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

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25 15:55:2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

  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 篇1

  《左右》教學反思

  《左右》是人教版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的空間觀念,讓學生能夠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的重點是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難點是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我在教學中的設計,主要是先讓學生感知左右之后,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體驗左右,然后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這幾個方面進行的。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荒昙壍膶W生,特別喜歡做游戲的活動。所以,運用游戲的方法促進他們學習,讓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對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效果是有益的。我在本課中,采用了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本課知識點的切入口是放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先感知左手和右手,說說左右手這對好伙伴在生活中是怎么搭配的。通過利用自

  己身體上的左右器官,體驗自身的左與右,使學生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組織學生說一說、摸一摸、做一做、擺一擺,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本節(jié)課,為了突破左右的相對性這一難點,我設計了請學生到前面做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從而來認識左右的相對性。

  本節(jié)課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游戲過程中節(jié)奏稍快了,一些反應稍慢的小朋友有點亂掉了;過馬路的演示,目的性表現的不夠明確;在請小朋友擺一擺時用詞不夠恰當,應該把“水果”改成“瓜果”更好;擺一擺中,如果可以給學生發(fā)一些圖形或圓片,同桌互相說一說,能夠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活動中;在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和考慮如何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應該多多加強課堂規(guī)范的引導,重視課堂上“說”的訓練,讓學生學習如何規(guī)范、簡潔、準確地說好完整的一句話。

  雖然老師們對我的課在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設計的細節(jié)安排,教學活動的組織,鼓勵性語言的靈活運用等等都給予了較好的評價,但我知道自己在教學方面還得虛心學習。老師們給予的意見與建議對我來說都非常的受用。我會更加努力,多觀察,多學習,遇到問題多請教,堅持把每節(jié)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只有這樣才會有進步。

  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 篇2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兩個班數學科任。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鉆研教材,備好課。

  要教好書,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每節(jié)內容,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此外,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質量,他們的興趣、方法、習慣,預測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困難,并結合教材,認真安排每一節(jié)課的活動。做到有備而上,不打不備之戰(zhàn),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雖然一年級教學內容少、淺,但要組織好一節(jié)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由于學生中大部分都讀過學前班,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是舊知識,因此課堂上如何把“舊知識”變?yōu)椤靶轮R”,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據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教學時采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游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數的組成時,以“對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戲進行練習,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游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于學。

  三、及時作好教后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jié)課的作業(yè)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fā)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 篇3

  第一單元

  《數一數》教學反思

  這是孩子們步入小學的第一堂數學課。我知道一年級的孩子們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所以課前在網上下載了相關的數學課件,帶領孩子們到多媒體教室進行第一堂數學課。

  通過了解我還知道他們大多在學前班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孩子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并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體會數數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在教學時,我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接著為學生出示鮮艷的圖(課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學活動按照先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再抽象出數,然后再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10以內各數的認讀,采用了多種方法,分步驟的練習與反饋,便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后引導學生數一數多媒體教室里物體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課后布置讓孩子們數一數校園里熟悉的事物,進一步將活動擴展到課外,使數學學習走出課堂。

  第二單元

  《比多少》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理解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這四個詞描述兩個數的大小。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需要進行一些鋪墊,所以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比較一下小朋友和老師之間的多少關系,但是這里我沒有進行挖掘,而直接進入新課。如果我這里板書一下 “多” “少” ,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小棒之間的比較,學生也許就能更好的掌握。還有最后擺花片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發(fā)現有的孩子沒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數學語言進行錘煉而且還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讓孩子們喜歡數學。

  《比長短、高矮》教學反思

  今天的數學課學習《比長短、高矮》,本課是在學生學會了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讓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高矮、長短。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不是很難,通過三年幼兒園的學習孩子們已經掌握了知識。基于對學生的了解我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語言表達等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

