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八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化學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同仁:
你們好!
首先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了這樣一次機會,同時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同仁給我的課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我要說課的內(nèi)容是如何復習酸的化學性質。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設計、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ㄒ唬┍竟(jié)課在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jié)課是九年級化學人教版第十章的一節(jié)復習課。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總是先認知個別的事物然后逐步的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它是基于前面鹽酸和硫酸性質學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雖然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沒有明確以章節(jié)形式呈現(xiàn),但在學生學習初中化學知識體系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額,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知識的基本技能。這是初中比較系統(tǒng)總結一類物質的性質,具有歸納總結提高的一節(jié)課,并且有助于以后堿和鹽的學習中樹立一個常規(guī)。
。ǘ┙虒W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了解酸分類、命名和酸的通性。通過系統(tǒng)回顧復習,讓學生知道酸的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
掌握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的過程。知道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及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思考,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知識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科學認知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勇于實踐對于人們認識物質的意義。
。ㄈ┙虒W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酸的通性。
教學難點: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辨證唯物注意觀點的培養(yǎng)。
二、說教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易于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結合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特點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yǎng)的目標,我采用“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探究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創(chuàng)疑)→實驗探究(探疑)→談論問題(釋疑)→演繹推理解決問題(解疑)→創(chuàng)新思維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過程。師生雙邊相互配合,相互了解,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驗學習化學的快樂,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于問題情境當中,啟發(fā)學生探索和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把化學思維引入課堂,讓諸多教育因素生動自然地產(chǎn)生作用。
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從酸的結構上的相同點,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說學法
結合本節(jié)課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我力求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兩種學習方法:①實驗探究法,通過探究酸的性質,從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②歸納總結法:對于學生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形成知識的內(nèi)化提高。③通過定向鞏固練習,突破重點、夯實考點,實現(xiàn)有效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及設計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
2、提問:從物質的導電性引入到自由的離子以及段的電離方程式,從酸的電離方程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酸之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由于在結構上的相似決定的,從結構上對酸進行分類和命名。使學生懂得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不斷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加強設問,不斷提問,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創(chuàng)造氛圍,以實驗推動教學,以直觀的有趣的化學現(xiàn)象刺激學生的感官,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思維活躍參與性提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以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歸納方法使學生知道,如何去集中關注知識的共性,使知識系統(tǒng)化,為以后的系統(tǒng)歸納堿和鹽的創(chuàng)造條件。
5、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共性和個性的區(qū)別。如在學習金屬與酸的反應中,也只有在金
屬活動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把酸中的氫置換出來(說明:鉀、鈉、鈣太活潑除外)。硝酸、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是不能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的。
五、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以學生進行課堂實驗探究為主,教師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協(xié)助學生歸納、總結教學重、難點。學生在“問題情景—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自行建構。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且能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較深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的設計,我深刻體會到,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經(jīng)驗,獲得真知,然后將得到的東西再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展現(xiàn)了科學研究與發(fā)現(xiàn)的真實過程,實現(xiàn)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一要求。
本節(jié)課原本設計有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但今天由于客觀因素,而改為教師的演示實驗,不能很好的發(fā)揮學生的團隊精神。討論整理的環(huán)節(jié)偏多,所以課堂節(jié)奏的調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靈活地處理和把握,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經(jīng)過仔細地研讀教材、充分地準備分組器材、我對這節(jié)課充滿了信心;經(jīng)過精心授課,今天給大家呈現(xiàn)了一節(jié)較為精彩的科學課。現(xiàn)在我對《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這節(jié)課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是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的第六課,屬于“物質變化”中“化學變化”的范疇。《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這節(jié)課主要通過總結前幾課的知識,歸納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產(chǎn)生的一些現(xiàn)象,幫助學生從現(xiàn)象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因此本課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學生學情
1、學生對于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中對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說陌生是因為這些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于學生來學,還處于表層的認知狀態(tài),對于從化學變化的現(xiàn)象來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fā)生化學變化,還沒有形成比較清晰、科學的認識。
2、本學年,我?茖W小組的教師在科學教學中,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勇于探索、大膽質疑、團結合作的科學素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定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科學課程不僅要使學生獲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學概念,并認識科學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還要使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語言表達的能力,更要使學生獲得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能夠從化學現(xiàn)象出發(fā),推斷物質的變化是否產(chǎn)生了新物質,然后尋找各種證據(jù)驗證自己的假設,從而達到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因此,我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xiàn)象,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2.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新的物質。
●過程與方法
繼續(xù)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分辯現(xiàn)象與證據(jù)的關系,體會證據(jù)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了解化學變化伴隨的一般現(xiàn)象”;教學難點設定為“觀察并描述硫酸銅溶液和鐵的變化,尋找證據(jù)判斷是否產(chǎn)生了新物質!
