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心得>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

時間:2022-02-25 16:32:38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勇氣》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1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作者是美國知名教育學者帕克·帕爾默,其實,幾年前就留意過這本書,怎奈粗粗一覽感覺生澀,終究沒有勇氣看下去。這次一方面是出于“完成任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一位同事對本書的無比推崇,于是帶著勇氣,開展了閱讀之旅。

  “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边@是本書導言中的一段話,多么的震撼人心!為什么有的教師能有這種美好的享受?正如作者所言,因為教學是一項充滿復雜性的工作,除了學科、學生之外,還存在第三種解釋教學復雜性的理由,那就是“我們教導自己認識自我”。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苯虒W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在這面鏡子中,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三者無一可以忽略。如果教師缺乏一種對生命的愛和對工作的渴望,尤其是對教學工作的渴望,那么再好的教學技術,那也只是一堆沒有生命氣息的工具而已。現(xiàn)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很關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此也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和手段,講座培訓、教學觀摩、實踐反思、寫日志做案例,忙忙碌碌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有時候教師是“迫于外在的壓力”而做,少了一種自我完善、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教學的.強烈憧憬。

  后來的后來,我就懷著感激的心情走進教室,感激有一個教書的機會,因為教學滋養(yǎng)著我的心靈,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學對心靈最有益!弊髡甙呀虒W看成了滋養(yǎng)教師心靈的雞湯,教學就是無止境的相遇。他把自己和學生、學科結(jié)合在一起編織生活,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jié)構(gòu)中。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2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默寫的故事幽默風趣,情節(jié)跌宕起伏。書中講述了數(shù)十位美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經(jīng)歷的心路歷程,鮮活的教學實例向我們展現(xiàn)了超越職業(yè)恐懼和重拾教師心靈勇氣的精神,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告訴我們,“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

  一、教學勇氣的推崇

  帕克·帕爾默認為,教學勇氣就是指教師有勇氣以符合他們內(nèi)心最推崇的價值的方式教學,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規(guī)范的方式教學,也不是以迎合學生的方式教學。教學勇氣源自教學的內(nèi)部景觀,就是用真心去教學,就是使教學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學。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大樹搖動另一大樹,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帕爾默和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不謀而合。

  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自身完整和心靈的自由,但繁雜的教“規(guī)則”“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在現(xiàn)實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傾出一腔熱血,熱愛自己的教學,盡心盡職地工作,但學生和家長未必都能夠尊重和理解教師的一片苦心,這也會加倍傷害教師脆弱的心靈,給他們潑上一盆冷水,讓他們心灰意冷。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于自己的學科教學、樂于幫助孩子學習等愿望而成為教師的。但是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遭受到這樣那樣的“恐懼”,使很多教師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嚴重地受挫。我認為,唯有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真誠溝通,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才能釋放心靈,戰(zhàn)勝“恐懼”。我想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教師要始終保持心靈的開放,遇到問題冷靜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觀點是有效的、是對的,即使力不從心,也要能夠堅持。這樣,我們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學生,才能夠鼓起教學的勇氣,才能夠獲得教學的幸福感。

  二、教學相長的重建

  “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边@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前一段時間教育界流行的觀點強調(diào)“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學習看起來很熱鬧、很主動,但沒有章法,沒有深入,討論探究重在形式,淺嘗輒止,甚至偏離學習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程度被放棄。再來看一看帕爾默這句話是不是對我們有所啟發(fā):“在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環(huán)境中,有時產(chǎn)生不經(jīng)思考的相對主義傾向??當學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時,教師可能會放棄太多的領導權;當什么都以學生為標準,就很難再去正視個人或團體的無知和偏見了!迸翣柲赋,我們的教學經(jīng)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乃至現(xiàn)今的“學生中心說”。他說:“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他的觀點給了我們云開霧散的感覺,可謂一語道破禪機。那么什么是教學的主體呢?帕爾默認為,這個主體是由學生、教師以及作為溝通師生關系充當媒介工具的偉大的“第三事物”組成。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gòu)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臺,也是教師的舞臺,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和諧、融洽,共同成長。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jié)構(gòu)中。古人云“教學相長”,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三、教學牧場的形成

  帕爾默對于教師角色的定位十分準確,他說:“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迸翣柲诮處煿ぷ鞣恢校o大家出了這么一道填空題:“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fā)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許多教師回答這個問題時,為自己提出了許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tài)就像一簾瀑布,一名爬山向?qū)В幻麍@丁或一個天氣系統(tǒng)。每個人的隱喻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優(yōu)質(zhì)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讀到這里,我也在思索著自己的答案,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帕爾默解釋道:“牧羊犬有四種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一個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群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并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zhuǎn)移到另外一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苯處熢诮淌抑械娜蝿站拖喈斢谀裂蛉诓菰系娜蝿铡o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吃草”,讓學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師永遠不可能替代他們“吃草”,而當他們已經(jīng)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么知識后,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zhuǎn)移到下一個“牧場”。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總而言之,帕克·帕爾默的這本《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可以說是教育教學理論的經(jīng)典著作,真實地揭示和再現(xiàn)了當下我們教師所遭遇的現(xiàn)實窘境、痛苦和困惑。閱讀了這本書,我仿佛經(jīng)歷了一次心靈之旅,帕爾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見,猶如深埋在沙坑里閃爍著光芒的美麗貝殼,等待著我們一點點地去撿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靈,找回曾經(jīng)失落的真我,提醒內(nèi)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學的激情!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3

  在經(jīng)歷了十七年的教學實踐之后,我有幸與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相遇,感觸很多,作者從教師心靈的角度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極富靈感地表達了對教學的呼喚以及教學的痛苦與喜悅,熱情洋溢,引人共鳴,讓我豁然開朗,有重獲教育生命之感。

  翻開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首先吸引我的這一段話:“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時候,教室卻如此毫無生氣、充滿痛苦和混亂——而我卻如此無能為力——此刻的所謂教師就像無處藏身的冒牌貨。于是敵人無處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學生,那些我自以為熟知的學科,還有那有賴此業(yè)謀生的個人苦衷,都與我作對了!

