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5篇[通用]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探究教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
實踐證明,“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是與目標教學,濃度教學,成功教育為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它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最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同時也是以創(chuàng)新精神為主要實施目標,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組織的教學實踐活動程序。其實質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一切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fā)而制定、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探究,以學習求新知,化知識為能力,進而全面提高素質。
教師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簡明揭示學習目標后,指導學生經過獨立自學發(fā)現疑難的問題。教師對學生講明自學要求,指導自學方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自學情況,了解和梳理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然后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疑難問題,讓學生教學生,所謂的“兵教兵”,就是建立合作互動學習小組,把兩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安排兩個中等生和兩個學困生之間,組成學習小組。各組員按自己的水平承擔相應的工作。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學會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促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及教師啟發(f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充分注意到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講解,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競爭的氛圍,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為目標進行教學;接著進行當堂訓練,就是指當堂練習和當堂作業(yè),學生練習后由教師點撥和糾正。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當堂作業(yè),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能力,舉一反三,基本實現課堂揭示的`教學目標。這樣學生既當堂完成了作業(yè),老師也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為課后的作業(yè)輔導打下了基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習主體的教學原則,教學目標要求也得到了落實。最后進行反思,即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和教學進行總結,讓學生先談,教師進行總結。這種模式應用得當,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因為每一步都有明確任務,明確的時間、明確的學生檢測,學生重視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這種課堂教學結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發(fā)了學生智力,提高了學生素質;更重要的是,當堂作業(yè)從根據上杜絕了學生抄襲作業(yè)的現象,提高了作業(yè)反饋信息的可信度,老師的課后輔導也有了針對性。長期堅持這種教學模式,就會良性循環(huán),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了這樣一條軌跡:由不會-會學-學會-掌握了學習方法-對學習產生興趣-越學越愛學,這樣教學質量就得到保證。這種模式重在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諸多品質。它能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強化自主意識、培養(yǎng)自學習慣、促進快節(jié)奏地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模式,通過促進自主學習,形成合作學習、互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風氣。
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自覺選擇解題方法,獨立去解題并自覺檢驗。教師鼓勵學生發(fā)散求異,從一題多解到一題簡解,培養(yǎng)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chuàng)性。當然,在這過程中,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要求能用不同的方法支解決同一個數學題,對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要求,學習能力低的學生只要求能用一種方法解決問題,學習能力高的學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如,在學習“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和“應用題”時,學生的這種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同時,學習小組相互交流解題過程、結果、方法分析錯誤原因,交流解題的心得。學生互查能使學生從別人的錯誤和解答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小組向集體匯報解題情況,讓其他小組和學生來對這些解釋、結論提出問題,使學生有機會來檢驗、實證資料,查證邏輯錯誤和提出不同的解釋。通過學生間的對話和討論,刺激思維碰撞,可以引發(fā)新的發(fā)現,歸納出最佳的方法。教師進行診治性回授。這一階段十分重要,它可以讓學生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回顧和整理,反思各自的探究方式,系統(tǒng)地發(fā)展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能力。
總之,“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要求人人參與,人人動腦、動手、動口。教學中要針對后生的特點,不失時機的對他們進行鼓勵指導,讓他們體驗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悅,幫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為他們設計一些適合它們的簡單問題,為他們補習舊知識,提前為他們介紹新課的內容及重難點,只有幫助了后進生,全班的整體學習水平才會提高。因此,要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大膽創(chuàng)新,最終實現“教學是為了不教,舉一是為了反三”的教學目標。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2
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閱讀"被認為是超出教學目標要求的,高難度的因此,大部分老師選擇了單純的詞匯教學。但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讓我重新認識了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在英語教學中,只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多動腦筋,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掌握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記憶單詞的動機,并巧妙地將詞匯教學滲透于學生的認知過程中。
一、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閱讀能力,采用范讀、跟讀、齊聲朗讀、個別朗讀、背誦等多種形式進行。同時,充分利用早讀課時間,讓學生多讀多背,激發(fā)他們發(fā)現閱讀的趣味性,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英語語感。
二、注重閱讀策略滲透,掌握閱讀技巧掌握
有效的閱讀技巧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如速讀、略讀和跳讀等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語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三、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擴大詞匯量,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更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背誦單詞是枯燥無味的因此,我們應努力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激活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自覺掌握詞匯量的興趣。四、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針對閱讀材料進行整合,要重點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一篇故事學習完后,要求學生達到:
1、理解故事;
2、能聽懂磁帶或者其他人的講述;
3、能用自己的話講故事或者對話。
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作為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者,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扎實的基礎。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3
《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內容,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那么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探究式教學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探索出在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六步教學模式:即“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分組討論大膽猜想→設計實驗探究新知→分析現象體驗感悟→歸納總結交流評價→課外實踐發(fā)展個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教學為例,談談我們的做法和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是認識的開始,教師要讓學生敢于提問,就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的空間和方法,營造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氛圍,創(chuàng)設提問情景。在教學中一是可采用學生熟悉圖片導入,從熟悉的現象提問;二是利用一些違背思維定勢的現象導入,引起學生激情沖擊,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提問;三是利用錄像片段引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觀察從而提問;四是通過演示實驗導入,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提問。
在本節(jié)教學中,我們盡可能多的將鏡頭伸向生活,一是利用自制的照相機演示拍照的過程(突出在毛玻璃上所成的像),二是利用投影儀投影圖片在天花板上,三是利用放大鏡看書導入,這樣便于學生體會學習凸透鏡成像的實際意義,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照相機、投影儀里面都有凸透鏡,放大鏡本身就是凸透鏡,通過對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觀察,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都能成像,但是三者成像卻都不相同,由此提出問題:1.凸透鏡的成像情況跟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系?2.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跟物體的位置(物距)有什么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主體性學習的角色。
二、分組討論大膽猜想
