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觀潮教學反思

觀潮教學反思

時間:2023-02-22 17:00:4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觀潮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潮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潮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觀潮教學反思1

  《觀潮》一課在教學預設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四年級的孩子閱歷較淺,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的小朋友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之威,咆哮之勢,感受到的動感之美是首要問題。通過本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抓的較成功:

  一、住住重點詞句,品析詞句,感悟課堂內容,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學習課文二、三自然段,這兩自然段這種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之前的平靜與潮來時的'驚濤駭浪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及近,排山倒海之勢,在教學時,在學生通過句鄉(xiāng)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后,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通過整體的朗讀感知作者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

  二、以“聲”、“像”輔助理解,對于“悶雷滾動”、“人聲鼎沸”、“山崩地裂”等詞語,讓學生自己茉莉聲音來理解,對各種形態(tài)的潮水則是在初步感知上配以錄象輔助學生理解。

  三、以讀感悟:我主要參取了以下讀法:師激情范讀,學生自讀、齊讀相結合,理解后的感情朗讀和背誦。

  語文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永遠擁有殘缺的美,我總覺得在品詞品句處理的時候過于零散,不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總體把握。

觀潮教學反思2

  《觀潮》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作者通過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贊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因為我們班上讀得好的學生很少,多數學生朗讀不夠到位,唱讀現象嚴重,這是我今后教學中要加強的。我覺得在語文課上,就應該讀節(jié)奏,讀出情感,以讀為主,以讀為本。

  一、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提前搜集課文相關的音頻,圖片資料,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充分感悟。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錢江潮的雄偉氣勢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增加對錢塘江大潮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閉上眼睛,腦中浮現畫面。然后讓學生復述情景,盡量用上課文中的生動詞語。從中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

  三、隨文識字。

  在理解生字、詞語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隨文識字,結合一定的語境,理解詞語,感受表達的意思。從而增強學生大膽嘗試,相信自我的信心。

  通過本節(jié)課的朗讀訓練,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已經有不拖音的意識,但是讀著讀著還是拖音,需要長期地堅持訓練下去。

觀潮教學反思3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yōu)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我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于讀,使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的思索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松”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參與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yǎng)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課件強化感性認識;反復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引起動機

  上課開始,我先用一段飽含情感的話語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觀賞過潮水嗎?世界上有潮汐的地方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國錢塘江大潮那樣雄偉壯觀,千百年來令人贊嘆不絕的,卻不多見。你們想不想也去見識見識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景象呢?”然后播放從《神州風采》里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抓住文眼,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學思考題:

  1、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討論,再填表(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由于引入新課時,已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后,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三〉指導朗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著重采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比賽讀、表演讀等,再談感受,并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群的驚奇。然后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huán)節(jié),能使學生賞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白線向我們移來”那段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大潮形態(tài)和聲音的句子,并要求他們說說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里?(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從近處觀察錢塘江大潮時,所聽到的聲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遺憾之處:

  一、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但對于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

  二、對學生的理解,還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線還是按老師的設想去落實,是否又有情感灌輸之嫌呢?

  三、由于課堂容量較大,本節(jié)課缺少課堂練筆的機會,語文應該是習得的,這樣的機會在課堂不應缺失。

觀潮教學反思4

  【教學背景】

  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的感受,是主體對言語對象的形式和意義所產生的敏銳而直覺的感受和領悟。那似乎是一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然而無論在人的言語活動還是在人的整體素質中,語感都具有決定性和標志性的作用。老一輩教育家葉圣陶和呂淑湘都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葉老曾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币虼,在小學階段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呢?下面的幾個片段也許能給人以啟迪。

  【教學實例】

  〖片段一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袄顺痹絹碓浇,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W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W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

  師:謝謝鼓勵,該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行嗎?

 。▽W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

  生:我特別喜歡這句!拔绾笠稽c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么樣兒的誰來學學看。

  生:轟隆隆隆……

  師: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

  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

 。▽W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學生閉眼齊背。)

  生: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準備,開始!

  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喜歡的語句讀得十分精彩,我們把它背下來好嗎?