  的確如此,在我從教十幾年中,隨著年齡、閱歷、經(jīng)驗的增長,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我想這書是適合我的,我愛學生,我愛教學,我體會過在課堂上師生精彩的配合,有著因心靈的撞擊而產(chǎn)生的教與學雙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課下來,自己都會久久回味。那時就是覺得天底下最幸福的職業(yè)莫過于教師。曾經(jīng),為著心靈的自由,帶著美好的愿望,選擇了教師作為職業(yè),并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學生和課堂。但是和作者所言相似,作為教師,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恐懼:恐懼教學效率的不盡如人意,恐懼家長、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恐懼絢爛的教育理想之花與現(xiàn)實之間還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面對自己的學生,面對眼前的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力量,無法扭轉(zhuǎn),我痛苦;面對學科教學,個人魅力與死板的課堂完全背道而馳,是身心分離的痛苦;面對外部的“教學要求”常常使得我們心靈失落,激情消退,以致于無心教學,失去了教學的勇氣。正如書中所說:“教師為著心靈的自由選擇他們的職業(yè),但是教學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

  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帶領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zhì)的精神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jié)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fā)了我們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

  讀了這本書后,我才知道原來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數(shù)量也并不少,快樂與痛苦并存,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在經(jīng)歷著的,我釋然了。而且因為帕爾默,我發(fā)現(xiàn)了原來我的痛苦也是來自我對學生和教學的熱愛,看來這也是種與幸福并存的痛苦了。我不必在恐懼中進行教學: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誠實這些與我內(nèi)心的恐懼一樣真實的感受中教學。我可以有恐懼,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懼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內(nèi)心世界景觀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學。真誠對待存在的恐懼為出發(fā)點,而不是以恐懼本身為出發(fā)點,關注恐懼而不懼怕恐懼,能使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

  《教學勇氣》這本書的核心問題是“教師自身的內(nèi)心世界是什么樣的?”在書的第一章中,作者就告訴我們,“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钡谄綍r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恰恰忽略了這點。平日,我們也經(jīng)常聽到一些人夸贊哪位老師課講得好,總會說:“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答了出來!薄爱惪谕暋辈恢档梦覀兎Q贊,相反,應值得我們反思。教育,就是要教出個性卓然的不同的人,這個社會才會變得生機勃勃、紛繁多彩。如果學生們一個個行事、考慮問題、表達看法甚至生活習慣都一模一樣,如磚模子里倒出來的,社會的和諧、祖國的興盛、未來的發(fā)展,就會成為一個個五彩的肥皂泡。教師,不應只講技術,而應講藝術。對待每一個學生,首先,應把他當人,應讓他自由地、充滿陽光地向前向上發(fā)展。我們僅僅是引導,以我們心中的完美和優(yōu)秀來引導他們,而不是加上種種束縛來約束他們。

  其次,作者認為,優(yōu)秀教師的核心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這講的是榜樣的力量,尤其時下,社會道德水平每況愈下,教師的品質(zhì)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并不是僅僅需要情感與智慧就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什么樣的人生觀便有什么樣的教學觀,自然也就有什么樣的課堂!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闭f一萬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一個品德低下的教師,無論他技術怎樣純熟,我想,他也不會把學生教好。因為,學生在時時模仿著他的行為。

  相反,一個好的教師,不需要繁多的話語,只要一個個動作示范,自會感染帶動著學生。再次,作者強調(diào)了優(yōu)秀教師的一個共同特點,“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做深層次的交流”,也就是我們說的,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們有思想,有感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和他們進行感情交流,時刻地關心著他們。陶行知先生說:“教師與學生的臉是相對的,感情不能對立!敝挥邪l(fā)自內(nèi)心地愛學生,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才會快樂、健康地成長。新課程改革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我們心中為之奮斗的目標;

  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我們教學中的唯一原則。因此在教學中應樹立新的師生觀,構(gòu)建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要用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就是不斷寬容他人,關注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傾聽和發(fā)現(xiàn)他們真的心聲,鼓勵學生能真實而又自信地說話,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備課前先備他們,能深入學生,了解他們;在教學中有創(chuàng)造性地改變學生比較單一的學習方式,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為他們自己編織出一個多彩的世界。

  感謝帕克·帕爾默,感謝《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讓我們更加理性地認識到教師需要的不僅是對教育的熱情,對教育的執(zhí)著,更需要時常傾聽自己內(nèi)靈深處的真實聲音,積極感應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不斷提升和調(diào)整自身的狀態(tài),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督虒W勇氣》這本書猶如一瓶陳釀,越讀越香醇。任何教師、和教師相關的人,以及任何關心教育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痹肝覀兌紵釔圩约旱墓ぷ,愿我們都能找到教學的勇氣、保持教學的勇氣——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4

