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小學

數學說課稿小學

時間:2022-01-28 01:24:3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華】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九篇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對稱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書分為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兩部分講述!拜S對稱和軸對稱圖形”這一節(jié)是在學生學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以及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jié)內容。它是前面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后面學習中心對稱的重要的基礎知識。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定義及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是訓練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和初步的圖案設計操作技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據教學大綱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圖形的觀察和聯想,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會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能用適當的圖形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結果。

 。2)通過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等活動,能正確區(qū)分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利用所學知識畫軸對稱圖形。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識別軸對稱圖形與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這是因為:

 。1)《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學生理解軸對稱、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了解軸對稱的性質,會畫已知圖形關于某直線的軸對稱圖形。

  (2)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軸對稱圖形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建筑設計的軸對稱,服裝設計中的軸對稱,民間美術中處處體現著對稱的美學原則。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正確區(qū)分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兩個不同概念,原因有兩點:

 。1)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比較熟悉,但往往不能夠完全掌握它的定義;

 。2)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聯系,體現了中學數學中的整體思想,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這對于初二學生來說有較大的難度。

  二、教學方法與教材處理

  鑒于教材特點及初二學生模仿能力強,思維信賴于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我選用的是引導發(fā)現教學法,充分運用教具、學具,在實驗、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中引導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思維,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利用圖片的不同顏色的對比來啟發(fā)學生,運用投影儀提高教學效率,動態(tài)演出直觀生動的教學圖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應用意識。

  關于教材處理:①把課后練習1(課本P91練習1)安排在軸對稱圖形的定義之前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fā)現、突出顯現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變化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②對于例4,做了適當的改造:添加了常見的幾何圖形,讓學生動手折一折,再動筆畫一畫。③練習題組的設計以課本為藍本,結合學生實際作了適當補充。④根據學生課堂上的接受情況補充了實踐操作、動手設計。

  三、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境

  首先,為學生展示縣城外河涼亭的大幅彩色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學習情境,根據學生好動、好奇、好問的心理特征,設置懸念:它很漂亮、美觀嗎?你能設計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每個學生都進行積極的思維參與。

  緊接著展示六幅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觀,并進一步設問:它們美在何處?它們有何共同特征?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這些圖形都具有對稱美。通過設問和學生發(fā)現的結果,揭示課題—本節(jié)課學習軸對稱圖形。

  2、動手操作

  在引入課題的基礎上,講授新知識,運用教具演示,并讓每個同學都動手操作:把一張紙對折,任意剪成一個形狀,把它打開,觀察打開后的圖形有何特征,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引導學生發(fā)現軸對稱圖形定義中的兩點:一是它是一個圖形能沿某一直線折疊。二是直線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這兩個特征作為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標準,有幾條直線,就有幾條對稱軸(投影顯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

  前面已經分析過,正確區(qū)分軸對稱與軸對圖形這兩種不同的.概念是本節(jié)課中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我抓住突破難點的關鍵。

  一、加強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定義的理解;

  二、通過復習軸對稱的定義,引導學生找出定義中的不同點;

  三、利用投影的直觀演示,啟發(fā)學生分析討論,從而使難點化解,并在化解難點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具體做法是:在強化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定義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復習軸對稱定義中的兩點:

 、儆袃蓚圖形,能夠完全重合即形狀大小都相同:

 、趯χ睾系姆绞接邢拗疲簿褪撬鼈兊奈恢藐P系必須滿足一個條件:把它們沿某一直線對折后,能夠重合。然后引導學生把兩種不同概念中的兩點加以對比,學生便容易發(fā)現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qū)別:

 。1)軸對稱是說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是說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

 。2)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軸對稱圖形是對于一個圖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有何聯系呢?這是學生學習的又一個難點。此時,便利用投影演示,畫好對稱軸的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學生們就能很快發(fā)現它們的聯系:

  ①都有一條直線,都要沿這條直線折疊重合,這時再對兩組圖形進行動態(tài)演示:把圖①中的兩個圖形移動到對稱軸的兩邊,使其成為一個整體,把圖②中對稱軸兩旁的部分移動到使其成為兩個圖形,引導學生觀察移動后的圖形,學生們會發(fā)現:圖①原本是兩個圖形關于直線對稱,即軸對稱,移動后成為了一個整體,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圖②原本是一個軸對稱圖形,移動后成為兩個圖形關于直線對稱,即軸對稱,使學生理解了它們內在聯系;

