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羚羊木雕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
今天,我講了張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針對這節(jié)課的成敗之處進行了反思。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我覺得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符合新課改對課堂模式的要求。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角色的轉(zhuǎn)變。
《羚羊木雕》這篇課文說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fā)現(xiàn)后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向萬芳要回木雕,“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此文講述的是一件有關(guān)子女和父母之間的事情,很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和現(xiàn)在社會中孩子如何與父母溝通的熱點話題緊密聯(lián)系,學生對它很是感興趣。另外,這篇課文結(jié)構(gòu)精致,布局巧妙,情節(jié)發(fā)展曲折,矛盾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且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尤其是語言十分地貼近人物身份、個性。文章內(nèi)容涵蓋量十分大,在教學中必須有所取舍。因此,根據(jù)本教材的特點和本年級的教學目標,我選擇了從人物入手的方式,將人物分析、朗讀、和主題的感悟作為此文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方式上,將更大的自由給學生,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jīng)驗,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去體驗人物的思想情感,從而欣賞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學會如何與他人、家人溝通。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chǔ)上,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知識與技能:能讀會寫“怦怦、樹杈、攥、逮、寒顫”等字詞。揣摩分析語言、動作、心理、細節(jié)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分角色朗讀,體會課文的情節(jié)和思想感情。抓住課文關(guān)鍵,從故事情節(jié)中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體會濃濃親情,珍視真誠無私的友情。
透過家庭矛盾沖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領(lǐng)會文中蘊涵的'待人處事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誠的心理和父母溝通。
在上述目標和內(nèi)容的指導下,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由學生的生活導入新課,問他們是否有過送給好朋友禮物的經(jīng)歷及感受,在使學生與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的同時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消除他們的緊張情緒。以板書的一道裂痕和一雙流淚的眼睛為切入點,使他們懷著探究的欲望,希望從文中得到答案,積極熱情的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通過默讀課文回答問題:“裂痕是怎樣產(chǎn)生的,美麗的眼睛為什么落淚了”,使學生進行整體感知,對課文主要內(nèi)容進行概述,了解了故事的大致情節(jié)。我覺得效果很好。
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及運用的描寫方法。
針對學生已默讀過課文,而且敘述過故事的情節(jié),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程度了解的情況下讓學生跳讀課文,用最恰當?shù)脑~語概括出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并且在舉例分析“媽媽”的性格特點及描寫方法后,根據(jù)學生對其他人物分析的回答設計板書。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板書自己概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的跳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抓住重點信息和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學生總結(jié)得都不錯,我覺得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nèi)容。
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提倡自主學習,而且語言的學習實際上是個將外部的語言文字不斷內(nèi)化的過程,而實現(xiàn)這種內(nèi)化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朗讀。因此,朗讀應該說是現(xiàn)代語文課堂的主旋律。所以,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把朗讀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強調(diào)“以讀為本,以讀帶講,以講助讀!弊x前,先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角色自由組合,進行角色和角色間的朗讀表演比賽,讓學生自讀、自評、自講,并評選出最佳演員。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而且我特意準備了一些星星對讀得好、表演的好的同學進行鼓勵,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就更高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四、主題思想、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把握。
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對此事的一些看法,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學生在前面的分析中獲得了很多的感觸,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表現(xiàn)得很活躍,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這次爭執(zhí)的方式,也說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見,很多觀點甚至是很精辟的,我都沒能考慮到。尤其是在“真情告白:請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的句式對文中的父母說幾句話,將“我”想說而未來得及說,想說卻不敢當面說的話傾訴出來,讓父母體會“我們”的內(nèi)心感受,走進“我們”的情感世界!边@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表現(xiàn)出乎我的意料,談得都非常誠懇,感情也非常真摯,讓我也不得不為之動容。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男生大概有過與文中的“我”相似的經(jīng)歷,所以在音樂的感染下,談著談著就流了淚。這讓我也很激動,在安撫他控制情緒的同時也給了他一些鼓勵。這是我從未預料到的出現(xiàn)的事件,我處理得還算妥當。但我也由此認識到了現(xiàn)在孩子的感情過于脆弱,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他們進行一定程度的德育教育,使他們更加堅強自信。語文課有很多這樣教育孩子的空間和機會,因此,作為老師的我不應該錯過任何一次使孩子成長進步的機會。
