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寓言》教學反思

《寓言》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28 15:03:1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寓言》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教學反思15篇

《寓言》教學反思1

  因為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試演課堂劇。這樣孩子們的興致一下就提起來了。讓學生自身讀書、考慮、,自己要扮演的那個人該怎樣說話,用什么樣的語氣比較好?朔死蠋熤v同學聽、老師歸納同學死記的弊端,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同學,體現了同學的主體地位,同學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帶著自身的經驗、知識、考慮、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教學,當發(fā)現與文本的對話中、與同學的.交流中有自身不能理解或者無法接受的看法時,便表達了出來,與同學老師交流。同學通過自學獲得了知識,學會了學習。從而,課堂教學便出現出豐富性、復雜性和多變性。比如,課文里的狼和小羊可以用一個人敘述一下就可以的,天真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們硬是把他們演活了,既豐富了課堂,又增添了孩子們的興趣。還有孩子們惟妙惟肖的表演,在現了課文內容,寓意自然就懂得了。

《寓言》教學反思2

  《寓言》教學反思本課是由《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兩篇寓言組成。課文分別勾勒出了古代兩個可笑的人物形象。一個做事急于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對意外的收獲心存僥幸,不認真做事,結果一事無成。這兩則寓言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教學中應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抓住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lián)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如:《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事物有它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果違反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這則寓言情節(jié)簡單,學生一讀就能了解故事內容,但寓意比較抽象,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為此,我認真研讀了文本,尋找到了本課教學的關鍵所在,較好地引導學生悟出了深刻的寓意。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共4個自然段,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講明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填空的形式:宋國有的農夫,因為巴望禾苗xx,就把禾苗xx,結果xxx。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并自然地概括了各部分的意思。

《寓言》教學反思3

  1、怎樣讓學生成為每節(jié)課的主角,我采用了各種方法實驗后,認為讓他們用自己的理解去詮釋課文中的含義課堂教學效果較好。

  2、這一節(jié)語文課上,我我改變了以前老師在教學生學,盡量讓學生教老師學,過程中同學們的互相質疑,在個別大膽的孩子的'帶頭下,全班同學躍躍欲試。有些學生紛紛舉起手來,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與快樂,嘴里不停地喊著“我、我……”,在確認了自己的答案與其他同學的答案一致時,他們的臉上都綻開了笑臉。讓我體驗到了他們的用心良苦,也讓我發(fā)現到了許多以前應該發(fā)現卻一直沒有發(fā)現的東西……

《寓言》教學反思4

  教學《寓言兩則》這一課使我感想頗多。

  過多的教學內容,過多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想要達到面面俱到,恐怕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有所取舍。應當認真地研究教材,研究新課標,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更好地把握教材,做到有的放矢。對于一篇xx,它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其中包括字、詞語的認讀理解及積累,xx的篇章結構,xx的構思修辭,xx的.表達方式,xx內容的情節(jié)、人物、故事要反映的中心,還有每個閱讀著對于xx的不同理解,受到的不同啟示。如此多的內容,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時,教學設計要有所側重,要有比較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對于四年級學生應是以字詞的認讀理解為重點,貫穿朗讀的訓練,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好積累,和閱讀興趣。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在保障以上教學目標的完成的前提上,再加入對xx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加入一些由xx引發(fā)開來的思考。

  通過對這節(jié)課的反思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在將來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更關注學生的年齡年級特征,更關注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更好地確定教學目標,較好地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寓言》教學反思5

  《寓言兩則》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古時候有個人盼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將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領會課文內容,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一、導入

  寓言是三年級的學生首次遇到的新的體裁,所以一上來,我覺得有必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寓言,讓學生知道在這則小故事中包含著一個道理。并讓學生說說平時看過或聽過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從現實的例子中真正理解寓言二字的含義。即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然后通過學生說的例子中導入我們要學習的一則寓言《揠苗助長》。學貴有疑,我大膽地讓學生針對題目去質疑,然后幫助學生歸納出要解決的問題,并打上問好,讓學生做到心里有數。

