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
一、我對“小班化”認識的改變
在參加“小班化”教學實驗之前,我對“小班化”的認識只停留在一個“小”字,對小班化教師非常羨慕,覺得班額小,學生少,相對來說應該輕松很多。參加小班化教學實驗后才知道小班化教育絕非一般意義上所理解的簡單減少學額,而是在基礎設施建設、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班集體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綜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和個性充分發(fā)展的教育組織形式,是世界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普遍采用的基礎教育發(fā)展模式。
二、我的課堂變了
面對這樣的挑戰(zhàn),我想先從課堂教學的探索入手,嘗試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小班特色的語文教學。我從營造教學氛圍、小組合作和多元評價等方面,進行了不同語文方法的嘗試,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有一點收獲。
。ㄒ唬┙虒W氛圍更和諧了。
我把發(fā)自內心的微笑帶進課堂,用親切和藹的目光注視著每個學生,在整堂課中表現出對學生信任與激勵的神態(tài)。一句句“講得好”、“說得不錯”激起學生興趣,從而達到師生共享成功樂趣的感情交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化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諧的教學氛圍的營造,使學生的每堂課都學得快樂、輕松,使學生處于接受感知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符合“樂學”的原則。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個學生實行等距離教育,即教師對各類學生的關懷、教育一視同仁,讓每個學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這是古板、擁擠、五六十人的濟濟一堂的大班教學無法比的。
(二)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多了。
小班化教學使我的語文課再也不是老師與幾位“課堂明星”的一唱一和,這樣的配合挫傷了大多數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把如今的語文課叫做“全生總動員”。不再擔心那些膽小、不善表達的學生影響教學進度,而不敢請他們發(fā)言,讓語文課成為每個學生演出的舞臺。
(三)小組合作雛形
說起合作學習剛開始我總是認為一年級的孩子還太小,自己還管不了自己,什么都不懂,根本不會合作。其實,專家研究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在幼兒階段,兒童對合作選擇的認知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其中超過一半的幼兒知道在面對問題時可以通過與同伴合作解決,這說明孩子已經有了合作本領。學習和游戲是相通的,在擔任了學校小班化教學的任務后,我明確了任務,我也要教會孩子在學習中的合作,幫助孩子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回顧在幾個月來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1、識字學習中的合作:
。1)找生字詞:同桌對照一下找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一起讀讀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該怎樣組詞正確。這是最簡單的合作,孩子們都愿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說是簡單的合作熱身。
(2)學生字詞:教師出示生字詞以后,同桌你讀一個,我讀一個,如有不對的地方給對方糾正后再讓對方讀一讀,讀完后同桌交換讀。這個過程既是認識的過程又是檢查監(jiān)督的過程,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學習。
。3)去掉熟字讀生字:請同桌兩個人互相說說這些字是怎么記住的,然后互相讀給對方聽;或小組內說說記憶生字的方法。
2、寫字中的合作:
。1)同桌一起書空田字格里的字(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寫字經驗,如果寫的`一樣就說明正確,如果不一樣討論一下錯在哪里?)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認識的詞語讀給對方聽,既鞏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詞,又互相補充了對方認識。
。3)小組互相監(jiān)督平時的讀寫姿勢、紀律情況、發(fā)言情況等。
。3)閱讀學習中的合作:
A同桌對照一下自然段序號標注的一樣嗎?不一樣的找一找問題在哪?
