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化學說課稿模板匯總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課題1《水的組成》。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雖然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是如何從化學的角度認識水,學生還是陌生的。本課題要緊扣教材,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并開展,既符合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有利于縮小學生對于化學的距離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水的組成的認識是從水的電解實驗與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分析開始的,在此過程中,直觀的體現了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過程與方法,這種展現方法能夠有效的啟發(fā)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
本課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認識水的組成的基礎上,結合前一單元所學的氧氣的`知識,能夠區(qū)別并歸納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由對水的分解反應的認識學習,深化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有新物質的生成,但元素種類不變。為今后學習元素的概念,正確書寫化學式打下了基礎。
(二)、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水的電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2)了解氫氣的性質。
(3)了解單質與化合物的概念,并學會區(qū)分。
2.過程與方法
。1)結合教材,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過程中體會科學的探究和思維方法,認識實驗探究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討論,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和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引導學生對電解水的化學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保持對生活的化學現象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ㄋ模┙虒W難點
對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認識和區(qū)分。
。ㄎ澹┙叹邷蕚
試管、酒精燈、火柴、小木條、水、電解水裝置。
二、說學生
九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大腦機能顯著發(fā)展并趨于成熟,首先他們對化學的興趣逐步由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具有因果關系的興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認知興趣遷移。其次是知識基礎: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的對水的物理性質有所了
解。最后是能力水平: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學好本節(jié)課的知識和能力。
三、說教法
本節(jié)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原則,采取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最優(yōu)組織。
四、說學法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探究學習法、多種感官協同法、小組討論法、自主學習法。
五、說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為此我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新課
講述: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里斯某一海灣的水域內,發(fā)生了一次大火。當時,海上風浪已經接連數日沒有停息了,這天,一陣強大的颶風過后,海面上突
然燃燒起熊熊大火,頗為奇觀,火光照耀四周數十公里。劇烈的火焰竟使海天連成一片,形成半壁紅彤壯觀奇妙的景觀,目擊者無不目瞪口呆。海水為什么起火?事故發(fā)生后,據科學家研究,原來這場大火的原因是時速高達250公里的颶風與海水發(fā)生劇烈摩擦,產生的巨大能量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氫氣燃燒。原來這場大火和水的組成關系密切,那么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水的組成。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設置懸念,引入本課題。
(二)演示實驗 推進新課
1.通過我演示電解水的實驗過程,提問學生觀察到的現象,此時,再引導他們猜想、思考產生的是什么氣體,接下來通過氣體檢驗來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和氧氣,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使用各種儀器做化學實驗的能力。最后在我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得出實驗結論。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
①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加深他們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和理解。
②鼓勵學生對未知事物進行大膽猜測,調動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叟囵B(yǎng)學生學習觀察、總結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通過提出問題和引導學生閱讀第47頁有關氫氣性質
的內容,鼓勵學生歸納總結出氫氣的性質,并加深學生對于氫氣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檢驗純度這一認識,之后再為學生演示氫氣驗純這一過程,接下來引導學生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并嘗試寫出化學式。最后讓學生自由交流討論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二是在上述這個變化的前后,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有無變化?在交流討論后,詢問學生的交流結果,再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總結,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元素沒有發(fā)生變化”兩個重要結論。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①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主動思考,而不是教師的直接灌輸,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②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介紹氫氣的多種用途:①高能清潔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飛船的燃料);②最常見的用途是充填氫氣球和氫氣飛艇;③氫氣跟氧氣反應時放出大量的熱,氫氧焰可達3000℃的高溫,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屬;④利用氫氣的還原性,可以冶煉重要的金屬。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①拓展學生視野,活潑課堂氣氛;②引導學生放寬眼界,不要拘泥于課本,更多的知識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這節(jié)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于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了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tài)。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高中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初三和高一年級化學課程學習,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相關知識,諸如溫度、壓強、催化劑、表面積及濃度等因素對化學速率的影響,積累了一定的化學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技能,基本養(yǎng)成了思考、討論、探究的習慣。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而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問題解決,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體會化學學習的樂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并能用于說明有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形成科學的探究方法,發(fā)展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難點】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過渡: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應及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jié)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yè),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雖然屬于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但并不枯燥。在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預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后再回到生產、生活,利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
用幻燈片展示兩個圖片引出生活中的化學反應有快有慢,并啟發(fā)學生舉例,最后拋出問題。
這樣設計密切結合學生已有的化學反應知識,從“問題”直接引入新課題,使將要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
化學說課稿 篇3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實驗對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認識化學實驗的目的和意義,了解實驗的注意事項。
(3)了解常用儀器的名稱、使用范圍。
(4)能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實驗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觀化學實驗室,了解實驗室規(guī)則、儀器名稱。
(2)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并學會一些實驗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注重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
(2)通過對化學家們研究過程的了解產生探究的欲望。
(3)通過本節(jié)的動手實驗、實踐獲得樂趣,真正體會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合理的實驗步驟和正確的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重點】儀器的識記。固體、液體藥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熱試管里的液體藥品。
【難點】滴管的使用。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教材內容,課余時間分組參觀實驗室、儀器室、藥品室,了解實驗室實驗規(guī)則、儀器的名稱和用途、藥品的貯存
教師:準備實驗所用儀器、藥品及多媒體課件
【實驗儀器及藥品】
試管、鑷子、藥匙、量筒、酒精燈、試管夾、試管刷、大理石、碳酸鈉、稀鹽酸、硝酸銀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
【教學設計】
學習課題:走進化學實驗室
教師活動:展示化學家的實驗室圖片,介紹科學家取得的成功與無數的實驗是分不開,讓學生知道實驗的重要性。
學生活動:觀看、思考。
你已經知道什么?