 、谌绻演S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那么這兩個圖形就是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反過來,如果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投影顯示區(qū)別與聯系)。

  前面也已經分析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識別軸對稱圖形與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因此,我把課本上的例4做了適當改造:

  例4:下面是我們學過的一些幾何圖形,說出下面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用學具折一折,并完成下面的研究報告,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平行四邊形 任意梯形 等腰梯形 圓

  研究報告:

  略

  這樣,通過學生先動手折圖形,再動筆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從而順利完全例題,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學生知道了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可能不止一條,它能沿幾條直線對折,就會有幾條對稱軸。

  3、聯系實際,加強訓練

  為了及時鞏固,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聯系學生學習實際,讓學生辨認26個英文大寫正體字母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幻燈展示26個大寫正體字母),并讓學生書寫出是軸對稱圖形的字母,其次設計了有梯度的訓練題,初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

  4、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設計

  通過本節(jié)課的觀察實驗,學生們發(fā)現了生活中很多軸對稱圖形非常美麗,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以學過的幾何圖形為基礎,設計出軸對稱圖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欣賞(幻燈展示我設計的軸對稱圖形)。這樣,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升華,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麗,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其強烈的學習情感。

  5、效果評價

  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

 、偻ㄟ^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诒竟(jié)課中你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通過小結,使知識成為“體系”,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四、三點說明

  1、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分為四個部分:(1)定義;(2)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qū)別與聯系;(3)常見的軸對稱圖形;(4)學生設計出的軸對稱圖形。

  2、時間的大體安排

  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軸對稱圖形大約5分鐘,動手操作,理解軸對稱圖形大約19分鐘,聯系實際,加強訓練約8分鐘,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圖形大約10分鐘,效果評價及布置作業(yè)約3分鐘。

  3、整個設計要突出體現的特色

  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實踐驗證,讓學生自己設計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一、說教材:

  稍復雜的方程的教學任務

  例1教學解方程ax±b=c及其應用(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問題)

 。1)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決問題有機結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解較復雜的方程。

 。2)結合現實素材(足球上兩種顏色皮的塊數)引出,這種問題用算術方法解決思考起來比較麻煩。

 。3解方程的過程其實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構成的(y-20=4,2x=24),需要強調把2x看成一個整體。

 。4)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關鍵是使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二、說學生:

  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簡單的方程數量關系,及簡單方程式的解法,而且我在前面的教學中已經笨鳥先飛,讓學生接觸了形如:ax±b=c的方程式。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稍復雜方程式的數量關系式的分析研究,讓學生根據應用題的題意列出正確的數量關系式。

  四、說教學過程:

  1、我先用三(轉自數學網 )個簡單的應用題讓學生進行數量關系分析,說出數量關系式,引入本節(jié)教學內容:

 、倌鸽u有x只,是公雞的2倍。公雞有幾只?

  ②甲數是x,是乙數的2倍。乙數是多少?

 、 足球上的白色皮共x塊,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幾塊?

  2、然后再把第三小題進行改編,即教學例1: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塊,比黑皮的2倍少4塊。黑色皮有幾塊?

  3、再讓學生思考討論這個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式該如何寫?讓學生進行嘗試,并分小組研究討論。把本節(jié)教學內容引向高潮和深入。

  4、然后再讓學生嘗試列出方程式并嘗試解答,小結解答的方法,總結解答的經驗教訓,思考解答的步驟及驗算方法。

  5、再對本課的另外兩個復習題進行改編,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反饋和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和訓練。反饋練習:

 、倌鸽u有30只,比公雞的2倍少6只。公雞有幾只?

  ②甲數是17,比乙數的2倍多5。乙數是多少?