  二、以讀感知,以演促演

  這則故事很精彩,通過演的方式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演來掌握道理。但是要能演好卻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文中人物的心情,語氣,動作,把自己當做文中的農夫,才能很好的通過演出再現課文的內容。所以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復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在閱讀中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師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例如:"宋國有個農夫,他巴望著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伤傆X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里十分焦急。"在這一小節(jié)中我主要想通過反復的讀讓學生自己理解農夫那時候的心情,然后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的朗讀來想象農夫會怎么看,會怎么想,會怎么說,為最后的表演做一個鋪墊,讓學生在表演中有話說。每一小節(jié)都能這樣讀演結合,以讀促演

  這樣一次一次的閱讀與小表演的結合,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洞缶V》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yǎng)了他們獨自發(fā)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

  三、重視字詞教學

  這是一課時的教學,所以識字,寫字也十分重要。這堂課,我充分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豐富識字教學。讓學生自己來為生字找"朋友",真正的把生字運用到生活中去

  四、不足之處

  課堂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比如對于學生的回答評價語言少,總感覺到只有那么幾句可可以表揚的話,還有在讀的層次設計上要有所把握

  整堂課我就是從以上幾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讓學生真正地做學習的主人。

《寓言》教學反思6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衛(wèi)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wèi)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了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恒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的重要作用。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fā)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我會以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fā)更多的學生大膽提出疑問。

  雖然這則寓言比較簡單,但是學生在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時回答得還不夠完整,這時我并沒有急于打斷學生,而是通過引導式的語言讓他們完善答案,比如:你說的還能再具體些嗎?你還有需要補充的嗎???這樣的語句來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答案。在這節(jié)課的伊始,我設計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第一個舉手站起來的學生是我們班平時不太敢舉手的同學,當她流利的讀完課文時,我以贊揚的語氣鼓勵了她,并且給了她一個滿意的微笑,從而讓這位同學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并且鼓勵她今后更要大膽的舉手回答問題,這樣也會鼓勵其他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

《寓言》教學反思7

  1、激趣導入。在課文導入中,根據七年級學生好動活潑、爭強好勝的特點,我出示他們已讀過的寓言讓學生猜猜看,比比誰讀的寓言多,學生學習這則新課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被充分激發(fā)。為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作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并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要讓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在學生學完了這兩篇寓言后,我分別設計了問題:你從這一則寓言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以及你能結合我們的生活體驗,說說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厄運能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正所謂“保薦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你能結合古今中外中的事例來談一談你的看法嗎?

  沒有遭遇到厄運的`人又該怎樣培養(yǎng)堅韌的意志?學生的發(fā)言充分的調動了他們的生活積累,寓言讓他們更深入的思考了他們的人生。他們的發(fā)言讓我深深感受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的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語文學習的天地。生活是語文的教科書,每一天都是一頁語文的精巧閱讀。《白兔和月亮》僅僅作為寓言故事講是遠遠不夠的,還有更廣闊的拓展空間。

《寓言》教學反思8

  昨天上了《伊索寓言》這一課,課前對于三個故事怎么安排?怎么教?是一課時教一個故事,還是一課時教三個故事,有點猶豫不決。通過查閱網上資料,反復研讀教材,最終還是決定一課時教三個故事。三則寓言故事,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內容是比較淺顯的,可以說是一讀就懂。那么,針對這三個故事,在課堂上可以教些什么呢?難道僅僅讓學生明白三個道理或把故事讀好,說好,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嗎?閱讀了魏星老師的教學實錄和知足常樂吧的教學設計發(fā)現,這三個故事還是很有內容可教的。關鍵在于教者想讓學生得到什么!由于故事比較易懂,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上。如:教《狐貍和葡萄》時,讓學生想象:狐貍可能想了哪些辦法?讓學生以“狐貍一會兒 ,一會兒 ,一會

