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01-15 05:21:2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語文說課稿集錦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語文說課稿集錦五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及學情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里,一方面是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了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富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二、教學目標

  依據(jù)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四、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痹诒菊n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五、學法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六、教程

  1、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苯虒W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yōu)美的語言聲情并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欲望。

  2、觀看畫面,啟發(fā)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對于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三、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教學,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采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里采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學提示(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態(tài)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痹诮虒W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么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后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3、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四、回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后,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五、總結延伸,感情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此處我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進一步升華主題,我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四季歌》選取了每個季節(jié)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春天——花兒,夏天——蟬兒,秋天——楓葉,冬天——雪花,以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熱情洋溢的抒彩將其表現(xiàn)了出來。兒歌淺顯易懂,學生讀來朗朗上口。

  二、 說“學情”。

  經過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初具獨立識字的能力,能夠用自己獨特的方法識記生字。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積累,能夠說一句較完整的句子,并能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見教學設計)。

  四、 說教法。

  (一) 直觀法:兒童的思維往往是借助色彩形象來進行的。在教學《四季歌》

  一課時,我根據(jù)課文內容“春天花兒笑,夏天蟬兒叫,秋天楓葉紅,冬天雪花飄!敝瞥闪讼鄳乃膫動畫,將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jié)的美景依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激發(fā)學習興趣。

 。ǘ 誦讀法: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朗讀形式

  引導學生做到“讀中有悟、讀時有情、讀后能仿”。

 。ㄈ 文本擴展法: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

  “例子”,提高學生興趣,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因此,最后我設計了“當當小作家”的環(huán)節(jié),讓小朋友仿照課文說句話。這樣,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五、 說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生字教學,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法識記生字。對于課文的理解,則通過各種朗讀形式,讓他們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

  六、 說實施。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

  以師生同唱《四季歌》引出課題,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二、學習兒歌

 。ㄒ唬 認識生字

  識字教學是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基礎,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四季歌》一課共六個生字,我分為兩次進行教學。揭示課題后,我問小朋友:“一年中有四個季節(jié),你們知道是哪四季嗎?”這樣很自然地引出了“春 夏 秋 冬”四個生字,然后讓小朋友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行之有效的方法識記生字。由于這四個字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為了加深記憶,我設計了游戲“搶氣球”,讓孩子們在快樂的玩耍中把生字牢牢記住。學完四個生字,我就把學生引入課文,讓他們兩次聽課文錄音,第一次,了解課文大概講了什么,感知課文;第二次,邊聽邊記剩余的兩個生字,學習生字“葉 雪”。在整個識字教學中,我努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體會和認識,以及識字方法的'嘗試和探索。

  (二) 朗讀兒歌

  《四季歌》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兒歌,教學時,我在學生認識了生字,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讓小朋友跟錄音讀課文,幫助他們把課文讀正確。接著,通過各種朗讀形式如:小組自由組合讀、比賽讀、師生配樂合作讀,使學生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語言美。通過一步步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ㄈ⿲W習拼音:ie üe er Ye Yue。

  兒童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他們擅長于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教學“ie üe er”三個復韻母時,我借助教材提供的圖片,通過圖與學習內容的有效整合,幫助學生記憶讀音!癥e Yue”的教學則是通過與“ie üe”的比較,使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這兩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

  三、復習兒歌

  多媒體課件提供的畫面色、形、聲并茂,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它的出現(xiàn)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啟動大腦左右兩個半球交替興奮,既可減少疲勞維持注意,又能激發(fā)興趣,促其主動學習。復習鞏固時,我利用多媒體的這一特點,設計了“春栽盆花”(復習拼音),“夏蟬上樹”(復習生字),“秋風落葉”(復習詞語),“冬堆雪人”(回歸課文)四個游戲,以美麗的畫面,有趣的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在享受美的同時,有層次地,快樂地復習拼音,并用已學連詞組句。

  四、學編兒歌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表現(xiàn)文字美,創(chuàng)造文字美是形成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課的最后我設計了一個賞花環(huán)節(jié)。在欣賞了各種美麗的花卉后,讓學生當當小作家,用美的語言仿照課文表達自己的所見,并且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說,說和別人不一樣的,與眾不同的句子。最后在學生說的句子中選四句組成一首新的兒歌,以齊讀這首我們共同創(chuàng)作的兒歌作為結束。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了思維,使獲得的美得到了深化,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西師版小學數(shù)學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五單元 《測量長度》第一課時: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2、教材簡析:

  本課內容屬于《圖形與空間》知識板塊內容,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既是學生學習測量長度的開始,也是學生初次認識長度單位;同時它能為后面學習分米的認識、用米作單位量長度作好準備。測量物體的長度是生活、生產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在自己生活中已有一些實際感受和體驗。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估、量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要求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并為以后學習長度單位“米、分米、毫米”以及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白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并學會利用刻度尺對物體進行測量。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

  4、教學重點與難點:

  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說,數(shù)學課必須抓住重點,通過學生探索實踐,突破難點。讓他們學會屬于自己的知識,才算一堂合格的課。

所以我本堂課確定了兩個教學重點: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會測量物體的長。

突破一個教學難點:建立厘米的觀念。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标P于側量長度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活動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所以我選取這樣的教法:

  1、情境導入法,我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發(fā)現(xiàn)教學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例如:在體會建方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引導學生用手比、用筆或用書比不同的方法對課桌的長進行測量,得出不同的測量結果,學生會發(fā)現(xiàn)得到的數(shù)量是不同的,因此切實感受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媒體輔助教學法,再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的教學,讓學生從具體中抽象出用厘米作單位測量長度。

4、實踐法,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感知、操作、實驗、驗證,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教師則充當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既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三、說學法

  為了體現(xiàn)以上教法,我為學生設計了以下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尋找與生活實際有關的物體進行測量,讓同桌之間相互合作的教學手段,相互探究,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初步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的教學分:情境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三部分進行。

  (一)情境導入: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說過這樣一句話:課堂教學要引領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我們教師要讓學生有去攀登的興趣。所以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說說老師長得高嗎?有沒有你高?哇,老師比你都要高啊!那你知道老師有多高嗎?猜猜看!哦,猜不出來?那你們有沒有聽說過人的身高在數(shù)學中是怎么說的呢?待會兒下課了我再告訴大家。其實想要知道老師有多高,只要孩子們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后你一定會知道答案。巧用猜一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對測量長度的學習需求:老師比我高,那么老師究竟有多高呢?形成懸念。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興趣,為探索新知指明了方向。

  活動引入,激發(fā)興趣

  我讓學生任意自由選擇一種物品作為測量工具,測量課桌長度。學生可以使用鉛筆、數(shù)學書、手掌、課本、作業(yè)本、小棒等物體進行測量。學生可能會說有

  4支鉛筆長、比3本數(shù)學書短一點、比3個作業(yè)本長,可能會說有4個巴掌長,也可能說有1個手臂長。引導學生會發(fā)現(xiàn)由于測量工具不同,導致在測量同一物體時得到數(shù)量不同。接著問:“怎樣才能使測量的結果一樣呢?”學生會感受到需要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來量,測量結果才能相同。充分認識到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整個引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解決問題,感受到量長度時用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和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發(fā)現(xiàn)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探究新知:

  新課教學,我分兩大塊進行。

  第一塊:認識厘米。分4步教學。

  (1)認識尺子。

  多媒體顯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導學生觀察尺子,認識長短不同的豎線——刻度線,以及不同的數(shù)——刻度,厘米及字母表示方法(cm),使學生對直尺的認識更深刻。

  (2)認識1厘米。

  通過演示讓學生了解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接著讓學生觀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長度。然后組織學生研究,尺子上從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學生回答時電腦顯示這些線段。最后進行歸納發(fā)現(xiàn):尺子上相鄰兩個數(shù)字間的一大格的長是一厘米。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解決課堂活動題目:用尺子量一量,看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

  再讓學生用手比劃1厘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1厘米長的物體。通過活動,對1厘米的實際長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識記一厘米,用一厘米的長度估計一個物體的長度。(黑板擦、教師的手提包、鉛筆、橡皮擦等。)

  (4)認識幾厘米

  出示0-2,0-3,0-5,0-8,這一段又有多長呢?你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說出方法:數(shù)格子或0到幾這一段就是幾厘米,滲透量長度的方法。

  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秩序漸進,先對尺子進行認識,然后在尺子上認識1cm的長,通過觀察、比劃、在生活中找大約1cm長的物體建立1cm的實際長度的表象,接下來認識幾厘米,在尺子上指認2cm、3cm等長度,強化對厘米這一長度單位的認識。

  小結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我們認識了直尺,也認識了厘米,想不想用厘米作單位來測量長度呢?