  通過幾天的課堂教學,我發(fā)現孩子們對于好多知識已經掌握并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了,而孩子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不盡如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剛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而這兩種生活又是截然不同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自制能力也較差,孩子的許多習慣需要老師去培養(yǎng)。課堂是培養(yǎng)孩子的主陣地,我決定先讓孩子們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表達,學會合作與交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同桌同學之間比鉛筆的長短和比個子的高矮兩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合作。“請同學們從鉛筆盒里拿出一支鉛筆,和同桌的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在學生的匯報中指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比較結果。在學生們合作學習中,我發(fā)現個別學生不愿意與他人交流,我想一是和孩子的性格有關,二是孩子不知道該怎么做。這時老師的幾句鼓勵的話語、一個信任的眼神就會使孩子發(fā)生變化。一節(jié)課40分鐘的時間,一種方法就想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是行不通的。幾天的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低年級教師工作的艱辛。

  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和行為習慣,艱難并堅行著!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及書寫》教學反思

  剛入學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讓一年級的孩子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他們的興趣,創(chuàng)造一個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情境。我組織孩子們先觀察教學情境圖再動手操作擺一擺。讓孩子說一說書上的那副圖里有幾只小鹿、幾只小象、幾只小鳥、幾個小朋友等,再讓孩子在自己的桌子上動手擺擺學具。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在寫數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對每一個孩子的書寫進行把關,親自指導書寫,以致于有的教學內容沒有完成,我是這樣想的:孩子們正在低年級起步階段,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孩子們在一開始能夠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對于一生都是受益的。

  《比大小》教學反思

  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反思如下:1、學生語言表述不清楚,不流暢;這節(jié)課我主要訓練學生會說誰和誰比,誰大于誰,誰小于誰,學生表述比較費力,在后面的教學中必須加強訓練;2、易混知識沒有按重點作為區(qū)分。認識并區(qū)分大于、小于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教學難點。我卻簡單地認為孩子們在幼兒園已經認識并掌握了,所以在教學中沒有讓孩子們說一說怎樣記住這兩個符號。在練習時,有好多孩子都混淆了,由于知識掌握不扎實,到了最后,練習也沒有按時處理完,結果導致學生雖然認識了兩個符號,但僅僅也就是知道了它們的樣子,至于它們到底什么時候用才是正確的,學生無法感知。應該在認識了兩個符號之后就進行區(qū)分,讓孩子們觀察倆個符號的異同,說一說記憶方法,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符號的應用。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

  “認識幾和第幾”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這個知識點孩子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實際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手頭又缺乏這幅教學情境圖,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yōu)樽屝『镒雍托⊥米泳鄄偷慕虒W情境。當我將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蘿卜的圖片凌亂的貼在黑板上時,孩子們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

  2、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能輕松地解決隱藏在主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動態(tài)的參與中學會“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jié)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并掌握所學知識。如觀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幾只小兔和小猴,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①一共有幾只小動物?②排在左邊第2的是誰?③排在右邊第2個的又是誰?④為什么同樣是排在第2,小動物卻不一樣呢?⑤左數4個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

  今天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是《5以內的加法》,因為兒子今年也上一年級所以知道孩子們在大班基本上都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紤]到孩子們在將來還要學習應用題理解加法的意義非常重要,我把重點放在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上面。在新課開始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上粘貼了三個蘋果,讓孩子們說說圖意,這里就是要讓孩子產生2個和1個蘋果,合起來是3個蘋果的概念。讓孩子對“合起來”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但是這里我的時間用的較少,對于“合起來”這個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帶過去,使孩子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對于2+1的計算,可以是由圖上數出,也可以想2和1合成3,在這里我問孩子3+2是怎樣算的,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都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我又追問了幾次,孩子其實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與合計算的,但是他們回答不上來,這里我就不應該再多次追問,直接可以和孩子指出我們在計算加法的時候就可以用分與合的方法,而且我們計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這個,雖然后來我也給孩子指出了可以這樣算,但是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過于拖沓和累贅,顯得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不是很緊湊。

  在做練習時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對于做一做的地2題放手讓孩子們獨立完成,結果有部分孩子沒有理解題意,做錯了,還有的孩子因為課本使用書夾,將書頁中間部分隱藏了起來,看到的鴨梨的數量有誤導致做錯。由此我認識到低年級培養(yǎng)孩子的審題、書寫、思考等能力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放手不管。

  反思伴我成長!

