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04-15 19:21:0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6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1、教學內容:《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是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認識人民幣是小學數學教材中唯一的一個單元。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學生都有過用錢的經歷,從小就知道錢是好東西,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都已經認識人民幣了。

  3、教學目標: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根據教材的編排要求并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在現實的情境中,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3)、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

  4、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本課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是重點,用錢、換錢,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啟發(fā)引導,通過師生交談、問答法、課堂交流法,引導學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來理解知識。教學中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數學,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數學。教師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1、學生特點分析:小學生好動、好表現,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認識人民幣的知識并不全面,這節(jié)課就是要系統(tǒng)學生的知識,認識各種人民幣,所以應全面系統(tǒng)的去講述。

  3、動機和興趣上:要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自主學習,探索新知、拓展應用,加深認識、反饋總結。

 。ㄒ唬┣榫硨

  設計思路:實物導入——情景產生問題——凸顯解決問題策略

  課始,教師出示存錢罐,問:同學們這是什么?(生:存錢罐)說的對,這是老師小時候用的存錢罐,漂亮嗎?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存錢罐?看來,大多同學都有自己的存錢罐。咱們國家的`錢叫什么知道嗎?對,咱們國家的錢是歸全國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這時,教師就板書課題。然后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找準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ǘ┳灾鲗W習,探究新知

  這一程序主要安排3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小組交流初步認識—全班交流再次認識—拓展介紹深化認識

  要想分類數,那得先會認,認識人民幣的小朋友舉手,太好了,課前老師讓你們帶的錢帶來了嗎?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將你帶來的錢介紹給大家,介紹時說清這2件事,課件出示:1、你這張錢面值是多少?(也就數字是1角還是5元,這也是錢的正面)2、你這張錢的圖案是什么?

  活動一: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傾聽、指導,發(fā)現素材。

  活動二:全班交流。學生展示錢幣并介紹,教師組織其他同學傾聽、提問,并注重與學生對話,適當解讀,如圖案。通過同樣面值的不同式樣介紹套數及人民幣的收藏價值,根據交流先后分區(qū)域板書。(大面額的教師提供)大面值的教師現場提供。

  活動三:換零錢。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這么多人民幣(指板書)如果要給他們分類的話,可以分為幾類?為什么?(豎線隔開,板書元角分,介紹人民幣的單位)

  生活中常常要換零錢,比如乘公交車。我現在有1元錢(出示)要換成成角的,F在各組準備成角的錢和我換,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來得和我這1元相等。(小組討論、湊錢)現場兌換,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書: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書:1角=10分

  關于人民幣,你還知道那些知識?或者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適當拓展介紹,如:人民幣的地位、趣聞、愛護等)

  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推理、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認識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發(fā)現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ㄈ⑼卣箲,加深認識

  1、認一認,填一填。自主練習第1題

  2、數一數,填一填。

  小組活動后展示,同學評價,教師總結。

  (四)、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我們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1元=1角=讓我們從現在起,做人民幣的小衛(wèi)士,愛護和使用好人民幣,下課!

  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既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既簡明,又突出重點,讓學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是要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fā)現數學的規(guī)律,獲得數學源于生活的體驗,教師就應該轉變角色,成為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在這一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了這節(jié)課。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1.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的認知感以及思維的邏輯美感,樹立解決問題的自信心。2.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表露技能,能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性。3.讓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體驗到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

  知識點目標:1.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其提供實際情境引出計算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動手操作,探索出多種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十幾減7。2.引導學生從依靠操作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交流、合作,體驗到十幾減7方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難點: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分析問題的思路,掌握十幾減七的計算方法。

  教學思路:1.通過動手操作和聯系實際激發(fā)興趣,提出數學問題;2.緊密結合數學概念和實際應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步地把握知識的本質,形成認知結構;3.在認知形成的過程中組織討論交流、合作學習,體驗成功、增強自信,提升合作意識。

  聊聊我的教學設計與分析:

  一、誘發(fā)情感,導入新課

  這一部分由課前談話與復習舊知組成。針對一年級小朋友喜歡動物的特點我設計了讓學生參與到小動物的`計算比賽當中去。首先出現的是之前學習過的口算題,即復習舊知。然后與學生談話:獅子王又給動物們出了一道題,可是動物們卻遇到了困難,他們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想讓你們幫助他們,你們愿意嗎?這時學生的興趣已被調動,激起了他們“想參與”及積極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意識。

  二、提高情感,自主探究

  1.問題引思:出現動物們感覺困難的題目,即例1。讓學生先用小棒擺擺看,

  先拿出1捆又2根,想一想,要從中拿走7根,有哪些拿法?