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直覺思維的能力,它是以學生既有的整個知識結構和經驗為依據的直接而迅速的認識過程。分組討論,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教師適當點撥?梢贿呇菔疽贿叿治:照相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使用投影儀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小,學生猜想出像的大小可能與物體到凸透鏡距離有關;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像和物體究竟在凸透鏡兩側還是一側,猜想出:像的虛實、正倒可能跟像和物體是否在同側有關等。這樣引導學生合理的分析討論,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設計實驗探究新知
為了節(jié)省時間,增大演示的可見度,可以先把怎樣使用光具座制成視頻課件,介紹光具座及刻度尺,導軌中間放置凸透鏡,兩邊分別放置蠟燭及光屏,點燃蠟燭,將蠟燭放在某個位置,燭焰通過凸透鏡就可以成像。蠟燭長了,怎么辦呢?有意識的提醒學生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燭焰、凸透鏡、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放在一起,比一比,不等高就要調節(jié)螺母。學生在實驗前,指導學生設計數據表格(見下表):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實驗中,指導學生怎樣才算觀察到像,這是非常重要的。當光屏上有了燭焰的輪廓,再移動,清楚了,繼續(xù)移動,又變得不清楚了,移動下去,燭焰的輪廓從光屏上消失。要學生分析,光屏上承接的都是燭焰的像嗎?然后再引導分析,物體的位置確定以后,像的位置應該是唯一的,哪個是所成的像呢?在實驗的過程中,不強調蠟燭放在離凸透鏡多遠,有的小組不管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看到像,不妨缷掉光屏,在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觀察燭焰,能看到燭焰的像嗎?再指導學生去觀察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物體和像到凸透鏡的'距離。通過不斷的完善設計,完善實驗,使學生感受探索的艱難,同時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分析現象體驗感悟
根據實驗得到的數據表格及成像的情況,相同的光具座和凸透鏡,為什么燭焰在光屏上會成不同的像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通過和凸透鏡焦距比較。凡是在光屏上成像的,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都比焦距大;當像和物體在凸透鏡同側時,是正立放大的,無法在光屏上成像,在這里可以通過分析平面鏡成虛像過渡到此時凸透鏡成的也是虛像的道理。這個過程,教師不是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總結,而是在學生自我體驗感悟的基礎上,總結歸納:物體通過凸透鏡可以成不同的像,發(fā)現成不同的像其“物距”不同,進而總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這與傳統(tǒng)教材中直接給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內”、“在一倍焦距以內”陳述迥然不同,而是讓學生自己分三步完成科學探究:一步帶路,二步放手,三步得結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理念,學生得到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五、歸納總結交流評價
學生通過回顧本節(jié)課的探究過程:提出問題→大膽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現象→交流評價,思考從中學到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實驗的數據中還能發(fā)現什么?能否利用凸透鏡成等大的像?各小組交流。
六、課外實踐發(fā)展個性
課外實踐充分體現應用性、靈活性和實踐性,是對學生個性的完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大好時機。學了本節(jié)內容,讓學生了解有關照相機的常識,如:想照遠景怎么辦?想把登記照片的人像照大點兒應該怎么辦?一個凸透鏡打掉了一半,還能研究它成像的規(guī)律嗎?通過這些操作和探究,讓學生領略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始終保持求知的渴望,也真正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實踐證明: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按照“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分組討論大膽猜想→設計實驗探究新知→分析現象體驗感悟→歸納總結交流評價→課外實踐發(fā)展個性”這五步教學模式實施探究式教學,能使學生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時通過過程與方法的獲得過程,領悟和形成科學的思想和精神,由此形成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又促使學生進一步再去探索新的知識與技能,進而開啟新的探索歷程。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4
“探究式閱讀”的課題研究在一線教師的不懈努力下已走近尾聲,回首三年來奮斗實踐的路程感慨萬千。從不解到釋惑,從探究到理解,從拘泥到擴展,雖說艱辛,卻充滿收獲,F就我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閱讀”與大家交流一下。
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在實際語文教學中,許多語文老師沒有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沒有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段,沒有找準啟發(fā)探究的切入點,更可能所提的問題太難等等。受應試教育填鴨式教學的影響,學生總是被動地坐等知識,重知識記憶而輕問題思考,習慣于聽老師講解,習慣于背誦書本知識,忽略了語文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中,我多采用以下方法。
一、啟發(fā)教學引導探究
啟發(fā)式教學主要是教學過程中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任務在于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強調學生要有主動的、積極的、能動的學習狀態(tài),強調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創(chuàng)造。中學語文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就某個問題展開積極的思考,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分析判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1、運用多種啟發(fā)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教師在引入新課時,或介紹寫作背景,或表情朗讀,或巧妙設疑,激發(fā)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這時,一句雋永精警的名言,一則簡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傳千古的詩詞……都能成為教師手中的道具。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以聲、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學生,穿插讀、議、講,在有疑難處點撥解答,于無疑處設疑深究,做到對課文有理解,對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間讀出作品中的喜怒哀樂、悲苦酸甜,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識。比如在教長春版教材中的《竇娥冤》時,借助電影《竇娥冤》中竇娥臨行前的一段唱導入課文,激
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探究:“竇娥冤嗎?”由此引導開去,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涵。
2、把握恰當的啟發(fā)時機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時機問題不僅在于教師對幾個問題先后順序的安排,更在于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的把握。有些教師提出問題后急于要求學生回答,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沒有經過深刻的思考,沒有結合課文內容做全面的剖析,這樣的回答仍然是機械的。在教學中若能結合一些緊貼課文中心句和一些重點關鍵的語句提出種種疑問,無疑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大大拓寬思維的范圍,提升思維的層次。
熟練運用多種啟發(fā)方式,則能讓學生始終保持思維新鮮感,促使學生的探究性思維的形成,而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啟發(fā),可以獲得更好的思維效果。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思維
認知需要是學生學習中最穩(wěn)定和最重要的動力。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認知需要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需要,產生一種積極發(fā)現問題,積極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從而誘發(fā)探究的意識,激活探究的思維。
三、自主選擇激發(fā)興趣
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中,學生主動地去發(fā)現問題,并從不同的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為學生獨立地、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人性化、個性化,盡可能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 “選擇性”,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1、 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目標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因環(huán)境、條件、基礎和個人愛好的不同,總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一堂課或一項探究活動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或自主確立。但教師應把握學生自主性的“度”,避免過于自主而脫離了教學中心。
2、 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的內容
一篇課文值得探究的內容很多,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內容進行探究。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每位同學的興趣著眼點均不同。有的同學喜歡朗讀,就去探究課文該怎么讀,怎樣才能讀出情,讀出神;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課文中哪些句子含義深刻,該怎么理解;有的同學不明白課文某些情節(jié),就會帶著疑問去找答案,等等。總之,應該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提高閱讀水平。
3、 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伙伴
在課堂上,探究同一內容的同學可以組成臨時探究小組,共同合作,這樣每堂課的伙伴會不同,就有了多元的優(yōu)勢互補。課外的研究,學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歡的同伴共同探討,商量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課題。
四、巧撥妙引教給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探究式閱讀教學提倡讓學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巧妙點撥,相機誘導,在教學中教給自主探究的方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
1、 圍繞矛盾處質疑
課文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實合理的地方,引導學生圍繞矛盾大膽質疑,是尋找探究切入點的方法之一。
2、 扣住情境點換位
課文是作者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產物和思想軌跡,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去換位思考,使自己進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當好工作人員這一角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研究課文,取得了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點延伸
課文是例子,更是藝術品,有許多“留白”之處。引導學生捕捉這些啟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點,盡情發(fā)揮想象,是尋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點。