通過以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篇課文我感覺上得很靈活,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做到了講課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前課后都十分活躍,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
但此文的教學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很多地方感到有些遺憾。最大的不足就是時間安排的不是特別合理。這節(jié)課一開始有的學生對“裂痕”與“眼淚”問題的回答過于羅嗦,而且思考的方向有很大的偏頗,我卻沒有進行藝術(shù)性的打斷引導,因此耽誤了不少時間,這是我在課堂上不夠靈活和經(jīng)驗不足造成的,我應該進行深深的反思。另外,我認為自己對全體學生的關(guān)注不夠。因為是參加比賽,所以我經(jīng)常提問那些舉手的同學,而缺少對全體學生的關(guān)注。我認為這也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之,通過這次錄像課,我覺得自己無論是從備課上還是從課堂組織上都有一定的進步,希望學校多給我們年輕教師這樣的機會展示自己,早日向成熟優(yōu)秀的教師行列邁進!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2
從新課標出臺以來,教育界一直在倡導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生本課堂,可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各個地方各個老師在實施上都遇到不少麻煩,也不知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生本課堂。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還保持著原來的以教師主講,學生主聽主記的教學模式。
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這種“教師累死,學生苦死”的課堂局面。想著想著很自然就想到了魏書生,在他的課堂上,老師是那么的輕松,學生是那么的積極,甚至老師經(jīng)常不在,學生也能自覺學習,而且效果照樣好,這讓我非常崇敬他,于是我就開始琢磨如何讓學生大膽活躍起來,主動討論解決難題,再讓懂的同學去教不懂得同學。
想法出來后,我就開始在班上試行,首先是設立了一個課前三分鐘演講欄目,叫“今日推薦”,每位學生按學號先后,每節(jié)語文課前進行推薦演講,可以是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也可以是好人好事等等,下一學號的同學進行點評打分。這樣,每位同學都有上講臺演講的機會,我也多給點鼓勵,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可以得到一些提高。第二個做法就是在講課的.時候留一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上講臺來充當老師,學會為不懂的學生答疑解惑,同時也鍛煉自己的膽量,提到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們一聽都很興奮,但一開始沒幾個同學敢上講臺,或者是上了講臺卻不知道該怎么開口講話,要么就直接把答案講訴出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這樣課堂往往出不了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我想,解決的辦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前確定“小老師”人選,再加以培訓指導才上崗。
在一次科組會上,我把我正在試行教學想法說了一下,很多老師都很贊同,認為長時間堅持下去,學生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后來再經(jīng)過我們初一備課組老師的商定,決定把這種教學模式稱為“學生授課”模式,并作為精品課程進行開發(fā)。
這次,我上的這篇《羚羊木雕》就是這種模式的初步探索。整堂課幾乎都由學生掌控。但在課前,首先是由我自己出好預習單,制定好了學習目標和上課的內(nèi)容,讓同學們按照預習單上的提示提前預習課文。再確定好兩位“小老師”,課后對他們進行培訓指導,讓他們寫好自己上課的程序和步驟,鼓勵他們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好還有智慧的碰撞。
從課堂效果來看,這兩位“小老師”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大膽大方,思維清晰,課堂調(diào)配能力也較強。學生們也都非常配合,課堂氣氛非;钴S。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對問題的研討不夠深入,學生老師的引導不夠,對學生的回答缺乏必要的點評等等。
不過整體來看,初次嘗試達能到這種效果已經(jīng)是比較滿意的。對于這種模式,我認為還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現(xiàn)在是老師先出好預習單和教學內(nèi)容,其實,等以后學生慢慢適應這種模式后,完全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來嘗試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nèi)容,也即讓學生自主備課上課,我想長期訓練下去,是可以實現(xiàn)的。這樣的話,就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
當然,這也不是說課堂就完完全全交給學生,老師不管了。老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在他們難以解決問題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引導,對學生的上課表現(xiàn)還要有必要的評價。這樣,我認為才算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3
《羚羊木雕》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件有關(guān)子女和父母之間的事情,很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和現(xiàn)在社會中孩子如何與父母溝通的熱點話題緊密聯(lián)系,學生對它很是感興趣。根據(jù)本教材的特點和本年級的教學目標,我選擇了從人物入手的方式,將朗讀、情節(jié)分析和主題的感悟作為此文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方式上,將更大的自由給學生,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jīng)驗,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去體驗人物的思想情感,從而欣賞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學會如何與他人、家人溝通。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我讓學生在日記中談談自己上初中后在家中的變化,并且讓他們寫了一篇周記《我和我的父母》,說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和父母之間的一件事情。