  6、鞏固練習。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例題,另一部分是做一做及練習。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組有關分數單位的復習題,為幫助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做好準備,然后通過三個例題來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例1是加法應用題,例2是減法應用題,例3是著重為說明計算結果而編排的。

  做一做及練習中的1、2題是分別練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第3題進行混合練習,主要是強化計算結果的,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題目要求先計算再根據要求填方框,以加深學生對約分的認識。第4題是應用題,選擇了學生喜歡的興趣小組為內容,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教學目標】

  (一)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熟練正確的'進行計算;

  (二) 利用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三)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探索,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學重點】

  (一)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用具】課件、小黑板。

  【教學設想】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規(guī)律,并結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我作如下的初步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用“吃蛋糕”這個現實情景引入學習內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中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努力給學生提供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利用學生熟悉的吃蛋糕這個生活情景,引導學生提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問題,并把這些問題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運用已有的經驗探索計算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自己歸納、補充、完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力求盡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有的題盡量讓學生說,一些例子讓學生舉,一些問題讓學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實現轉變,做一回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 邊學邊練,學以致用。

  課堂教學的好壞,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學生發(fā)展的有無,都要通過練習來檢驗。本課中,依據教學重、難點,分散練習邊學邊練,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逐步深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過生日時高興么?那你們過生日時是怎么過的?

  (生回答)

  師:同學們,今天是小紅的生日,大家看爸媽為他準備了什么禮物?

  (出示掛圖)

  師:他們是怎么吃的呢?

  (出示小黑板)

  [設計理念]用現實情景引入學習內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中來。

  師提問:1/8表示什么?3/8的分數單位是什么?它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生回答)

  師問: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1、小紅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個蛋糕?

  2、爸爸和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個蛋糕?

  3、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個蛋糕?

  4、小紅比爸爸多吃了多少個蛋糕?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好,這些問題能不能自己解決呢?

  [設計理念]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按自己的意見探索,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探討,從中解決一些困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放手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

  學生自己解答以上問題,做完后小組交流。

  三、收集信息,總結規(guī)律

  精心設計問題:

  1、求小紅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你是怎樣列式的?(3/8+1/8)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引出:整數加法的意義對于分數同樣適用,都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2 、求小紅比爸爸多吃了多少個蛋糕,你是怎樣列式的?(4/8-1/8)為什么用減法來計算?(引出:整數減法的意義對于分數減法同樣適用,也就是求爸爸吃的再加多少等于小紅吃的,小紅吃的是兩個數的和,爸爸吃的是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3、為什么3/8+1/8=4/8=1/2?為什么4/8-1/8=3/8?(強調計算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你能根據剛才做的題概括出計算方法么?(引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自己歸納、補充、完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另一方面從學生總結的規(guī)律中來發(fā)現學生思維的漏洞,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

  4、你還有什么問題?

  四、反饋練習

  1、課本105頁和106頁的“做一做”。

  2、解決問題

  小麗計劃一天練習30個毛筆字,實際上午完成了計劃的7/15,下午完成了計劃的11/15,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出來嗎?

  五、布置作業(yè)。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4

  一、教材簡析

  1、教學基礎

  《猜生日》是北師大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會判斷大月、小月及第幾季度、會看日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創(chuàng)設了過生日的情境,通過猜生日這一活動,讓學生運用大月、小月等有關知識判斷,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為以后一天的時間、24時計時法,形成有關時間的知識系統(tǒng)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活動,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從數學角度看待與時間有關的問題。

  ②能力目標:在合作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觀點,及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能力。

 、矍楦心繕耍后w會數學與生活聯系,培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活動,推算出某人的生日。

  教學難點:對推算方法的理解、掌握。

  二、教學過程

 、骞适录とぃ瑢胝n題。

  把學生熟悉的小紅帽故事編出繼集,7月1日,放暑假了,小紅帽要去外婆家為外婆過生日,再過一星期就是外婆的生日了,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大月、小月,季度等有關知識,激發(fā)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最后同事實導出課題“外婆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我們一起來“猜生日”。

 、鎰(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1、猜猜外婆的生日——“再過一星期就是外婆的生日了!

  學生自主探索;卮,師板書出學生的推導過程。

 、僖恍瞧谟7天。1+7=8,所以是7月8日。

 、谝惶煲惶斓臄。(師和學生一起邊翻日歷邊齊數。)

  2、猜熊奶奶的生日。

  創(chuàng)設情境:熊奶奶也來為外婆祝賀生日,小紅帽問熊奶奶的生日,熊奶奶說:“我的生日是上個月的最后一天!

  學生思考:“上個月的最后一天是幾月幾日!鄙饚煱鍟。

  7月的上個月是6月,6月的`最后一天6月30日。

  3、猜小帽的生日。

  調皮的小紅帽要考考大家,她要大家猜猜他的生日,“今天是7月8日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了!

