yōu)榱朔謹?shù)而學習,忘記了學習的本質。
(4)教師教與學生學目的不明確
大學的課堂對于老師也好,對于學生也好,究竟目的是什么呢?我為什么要一再提及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知道,如果做一件事情,如果有著明確的目的,那么會干起來也有干勁,甚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過來,如果目標不明確,或者目標不正確的時候,有時候不僅會事倍功半還甚至白干活、瞎忙活。在大學課堂就有著這樣可悲的現(xiàn)象,老師來上課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完成課程任務,學生來聽課的目的也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于是,臺上老師視若無人地把該念的念完,該放完的課件放完,該寫的板書寫完,于是就可以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學生在上課鈴響的時候,人到教室,拿起手機,戴上耳機,玩起游戲,下課鈴響了說聲“謝謝老師”然后便是去吃飯的節(jié)奏了。試問這樣的大學課堂你們有沒有經歷過?是覺得習以為常、不足為奇還是覺得不太對勁呢?這存在著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生課堂上的紀律要不要管?說句不好聽的,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還要學生一定要聽確實是個偉大的折磨。或許,這是雙向的管理。教師在要求學生認真聽課的同時也要做好備課,上好課。不然,苦了學生,也苦了自己的聲譽。
不過這也涉及到高校教師對于自身職業(yè)的一種對待以及學生上大學的目的問題。有的人甚至說“誰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誰就是傻瓜”,那究竟高校中有多少個教師愿意當一個傻教師呢?或許等到那些教師功成名就的時候吧,把該評的職稱都評了,把要完成的教研任務都完成了,把自己該操心的生活大小事都忙活得差不多了的時候吧?墒牵卸嗌賹W生如此幸運能夠恰好遇到這樣的老師呢?學生們熬過了十二年教育終于踏入了高校大門,是否明確了自己苦苦上大學的目的了呢?
(5)教學模式單調,難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縱觀四年的大學生活,發(fā)現(xiàn)我們大學課堂不再流行粉筆字,或者是說只會單純地在“講授+課件”或者是“講授+粉筆字”兩者之間選擇。課本上的那些知識全被復制黏貼到課件上,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并不算是真正的課件。只能算是黏貼板,寫字板。在我看來課件要有制作者自己的制作思路,作為其輔助的工具,而不是作為教本,作為讀本。有些上了年紀的老師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會制作課件,于是黑板上滿滿的一板又一板的板書,于是學生從上課到下課一直在那里拼了命的抄呀抄。我想不同的課程應該有其不同的教學手段,所以不能夠以偏概全說哪一種形式就一定好,哪一種形式才是有效的教學模式。但是,那些無論是什么課程都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同一種模式進行教學,沒有結合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沒有聯(lián)系實際進行教學,只是一昧地宣讀課本的教學,我相信一定是極其乏味的。
(6)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教師唱“獨角戲”
有些學生對于不感興趣的課程直接選擇了逃課,有些則是人在心不在。在課堂上聊天、玩手機、吃東西甚至是談戀愛,反正就是不當做自己正在上課而是毫無顧忌地做著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一些則是有些心里顧忌,不敢公然對抗,而是自己在那里默默地看著小說,不影響課堂,但是也沒有想到要參與課堂。當然,還有些是較為沉默的乖乖的學生。只是坐在那里乖乖地記著筆記,聽著老師講話,不做任何表態(tài)。似乎這個課堂就是老師的表演場地,而自己只不過是觀眾而已。需要表態(tài)的地方“哦”“恩”幾個單音詞便足矣,就像是給予了表演者掌聲般證明了自己還在。當然啦,有些還是積極參與課堂,參與討論,積極發(fā)言的。不過,這種學生在大學課堂里少之又少,除非老師能夠提出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這究竟是為什么呢?為什么學生們都變得冷漠了呢?當然,這也必須考慮到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問題。大學生思想較為復雜成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樣隨便流露自己的真實情感,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樣沖動地表達自我。但是,我相信這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除開這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教師并沒有創(chuàng)設一個很好的輿論的氛圍,導致學生陷入了課堂的冷漠狀態(tài),不想?yún)⑴c課堂;蛟S,一個良好的課堂輿論氣氛,會讓學生慢慢地打開自己的話匣子,開始參與的。這樣就不用老師自己一個人演著獨角戲那么孤單了。
(7)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管理的態(tài)度
可是課堂管理畢竟是一門技術活,老師們不敢管、不會管、不愿管,導致了學生也不愿意聽、不愿理、不愿學。有些老師害怕管理不當會招致學生的埋怨、給予低評分,所以不敢管。有些老師想管,但是能力有限,不會如何管理好學生,要不就是大罵點名批評,要不就是要求不恰當,管跟沒管一個樣。有些老師則是認為上課只是作為他們工作的一個任務,并不愿意過于投入,甚至上得好與壞其實與他們來說并無太大的區(qū)別。于是,對于學生在課堂上,只要不是有太過分的舉動,老師都寧愿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愿意管理。這樣的話,作為課堂的主要引導者與管理者,課堂的秩序就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而學生,同樣因為老師的這種“不敢管、不會管、不愿管”而變得“不愿聽、不愿理、不愿學”。因為老師的不在乎,學生也不想過于在乎,不想理會。
(8)高校擴招讓學生對大學課程缺乏“安全感”