播放違規(guī)實驗造成的實驗事故的課件或實物表演,使學生認識安全實驗的重要性。
觀看課件、演示實驗:
(交流與討論):參觀實驗室后,對實驗室的實驗規(guī)則、儀器、藥品的`認識,形成認識
【課題1】固體藥品的取用:
(展示藥品):大理石、碳酸鈉
(提出問題):
1、將大理石放入試管內而不打破試管底,應如何操作?應用什么儀器取用?
2、如何將碳酸鈉粉末放入試管內而不沾在試管壁上?應使用什么儀器?
注意指導學生,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讓學生互教互學,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實驗,學會分析實驗成與敗的原因。
觀察藥品,關注藥品的性質
閱讀教材P14-15,交流、討論,得出正確的操作方法。
(實驗探究)
1、用鑷子夾取一塊大理石放入試管中,并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2、用藥匙取少量碳酸鈉粉末放入試管中,并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交流與討論)對實驗成敗進行總結。
【課題2】液體藥品的取用
展示藥品:稀鹽酸
(提出問題):
1、回憶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將一種飲料從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灑?
2、如何將稀鹽酸倒入試管內?
(練習與實踐):
1、細口瓶的瓶塞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傾倒液體時,瓶口為什么要緊挨著試管口?應快速
倒還是緩慢地倒?
2、細口瓶傾倒時,為什么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傾倒液體后,為什么要立即蓋緊
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處?
觀察藥品
(聯想與啟示):
回憶日常生活經驗,交流與討論,結合教材P15液體的傾倒,得出液體取用的方法。
(實驗探究)
1、將少量稀鹽酸侄于試管中,并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交流與討論)交流、討論,形成認識,對實驗成敗進行總結,完成練習)
【課題3】量筒的使用
(提出問題):
1、回憶初二物理學過的知識,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體的體積?
2、量筒量取液體時,為什么要使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采用仰視或俯視,將會對讀數產生什么影響?
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并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實驗探究):
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鹽酸。
2、筒量取液體時,仰視或俯視,對讀數產生影響。
3、將量好的稀鹽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試管中,觀察并記錄發(fā)生的現象。
(交流實驗結果)
【課題4】滴管的使用
(提出問題)
1、少量的液體應使用什么儀器?
2、用膠頭滴管應注意什么事項?
注意指導學生實驗規(guī)范。
16滴管的使用,思考、討論。
(實驗探究)
1、滴管向盛有碳酸鈉粉末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觀察并記錄發(fā)生的現象。
2、滴管向盛有稀鹽酸的試管中滴加硝酸銀溶液,觀察并記錄發(fā)生的現象。
(交流、總結)
【課題5】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使用
(2)給物質的加熱
(提出問題)
1、確使用酒精燈應注意實驗事項是什么??
2、精燈的火焰各部分顏色為什么不同?
3、怎樣熄滅酒精燈?
(提出問題)
1、熱試管里的液體時,能否將試管口對著人,為什么?
2、果試管外壁有水的話,能否直接加熱,為什么?
3、將液體加熱到沸騰的試管,能否立即用冷水沖?為什么?
4、如何給試管里的液體進行預熱?
閱讀教材P16-17酒精燈的使用,思考、回答。
(實驗探究)
點燃酒精燈,觀察火焰的分層,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觀察發(fā)生的變化,記錄現象,分析原因。
學生聯想生活中見到的現象:
1、開水時,水裝得過多,沸騰時水會溢出。
2、過熱開水的玻璃杯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討論、歸納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實驗探究)
1、三支試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方3厘米、燈芯、外焰上加熱,記
錄加熱的水沸騰分別所需的時間。
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銅溶液,觀察、記錄現象,
再加熱試管里的液體,觀察現象。
【課題6】洗滌儀器
(提出問題)
做過實驗的儀器為什么要洗滌?如何洗滌試管?
閱讀教材P18—19后,交流、總結。
(實驗探究)
將實驗中所用的試管、量筒等洗干凈,并整理實驗桌和實驗室。
學完本節(jié)你應該知道什么?