引導方式各有所長,相互之間應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不可偏廢。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師要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激活學生探究思維,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教給他們探究的方法,為學生終生發(fā)展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5
過去,由于受到傳統(tǒng)落后教育方式的影響,過分強調小學生對學習的接受與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小學生發(fā)現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極大地影響了小學生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因此,要想改變過去那種單一落后的教學方式,就要積極倡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這實際就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與基本要求。其實,《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要積極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學生認真進行探究式學習,逐步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獲得自身的全面發(fā)展。一般而言,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自己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而且可以找到不斷探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與方法,并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能力、情感及態(tài)度等各方面的發(fā)展進步。其中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最為重要與關鍵。由此可見,探究式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新奇愉快的精神體驗,更是一種富于創(chuàng)造的腦力勞動。筆者在分析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際,在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方面作了一些粗淺的思考,以期達到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過去,在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方式中,一般都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基本上以教師講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且很難形成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合作關系。新課改的推行,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師生之間平等、合作與互動的良好關系。這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探究能力方面極為重要。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設計以及組織教學活動時,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真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組織、引導、幫助和促進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個學習階段,都具體列出了階段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合理引導學生積極運用自己生活中的語文資源,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著力拓展語文教學渠道,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思考、實踐中認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比如在教學《創(chuàng)辦班級圖書角》實踐活動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班級活動,組織、動員和號召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努力為創(chuàng)辦班級圖書角獻計獻策;也可以組織全班學生輪流管理,分工合作,共同討論和探究怎樣管理好班級的圖書角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調動全班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所在。我們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活動,因為多媒體比較直觀和形象,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他們進行探究式學習。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組織開展第二課堂,在學生中組織建立一些課外活動以及學習興趣小組,積極為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與氛圍;也可以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在《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親自做實驗來驗證等。
四、激發(fā)學生探究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真正具有探究的思想和意識,我們首先要激發(fā)起他們探究的濃厚興趣。一般而言,小學生對一切知識都充滿著新奇感,其求知欲望都比較強烈。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特征,積極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思考問題。比如我們可以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引導他們認識到語文學習是非常有趣的,鼓勵和相信學生一定會與語文成為好朋友。此外,也可以引導學生和語文教材里的小朋友一樣,提出一些問題。這樣,學生都會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和提問,而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后,教師應當適當地給予鼓勵,不斷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探究意識與興趣。
五、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內容。一般情況下,探究意識主要來自于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兩方面,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去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增強他們的探究意識。比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人們大笑”這個線索,讓學生自己思考“魯迅的鼻子是碰扁的嗎?”“人們笑什么、為什么笑?”等問題。如果學生仍然探討不出結果,教師就應當及時為學生介紹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四周黑洞洞原來是指社會的黑暗,碰壁是指同反動派斗爭所受的挫折、迫害,進而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樂觀的革命主義精神。
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
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判斷,善于和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張的精神,這樣有利于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比如在《窮人》一文教學過程中,對桑娜是否應抱回孩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把全班學生分為兩組,分別代表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討論和辯論,鼓勵學生認真探索,充分引導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主張和意見,進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及內容。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學生必須掌握新的學習方式,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探究能力。對此,我們教師要勇于擔負起責任,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發(fā)揮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著力推行探究式教學,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學習探究能力。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6
【摘要】論文緊扣新課程核心理念,闡述了以“自主―探究―體驗―合作”為線索的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瘜W教學將傾向以實驗探究、實驗驗證為主流的研究型學習模式課堂設計可按如下線索組織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解決問題”。
【關鍵詞】新課標;實驗;探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正是這種學科特點,決定了在化學眾多教學模式中的“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具有概括性強、應用廣泛的特點,是諸多模式中構建和諧化學課堂最具優(yōu)勢和最有典型意義的教學模式,也是新教材的要求。蘇教版新教材【活動與探究】欄目也確切告誡我們,該功能欄目的編寫理念是:引領同學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在“做中學”的自主探究中享受發(fā)現的快樂。[1]
一、“自主―探究―體驗―合作”教學模式的提出
首先,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聯(lián)系社會實際的學習情境,引出化學問題;其次,應用已有的化學知識探求問題的解決途徑;最后,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自主―探究―體驗―合作”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
高中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化學教學將傾向以實驗探究、實驗驗證為主流的研究型學習模式課堂設計可按如下線索組織學習活動:
“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解決問題”
“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
“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對實驗教學功能全面開發(fā),以學生能夠發(fā)展為目標的探索性、發(fā)現性學習的探究教學模式。它的一般教學程序為: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價交流與合作。即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學的方法自主地進行探究,通過實驗不斷地發(fā)現新問題,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理論假設,從中獲取新知識,體驗科學的思維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
首先,從需要解決什么到怎樣解決問題,都盡量通過實驗來展開,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實驗方法來探究化學奧秘。
其次,在實驗探究教學模式下,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
再次,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是在沒有結果的前提下,由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過程,是思維方法,是科學品質的培養(yǎng)。
最后,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的形成”三者的統(tǒng)一。
科學的探究模式應包含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三、案例說明:
。ㄒ唬┮耄翰シ配X條加熱的實驗錄像
引導學生發(fā)現鋁條熔化但不下滴,引出氧化鋁。
歸納知識點:鋁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ǘ┨骄炕顒釉O計
1、討論
氧化鋁屬于什么氧化物?用反應來證明你的觀點?