這次的課前準備,學生很感興趣,也做得很認真,很多同學通過這次的日記和周記向我說了許多的心里話。通過這次的課前準備,我更加了解了學生,和他們的距離也拉得更近了,這讓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感悟,對我的教學幫助很大。學生通過這次的課前準備,對此文也更加感興趣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更進一步了。
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nèi)容。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把朗讀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強調(diào)“以讀為本,以讀帶講,以講助讀。”課前,先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角色,然后每六人為一組,進行各組間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自讀、自評、自講,并評選出最佳的一組。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也很快、很準地總結(jié)出了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學習,讓學生將自己的寫法和作者的寫法進行比較,從中學習此文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巧妙。
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安排了一個讓學生評述此文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在發(fā)言中很機靈地說出了一個看法——課文很精彩,于是我順藤摸瓜,抓住情節(jié)這一重要的內(nèi)容,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時間和相應發(fā)生的事情,一一列出后,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安排情節(jié),將眾多的安排方式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體會本文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安排的.巧妙。
四.主題思想、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把握,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對此事的一些看法,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
學生在前面的分析中獲得了很多的感觸,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表現(xiàn)得很活躍,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這次爭執(zhí)的方式,也說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見,很多觀點甚至是很精辟的,我都沒能考慮到。
通過以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篇課文我感覺上得很靈活,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做到了講課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前課后都十分活躍,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4
我認為不足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一、組織教學的語言不夠嚴謹。
語文教師的語言常被人們認為是教學語言標準的羚羊木雕教學反思范例,這節(jié)課中,我的教學組織語言有幾分取巧,未從優(yōu)美、流暢、規(guī)范上細加琢磨,而從輕松處著眼,雖看似有幾分幽默,卻難掩教學語言功夫下得不夠的缺欠。
二、備課中重預設,課堂中輕機智。
備課中,思想上過分依賴各種可能的預設,精力上在此投入也最多。而課堂教學中即便學生引出了其它話題,也看似輕松地“折回”課堂。如學生回答中提到“大人之間不也互相送禮物么?”我心里擔心此問題又引出“叉”來,便只蜻蜓點水般“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今天我們先不評論它”,從而又回到預設問題中來,并未對這個偶發(fā)問題做出應有的分析評價來正確引導。明顯是依賴預設有余,靈活機智不足。
三、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能力不強。
課件的恰當使用,會起到渲染情境,加深學生體驗的良好作用。在此,受自身的'長期認識和課件制作水平的限制,課件只起到了增加課堂容量的小黑板作用。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5
這節(jié)課鮮明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xiàn)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從“初步感知”再到“精讀賞析”,直到最后的“對照梳理”“體驗反思”都給人以非常嚴謹?shù)?感覺。
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讓學生緊密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去體驗、發(fā)現(xiàn)。教學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應相輔相成,教師還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主動參與到分角色朗讀課文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使學生從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
與此同時,教師把現(xiàn)代教學媒體與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節(jié)省了時間,有助于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6
一、一點糾結(jié)
《羚羊木雕》是家庭與親情。本文是根據(jù)當代著名少兒作家張之路的作品《反悔》改編而成的(編者未經(jīng)原作者同意)。我覺得除了“題目”改得讓人覺得還有點意味之外,其余的改動我以為實在無法比及原文了。比如:原文中的“我”明顯應該是個男孩,萬方也鐵定是個男孩——從文中描寫的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看,完全就是男孩子的做派(有多處,易找到,不必細說)。而改編后的人稱都變成了“她”,萬方也改了名叫“萬芳”,那些原本很精彩形象且貼切的描寫真的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還有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處被較多刪改、文中人物對話也作了一些改動,我覺得似乎都失了原作的意蘊,變得牽強。教學時挺糾結(jié):該不該讓原作登堂?是讓孩子們對手中的教材永遠保持敬畏之情還是勇敢地培養(yǎng)他們敢于向權(quán)威發(fā)出挑戰(zhàn)的魄力?