在大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還是有很多同學在課上是在看書的,只是在看的往往又不是正在上課的這個科目的書。特別是在大三大四期間,大家可能會更加傾向于看一些教師招聘或者是考證之類的書。這些就是出于他們對于課程的選擇的考慮。他們認為自己所選擇的學習內容或許會對于自己的就業(yè)有著更大的幫助,對于正在上課的內容有著更多的吸引力。于是,在課上看那些計算機考級,看那些普通話培訓書籍,看那些會計書籍等等的不在少數(shù)。其實,或許這也是出于一個原因就是“不安全感”。大學生在現(xiàn)在這個普及教育的時代已經不再吃香,說句難聽的,或許正在掃大街的那個都是大學本科學生。所以,僅僅一個大學文憑并不能夠向學生們保證些什么東西,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學生們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shù)來為自己增加競爭的籌碼,證書無疑就是最為大家關注的一種戰(zhàn)術裝備。無論是否與自己的專業(yè)對口,只要覺得自己是有把握能夠拿到這個證書的,只要自己付得起那個報名費、有時間去參加考試都愿意去試試,那幾個額外證書回來作為備用。本來在規(guī)定的學習科目、學習時間里,就不一定能夠把要學的東西學好學懂學透,還額外的去考取那些證書,無疑就是在干著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情,可是為什么大家又都一直堅持干著這樣的事情呢?因為大學的考核制度的問題。因為大家對于大學學習制度的了解。知道大學的考試無疑就是在考前花上那么一兩個星期便可以應付了事,平時就是人在心不在也無所謂。認為讀大學就是來這個撐著要個文憑的,上課的額外的,參與活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正道。試問,這樣的心態(tài)下,課程的開設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么?我想,沒有人會給予一個肯定的答案吧。
(9)學業(yè)教學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湛江師范學院的學習體系存在的不足在于不夠開放,不夠嚴格。似乎這樣看來有點矛盾。如何在開放自由的同時讓同學們嚴格地要求自己呢?這或許要從我們的學分制入手進行調整。在我看來,其實我覺得湛師的學分制也要進行相應的修改,對于教師的評價也要進行相應的修改。首先是對學生的,我覺得對于學生,除了設定那些我們必修的科目外,應該給予更多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去進行其它的科目的選修,讓學生進行更為廣泛的學習。而且應該在學校設置一個課程表,把全校的課程安排進行張貼,歡迎學生進行相關的旁聽。在我上大學之前,我總以為在大學期間我可以十分自由地到各個課室進行旁聽與學習的。結果因為無法查詢到相關的課程安排以致于無法好好地安排去聽課的事情。當然,有的人會說如果你真的是想要去聽課,就算是問同學也能夠把課程表給借回來。當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想還是可以的。但是,這樣全都依賴于學生的主動的學校學習氛圍怕不是一個名校應該有的好的學習的氛圍吧?所以,或許學?梢愿淖円幌缕鋵W習氛圍。隨時的旁聽也可以讓那些上課的老師有所緊張,而不是覺得就算照本宣科班里的人也不敢拿我怎樣,以為他們拿我怎樣或許我就會拿他們怎樣,還邊想邊奸笑幾聲。好吧,我承認我有點多想了。但是我真的出于這種想法,從來不敢給老師們打出自己真實想打的分數(shù),即使是對于我剛剛說的那些奇葩老師。
(10)學生學習缺乏自覺性
在大學里遇到了一個較為瀟灑的老師,他不在乎有多少人來聽課,他在乎的只是聽課的質量。所以,對于他的課他只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要不你不來,來了你就得好好聽。這樣的老師不得不說是極其瀟灑與自信的。我想一般老師都不敢如此大膽吧?不過,我一直都有堅持去聽這個老師的課。我覺得能夠讓我一直堅持去聽這個老師的課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個老師會結合事實來講課,可不是脫離課本的進行亂談。而且,他會注重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進行反饋與評價。同樣的,在他的課上也會實行評分制,但是這種交流式的評分沒有讓那些投機取巧的人瘋狂,所以似乎讓我體會到了我想象中的大學課堂的感覺。唯一可惜的是,能夠一直堅持來上課的人也不多。以致于我開始疑惑,講得好的課同學們不愿意來,講得不好的課同學們也不愿意來,那么同學們究竟愿意聽的是什么課?難道真的只有用學分來壓制同學們,同學們才能夠自覺地學習么?從這一個層面看來,高校學生的學習確實缺乏了一定的自覺性。
(11)師生之間缺乏人文關懷
不知道別的同學有沒有同樣的想法,我上了大學后有個極其不習慣的就是找不到老師求助。當然,這個求助指的是學習上的。大學的老師似乎真的是學生生活中不斷出現(xiàn)的過客。上課鈴響了,進來,講課。下課鈴下了,出去,離開。中間或許只有十余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墒沁@個時候老師往往也會到自己的教師休息間而不是留在課室。如果,有些老師課上還不給予學生交流、提問的時間,那么就真的是單方向的傳授了。試問,這樣的教學你會喜歡么?學得懂還好,學不懂的時候,或者是有別的意見與想法想要和老師進行探討交流的時候,那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種力打到棉花上上,有去無回的感覺。我想,或許老師們可以不要這樣著急地離開。當然,我知道老師也是十分忙碌的。為了兩者都兼顧,又回到了課堂管理的問題了。我想在教師備課的時候,應該要預留部分時間給予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提問與交流;蛟S這樣一不耽誤老師下課的時間,增加老師工作量,二又方便學生進行疑問解答,進行思考。
課程教學反思13
隨高中新課程正式推行,這意味著我省高中教育將發(fā)生重大轉變.新課改精神對每位數(shù)學教師都是一個思想難題,只有思想轉變才能使高中新課改實驗成功,才能使數(shù)學教師蛻掉傳統(tǒng)教育方法,領悟真正的新課程改革精神.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實質是凸現(xiàn)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會學數(shù)學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如何真正理解新課程的精神實質,并貫徹于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對新課程的培訓和學習,聽取專家講解和名師的課堂示范,結合我?guī)讉月的教學實踐,下面談談我的一點體會,與同行們交流并真心聽取大家的教悔。
一、好課多磨——研究
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課堂教學,如何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無疑是一線教師最應關注的話題,這樣,“研究課”成為同組同行們的共識,為了適應新課標要求,研究氛圍得到提升,可以說,根本上從觀摩課、示范課的傳統(tǒng)模式解脫出來,向“研究課”的轉變,那就是對課例進行分析與反思,參與評課活動教師可以隨時提問和質疑,隨時示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擺脫各種人為的束縛,從思維的碰撞,參與研究課的教師們均得到啟迪,從而使我們在教學理論上有所提升,在課堂實踐中得到提高。
二、好學多思——探究
新的課程基本理念著重提到“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學會“數(shù)學地思考”。
案例1發(fā)揮直觀性教學優(yōu)勢,引導探究性教學。
1.要讓學生動手做,設置讓學生動手做的問題:請同學們用紙板或游戲棒或細鐵絲(做骨架)做出下列幾何體的模型:正方體,長方體,三棱錐,四棱三棱臺。使學生親身體驗柱、錐、臺的結構特征,逐步形成空間想象能力。