  第二塊:學習測量方法。

  (1)、量鉛筆的長度,初步掌握測量方法。(課件出示教學教材第52頁例2

  的情景圖)

  測量之前,先讓學生估計一下鉛筆長幾厘米?再讓學生獨立測量,再討論交流,請個別學生演示,互相啟發(fā)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然后用多媒體展示測量物體長度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測量的過程。 [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又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

  (2)運用方法進行測量,量下列圖形的寬,評一評你量的對嗎?鞏固測量方法。(課件出示)

  (三)、鞏固練習

   1、量小棒(課件出示)

  2、量下面物體的長(課件出示)

  3、量鉛筆。(教材第53頁“課堂活動”第3題)

  五 、拓展延伸

  找找我們身邊幾厘米長的物體,先估計,再測量,將自己的收獲告訴家長或同學。(認識直尺并測量是單位認識中的載體,運用的方法要強調,而且還要有拓展方向,加深孩子們對本課知識的掌握)

  六、板書設計

  由于本堂課我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板書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我這樣設計我的板書。(見黑板)

  七、課堂回顧

  通過反思,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回顧與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歡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些什么?”

  2、你想說點什么?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堅持了“學生是探索的主體”這一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了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驗了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有效的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上是我對《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的教學設計,還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四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借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fā)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 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 通過看圖,學習課文,理解詞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⑶ 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其敘述方法。

 。、教學重難點:

 、 教學重點:

  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懂得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

 、 教學難點: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處和特點。

  4、教具準備:課件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fā)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后練習。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為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耙粋特色”培養(yǎng)學生自讀會讀。遵循哪四個原則呢?

 。、“三為主”原則: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

 。、直觀性原則:

  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

 。、文道統(tǒng)一原則:

  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

 。、課內外聯(lián)系原則:

  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科普童話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用導學法即“講──扶──放”、直觀法、朗讀式教學法。學法是自讀、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舉一反三,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整體感知:

 、 導語:

  上課開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出示小壁虎剪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么名字嗎?”對!小壁虎生來就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還要去借尾巴,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 看幻燈,聽錄音故事,思考:

  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

 、 自由讀課文,按要求自學:

  提出兩個要求:

 、 畫出本課生字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 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 檢查自學效果:

  讓學生根據(jù)要求讀課文,使學生讀有目的,能避免單純地、盲目地讀書,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后進行檢查,及時反饋,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認真的程度。

 。、先扶后放,逐層精讀:

 、 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

  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怎樣借→借到了沒有了。

  下一步就是深究課文:

  首先引導學生尋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學生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

  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

  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掙,難看)小壁虎怎樣掙斷尾巴逃走的?課件,屏幕中顯示出:

  一只壁虎在墻角捉蚊子,一條蛇悄悄地爬過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

  鮮明、活動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一掙”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小壁虎掙斷尾巴后,心情怎樣?

  指導學生用難過的語氣讀:“沒有尾巴多難看哪!”

  強調“多難看”。

 、 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經過: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扣住“怎樣借”重點分析,由于抓學法來學習,設計出“從扶到放”的教學程序:

  學習第三自然段以扶為主,學習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學習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為主。采取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① 以扶為主,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A、學習第1、2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見什么?

  通過讀與說,學生弄明白了:

  小壁虎爬到小河邊,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河里游來游去。

  這時教師扣住“搖”字問:

  小魚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

 。▽W生回答是因為小魚搖著尾巴)

  教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用手勢演示“搖”的動作,教師進一步問:

  寫小壁虎爬到小河邊怎么要寫?

 。ㄅ姥脚溃

  說明小壁虎爬的時間長,爬的路程長,這為后面突破教學難點: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埋下了伏筆。

 。、學習第3、4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

  學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

  小壁虎說:“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總結學法:

 。ㄖ钢迨镜木涫剑┪覀儗W習第三自然段,先學習壁虎爬到哪,看見什么;再學習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最后想想:為什么小魚不把尾巴借給壁虎。

  這樣的總結,既對小學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的經過起強化作用,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 半扶半放,學習第四自然段:

  A、教師出示句式引讀本節(jié),幫助學生理順序。

 。、指導朗讀。

 。谩⒂懻摾宵S牛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壁虎:

  因為老黃牛要用尾巴趕蠅子。

 、 放手自學第五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讀這個自然段,根據(jù)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寫什么,第三、四句寫什么。

  B、討論:

  燕子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給壁虎?因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學,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積極思維的.氣氛中,做到面向全體,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另外,借助“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提問:

  你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進行歸納推理。由個別現(xiàn)象,總結出一般結論──動物的尾巴都有用。

 。、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用處:

  既然動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課文中沒有直接說明,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難過、高興)小壁虎為什么難過?因為它向水里的魚、陸上的黃牛、空中的燕子都沒借到尾巴。為什么高興?因為它又長出一條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掙就斷,斷了能長出新的來,這種易斷、再生的特點對它有什么用處?重放CAI課件:一條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掙不斷會發(fā)生什么后果?(會被蛇吃掉)從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這部分的教學是一種演繹推理,由一般結論推斷、研究出個別現(xiàn)象,至此突破了難點。