思考、總結。
【布置作業(yè)】
1、面作業(yè):素質教育學案:P6-12
2、庭小實驗: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鹽、冰糖、水、吸管、盆子等,進行固
體取用、液體傾倒、排水法收集氣體的操作練習。
學生完成作業(yè)。
化學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同仁:
你們好!
首先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了這樣一次機會,同時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同仁給我的課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如何復習酸的化學性質。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設計、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ㄒ唬┍竟(jié)課在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jié)課是九年級化學人教版第十章的一節(jié)復習課。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總是先認知個別的事物然后逐步的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它是基于前面鹽酸和硫酸性質學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雖然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沒有明確以章節(jié)形式呈現,但在學生學習初中化學知識體系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額,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知識的基本技能。這是初中比較系統總結一類物質的性質,具有歸納總結提高的一節(jié)課,并且有助于以后堿和鹽的學習中樹立一個常規(guī)。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了解酸分類、命名和酸的通性。通過系統回顧復習,讓學生知道酸的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
掌握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的過程。知道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及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思考,勇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知識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科學認知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勇于實踐對于人們認識物質的意義。
。ㄈ┙虒W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酸的通性。
教學難點: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辨證唯物注意觀點的培養(yǎng)。
二、說教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易于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結合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特點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yǎng)的目標,我采用“發(fā)現問題”——實驗探究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學生:發(fā)現問題(創(chuàng)疑)→實驗探究(探疑)→談論問題(釋疑)→演繹推理解決問題(解疑)→創(chuàng)新思維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過程。師生雙邊相互配合,相互了解,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驗學習化學的快樂,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于問題情境當中,啟發(fā)學生探索和發(fā)現,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把化學思維引入課堂,讓諸多教育因素生動自然地產生作用。
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從酸的結構上的相同點,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說學法
結合本節(jié)課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我力求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兩種學習方法:①實驗探究法,通過探究酸的性質,從探究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②歸納總結法:對于學生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形成知識的內化提高。③通過定向鞏固練習,突破重點、夯實考點,實現有效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及設計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
2、提問:從物質的導電性引入到自由的離子以及段的電離方程式,從酸的電離方程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酸之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由于在結構上的相似決定的,從結構上對酸進行分類和命名。使學生懂得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不斷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加強設問,不斷提問,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創(chuàng)造氛圍,以實驗推動教學,以直觀的有趣的化學現象刺激學生的感官,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思維活躍參與性提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以一個較為系統的歸納方法使學生知道,如何去集中關注知識的共性,使知識系統化,為以后的系統歸納堿和鹽的創(chuàng)造條件。
5、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共性和個性的區(qū)別。如在學習金屬與酸的反應中,也只有在金
屬活動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把酸中的氫置換出來(說明:鉀、鈉、鈣太活潑除外)。硝酸、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是不能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的。
五、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以學生進行課堂實驗探究為主,教師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協助學生歸納、總結教學重、難點。學生在“問題情景—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自行建構。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且能對所學的內容有較深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的設計,我深刻體會到,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經驗,獲得真知,然后將得到的東西再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展現了科學研究與發(fā)現的真實過程,實現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一要求。
本節(jié)課原本設計有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但今天由于客觀因素,而改為教師的演示實驗,不能很好的發(fā)揮學生的團隊精神。討論整理的環(huán)節(jié)偏多,所以課堂節(jié)奏的調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靈活地處理和把握,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氯氣的性質》,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 來闡述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