  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解決。

  生回答出幾種推算的方法,師板書出來。

  ①7月是大月,7月8日中有31天,用8日減去一天,給30天,湊成31天,8日少了一天成了7日,就是8月7日。( )

 、谠谌諝v上一天一天的數。數過30天,就到了8月7日。

  ③8+30=38 38-31=7 得出8月7日。( )

 、7月8日再過23天,滿31天,30-23=7,剩下的7天就是8月份的,得出8月7日。

  最后引導學生說說哪種方法,最簡便,并總結:抓住了7月是大月有31天,( )先湊出31天,剩下的7天,就是8月份的了。

  4、猜老師的生日,“老師的生日在一年中的倒數第3天。

  讓學生猜出老師的生日,寫在卡片上,并寫上一句祝福的話。

  學生出現兩種答案:12月28日,12月29日。

  師引導學生倒數:31、30、29,得出正確答案是12月29日,并引導學生得出倒數第3天是指導經過了兩天,到了第3天,應該用31-2=29。而不能用31-3=28。

  ㈢拓展運用,解決問題

  1、合作探究,互猜生日。[+ _ xxJXSJ. +}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生日編成一句話,讓別人也來猜一猜。

  2、思考:豆豆12周歲,只過了3個生日為什么?

  3、課后小結:師生談話。

 、璨贾米鳂I(yè)

  回家后,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來玩猜生日的游戲,比比看,誰猜得又對又快。

  三、教學方法選擇

  ㈠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猜生日》這節(jié)課,教材中只有3句話“我的生日在這個月的最后一天”、“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的生日在一年中的倒數第三天”?此坪唵,其實可挖掘的內容很多,為了讓孩子有高昂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欲,我構思了“小紅帽”的續(xù)編故事,用現代教學手段,電腦課件呈現,把教育內容溶于其中,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教學內容有層次的逐步展開,寓教教于樂,不斷的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孀⒅伢w驗,激勵自主探索。

  我采用了談話方法進行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經驗的豐富性和差異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主探索設計了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交流探討。使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補互學。進一步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交流中,使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并讓學生選擇最優(yōu)化算化,滲透最優(yōu)化的思想。

 、缱寣W生體會數學的生活化。

  生日與生活密切聯系,通過猜故事人物的生日,猜老師的生日,同學之間的互猜生日等活動,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還可以運用于活的樂趣,體會數學的生活化,最后,我布置實踐作業(yè),讓學生回家與家長玩猜生日的游戲,進一步突顯數學的生活化,讓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盡,趣猶在的良好效果。

  四、板書設計

  (外婆的頭像): (熊奶奶頭像):

  7月1日 7月8日 7月6月 6月30日

 。ㄐ〖t帽頭像): (老師頭像): 12月29日

  7月8日 8月7日 31-2=29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5

  教學內容: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P64-66頁。(人教版)

  教學目標: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本課試圖在一種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下,讓學生通過“聯系實際,感知建模;類比歸納,驗證模型;質疑聯想,拓展認識;聯系實際,深化認識;歸納概括,完善認識”的探索過程來逐步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勇于質疑、大膽表現、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體現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充分體現了“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數學”的新理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作好鋪墊。

  1.回顧:說說已學過的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規(guī)律:〖算一算

  ①(3+2)×43×4+2×4

 、2×(11+9)11×2+9×2

 、20×5+4×5(20+4)×5

  【1.計算①、②兩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較兩組算式相同點和不同點;3.可用什么符號連接?】

  3.觀察、激趣、導入。

  第③組算式老師不用計算,就可以判定用等號連接,這是為什么呢?難道這里有什么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聯系實際,探究規(guī)律。

  ㈠影幕演示:

  1.學校購買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條褲子25元。買這樣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①學生讀題,弄清題意。②上臺演示,合作討論,研究策略。

 、壅故舅季S過程,探究解題規(guī)律!

  2.分析比較:仔細觀察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3.結論:兩個算式的結果如何?用什么符號連接?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發(fā)現其中有什么規(guī)律?

 、嫣骄扛爬ㄒ(guī)律:

  1.再一步觀察、分析、比較去發(fā)現規(guī)律。〖多媒體操作引導

  a.觀察這些等式,等號左邊算式有什么特點?〖多媒體演示

  b.繼續(xù)觀察,等號右邊的算式又是怎樣計算的?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c.這兩個積又是怎么得到的?