  這種由事物的個別現(xiàn)象,總結出事物一般規(guī)律,再由一般基本規(guī)律去解釋事物個別現(xiàn)象,即“個別──一般──個別”,完成好兩次推理,給學生滲透一點認識事物的一般方法,整個閱讀過程,就是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過程,可以達到語言文字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同步進行,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同步發(fā)展的目的。

  4、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 扣住“傻”字問:“同學們,壁虎媽媽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的氣氛熱烈極了。有的說:“小壁虎肯定傻嘛,連自己長出一條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說:“小壁虎不傻,因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時候,他知道掙斷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時候多有禮貌,根據(jù)不同的動物,用不同的稱呼。第三,‘傻孩子’是媽媽對它的昵稱!

 、 學習了17課,我們知道了魚的尾巴能撥水,黃牛的尾巴能趕蠅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護自己。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課件,屏幕中顯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鳥、狗四種動物,讓學生說說他們尾巴的作用。如果僅僅只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就沒有體現(xiàn)語文課的特點,我就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句式說一段話。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看見猴子在樹上搖來晃去,小壁虎說:“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猴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蕩秋千呢!”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春雨的色彩》是一年級語文教材下冊的一篇課文。俗話說,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是一曲悠揚的歌,春天更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這個單元就是圍繞“多彩的春雨”這一主題編寫的,其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融入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善于欣賞和表現(xiàn)!洞河甑腵色彩》以富于童趣的語言寫了小鳥們在爭論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這一童話故事。教學本課要引導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通過反復誦讀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fā)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1.學習目標

  (1).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會寫“你、們”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3).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2.教學重點:

  了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3.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趣,并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二、說教法

  正所謂:教無定法,重在得法。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币虼宋覐慕滩奶攸c、教師本身及本單元訓練重點出發(fā),教學本課我采用一下幾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 輔助教學法”、“引導法”。

  三、說學法

  達爾文:“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苯逃淖谥疾辉谟诎驯M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是當前時代的要求,因此,學習本課,要引導學生應用“激情朗讀法”、“情境表演法”、“舉一反三法”。

  教法和學法的實施將在教學程序中具體展開。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質疑導課

  1.(播放課件)導語: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的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鳥正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

  2.( )說:春雨是( )。

  3.小鳥們?yōu)槭裁匆@么說,自己朗讀3~5自然段。

  (二)情境感悟,對話朗讀

  1.學第三自然段

  (1) 我們先來聽聽小燕子是怎么說的?

  (2) 看課件,說說小燕子看到了什么?

  (3) 指導朗讀:個別讀,生評議。

  (4) 師引讀:小燕子自信地說:“……”(生接讀)

  (5) 師小結:真美!春雨聽了小燕子的話,下得——

  (生接讀: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2.學第四自然段

  (6) 師:可麻雀卻認為:春雨是紅色的,你們能從圖上幫麻譽找找理由嗎?

  (7) 生自由說說

  (8) 麻雀認定了是紅色,而燕子卻認為是綠色的,麻雀聽了心里會怎么樣?

  (9) 生個性化朗讀

  (10)說得多有道理,春雨聽了麻雀的話,下得——

  (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師:聽到這兒小黃鶯的意見可大啦!它又是怎么樣說的呢?小朋友先自己練一練。

  (2)生挑戰(zhàn)讀,男女生賽讀。

  師小結:春雨聽了小黃鶯的話,下得——

  (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4.演一演:小組合作,分角色表演

 、僮杂山M合,分角色表演小童話,并且試著用上課文中的詞。

 、谥该髦^飾上臺表演。(出示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表演情景)

  (三)拓展“爭論” ,習得語言表達的經驗

  游戲:我猜我猜我猜猜。

  (四)指導書寫“花”“草”

  (五)實踐活動

  師:這節(jié)課,小朋友表現(xiàn)真出色?把老師帶進了春天,欣賞了春雨美麗的色彩,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請同學們回去反它畫下來,也可以旁邊給它配上一首小詩。

  五、板書設計:

  2.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圖片) 綠色

  麻雀(圖片) 紅色

  黃鶯(圖片) 黃色

  五彩繽紛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趙州橋》說課稿07-14

語文《手指》說課稿01-09

語文《觀潮》說課稿01-11

經典語文說課稿12-01

語文《水》說課稿01-04

語文《貓》說課稿01-05

語文《荷花》說課稿03-12

語文春酒說課稿03-16

語文優(yōu)質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