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2-01-11 00:12:4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品】物理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理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物理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ㄒ唬┙滩脑谡麄中學物理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節(jié)。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圖示和重力,彈力,摩擦力這三種基本性質力,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容是研究多個力的合成問題,它是前幾節(jié)內容的深化。

  同時,本節(jié)課在整個中學物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的基礎和工具;“平行四邊形定則” 則始終貫穿在物理知識內容的全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為以后學習速度,加速度,位移,動量,電場,磁場等矢量運算奠定了基礎;而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等效代換思想貫穿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因此,本節(jié)課不過關,后續(xù)課的學習,就無從下手,本節(jié)課是后續(xù)課程的知識準備階段。

 。ǘ┱n程標準分析

  教材安排這節(jié)課的目的一是從等效代換思想出發(fā),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二是體會實驗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并初步掌握用平行四邊行求合力的方法;三是會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共點力的合力;四是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力夾角的關系;五是將力的合成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ㄈ┙滩膬热莘治

  教材上本節(jié)內容最大的亮點在探究實驗部分,同樣是先用互成一定角度的兩個力F1、F2將一端固定的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接著用另外一個力F再次將橡皮條的一端拉到O點,然后給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不同的是接下來以前的就教材是這樣說的: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對角線表示出來;而我們現(xiàn)在的新教材是這樣講的:我們要探究的是:合力F與分力F1、F2有什么關系?

  通過新舊教材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舊教材注重知識結論的給出。而新教材則更加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知識前他們已經具備了力的矢量性、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有關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幾何知識、等效替代的思想等等,為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然而高一學生習慣于代數(shù)運算,即使對位移、加速度等矢量,之前也是由直接的代數(shù)計算得出,又因為有些學生幾何知識遷移能力較差,對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這一圖形計算往往不習慣,通過探究實驗,則能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等效替代”是高中物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很多學生對此卻不甚熟悉,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實踐體驗和對多個實例的分析說明,加深學生對等效替代的認識。同時在學習方式習慣上,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習慣“吃現(xiàn)成”,同過本節(jié)課,要近一步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說目標

  鑒于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制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3、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

  過程與方法目標:

  1、了解物理學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并進行初步的探究。

  3、學生在自主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發(fā)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2、通過力的等效替代,使學生領略跨學科知識結合的奇妙,同時領會科學探究中嚴謹、務實的精神和態(tài)度。

  重點: (1)學習科學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2) 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及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應用。

  難點: (1)探究實驗的設計,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時間安排與預設教學目標的達成;

 。2)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系。

  四、說教學設計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需要給學生大量的探究時間,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使探究過程自然而又合理,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圓滿達成教學目標,我對本節(jié)課做如下設計:

  1、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開始,科學始于好奇,發(fā)現(xiàn)始于觀察。我國偉大的地質學 家李四光先生說過:“觀察是得到一切知識的一個首要步驟!痹谡n堂教學的開始,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從觀察中獲得感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

  2、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

  猜想與假設是對已知事實材料和科學知識作出的一種猜測性陳述,對問題中事物的因果性、規(guī)律性作出假定性解釋。在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簡單結論的基礎上,教師要適當?shù)慕o以引導,讓學生提出符合實際的,合理的猜想。

  3、指導學生合理設計實驗

  實驗設計是根據(jù)一定的目的與要求,運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對實驗過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驟等的全部方案的制定和調整,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是物理實驗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對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切不可為了設計把一切都拋給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要有強有略,要對設計過程進行有計劃的指導。

  4、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評估

  由于學生探究的內容是人類早已發(fā)現(xiàn)的,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宜設計成真正具有探究性的過程,在極低端得情況下,往往成為目標和路線都明擺著形式化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合力與分力的幾何關系,只是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改變獲取知識的方法。并不是真正意義的通過探究從未知到達已知。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結束語