B同桌每人讀一個自然段,不正確的地方馬上給對方糾正,然后再讀。
小組內每人讀一個自然段,不正確的地方糾正后再讀。
(4)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小組長分好工。(為今后真正的小組合作打基礎,樹立小組長威信)
4、為了讓學生盡快學會合作學習,我把競爭也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快速記住漢字,在合作與競爭中正確閱讀課文,在生生的互相幫助和提醒中不斷進步,這樣的上課效果甚佳,我發(fā)現所有學生合作學習的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維得到最大發(fā)揮,記憶也特別牢固。
。ㄋ模┒嘣u價伴隨孩子快樂成長
1、講究語言藝術,讓學生感受被賞識的快樂。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人都有一種引起注意,得到認可,獲得贊賞的天然欲望,特別對于學習困難孩子一句表揚很可能喚起他的進取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課堂上,我尋找機會給班上的特別好動的李靖激勵性評價!扒疲裉炖罹缸枚嘀毖!”“你的發(fā)言真精彩,一定是認真聽課了!”“要是你上課不亂動,老師就更喜歡你了!苯档蛯W習困難孩子的要求,提問時,也選擇簡單的問題,讓他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對學習自然就產生了興趣。在教學中,我還把這種贊賞別人的評價教給每個學生,使他們更愿意合作,同學關系也更融洽。
2、重視非語言評價,增強親和力。
在注重語言評價的同時,更要重視非語言性評價。體態(tài)語言的激勵評價。人體是一種信息發(fā)射站,人的接觸除了有聲的語言外,無時無刻不用動作、表情、體態(tài)等傳遞信息,表達感情。例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夸獎的手勢、一個會意的點頭、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撫摸等等體態(tài)語都代表了教師的評價。這些都會牽動學生,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同時可以拉近你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一次語文課,學習能力比較差的陳子鵬同學猶猶豫豫地舉起小手,我以親切期待的目光注視著他,請他回答。他大膽地站了起來,我微笑著對他輕輕點頭,他得到鼓勵后,答得很好。我請全班同學用鼓掌給他評價。全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他坐下去后就有點得意洋洋,講起了小話,我看著他微微搖搖頭,他馬上坐直,不講話了。我馬上給他豎起大拇指!盁o聲勝有聲”,無聲的評價往往比有聲的語言更能讓學生接受,更能促進學習困難孩子的轉化。
3、采用延遲性評價,給學生進步的權利。
學生的能力品行肯定是有差異的,做為語文老師,我碰到那種因智力因素或懶惰因素造成學習困難的孩子就容易著急,但越心急越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嘗試采用延遲性評價,并降低對學困生的評價指標。讓他們也嘗到成功的喜悅。如:只要他們的作業(yè)對自己來說是進步的,雖然沒有達到優(yōu)秀的要求,可以評優(yōu)秀等,并印上小紅星,但要對孩子說明他的“小紅星”是打給他“認真的態(tài)度”。
4、充分利用教室空間開展評價活動。
教室空間是班級文化的載體,利用教室空間的開辟小組評比專區(qū)。在背書、作業(yè)、課堂表現等方面考核孩子,只要達到老師要求,表現良好的就可以得到一顆小星星貼在自己小組的榮譽欄里,集夠十顆小星星就可以換一個笑臉圓月亮。每得到一個圓月亮小組內每個孩子都會得到老師的獎品——精美的書簽,可愛圖案的小即時貼、作業(yè)本等,這樣激發(fā)了孩子的上進心,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也是增強了孩子的小組意識,競爭意識。
三、小班化教學中的困惑
在小班化教學實驗中,我還有很多困惑,請各位專家、前輩指點:座位的編排給那些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的學生提供了方便。課堂上只要是小組討論,學生個個嘴巴都在動,看似場面非常熱鬧,好像在合作討論,但仔細觀察,有的學生趁機還做其它的事,根本沒有耐心傾聽別人的發(fā)言,那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之中?發(fā)展學生個性與課堂常規(guī)矛盾嗎,該如何兼顧?如何使小組合作有實效?