  就像任何真實的人類活動一樣,教學不論好壞都發(fā)自內(nèi)心世界。

  我把我的靈魂狀態(tài)、我的學科,以及我們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學生心靈上,我在教室里體驗到的糾纏不清只不過折射了我內(nèi)心生活中的交錯盤繞。

  從這個角度說,教學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如果我愿意直面靈魂的鏡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機會獲得自我的知識——而就優(yōu)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其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自身認同是指一種發(fā)展的聯(lián)系,在這種聯(lián)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匯聚,進而形成神秘的自我:我的基因組成,賦予我生命的父母的性格;我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有支持過我的人,也有傷害過我的人;我對別人和對我自己做過的有益的或無益的事情,愛的體驗和痛苦的感受——還有很多很多。

  在這個復雜的領域中,自身認同是使我成其為我的內(nèi)力和外力運動著的交匯,這一切的一切不斷聚合在我們成其為人的永恒的奧妙中。

  自身完整,就是說,無論怎樣我都是一個整體,這種整體特點能夠在朝著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時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中發(fā)現(xiàn)。

  自身認同在于構(gòu)成我生活的多種不同力量的匯聚,自身完整與這些力量的聯(lián)合方式有關,使我的自身完整協(xié)調(diào),生機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氣沉沉。

  好的老師具有聯(lián)合能力。他們能夠?qū)⒆约、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lián)系網(wǎng),以便學生能夠?qū)W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好老師形成的聯(lián)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這里的心靈是取它古代的含義,是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記住我們是誰,就是把我們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復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重獲我們生活的完整。當我們忘記了我們是誰的時候,我們失去的不單單是一些資料,我們解體了我們自己,跟著來的就是可悲的政治后果、可悲的工作后果、可悲的心靈后果。

  在那些有時把工作等同于受苦的文化中,提倡職業(yè)的最佳內(nèi)涵的象征是深層愉悅,這是一場革命——而且是實實在在的革命。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內(nèi)心真正想做的,盡管連日辛勞,困難重重,我仍然樂此不倦。甚至這些艱難的日子最終也會使我的生活充實快樂,因為這是我真正傾心的工作,其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正好幫助我成長。

  教師的內(nèi)心不是良心的呼喚,而是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吶喊。

  心靈深處直對心靈深處才產(chǎn)生共鳴,如果我們不能發(fā)出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我們當然聽不到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

  當我喚回了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時,當我牢記我的.自我個性和我的天職意識時,威信就樹立起來了。這時教學就能夠發(fā)自我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深處——這是一種有機會在學生們的內(nèi)心獲得默契的回應、共鳴的真實。

  任何制度或文化,如果不提倡教師發(fā)揮他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不鼓勵教師以一種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的本真狀態(tài)與學生的生命深層互動,永遠只是在努力拔高向外在標準靠攏,那就很可能壓抑教師獨特的創(chuàng)造潛力,枯竭教師作為優(yōu)秀教學之根本來源的心靈世界,相應地會導致學生更多地生吞活剝成套的知識概念,卻欠缺了心靈的滋養(yǎng)和生命的啟迪。

  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師的.真心真我,學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師心靈之誠信與完整,教師更需要透過學生的生命強健而完滿自我,重振敞開心靈的教學勇氣,在教學的苦樂成敗中吸納成長的源泉,把教師的自我、所教學科和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lián)系網(wǎng)。

  正所謂水能載舟,水能覆舟,任何疏離于教師心靈能量發(fā)揮的教育改革或課程改革都不可能成功,任何教育改革或課程改革要想成功,惟一的出路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師在聯(lián)系性教學活動中彰顯自身生命的本質(zhì)。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5

  利用假期休假時間,我讀了教育專著《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該書圍繞“教學是基于教師的心靈,即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這一中心,探討了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心靈歷程,列舉了一種分離的生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鼓勵教師為更好地投入教學,過一種內(nèi)心完整與和諧的生活,并由個人內(nèi)心的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轉(zhuǎn)向更大的共同體世界,提出了教育改革中如何從教師心靈出發(fā),激勵教師把職業(yè)發(fā)展和學生發(fā)展緊密結(jié)合起來,為改革注入活力。

  1、教學勇氣:問問自己我是誰?

  我們做好工作的前提,緣自于對“我是誰”的認識。只有先認識自己,才能再談教學。當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我想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會擺脫許多當前的困擾堅定執(zhí)著地走下去。

  要想最終獲得成功,必須有孤獨的時間和空間,真正的自由只能在孤獨中誕生。當無人能與你進行直達內(nèi)心世界的攀談時,毫無疑問,你會孤獨。要能做到在孤獨中行走,需要極大的勇氣。教學是需要勇氣的,教育也是需要勇氣的,喪失了自我的老師,如何教育出有個性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勇氣是,首先應當對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yè)負責,不跟著社會所謂的大環(huán)境隨波逐流,因為我們是改造社會、創(chuàng)造社會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像吳非老師那樣,直立行走,不跪著教書。

  2、自我肯定

  “就像任何真實的人類活動一樣,教學不論好壞都發(fā)自內(nèi)心世界。我把我的靈魂狀態(tài)、我的學科、以及我們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學生心靈上,我在教室里體驗到的糾纏不清只不過是折射了我內(nèi)心生活中的交錯盤繞。從這個角度說,教學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如果我愿意直面靈魂的鏡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機會獲得自我的知識——而就優(yōu)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其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好老師有一共同的特質(zhì):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 “當我喚回了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時,當我牢記我的自我個性和我的天職意識時,威信就樹立起來了。這時教學就能夠發(fā)自我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深處——這是一種有機會在學生們的內(nèi)心獲得默契的回應、共鳴的真實!