四、教學模式及教學過程
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我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和多元評價”方式,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
結合 “猜想假設-- 實驗驗證---歸納結論--- 拓展提升”的科學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力求以活動組織教學。以學生全面和諧主動發(fā)展為中心,著力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ㄒ唬┙虒W法
教法:演示法、引導法。
學法:動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二)教學流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分活動激趣、自主探究、對比辨析、拓展延伸四個環(huán)節(jié)。
1、活動激趣
《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開展好科學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而著名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此,我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一系列圖片,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回顧前幾次試驗,通過組織學生回顧各個實驗里的現(xiàn)象,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通過質疑“硫酸銅溶液中放入鐵釘,會發(fā)生哪些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探求真相的好奇心,為接下來的科學探究活動作好鋪墊。
2.自主探究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強調: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活動性和實踐性課程,要讓學生在活動與實踐中學習科學。
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我們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一是“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shù)姆磻,二是“硫酸銅溶液與小蘇打混合的變化”,三是“認識化學變化常伴隨的一些現(xiàn)象”。 實驗前我提出問題:“如果把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硫酸銅溶液與小蘇打混合的變化,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猜測,做好猜測記錄,并適時用PPT出示實驗要求,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用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實驗前我自主設計了實驗記錄單,引導學生觀察、描述、記錄、交流、討論,歸納總結出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鼓勵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思。把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鑲嵌在親歷親為的探究過程中。
3.對比辨析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要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fā),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聯(lián)系,嘗試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雖然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化學變化伴隨的一些現(xiàn)象,但是當幾種生活中極其相似的物質變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時,學生容易混淆,而且也缺乏用科學的語言解釋的能力。因此我們通過設計相似現(xiàn)象的對比,揭示化學變化的本質。這樣既是對所學知識的檢測,也是將科學探究與生活緊密地結合了起來,相信學生主動探求科學的興趣也會更濃。
4.拓展延伸
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開頭,正如影視劇的序幕一樣,可以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對于幫助學生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技能,領會科學的方法,發(fā)展智力,有重要的作用。
結課時,組織學生觀看“牛奶、顏料和洗潔精發(fā)生變化”的視頻,再次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學生探究熱情再次被點燃,這樣,課堂上的探究活動延續(xù)到了課后,而且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五、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本節(jié)課我們采用了結構式板書,簡單凝練地呈現(xiàn)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要點,可以幫學生更好地梳理知識,鞏固所學內(nèi)容。
當然,再好的一堂課,也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只有持續(xù)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足之處,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
(2)學習運用尋找規(guī)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對化學的濃厚興趣。
(2)不向困難低頭,相信隨著知識的積累,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3)逐步積累化學用浯,真正進入一個化學世界。
二、教學重點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三、教學難點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guī)律和相關信息。
四、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水在通電的情況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這個實驗結論說明了什么?
[回答]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追問]你還知道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并把它們表示出來。
[小結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很多,可見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課題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元素的知識。
[板書]課題2:元素
[設問]學習了原子的結構后,我們該如何給元素下一個定義才比較確切呢?