  本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探究的科學方法,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有一點了解和體會。不求目標的全面達成,希望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能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有科學探究的嘗試。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重力與重心》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第1節(jié)的內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礎內容本章從最常見的重力入手,講授力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力學的基礎,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準備,所以本章的教學 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容有:1.力的描述;2.重力及其測量;3.重心與穩(wěn)度本節(jié)內容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領略豐富多彩的力現(xiàn)象,學會基本的力學研究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與方向,并結合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結合本節(jié)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來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測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

  4.會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與穩(wěn)度的關系

  6.運用重力,重心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各種力現(xiàn)象的奇妙保持對力現(xiàn)象的探索熱情,體會重力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由于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在初中已經學習了力的`示意圖,進一步擴展重力與重心本節(jié)的重點是力的圖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與穩(wěn)度;教學的難點是 重心與穩(wěn)度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的示意圖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認識,可以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力的圖示的描述方法,并通過復習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重力的三要素,并通過實驗探究均勻、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再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理解重心與穩(wěn)度;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在初中的基礎上,復習力的示意圖和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擴展到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學生學會畫力的圖示,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教師通過(靜態(tài)和動態(tài))圖片展示奇特的力現(xiàn)象,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幾幅有關重力的圖片來告訴學生今天研究的是最常見的力——重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通過提問,復習 初中時是怎樣描述力的?(力的示意圖);復習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讓學生學習新的力的描述方法,引出什么是力的圖示,怎樣畫力的圖示?對于力的圖示,學生常常容易出錯,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畫,而不是只記住它的畫法所以教師先舉例(圖4-6 力的圖示)該怎樣畫舉例(某人用50 N水平向左的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并讓學生動手畫,叫兩個學生到黑板上畫,教師評價與分析 學生所畫的力的圖示,指出他們的錯誤,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的畫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思考來獲取新知識

  教師舉例(樹葉飄落等)引出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概念),讓學生感受重力無處不在通過力的三要素分別講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重力的大?引出測量重力大小的原理:G=g,并讓學生知道g值會隨地球上緯度和高度而變化教師通過作圖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那物體的重心如何確定?學生閱讀課本、思考、討論,得出有規(guī)則幾何形狀且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是幾何中心;教師提問:沒有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如何確定?指導學生利用懸掛法尋找重心,學生進行實驗,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把知識擴展到;重心的高低影響物體的穩(wěn)度,教師舉例說明;學生閱讀課本,利用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教師總結本節(jié)的內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布置作業(yè)(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 :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第一,浮力;第二,物體的浮沉;第三,浮力產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對浮力這一節(jié)內容的研究是在小學自然課和生活經驗中已經熟悉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并結合前幾節(jié)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浮力的研究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礎。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3、教學目的':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對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繹推理能力等。還要培養(yǎng)學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浮力概念貫穿本章始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對物體浮沉和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側重于對直觀現(xiàn)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屬農村中學,多數(shù)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tài)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浮力現(xiàn)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fā)生興趣的現(xiàn)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5歲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可以借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演示實驗、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

  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物理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物理《動量守恒定律》,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詳細匯報。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利用動量的觀點解決物理問題是高中物理重要的解題方法之一,它被廣泛的應用在力學、熱學、電學、光學及原子物理各章中,有很強的綜合性。而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普遍規(guī)律之一,也是動量一章的核心內容。動量守恒定律與機械能、電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對訓練學生思維、培養(yǎng)解題能力有很大作用。

  在初中教材中沒有涉及動量的概念,所以對高一學生來說動量守恒定律還是一個新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教學中應注重對定律內容及適用條件的理解,幫助他們樹立動量解題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總結歸納能力,為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jié)如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的確立

  教學大綱對動量守恒定律的要求是B級,本節(jié)教材內容包括守恒定律的導出和守恒條件的確定及對其適用的普遍性的理解。根據(jù)以上內容確定了本節(jié)的知識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及適用條件,會在具體問題中判斷動量是否守恒,知道它是自然界中普遍適用的規(guī)律。

 。2)知道沿同一直線相互作用的兩物體的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進一步理解動量定理。

  (3)初步學會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簡單問題。

  守恒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實驗驗證和理論推導基礎上的。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安排了氣墊導軌實驗和用動量定理、牛頓第三定律推導動量守恒定律。基于以上內容確定了本節(jié)的能力目標。