一、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的位置與作用
本節(jié)課位于蘇教版必修1專題2、第1單元的內容。本專題以寶貴的自然資源------海水為研究對象,引出如何從海水中提取重要的化學物質,探究典型物質的性質和應用!堵葰獾男再|》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知識,是初中化學知識的延續(xù),同時又為后面鈉、鎂、鋁、鐵、銅等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二、新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內容的要求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jié)課應該達到如下的學習目標。
1、了解氯氣的主要性質,認識氯氣的用途。知道人們研究和認識化學物質的主要途徑是實驗法。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2、《氯氣的性質》在整個高中化學化學教學中具有核心的地位,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氯氣的化學性質。難點是如何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本節(jié)課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由于學生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因此這節(jié)課我采用以實驗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歸納總結氯氣的性質。
三、教學思路和過程
為了有效的完成學習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主要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1、巧妙的利用一些資料和現實生活中氯氣的泄露,讓學生從中提取有用信息,歸納總結氯氣的物理性質,氯氣有毒,一定要強調聞有毒氣體的方法,盡量避免對學生的健康造成危害,有意增加化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產生親近感,有效地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較好的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
2、理科課堂就是讓學生自己去見證奇跡的課堂,由于氯氣有毒,我們化學組經過討論不再用集氣瓶收集氯氣,而改用礦泉水瓶,口小密封性又好,盡可能減少氯氣對環(huán)境的污染。向裝有氯氣的礦泉水瓶中加水,,奇跡出現了,水變成了黃綠色,瓶子變癟了,引導學生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加深學生對氯氣溶解性的認識,又為下一節(jié)課氯水性質的探究提供藥品。
學生畫出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并推測化學性質。
(1)、因為氯氣有毒,同時又避免學習方法單一, 因此有關氯氣化學性質的學習,我使用演示實驗和播放錄像資料兩種方法。教師先演示兩個實驗:鈉在氯氣中的燃燒、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學生觀察現象,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播放三段視頻: 銅在氯氣中的燃燒、鐵在氯氣中的燃燒、氫氣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的爆炸
學生思考:
、佟⒙葰馀c變價金屬鐵反應時,生成高價鹽還是低價鹽?對比初中鐵與鹽酸反應,鐵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加深學生對氯氣這一化學性質的理解。
2、燃燒是否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3、關于習題設計,我根據學生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和教學重點,設計針對性的練習,以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
4、小結主要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為什么氯氣的性質很活潑?氯氣有哪些性質?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說課到此結束
化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光電效應與光量子假說。它是教科版選修3-5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中的第二節(jié)內容。我說課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學三維目標;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四、教學過程和教學流程。
首先來說第一個方面的內容:本課內容在舊教材中是放在光的本性一章中的,而新教材卻把它放在了近代物理初步中波粒二象性的章節(jié),并且放在了量子概念誕生之后第二節(jié),這就使它在知識方面,有了兩個作用:首先光電效應使人們認識了光的波動學說并不能全面解釋光的本性,光還具有粒子性,為第三節(jié)光的波粒二象性打下了基礎;其次光電效應的解釋應用了量子理論中的能量子概念,是第一節(jié)中提出的能量子概念的應用和發(fā)展,所以本節(jié)課在知識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課還是有著厚重的物理學科文化積淀,是物理學史、科學方法、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等人文精神教育的題材。
鑒于教材的以上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通過觀察實驗總結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
2、通過對光電效應的解釋了解光量子假說,理解光電效應方程.
3、會用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現象.
4、會用光電效應方程解決簡單問題
。ǘ┻^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光電效應規(guī)律”的過程,獲得探究活動的體驗。
2、嘗試發(fā)現波動理論面對光電效應規(guī)律遇到的困難。
4、通過光子假說和光電效應方程的提出,體會假說法在物理學中的作用
3、領略“觀察、實驗──提出假說──實驗驗證──新的假說……”的物理學研究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體驗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艱辛和喜悅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我是這樣分析的。根據認知理論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把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結構與新知識相互作用,把新知識融匯到原有知識結構中去的過程。若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有缺陷就會造成認知障礙。應用到本節(jié)課中學生主要存在以下三個難點:首先光電效應現象與學生日常生活相差很遠,學生沒有感官體驗。其次原有知識對學生的干擾,通過前面的學習光是電磁波的結論已經深入人心 ,學生無法接受光是粒子的新概念。最后學生頭腦中原有認知結構沒有相應的概念,不能同化新知識。在用波動說和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時遇到困難,因為學生不知道光和物體是怎么作用的,逸出功,和最大初動能的概念也是第一次接觸。要想解決以上難點,做好光電效應的實驗是關鍵,再在觀察總結的基礎上通過嚴謹的邏輯推理得出正確結論。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和光電效應方程的應用
現代教學論認為,物理教學不僅具有傳授知識的功能,還有培養(yǎng)能力和發(fā)展智力的功能,根據對三維目標和重難點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利用光電效應的在物理學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中我直接用多媒體打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然后我用熱情洋溢的語言說了一下這段話:本課學習的光電效應,在量子理論的發(fā)展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光電效應及其規(guī)律的研究,使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觀念發(fā)生了變革:大自然在微觀層次上是不連續(xù)的,即“量子化”的,而不是牛頓物理假設的在一切層次上都是連續(xù)的!光電效應的科學之光經眾多物理學家前赴后繼,在物理學史上成為絢麗奪目的篇章。讓我們翻開這炫目的一頁,沐浴科學的陽光吧!