[講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nèi)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板書]一、元素
1.定義: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nèi)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提問]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nèi)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前面我們有等量關系:核電荷數(shù)=核內(nèi)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那我們可不可以說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呢?
[補充說明]盡管核外電子數(shù)從數(shù)量上等于核電荷數(shù)和核內(nèi)質子數(shù),但由于核外電子數(shù)在
形成物質時會發(fā)生變化,原子會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下一節(jié)大家就會學到),所以定義元素時不能用核外電子數(shù),只能用核電荷數(shù)或核內(nèi)質子數(shù)。
[提問]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憶]課本P69小注指出: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補充]除這種碳原子外,還有質子數(shù)為6而中子數(shù)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指的是核電荷數(shù)相同而核內(nèi)中子數(shù)并不一定相同的一類原子。
[過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們再來看元素有哪些特點。
[板書]2.特點
[講解]由定義可知,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具體說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為它是一個總稱,所以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
[板書]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
[補充]既然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質的組成時,只能說該物質由幾種元素組成,而不能說該物質由幾個元素組成。請看下列練習。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下列說法有沒有錯誤?把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偎怯1個氧元素和2個氫元素組成的。
、诙趸蛑杏辛蚝脱2個元素。
[學生回答]
、馘e誤。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
、阱e誤。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提問]地球上的物質有千千萬萬種,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萬萬種呢?
[回答]應該不是。
[介紹]物質的種類很多,但是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種,這一百多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差別很大。
[投影]放映教材圖4-4的放大圖
[分析該圖并由學生說出從該圖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其次是鐵。
3.氫、碳、氮等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對較少。
[小結]通過分析可見,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書]3.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過渡]那么,生物細胞中的元素分布情況又怎樣呢?
[學生閱讀P72資料]
[活動與探究]請學生拿出準備的食品、藥品的說明,查找其組成元素。
[學生活動]……
[回答]1.阿莫西林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硫。
2.羅紅霉素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
[小結]很多的資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物質,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種元素經(jīng)過不同的方式組合而成?梢姡沁@100余種元素組成了我們周圍絢麗多彩的世界。
[過渡]請大家結合前面有關分子的知識與本節(jié)課有關元素的知識,共同來看下面的討論。
[投影]展示“討論”。
[討論]下述化學反應中;
水氫氣+氧氣
(H2o)(H2)(o2)
硫+氧氣二氧化硫
(s)(o2)(so2)
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后,由學生代表陳述討論結果,有不同意見者補充說明]
[回答]上述兩個反應,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都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沒有發(fā)生變化。
[講解]第一個反應中,反應物是水,由水分子構成;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由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第二個反應中,反應物是硫和氧氣,分別由硫原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
在第一個反應中,水中的氧和氧氣中的氧都屬于氧元素,水中的氫和氫氣中的氫同屬于氫元素。第二個反應中,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屬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屬于硫元素。
[小結]可見,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fā)生了變化,而元素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提問]前面我們學過物質的構成可用原子表示,現(xiàn)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質的組成。
用原子表示物質的構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質的組成有什么區(qū)別呢?