 。▽W生自由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片段二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W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后選派一代表發(fā)言。)

  生: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沙眮頃r,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盡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個詞語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一浪一浪(齊頭并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

  師: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語句也能用了!

  師:“人山人!边@個詞的運用有問題嗎?

  生:(思索)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為后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所以應該和聲音有關。

  師:每個人再練習說這段話。

 。▽W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教學反思】

  一、在聽中養(yǎng)

  就像練字要先臨帖,繪畫要先素描一樣,語感的培養(yǎng)要先聽。尤其是教師的語言更應該精彩,更要注意用詞的精練和言語的色彩,學生才能從老師那里受益。在上述兩個片段中,教師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語,給學生一個鮮活的語言范例,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聽覺環(huán)境,讓學生在聽中養(yǎng)語感。不僅如此,教師還十分重視引導學生辨別同學的.語言。同學的語言有的比較優(yōu)美,有的會出現語病,能聽出別人語句中的毛病,那是培養(yǎng)語感的更高境界,自我評價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二、在讀中蓄

  新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現為各人在朗讀中,重音、停頓、語氣等都會有差異。在片段一中,教師不強求每個人的讀書方法一致,而是要求:“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边@樣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讀出感情就行,其實能悟出感情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就是語感生成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教師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不同的感悟,如:想象、創(chuàng)設情境等。語感同想象是緊密相連的,而想象必須有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在片段一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形象思維,啟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出潮來之時的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在感情上達到與作者共鳴。然后,將重新感悟到的東西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法,通過比較朗讀,學生很容易揣摩出課文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精當,從而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

  《觀潮》語言優(yōu)美雋永,讀來朗朗上口。在這兩個片段中,教師有意識地通過朗讀、背誦、復述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品味妙詞佳句、反復吟詠中逐漸領悟語言的規(guī)律性和連續(xù)性,提高發(fā)音吐字的準確性和說話技巧;背誦課文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韻律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精美的詞語、句式儲備在自己的語言寶庫中;而復述則讓學生運用已有詞匯進行的整理再創(chuàng)造。

  三、在說練中成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認為:語文學習質量的高低并不在于知識量的多和少,關鍵在于實際語言材料的積累和語感的沉淀。

  在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在說的過程中讓學生練語言,幫學生改語言,教學生選語言,以此培養(yǎng)語感。

  1、讓學生練語言:

  片段二中,教師引導說:“可以填一浪一浪……”學生紛紛說:一浪一浪(浩浩蕩蕩),一浪一浪(齊頭并進),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讓學生重復說,模仿說,這樣可以強化正確的語言,使學生得到訓練。語言是一種習慣,多訓練很有必要。

 。病蛯W生改語言:

  如片段二中教師說:“人山人!边@個詞的運用有問題嗎?學生思索后說:“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為后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詰摵吐曇粲嘘P。”教師及時指出學生的語病,對培養(yǎng)語感、純潔祖國語言文字,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一個語文老師應當有較強的語感,應當是一個語言醫(yī)生。

 。场⒔虒W生選語言:

  在片段一中,教師讓學生演一演人群是怎么沸騰的,學生們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教師緊跟著說:“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學生齊答:“人聲鼎沸。”教師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演一演,從諸多近義詞中優(yōu)選出最恰切的,是一種切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

  總之,語從言,感從心,言語中有感,感后會言語,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觀潮教學反思5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學生在生活經驗上的不足,可以借助情景模擬,情景再現,讓學生的各個感官得到滿足,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與理解,也能運用自己所獲得的這種經驗感受,去理解作者當時的感受,情感。

  在教學《觀潮》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借助多媒體展現大潮,體味它的壯觀。

  常言說,“百聞不如一見”,真實畫面會帶給學生真切的'感受,學生的想象畢竟狹窄。語言文字能不能在頭腦中生成畫面,生活經驗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學生來說,特別是農村的孩子,見識少,缺少那種生活的體驗,想象對他們來說就困難了。