  以上幾段文字,我們可以找出幾個關鍵詞:自身認同、自身完整,聽從自己的的心靈呼喚。教師的內(nèi)心包含著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具體來說,心靈是指一個人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整,自我認同是指構(gòu)成生活的不同力量的匯聚,這些不同的力量來自你的天賦、家庭背景、生活經(jīng)歷等等,而自我完整則是指將這些力量協(xié)調(diào),編織進一個完整的人格中,即一個人是在生活各種力量的集結(jié)中找到自我認同和自我完整的。然而,教學上的種種要求常常使得許多教師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無心教學,傾向于去外部客觀世界尋找力量使我們確信技術、方法、模式,使得教師的“心靈”是我們鮮去討論的一個話題。作為老師,在“與學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時”,你有了新的發(fā)展機會。你是否為只能“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當教師“用一種深切地結(jié)合他本身獨特氣質(zhì)的方式”把把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整合于教學中,在與自我、學生、學科的密切聯(lián)系中彰顯生命本質(zhì)時,就能夠發(fā)揮出驚人的教育力量,甚至發(fā)揮出改變現(xiàn)實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們必須走向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呼喚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xiàn)在他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fā)生。以主體為中心的課堂

  “以主體為中心的課堂是以這樣的事實為特征的:這第三事物真實地存在,且生動活潑,有聲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師和學生都要為他們所說和所做的一切負責。在這樣的教室中,并不存在惰性事物。偉大的物質(zhì)如此活躍,教師可以當學生,而學生也可以當教師,彼此都可以偉大事物的名義向?qū)Ψ桨l(fā)表其見解。在這里,教師和學生都擁有一種超越本身的力量——這就是超越了我們的自我專注、拒絕把我們削減為只需要自我關注的主體力量。”

  我們的教學經(jīng)常徘徊于兩種中心之間而無所適從,教學究竟是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呢?當教師和學生成為課堂中唯一的活躍體時,不是教師有絕對的權威,就是學生占據(jù)整個課堂。缺乏標尺的天平總是東斜西歪,平衡需要一個第三事物的支撐。這個第三事物就是要學習的事物,即稱之為“主體”。帕爾默提出課堂應以主體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或者以學生為中心。如果我們把知識看作是純客觀的`,那么知識就像被處理過的動物標本一樣,干癟而缺乏生氣。這樣的知識是死的,只能被稱作“客體”,作為客體的知識,在課堂中則表現(xiàn)為教師向?qū)W生單向傳授。然而,認知者與被知者始終處于一張不可分割的互動關系網(wǎng)之中。如果我們將被知事物看作是有生命力的,主體不停地呼喚我們從自我中進入它自身之內(nèi),去深入發(fā)掘它的秘密,課堂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權力和機會與主體直接對話,產(chǎn)生聯(lián)系,就構(gòu)成了一個以主體為中心的交錯、動態(tài)的學習共同體。事實上,當前課程改革堅持的精神實質(zhì)就是主體教學,我們完全可以建構(gòu)一種高效的開放的課堂,將知識有意義地連接起來,將學生引入和主體之間富有激情的對話。融入集體

  “由于學生一起學習,所以真正共同體發(fā)揮了教育力量。雖然我們依然堅信競爭是提升學習動機的最好辦法,但因這些學生的個人學習使他們能夠為群體的探討作出貢獻??。一起學習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從別人的眼睛看待事實的機會,而不是強迫他們透過他們自己有限的視野去審視每一件事物。他們能檢查而且糾正從各種不同的觀點所看見的一切,因而有機會得出更趨于正確的結(jié)論!

  帕爾默一語道破作為教師建設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是多么重要!我們完全可以讓共同體發(fā)揮教育的力量,但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體的基礎上。何謂真正的共同體呢?帕爾默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同時關注一件偉大事物,在這樣的課堂上,讓主體——不是教師或?qū)W生——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最優(yōu)特質(zhì)獲得融合和超驗升華”、“盡管表現(xiàn)形式不一,但是優(yōu)秀教師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他們能編織一個復雜的網(wǎng),這張網(wǎng)聯(lián)結(jié)著學生、課程以及他們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為他們自己編織出一個世界。這張網(wǎng)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聯(lián)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師的內(nèi)心中!苯虒W是一種個人化的專業(yè),在這樣的“教師文化”中,不僅僅是停留在學習他人的長處上。帕爾默告訴我們,“從同事那里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當我們聆聽彼此的故事時,我們時常會默默地反思自己作為一名老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共同體中的同行是很好的鏡子,是很好的參照物。同行間的切磋,還能幫助我們了解探究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同行的意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從別人眼睛里看事實的機會。通過同行這面“鏡子”照出我自己,認識我自己。這樣,才是學習于“共同體”中,讓“自我”相融于“共同體”。

  在閱讀《教學勇氣》的過程中,我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感動。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去探索其中的奧妙。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6

  滿懷著一分教師的執(zhí)著,拜讀了帕克·帕爾默教授的著作《教學勇氣》,讓自己的心靈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禮,被書中通透教師心靈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啟迪所震撼。