2.要讓學生用眼睛觀察,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辨認、直觀感知,判斷空間幾何體類型的問題。
3.要讓學生動手畫。教學中設計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平面圖象的直觀圖及幾何體的三視圖的問題,讓學生動手畫(題目略)。
4.要讓學生用腦“推”,在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中,設計一定量的簡單推理論證的應用問題,重點是證明平行與垂直關系(題目略)。
此外,在“立體幾何初步”教學過程中,可給學生展示各類多面體與旋轉體的教具,讓學生通過對實體的多方位觀察,多角度審視,形成對多面體與旋轉體的直觀認識,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這時,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究,也就成為自然了。
三、繼承與創(chuàng)新問題
1.“雙基教學”與“變式教學”無疑應當被看成中國數(shù)學教學傳統(tǒng)十分重要的組成成分,如何能夠依據(jù)新的數(shù)學教育理論去重新認識“雙基教學”與“變式教學”的合理性與局限性?又如何能夠在新的教學實踐中很好的去應用這些數(shù)學思想或方法,包括必要的反思與總結對此做出新的發(fā)展?我們在探求著。
使用新教材的困難之一是時間不夠,一周開6節(jié)數(shù)學課還是講不完(新課標規(guī)定每周才4節(jié)),很多內容都是匆匆而過,草草收兵。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面對實際,我們的`認識是“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不求全,而求聯(lián)”,同樣地,在“數(shù)學基礎技能”教學中,我們也“不求全,而求變”。
2.“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的應用。新教材的習題量大,層次性強,以必修2“立體幾何初步”為例,新教材與傳統(tǒng)教材內容相當,新教材共有214題,據(jù)教參建議教學課時數(shù)約18課時,傳統(tǒng)教材課時約30課時,練習題164題(空間向量除外),內容份量有差,但課時相差近一半,而且新教材中的一些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不是僅照例題“葫蘆畫瓢”就能解決的,如果每一道題都要求學生解答,給出傳統(tǒng)意義下的答案,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確實難以做到。如此看來,新教材的習題確實練不了,而一些教師為了完成“書本上的題”又不得不補充一些內容,使本來就顯緊張的課時更加吃緊。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這種意義下的“發(fā)現(xiàn)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為主要特征,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其認知、動機、行為都能得到積極有效的參與。因此,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否定通過大量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提倡主動地在大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我們在傳統(tǒng)的“接受式教學法”的基礎上,融入“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接受的過程多啟發(fā),發(fā)現(xiàn)的過程多參與。兩種教學形式互補共存,達到和諧統(tǒng)一。
3.“案例教學”思想的滲透。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學習不是僅僅把知識裝進學習者的頭腦中,更重要的是要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主見”、“思想”,可見,課堂上適當利用“案例教學”法可給課堂帶來勃勃生機與活力.
當然,新課程才實施不久,如何更加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是每位數(shù)學教師正在探索與研究的問題。以上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請多指教。不過,通過新課標的學習和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方法要作調整,教師“身份”要轉變,那就是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并重,把“學”服從“教”的觀念變?yōu)椤敖獭狈䦶摹皩W”的觀念,吸取傳統(tǒng)教學法優(yōu)點,融入“現(xiàn)代教學法中去。
課程教學反思14
《論語》中強調:“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這一點顯得更加重要,通過教學反思的過程,教師可以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以便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筆者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理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站在一個實踐的角度,從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師生關系的方面提出建議,從而促進理論課程的教學更具高效性和可行性。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反思是一種探究過程,實踐的反思把經驗與理論的、前沿科學的探究結合起來,而這種探究是沒有終結的,反思者堅信:教學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承前啟后,揚長避短,挖掘教師個性智慧。
筆者在從事學前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和學生共同學習,不斷改進教學的方法和組織形式,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從而將書本的理論知識游刃有余地運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到學有所用。
那么,如何實現(xiàn)這一過程的轉化,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學前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學進行以下的思索。