  2.自學探究,討論質疑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了以下想法:

  (1)從12根里一根一根拿,拿走7根,就是從12根里減1,減1……一共減了七個1,還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1-1-1-1-1-1-1=5

 。2)先從1捆中拿走7根,剩3根,再把另兩根加上得5,所以12-7=5。算式:10-72=5

  (3)想:7加幾等于12,7加5等于12所以12-7=5。算式:7(5)=12,12-7=5,這是通過想加算減得出的。

 。4)從1捆又2根中先拿走2根,再從1捆中拿走5根,還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2-5=5

 。5)從12根中拿走1捆,剩2根,多拿走了3根,用剩下的2根再加上3根是5根,所以12-7=5。算式:12-103=5

  學生每說出一種想法教師都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另外還有一種想法很獨特,很有創(chuàng)新意識。他的想法是用減數7減2得5,10減5得5。所以12-7=5。這種想法在平時教學中比較少見。這時教師并不急于下結論,而是和全班一起討論,得出這種想法是正確的。12-7=102-7=10-72=10-(7-2)=10-5=5

  3.揭示課題,引導歸納

  出示例2,讓學生獨立計算。

  提問:剛才我們計算的這些題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從而歸納出被減數都是十幾,減數都是7。教師揭示課題:十幾減7。

  讓學生自己想一想還有哪些十幾減7的算式,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得數。出示例三。

  教師通過讓學生擺小棒,自己主動探索,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12-7,打破了以往的“想加法算減法”的唯一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探索的精神與大膽嘗試的能力,開拓了學生的思路。

  三、增添情感,實踐反思

  1.跳一跳,摘蘋果

  將教科書第12頁的做一做中的題目放在蘋果樹的蘋果上,讓學生跳一跳,摘蘋果。誰回答對了蘋果上的題目,這個蘋果就獎給誰。

  練習中采用了“獎勵法”的形式,學生的參與勁頭濃厚,同時又鞏固了新知識,并對學生的計算速度有了一個新的要求。

  2.數學小游戲

  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變教師的“講”為“引”,變學生被動的聽為主動的探索,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體驗數學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樂學、愛學。

  本課按運動會的開幕→比賽→發(fā)獎→回家四個環(huán)節(jié),用主持人“機靈狗”串成活動情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出“看開幕表演發(fā)現圖形”、“看比賽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賽結束制作獎杯”、“運動員回家估算乘車問題”等四大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始自終置身于運動會情境中,積極而又自然的參與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真正的感受生活,體驗數學。

  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團隊合作與競爭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既能為學生提供參與交流的學習空間與平臺,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一次是“生生互評”,讓學生在解決了運動場上的數學問題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并互相評價;第二次是“利用圖形制作獎杯”,根據各種圖形,團隊先設計構思出獎杯,然后分工貼獎杯。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參與面大,考慮問題策略多樣化,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更加生動活潑的參與學習。

  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生活“數學化”

  數學來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本課教學的四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滲透著生活問題數學化。如運動會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用它來作為知識的切入點,學生就會感到數學知識就在他們身邊;如“乘車問題”,生活中經常遇到,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一問題,他不僅會覺得有趣,而且會有成功感。這些都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四、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在引導學生觀看小動物的比賽時,通過情境的再次創(chuàng)設學生爭先恐后提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自主選擇獨立解決,在匯報交流時采用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又充分挖掘了每個學生的潛能。