二、一點收獲
本課的朗讀指導(主要是人物對話的揣摩朗讀)我借鑒了名師的做法,取眾家之長為我所用吧,很是過了一把當“導演”的癮,效果真的不錯。還有,讓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表演”潛能真是不可低估,不得不自我安慰解嘲: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三、一點突破
教參、許多教學案例對本文的主旨做了各種探求,多是師生一道總結(jié)出“我”(孩子)重情重義,父母(大人)重財輕義,也有個別老師認為文章恰是批評孩子重友情輕親情的青春期心理。其實原作者并沒有在文中表現(xiàn)出明顯的感情傾向,編者也只借“我”的慨嘆表達孩子內(nèi)心的糾結(jié)難受而已。我只有讀,反復地讀,還意外讀到原作者關(guān)于創(chuàng)作此文的說明。一直讀到自己認為“柳暗花明又一村”時,才敢?guī)ьI(lǐng)孩子們一路探尋。
第一步:討論“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第二步:組織辯論“究竟該不該要回羚羊木雕?” (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用心傾聽,不急于表態(tài)和評價。)
第三步:教師總結(jié):充分肯定學生積極發(fā)言的態(tài)度,承認他們的正確觀點,對期間孩子們表達的片面觀點做出分析評價,幫助糾正錯誤認識。 如:“父母重財輕義”、“既送出就不能要回來”等就是片面的觀點。
。ê⒆硬恢栏改概c羚羊木雕的.經(jīng)歷和感情,但從文字當中也能辨析出羚羊木雕確實是很貴重的物品。這樣貴重的物品小孩子本來就不該輕易送給朋友的。而且文中也沒用金錢來描述它的貴重,也許是它承載的紀念意義特別重呢!所以父母想要回羚羊木雕并不能因此就說他們“輕義”。反而這件事上恰恰讓人感覺在孩子那里親情往往被忽視,而“友情”卻被孩子異常重視。——分享文章《一碗餛燉》。
“既送出就不能要回”這不應該成為無條件的承諾。做錯了就該改正,能挽回的盡量挽回,而且真正的朋友之間沒有什么不可以說開的。說“既送出就不能要回”可以理解成孩子死要面子的表現(xiàn)。) 第四步:拓展討論:你認為該怎么妥善處理這件事呢? (不去附和“我”的抱怨,有了積極的目標,孩子們一定能圓滿的解決問題,這就是本文帶給孩子們的“珍貴禮物”。)
最后一步,和孩子們共同分享:我們其實可以從羚羊木雕事件中獲得許多啟示。羚羊木雕是貴重的、友情和親情更是無比珍貴的,可最珍貴的還是我們的成長。隨著我們不斷長大,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生活中許多事情往往并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來評判,世間的事也并非只有黑白之分。我們要懂得,做一個決定之前,要學會冷靜、理性地做出判斷,不能單憑一時腦熱沖動。我們須勇敢,若真是做錯了事情,要想辦法彌補,盡量妥善地把事情處理好,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突然感覺自己、孩子們和作品本身一齊變得厚重了許多,是很幸福的體驗。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7
課文《羚羊木雕》采用批注式閱讀法教學,目的是教會孩子孩子們學習一種自學方法,語文課標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決定交給孩子們批注式閱讀法。
首先,由點石成金的故事導入,講解為什么教給他們這種方法。
第二,講解批注式閱讀法的層次:
1、批字詞。包括字音、字形、字義。符號用○
2、批美詞佳句。賞析詞語和句式,可從修辭、句型、寫作方法等角度考慮。符號用﹍
3、批疑惑。可以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對別人的.質(zhì)疑。
4、批感悟。學習本文后的感想。
5、批聯(lián)想。聯(lián)想自身經(jīng)歷或同類題材的作品。
第三,做示范,每個層次舉一例。
第四,牛刀初試,學生練習。
作為第一次接觸這種教學法,好多孩子做的不錯,尤其是批疑惑環(huán)節(jié),通過你問我答,互問互答的形式,孩子們表現(xiàn)火熱,積極踴躍,課堂氣氛十分火熱。
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其含義大概就是這批注式閱讀的雛形。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8
這幾天,我們班開始上《羚羊木雕》這一課。
首先,這一課是一篇純粹的記敘文,文章的線條清晰,故事的內(nèi)容也貼近學生生活。
因此,對于這一課,我認為重點應該放在對文章的線條分析和價值的探討上。
在文章線條分析上,我覺得通過分段歸納段意最能理解文章線條了。
但是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把握文章內(nèi)容上有一個很大的錯誤:完全搞不清楚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本文的重點是“我”找好朋友萬芳要回羚羊木雕。
但是實際上,本文的重點是“我”也父母之間的激烈的爭執(zhí)和矛盾。
通過講解,學生漸漸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也可以正確分段和歸納段意。