一、教育理念—整體性與過程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有什么樣的理論就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在不同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就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就教育的定義來說,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系統(tǒng)論,認為教育是知識經驗傳遞的系統(tǒng)和培養(yǎng)造就人才的系統(tǒng);另一種是過程論,認為教育是一切增進知識、技能和改變人們思想意識活動的過程,而狹義的教育是在學校情景中的教育,即“學校教育”。這兩種觀點沒有對錯之別,因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定義的,過程論所強調的是對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而系統(tǒng)論則是對教育的整體性理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這兩種觀點進行有機的結合,既要以整體的系統(tǒng)觀點看待教學,又要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強調過程評價。教育目標的制定會受到社會客觀要求、學生身心特點和民族文化歷史的制約,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學?陀^條件,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發(fā)揮教師最大的能力去培養(yǎng)學生成才。以學前教育教育專業(yè)為例,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yè)均是以幼師教育培養(yǎng)目標為指導,設置課程和教學內容,各門課程和教學內容相互聯(lián)系、相互支撐,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下表:
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是以培養(yǎng)幼兒園各項工作所必備的職業(yè)能力為主線,打破了原有的學科體系建構模式,開發(fā)以工作任務為核心,輻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內容體系。作為專業(yè)理論課授課的教師就要注意和掌握學科間及課程模塊間的關系,確認所授課程在本學科及本專業(yè)中的地位、作用及性質等,以便于高效地實施教學,也有益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至于顧此失彼。
二、教學過程—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即“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所謂教學過程是指:由若干能夠實現(xiàn)預定教學目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組合而成的,有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雙邊互動的活動進程。筆者認為,多樣化的教學過程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學習,也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所主張的教學過程的多樣化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現(xiàn):
1.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組織形式是指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采取的社會結合方式。目前出現(xiàn)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有班級授課、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等。這三種組織形式各有利弊,在這里就不多說了,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體會到教學中要擅于用其利避其短即“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更多地采用了班級授課、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即互動式、合作式教學方法。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的特征、教學實際及理論內容難度不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內容,采取小組教學,學生間的互動式教學:圍繞某一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出方法、解決方案,以匯報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成果,學生之間互評。對一些技能性較強內容和課程可采取個別教學方式。通過多種方式教學使學生在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以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
2.教學的方法!敖虒W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妥善地選擇教學方法。知識的明確性、具體性、根據(jù)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賴于教學方法的利用!苯虒W方法的優(yōu)化選擇與組合依據(jù):教學規(guī)律和原則、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特征、學科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學校條件和教師特點。使用教學方法的最高境界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在進行教學的實踐中,有時我們會忽視教學選擇的依據(jù),而只考慮單一的教學任務的完成。筆者主張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要重點考慮學生的已有基礎知識和心理特征,從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為例,讓學生自己就如何根據(jù)幼兒特點、教學目標的要求,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案,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剖析,從而提高學生的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能力。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無論什么樣的教學過程,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學習和身心進步,但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方法的選擇并非易事。筆者在長期的教學活動實踐中,歸納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僅供參考:(1)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服務于、服從于學習過程的規(guī)律,努力追求有效的教與學。(2)教學過程應能滿足認知、技能、情感協(xié)調發(fā)展的要求。(3)教學過程應能滿足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雙向良性互動的發(fā)展要求。在這樣的原則指導下,教學過程的多樣化可能更具有實際意義和價值。