[板書]4.原子和元素的區(qū)別:
[學生思考]
[講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質的微觀結構,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原子時只能
對應微觀粒子,而用元素時只能對應宏觀物質。請看下列表格:
[投影]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元素原子
概念間的聯(lián)系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qū)分著眼于種類,不表示個數(shù),沒有數(shù)量多少的含義即表示種類,又講個數(shù),有數(shù)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范圍及舉例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例如可以說,“水里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所組成的”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例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不能說“一個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總結并板書]元素和原子的區(qū)別在于:
、僭刂恢v種類,不講個數(shù);原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shù)。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元素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將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a.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氣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
[答案]a.錯誤。改正: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錯誤。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c.錯誤。改正: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補充]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時一般用“構成”,描述物質宏觀組成時一般用“組成”,對應關系如下:
宏觀→物質→元素→組成
微觀→分子→原子→構成
[過渡]了解了元素的定義以及它的特點后,我們再來看元素的表示!爸R是無國界的”,
但各個國家有各自不同的語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來表示,則給學術交流帶來很多的不便,從而也會阻礙化學前進的腳步。所以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國際上采用統(tǒng)一的符號元素符號,來表示元素。
[板書]二、元素符號
[閱讀]請大家閱讀P73資料,了解元素符號的來源。
[學生閱讀后,請學生簡要陳述元素符號的來源]
[陳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號的是道爾頓,他曾用圖形加字母的方式作為元素符號。但隨著發(fā)現(xiàn)的元素越來越多,符號設計越來越復雜,這種符號不便于書寫和記憶,未能廣泛采用。
2.現(xiàn)在國際上統(tǒng)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元素,書寫時要大寫。如,
氧o,氫H,碳c。
3.若幾種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附加一個小寫字母來表示。如,銅cu,鈣ca,氯cl。
[總結強調]第一個字母一定要大寫,第二個字母一定要小寫,即“一大二小”。
[板書]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表示。如,氧o,氫H。
若第一個字母相同,附加第二個小寫字母來區(qū)別。
[過渡]知道了元素符號的寫法,還應該知道元素符號的讀法。
[板書]2.讀法
[請同學們讀出下列元素符號]
HcucaNsNa
(注意: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很可能會讀成該字母的英文讀法,一定要及時糾正過來.并加以強調)
[強調]元素符號在瀆的時候就應該瀆成該元素的名稱,而不能讀成英文字母。如,c讀碳,s讀硫,cu讀銅,等等。
化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紹過制取O2時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紹過制HCl時,濃H2SO4和固體NaCl要在強熱500—600°C時才能大大加快反應產(chǎn)生HCl的速率,而本課題內(nèi)容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從而利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生產(chǎn)實際中的具體問題,學生通過本節(jié)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識之間的內(nèi)容聯(lián)系,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與分析,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從而得出結論的能力,給學生留下“實驗是研究化學的基礎”的深刻印象。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中自我保護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分析判斷能力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教學重點:
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二、說學情
高二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通過改變一些化學反應的條件可以加快或減緩反映的速率。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并且采取實驗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教法:
針對本節(jié)內(nèi)容的特點,我準備采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方法進行教學,具體如下:
1.利用實驗的手段,對比的.方法,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從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出發(fā),解決生活、生產(chǎn)實際中的具體問題。
四、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我注意及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新課:
。1)、化學反應的表達方式和有關計算等;
。2)、化學反應對工業(yè)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的影響。
2.影響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反應物的性質
對于同一反應物,外界條件不同,反應速率亦不同
3.
(1)、演示實驗:
a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
b0.75ml0.1mol/LNa2S2O3
0.75mlH2O
1.5ml0.1mol/LH2SO4
設置問題情景:哪組反應速率快,從哪方面能看出?