二、通過光電效應的.研究裝置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
教材沒有用實驗引出光電效應現象,而是直接給出結論,我想這樣做的目的可以把重點放在光電效應規(guī)律的得出上,為了能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自己得出結論。老師把實驗分成幾個部分,第一步詳細介紹了實驗器材,并且畫了板畫,這樣就排除了由于不理解實驗器材而對學生的干擾。第二步用紫外線燈和應急燈的可見光分別照射陰極,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再通過分析得出規(guī)律:1、任何一種金屬,都存在極限頻率V0,只有當入射光V> V0,才能發(fā)生光電效應第三步將高壓電源去掉,用紫外線照射陰極,學生觀察到檢流計中仍有電流通過。說明光電子飛出時具有初動能。教師進一步說明,科學家用不同的光(不同頻率,不同光強)照射同一金屬。發(fā)現: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強度無關,只與入射光頻率有關,并且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大而增大。第四步用紫外線照射陰極,讓紫外線連續(xù)的、斷續(xù)地照射,學生觀察到檢流計指針的偏轉也連續(xù)地、斷續(xù)地發(fā)生,從而總結出光電效應的發(fā)生幾乎是瞬時的。第五步把紫外線管靠近陰極,改變紫外線管與陰極的距離,學生觀察檢流計指針偏轉幅度,得出光電流隨入射光強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規(guī)律。
在得出光電效應的四條規(guī)律后讓學生再次看書熟悉四條規(guī)律,在學生看書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幾個問題:(1)某光恰能使鈣發(fā)生光電效應,那么能使課本中表格內哪些金屬發(fā)生光電效應?(2)表中哪種金屬最易發(fā)生光電效應?(3)為什么各種金屬的極限頻率不同?以上步驟是為了鞏固學生對光電效應規(guī)律的理解。
三、讓學生用波動理論解釋光電效應,體會現有理論不能解釋實驗事實的困惑。
由于學生對光的光的波動理論不甚了解,我直接給出光的波動理論對光的能量的描述:(1)能量是連續(xù)的;(2)振幅(光強)越大,光能越大,光的能量與頻率無關。在這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討論,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互相取長補短,得出對光電效應的正確解釋。最后在學生解釋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出波動說解釋光電效應主要存在的兩大困難,教師用多媒體展示
矛盾
波動理論解釋
實驗事實
之一
光的能量是連續(xù),光強越大能量越大,與光的頻率無關
光電效應是否產生存在極限頻率(波長)而與光強無關,光電子最大初動能也只與入射光頻率成正相關。
之二
弱光對金屬作用足夠長時間,電子吸收足夠能量后可從金屬表面掙脫。
如果入射光小于極限頻率,即使照射時間再長,也不會發(fā)上光電效應。若能發(fā)生光電效應,即使光很弱,也是瞬間發(fā)生的
教師引導:當現有理論不能解釋實驗事實時,科學家們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完善現有理論,使其能夠解釋實驗事實;二是拋棄現有理論,構建新的思想框架。大多數科學家選擇了前者,因為知識的更新比思想的更新要容易得多,但也容易陷入死胡同。選擇后者的科學家往往是敢于突破,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他們對科學的貢獻遠遠大于前者。愛因斯坦就是他們的杰出代表(屏幕展示愛因斯坦圖片),1905年,26歲的他在普朗克量子化理論的啟發(fā)下,提出了光量子假說,
四、學習光量子假說,并用光電效應方程解釋光電效應現象,體會應用新理論成功解釋實驗現象的喜悅
學生通過看書了解光量子假說,老師通過提問光量子假說和波動說的區(qū)別,讓學生對光子假說有進一步的了解。接下來老師根據光子假說和能量守恒理論推導出光電效應方程,并介紹每個字母的含義啊,強調光電效應方程研究對象是光電子,所用規(guī)律是經典物理的能量守恒。接下來讓學生討論總結,利用光子假說解釋光電效應現象。
五、通過密立根用實驗驗證光電效應方程,體會物理學的;觀察、實驗──提出假說──實驗驗證──新的假說一般研究方法
六、光電效應方程的簡單應用
我沒有用書上的例題,因為書上的例題不僅涉及到光電效應方程而且有電場力做功等問題比較復雜,用在這里有點喧賓奪主。所以我選用了課后習題,它是對光電效應的直接應用。例題:波長為λ=500nm的藍光照射到逸出功W=1.9eV的金屬表面上,求:(1)光子能量ε(2)光電子最大出動能mv2/2(3)該金屬的截止頻率。
解:(1)ε=hv=6.63×10-34×3×108/500×10-9J=3.97×10-19J
(2)EK= hv-W=3.97×10-19-1.9×1.6×10-19J =0.93×10-19J
。3)V0=W/h =1.9×1.6×10-19/6.63×10-34=4.5×10-14Hz
七、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提問:到現在為止,光電效應現象圓滿解決,咱們一起回顧一下,你在知識上和方法上都有了哪些收獲?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我們不僅有了知識上的收獲:光不僅具有波動性也具有粒子性;光電效應方程是量子理論又一成功應用。我們還學會了科學方法,領略了物理學家立足事實,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化學說課稿 篇7
一、指導思想
在教育部頒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jié)選自全日制普高教科書<<化學>>第二冊第二章,本節(jié)教材是在介紹了"碳族元素"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硅的晶體結構。性質和用途。聯系C的知識來學習硅的新知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改精神。新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a、理解并掌握晶體微粒種類及其相互作用力與晶體類型的關系,晶體類型與晶體主要物理性質的關系
b、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學習硅元素性質知識的方法
c、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會將平面圖想象成為空間結構,又能將空間結構表示在平面圖上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具備有一定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同時都有一定樂于展示自我。在本節(jié)課的概念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與乏味感。
由于理論性較強。采用互動式教學 理論性較強,用圖片
四、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于課程,我準備請同學在課前對景德鎮(zhèn)陶瓷。秦始皇兵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課堂上早請同學作介紹后,我將給他們較為具體的去陳述中國陶器的歷史。從而引出現實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質。
2、豐富知識的外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讓學生閱讀課本,并請學生歸納課本內容并回答
提問如"誰知道硅在地殼中的含量?""誰知道硅在宇宙范圍內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借助于多媒體向同學們看晶體彩圖
從晶體的外在結構引入硅的結構及其硅晶體結構平面
再展示金剛石晶體球棍模型
通過對比金剛石晶體與晶體的.結構分析結構對物理性質的影響
再推出原子晶體的物理性質
通過討論晶體硅。金剛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種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低