  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錢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光從文字中去感悟顯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學開始,我先播放多媒體讓學生隨我一起觀看大潮,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形成對大潮的第一印象。之后在教學重點段落“潮來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錄像片段,然后再來用心朗讀課文,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景讀出來,這樣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章美的蘊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

  當然,可上的問題也不少。比如,課文讀得不夠,有些地方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氣勢,教師范讀效果不佳。我想當時如果利用多媒體進行范讀,讓學生體會大潮的氣勢效果會好得多。

  因此,語文教學要運用多媒體,用直觀的感受去體會作者文字的描述,與作者當時的情感產生共鳴,升華自己的情感,這樣語文的學習就不難了。我們現在的學校正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樣有利的條件,各科教師們都應抓住機會,恰當運用多媒體,讓我們的課生動起來,活潑起來,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各門科目都想學,樂學。自己去吧教學反思科學教學反思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觀潮教學反思6

  《觀潮》這篇課文里,描述潮來時的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資料是課文的重點。而抓住重點詞句來品味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之美是難點。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思考運用“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播放課件聯系上下文,并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教法比較恰當。在教學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生為本,讓學生聽范讀、自由讀,邊讀邊體會,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重視“讀”。學生自由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chuàng)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并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見。并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直觀教學優(yōu)勢,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播放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動的速度。透過朗讀課文,再觀看錢塘江大潮的視頻,更進一步使學生驗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學完

  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上《觀潮》這課,是我第一次開始在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這學期教室里剛裝上多媒體)在上完這課后,我體會到多媒體課件是能夠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運用過早時可能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時也應思考“因課施教”。(點評:向老師在這篇反思中提到自己教學中朗讀運用的成功之處,也提出了多媒體使用時機的思考,好一個“因課施教”,值得我們老師在教學中思考:多媒體運用的時機對于教學效果有著必須的影響。)

觀潮教學反思7

  《觀潮》教學反思說到這節(jié)課記憶中曾經教過不下三遍了。前兩次已經沒有多少印象了,第三次記得教的時候,我自己教得津津有味,學生的學習效果卻不怎么好。介于之前的經驗教訓,聚焦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結合課文語言環(huán)境自主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明確課文寫錢塘江大潮的順序,通過朗讀理解結合生活經驗等能想象潮來時的壯觀情景。

  3、積累課文語言,會背誦3—4自然段。在教學實施中,預測想象畫面一定是難點,就把此學習作為重點突破。在弄清楚課文寫潮的順序后,重視朗讀。第一遍讀感知內容寫了觀潮的人們的激動,和大潮來臨時的壯觀場面。第二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提前布置好的觀看視頻感知,來想象第三、四自然段的情景。學生頗感興趣,七嘴八舌地和身邊的小伙伴交流著,課堂稍顯混亂,但看得出來學生們都是在交流,并沒有說廢話。想象第四自然段是個難點,我讓學生閉上眼睛靜聽老師朗讀,展開畫面想象,果然能說的少了許多。這時間播放錢塘江大潮來臨的視頻就很必要了。學生們一下子被視頻中播放的浩浩蕩蕩的潮水和山崩地裂般的潮聲吸引,再回到課文,想象產生了更多的感性認知,加上之前他們在家里獲得的認知,就比較容易想象出來了。但是結果不夠理想。我就啟發(fā)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閱讀經驗,旅行見聞,引導想象水墻,兩丈多高是多高,千萬匹戰(zhàn)馬跑起來什么樣,山崩地裂的聲音有多大,大地都顫動是什么情景。這樣,降低了難度,也讓想象有了方向。果然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仡^再來讀讀第3—4自然段,找找感覺的學生讀起書來也比前幾遍好多了。想起來暑假里對于感悟如何想象畫面的認識,今天在課堂上得以小小的實踐,蠻有成功感的。

觀潮教學反思8

  在教學設計中應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八月半是最佳觀潮時間。其實,錢塘江涌潮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徑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氣候等許多因素制約。其實陰歷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選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為錢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臺風季節(jié);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對較少。因此,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贊頌錢塘江潮的千古名句,以及查閱有關潮汐潮汛的資料,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更活、知識面更廣。