  結論: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概括起來,說一說?

  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2.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別代表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3.逆用乘法分配律、

  我們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用,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運算嗎?你會運用嗎?敢接受我的考驗嗎?

  三.質疑聯想,拓展認識。

  四.鞏固運用規(guī)律。

 。ㄒ唬⿺祵W醫(yī)院:判斷正誤。

  ①2×(6+5)=2×6+5-----〖

 、(25+7)×4=25×4×7×4-----〖

 、35×9+35=35×(9+1)=350------〖

  (二)連一連:

  3×17+5×17(22+44)×30

 。18+4)×618×6+4×6

  22×30+44×3060×20+60×30

  60×(20+30)(3+5)×17

 。ㄈ┨钜惶睿

 、伲12+40)×3=×3+×3

  ②15×(40+8)=15×+15×

 、78×20+22×20=(+)×20

 、66×28+66×32+66×40=(++)×

  (四)做一做:①103×32②99×32

 。ㄎ澹╈柟膛c發(fā)展

  (六)課外發(fā)展

  五.聯系實際,深化認識。

  咱們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試試!径嗝襟w演示】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學校準備購置足球和排球各20個,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哪些問題?

  22元25元

  六.歸納概括,完善認識。

  請同學們回憶這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想想,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6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后續(xù)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基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況,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chuàng)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币虼,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發(fā)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chuàng)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yǎng),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以開發(fā)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說教學流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做“說一不二”游戲。

 。1)2塊橡皮泥:1+1=?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于一塊。

  (2)5塊糖:你猜2+3=?2+3怎么等于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說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過游戲導入,使學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后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ǘ﹦邮植僮,創(chuàng)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后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分數,并提出要求:在創(chuàng)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chuàng)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匯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chuàng)造的分數。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臃譃閮纱危谝淮谓柚∑靾D,(課件)以教師首創(chuàng)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chuàng)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的欲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于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huán)節(jié)成功教學之后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8面小旗,6只熊貓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睆亩僖淮谓沂玖艘粋整體,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說“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后借助一組練習題,通過對1/2、3/5兩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為“1/4”這一分數配圖(課件)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這里有一個分數,你能試著給它配幾幅圖嗎?配出一幅的是達標,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yōu)秀!苯柚钚缘恼Z言,學生們一定會躍躍欲試,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數1/4,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為學生假設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借助為分數配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三)媒體演示,揭示產生

  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ㄋ模┓答伨毩,拓展創(chuàng)新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什么?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fā)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ㄎ澹、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xù)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jié)課。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再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5和例6的教學應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中所涉及到的基本問題的數量關系是學生以前學過的,并能運用算術法解答,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發(fā)現歸納出一種用正、反比例關系解決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路和計算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再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歸總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再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正、反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再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再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解答比較簡單的應用題,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應用數學的能力。

 。2)、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3)、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

  二、說學情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對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義的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相信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定能突破重、難點知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學法:

  1、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利用學生已有的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方法和比例關系的.知識,提出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數學活動,探究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看、想、交流等數學活動,自覺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從“一題多解”的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數學活動的有效性。

  四、說教學流程:

 。ㄒ唬、情境引入:

  老師請你用一把米尺去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你能行嗎?給出信息,引入新課內容。

  (二)、聯系實際,復習遷移

  1、出示課件:數學門診

  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判斷下面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為什么?

  (三)、情境教學新課

  1、學習例5,用正比例意義解決問題。

 。1)、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全社會都在節(jié)約水資源。請大家想一想,和我們息息相關的用水問題里藏有哪些數學問題呢?

  小結:水的單價一定,用水噸數與總價成正比例。

  2、教師提出問題。

  看來同學們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了。這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運用比例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請看屏幕。

  出示例5:

  思考:題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你能利用數學知識幫李奶奶算出上個月的水費嗎?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8

  一、說教材:

  質數和合數是在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質數和合數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以及約分、通分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而且能記較快地看出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這一節(jié)內容中抽象概念較多,而且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如: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等。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能初步弄清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等概念的區(qū)別及聯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水平。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的區(qū)別與聯系。

  二、說教法、學法:

  首先,在學習準備中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對小組號碼數字進行分類(按奇數、偶數分,按位數分等等)。對學生不同的分法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引導學生對非零自然數的另一種分法,即按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來分,從而引入新課。