氧化鋁與酸、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歸納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的概念。
2、討論
請利用下列試劑設計幾種制取氫氧化鋁的方案:AlCl
3、NaOH溶液、氨水、鹽酸。
通過思考、小組討論、回答出方案:
、偻然X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谕然X溶液中滴加氨水。
可進行適當的引導,由氫氧化鋁的組成分析反應物所應提供的微粒。
3、探究實驗
。1)探究實驗一:實驗室制氫氧化鋁方案。
實驗1:取少量氯化鋁溶液,向其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
實驗2:取少量氯化鋁溶液,向其滴加氨水至過量。
通過探究實驗得出實驗室制備氫氧化鋁的最佳方案,以及氫氧化鋁可溶于氫氧化鈉的事實。
在黑板上記錄相應的實驗現象、結果,探討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現象。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反應式。
方案評價:引導學生客觀地評價各方案的優(yōu)劣。
意圖: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和客觀評價實驗方案的能力,并由此得出實驗室制備氫氧化鋁的方法。
歸納:鋁鹽能與堿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但最好用鋁鹽與弱堿溶液(氨水)反應來制備氫氧化鋁。
(2)探究實驗二:氫氧化鋁的化學性質。
設問:通過實驗探究一下它能否跟強酸反應。
小組實驗:往實驗2所制備的氫氧化鋁沉淀中滴加鹽酸。
記錄學生實驗結果,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歸納:氫氧化鋁是否是兩性氫氧化物。
。3)探究實驗三:能否用偏鋁酸鹽制備氫氧化鋁?
方案3:在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
方案4:往實驗1所得偏鋁酸鈉溶液中滴入鹽酸直至過量
學生活動:經過小組討論和回顧從鋁土礦中提取鋁的反應過程得出方案3;分組進行方案4的實驗
記錄:在黑板上記錄相應的實驗現象、結果,探討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現象。
方案評價:引導學生客觀地評價各方案的優(yōu)劣。
知識歸納:
本課總結:制備氫氧化鋁的四種方案。并由四種方案的反應式歸納出Al3+、Al(OH)
3、AlO2—三種微粒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本課重點知識,加深學生記憶;進一步深化拓展,得出各微粒間轉化關系,使知識更系統(tǒng)化。偏鋁酸鹽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但最好往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來制備氫氧化鋁。
四、結束語
引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學生與教科書的互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本課教學中還注重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教師真正起到了學生學習“促進者”的作用,實現了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
參考文獻:
[1]王世存!痘瘜W學習負遷移診斷及矯正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xx年3月
[2]畢華林《走向生本的教科書設計研究。――以中學化學教科書設計為例》。山東師范大學,20xx年4月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7
我作為一名教學經驗尚淺的教師,本學期參加了學校的聽課活動,受到了許多啟發(fā)。我校的各位老師在課堂上優(yōu)雅的教姿、和藹的教態(tài)、嚴謹的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中,學生們的思維活躍,語言生動有趣,更讓我看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良好結果。因此,我聯(lián)系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說一說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的每一分辛苦都是讓學生生動起來,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思維見解,真正的讓學生成為課文的主人,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內心的聲音。學生各抒己見,妙語連珠,不僅參與積極性高,而且課堂效率很高!