  上完課后提醒學生在新聞中或者在網絡中收看錢塘江大潮以便于更直觀的了解,更多的感受。更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以后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方法進行閱讀教學,不同的切入點,教學的方法不一樣。比如說這一課可以抓詞語、可以按潮來的順序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學生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觀潮教學反思9

  《觀潮》是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tài)變化。文章語言優(yōu)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令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以讀為主,以讀為本。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一、抓重點段,領悟錢塘江大潮的“奇”。

  在教學中,我緊緊扣住“天下奇觀”這個詞語做文章,通過抓住課文重點句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描寫大潮的聲音和形態(tài)的變化的詞語,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從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領悟錢塘江大潮的“奇”。

  二、指導朗讀,感受雄偉壯觀的景象。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以學生跟讀的方式指導學生的朗讀技巧:重音、停頓、語速等。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币痪洌瑸榱送怀鲥X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詞語。同時在朗讀的時候,出示課文中描寫江潮句子和相關的畫面,使學生增加對錢塘江大潮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統(tǒng)領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依“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潮來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生從大潮的聲與形的變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指導朗讀環(huán)節(jié)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huán)節(jié)因時間把握不夠,如句子比較、背文方法的指導、成語積累的訓練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學設計安排的容量是否過多,因時間的問題我在教學時就臨時作了一些調整或縮簡。以后在設計和教學中還需注意到這些因素。

  另外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還不夠積極主動。除了客觀的原因外,就是我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沒有更好的起到鼓勵的作用,以此激發(fā)學習興趣。以后要多學習一些有效的評價方式,調動課堂教學氛圍。

觀潮教學反思10

  開學之后,班主任的事特別多。四年級的孩子對我們這所學校來說還是“新生”。發(fā)書,衛(wèi)生大掃除,選舉班干部……不知道多少班級工作要在這幾天開展起來。而學校沒有安排“開學第一課”的時間。因此,不少的事情只能在我的語文課上去完成。

  今天終于帶著孩子們學完了《觀潮》。學完后居然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學習這篇課文的經歷還堪稱“曲折”。

  記得第一節(jié)語文課,孩子們初讀課文結束,正打算檢查孩子們的字詞掌握情況。結果廣播通知我班的清潔區(qū)打掃得不夠徹底,還需要清掃。于是,部分孩子被抽調到操場上進行衛(wèi)生打掃。于是,那一節(jié)課最后演變成了自習課。

  第二堂課還比較順利,完成了教學計劃。在檢查字詞的時候,我發(fā)現了班上的兩個特別學生,拼音不會讀,開口即錯。在后來上課的過程中,我重點關注這兩個孩子。我發(fā)現這兩個孩子根本不會聽講,他們一副茫然無措的樣子。盡管我時時走到他們身邊,時時提醒他們注意聽講,但是他們如故。我估計他們的問題在于他們對語文課沒有任何的興趣,而且自控能力特別差。這樣的孩子該如何引導呢?的確是個大問題!

  在上課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還有了一些新發(fā)現。

  第一,四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比較隨意。回答問題的時候根本不思考,一部分孩子是人云亦云,另一部分孩子是隨口打哇哇,想到什么說什么。

  第二,孩子們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書的時候姿勢不正確,彎腰屈背,眼睛離書本非常近。特別難受的是,老師剛剛把他們的背扶直,等我轉過身,他們又恢復原樣了。上課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朗讀的時候,孩子們一般都不會放聲朗讀,而且,不少的孩子盯著書不張口。更讓人覺得郁悶的是部分部分孩子在老師讓他們讀課文中的某個段落或者某個句子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讀什么內容。那就更談不上默讀了,默讀的時候我估計孩子們一個個都會呆若木雞,根本不會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圈點。