但是通過這次課堂上的討論,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文章的中心還是不能很好的把握。
這一點從月考的閱讀得分情況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反應。
很多學生在第一題歸納文章主要意思的時候,根本沒有抓住文章的關(guān)鍵:文章寫的一只海鷗母親,而不是作者“我”。
很多學生的答案都停留在:“我”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感想。
對于這個問題,我想可能學生習慣了這種閱讀方式:作者“我”干了什么事,有什么感想。
她們也許沒有遇見過這種通過作者的眼睛看見別人的世界,別人的生活。
我想,通過以后的教材分析與講解,加強學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上訓練。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9
對于這樣很能夠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具有一定思想性的文章,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爭論,去學習。教師要做的是為學生圈定好一個“戰(zhàn)場”,然后挑動學生在這個規(guī)定的戰(zhàn)場中為了爭奪一個明確的“高低”展開激烈的斗爭。如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開辟了三個戰(zhàn)場“插敘戰(zhàn)場”“語言描寫戰(zhàn)場”和“道德探究戰(zhàn)場”,挑動學生就“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在文中對應哪些段落?”“這是怎樣的一家人?這家人平時和諧嗎?”“羚羊木雕該送還是不該送”這三個主要問題展開針鋒相對的交鋒。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習熱情被很好的激發(fā)了起來,從之后的練習和寫作訓練上來看,教學內(nèi)容掌握的情況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這堂課還有一個可行的思路,即模仿《新老娘舅》之類的現(xiàn)場調(diào)節(jié)真人秀節(jié)目,由學生分別擔任當事人、調(diào)解員和觀眾調(diào)解員。以理清事件、分析當事人性格、找出矛盾關(guān)鍵、調(diào)節(jié)矛盾的.順序?qū)W習這篇文章。
在教學過程中,也具有一些遺憾和不足。如在一個班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講解“插敘”手法的作用和好處了,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插敘好還是倒敘好?之后我更進一步的片面強調(diào)了“插敘”比“順序”使文章來得更精彩。在課堂上就有同學指出插敘和順序各有各的好,應當針對不同的故事內(nèi)容選擇不同的敘事順序。這位學生的理解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應該在課堂上為了加深同學的印象而“矯枉過正”,在課堂上所教授的內(nèi)容無時無刻不應當注重教學必備的科學性、嚴謹性。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0
上完《羚羊木雕》一課后,感覺很不滿意,主要的原因是感覺師生的交流過少,灌輸?shù)囊馕哆^濃。的確,在教學本文時感到心情有些沉重,因為這一篇文章盡管寫于80年代,但在今天仍然有著極為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當初做班主任時,最常聽見家長說的一句話就是“小孩子不愿和我們說話,老師說的話比我們管用”。實際上,我很不愿意聽這句話,因為這句話的背后往往是家長把自己的責任完全推卸掉。但是,我又無奈地看到,學生確實很少與家長交流,因而雙方造成的誤解越來越深,使家長無法在教育中發(fā)揮應用的作用。而這篇文章的核心恰恰就是一家人之間缺乏交流所導致的悲劇。也許這就是我在準備這節(jié)課時面臨的最大問題所在,我就將之作為我教學的核心,但是我發(fā)現(xiàn)效果并不如人意。
我在教學中,第一課時我通過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讓學生掌握了插敘的作用,而后讓學生明確了矛盾的焦點所在。我通過讓學生朗讀課文,歸納文中每個人物談話的要點,從而弄清雙方為什么發(fā)生矛盾。學生馬上通過對比父母在第一段與第三段中的話,明確了父母強調(diào)的是木雕的“貴重”,而“我”則覺得與萬芳的“友誼”最重要,而雙方矛盾的焦點就在這里。同時我也提到了奶奶與父母的矛盾,指出了奶奶認為友誼重要,但無可奈何。不過我后來覺得這里還是應當強調(diào)奶奶尊重孩子,也希望父母能夠尊重孩子,但卻沒有把話講明,而且也沒有說服父母的信心。第二課時,我首先讓學生細讀第一段,通過分析其中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描寫,體會不同人物對待這一事件時的不同態(tài)度。在這里,學生看到了媽媽的著急與暴躁的性格,也能夠看到爸爸雖然平靜,但不容置疑的態(tài)度。我在這里補充了一點,羚羊木雕在八十年代的珍貴性,同樣也附著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但是在文中爸爸媽媽卻沒有指出來,僅僅強調(diào)其“貴重”。因而使孩子覺得在父母心中木雕比友誼更重要,才使孩子覺得非常難過。由此我向?qū)W生提問,是什么造成了這出家庭悲劇?學生顯得有些茫然,最后還是我指出了“缺乏溝通”這一核心命題。而這也造成了整節(jié)課顯得沉悶,后面我再繼續(xù)分析“我”要回羚羊木雕的場景,就覺得學生的情緒不高,課堂的氣氛沉悶。