進行討論分析后得出結論:a先出現(xiàn)沉淀,b后出現(xiàn)沉淀,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2)、演示實驗:
a1.5ml0.1mol/LNa2S2O3b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1.5ml0.1mol/LH2SO4
水浴加熱后混合反應不加熱混合反應
經(jīng)討論分析后得出結論:a先出現(xiàn)沉淀,b后出現(xiàn)沉淀,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混合物溫度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并且我還會講到當溫度升高10°C,反應速率通常增大到原來的2~4倍,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以便在以后的實驗課中通過實驗來加以驗證。
。3)、根據(jù)PV=nRT,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氣體的體積與所受到的壓強成反比,即與濃度成正比。
得出結論:對于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強壓強,反應速率加快;
(化學反應速率 )說課稿,標簽: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化學說課稿,
對于固體、液體或溶液反應,壓強改變,反應速率不變。
。4)、演示實驗:
a.5ml3%H2O2,加少量MnO2b.5ml3%H2O2,不加MnO2
得出結論:a產(chǎn)生大量氣泡,b產(chǎn)生少量氣泡?梢娺m當使用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
問題:除以上四點外,還有哪些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后,老師總結:光、超聲波、激光、放射線、電磁波、反應物顆粒大小、擴散速率等對反應速率的理解。
4.聯(lián)系實際,加深理解:
通過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利用改變反應速率解決具體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從而加深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解
5.課后作業(yè):
六、說板書
1.主板書: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副板書:演示實驗內(nèi)容及反應現(xiàn)象。簡略其他因素。
化學說課稿 篇5
設計思想:
新課課倡導“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薄白寣W生學習有用的化學”。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見有機物,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聽到的,學生感覺親切、熟悉。《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知道乙醇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介紹其主要性質以及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一性質一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從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從實驗開始,組織教學內(nèi)容,盡力滲透結構分析的觀點,使學生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學無止境。
二、學情分析
初中化學知道了乙醇的組成、物理性質、燃燒反應和一些用途,但是學生對物質性質的認識主要停留在宏觀表象階段,只是在烯烴的學習中開始從微觀結構認識物質。因此在乙醇的教學設計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結構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與乙醇分子、氫氧化鈉和乙醇鈉的對比,滲透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科學分析方法。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乙醇化學性質的教學采用學生小組實驗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1)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能夠列舉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質;
。2)通過實驗探究,能完成乙醇與氧氣、與鈉反應的實驗操作,并能正確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3)通過師生共同歸納,初步學習羥基、官能團等概念,并能解釋羥基對乙醇性質的影響;
。4)通過閱讀、交流加深對酒駕、乙醇汽油等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的認識,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學重點: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和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3.教學難點: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
四、教學過程:
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句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
教學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討論、交流所知道的乙醇
學生討淪、交流所知道的乙醇,歸納出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乙醇的物理性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提出與已有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而義具有新的自己可望進一步了解的東兩,如飲酒與人體健康、司機酒后駕駛等問題)
教學第二環(huán)節(jié)──實驗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以學生最為關注的社會熱點──酒駕切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創(chuàng)沒情景: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事故調查顯示,50—60%的.交通事故均與司機灑后駕駛有關。提出問題:人在過渡飲酒后,會出現(xiàn)種種不適癥狀,乙醇在人體內(nèi)發(fā)生了怎樣的化學變化?(教師向學生展示乙醇在人體內(nèi)的代謝過程圖)
提出問題:
乙醇生成乙醛的變化在人體外也存在著。銅銀焊接時表面會生成發(fā)黑的氧化膜,工匠說只要把銅銀在火上燒熱,馬上蘸一下酒精,就會光亮如初,這是什么原理?
實驗探究:
學生分小組模擬這一實驗過程。
實驗改進:
將盛有無水乙醇的試管浸入到500C左右的熱水中,以保持反應所需要的溫度(參考蘇教版教材),銅絲使用細電線中的細銅絲,經(jīng)砂紙打磨后繞成螺旋狀,改進之后的實驗增大了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只需l一2次就可以成功的聞到乙醛的刺激性氣味。(學生觀察銅絲表面的顏色變化,對比實驗前后試管中液體氣味的變化,書寫方程式,思考銅絲的作用)
歸納總結:
教師與學生一起完成方程式,認識羥基結構,得出銅絲在反應中起催化劑的作用。
教學第三環(huán)節(jié)──閱讀、交流,認識乙醇與強化劑的反應及應用
乙醇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乙醛,它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乙醛能夠麻痹大腦的中樞神經(jīng),繼而出現(xiàn)心悸、惡心、嘔吐、四肢不協(xié)調等癥狀。交警是如何檢驗司機酒后駕車的呢?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資料卡片。學生了解乙醇與強氧化劑反應,直接被氧化為乙酸,同時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