  正如別的老師所說的一樣,內(nèi)容比較深奧,也很難讀懂。我報著嘗試的心讀了,跟隨作者帕克?帕爾默進入到教學中未知的“自我”領域旅行。對恐懼文化這一章我比較感興趣。恐懼是一種使我們和同事、學生、學科以及我們自己相分離的東西。我們身邊都在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可我們沒想到這對我們形成的糟糕狀態(tài),帕爾默解析了這種恐懼,使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個教師,當我讓恐懼占上風時,不管是教學時我恐懼學生,還是弄得學生恐懼我,我都處于最糟糕的狀態(tài)。作為同事,我們的關系常因恐懼而疏遠;恐懼幾乎滲透進所有教師和管理者的關系中;而且恐懼是在太多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種權威和管理工具。

  學生為何會恐懼:在教室里寧愿保持沉默,而不再冒被受到指責的危險,這有何奇怪?他們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者平庸,而是出于一種想保護他們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種對成人世界的恐懼所驅(qū)使的沉默,在這個成人的世界里,他們感到疏離、無力。

  為什么我們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會有如此多的困難?為什么我們以一種會導致僵化的教學模式的可怕方式來診斷學生的狀態(tài)呢?為什么我們不能看到他們的內(nèi)心恐懼并找到幫助他們克服的方法,而是責備他們的無知和平庸呢?

  面對學的恐懼,我還想教好書的話,我需要毫不含糊地看清他們心中的恐懼。這盡管不容易做到,但卻是值得的。當我開始漸漸地理解學生的恐懼時,我能讓我的教學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fā)展,我不再把學生看作是無知的,我不再那樣不準確、自私地評價學生。相反,我體諒他們恐懼的心靈而傾心教學。而且,當我能這樣做時,學生的心靈能健康地成長。

  現(xiàn)在我懂得莫頓所說的這句話的涵義了:我們現(xiàn)在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傾聽人們說話”。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想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聲音,想去發(fā)出他們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一個好老師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的聲音——這樣有一天學生才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的說話。

  傾聽學生尚未發(fā)出地聲音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注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堵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

  面對來自孩子的膚淺評判,教師必須面向?qū)W生而不是掉頭離開他們,實質(zhì)上是說:“我們之間存在很大的代溝,但是不管這溝有多寬多險,我都有責任跨過去——不僅因為你們在成長道路上需要我的幫助,而且因為我也需要你們的洞察力與活力來幫助我更新我自己的生命!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7

  我這一段時間,一直在讀《教學勇氣》我很感動,這是一部喚醒教師心靈的書,我從中了解到了自己內(nèi)心的弱點,自己心靈的需要

  甚至有時候,它幫我治療了心靈傷痛,提升了人生觀念,讓我的心對過往不再耿耿于懷,有點兒像畢淑敏所說“心輕上天堂”的感覺。

  從中,我找到了自己教學中的根本問題———“自我認同”,尤其是職業(yè)的認同。我覺得,這個認同在這個浮躁時代太不容易了,因為我們大多數(shù)老師還“處在“為生存而掙扎”的時期”很多時候老師們渴望的不是“內(nèi)心領域的關注”,而是“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點子、竅門、技能”,我也處在這個時期。

  書中還說“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洞悉我們內(nèi)心發(fā)生的事,越熟悉我們的內(nèi)心領域,我們的教學就越穩(wěn)健,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所謂洞悉我們內(nèi)心發(fā)生的事情,其實是敏銳地感受自我,感受自我內(nèi)心的教學體驗,是否快樂、是否緊張、是否慌亂、是否享受?如果不快樂,那么這堂課其實是一種折磨。洞悉內(nèi)心本質(zhì)是教師個人的“自我認同”,其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一項是職業(yè)認同,是否認同自己職業(yè),是職業(yè)幸福的關鍵,也是課堂靈氣的關鍵。

  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的'家長身上。我上周開了一次家長會,從中分享了“自我認同”的理念,我說,我們的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本源,也出在“自我認同”上,自我認同的缺乏,導致了各種家庭教育問題的產(chǎn)生,是否認同自我,是否認同自己的生活,是否認同自己的職業(yè),都會在于孩子發(fā)生沖突是,以家庭教育問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造成家庭教育的低效或者傷害。在做進一步溝通中,很多家長陷入了沉思。這讓我反思我平時的家長會,我發(fā)現(xiàn),我所說的,大部分是學科要求、管理要求,屬于技術層面的問題,并且會拿“升學問題”來增加家長的壓力,即便是談教育觀念,也更多是為提升家庭管理效率效率服務,卻很少涉及家長的內(nèi)心感受,很少涉及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我發(fā)現(xiàn),我的教學心腸是硬的,缺少書中所說的“教師心腸軟”。

  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另外的問題:心靈和技術,到底哪一個應該更優(yōu)先?昨晚我去做一個家訪,我沒有問學生的具體家庭情況,我只是輔導學生,我們用了2個小時的時間,采用互動互動模式,把英語學科的一周知識復習、思考了一遍,并做了一部分習題,這個班里倒數(shù)的女生表現(xiàn)非常好,我們一起提問、討論,她表現(xiàn)出思維敏捷、學習認真、主動提問等優(yōu)秀的學習特點,效果非常好。家長當時一直坐在旁邊,對孩子的學習表現(xiàn)大為舒心,因為她很少看到孩子有這種表現(xiàn)。

  我在思考,達到這個良好的學習效果,是心靈的作用,還是技術的作用,到底哪一個起了關鍵作用?如果我一晚上跟家長談教育、談內(nèi)心,會有這樣的效果嗎?我們的內(nèi)心喚醒,到底是怎樣發(fā)生作用的?