  本節(jié)課借助了多媒體的聲、色、光、動畫等視聽媒體優(yōu)勢創(chuàng)設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培養(yǎng)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欣賞美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統(tǒng)計》。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對用數杠進行統(tǒng)計,100以內數的數數和寫數的一定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為此,我設定了:

  1、認知目標:

  (1) 能將信息整理分類。

 。2) 能對每類的對象進行統(tǒng)計并將結果登入表內。

  (3) 會在格子紙上畫簡單的統(tǒng)計圖。

  2、情感目標:

 。1) 通過信息的整理、分類,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2)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

  3、思維拓展目標:

  使學生通過學習,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優(yōu)點,會對生活中的簡單事例進行統(tǒng)計。

  二、說教法學法:

  一年級的學生對統(tǒng)計的認識非常的淺薄。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本來是用學生的生日作范例,進行統(tǒng)計認識的教學。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興趣!所以,我利用書本第55頁的小調查作為新授的切入口。從學生喜愛的水果入手,引起他們的興趣與注意力。從學生自己的需求出發(fā),作為一項游戲來完成信息的整理、分類與統(tǒng)計。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發(fā)揮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總體設計:

  這節(jié)課,我安排了兩個環(huán)節(jié)。

  1、詳細對學生喜愛的`水果進行統(tǒng)計。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這堂課的重點。我來重點說一說我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開始時,第一個步驟是通過實物的出示。用擺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對學生進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們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狀態(tài)中。通過對個別學生最喜愛的水果的調查,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并請回答的學生嘗一嘗水果,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學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驟。

  第二步驟是通過要分這些水果給學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愛的水果,再進行分配。從此開始新授內容的探究。又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運用舉手表決或排隊分組等形式進行,完成了對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類以及統(tǒng)計表的填寫。這樣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把新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

  第三步驟是請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來繪制統(tǒng)計圖。通過教師繪制一條到學生小組完成一條到最后每人在書上繪制一條。通過統(tǒng)計圖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與少。突出了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

  2、學生自己對生日進行統(tǒng)計。

  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前面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估計學生沒有什么難度。只要按照第一環(huán)節(jié)的步驟,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為鞏固練習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統(tǒng)計的認識。

  以上就是我對《統(tǒng)計》節(jié)課的說課。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 置與順序”第二課時:上下。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本單 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 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屬于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jié)內容“上下” 是學生學完“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 述事物的好習慣,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而初步發(fā)展學生的空 間觀念,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 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驗上、下位置關 系的相對性,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知識技能目標)

 。2)初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能力培 養(yǎng)目標)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素質培養(yǎng)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tài)度目標)

  教學重點:學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說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 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 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jié)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 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形象法。

  創(chuàng)設小動物去大樹爺爺家做客這一情境,引導學生 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地明確三種動物的位置關系,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系, 并創(chuàng)設三種動物變換位置關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 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說教室的物品 的位置關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合作給動物分房 子等活動,進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合作意 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整理書架、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 關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對性,初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主題畫、投影儀、小書架

  學具準備:剪刀、膠水

  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疑。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chuàng)設了這一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天氣晴朗,森林里特別熱鬧,原來大樹爺爺今天請客,小兔和小鳥一大早 就到了(出示主題畫,先出示小兔和小鳥)讓學生觀察直觀到小鳥和小兔的位置 不一樣,我順勢引出課題:“上下”。通過設疑引出課題,能讓學生有發(fā)現問題 的機會。

  第二環(huán)節(jié):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觀察思考。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仔細觀察小鳥和小兔的位置,讓學生自 由說說小鳥在小兔的哪個位置上,小兔在小鳥的哪個位置上,讓學生初步理解上 下的位置關系。

  1、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讓學生體驗由于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 系是相對的。我注意使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說明小動物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再讓學生描述松鼠的正確位置,從而體會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與相對性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時教師要發(fā) 揮引導作用,有必要作出適當的說明,對學生理解新知很有幫助。)

  2、換換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對性。

  讓學生動手換一換小鳥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學生互相說說三種動物各自的位 置關系。(學生能在變化中進一步體驗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學會舉一反三, 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指導看書,書寫。 指導學生根據判斷的三種動物的相對位置,填寫好書本的內容,注意上下的書寫,培養(yǎng)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第三環(huán)節(jié):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應用新知去解決問題。