  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寫出自己小組號碼數的約數,并繪制成表,讓學生觀察表“按約數的個數來分”該怎樣來分。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這三類數的特點,歸納、概括出質數、合數的概念。然后教學例2:質數和合數的判斷。教師指出還可以通過查質數表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并引導學生制作質數表。從而使學生初步發(fā)現質數和奇數、合數和偶數等概念的區(qū)別及聯系。

  再次是一些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最后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W習準備:

  讓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對自己的小組號碼數進行分類(按奇數、偶數分,按位數分等等),同時引導學生對非零自然數的另一種分法,即按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來分,從而引入新課。

 。ǘ┨骄啃轮

  1、建立質數、合數概念:

  找約數進行分類、觀察歸納出質數、合數概念。

  2、教學例2: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你認為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告訴學生還可以通過查質數表來判斷,并指導學生制作質數表,引導學生發(fā)現,初步弄清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等概念的區(qū)別及聯系。

 。ㄈ╈柟掏卣箲茫

  1、填空

  2、判斷

  3、思維訓練

 。ㄋ模┤n小節(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ㄎ澹┎贾米鳂I(yè);練習十三的第2、3題。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9

  一、說教材。

  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且學生已經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而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對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且學生已經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而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對于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略有所聞,但接觸并不多。教材所展現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先通過碼頭裝卸貨物的情景、通過集裝箱、貨車運載大宗物品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噸”的`應用,然后結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觀念,提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接著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大白菜、奶牛、豬、水泥、油桶、小學生體重等物體幫助學生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最后通過練習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及質量單位的合理運用。

  二、說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讓學生感知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說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噸的含義,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建立1噸重的概念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設計教案時擬體現以下幾點:

  1、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應用,噸又是一個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用到的單位。這樣的內容決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應該從生活中來,再走到生活中去。

  2、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噸雖然在生活中常見,但對孩子來說,依然顯得抽象。為了能讓孩子對1噸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去嘗試,在親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幫助學生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圖片、比賽、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有序、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于質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識結構。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ㄒ唬┞撓瞪顚嶋H導入新知,引入質量單位——噸

  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學生常見的蘋果,由一個——一箱——一卡車,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還需要用到比千克再大的重量單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自然導入新知——認識噸

 。ǘ┳灾魈剿、研究問題

  本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噸的觀念,了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教學噸的認識時,教師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在哪里見過或聽過“噸”,教師再適時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一般在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時,用噸作單位。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提問:認識了噸,你們想不想知道1噸到底有多重呢?這時教師并不急著揭示1噸=1000千克,而是設計了一項比賽,讓學生在拎一拎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幾十千克就已經很重了,這時再揭示,像這樣的100袋大米才重1噸。這時學生對“噸是一個很大的重量單位”的感觸便十分深刻。

  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對新知不斷深化的過程,本課的練習與新授部分無法分開,充分體現了在練中學。因為考慮到“噸”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學生對噸、對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時候,我又設計了以下五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深化“1噸”的觀念。

  第一層:通過對1千克白菜的推算,進一步感知1噸有多重,之所以放在第一層,因為推算多少個1千克等于1000千克比較容易。

  第二層:提供了一組剛好重1噸的物體,讓學生通過觀察圖意并說一說各是什么物體,各有多少,對“1噸”重的物體有更多了解。

  第三層:提供了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物體,讓學生收集信息,通過算一算、說一說,不僅加深對“1噸”的理解,也培養(yǎng)了他們推算的能力。

  第四層:結合以上的過程,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身邊熟悉的物品,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物品也重“1噸”。

  第五層:出示兩塊磚重5千克,讓學生通過推算得出多少塊磚重1噸。這里是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算能力。

  這五個層次層層遞進,要求逐步提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訓練。

  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時,對于單位換算的方法,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在這里,我先是提供了兩道附有圖片的單位換算,一來考察學生收集圖片信息的能力,二來,也讓學生體會到單位換算的基本方法:要記住千克和噸之間的進率。然后再出示單位換算題,鞏固方法。

 。ㄈ┤n總結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ㄋ模┩卣固岣

  本環(huán)節(jié)先是通過一組題幫且學生整理所學過的質量單位,使學生能夠準確分分辨克、千克、噸。幫助學生組建知識結構。

  再通過一道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并通過這道題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