  《5以內的減法》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們在上大班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而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我利用坐火車旅游形式,將一道道題串在一起,變枯燥的練習為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練習中,通過用手指表示得數,將式子列在自己的紙板上,小組交流,搶答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

  《0的認識》教學反思

  低年級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習慣非常重要,在講完0的認識之后,我重點讓學生觀察0的書寫。在0書寫示范過程中,0是從上線的中間寫起,這樣書寫學生容易把0寫尖,0從右上角開始書寫可有效避免學生把0寫尖。同時,書寫反饋時要展示學生的書寫,使學生更清楚地發(fā)現自己寫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處。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可直接指出學生寫的好的地方,使學生對書寫漂亮有個正確的定位,也可以通過小組成員間的評價使學生了解怎么把0寫漂亮,指出寫0的注意點,四個點碰。細致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0的減法》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進行新知探究。不管是在探究得數是“0”還是一個數與“0”相加減,都是讓學生在具體的事例中理解算理。通過具體的事例,我首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然后個別表述,接著同伴間交流算式的意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都有機會充分地表述,扎實而有效地理解了算理。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觀察算式,發(fā)現“0”的加減運算的特性。整堂課,學生不僅能較好地把握了新知,而且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升為一年級的小學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他們采用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為主。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并以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課前一段時間里,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干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畫出數學模型圖,如長方體、圓柱、球的線描立體結構圖弄。同時在課前讓學生按要求收集好相關生活物品以作學具。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同時,體會知識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在數學活動中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知識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講是一堂比較抽象的課,他們還不能深刻理解各種圖形的特征。為了讓孩子們掌握好本節(jié)課的知識,我從網上下載了一個較為生動有趣的課件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的表面抽象出來的,讓他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知識都與我們數學是息息相關的,培養(yǎng)他們多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本節(jié)課設計較為嚴密,能抓住重點,難點,學生易錯的知識點來著重講解,能根據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感悟平面圖形特點,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空間觀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讓學生把畫好的平面圖形貼到黑板上,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在板書設計上不大好,應該先幫學生分好類,老師先在黑板上貼好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然后一組一組輪流上去貼,但是我卻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級的學生。本堂課能強調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得來的,強調學生在回答問題是一定要強調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長方形。學生在回答問題是有一個錯誤就是喜歡把圓說成圓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種說法的影響。

  《分類》教學反思

  通過課前對孩子們的了解,我發(fā)現由于幼兒園的學習和平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已有一定的分類能力。有學生能明確地知道樹葉既可以按顏色分,還可以按形狀分。想想做做第5題,有點孩子說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分,有的孩子說按穿衣服的顏色分,有的說按頭發(fā)的顏色分,有點說按男生女生分,還有的說按有沒有拿滑板分,學生的思維很活躍。

  但這節(jié)課中通過學生的練習反饋,也讓我看到了一些問題,如:

  1、學生容易出現漏分和重復分的現象。

  2、個別學生分類標準不固定,同一題一會按顏色分,一分按形狀分。

  3、學生說分類標準時,能感知標準,但不能用語言表達標準。

  針對問題,我思考如下對策:

  1、教會學生每次按一類逐個去找,只記一個目標。

  2、提醒學生按顏色不同分,就不要去看形狀,講清怎么固定分類標準。

  3、加強說的訓練,同桌互說,力求每個孩子都能完成說標準的過程。

  《6、7的認識》教學反思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內因,就應該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我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就設計了“生活中的數”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仔細地看,充分地說,使學生不僅認識6、7這兩個數,還體驗到生活中原來有那么多的數,為什么平時我們沒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學生的重視,將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思維不拘于本課的教學內容,思維得以拓展。

  《6、7的組成》教學反思

  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6的組成,我進行以下幾個層次的教學:觀察第一幅圖,讓學生說說:一共有幾個氣球,小朋友的兩只手上分別有幾個氣球?通過交流認識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較發(fā)現這種兩種數的組成兩部分交換位置而已,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對。觀察第二幅圖,讓學生怎樣對數的分與合來表示。第三層次觀察第三幅圖后說說怎樣對數的分與合來表示,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

  在學習7的組成時,我讓學生動手去把7個方塊,自己去分一分,說一說,并通過板書寫出7的分與合,學生由于受到經驗與思維的限制,學生不可能有序地說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序地排一排,讀一讀。