  兒 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但是白費勁!钡木涫竭M行說話;假如這時一只麻雀飛來,吃了一顆葡萄,對狐貍說葡萄是甜的',面對這尷尬的場面,狐貍可能會怎么說?教《蟬和狐貍》時讓學生想象:假如《狐貍和烏鴉》中的烏鴉碰到《蟬和狐貍》中的蟬,他們倆可能會說些什么? 一堂課如果有一個主要的問題,就相當于有了一個抓手。這樣,一堂課就能夠很好地整合,提領而頓,百毛皆順《伊索寓言》一課可以抓住哪個主要問題來展開教學呢?研讀三則故事可以發(fā)現不管是葡萄架下的狐貍,還是牧羊的孩子、大樹下的狐貍都在說謊、說假話!為此,我決定以“他們?yōu)槭裁匆f謊?”來統(tǒng)領整課的教學。事實也證明,這樣的安排,教得時候,更容易統(tǒng)籌。 課雖然上完了,但問題多多:

  一、教師的評價語言蒼白,不足以有效推動學生的思維,難以調動學生的熱情;

  二、細節(jié)不細,點到為止,沒能在精、細、深上下功夫,整堂課浮光掠影;

  三、精彩的課堂還需教師自身內在的涵養(yǎng)作支撐,平時還要多閱讀、多吸收。

《寓言》教學反思9

  第三單元的2篇講讀課文,都是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學習寓言故事,大部分學生能讀懂寓言故事講述的道理。

  這兩篇課文我都是從課題導入的,從課題設疑,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在課文分析中,主要抓住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心里變化,進而總結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特別是學習《狼和小羊》一文時,男生讀狼說的話,女生讀小羊說的話。學生興致很高,讀出了狼的狡猾,小羊的溫柔、善良。這樣的對比朗讀,學生很快總結出:對壞人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在學習《狐假虎威》一課時,同樣進行了分角色朗讀,學生對狐貍說的話體會很深,讀的`繪聲繪色。又抓住“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字詞語進行理解分析。在體會人物的對話后,本想讓學生分角色演一演的,卻到了下課的時間。本節(jié)課的時間分配還需在調整。

  在這里兩節(jié)課中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個別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還需提高;有的學生心里想表達的意思表達不出來或是表達不清楚,也就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培養(yǎng);還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讀的多了,我想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提高了。

《寓言》教學反思10

  本冊的《寓言兩則》,一則是《揠苗助長》,一篇是《鷸蚌相爭》。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充分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中感悟人物性格,在朗讀中體會寓意。

  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如教學初始,我讓學生自由讀,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因為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所以學生對主要內容的把握不是很難。通過交流,學生了解了課文主要講了古時候那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語文課要有語文味,孩子能夠把句子讀得有感情,讀出語文味,這個過程,就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品味、消化、吸收,我讓學生品讀《揠苗助長》表現農夫急性子的語句,學生讀得比較有味道,說明他們能體會當時的農夫的心理。

  最后,我讓學生進行表演讀,通過表演讀,再次感受人物的心理、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寓意就不會顯得難了。

《寓言》教學反思11

  一、教學設計

  教學對象分析

  大部分初一的學生對現代文的閱讀能力都停留在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感性認識層面,不懂得如何挖掘文章蘊含的深層主旨。因此,本課的學習,教師將著重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提升學生的理性認識。此外,教師將根據初一學生活潑好動的生理特點,通過設計適合他們年齡的教學形式與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教材分析

  《白兔與月亮》是實驗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學生能比較容易地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但另一方面,《白兔與月亮》所蘊含的寓意較為難懂,學生很難做到一步到位,所以科學設計的重點應放在如何使學生最終能水到渠成地體會其寓意。同時,結合寓言這種體裁特點,深入挖掘其所蘊涵的哲理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寓言這種體裁的基本特點。

  2.詞語積累。

  3.把握全文大意,提煉中心思想。

  能力目標:

  1.口頭復述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脈絡,提高閱讀分析的能力。

  2.學會篩選關鍵詞語,初步感知精美的語言。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學會用平常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獲得的`各種各樣的利益。

  教學重點

  1.把握全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抓住兩次轉折的關鍵。

  2.把握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態(tài)變化。

  3.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人生體驗,談談從這則寓言中所得到的對自己人生觀的一些感悟。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通過學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課文的學習。