  書中講到“只要我們稍微給自己內(nèi)心聲音一些注意和尊重,它就會以一種更溫柔的方式回應,是我們參與到賦予生命活力的靈魂的對話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遵守的教師職業(yè)規(guī)則,是否也有和作者一樣的感受:“我發(fā)現(xiàn)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倫理意義上值得贊美,但非我心甘情愿所為。對一項非我傾心的工作,無論從外部代表的抽象標準看多有價值,它都會侵犯我”。我相信,這是大多數(shù)普通老師的一種內(nèi)心感受,但是我們卻很忽視這內(nèi)心的聲音,任由這種侵犯的痛苦傷害我們,然后我們會最終把這種痛苦也加諸于學生身上。

  “教師的內(nèi)心不是良心的呼喚,而是自身認同和自我完整的吶喊.”

  我們越是學會傾聽內(nèi)心,就越會真實地感受教學。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8

  我覺的自己一直就是一個自信的人,但工作以來,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漸漸的喪失了信心和勇氣,內(nèi)心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痛苦和恐懼感,所以當我看到“教學勇氣”四個大字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本書,這是一本直面那些為恐懼所糾纏的痛苦的`心靈的書,作者帕爾默是一個誠實的勇于自我解剖的人,在這本書里,他討論了產(chǎn)生恐懼的原因,探討如何走出恐懼,獲得一種真正的勇氣來直面職業(yè)生涯,重新獲得職業(yè)幸福。

  在導言部分,作者帕克帕爾默提出:“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僅僅源自于其所愛,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我覺得作者認為只有熱愛自己事業(yè)的教師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才能和他產(chǎn)生共鳴。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是熱情百倍,極有耐心,對待學生和顏悅色,極富親和力,真正和學生達成了一片,成了學生的知心朋友,到現(xiàn)在,過去的那些學生遇到我,談起話來還經(jīng)常聊起我們師生過去的快樂時光。

  那時候,看到辦公室里有的老師對學生動不動就厲聲呵斥,聲色俱厲,我常常替學生感到委屈,常常想怎么不對學生的態(tài)度好一點,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也漸漸地對學生失去了耐心,雖然心里總想和學生在一起聊聊知心話,和學生在一起玩一玩,可總覺得沒時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每天卻總覺得很忙很忙,累得不行。

  我也常常為教學而痛苦,為教學設計時無法找到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為課堂上無法激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時不能作出迅捷的明智的引導,為苦心孤詣的教育卻看不到相應的效果……

  幸好我遇到了這本書,我慶幸與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相遇,看作者從關注教師心靈的角度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有豁然開朗。

  帕爾默告訴我,核心問題是“認識自我”,是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他說:“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眱(yōu)秀教學需要教師的內(nèi)心世界資源,因此,我們要去探索教師的心靈世界。這是帕爾默獨特的眼光,嶄新的視角。

  在反復閱讀《教學勇氣》一書的過程中,我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感動,驚奇于這本書豐富的資源。我會繼續(xù)閱讀,繼續(xù)發(fā)現(xiàn),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寶藏,共享這美妙的教育經(jīng)典。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9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是中心在暑假里推薦給我們閱讀的一本書,作者是美國知名教育學者帕克·帕爾默,由北京師范大學吳國珍、余巍等學者翻譯,是“大夏書系·教師教育精品譯叢”之一。

  其實,幾年前就留意過這本書,怎奈粗粗一覽感覺生澀,終究沒有勇氣看下去。這次一方面是出于“完成任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肖主任對本書的無比推崇,終于帶著勇氣,兼帶著些許的好奇,開展了閱讀之旅。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曾給經(jīng)典著作下了幾個定義,其中兩個,我覺得很到位。他說,經(jīng)典著作就是你初讀的時候就覺得像是重讀的書。你有重溫的感覺,好像你曾經(jīng)讀過,為什么呢?因為它談的問題是你關心的問題,是你自己靈魂中的問題,你對這問題是熟悉的。他又說,經(jīng)典著作是你在重讀的時候好像是初讀一樣的書。無論你讀多少遍,你都有新鮮感,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為什么呢?因為它是獨特而開放的,它的獨特之處在你的眼前不斷展現(xiàn),不斷和你交流,和你對話。

  說實話,要讀懂這本書,說易不易,說難不難。由于國外作者表達的習慣和方式,文章的一些句子、段落的確有點晦澀,需要你靜下心來、心無旁騖地閱讀,有時一個段落、一個章節(jié)需要來回反復幾遍;但浸入其中,你就經(jīng)常會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歷經(jīng)坎坷,眼前豁然開朗,你的思想與之呼應,你的心靈與之共鳴。這本書,我是漫讀加精讀,內(nèi)心一次次被作者所描繪的“源自心靈的教學”所感動,原來居于頭腦中的有點混沌的理念得以梳理,很多地方都似曾相識,親切感撲面而來,跟隨它,逐漸走進少人涉足的領地——“教師自我”。我想,用卡爾維諾的經(jīng)典標志來衡量這本書,它絕對是堪稱經(jīng)典,只遺憾我與它交臂錯過這幾年。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這是本書導言中的一段話,多么的震撼人心!為什么有的教師能有這種美好的享受?正如作者所言,因為教學是一項充滿復雜性的工作,除了學科、學生之外,還存在第三種解釋教學復雜性的理由,那就是“我們教導自己認識自我”!罢嬲玫慕虒W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教學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在這面鏡子中,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三者無一可以忽略。如果教師缺乏一種對生命的愛和對工作的渴望,尤其是對教學工作的渴望,那么再好的教學技術,那也只是一堆沒有生命氣息的工具而已。現(xiàn)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很關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此也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和手段,講座培訓、教學觀摩、實踐反思、寫日志做案例,忙忙碌碌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有時候教師是“迫于外在的壓力”而做,少了一種自我完善、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教學的強烈憧憬。