第二,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聽課中時?吹嚼蠋焸儶毺氐慕虒W設計帶給我思維的愉悅,精美的課件讓我享受的'美的視聽體驗,這些純熟的手段讓我對每一篇聽過的課文都難以忘懷,更讓我明白一切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于語文的教學。
第三,注重范讀,在優(yōu)美的朗讀中體會文意。好文章是用來讀的,無論是現代文還是古文,老師們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借助朗讀反復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借助優(yōu)美的語言深入文心,感受主人公的心聲,更有甚者能讓自己完全變成主人公。試問,這樣的學生,能不懂得作者的心嗎?在范讀、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第四,老師所特有的魅力——語言。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各位老師在課堂中的語言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課堂中,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評價是否科學有效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新模式改革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課堂中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的有效途徑。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chuàng)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fā)現”——這些評價,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tài)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讓我們每一個身處課堂的老師,用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這會讓教學事半功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笨傊,經過這些聽課活動,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的機會,多對比,多反思,以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并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樂”。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8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完善,探究式教學這種方式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這種教學方式的流程,結合在教學中的應用,我說下。
1、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方式(如教師引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師生之間的討論)激發(fā)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接著,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特定的學習情景(如觀察、實驗、案例分析、研究圖片等),引導學生進入學習,同時提供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儀器。
2、提出假設,科學驗證
探究學習教學設計的核心要素,是要求學生提出假設、設計探究方案進行探究,直至得出結論。這階段是自主探究階段,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較合理的猜想、假設和設計探究方案。
3、分析討論,得到結論
這階段是協(xié)作探究階段,具體包括:(1)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鑒別、處理,得出結論;(2)對得出的結論作出科學解釋。
4、組內交流,相互驗證,測試反饋
總之,探究式教學是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師必須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從情景的創(chuàng)設到問題的提出,再到問題的解決,始終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學生歸納,解決問題。也就是說教師是這場戲的導演,學生是演員,切忌將知識奉送給學生。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9
在學校領導的組織安排下,我們英語組的教師觀看了自治區(qū)課程改革探究課《Do you like meat?》等四節(jié)課的教學錄象。我的收獲非常大,滿載而歸。四位老師的課不管從教態(tài)、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評價學生的機制等等方面,都給我一次革新洗禮。他們的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為主體掌握得恰當得體,師生之間配合相當默契。學生易學易懂,完全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獲取知識。因此,我結合這次觀看教學錄象的收獲及本人的情況,今后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進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
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協(xié)調者、參與者的教師,在教學組織中應該善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在這四節(jié)教學錄像中,四位老師都給學生設計了很多好玩的游戲,有趣的問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又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中的“三個目標”。所以,我今后也要認真改進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做到:一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貼近生活;二是課堂教學活動具有趣味性;三是課堂教學活動簡易而富有挑戰(zhàn)性。
二、英語教學走進生活
在本次探究課中,四位老師都運用了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影像內容不再局限于課文本身,還增添了許多課外的知識,例如,在《Do you like meat?》這節(jié)課中,柳州鵝山小學的馬昱玲老師就巧妙的運用了自拍DV的方法,將自己在肯德基點東西吃的經歷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覺到學到的知識馬上可以應用到生活中,這樣的設計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置身于以英語為母語的環(huán)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要走進生活,結合教學內容搜集生活中的教學素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使我們的英語教學更加生活化。
三、注重學生個體,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痹谟^看《Do you like meat?》等四節(jié)課的教學錄象中,老師們在課堂中都留給學生足夠地探討、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在《Do you like meat?》一課中,馬昱玲老師比較注重滲透語音教學,能引導學生運用字母的讀音規(guī)律識記單詞,并采用了視聽法、小組合作、個別表演等教學方法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很值得我在教學中借鑒。
四、正確運用評價,激勵學生
好奇、好想、好問是學生的天性。課堂上學生往往會提出奇形怪狀的問題,有時我們老師會很生氣或者不理不彩,甚至給于批評,導致了學生思維上的創(chuàng)傷。在教學錄象的四節(jié)中,四位老師都做得非常恰當,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比較多樣化、靈活化,使學生在自評、他評、互評的活動中增強了自信心。所以,我想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不管學生提出怎樣的問題,我也要正確的運用評價去對待學生,鼓勵學生。只要學生能夠大膽質疑,就給我們提供了師生互相交流的合作平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得到進一步地提升。
從觀看這四節(jié)課的教學錄象中,我們可以看到經過一年多的課程改革,教育教學得到了顯著的成效,教師和學生也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轉變。只要我們能夠不懈地努力,刻苦地鉆研,教育教學會更加輝煌,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將有歷史性的進步,祖國的未來將更美好。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0
教師是教育改革的踐行者,提高教學質量離不開優(yōu)秀教師素質的養(yǎng)成。在倡導素質教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和八十七中學“自主發(fā)展、人文見長”理念的背景下,一系列如“四杯賽”(教學技能比賽)、課題研究的教育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技能、教學經驗、教學理論獲得了提升和積累。面對本!笆の濉彪A段新的挑戰(zhàn)、目標與規(guī)劃,本校教師更需要在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及時總結并反思已有經驗,“走出去”感受成功教學案例、“引進來”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的理念,積極在日常教學中探究并總結有效教學實踐。
在秋風送爽的九月,八十七中學得骨干教師、各年級備課組長等教師隊伍的中堅在馬廷芳校長的帶領下赴山東,開始了新的學習之旅、探究之旅,以“有效教學”為主題,聽取了專家關于“有效教學”的角度獨到的講座,參觀了濟南五中和中外聞名的杜郎口中學。這次赴山東的教育考察,不僅使八十七中學得教育團隊感受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還收獲了成功教學經驗下的有效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從山東回來后,我們的教師團隊結合學校和自身的情況,將所學所感應用到了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使山東考察的所學、所感真正走入了八十七中的教育實踐。
一、猶讀萬卷書,學習有效教學理念
什么是有效教學?為什么要進行有效教學?怎樣進行有效教學?其實,如何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是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很多教師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教學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然而,真正從宏觀的理論層面上感受并詳細了解“有效教學”的機會并不多。因此,在學習有效教學的成功案例之前,參加活動的教師們首先在理論層面上對有效教學的理論進行了深入聽取了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特聘教育專家、全國優(yōu)秀教師于春祥老師的“高效課堂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的講座。
