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四年級語文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爭吵》是S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心活動: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然后寫克萊諦的友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兩人重歸于好;最后寫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課文細致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我”的不安與后悔,“我”知錯卻沒有認錯勇氣的矛盾心態(tài),寫出了“我”對克萊諦往事的回憶及印象。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體現(xiàn)了“我”的個性特征,一個明是非卻愛面子的“我”活脫脫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也為克萊諦后邊的友善行為作了鋪墊和暗示。聯(lián)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讀本文的生字新詞,讀懂“我”和克萊蒂爭吵的起因、爭吵后各自的表現(xiàn)。
。2)、技能目標:感情朗讀課文中的有關段落。
(3)、情感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的道理。
重點、難點:揣摩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語句。聯(lián)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2、學習生字詞。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2、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完成本課作業(yè)練習。
二、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朗讀能力,通過自學能夠自由朗讀課文,并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理解和分析。而四年級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對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xiàn)抱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但語言重組能力不是很強,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fā)。由于本班學生屬于新分班級,學生差異大,回答問題不主動。
三、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程 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tǒng)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探究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創(chuàng)新教育中所說的研究性學習,小學生由于心智發(fā)展水平相對比較低,對他們而言,所謂創(chuàng)新性學習,不是真的期望他們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有什么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指他們經過研究性學習,發(fā)現(xiàn)前人早已發(fā)現(xiàn)的知識,或對已知道的知識進行新的有意義的重組。本課的研究性學習就是把這種“發(fā)現(xiàn)和重組”的過程當做追求的重要目標——激活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課堂上的這種研究性學習注意創(chuàng)設一種重要研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面臨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促進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四、說設計意圖
通過調查報告形式結合學生探究,了解課文內容并體會課文的內涵。從中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點。利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體會作者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間發(fā)生的問題。
五、說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認識事件——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升華。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里,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xù)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后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xù)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并能對課文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后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yǎng)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煉和考驗。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了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后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你們獨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么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歐洲的?這樣設置懸念,能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么事,對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根據(jù)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這一設計的依據(jù)有兩條: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匯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游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么?
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
1、檢測的功能;
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jù)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并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課文講述了一個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yǎng)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長大后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心痛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給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著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蒙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后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全文有兩處“受不了”,前處是老人眼見長大成人的兒子不愿意掙錢,只會花錢,是個無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兒子看見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而被羞辱,傷心與氣憤使他難以忍受。課文的重點放在最后這層意思上,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感悟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
簡單完整,層次分明是本課的結構特點。先寫老人有一個什么樣的兒子,是整個故事的起因,接著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記敘一枚金幣的故事。課文人物對話串聯(lián)了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展示人物性格。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課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特設定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心情,重點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過程與方法目標:1、自讀課文,了解事情的經過。2、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珍惜父母勞動的意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體會到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來之不易,引導學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確對待金錢,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教學重、難點分別為:了解人物特點,揣摩其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心情,讀出感受。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三、說教學策略:
為了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了以下教學策略。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教學時我以“一枚金幣”為線索,圍繞兒子三次把一枚金幣交給父親的情節(jié)進行教學,主要采取以下幾項教學措施。
a加強朗讀指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感情的重要方法。結合本文對話多的語言特點,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讀,發(fā)揮學生的示范作用,從而對學生進行螺旋上升的感情朗讀指導。
b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談感受。
在引導學生體會兒子“受不了了”時的心情時,我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交換角色,更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道理。
c、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教給學生如何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jù)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本節(jié)你我主要教學生以下學習方法:⑴、抓重點詞語進行學習。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如文中“懶惰、省吃儉用、當牛作馬、兩俄里”等詞語,讓學生明白這些重點詞語對于表達文章中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⑵、合作學習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給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的機會。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合作學習的機會,來體會兒子與老人三次對話來幫助學生理解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四、說教學教程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前向學生展示百元紙幣,引起學生的興趣,一起走進“一枚金幣”的故事。這種導入讓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拉近了他們與文本的距離。
二、交流感悟,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
1、自由讀課文,看你讀懂了什么,讓學生通過讀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并主要了解兒子與父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2、學生再次讀課文,先找出父親如何面對這個兒子的感受的詞,即“受不了”,體會出父親的無奈,再找出另外一個“受不了”,引出兒子如何對待自己掙的這枚金幣的態(tài)度,重點學習兒子第三次將金幣交給老人的情況。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說出兒子看到父親把金幣扔進火爐時的反應,重點進行入情入境的朗讀,讓學生通過讀來理解兒子受不了的心情,最后再和前兩次進行對比,說明了兒子明白了自己的勞動所得才懂得珍惜。3、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再一次欣賞文章內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三、聯(lián)系實際,激情導行。
你怎樣看待父母給你的零用錢?你打算怎么用他們給你的錢?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金錢的來之不易,不僅要珍惜自己的勞動所得,也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
四、作業(yè)布置。
最后兩道作業(yè),其一目的在于考察學生的復述能力,其二讓學生在生活中正在學會珍惜勞動成果。
五、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精練,突出重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四年級說課稿02-16
《語文》說課稿05-24
四年級語文《白鵝》說課稿04-26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04-08
四年級語文《長城》說課稿03-15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03-10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03-10
精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1-08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1-05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