教學第四環(huán)節(jié)──觀看錄像,探討乙醇汽油的利與弊
教師播放一段錄像,目的讓學生關注乙醇的能源價值。學生了解到乙醇汽油的推廣使用減少了有害氣體的排放,節(jié)約了石油資源,解決了能源危機。教師提醒學生乙醇汽油的生產(chǎn)消耗了大量的玉米,從而出現(xiàn)汽車與人爭糧食的社會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對社會問題的認識和警醒,培養(yǎng)學生參與禮會建設的意識。
教學第五環(huán)節(jié)──探究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創(chuàng)設情景:百度搜索──乙醇鈉,乙醇鈉是制造二十余種西藥的原料。提出問題:由乙醇如何制得乙醇鈉?(類比水與鈉的反應)實驗探究:學生分小組完成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實驗改進:取一支注射器,拔下注射器活塞,將一塊綠豆粒大小的金屬鈉放人其中,再將注射器活塞裝上,之后輕拉注射器活塞,使乙醇進入注射器中,可以觀察到鈉與乙醇發(fā)生反應,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將注射器內(nèi)的不純氣體排出,迅速倒轉注射器,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可以將乙醇排出,待鈉消失后再排出多余的乙醇,輕推注射器活塞,點燃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燒杯。改進之后的實驗減少了反應物的用量,氫氣無需驗純,操作簡單,適合學生完成。
歸納總結:
學生模擬鈉與水反應的原理書寫方程式:
概括整合──乙醇的結構和化學性質
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乙醇的兩條化學性質均與羥基結構有關,講解官能團的概念并強調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滲透結構決定性質的科學思想,引導學生建立“結構一性質一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
化學說課稿 篇6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tài)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把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安排在《鹵素》這章里講述,是由于這章介紹的氧化還原反應較多,客觀上有從本質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需要,并能加深對鹵素和其他元素化合物性質的'理解。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等內(nèi)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有斗爭性,又有統(tǒng)一性,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fā)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fā)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tǒng)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學中的對立統(tǒng)一現(xiàn)象到處可見。通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在自然現(xiàn)象里的體現(xiàn)。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2教學目的要求與編排特點
本節(jié)要求學生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的理解并學會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并能用箭頭正確表示電子的轉移。本節(jié)教材從復習初中學過的狹義氧化還原反應入手,也即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入手,繼而從化合價升降角度(或觀點)分析,最后上升到用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對轉移)的觀點來揭示氧化、還原的實質,從而形成廣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這種由狹義至廣義、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由宏觀到微觀的安排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
3教材的重、難點分析
本節(jié)教材所要探索的主題是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與本質。重點及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用相關知識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觀點認識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從而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與本質;至于難點還有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發(fā)生氧化反應的物質是還原劑、發(fā)生還原反應的物質是氧化劑,以及如何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情況及其該兩種方法的區(qū)別之處。
化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在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的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同時也為下節(jié)課學習化學反應的限度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說學情
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儲備了一定的相關知識,諸如溫度、壓強、催化劑、表面積及濃度等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積累了一定的化學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技能,基本養(yǎng)成了思考、討論、探究的習慣。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而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問題解決,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體會化學學習的樂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基本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形成科學的'探究方法,發(fā)展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實踐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難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五、說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講授法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yè)。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會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現(xiàn)象,采用播放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或化學實驗中的一些化學反應速率有快有慢的實例(爆炸、溶洞的形成、鐵生銹、牛奶變質),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教學