  3、聯系身邊的例子說一說。

  觀察教室,討論哪些物體的位置關系可以用“上下”來描述。學生自由觀察, 自由發(fā)表意見。(設計意圖:聯系學生身邊的例子來應用新知,使學生感受到數 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聽口令,擺物品。要求每人準備好數學書,練習本,文具盒和鉛筆等學習用 品。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可以設計以下口令:數學書放在桌面上,文具盒 放在數學書的上面,練習本放在數學書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組織教學,可 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整理書架。每個小組一個小書架,一些書和其他學習用品。要求:小組內互 相商量如何擺放這些物品,然后動手一起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說出物品的上下 位置關系。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4、參觀小明的房間。

 。ㄕn本練一練第1 先引導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再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把各種物品的上下關系補充完整,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這一情境,要 求學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間,養(yǎng)成物品擺放整齊的良好行為習慣。

 。ㄒ陨匣顒邮歉鶕n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設計的。)

  5、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題。注意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在寫數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數在上,哪個數在下。 課本第59 題:說一說。利用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道有一定開 放性的題目,有多種的說法和答案,如船在橋的'下面,人在橋的上面,橋在船的 上面等。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第四環(huán)節(jié):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完成第59 活動要求:先引導學生弄懂題意,然后指導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動物頭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小動物安排房子。 活動形式: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與小組同學交流是如何安 排的,說一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系與順序。這樣做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 的能力,同時增強交流合作的意識。

  第五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強化新知。

 。ǖ59 這是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不做統(tǒng)一的要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饋的過程中,適當引導 學生有條理說出自己的推理過程。

  第六環(huán)節(jié):總結深化,自我評價。

  結合新課標里提出新的評價體系,我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 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表現做個評價,每人一張評價表,在認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畫上 一個笑臉。

  對學習數學有興趣 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交流 能積極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六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認為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 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初步培養(yǎng),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搭積木(十幾加幾的不進位加法和十幾減幾的不退位減法)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搭積木》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第一冊《加減法(二)》中的第二課時。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以內數的認識、10以內數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是學生學習20以內加減法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要學會2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這些知識都是學習其他計算知識的基礎,對以后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①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系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明確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合作意識。③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3.重點:學會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4.難點:明確計算方法,了解計算算理。

  5.教學準備:積木(教師用)、計數器(每個學生一個)

  二、說學情

  學生基已經可以比較準確地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十加幾的加法,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還認識了數位中的個位和十位,對數位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但入學只有三個月的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借助課件輔助教學,借助教具積木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學具小棒和計數器讓學生動手操作并學著解決數學問題。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自主探究與范例教學相結合。

  學法:發(fā)現法

  四、說教學過

 。ㄒ唬⿵土

  1.利用卡片進行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看圖列式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3.通過填空讓學生復習11~20的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學課本70頁“說一說”。

 。1)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探究13+2的計算方法

  教師搭積木演示,學生利用計數器動手操作

 。2)引導學生探究18-2的教師方法

  教師搭積木演示,學生利用計數器動手操作

 。3)教師小結優(yōu)化算法。

  2.反饋練習

  課本第70頁“試一試”和“說一說”。(學生在書上和草稿本上完成)

  (三)課堂總結

 。ㄋ模┱n堂作業(yè) (學生在書上完成)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是十幾加幾的不進位加法和十幾減幾的不退位減法。通過搭積木的情景讓學生仔細觀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玩中也能學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由于學生沒有準備積木,我讓學生利用計數器撥一撥、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引導學生從數的組成的角度理解計算的方法,通過計算進一步理解數的組成。為了照顧幾個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課堂進度稍慢,沒能滿足接受能力較快的學生。所以,自我感覺課堂效過良好,但是課堂效率不高,學生鞏固練習的時間不充足。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04-26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6-10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12-19

一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04-26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4-27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說課稿11-09

關于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6-10

一年級數學《找規(guī)律》說課稿11-04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說課稿03-12

一年級數學上說課稿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