  “那天,我懷著感激的心情走進教室,感激有一個教書的機會,因為教學滋養(yǎng)著我的心靈,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學對心靈最有益!弊髡甙呀虒W看成了滋養(yǎng)教師心靈的雞湯,教學就是無止境的相遇。他把自己和學生、學科結(jié)合在一起編織生活,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jié)構(gòu)中。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10

  面對教師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里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chǎn)生后,面對源自內(nèi)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后隱藏,與內(nèi)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lián)系,在“共同體”中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

  毫無疑問,《教學勇氣》正是冥冥中我們所要追尋的答案,更是對我們內(nèi)心呼喚的回應。讀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掩卷沉思,會不自覺地把帕爾默的描述和我的心靈狀態(tài)或教學狀態(tài)進行比照,在比照中感慨、頓悟!

  1、“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捧上天的時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師感到被貶低,被迫屈從于不屬于他們的標準。這時,他們必然會感受到痛苦。”

  的確,在現(xiàn)實的教改實踐中,時不時會有某種“教學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節(jié)里,正如大家對“名牌服飾”的追隨,不論內(nèi)心是否真正認同,不論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質(zhì),大家都會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這樣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為一個普通教師,我不敢惶論這種流行的是與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費”的必要。當我們要選擇某種“流行”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問自己“這種方法所體現(xiàn)的價值是我所推崇的嗎?我有推行這種方法的個性特質(zhì)和優(yōu)勢嗎?”。帕爾默認為“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边@與我們中國的說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當我初遇“嘗試教學法”的時候,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樂趣。而當年的激勵納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別人的課堂聽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課堂使用也覺得羞愧,那時,我也會責備自己的落伍,而今,帕爾默終于令我釋然,與其違心地痛苦地“時尚”,不如真實地坦然地放棄!

  2、“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

  我們的教學經(jīng)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說”,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jiān)控機制間轉(zhuǎn)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fā)性和優(yōu)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么教師成為權威,要么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gòu)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tǒng)。在這樣的系統(tǒng)里,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chǎn)生了。讀到這里,帕爾默為我們描繪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實現(xiàn)它,真的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不過,我們已經(jīng)上路了,不是嗎?

  3、“除了問一個誠實而開放的問題外,‘明確委員會’成員禁止以其他任何方式與焦點人物對話”

  帕爾默認為“要想在實踐中成長,一個是達成優(yōu)質(zhì)教學的內(nèi)心世界,一個是由教師同行所組成的共同體!睂τ诤笳撸覀儸F(xiàn)行的教育體制非常重視,我們通常稱其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許多老師走出孤獨和封閉,在互幫互助中迅速成長起來。但帕爾默的“明確委員會”與我們的“同伴互助”相比,卻是別有一番洞天。需要幫助的人被稱之為“焦點人物”,“明確委員會”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幫助他——“沒有忠告、沒有過量確認、不會把問題轉(zhuǎn)移給他人,不用提建議。共同體的成員只會提焦點人物誠實而開放的問題(如,這樣的事情以前發(fā)生過嗎?你有什么感覺?)……”讀到這里,我的好奇心被極大的激發(fā)——這樣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嗎?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終于陷入了另一種沉思。帕爾默認為,如果“明確委員會”成員不能走進另一個人的心靈,其實根本無從知道另一個人所問問題的答案。而且除非這個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領悟,否則任何的建議也會收效甚微。所以,只問問題好了,需要做的其實只是幫助焦點人物發(fā)現(xiàn)內(nèi)在的智慧。從這一點上,我們不難看出帕爾默不淺的心理學造詣。他的觀點甚至對于我們“幫助學生”也有同樣的借鑒意義,我們應該真心地充分地聆聽學生的聲音,在那開放的空間里,接受學生也接受自己。

  這本書不同的人讀會有不同的感受。我是收獲良多的。他給我呈現(xiàn)了一個奇妙的心靈世界!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11

  作者談到,在工作中,他給大家出了這么一道填空題:“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蹦康氖窍M珊吞骄课覀兘痰米詈脮r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fā)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人們?yōu)樽约禾岢隽嗽S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tài)就像一個瀑布、一名爬山向?qū)А⒁幻麍@丁或一個天氣系統(tǒng)。每個人的隱喻是不一樣的.,因為優(yōu)質(zhì)教學來自教師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了什么呢?牧羊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弊x到這里,我也在思索著自己的隱喻,但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澳裂蛉兴姆N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一個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群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并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zhuǎn)移到另外一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碑斘医痰米詈玫臅r候,我就像牧羊犬。