從課堂教學的理念出發(fā),于老師引經據典地為大家講解了語言、歷史和文學中對于學習和教學的論述:學習應該是令人愉悅的,以人為本、養(yǎng)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模式才是課堂的本源。接著,于老師以“目標—預告—展示—點撥—作業(yè)”的學習流程為主線,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大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高效課堂實踐要點和策略,即課堂組織、課堂展現的重建和對學生學習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整合與控制。最后,于老師通過自己對于有效教學的反思,詮釋了有效教學實踐的核心,就是“行動”與“堅持”。
二、敢走萬里路,感受有效教學實踐
學習不僅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因為只有行萬里路,才能從細節(jié)親身學習和體驗成功的教育實踐。八十七中學此次更是長途跋涉,幾經顛簸地前往濟南第五中學、山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和聞名中外的教育改革試驗!爬煽谥袑W。通過深入聽課、交流、討論、講座等多層次、多元化的活動,參加活動的教師們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學習到了一些值得借鑒和能夠幫助自身改進的地方。其中,最令人深刻的就是杜郎口中學以行動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fā)展觀的詮釋:
課堂上,教室里取消了講臺,以“10+35”的學生35分鐘主講加展示為主、教師10分鐘補充提煉為輔,轉換了教師與學生的再課堂中的地位。學生的發(fā)言可以是長篇大論,可以是只言片語;可寫在預習本上,可寫在黑板上、地板上;也可以是演、唱、跳。教師在課堂中積極帶動學生進行小組活動,促使學生發(fā)言和討論,并適時給予指導。這樣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不斷交流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讓課堂“活”了起來,更讓學生的學習“樂在其中”。
課堂下,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為學生講解習題、傳授學習方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與傳授只是相比,如何整理所學、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更能為學生長期的學習做保障。校園里,校園板報中皆是學生寫的詩歌、文章和感悟。真可謂課堂內外皆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舞臺。
三、踐行所學,完善日常教學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從山東回來,參加此次活動的老師不僅將所學形成了一篇篇細致而又充滿自己思考的考察報告,還通過思考積極將這些感悟運用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杜郎口中學,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開展學習活動,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不僅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展示機會,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另一方面,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高效的教學管理模式,通過組員向組長匯報,組長向教師匯報,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和對學生的掌控能力。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啟發(fā),八十七中學老師也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運用了起來。由于學生并沒有經過自主學習模式的訓練,因此學生小組學習的模式就先從課下做起,比如英語組的教師就讓學生結成小組,組員向組長展示需要背誦的英語單詞與課文的掌握情況,教師則通過嚴格考察組長的掌握情況和課上抽查進行控制,避免學生占用大量時間逐個給教師背誦、有效提高了教學管理效率。
四、及時總結,開啟教學模式探索新路
教學模式是已有教學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是成功教學模式傳承的載體,是幫助教學行為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工具,更是有效教學實踐開展的核心。山東考察后,我們意識到一個明確、響亮而又內涵豐富的教學模式對于八十七中學發(fā)展的重要性。在聽取了大家的總結報告與反饋后,馬廷芳校長結合自己對眾多成功教學案例的了解和思考后提出,“要探索、總結具有八十七中學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一次山東之行,帶給我們的有收獲、有啟示、有反思、有疑惑,然而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成功教學經驗和教學理念在自身教育教學提升中的影響,如何內化學習成果、怎樣踐行有效教學仍然是八十七中學在不斷踐行的課題!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學模式探索的新路上,在有效教學的實踐中中,八十七中學領導及全體教師定將不負家長及社會的期待,為社會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1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改革,其出發(fā)點就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fā)展、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就談一下自己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感受。
一、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啟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構筑新課堂。力求讓語文課堂教學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
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呢?主要是學生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懂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師不代勞。教師在課堂中要抓準機會,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自主深入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語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們語文教研組采用的是“以學定教、順學而教、順學而導”的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中有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略讀課文基本是放手讓學生去學,精讀課文教師則采用“初讀課文,暢談收獲──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鞏固梳理,拓展應用”課時根據具體的文本來決定。
下面結合自己參與語文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感受。
1、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目標要明確,學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學習目標過多,讓學生在課堂的開始就引起消極情緒。
2、導課的設計。導課的設計要采用多樣的方式,如“故事導入法、謎語導入法、預習導入法、疑問導入法”等等,或者采用游戲導入法,目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的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達到快樂學習的境界。
3、學法指導。學法指導也就是學習方法、活動方式的指導及疑難問題的提示等。每節(jié)課知識學生掌握的如何,學習方法的指導起到了關鍵作用。本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隨時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由“學會”變?yōu)椤皶䦟W”。
存在的問題及疑惑:
1、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不到位,課前自主學習效果不太顯著。以至導致課前預習收效不大。
2、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拓展延伸部分沒有完全發(fā)揮出它的作用。在備課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由于往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使這部分內容大打折扣,為了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蜻蜓點水,點到即止,沒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實效。
總之,我有收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發(fā)揚其中的優(yōu)點,彌補不足,既要使學生暢所欲言,又不能浪費時間,偏離主體,做到活而不亂、難易適中,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2
讀完《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后覺得該書十分適合小學科學老師借鑒,它抓住了教師在教學中對于教學的一些困惑,使我看后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出身的沒有大量的科學知識,也沒有真正地掌握科學探究式的教學,對探究式教學經歷了懵懂到入門的階段,有這本書指引方向真是一大幸福的事。
學習了本書,讓我知道了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中的作用,“進行探究式科學教育,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是課堂中科學探究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學生探究進程中掌握主動權的人!鄙线^科學課的老師都深切的感受到上好一節(jié)科學的難度是很大的,學生課堂中探究活動進行的越好,老師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多。即使是精心準備的課也有可能課堂教學中一句話沒有落實,一個要求沒有說具體,而導致探究的效果不佳,甚至是一節(jié)課的失敗。
想要在課堂教學中切實的看到探究的效果,教師工作量是很大的,書中提出“作為科學課的教師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識: 科學概念和模型、教學法以及兒童認知和情感的發(fā)展規(guī)律!边@三方面的知識對于教師的備課、課堂教學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發(fā)展規(guī)律預設課堂教學,以適合學生的語言進行科學概念的解釋。而且“教師對科學和科學教育的目的理解引導著科學教育課堂活動的方向”。教師的科學教育應該面向所教的每一個學生,只有明確了科學教學目的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根據這個大目的進行合適的教學設計,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為這個大目標而服務。
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是教師的入門階段,想要得到晉升,課堂的語言組織非常的重要,作者為我們提供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一些引導語和提問,(P46——49)這些引導語和提問很有代表性,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把握細節(jié),進行科學的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率。我摘抄了書中的這些適合在課堂上運用的引導語的提問內容,如以下:
1、談論環(huán)節(jié)的引導語和提問
為了搜集我們需要的證據,我們能做什么?