  2.延伸拓展法。聯(lián)類引申,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學有所用。

  3.小組討論法。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啟發(fā),共同完成問題的探究。

  二、教學反思

  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激活點

  寓言主要是通過故事的形式講述一些哲理。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觸這種體裁,但其實在小學階段他們已經讀過許多寓言。因此在課文導入中,我就從學生接觸過的寓言開始引入,充分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自然轉入文體介紹。初一學生好動活潑,因此在文章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讓學生表演課本劇,雖然準備倉促,但他們的熱情被極大地調動,更重要的是深深地感染了作為觀眾的同學,在看完表演后,整個班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因此我認為,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并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注重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在學生學完了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設計了問題: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你今天學習了這篇寓言,你的人生觀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或變化?暢所欲言,有同學提到面對成績時應該有平和心態(tài),有同學開始正確認識與好朋友交往的問題,還有同學提到了獨生子女如何面對父母的愛等,這些問題正是青少年普遍遭遇著的煩惱,在這堂語文課中,這些頗有共鳴的困擾竟被意外地迎刃而解了,而且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的。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在這堂課上,我與學生一直處于“對話”的狀態(tài),只有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真正的民主課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當學生思考“有無得失之患”這道題時,剛開始十分困難,我提出了變換角色的假設,如以“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進行啟發(fā);當學生聯(lián)系自身談得失之患時,我也說了同是獨生子女的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并積極啟發(fā)他們,最后還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給學生,彼此共同領悟,共同進步!

  我還十分注重傾聽,然后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如在品味詞句的環(huán)節(jié),有些同學在分析時暴露出對部分修辭手法還沒掌握,認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類的情況,我即時給予糾正。每堂課的前五分鐘演講,我總是讓學生對演講者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前一個學生介紹羅嗦,但我更關注于她的優(yōu)點———用了很多課本中的詞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回顧生字詞時,學生們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說:大家是否已經知道我的正確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確的!

  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同時,在整個備課過程中,備課組成員的相互啟發(fā)使得這堂課更為完善生動。

  我認為只要堅持“享受語文,感受生活”的教學觀念不動搖,終有一天,語文也會成為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科目。我將為此而繼續(xù)努力!

《寓言》教學反思12

  本課是兩則寓言《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針對我班學生實際情況,學生對這兩則寓言故事都很熟悉。大多數學生能說出寓言故事的寓意。課前本人也鼓勵學生自查工具書,理解文中詞句的關鍵字意與詞意,這也是本課的關鍵教學,其次也要注意朗讀訓練,理解朗讀角色,角色性朗讀,在讀中悟寓意。

  學完本課,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與其說是教學還不如說是學生自已完成的,效果還不錯,主要體現在學生的習作實踐中。寓言故事都是通過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這對三年級學生不是難點,他們已經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完全能讀懂一個寓言故事。加上寓言故事趣味性強,能引起兒童的興趣,這是文本本身的特點。本人在本文中卻是注重了人物的語言訓練。語言是人物心理,品質、性情的直觀再現,幾句富有個性的人物語言,往往對突出人物特點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南轅北轍》一文中就用了四次對話揭示了故事內容以及去楚國的人不聽勸告,執(zhí)意而行的性格特點。那么如何描寫人物的語言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習作與閱讀同步了,出示了習作訓練“——的媽媽”。效果還不錯,學生的寫作題材較為豐富“嘮叨的媽媽”“倔強的媽媽”“漂亮的媽媽”“自私的媽媽”等。在學生習作中能準確使用提示語與內容部分的標點“引號、冒號“。有孩子寫”媽媽的嘮叨“時就選擇了媽媽平時說得最多的話來寫,如”走在路上別東張西望,要靠右邊走”吃飯時“你正在長身體,多吃點不要挑食,多吃蔬菜,多吃水果。”“今天天氣有點涼,快去加件外套,把扣子扣好”等。這些現象都是符合生活實際的,也符合兒童口語的,這樣既能再現了媽媽的嘮叨,又突出了媽媽對孩子的關愛。