  第三,孩子們的字跡特別潦草。昨天晚自習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完成作業(yè),寫下課題后我走到每個孩子身邊去檢查。那整體狀況真的'不敢恭維。孩子們沒有注意筆順規(guī)則,寫的字歪歪扭扭的,連基本的橫平豎直的規(guī)則也沒有遵守。因此,我取消了完成作業(yè)的計劃,成了一節(jié)寫字指導課。不少孩子們在我的指導下字變得工整了,但是書寫的速度特別慢,而且少數的孩子大概沉疴太久,我的指導無濟于事。

  教給孩子們學習方法,這應該是最近教學的第一要事。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可愛活潑的樣子,我信心滿滿。

觀潮教學反思11

  《觀潮》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和壯觀。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tài)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由于課文中描述的景象學生很難見到,因此在教學時,我力圖借助課件,并讓學生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實際操作中,有幾個環(huán)節(jié)給我留下的印象較為深刻。

  1教師語言的暗示。 這節(jié)課,我對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精心設計。如課件播放之后,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這一問題就為接下來學習作者從看到、聽到兩方面來寫潮來時景象作好鋪墊。這要比提問“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更容易讓學生抓住重點,進而突破教學難點。再有,在學生匯報交流描寫大潮聲音、形態(tài)的語句之前,教師提問:“作者是先聞其聲,還是先見其形?”通過提問的方式暗示學生要按照潮來時的先后順序來說,有利于教師順利地組織接下來的課堂教學。

  2朗讀的指導,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指導朗讀中,我主要采取了兩種方式:一是創(chuàng)設情景,親身感悟。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想象的空間,進行角色體驗,試想自己真的陪同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會是怎樣的心情。這樣學生很容易體會到“沸騰”的`場面,并能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二是師生對話,共同感悟。此時教師也是學生中的一員,用極為自然的語言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去感悟。如在讀到“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教師適時追問:“兩丈多高有多高?”學生說出后,教師接著說到:“六個人那么高,好高的浪潮!”學生不知不覺在這種自然輕松的氣氛中感受到了大潮卷潮而來的磅礴氣勢。

  3插圖的利用。 教材共提供兩幅插圖,學生通過第一幅圖認知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即為水天的交接處,將抽象的詞語變得更直觀、更具體。而第二幅圖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大潮洶涌而來的氣勢,這樣圖文結合,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重了板書的利用及對學生習作的間接指導。當然,通過具體操作,也發(fā)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個別之處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主要體現在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不足,因此顯得知識點過于分散。如果在學生根據板書試背之后,教師能夠適當安排自由背、互背或者帶著感情齊背等方式對課文進行整體感悟,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除此之外,對一些詞語的理解也可以再追問一下,(如: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學生在充分體會詞語意思之后,也就不難理解課文了。

觀潮教學反思12

  【教學案例】

  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實現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我們基礎教育高奏的主旋律。我們所確立的培養(yǎng)目標,應由知識型向智能型,再向個性和諧發(fā)展轉變,強調把學生看成一個個積極主動、獨立自尊的能動的人。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閱讀教學,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來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我在教學精讀課文《觀潮》一課中體會得最深:在初步談話,理解課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之后。我馬上讓學生觀看錄像,感受大潮雄偉的情景。這過程讓我感到如果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與現代的計算機教學有機地融合,閱讀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具體過程如下:

  師:學得真不錯,你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很感興趣吧,有沒有見到過?

  生:(遺憾地搖搖頭)沒見過。

  師:別遺憾,陳老師呀,把這大潮從網上給下載下來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師: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

 。ń處煵シ艔木W上下載下來的錢塘江大潮錄像:隨著由聲音到影像的越來越響,越來越近,潮水越顯得壯觀。并出現了一線潮、回頭潮、碰頭潮等。)

 。ù藭r學生看錢塘江潮錄像,不同聲調的“啊!!……”的驚嘆聲時時發(fā)出。)

  生:真漂亮!

  生:真的不一樣!