我們需要做什么實驗?這是一種好方法嗎?這樣做公平嗎?
我們能用其他方法嗎?那可能好一點兒嗎?
我們做這個實驗時需要一定的順序嗎?
我們從哪兒能得到幫助?誰能幫助我們?
……
2、進行實驗和觀測時的一些提問:
我們首先需要做什么?我們怎么樣分工,誰做社么?
我們怎樣用這些物品和工具?我們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我們小心地做了嗎?你想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
我們應該記錄什么?
3、處理信息和數據,并把他們轉換成實證時的引導語和提問
我們看見了什么?它意味著什么?
我們可以用什么模型去分析這些數據?
我們得到的數據支持我們原來的設想嗎?
我們得到的數據支持什么解釋和不支持什么解釋?
這樣的結果令我們滿意嗎?
4、表達和交流時的引導語和提問:
我們確信我們得到的結果嗎?
它意味著什么?有其他方法嗎?
我們以前看過類似的事嗎?
這樣的結論和我們原來的想法一樣嗎?
這樣的結論對我們有用嗎?
我們可以怎樣向別人顯示我們的結果?
教師在合適的時機對學生提出適當的引導和具體的問題關系一節(jié)課的成敗,只有經過不斷的課堂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才能真正的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科學教學。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3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我校通過音樂新教材(蘇教版)的實驗,改變了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了“審美體驗、自主探究、創(chuàng)造表現”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以下簡要介紹該教學模式的方法與策略。
以審美為核心,注重體驗與感受。音樂教師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牢記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審美為核心,遵循聽覺藝術的規(guī)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將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中,注重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喜愛音樂,享受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用他們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重新設計學生的座位排列順序,可將學生的座位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排成圓形、半圓形,四邊形等形式,從形式上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其次,師生可共同體驗一種情境。例如,教《紅旗頌》時,學生分別演奏小號、小軍鼓,教師演奏主旋律,師生共同參與表演,共同構建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們在無拘無束的課堂中進行表演與創(chuàng)造。
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采用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動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形成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了學生對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合作、創(chuàng)新與團隊精神,也突出了音樂與其他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改變了以往那種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教學模式。
情境陶冶,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欲。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種適合的環(huán)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領悟與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表現欲望。學生在音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教材內容。實驗教科書在編寫體系、結構上有其明確的特點,每單元、每課都設有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教師有責任圍繞主題選取音樂材料,延伸教材。例如,教學《奧林匹克風》時,除了教材中列舉的幾個國家的樂曲、歌曲之外,可讓學生搜集其他國家的音樂作品并了解其地理、人文等知識,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層面,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動手、動腦及參與的積極性。
構建“審美體驗、自主探究、創(chuàng)造表現”的教學模式是一次新的嘗試,經過一年來的實踐,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課改實驗中,筆者將繼續(xù)努力,使它更加有效,更加完善。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4
數學是關于思維的學科,學生學習數學是從小就開始的。然而學好數學是很多學生頭疼的問題。因此市場上出現的如何學好數學,如何教好數學的叢書很受眾多師生的青睞。但效果不佳。那么怎樣才能把數學學好呢?現對我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fā)現,大多數人認為:“在高考的壓力下,他們在課堂上是認真聽了,也做了一定量的習題,然而在考試中依然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面對眾多的考題不知如何做起。”究其原因還是出現在課堂教學。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只重知識的結果,而忽略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現過程。應試教育的弊端之一在于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不利于學生建構良好的知識結構,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數學基本定理、法則、公式的機械記憶,獲取的知識不能產生廣泛的遷移,缺乏遷移的知識則無法轉換成能力。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教育工作者們一直在探索這樣的一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以“以人為本,授人以漁,突出創(chuàng)新”為理念來實施我們的課堂教學。在眾多的教學設想中正越來越多地被提倡運用探究性教學。所謂探究性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中巧妙地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教學,獲取知識,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研究科學的積極的態(tài)度,掌握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提高研究科學所必須的探究能力。進行探究性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科學的態(tài)度。
中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其具體表現為:教師滿堂灌,唱獨角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西方近年來更強調研究性學習,尊重學生,以人為本。導致中西方培養(yǎng)出的人才有很大的差異。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中國的學生高分低能現象,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不能接受時代的挑戰(zhàn);也很難出現一些有成就的數學研究者,更不用說重大的數學發(fā)現了。因此我們的教育須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迫在眉急。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教育改革當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應結合我國的國情,努力發(fā)揮一線教師的潛能,力爭創(chuàng)設一種“適合我們學生實際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與需求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性課堂教學。
事實上,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倡導“以人為本,突出創(chuàng)新”,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源于實踐,它就在我們的身邊,離我一點也不遠,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觀念,善于用數學的眼光,頭腦去觀察紛繁復雜的世界,并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時下的課堂教學要尊敬學生的個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己探究知識的形成,體會數學家發(fā)現定理的歷程,感受成功的喜悅,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因此探究性教學倍受歡迎。
如何進行數學探究性教學?