再比較它們的化學鍵,對它們物理性質的影響因素
利用判斷題,解決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模糊點
4、指導學生歸納本章本節(jié)的內容
歸納。總結。及時鞏固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生掌握并及時解決可能留下的問題。
五、總結
化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
大家好!經過仔細地研讀教材、充分地準備分組器材、我對這節(jié)課充滿了信心;經過精心授課,今天給大家呈現了一節(jié)較為精彩的科學課。現在我對《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這節(jié)課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是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的第六課,屬于“物質變化”中“化學變化”的范疇。《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這節(jié)課主要通過總結前幾課的知識,歸納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產生的一些現象,幫助學生從現象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因此本課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學生學情
1、學生對于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中對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說陌生是因為這些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于學生來學,還處于表層的認知狀態(tài),對于從化學變化的現象來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fā)生化學變化,還沒有形成比較清晰、科學的認識。
2、本學年,我?茖W小組的教師在科學教學中,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勇于探索、大膽質疑、團結合作的科學素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定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科學課程不僅要使學生獲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學概念,并認識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系,還要使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語言表達的.能力,更要使學生獲得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能夠從化學現象出發(fā),推斷物質的變化是否產生了新物質,然后尋找各種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從而達到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因此,我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2.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過程與方法
繼續(xù)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分辯現象與證據的關系,體會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了解化學變化伴隨的一般現象”;教學難點設定為“觀察并描述硫酸銅溶液和鐵的變化,尋找證據判斷是否產生了新物質!
四、教學模式及教學過程
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我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和多元評價”方式,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
結合 “猜想假設-- 實驗驗證---歸納結論--- 拓展提升”的科學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力求以活動組織教學。以學生全面和諧主動發(fā)展為中心,著力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ㄒ唬┙虒W法
教法:演示法、引導法。
學法:動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二)教學流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分活動激趣、自主探究、對比辨析、拓展延伸四個環(huán)節(jié)。
1、活動激趣
《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開展好科學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而著名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此,我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一系列圖片,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回顧前幾次試驗,通過組織學生回顧各個實驗里的現象,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通過質疑“硫酸銅溶液中放入鐵釘,會發(fā)生哪些現象?”,激發(fā)學生探求真相的好奇心,為接下來的科學探究活動作好鋪墊。
2.自主探究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強調: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活動性和實踐性課程,要讓學生在活動與實踐中學習科學。
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我們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一是“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二是“硫酸銅溶液與小蘇打混合的變化”,三是“認識化學變化常伴隨的一些現象”。 實驗前我提出問題:“如果把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會發(fā)生什么現象?硫酸銅溶液與小蘇打混合的變化,會發(fā)生什么現象?”,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猜測,做好猜測記錄,并適時用PPT出示實驗要求,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用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實驗前我自主設計了實驗記錄單,引導學生觀察、描述、記錄、交流、討論,歸納總結出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鼓勵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思。把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鑲嵌在親歷親為的探究過程中。