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2
開學以來,我和全體語文教師一起學習了語文新課標,從中我受益匪淺,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美不勝收,還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擴大了學生們的視野。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并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我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3
通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理論及實踐》這一專題的學習,我知道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課改之路上的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一、正確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觀各有不同的結果,什么樣的課堂是高效率的課堂?學生會不會學,能不能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怎么樣?學生學會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答案的正確與否,不是一個是與不是,更重要的是好與不好。同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有量,如果教師一節(jié)課講多了,而學生還是知之甚少,言之無序、無物,就不是好的課堂;如果一節(jié)課只是讓學生學習討論一個小問題,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不能算是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聯系教材等。
二、提前布置學生預習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現在課外的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搜集到整理,閱讀與思考,可以獲得與文本相關的大量信息,為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心得體會《《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理論及實踐》心得體會》。課堂教學中減少了大量的時間,教師先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等,就可以實現教學的目標,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其實,一節(jié)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么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現在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因為,我們發(fā)現孩子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么每個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鐘出現在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還是分散的呢?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里發(fā)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xù)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并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四、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就要講究動(“動”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解答、討論。)靜(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能使學生“靜”的時候“動”起來,“動”的時候“靜”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我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動”和“靜”就像音樂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生出美妙的樂章。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是成功的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論及中國畫的構圖技巧時說:“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币馑际钦f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來跑馬,用墨多的地方連風也吹不過去。把握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4
一年中,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實踐活動的時候,同學可以這么積極主動的發(fā)言,大膽的參與。是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讓我們看到了小朋友們的另一面,也讓我走進了小朋友的心里,這是我們在語文教學工作中體會不到的樂趣。
本學期,我們都進行了各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使我們研究小組的成員都對對綜合實踐活動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F結合活動談自身的幾點體會:
一、真正實現小組合作、發(fā)展每個同學的個性
活動的開始,我們鼓勵同學選擇自身喜歡的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并讓他們在小組內選擇最想研究的子課題,在小組成員分配工作時,我讓同學根據自身的特長選擇自身在小組里承當的任務,給同學個性的發(fā)展發(fā)明了空間,這樣做,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覺,團隊精神大大增強,為活動的開始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中,我關注了每個同學的表示,盡可能的給同學主動探究的機會,讓他們按自身的意愿去調查,按自身的想法去多方面的搜集資料,引導他們在完成分內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協助他人、協商他人開展調查研究,使同學在活動中不再是坐享其成,盡可能使每個同學都獲得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有的小組不但與組內同學合作、效果展示時還請來了外援;有的小組在活動中意見不統一,這時同學想到了“為了小組的團結,我只有聽他的了”,看似無耐,卻也是一種睿智的表示。至少,在大力弘揚個性的今天,小朋友們學會了權衡利弊、學會了尊重他人、學會了與人愉快的'合作,這也正是我的初衷所在。
二、關注同學的年齡特點、興趣喜好
選題階段,我們都注重發(fā)揮同學的自主性,然后引導同學談對這個對選題的了解,由于同學發(fā)生了一種從多方面了解的愿望,于是活動主題就確立了,主題確立后,我引導同學提出自身感興趣的問題,根據同學的意見,確立了研究的子課題,這一系列的活動,可以說都是不著痕跡的,尊重小朋友意愿符合小朋友心理特點的。
各年級的小朋友對每個選題的了解都是片面的,在我們的眼中,他們提出的問題也許沒有深度的,也許是沒有價值的,然而我卻接受了他們的選擇,因為我們始終認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參與者是小朋友們,他們有權力選擇自身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他們研究的應該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而不是教師認為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只能起一個“支架”的作用,只能協助,引導同學研究、考慮、設計,只能協助同學在自我的探索中構建新的認知。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注重過程性指導