數學學科從本質而言,不能理解為眾多學科中并列的一門學科,因此數學探究性教學也應當區(qū)別于物理、化學等以實驗為主而更為重視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及再現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的探究。讓學生在對這兩種過程的認同與體驗中建構知識。
1、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好的課堂教學不再是結果的教學,而是動態(tài)的思維活動的教學。應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常言道:“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往往能激活課堂,喚醒學生的探究意識,其實,以情境創(chuàng)設契機,以問題為紐帶,以師生互動為特點,引導學生主動質疑、探究。作為一線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組織者和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應精心設計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經歷和體驗,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欲望。
總之,我們教育教學所面對的是千百萬青少年學生,教學過程應尊重學生個體,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課中有境”,讓學生帶著激情,帶關懸念走進課堂內外,充分發(fā)揮主體的作用,調動他們的求知識欲望,我們的教學目標才不致落空。
2、注意知識間的聯(lián)系及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
目前的教材設計仍是以知識為中心,以學科邏輯順序為中心而組織的,結構比較嚴謹。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教材整體與每章之間,章與章之間,章與節(jié)之間,節(jié)與節(jié)之間的知識聯(lián)系,才能打通思維的通道,現行高中教學內容,雖然早已被數學家們所論證和應用,但對學生而言,仍然是新的內容。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則是把各類具體,明確的技能或知識點教給學生,學生得到的僅是僵死的法則與概念,提高的僅是一種機械操作能力,所以你無論怎么講和練,都無法改變學生低能力、低素質的局面。而探究性教學則是啟發(fā)學生通過對比、歸納、分析等方法獨立完成,讓學生嘗試用數學家的眼光去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探究性課堂教學更強調概念的形成過程,定理、法則、公式的提出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數學家們探究問題的歷程。在探究過程中既進行思維訓練,又進行了數學文化的育人功能。
3、精心設計例題,對知識及規(guī)律的應用進行探究
對知識及規(guī)律的應用既是知識的溫習和鞏固過程,又是知識的創(chuàng)新過程和認識的飛躍過程,是思維中最積極活躍的過程。因此對這一過程的探究在教學中占有不少的比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對例題進行分析講解并歸類,學生在課后做適量同類習題即可,然而效果不明顯,教過的習題仍然不會做,上課聽得頭頭是道,下課后碰到具體問題仍然糊里糊涂,因此教學中一定要改變這種被動式的學習”。
新課改倡導在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覺、主動深層次地參與。因此例題的教學目的不僅是為了解題,而要在解題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探究新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線教師應精心設計典型例題,指出探究的方向,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探究出例題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課堂教學中的例題,作為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截體,不能只是讓學生間接地從教師那里學習解題的經驗,應讓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體驗,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解數學思想方法的產生,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總而言之,數學探究性教學,指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輕松和諧的研究氣氛和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去探究,去“發(fā)現”知識,感悟獲取數學知識的思想和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對探究性數學的一些粗淺的看法,望同行們多多批評指正。我會更加努力去思考,去研究,去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授人以漁,突出創(chuàng)新”的新課改精神,努力實現課堂教學高質量、高效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5
“誘”為基礎
教的作用在于——“誘”。
“誘思探究教學論”并不否認教師的作用,并不排斥教師的地位。相反,更加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突出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誘”。施教之功,貴在誘導!罢T”雖是外因,但外因是催化劑,是酶,是點燃“思”的火花。因此,變教為誘,是誘思探究教學的精髓,也是我們教師制定各種教學策略的前提。
教師的追求在于——“善誘”。
善誘則通,善誘則達!吧普T”就是要在實踐中找到某節(jié)課,某一教學內容的誘思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綱舉而目張。“善誘”就是要找到校正思維的方法,導正思維的航標。做到誘使之生疑,導使之釋疑。
“思”為根本
學的根本在于——“思”。
僅僅有教師的“誘”是不可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因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陶行知提出對學生的“六大解放”,核心是“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張熊飛提出學生的“七動”,核心是“動腦思”。都表明教學的內因是學生的“思”。因此,學生的“學”是教學的根本,“思”才是學生學習的根本。要讓學生“思”,實踐中就要改變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模式,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多邊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維撞擊上來。通俗地說就是讓全體學生,全部過程都在積極思考,而不是僅僅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全體師生互動,而不是教師和個別學生的活動。
學生學習的目標在于——“善思”。
“善書者,不擇筆也!币驗椴煌墓P只是書者不同的工具形式而已!吧扑颊撸粨耦}也”,因為不同的問題只是思考者面對的'不同形式而已。我們的學生總是在解決新問題時無從下手,歸根到底是思維能力的問題。所謂“功夫在書外”說的應該是這個意思。實踐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讓他們達到“善思”。唯一的辦法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經常去磨煉,使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生疑,善于釋疑。
“達”是關鍵
教的作用在于——“誘”,學的根本在于——“思”,教學的精髓在于——“達”。以誘達思,才能全面發(fā)展!斑_”是連接“誘”和“思”的橋梁和紐帶,“達”就是把“誘”調諧到“思”的頻率上,使“誘”與“思”發(fā)生諧振。因此,“達”是關鍵,“達”是難點。
了解學情是“達”的基礎!八肌笔菍W生的活動,“思”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力水平,思維水平,才可能做到“達”。否則,只能“誘而不思”,“誘不達思”。
“善誘”是“達”的根本。“誘”是教師的活動。“善誘”就是找準關鍵的誘思點,就是找準“思”的頻率。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一定會有不同誘思點。因此,教學實踐中尋找誘思點就成了教師思考的關鍵,找準誘思點就成了教師追求的目標。
只要我們堅持“誘為基礎,思為根本,達是關鍵”的理念,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很好地應用“誘思探究教學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同時,使自己成為真正的“善教之師”。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02-11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06-08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5篇02-11
觀察與探究教學反思04-18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通用20篇)04-27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錦集15篇】06-08
生物探究教學反思02-17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教學反思03-28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