  可以說教學6的分成是通過情境圖的逐步的觀察與思考獲得的,而7的分成是通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獲得的,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經歷一個類推的過程。

  《6、7的加減法》教學反思

  在復習6、7的組成之后進行新授內容時我把6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扎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減法和加法的教學過程一樣,先培養(yǎng)學生理解圖意,學會列減法算式,之后根據六的分解進行計算。學習7的減法時,模仿6的分解,根據7的分解,列7的減法算式。

  《8、9的認識》教學反思

  有了6、7的認識做鋪墊,我先通過幾道小練習鞏固原來學過的知識,然后,直接入題,請同學們觀察課本主題圖,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字8、9。這樣不僅初步了解了數字8的形成過程,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然后,讓孩子們觀察尺子上8、9的位置,并通過小游戲記憶他們的順序。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7、8、9的點子圖,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處,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沒有強調學生要有順序的數,導致在數8、9的圖時花費了較多的時間。

  《8、9的加減法》教學反思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后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所以單獨安排了這一節(jié)課。10是計數單位,因此我特地設計了兩個活動,幫組學生初步建立計數單位這以概念。一個是“讓學生通過小棒表示10,把10 根小棒扎成一捆”這個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1個十和10個一之間的關系。二是“在計數器上數數”,先在個位上一個一個地數(藍色珠子),數到10,然后告訴小朋友,滿了10顆,我們可以這樣表示,老師在十位上撥上一顆珠子(紅色珠子)。紅色珠子的本領真大,一顆紅色珠子表示10顆藍色珠子。這樣提前滲透計數單位十的意義,并為20以內數的認識打下基礎。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

  在進行一道看圖列式的教學中,就5+5=10和10-5=5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我提出了“為什么這幅圖只能列出兩道算式而不是一圖四式呢?”學生的參與率也很低,只有部分學生明白為什么,而我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與前面的內容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提問的目的。其他同學根本不知所以然,如在霧中,沒有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

  《連加》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之處,我覺得是注重計算順序的指導,我采用給大量時間讓學生說計算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問:“要計算這道題,你得把哪個數記住?你是怎么記的?”強調在先計算的兩個數下面劃一橫線,并把得數記錄在橫線下面,這樣就能記住。使學生對算理掌握得比較扎實。課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廣泛提問,以致在后面的練習中,大多學生能看懂題意,會敘述,做題效果好。

  《連減》教學反思

  在教學連減時,學生根據連加的運算順序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下自主探究連減的運算順序。學生大膽地去嘗試各種方法,從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從而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活動中探索新知識,感受數學的作用,經歷了探討“連加連減”的過程。在練習的處理上,注重把握練習的層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讓孩子在玩中學,樂中學。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在新授之前復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口算練習,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通過這一知識的復習及5+3-2 、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在新授知識的教學中同時我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guī)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系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論。練習題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 篇4

  “左右”這節(jié)課是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中的一個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上下、前后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能用“左右”來描述物體的位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本節(jié)課我遵循了一年級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建構新知。

  反思“左右”這節(jié)課,我覺得有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第一,在認識“左右”時,我從學生找自己身體中的左和右的游戲進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學習的過程,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悟,體會到了自己身體上的數學。同時,通過讓學生互說如何確定自己的左右,這樣學生獲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認識左、右的基本含義。接著又從學生自己及身邊的學生入手,讓學生用左右來描述自己的鄰居,感受左右,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

  第二,在教學左、右相對性時,我巧妙地設疑讓學生們判斷我舉的是不是右手,這樣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接著我讓學生舉起右手與我進行比較,我適時提問:是不是你們舉錯手了?你有什么辦法說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通過我的轉身結論得到了驗證。通過

  總結

  學生明白:面對面站著,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過讓學生握手和實踐活動走樓梯,幫助了學生進一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訓練了學生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課上有些學生是只顧急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還有的在用手比劃難以和大家交流。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我們今后還需有意培養(yǎng)其這方面的能力。

【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一上冊地理教學反思04-09

初一上冊政治教學反思04-09

教學數學教學反思03-11

數學教學的教學反思03-18

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7-08

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7-06

數學教學反思05-24

數學的教學反思02-22

初一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