課后我反思學生為什么會回答不出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再審視一下我的'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首先我把第一、二課時之間的聯(lián)系給割裂了。第一課時已經(jīng)提出了矛盾的焦點,而第二課時卻開始分析描寫手法,這讓學生有些糊涂,盡管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是緊密的,但是不如從矛盾發(fā)生的原因與激化這兩個角度來寫,由此引出對描寫的分析,過程更順暢。其次我忽略了學生的心態(tài),這篇文章所寫的內(nèi)容雖然比較淺顯,但話題卻很沉重,學生往往會在內(nèi)心不愿深入思考這一話題,而我恰恰忽視了這一點,在分析描寫時并沒有走下講壇,看看學生究竟勾畫了哪些語句,從而使不少學生失去了分析、思考的過程,因而提出最后的問題時學生就沒有充分的準備,沒有想好如何回答。而且我也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僅僅補充了材料,沒有講清“我”的想法,最好把后文“我”去要回木雕時萬芳的表現(xiàn)先講解出來,才能把父母與萬芳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我”會如此的傷心——好朋友能夠理解、體諒“我”,但父母卻一點兒也不體諒“我”,這時再讓學生思考家庭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就順暢多了。
綜上所述,我感覺這一篇文章我上得不好的主要原因還是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況,因而使整個過程顯得沉悶。對于這樣一篇話題很沉重的課文,我的描述也顯得有些沉重了。我在課堂中向?qū)W生提問:“你與父母交流過嗎?”這使得許多學生沉默了,我在想我們是否還應當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從而來引導他們自覺地學習。我又想起不久前進行的單元測驗,我們選擇的課內(nèi)閱讀為《綠色蟈蟈》,而我出了這樣一個題目:“在漢譯全本《昆蟲記》的序言《昆蟲的史詩》一文中如此評價法布爾:‘他要用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去感受和理解這個世界,法布爾的生命意義和樂趣就在發(fā)現(xiàn)昆蟲世界的真相的過程之中。’從這里的選段中,我們從哪些地方可以發(fā)現(xiàn)法布爾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去感受和理解’昆蟲世界?而他的“樂趣”又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通過批改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樂趣”如何體現(xiàn)還沒有能夠真正理解,更不能理解什么是他的“生命意義和樂趣”。由此可見,我們在出試卷時往往會一廂情愿地認為學生應該記得,能夠回答,卻忽略了學生的思維習慣與思考模式,因而難以與學生取得思維上的交流。如果想要真正啟發(fā)學生,可能還是要尋找到學生的興趣點,真正地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間。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1
教學實踐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為讓學生很好地將課文與自己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我特別設計并十分注重了這次的課前準備。基于此文講述的是作者成長過程中和學生同齡時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也都經(jīng)歷過類似的事情,于是,我讓學生在日記中談談自己上初中后在家中的變化,并且讓他們寫了一篇周記《我和我的父母》,說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和父母之間的一件事情。這次的課前準備,學生很感興趣,也做得很認真,很多同學通過這次的日記和周記向我說了許多的心里話。通過這次的課前準備,我更加了解了學生,和他們的距離也拉得更近了,這讓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感悟,對我的教學幫助很大。學生通過這次的課前準備,對此文也更加感興趣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更進一步了.