  教師在教室中的任務就相當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務——給羊一個空間讓它們自己吃草,而學生一定要自己去“喂飽”自己,而當他們已經(jīng)知道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么知識時,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zhuǎn)移到下一個“牧場”,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本書中還有許多精彩的論述深深地吸引著我。例如,有關從微觀世界教學的幾個生動的案例,用以說明專注于“偉大事物”的教育共同體的力量:一個是醫(yī)學院里的微觀教學,一個圍坐在活生生的、真有病的病人周圍進行的教學所產(chǎn)生的教育力量;一個是社會研究的微觀教學,一個探究種族概念的對話過程,以此說明讓學習者“把點連起來”去建構(gòu)經(jīng)驗的益處。

  書中還介紹了維持開放的學習空間的技術手段,在第一章和第五章中,提到了作者的一位極具教學魅力和獨特氣質(zhì)的導師,一位深切地熱愛他的學科、學生和教學、希望學生也能認識這門學科的導師……書中很多地方,值得我們駐足停留。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12

  當我有幸讀了帕克·帕爾默著的《教學勇氣》之后,使我的心靈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對教學、教師認識過于簡單,過于膚淺!督虒W勇氣》使我對教學,優(yōu)秀教學和優(yōu)秀教師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認識。帕克·帕爾默談到教學中的困惑源自三個方面:學科,學生,還有自己對自我的認識。學科像生命一樣廣泛和復雜;學生遠比生命廣泛、復雜;而更為復雜的是教導自己認識自己。如果僅僅從學科和學生兩個方面去認識教學工作的復雜性,作為一個教師只要精通學科知識,學習足夠的教學技巧,使得自己處于引領學生精神的地位,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去復制這個世界。當我們對學科以及對學生的認識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源自于我們對自我的認識,依賴于關于自我的知識。

  當我們不了解自我的時候,我們就不了解我們的學生是誰,也就不能懂得我們所教的學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時候,我和同事經(jīng)常會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教起來怎么越來越難了,越來越多“來自地獄的學生”;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巧的要求越來越高了,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從這些抱怨聲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僅僅從學科和學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學,我們也是在這個角度上來進行著我們的教學,很少從認識自我這個角度來理解教學,去理解我所教的學科,去認識我所教的學生。在帕爾默看來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去簡單的復制這個世界,而不是在改造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是要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我們要想讓我們的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去復制這個世界。作為教師就不能僅僅從學科和學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學,教師應該去理解自我的知識,認識自我,把自我和學生、學科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共同體,去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僅是有精深的學科知識,好的教學方法,正如帕爾默所說的真正的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在每一節(jié)課里,教師與學生建立聯(lián)系,進而引導學生與學科建立聯(lián)系,較少依賴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賴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認同,我的自我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

  然而當我回憶我這些年的教學工作時,我發(fā)現(xiàn)我和我的同事有很多類似帕爾默所描述的狀態(tài):課堂中的“我”與真實生活中的“我”是分離的,缺少自我身份認同和自我完整,“我”獨立于學生之外,獨立于所教的學科之外。當我沒有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原因正如帕爾默所說的,在我們這個社會上占主導地位的認識途徑是以“脫離我們的自我”為代價,將我們帶入“真實”世界的“客觀”認識途徑。而懸置于我們教師和學生頭上的高考試卷使我們更加默認了這種認知途徑,我們害怕,恐懼我們介入到我們的學科會受到評判,有可能招來漠視和嘲諷。因此,造成了課堂上的“我”與真實的“我”相分離,與所教的學科相分離。師生有別的思想作怪以及害怕,恐懼與學生發(fā)生沖突,造成了“我”與學生的分離。這種種由于害怕和恐懼所造成的分離更使我缺少了自我身份認同和自我完整。我們在這種分離的狀態(tài)下日復一日的重復著相同的事情,造成了我們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缺少了教育的熱情和沖動,本來生機勃勃的教育被我們弄得死氣沉沉。因此為了讓教育事業(yè)恢復它應有的活力,發(fā)揮它應有的對這個社會的功能,作為我們要尋找自我,尋找自身認同和自我身份完整。

  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呢?帕爾默在這本書里已經(jīng)告訴可我們,首先,從心靈導師身上去尋找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我們可以把心靈導師理解為引領我們進入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原因,它可以是我們學習生涯中真實的教師,也可以是感動我們的事件,也可以是我們的理想和抱負,這些可以匯聚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們優(yōu)秀教學的源泉。其次,我們要明白為什么選擇某個具體學科作為我們所從事的領域,這部分的知識可以激發(fā)我們的自我意識,在這之前,自我意識是處于潛伏狀態(tài)。當我們尋找到了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我們就不需要躲在講臺后面,利用我們手中的“權力”去控制學生,與學生造成分離;我們也不需要簡單的模仿其他教師的教學法方,而是去尋找契合自己個性的教學方式,真正好的教學應該是源自教師的心靈。

  在用心讀過帕爾默的《教學勇氣》之后,使我明白我們應該從學科,學生以及教師的自我知識三個層面來看待教學,優(yōu)秀教學是源自于自己的心靈,優(yōu)秀教師是不把自己的教學簡單的降低在技術層面,而是在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礎上讓自己的教學源自自己的心靈。因此,正如這本書的名字,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鼓起勇氣,去開放我們的心靈。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02-28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15篇02-28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體會11-25

教學勇氣的讀書心得體會12-23

《教學勇氣》心得體會01-26

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11-26

教學勇氣的心得 (通用26篇)03-02

教學勇氣讀后感03-12

教學勇氣 讀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