首先我會提出一個問題:在相同條件下,鈉和鎂同時與水反應,誰反應的更快?學生會結合初中所學知識回答出鈉的反應會快些。之后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做出總結:因為鈉的化學性質比鎂的活潑,這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內(nèi)部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接著會繼續(xù)提出問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這時我會向同學們演示以下兩個實驗:
【實驗1】在兩支放有少量大理石的試管里,分別加入10 mL 1 mol/L鹽酸和10 mL 0.1 mol/L鹽酸;然后給加10 mL 0.1mol/L鹽酸的試管加熱。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生總結出:濃度、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有很大影響,且濃度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快,溫度越高化學反應速率越快。
【實驗2】在兩支放有少量大理石的試管里,分別加入少量5 mL 5%的H2O2溶液和三滴洗滌劑,再向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少量MnO2粉末。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生總結出:催化劑也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一般催化劑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對于學生的回答,我會及時做出總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一般有溫度、濃度、催化劑、固體表面積、物質狀態(tài)等。(對于氣體來說,增大壓強的目的是增加它的濃度,故壓強也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一大因素)。在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實驗探究和小組合作,既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nèi)容,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本環(huán)節(jié)我依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
用鐵片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時,下列措施不能使氫氣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加熱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濃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鐵片,改用鐵粉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鞏固學生學習成果,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練習,進一步達到學習目的,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化學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課程最后,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這樣設計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最后布置作業(yè):查閱資料搜集生活中我們應用到的化學反應速率的實例。
七、說板書設計
化學說課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nèi)容、地位和作用
氯氣選自高 中化學第一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這一課題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氯氣的性質和用途第二部分主要介紹氯氣的實驗室制法以及氯離子的檢驗氯是比較典型的非金屬元素, 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農(nóng)業(yè)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對氯氣性質、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僅是下一節(jié)進一步學習、研究鹵素性質相似性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 性質變化規(guī)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階段對氯氣的性質、用途等介紹、應用較多,對學生全面認識化學元素、形成正確觀點、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及在實驗室中制取氯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學生掌握氯離子的檢驗方法
3.使學生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能力目標
通過引 導學生觀察、分析演示實驗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實驗現(xiàn)象與實驗結論之間的關系,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氯氣的化學性質和實驗室制法
二、教法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多、實驗多采用多媒體演示, 采用實驗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討論法、啟發(fā)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基礎差別大, 不過多拓寬氯氣化學性質的知識從實驗多這一特點出發(fā),培養(yǎng)強化學生觀察現(xiàn)象、分析問題、設計實驗方面的能力
1.教學手段(多 媒體)
化學是一門注重實驗的學科,學生在觀察實驗現(xiàn)象時,既充滿好奇,又能由表及里,從現(xiàn)象出發(fā),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質所以,在本課題教學中,完全可以充 分利用這個課題中豐富的實驗素材,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作為這個課題的重點和難點,“氯氣的化學性質和實驗室制法”演示實驗很多,裝置也比較復雜,教 師使用常規(guī)教學手段,親自演示所有實驗,很費時間也難以保證所有同學都看得清楚,所以,引進多媒體手段,把本節(jié)課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動畫、圖片和視頻等,精簡 實驗時間,讓現(xiàn)象更加清楚明顯,從而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三、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由現(xiàn)象得出結論,開拓思路,勇 于創(chuàng)新,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氯氣的性質和用途
(引入):從今天開始, 我們來學習一族在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屬元素--鹵素鹵素包括F、Cl、Br、I、At五種元素今天我們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氯元素它的單質氯氣
(展示):氯氣、空氣、氯水、水四瓶溶液,讓學生描述氯氣的物理性質
通過實物氯氣歸納出氯氣的顏色、狀態(tài)、硬度、密度、熔點、沸點 、導電、導熱性等物理性質演示氯氣和水的反應,讓學生總結,最后我歸納其反應現(xiàn)象小結并板書
(強調):氯氣是有毒的請同學思考聞氯氣的正 確方法并上臺演示(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極少量的氯氣飄進鼻孔)
(問):什么是伊普雷戰(zhàn)役?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豬嘴防毒面具為 啥像“豬嘴”?