三、師生關系—“穩(wěn)步提高教師素質前提下,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
古語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除了這些,教師作為一名社會成員,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必然與學生有著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和關系。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進行交往而產生的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和諧人際交往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國師生關系的特點:人格上的民主和平等、尊師愛生、雙向反饋和教學相長!秾W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相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痹馐侵附處熥陨淼膶W習促進其成長,現(xiàn)在是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促進的。對于今天的教師,筆者認為我們不僅要做到與學生相互促進,更要加強教師自身的學習。
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教學,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關于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究竟誰是中心、誰為“師”的爭論仍很大,但是筆者認為誰是中心、誰為“師”要根據(jù)學生和教師的特點而定,即使有多年理論教學經驗的教師,有時也需虛心向學生學習,《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苯處熃虒W應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意見和建議,虛心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堅持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教學,目標性更明確,教學效果更佳,更易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與此同時,無論從事理論或實踐教學的教師,都應當多參加實習實踐的學習,通過同行交流、教師培訓、帶班實習等等方式,提高自身業(yè)務和理論素養(yǎng),加深對理論和實踐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與時俱進,為進行成功教學奠定良好的、較高的基礎,呈現(xiàn)螺旋式上升的態(tài)勢。
教學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正如前面所說的:教學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教學反思為開展和實施創(chuàng)造性活動提供有利條件。作為教師,為更好地實施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應積極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在反思中進取,在反思中創(chuàng)新。這不僅促進了自身的發(fā)展,也促進了的教育事業(yè)的進步。本文也是一種反思,僅僅是筆者的一點淺見,更是我對這個領域內理論問題關注的起點,希望能為我們學前教育的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
課程教學反思15
小數(shù)的讀寫教學,對于一個四年級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個較難問題,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基本上已經會讀寫小數(shù)了,那么在進行這個知識的教學時,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深入地探討知識,把握知識要點就尤為重要了。我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側重點不是讀寫小數(shù),而是把讀寫小數(shù)與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放在了知識的重點教學中,一位小數(shù)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shù)表示百分之幾……理解這部分知識,我運用了小數(shù)記位器,學生通過動手撥數(shù),從直觀上認識了小數(shù)點后面各個數(shù)位小數(shù)的讀寫方法,并真正理解了數(shù)位上小數(shù)所表示的真正含義。雖然學生在課上的操作耽誤了一點時間,但是實際上卻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外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要注重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lián)系,周密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清情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設計,做好鋪墊,維新志士的學習打好基礎,使學生對新手知識的學習更加順利。
【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 課程教學反思06-22
課程教學反思05-28
對課程的教學反思10-09
新課程教學反思02-14
地理課程教學反思09-08
新課程改革教學反思08-03
課程教學反思15篇02-18
《蝸牛的獎杯》課程教學反思11-12
物理課程教學反思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