  具體選了學生習作,根據學生習作講評要領,引出語文知識點,從閱讀中悟出寫作方法。(學生習作略)。從學生習作中能體現一種習作中的美——標點。比起平時在標點上規(guī)范多了,而且人物語言也符合人物身分,不能夸大其詞,不能胡亂編造,否則文章就失去了真實性,就沒意義。然后在寫一事件中,也許人物語言描寫較多,特別是對話,這得圍繞文章的.中心,精選最能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來寫,無關緊要的可以不寫,從而做到干凈利落,精練緊湊。

  從而也點撥了寓言的表現手法。從表現手法來看,寓言更多地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的方法和手段,說古論今,以小言大,借物喻人,引導學生在感知寓言的藝術形象的基礎上,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類比聯(lián)想,列舉一些與故事相類似的生活實例,然后歸納和概括其中的道理,從而理解寓意。

  這個環(huán)節(jié)本花了時間作了一些最基本的修辭常識的運用點撥。寫寓言時怎樣運用多種表現手法,鼓勵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比如,夸張,它首先注意的是夸張的適用主體。尤其是廣告中最需要是一定的藝術性,而要體現藝術性就得適當地夸張。有一則化妝品的廣告“今年二十,明年十八“這顯然是有夸張成分的,但并失真,因此使用了化妝品,給人的感覺年輕是可能的。如果說成是“今年二十,明年十一”這就有些違背藝術的真實性。同樣寫寓言,童話等使用夸張也有其特定的效應與要求。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夸張不是吹牛皮,不能無目的地亂夸張,也就是要適度。還要合理。魯迅在《漫談“漫畫”》中曾說過“燕山雪花大如席”無疑這是夸張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著一點誠實在里面,給人感覺燕山原來這么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是笑話了,因此夸張不能隨意,不能不顧事實的現實基礎。違背了現實就是“夸而不當”。比如“稻粒賽玉米,黃豆像地瓜,花生像山芋,山芋趕南瓜”“樹皮變棉花”等這都是“夸而不當”同時夸張也也要適合人們的心理需求和習慣。如“他的鞋子像只船”這是符合人們的口語習慣的。如果說他的鞋子太大,只得用箱子當鞋穿,這就不符合漢語的習慣了。當然在夸張中感情色彩也很重要,也就是說,夸張要有新意,要給人以新的感覺。這作為語文老師還是可以提示學生了解一定的修辭運用,修辭在語文中是很重要的,“沒有修辭的文章不算文章!边@是葉老先生說的。沒有修辭的奠基也算不上文學藝術。

  或許本人的教學導向根本就是違背小學生年段目標與需求。但本人認為我的學生知道的東西還是不少的。雖說是在年級學生,但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習作中知道怎樣去組織文字或修辭,引用等寫作方法。

  總之,在本人的教學中每篇例文我都會去研究此文在此的作用與用途,以及作者的意愿,其實每篇課文都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導師,作為語文老師,只要去認真研究語文,總會發(fā)現自己該教給學生什么,教會學生什么,學生該學些什么,又該去完善些什么……

《寓言》教學反思13

  今天,我給學生講了《寓言二則》,分別是《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感覺很是失敗,覺得很有必要反思一下,總結一下。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課上完了,到底上的有效率嗎?靜下心來細細回顧一遍,會發(fā)現自己在哪些環(huán)節(jié)是有效的,哪些是多余而累贅的。其實不是每節(jié)課都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的,如果能敢于面對自己那些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并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并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并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后的教學幫助會更大。

  首先,教學目標不太準確,沒給學生以明確提示本節(jié)課的任務到底是一則寓言還是兩則?沒讓學生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其次,也是最失敗的一點,就是教師講得過多,以至于學生沒有充足的的時間來獨立思考。沒有深入的結合學習。生活經驗來體會寓意。所以課堂氣氛也不夠活躍。只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課堂上,凡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和理解的',老師就應該大膽放手,先自學再交流;凡部分學生能感悟的就請學生來講授,讓其他學生聽得感興趣;教師要講解一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再啟發(fā)學生舉一反三。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反思總結,以后還要虛心學習其他教師的優(yōu)秀經驗,力爭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出效率。