(使用多媒體講述):伊普雷戰(zhàn)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軍在比利時的伊普雷戰(zhàn)役中使用了用氯氣制造的毒氣 彈(180噸液態(tài)氯氣)一陣黃綠色的云霧飄過后,英法聯(lián)軍人人感到胸悶氣短,40分鐘后約有1.5萬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聯(lián)軍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戰(zhàn)場周圍的大量野 生動物也因為中毒相繼死去但是,群獸中唯獨野豬安然無恙于是,專家迅速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當野豬嗅到強烈刺激的氣味后,就習慣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顆粒疏 松的`泥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野豬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賜予的防毒工具,在這場化學戰(zhàn)中幸免于難于是,科學家們不久后就仿照豬嘴的外形設計,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 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
(過渡):氯氣是有毒的,那么如何防毒呢?只有了解了氯氣的性質,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與途徑,化害為利,造福人類下 面我們就來研究氯氣的化學性質
(引言):氯氣的化學性質是否活潑呢?物質的宏觀性質是由物質的微觀結構決定的,大家回憶一下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1.根據(jù)氯的原子結構,推斷氯氣的化學性質是否活潑?它具有強還原性還是強氧化性?為什么?
2.寫出金屬鈉和氯氣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哪個是氧化劑?哪個是還原劑?
(引言)氯氣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它具有強氧化性,能與活潑金屬反 應,氯氣能否跟不活潑金屬反應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多媒體演示實驗】氯氣與銅的反應(請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分析得出結論,并寫出反應的化 學方程式)
(講解)CuCl2溶于水,同學們可觀察到不同的顏色,這與溶液中溶質的濃度有關當CuCl2溶液中溶質的濃度較大時,溶液呈綠色,當CuCl2溶液中溶質的濃 度較小時,溶液呈藍色
(多媒體顯示練習)實驗事實證明,在一定條件下,氯氣可跟多種金屬直接化合請同學寫出氯氣跟下列金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投影展示
1.跟鋁反應:________________
2.跟鎂反應:________________
(引言)氯氣能跟多種金屬直接化合,那么氯氣能否跟非金屬反應呢?下面讓 我們來看H2在Cl2中燃燒的實驗
【多媒體演示實驗】氯氣與氫氣的反應(請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分析得出結論,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討論)
1.比較Cu在Cl2中燃燒與H2在Cl2中燃燒現(xiàn)象的共同點
2.燃燒是否一定要有O2參加?比較Fe、S、C在O2中燃燒與Cu、H2等在Cl2中燃燒的現(xiàn)象,找出共同特點,并由 此推論什么叫燃燒?
3.工業(yè)上用H2、Cl2合成HCl時,應選擇什么條件?理由是什么?(選擇安全的點燃條件和連續(xù)地合成HCl)
(多媒體顯示練習)
實驗證明,在一定條件下,Cl2還可跟P、S、C等非金屬直接化合試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投影展示
1.P在Cl2(不足量)里燃燒生成PCl3
2.P在Cl2(過量 )里燃燒生成PCl5
3.C跟Cl2在一定條件下化合生成CCl4
(討論)金屬、非金屬跟Cl2化合時,氯元素的化合價如何變化?表現(xiàn)了氯氣的什么性質?
(小結)Cl2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Cl2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 強氧化性,能跟多種金屬、非金屬直接化合Cl2可用于合成 鹽酸,自來水常用它來消毒、殺菌
Cl2還有哪些重要化學性質和用途?在實驗室又如何制取?氯離子如何檢驗?將在下一節(jié)課中學習
(課外活動)
思考新制氯水和久置中含有哪些微粒?
五、板書設計
板書:一.氯氣的物理性質
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1體積水大約能溶2體積氯氣),易液化
二.氯氣的化學性質
1.與金屬反應
2Na + Cl2 === 2NaCl
Cu + Cl2 === CuCl2
2.與非金屬反 應
H2 + Cl2 === 2HCl
點燃
H2 + Cl2 === CuCl2
【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化學《鈉》說課稿12-07
化學說課稿06-14
《化學平衡》化學說課稿11-22
《化學鍵》化學說課稿03-14
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03-13
化學鍵說課稿12-07
《化學鍵》說課稿12-05
化學式說課稿07-06
高中化學經(jīng)典說課稿06-26
化學元素說課稿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