活動中,為了讓小朋友們不在自身的研究中孤立無援,也防止老師過多的參與和指導,我只是以一個協商者,一個顧問的身份出現,這使小朋友們心理上的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動的主動權,開展活動也更有熱情了。如同學在調查其它同學愛吃的蔬菜水果時,他們采取了問卷的形式,我發(fā)現這種方法廢時廢力,就問他們是否還有其它更快捷的方法,一個小朋友提出來:拿一個小黑板到班級調查,說明情況后只需要舉手,數數就可以了,我寫上對他的方法的肯定,陪他們深入到班級采訪,有我的陪伴,他們膽子大了,勇氣足了,即使面對六年級的大哥哥、姐姐仍是那么自如,結果出色的完成了調查任務。
二、注重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yǎng)同學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的能力
在讓同學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的動身點是讓同學走進生活、切實地進行調查研究、強調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小朋友們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時提出問題,通過自身的考慮、求助、與他人的討論等把問題解決,這樣的探究對小朋友的發(fā)展是十分有利的,這一次實踐活動小朋友們確實在實踐能力上有所突破。如:他們不但能從書本上、網上找到一些資料,還學會了從他人那打聽消息,獲得一些有用的資料。其中,為了了解蔬菜、水果的銷量、保管,他們去市場進行了采訪;為了了解同學們愛吃哪些水果,他們調查了800余人,并把數據制成了表格,用具體的數據說明問題,我們欣喜的看到,小朋友們正在他們自身的研究中變得善于考慮,懂得了從多角度了解問題,學會了用多種方法說明問題。
三、改變評價方式,注重同學的感受和體驗
教語文時,我總想一節(jié)課讓同學學會什么,很少關注同學的發(fā)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我明白了活動要以同學為主,不一味的惦記著“給”同學什么,而關注能為同學“做”什么,注重同學的感受和體驗。在交流時,我把此次活動的最終評價權交給了同學,這也體現了活動中同學全程參與的主動地位。在評價時并不要求同學調查效果有多具體,而是以同學調查的熱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參與人數的多寡為評價依據。
四、拓展延伸,尋找新問題
在活動的最后,我引導同學談:對于每一次活動,你還想做些什么?我們還能做些什么?鼓勵同學說出更多自身感興趣的子課題,可以說是給同學留下了“考慮題”,又為以后的研究性學習埋下了伏筆,也體現了此燈學習的連續(xù)性。
五、不足
本學期的活動已結束了,由于終究是嘗試階段,活動中我還有較多的“敗筆”,比方:內容不夠全面,調查不夠深入,沒有充沛的利用家長,特別是活動中教師對于同學的回答,處置不夠細,沒有帶著目的去評、隨意性太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時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基礎;不時嘗試,全面提高自身的“指導”藝術;不時反思,在反思中生長、幼稚起來。
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5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因為學習原本是學生的一項創(chuàng)新性活動!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倍@對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使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要求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一、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自由參與、創(chuàng)新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fā)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是老師恩賜、饋贈的,而是要讓學生主動探究得到。但學生的主體性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培養(yǎng)。教師要為他們創(chuàng)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
在我聽的《我要的是葫蘆》一課中,任課教師首先讓同學們通過品讀第一段,感受葫蘆長得好,種葫蘆人非常喜歡小葫蘆。接著教師出示課文中兩幅插圖,“種葫蘆的人就一心等著收獲葫蘆了?山Y果怎么樣呢?觀察這兩幅圖,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們馬上發(fā)現:“葉子開始是綠的,后來變黃了;掛在枝上的葫蘆落在地上了;種葫蘆人開始很高興,后來愁眉苦臉……”教師接著引導:“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讓我們快去找一找吧!”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要由過去的“教師中心”變?yōu)橐詫W生為本,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tài)”,這樣學生在課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根據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理由,并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故事中所包含的寓意:做事不能只想結果而不顧過程,要聽取別人善意的勸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在適當的時候予以點撥指導,使學生充分感受語言文字中的寓意,在讀中感悟、積累語言。
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的教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二、運用信息技術,推進學習方式改革
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開路先鋒,已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為課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徑,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營造了較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的進行整合。特別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究”方式的學習,為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最大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你最欣賞哪位植物媽媽送種子的方法?為什么?”這一問題展開自主學習,當學生理解到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時,對“太陽一曬,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這部分內容不易理解,教師及時播放課前查找到的錄像資料,孩子們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畫面,當看到豆莢裂開,一顆顆豌豆從豆莢中彈射到地上時,不禁發(fā)出一聲聲驚嘆。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迫切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豆莢裂開的速度真快,如果眨一下眼,就有可能沒有看到,所以文中說‘啪的一聲’。”“我知道為什么用‘炸開’了,豆莢裂開是有力量的,把豌豆寶寶們彈落到地上!闭n件使學生對豌豆傳播種子的神奇之處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的體會,學生身臨其境,與作者的感受產生了共鳴,使課文的難點得以突破。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更是把學生引進多姿多彩的世界,變抽象為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發(fā)揮視覺和感知的作用,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輕松、愉快、主動地學習,為傳統課堂教學增添了勃勃生機。