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nèi)容。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提倡自主學習,而且語言的學習實際上是個將外部的語言文字不斷內(nèi)化的過程,而實現(xiàn)這種內(nèi)化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朗讀。因此,朗讀應該說是現(xiàn)代語文課堂的主旋律。所以,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把朗讀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強調(diào)“以讀為本,以讀帶講,以講助讀!闭n前,先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角色,然后每六人為一組,進行各組間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自讀、自評、自講,并評選出最佳的一組。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也很快、很準地總結(jié)出了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學習,讓學生將自己的寫法和作者的寫法進行比較,從中學習此文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巧妙。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安排了一個讓學生評述此文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在發(fā)言中很機靈地說出了一個看法——課文很精彩,于是我順藤摸瓜,抓住情節(jié)這一重要的內(nèi)容,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時間和相應發(fā)生的事情,一一列出后,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安排情節(jié),將眾多的安排方式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體會本文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安排的巧妙。
四.主題思想、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把握,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對此事的一些看法,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學生在前面的分析中獲得了很多的感觸,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表現(xiàn)得很活躍,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這次爭執(zhí)的方式,也說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見,很多觀點甚至是很精辟的,我都沒能考慮到。
通過以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篇課文我感覺上得很靈活,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做到了講課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前課后都十分活躍,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
但此文的教學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有些地方感到有些遺憾,最大的不足就在課文的復述的環(huán)節(jié)上,學生對課文的復述不到位,他們?nèi)耘f沒能把握復述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和正確的方式,復述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有些學生的朗讀能力很不行,無法融入文字,沒能讀出感情,對文字的表現(xiàn)能力也有待提高。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2
本文通過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父母應該怎樣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應怎樣才能既尊敬父母,又能增進朋友間的友誼?進而向我們提出:金錢與友誼哪個更重要?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正確的認識:在成長的.道路上,會碰到許多的選擇,當我們無法決定時,應多與家人溝通,征求大人的意見。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3
我在學校上了一堂公開課,內(nèi)容為《羚羊木雕》第一課時。課后,語文教研組的教師進行了討論,我也多次反思這節(jié)課。下面談談我感觸最深的兩點。
一,朗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在導入、字詞教學后,進入了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基本弄清了故事內(nèi)容及記敘順序后,我讓學生找出文中的對話語段,進行揣摩朗讀,步驟為:
1,四人小組討論:各人物的語言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diào)來讀,重音如何處理?
2,全班討論:某個角色應該怎么讀,以及這樣處理的原因,并試讀。
3,其余學生評價或再讀。
在第二個步驟,我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依據(jù),抓關(guān)鍵詞語,如文章第一句“‘那只羚羊木雕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應該怎么讀?
生1:語速要快一點,讀出驚慌的語氣。因為文中出現(xiàn)了“驚慌”一詞。(生1試讀,效果較好。)
生2:“哪兒”應該重讀。因為媽媽很急切地想知道它的下落。(生2試讀,效果較好)生3對前兩位同學的分析及試讀進行評價并再讀……
朗讀壞節(jié),學生討論得熱烈,個別學生分析、試讀得也較精彩,看似學生對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得較好,后經(jīng)有些老師指點才發(fā)覺其實不然。課堂上,整體感知后就讓學生揣摩朗讀、分角色朗讀,這樣處理確實稍顯突兀。學生雖然基本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語調(diào),但那畢竟只是在比較感性地“演”角色。文章是來源于生活的,我沒有讓學生從文中去“讀出自己”、“讀生活”,讓學生讀出與文章的共鳴之處,卻讓學生去“演”,確實脫離了“生活’這個基礎(chǔ)。如果能在學生”讀出自己“,并基本弄清人物性格后,再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jīng)驗,進而揣摩并分角色朗讀,豈不是水到渠成,更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呢?