3.對比辨析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要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fā),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聯系,嘗試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雖然學生已經了解了化學變化伴隨的一些現象,但是當幾種生活中極其相似的物質變化現象出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容易混淆,而且也缺乏用科學的語言解釋的能力。因此我們通過設計相似現象的對比,揭示化學變化的本質。這樣既是對所學知識的檢測,也是將科學探究與生活緊密地結合了起來,相信學生主動探求科學的興趣也會更濃。
4.拓展延伸
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開頭,正如影視劇的序幕一樣,可以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對于幫助學生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技能,領會科學的方法,發(fā)展智力,有重要的作用。
結課時,組織學生觀看“牛奶、顏料和洗潔精發(fā)生變化”的視頻,再次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學生探究熱情再次被點燃,這樣,課堂上的探究活動延續(xù)到了課后,而且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五、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本節(jié)課我們采用了結構式板書,簡單凝練地呈現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要點,可以幫學生更好地梳理知識,鞏固所學內容。
當然,再好的一堂課,也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只有持續(xù)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足之處,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化學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同行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北京市房山區(qū)交道中學的額爾敦朝魯。我愛生育養(yǎng)育我的內蒙古,也愛我工作生活的北京。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級化學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我選擇初三化學緒言的理由,這兩句話高度概括了本課題內容在整個初三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確定課題之后我進行了初步思考,發(fā)現了最重要問題:目前師與生之間是陌生的!進一步深入思考發(fā)現,無論從課標要求或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都要求教師要了解和溝通學生,教學要從他們的學情出發(fā)。
所以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統計如下(見PPT),從調查的結果發(fā)現,在教學中需要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學生必須全面正確認識化學;二是要把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轉化為學習化學的動力;三是親近化學,污染不是化學的錯,是人類對化學的無知造成的。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依據課標制定了本課題的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那么,師生之間陌生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我想到了利用暑假解決問題。
原則:
1、“減負”原則;2、趣味性原則。
內容:
1、趣味實驗。2、上網學習,分學習小組制作PPT匯報成果。
具體安排如下:
一是趣味實驗。
內容:首先:學生想辦法制得紫甘藍菜紫色汁液。第二步:用堿面水和白醋做實驗。第三步:從生活中找其它液體進行實驗對比,并進行分類。突出化學變化到物質分類的規(guī)律性,落實對比方法和分類觀。
二是上網學習,分小組制作PPT。
我們創(chuàng)建了針對初三化學的“未來化學世界的博客”。
主要意圖:1、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提高興趣,引導學習。2、初步培養(yǎng)接受、吸收、整理化學信息的能力。3、學生自主學習,并進行表達、交流。
準備工作完成以后進入實施課堂教學階段。
我從縱向:什么是化學—為什么學化學—怎么學化學;橫向:意圖—素材—知識—情感等兩個維度介紹我的實施課堂教學情況。
“什么是化學”這個環(huán)節(jié)有播放燃放鞭炮視頻導入、趣味作業(yè)和數學素材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步:課堂導入:播放燃放鞭炮視頻導入。播放視頻,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貼近現實生活。
導語:新學期開學了,對我們的一生來說都很重要的一門新學科要“開業(yè)”了,按照我們中國人習慣開業(yè)吧。然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充氣氣球并扎破,制造思維沖突,對比研究提問。完成之后留課后作業(yè),進行課堂延伸教育:上網搜索“鞭炮的歷史”,滲透安全教育、環(huán)境低碳意識和歷史文化教育。
第二步:趣味作業(yè)匯報。(展示圖片)這是學生做的情況和收到的匯報作業(yè)。該環(huán)節(jié)主要落實學科思想為:1、初步了解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2、滲透分類對比的學科思想方法。
第三步:利用數學素材。(展示圖片)我在課堂上利用了三角形穩(wěn)定而四邊形不穩(wěn)定這一學生熟知數學素材。數學學科的結構與性質關系與化學學科不完全相同,但現象背后探究本質的科學意識完全相同。化學變化與物質的內部(微觀)結構有關。
完成三個小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之后,化學的定義就呼之欲出了。在“什么是化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利用了三個素材知道了化學的定義,并有了好奇-成就感-欣喜的情感體驗。
那么,這樣的學科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
“為什么學習化學”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討論人類歷史發(fā)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火的控制和利用入手的。讓我高興的是就此問題學生們課后在博客中留言進行交流。
第二步交互討論青銅器到鐵器和古代中國四大發(fā)明,并引向現代化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進入了下一步驟:學習小組展示匯報。首先是化學之美:該小組展示奧運煙火到上海世博煙火,并提出了問題,利用教材上的素材展示了化學的美麗和神奇。
當學生展示第二個主題“衣”之后,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材質的衣物讓同學們觸摸材質。當他們翻看標簽的時刻及時滲透:查閱資料是認識物質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這一學科方法和科學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用于改善我們的現實生活品質這一重要的科學觀。
除此之外還有“食”、“住”、“行”等主題。下面部分展示一下“住”這一主題的學生展示情況。(播放學生展示視頻1分鐘)