  能力目標:

  (1)使學生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即實驗探索法和理論推導論證法。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總結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動量守恒定律是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用動量建立起物體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較好的利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去解決物理問題,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我確立了本節(jié)的德育目標。

  德育目標:

 。1)幫助學生樹立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3、重點難點的確定:

  動量守恒定律的得出,一方面通過理論來推導,另一方面通過實驗來驗證,而這恰恰是我們認識物理規(guī)律的兩種基本方法。因此,守恒定律的得出應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它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推理能力,也能使學生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動量守恒定律雖然是自然界中一個重要的普遍規(guī)律,但它的應用也要具備一定條件,初學者往往對守恒條件判定不準而亂套公式出現(xiàn)錯誤,尤其是對內力遠遠大于外力,判定更感覺困難,因此,守恒條件的判定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本節(jié)講的是新課,因此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講授法,另外,配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還采用了實驗探索法、理論推導論證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通過啟發(fā)式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利用氣墊導軌實驗,它即能直觀反應動量守恒定律,同時也能使學生學會用實驗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通過運動過程的模擬和實際物體碰撞錄像的播放,更能增加對動量實恒定律的感性認識,多種方法融為一體,使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最大限度的培養(yǎng)學生能力。

  三、說學法指導

  1、通過氣墊導軌實驗,教學生用實驗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

  實驗過程中應根據(jù)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fā)展水平,注意根據(jù)研究的問題,確定觀察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進行有序觀察。并對觀察現(xiàn)象進行合理分析,整理歸納形成理性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已學理論推導新的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

  通過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來推導動量守恒定律就是教給學生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即可以訓練學生思維,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能力,在很多物理規(guī)律的研究中都采用了這種方法。

  下面我來具體說一下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

  通過對動量定理內容的提問,鞏固上一節(jié)課知識并通過它反映的是一個物體所受的外力沖量和動量變化的規(guī)律,提出問題,如果兩個物體發(fā)生相互作用,它們的動量變化是怎樣的呢?冰面上兩個靜止的小孩互推后,他們的動量都發(fā)生變化,他們的動量變化又滿足什么樣的規(guī)律呢?由一個物體動量變化引入到相互作用物體動量變化,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引出本節(jié)知識。

  2、新課教學

  在教學安排上,我沒有完全按講義的做法,由簡單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初步結論,然后再用理論推導,而是做了以下調整:首先是把粗糙的.小車實驗改為較精確的氣墊導軌上兩滑塊相互作用實驗,其次是采用了先用理論推導后再用實驗驗證的方式。

  首先提出研究的問題:光滑水平面上兩物塊發(fā)生碰撞,它們總的動量是怎樣變化的,由學生自己推導。由牛頓第三定律和動量定理推出它們前后總動量是相等的,然后實際真是這樣嗎?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氣墊導軌的碰撞實驗來,這樣即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又能通過理論結果,激發(fā)他們實驗的興趣。

  實驗分三種情況:

  (1)兩等質量靜止滑塊由中央彈片彈開。

 。2)滑塊以一定速度撞擊另一靜止滑塊并粘到一起。

 。3)兩質量速度均不同的滑塊碰后以不同速度運動。

  從多種情況的分析,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從理論推導到實驗驗證,既滲透了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也有效的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

  知識內容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動量守恒定律,守恒定律的內容通過前面的結論由學生自己總結,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在守恒條件的教學上,教師應講授好內力和外力的概念,在內力遠遠大于外力的問題上,應滲透理想化的觀點以突破難點,在守恒定律普遍性的教學中,讓學生們觀看錄像,其內容包括:臺球的碰撞(正碰斜碰)、貨車的結合、炸彈爆炸、火箭升空、微觀粒子的碰撞,意圖在于通過直觀生動的畫面加深對守恒定律的條件及其普遍性的認識,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鞏固練習:

  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守恒定律條件的判定,其中(1)、(2)小題是有關外力是否為零的問題,(3)是內力遠遠大于外力的問題,(4)題則是論證多個物體組成系統(tǒng)的動量是否守恒問題,逐層加深,強化對守恒條件的認識。

  第二部分通過人跳離船后對船的速度方向及大小的分析,初步練習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題,為下一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做鋪墊。

  4、小結:由同學歸納本節(jié)主要內容

  五、板書設計

  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本節(jié)教學內容、突出重點,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板書設計如下:

  第三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

  一、理論推導: 二、實驗驗證

  結論:水平氣軌上,相互作用的兩滑塊

  碰撞前后動量不變

  動量定理 三、動量守恒定律

  F1t=m1V1 `-m1V1 1、內容:一個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者所受

  F2t=m2V2`-m2V2 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tǒng)的總動量不變

  牛頓第三定律

  F1= -F2 2、守恒條件:

  整理得 (1)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

  m1V1`-m1V1=-(m2V2`+m2V2)(2)內力遠遠大于外力

  m1V1+m2V2= m1V1`+m2V2`

  3、動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

物理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

  能根據(jù)比熱容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通過閱讀“氣候與熱污染”,了解利用比熱容解釋海邊與沙漠晝夜溫差問題并了解一下“熱島效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比熱容的概念和熱量有關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比熱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xiàn)象。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歸納演繹法。

  教學用具:等質量的水和煤油、燒杯、電熱水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學生閱讀教材前面的“想想議議”,在學生理解“水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和水的質量、溫度升高的度數(shù)有關,水的質量越大,溫度升高的度數(shù)越多,吸收的熱量越多”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所有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的.度數(shù)也相等時,吸收的熱量之間的關系。

  二、進行新課

  (1)演示實驗:出示盛有等質量的水和煤油的兩只燒杯,但我們明顯地看出兩者的體積不相同,這是為什么?(請學生回答)不同的物質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質的屬性。

  介紹電加熱器(俗稱:“熱得快”),強調電加熱器每一秒鐘放出的熱量是一定的,兩個電加熱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時間里它們放出的熱量也是相等的。

  請兩名同學幫助觀察溫度計,并隨時報告溫度。

  實驗結果:煤油溫度升得快。這表明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溫度升高的度數(shù)相同時,水吸的熱量比煤油多。

  (2)比熱容:換用其他物質,重復上述實驗,得到的結果是類似的。就是說,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在溫度升高的度數(shù)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這跟我們在測量物體質量時,遇到的情況相似;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一般不相同。當時為表示物質的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那么,現(xiàn)在我們應該怎樣表示上述實驗所反映的物質特性呢?(啟發(fā)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比熱容的概念)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

  比熱是通過比較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升1℃時吸收的熱量,來表示各種物質的不同性質。

  (3)比熱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

  如果某物質的比熱是a焦/(千克℃),它是說單位質量為一千克的該種物質,每升高1℃時(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a焦。

  (4)比熱表

  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各種物質都有自己的比熱。物理學中,常把由實驗測定的物質的比熱,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課本中列出了幾種物質的比熱,請同學們查出鋁的比熱及它的單位。你能具體地說明鋁的比熱的物理意義嗎?(提問)

  從表中還可以看出,各物質中,水的比熱最大。這就意味著,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水的這個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白天沿海地區(qū)比內陸地區(qū)溫升慢,夜晚沿海地區(qū)溫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區(qū)溫度變化小,內陸地區(qū)溫度變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內陸比沿海炎熱,冬季內陸比沿海寒冷。

  水比熱大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也經常利用。如汽車發(fā)動機、發(fā)電機等機器,在工作時要發(fā)熱,通常要用循環(huán)流動的水來冷卻。冬季也常用熱水取暖。(分析課本,說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車發(fā)動機散熱器的原理)

  三、小結:

  通過一些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熱的概念。

  四、布置作業(yè):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12-17

物理說課稿03-11

物理重力說課稿12-18

物理《質量》說課稿12-01

物理單擺說課稿12-01

初中物理說課稿02-16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06-15

初中物理《浮力》說課稿06-02

物理說課稿15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