  ……

  從學生不時發(fā)出的驚嘆聲,我發(fā)現了此時借助的影像資料容易使學生形成較為直觀的感受,,這對于下個環(huán)節(jié)的閱讀教學起了個“行軍打仗,糧草先行”的作用,于是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師:配著錄像,讓我們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生:(有感情地看錄像背誦。)

  在學完課文后,我第三次以大潮影像為背景,布置研究體驗性作業(yè):

  以電臺記者的身份,以課本為藍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寫一段解說詞,練習觀潮“現場直播”。

  此時,通過直觀的影像和對課文文字的理解,學生已經對大潮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此時學生顯得“胸有成竹”。每個學生都愛說話,效果不錯。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下課后,班上的郭豪、洪于翔、黃禮文等同學馬上湊到我的身邊,“陳老師,這節(jié)課真是有趣極了!”“從小到大,我們還沒見過這么壯觀的景色!”“陳老師,下節(jié)課再看一遍吧!薄罢n文中的三、四自然段的'內容你們都能理解嗎?”“起先對課文內容還有點不理解,有了電腦上的資料,我們一下子就理解了!”這一群孩子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興奮勁頭,讓我陷入了反思之中: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采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第三次作為作業(yè)讓學生當“現場主播”,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同時也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創(chuàng)設情境,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生動、直觀的畫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注意。

  總之,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理解透徹。如果像傳統(tǒng)教學中那樣作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掌握反而比多媒體教學要低效得多,多媒體教學效果由此可見一斑。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縮短心理距離,才能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從而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在圖畫、動畫及音樂等渲染下,生動地再現課文,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引導學生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物極必反”。我們在為語文課設計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的時候,首先要充分考慮語言文字自身的特性,不能簡單地以為多媒體就是一切。計算機在語文等學科教學中,應是起輔助作用,幫助教師教,幫助學生學。對于在學科教學中運用計算機,應有平常心,不妨把計算機視同于粉筆和黑板,圓珠筆和作業(yè)本。它就是工具,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用的工具,不是什么天外來客,完全沒必要把它神化。如果學生上完《觀潮》只了解了錢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這堂課就成了地理課。語文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應該借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語言訓練的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更扎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觀潮教學反思13

  《觀潮》是一篇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學生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不但要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課堂中不是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得到知識。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所以在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跟著作者一起去錢塘江大堤上去觀潮,通過圖片欣賞感受潮來時的壯觀景象。激發(fā)起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有感而發(fā),都感受到當時的雄奇壯麗,氣勢非凡。

  二、指導朗讀,感受景象

  課堂中我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講自己的體會,感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達,通過朗讀來感受當時的景象。首先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一讀,讀后再談一談感受如何,接著我讓學生來觀看圖片,感受當時的景象,再次讀一讀課文中相應的句子,此時學生的感情更為豐富。接著由我來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腦海中邊浮出當時的畫面,更進一步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

  三、品讀課文,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這篇課文作者在寫的時候抓住特點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段落,重點詞句來品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為寫作文打下更好的基礎。例如,我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并找出描寫大潮形態(tài)和聲音的`句子,先讓他們讀一讀,接著讓他們說說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里?學生很快能回答出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但是對于這樣寫的好處,學生回答的不夠好,這樣寫能具體形象地寫出從近處看到的錢塘江大潮,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讓學生在以后的寫景作文中也可采用這種修辭手法,將景物描寫的更加具體形象,生動。

觀潮教學反思14

  要想講出一節(jié)讓自己滿意的課,真不容易;回憶講一節(jié)課的過程,收獲真大,這就是我講完《觀潮》這節(jié)課后的最真實的感受。就這節(jié)課而言有成功之處,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我講的是《觀潮》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對本文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我從匯報收獲導入,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在課前我充分的了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缎抡n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學生在匯報收獲時從不同角度進行,既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想突現出以讀促悟、以悟促讀的理念!缎抡n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痹谶@節(jié)課中我和學生共同營建了積極的情感交互過程,學生在自己喜歡的環(huán)境中去體驗、感悟。為了達到以讀促悟的目的,我安排的每一次讀都是由目的的?焖贋g覽的目的是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第四自然段,便讀邊體會自己的感受;品讀、評讀是為了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看完錄像后再讀是對悟的提高,同時由讀升華到背誦。為了達到以悟促讀的目的,我分層次激發(fā)學生進行感悟。聽潮水的聲音,邊聽邊想象畫面,有所感悟后再讀第四自然段;讀中有感悟后再品讀、評讀;看錄像后再讀,努力實現度的不同層次的提高。