二,讀寫結(jié)合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在分析人物性格后,我提了一個問題:作者是如何寫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呢?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不是很難。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得出答案: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學生也在我的引導下在文中找出了相應的語句。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我僅用了3分鐘的時間,便草草收兵進入另一環(huán)節(jié)。
教學要有實效,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或是在知識與能力上得到提升,或是在方法上得到新的領(lǐng)悟,或是在情感上得到熏陶。、但是,對于剛才那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我太過蜻蜓點水,對學生幾乎沒什么益處。平時我們大呼讀寫要結(jié)合,在這里我卻將“讀”、“寫”分離。我們老是埋怨學生平時作文不能將人物寫得生動、鮮明,其實這大都是教師引導不得法。《羚羊木雕》在人物描寫方面堪稱典范之作,如果在品析的基礎(chǔ)上,再用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練一下筆(時間若不允許,可讓學生下課去練),描寫某個特定場景中的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那就更能體現(xiàn)語文的特色了。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4
《羚羊木雕》這篇課文是一篇老課文,我所說的這個“老”,主要表現(xiàn)為:它曾被多次編輯在教材中,大凡有過幾年教學經(jīng)歷的老師幾乎都接觸過這篇課文。而面對新課標、新大綱,新理念必須有新的教法。今天,我再次教學到這篇課文時,有了新的感悟,用一個字來概括──活。
教材處理“活”了。這堂課一開頭,我就為同學拋出了一個這樣的思考題:“從文中你讀到了“羚羊木雕”是一種什么樣的物品?”圍繞這道題,學生自然讀到“貴重”兩字。作者傳遞這個信息,其意義非常之大,整篇課文都是圍繞著這個信息展開的。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思考,我有意錯亂學生的直線思維,如果將“貴重”二字改為“普通、平!,其效果會怎樣呢?學生馬上反映到,“貴重”兩個字非常重要,不然就不會有下文中精彩的人物出場描寫,也就不會有激烈的兩對矛盾沖突,更不會激發(fā)學生對貴重物品與珍貴友誼的思考。我認為:我這道爭辯題出得非;,由“貴重”兩個字,帶動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
教學目的“活”了。我在設計這堂課時,目標很明確,就是要避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過分看重中心思想、人物描寫等方面的訓練的教學,而是將學生引入到更高層次的思考──要求學生讀完此文后,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澳阆矚g文中的萬芳嗎?”──教會學生怎樣交友,怎么樣的朋友才是好朋友;“平時,我們將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尷尬的發(fā)生?”──就是引導學生要及時與父母交流,不要自作主張。新課標下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特別注重完整的人的教育。
學生思維“活”了。我在教學時,為學生設計了一個開放式的'語文片斷活動:
請同學們仔細琢磨1~15個自然段,父母與“我”間的沖突,能否通過對話將人物的個性表演出來。為了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個性,學生必須仔細去閱讀課文,其中有三位同學上臺表演時,上臺同學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否表演到位,這就是他們思維能否到位的見證。座位上的同學也在三位同學表演完畢后,就三位同學的表演進行評價,這個評價的過程,足以證明座位上的學生也在積極思維。
課堂氣氛“活”了。新課標特別強調(diào)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教師首先必須擺正好自己的身份,以朋友式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創(chuàng)設一個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要求學生全方位地參與學習,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活躍,理解才會開闊,不會給人單一之感。比如說,三位同學上臺表演,座位上的同學則對他們的表演進行評說,就體現(xiàn)了合作、探究、自主三大特點。
整體來講,這堂課活而有度,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其最大的成功就在一個“活”字。當然新課標,新教法,也只是一個摸索的過程,也許求不到完善,還有待我們繼續(xù)嘗試!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5
1、 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 聯(lián)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意的啟示。
一、 導入
二、 整體把握
[“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要好的朋友萬芳,被父母發(fā)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很傷心。]
要感知課文內(nèi)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于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自由發(fā)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jié)]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沖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后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jié),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后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① 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 文章結(jié)構(gòu)順序能否調(diào)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興趣哪里就有發(fā)現(xiàn)、有感悟,進而有創(chuàng)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倨肺洞θ宋飩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谖恼陆Y(jié)構(gòu)順序
調(diào)整后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jié)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jié)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 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 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jié)]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沖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xiàn)。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盡量避免出現(xiàn)文中的矛盾沖突。
作業(yè) : 確定自己代表的人物——父母、“我”。 準備辯論提綱。
第二課時
辯論。辯論30分鐘,評議10分鐘,評議先由學生發(fā)言,最后教師小結(jié),尤其肯定擺事實講道理,并掌握好說話分寸的同學。
教學反思: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好與親人、友人關(guān)系。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遠不是個體的獨立行為,社會的`文化的因素,在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來,孩子對父母,對師長必須為命是聽,似乎成為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的文化現(xiàn)象。到今天,開放、交流、改革成為社會的主題曲,社會文化的深刻變化當然會隨之而行。課文中孩子交往的多層性,主體意識的朦朧覺醒,甚至于那木雕送人都可以看成社會文化變化的例證。課文的結(jié)尾:“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不就是孩子輕輕的反擊嗎?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04-05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5篇)04-20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5篇04-20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15篇04-20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20
羚羊木雕教案05-20
《羚羊木雕》說課稿12-31
羚羊木雕說課稿02-21
羚羊木雕說課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