《寓言》教學反思14

  寓言的道理蘊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間,它短小精悍,故事性強,反映大眾生活,成為令人喜愛閱讀的文學形式。在教學中 必須抓住寓言文體的特點,選擇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讀懂故事,明了寓意的.教法。 因此,在上《寓言兩則》這篇課文時,我緊扣故事內容,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寓意。

  在教學《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時,我根據課文思考題 “ 養(yǎng)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 設計了表格, 讓 學生自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表格。學生自己讀書、思考、 小組討論、 填表,克服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歸納學生死記的弊端,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自學獲得了知識,學會了學習。

《寓言》教學反思15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jié)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一位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了養(yǎng),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yǎng)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養(yǎng),才后悔沒有聽街坊的,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于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這個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這兩篇課文要求學生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夠用給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則寓言故事并能夠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用提問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嗎?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呢?”又提問同學都學過那些寓言故事呢,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同學們都踴躍發(fā)言,一個個小手舉得很高,他們的積極配合令我心里暖暖的.。

  第一次講課才發(fā)現,學生就是我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觀察能力遠在我們之上,這點我還需要向他們學習。他們能在我已經反復檢查的課件中發(fā)現不足,比如我的課件中生字部分就漏掉了“悔”字,課件剛一呈現出來,孔令舉等同學就很快的發(fā)現并舉手示意我漏掉了字,而且我有一點沒做好的是在同學指出“盤纏”課本上標注的拼音時二聲而不是輕聲,我由于腦子里在想教案的流程而沒有及時告訴他們課本上標注的是字本身的讀音,這點以后我會很注意,在第二課時一上課讀生字詞的時候補充上了“悔”字以及第一課時沒有及時指導的讀音。

  既然反思,我就仔細總結一下我的不足,以后著重注意:

  1、在轉移話題時過渡銜接不太恰當,略微有些生硬,這點也是我日后需要著重研究的地方。

  2、講課文有一段對話時有一個問題我在提出時由于思路沒有理順,問題表達不清楚,把學生弄得云里霧里,使我感到很慚愧。

  3、在叫同學發(fā)言時有些同學這兩節(jié)課表現的非常積極,很感動,例如:祁繼涵、朱琳、郭佳玥、孔令舉、孔昕瑤、孔益銘,王俊偉等等許多同學這兩節(jié)課幾乎次次舉手,但是由于課堂時間問題我沒有辦法全部叫到名字,還考慮到有些很內向的同學我也想把他拉入到積極地行列,即使有些沒有舉手,我也叫他們起來回答了許多問題,結果由于事前沒有提前聲明,有些同學以為是由于自己哪里表現的不好而產生了疑惑,經過與于老師交流,我在第二節(jié)課時說明了這一點,及時改正了。

  4、許是由于教案不夠熟練,我在小組交流后漏掉了全班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

  5、第二課時在了解課文內容上浪費時間比較多,內容的學習就顯得不充分,可能是臨時換課,自己有些緊張造成。

  6、聯(lián)系實際談體會環(huán)節(jié),學生談得還較膚淺,沒有做到進一步指導,使同學更深刻的聯(lián)系實際。

  7、第二課時的評價比較多,但僅僅蜻蜓點水,沒有具體的評價。而且在學生發(fā)言后的教師評價沒有多樣化,這點需要加強改進。

  課后,在我整理教案時,覺得自己第二節(jié)課講課有些不穩(wěn)當,正在懊惱時,郭佳玥來到講臺上鼓勵我說:“姜老師,我覺得你講的挺好的嘛~”當時的心情真的無法用語言來描述,覺得特別感動,真的很感謝在我實習期間能夠有他們的陪伴。

  有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錯后沒有想要改正的心,今后在課堂上我保證自己有十足的信心,總結之前的不足認真改正,認真仔細地備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在接下來的課上,一定努力做到表現出色!

【《寓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寓言》教學反思02-16

寓言教學反思03-05

伊索寓言的教學反思03-20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07-17

《寓言》教學反思優(yōu)秀02-04

寓言教學反思15篇03-09

《寓言兩則》教學反思(精選16篇)03-29

《寓言》教學教案優(yōu)秀11-12

教學反思 課程教學反思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