學生的有些話語顯得稚嫩,但他們準備的材料和內容遠遠超出我在博客中提供的素材。我發(fā)現,充分信任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發(fā)揮他們的潛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實際上,前面的了解“什么是化學”的過程是學生的認識從生活到化學的過程;知道“為什么學習化學”的'過程是學生的認識從化學到生活的過程,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在這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了化學是什么樣的學科。我以環(huán)境科學、醫(yī)用化學和生命科學為例讓同學們感受了化學是社會生活的中心學科。
在“為什么學習化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利用了這兩個素材和網絡資源等素材了解了簡單的化學史和材料、能源、生命科學是化學研究的領域,并有了驚訝-思考-感嘆-榮譽感到決心學習化學的情感體驗。
那么,這樣的學科我們怎么學習呢?我選擇了化學實驗方法、微觀視角和化學語言工具等三個內容。
首先,演示趣味實驗。實驗設計非常簡單:NaOH溶液滴加酚酞→加入過量稀鹽酸→加入碳酸鈉粉末。形象描述為:“白酒變葡萄酒”、“葡萄酒變白酒”、“白酒變汽水”。主要意圖:突出重點并與暑假趣味作業(yè)相呼應。
第二步:宏觀微觀視角。
課堂上以討論數學學科中的線-點關系為例引入微觀視角,并播放了一段視頻。因說課需要以六倍速度播放。
(視頻播放)旁白:浩瀚的太空中尋找地球,穿過大氣層,以一滴水的視角進入海洋,繼續(xù)進入海洋生物體內,最后到達微觀視角。
該視頻中涉及到宇觀、宏觀、介觀和微觀,面對學生我們只強調宏觀和微觀即可。該環(huán)節(jié)通過視聽立體感受微觀和宏觀視角的不同。
第三步:在前面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有趣的科學想象。
關于未來醫(yī)學的有趣想象:
人造機器人,機器人再造小機器人,小機器人再造更小機器人,如此往復,最終造出來的小小機器人小到直接進入人體內修復損傷器官和部位,達到無痛治療而痊愈的目的。
該環(huán)節(jié)中升華學生的感受,通過美妙想象激發(fā)學生的美好憧憬和無盡的向往。
第四步:討論水的各種表達方式。
在關于幾種表達方式孰優(yōu)孰劣的討論中學生的意向很快指向了水的化學式;瘜W式是以模型化思想為基礎的。模型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學科思想。理解運用數學、物理公式和化學用語,甚至書寫某體裁文章都是以模型化思想為基礎。學生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實際上是最佳模型的選擇過程;瘜W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基礎工具。
我在“如何學習化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選擇了化學實驗方法、微觀視角和化學語言工具等三個內容。對于我們農村中學初三畢業(yè)生中40%左右的學生來說,初三化學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系統學習化學的機會。我想二十年之后他們還能回憶起來的初三化學的記憶就是初三化學的核心。那就是實驗方法、微觀視角和化學語言工具了。在這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利用了這幾個素材,知道了實驗方法、微觀視角和化學語言工具,從而有了意外-思考-想象-向往的情感體驗。
這是課堂教學三個環(huán)節(jié)。
下面是課后作業(yè):寫一篇短文:《假如沒有化學—寫在化學第一節(jié)課后》要求完成初三化學學習后再寫一篇《假如沒有化學—寫在初三化學畢業(yè)之時》進行對比,讓學生感悟自己的成長。
課后調查:
你喜歡化學嗎?所有同學都回答:喜歡化學。我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假如你要成為化學家,你想研究哪方面的化學?
學生回答主要有兩個方面:
1、暑假學習交流的主題。2、41.7%的同學填寫了想研究醫(yī)藥方面的化學。
今天不一定決定未來職業(yè),但這種愿望是同學們繼續(xù)學習的動力!也是我覺得這節(jié)課成功的地方。
不難發(fā)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觸動孩子們內心世界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會帶來無盡的前進動力。
結束語:
在設計、備課、上課、反思、整理說課稿的過程中我真切體會了“功夫在課下”這句話的含義。
備好緒言課備的不只是一節(jié)課,是整個初三化學,甚至是整個基礎化學教育。
我想,對一個老師而言,用心上課就是最好的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苯”是人教版化學新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苯是一種重要和化工原料,又是芳香烴中最簡單,最重要,最基本的物質所以它在在高中化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是學習簡單有機物烷烴、烯烴的延伸,為以后選修教材中苯系物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使烴的知識更加全面和系統。 ?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質,理解苯分子的結構,掌握苯的化學性質; 2.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結構─性質─用途”關系的認識。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資料閱讀、觀察實驗、分析事實、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結構和性質。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通過苯的凱庫勒式的發(fā)現過程,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品質。 ?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苯的結構特點。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苯的結構特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知識基礎:學生通過學習甲烷和乙烯的內容,基本能夠掌握飽和烴和不飽和烴在結構和性質上的差異及各自的特征反應,并可以運用各自的特征反應鑒別兩種物質。
1
學生技能基礎:學生有能力推測苯的結構及性質,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簡單實驗并操作驗證假設是否成立。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 【教法分析】
在學習苯結構采用直觀式教學,在苯結構確定和性質學習方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同時采用學案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學法分析】
通過復習烷烴和烯烴性質,在熟悉飽和烴和不飽和烴的特征反應,為新課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生通過閱讀苯的發(fā)現史,并采用實驗探究了解苯的結構和性質,同時采用學案引導學習苯結構和性質的的特殊性。 四、教學過程
2
五、板書設計
來自石油和煤的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苯的發(fā)現 二、苯的結構
三、苯的性質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1)可燃性 (2)取代反應 (3)加成反應
【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化學說課稿06-14
化學《鈉》說課稿12-07
《化學鍵》化學說課稿03-14
《化學平衡》化學說課稿11-22
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03-13
化學鍵說課稿03-12
化學《水組成》說課稿03-12
化學元素說課稿03-08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06-26
化學式說課稿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