師生在入情——悟情——激情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沒有停留在悟出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上,而且悟出了作者抓形態(tài)、聲音變化的特點的寫作方法以及安從遠到近的寫作順序。由此我想到了“感悟感之于外,悟之于心。”對語文教學來說,感悟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去接觸言語對象,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去體驗言語作品,去發(fā)現和認識言語作品的深層含義,并將這種感受沉淀下來形成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就可以實現了。俄國作家果戈里曾說:“像樣的朗讀一篇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滿他心靈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個心靈去感受它的每一個字。同時在朗讀的聲音里聽得出一種真實的內心激動!弊x的`過程便是了解和欣賞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和作者真誠的對話,從而感知語言之精妙,洞察語言之精髓,把握語言之理趣,達到“其言皆若處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钡耐辰。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一定能提高。在課上學生想把自己悟出的東西表現出來:讀、畫、寫詩、說對聯……都能體現出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個教師的教學魅力與教學機智非一日之功,我需要努力的探索。課上趙仲堯的一句“老師,我想再看一遍錄像!”使我有一點不知所措。現在想想,把握好這一機會(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感受充分的讀出來,老師滿足你;其他人想看嗎?),不僅會滿足學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而且會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解決本課的難點。另外,學生感悟很到位,但是教師指導朗讀沒有跟上去,學生悟出的東西沒有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這一點,與我平時教學中指導學生間的評讀不到位有很大關系。至于第三自然段應不應該講,我本意是看學生的需求,不想過分的把學生引入第三自然段,雖然聽者覺得缺乏完整性,學生卻沒有同感,為了使學生的感知更完整,尊重學生的想法在第三課時安排學生賽讀全文、展示作品。

  我快樂,因為有同事和領導的幫助;我快樂,因為我在成長進步;我快樂,因為我有更高的追求!

觀潮教學反思15

  《觀潮》是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材中的一課寫景的記敘文,作者通過對農歷十八錢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贊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我在第一課時安排學習潮來時兩個小節(jié),重點體會潮來時的雄偉壯觀。

  揭題時,我抓住“觀”字,理解在“觀潮”和“天下奇觀”中的不同意思,讓學生通過自己去理解,這樣學生容易記得住。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找來了錢江潮的錄象,學生觀看時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被那種驚心動魄的場面而折服,看后讓學生說說感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朗讀方面,我采取的方式是多樣的有個人讀,小組讀,競賽讀,老師范讀,但學生的朗讀水平實在不敢恭維,需要花大力氣訓練,爭取到期末時有一定的突破。

  在指導背誦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讓人如身臨其境,難怪你們喜歡這些句子,可是我們剛才讀句子的時候,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作者寫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完成一個聽的練習。

  課件出示有關句子。

  教師讀句子(包括括號里的詞語)學生聽后記下詞語,填在括號里。

  課件出示句子(出示括號內的詞語)校對,請學生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潮水的。引讀這段話,留下括號里的詞,請同學們一邊看潮水錄象一邊背誦,這樣一步一步,層層遞進,減輕了學生背誦的難度,因此,背誦的效果是良好的。

  在詞語積累和運用方面,這節(jié)課中我認為做得還是比較到位的,先讓學生搶答(老師說意思,學生說詞語)一邊答,一邊出示相應的詞語,然后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進行領讀,最后投影出示一段話,讓學生把剛學到的詞語運用到段落中去,訓練較扎實。

  總之,我覺得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互相合作,還有待進一步的培養(yǎng),不是幾節(jié)課就能解決的。

【觀潮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反思09-22

《觀潮》教學反思09-18

人教版觀潮教學反思04-21

語文《觀潮》教學反思03-29

小學觀潮教學反思04-12

小學《觀潮》教學反思04-12

《觀潮》教學反思范文03-30

【薦】《觀潮》教學反思04-04

觀潮教學反思范文04-22

語文觀潮的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