三、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在感悟中陶冶情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關注閱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努力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求滲透到閱讀的內容和方法中去,使德育目標、智育目標和美育目標能夠得到綜合的體現。語文教學要把握學科的個性,以學生的語言發(fā)展為本,加強語言的理解、感悟和運用,通過誦讀、聯想、評價,感受深刻的文本內涵。課文不僅是教的藍本、讀的范本、還是情感熏陶的樣本。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利用這一藍本、范本和樣本,讓學生感悟到課文中主題的鮮明,內容的豐富,語言的優(yōu)美,構思的巧妙,表達的精彩,情感的渲染,思想的啟迪,靈魂的凈化,個性的張揚。
《假如》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那些飽含真情的語句,反復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帶領學生感悟教材,感知社會生活,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培養(yǎng)愛心。
教師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后,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通過課件向大家展示了世界上除了寒風中的小樹,饑餓的小鳥,殘疾的朋友還有更多的動物朋友、植物朋友、人類朋友,“如果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為誰畫寫什么?拿起你手中的筆,把你們的愿望寫出來!苯處煘閷W生架設了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以寫話為載體,既橫向拓寬了教材,又不偏離語言文字訓練的本質。這樣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有了適當的情感基礎,我口說我想,我手寫我心,就水到渠成了。
學生們當堂寫道:“我要給奶奶畫一雙聽得見聲音的耳朵;我要給盲人畫一雙好眼睛,使他們不再生活在黑暗中;我要給山區(qū)的孩子畫一所漂亮的校園……”小學生的語言雖然稚氣十足,但他們的心靈是純真的,聽課的家長和教師此時都被孩子那一顆顆閃亮的心所感動了。雖然他們此時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通過學生的“讀、看、思、議”感悟到什么是愛。這種“愛”并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真真切切感悟到的。只有感悟了才能愛之切、恨之深;只有感悟才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和教學、學習方式,它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師在課程改革中不斷實現自我更新,而且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會學習,不斷成熟、不斷進步。教師要與新課程同行,就必須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fā)者、決策者”;必須掌握新的專業(yè)要求,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思考,在課程改革中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由參與,探索、創(chuàng)新,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探究意識;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推進學習方式改革;通過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在感悟中陶冶情操。在這樣的學習方式引導下,經歷新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6
在x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期間,我參加了我縣初中新課標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培訓學習。在培訓學習中,我聆聽了專家的報告,李老師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還看了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示范課,使我能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沖擊,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通過這次培訓,收獲頗豐、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fā)。對我對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下面將我的學習心得小結如下: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
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中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上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教學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圣先賢也早就指
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yǎng)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弊x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好方法,F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四、多鼓勵,多表揚、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fā),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fā)生共鳴,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f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fā)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培訓活動是短暫的,但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yè)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專家及名師結合自身的成長給我們做的一場場精彩講座,為我們教師的健康成長又一次指明了方向,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時時處處都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和人格塑造,并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和提高,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通用】10-21
【實用】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0-16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03-14
(精)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8篇08-18
語文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總結08-12
實踐教學的心得體會10-15
實踐教學心得體會11-29
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1-18
【精選】教學實踐心得體會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