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4 09:54:27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范例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范例9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描述自己喜歡的玩具,知道玩具不同的玩法。

  2、樂意探索各種玩具的玩法,了解他們的不同性能和作用。

  活動準備:玩具,圖片

  關鍵點: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主題

  1、觀察各種玩具,說一說玩具的材質和名稱。

  問:

  1)你有哪些玩具?它們都是什么材料做的?

  2)怎么樣能把玩具放得整整齊齊?哪些玩具可以放在一起呢?

  2、嘗試將電動玩具、發(fā)條玩具、木質玩具、塑料玩具、毛絨玩具等區(qū)別分類。

  3、每人挑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玩一玩,找出不同的.玩法。

  二、經驗交流,尋找玩法

  1、介紹:你剛才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共同尋找一種玩具的多種玩法。

  小結: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玩法,同一種玩具也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三、幼兒操作,安裝電池

  1、討論:電動玩具為什么不能動起來了?

  1)找出電池的相同之處:電池的兩頭,分別表示兩極:一正,一負。

  2)比較各種電池的不同:顏色、大小、高低、粗細。

  2、告訴幼兒裝電池的方法:“胖胖小屁股,坐在彈簧上,圓圓小腦袋,戴頂小帽子”。

  3、快樂體驗:

  1)交流各自是怎么裝電池的?

  2)嘗試用輪換、猜拳等方法,使大家都能有機會玩到玩具。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激發(fā)幼兒探索光的奧秘的興趣。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活動重點難點:

  1、了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能理解淺顯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硬幣、手電筒

  2、活動記錄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兒兩張

  3、多媒體課件: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里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信號燈。

  活動過程:

  一、了解光的種類:

  1、設置場景(使室內變暗)師:提問:"小朋友,屋里為什么變暗了?幼兒:“沒有光了,所以屋里變暗了”(打開燈)提問: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兒:因為有燈光了,所以屋里變亮了。師:那么,你能說說你都見過那些光呢?

  2、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那些光(太陽光、月光、星光、燈光、閃電光、x光、火光、激光、熒光棒、螢火蟲發(fā)出的光等等)。

  教師小結: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自然光: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燈光、激光、x光、螢光棒的光是人們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認識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實驗(一)、將活動室窗戶遮住使室內變暗,打開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幼兒(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師小結:這是光的第一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過去的,比如:太陽光、月光、手電筒的光、應急燈的.光等等,因此,這種光的照射過程成直線的現象稱之為直射現象。

  實驗(二)、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里的水。師:小朋友邊玩觀察光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幼兒(發(fā)現小鏡子反光,發(fā)現水盆里的水也反光、發(fā)現小鏡子讓光拐彎了)。

  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幼兒(我發(fā)現筷子彎了、我發(fā)現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

  師小結: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陽光會照在地上,我們身上,也會穿過清水照進水里,可是水和空氣不一樣,光鉆進水里,走得慢了,也發(fā)生了一點變化,我們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變彎了,其實是光在和我們做游戲呀!是光的第三個特性:光的折射

  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讓幼兒做記錄。

  三、討論光的用途:

  師: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fā)明了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1)、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信號等。

  2)、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幫助找東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考、照相、紅外線烤箱可以烤東西;紅外線還可以治病、紫外線可以消毒、殺菌。在醫(yī)院里,人們可以用激光進行光治療。

  3)、鼓勵幼兒長大后探索、發(fā)現更多的沒有被人類發(fā)現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發(fā)明更多有用的東西,造福人類。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畫到記錄紙上。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淡化了以知識傳授為重點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認識光是怎樣傳播的,進而順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釋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親自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并內化。并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去驗證,在體驗中感悟科學探究的真正樂趣,減少學生對科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做好觀察記錄,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有新發(fā)現。我讓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承擔了任務,大家齊心協(xié)力完成了這次的科學探究活動,共享其中的苦惱和喜悅,給學生一個自主實驗的平臺。

  這一堂課我能順利按預定計劃完成了,課堂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經過其他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課堂教學調整,這堂課使我學到了很多,也充分認識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今后我會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讓我的科學課更精彩。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分生命物和非生命物,初步理解生命的概念。

  2、教育幼兒要珍惜生命、愛惜生命。

  3、培養(yǎng)幼兒探索生命現象的興趣。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動物植物圖片,人生長過程圖片。小蝌蚪變青蛙課件,植物生長課件。大轉盤。大耳朵圖圖動畫片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生觀看大耳朵圖圖片段。

  2、提問:小朋友你們是不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你們是從那兒來的。

  小結;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

  二、探索有生命的物體:

  1、了解人的生長過程:

  提問:我們是怎樣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出示人的.成長圖片。

  小結:每個小朋友都是從小慢慢長到大,在長大的過程中經歷了不同階段。

  2、了解動物的的生長過程:

  提問:小動物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呢,我一來看看這只小動物是怎樣長大的。

  出示小蝌蚪變青蛙視頻:

  小結:小動物和我們人一樣也是從小慢慢長到大。

  3、了解植物生長過程:

  觀看植物生長課件,了解植物生長過程。

  小結;植物也是從小慢慢長到大。

  4、解釋有生命的物體:

  提問:看了視頻和圖片后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人、動物、植物。都能生長,都是經歷從小慢慢長到大,一直到死亡。所以它們都是有生命物體。

  三、探索無生命的物體:

  提問: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是有生命的。如:石頭,文具盒等。為什么。

  小結:世界上的物體有的是有生命的。有的不是。像石頭等都不能生長,不會死亡,所以像他們一樣是無生命的。

  四、區(qū)分有生命與無生命物體:

  1、游戲大轉盤;幼兒轉動大轉盤,當轉盤停止時,指針所指的物體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請幼兒說出。

  2、出示有生命物體與物體圖片幼兒進行分類。

  五、有生命無生命的舞蹈。聽音樂幼兒表演:

  結束活動:尋找生活中的有生命無生命物體。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有二十五名幼兒參與,大部分幼兒表現很好,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很好。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制定春天的種養(yǎng)計劃并組織實施。

  2、能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

  3、樂意參與種養(yǎng)材料的準備工作。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完成"春天可以進行的種養(yǎng)活動調查表"。

  2、教師根據幼兒所做的調查表內容準備一些相關圖標。

  活動過程:

  1、討論人們在春天進行的種養(yǎng)活動,引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我么都已經完成了"春天可以進行種養(yǎng)的活動調查表",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的調查結果?

  (2)引導幼兒逐個介紹。(出示相對應的.圖標)

  2、引導幼兒將種養(yǎng)計劃進行分類、分工。

 。1)教師:我們介紹了這么多的種養(yǎng)內容,想想哪些是種植內容,哪些是飼養(yǎng)內容呢?

 。2)根據幼兒的意見留下幼兒愿意進行種養(yǎng)的活動。

 。3)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根據幼兒討論的結果,留下適合小朋友種養(yǎng)的內容。

 。4)教師:這么多的內容哪些適合我們分小組來種養(yǎng)?(引導幼兒挑選出適合在幼兒園小組種養(yǎng)的內容。)

 。5)請各個小組成員討論種養(yǎng)什么。

 。6)教師:種養(yǎng)的內容已經確定,你們準備在哪里種養(yǎng)?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這些材料和工具由誰來負責準備呢?(引導幼兒繼續(xù)討論,并明確各自將承擔的準備工作。)

  3、小結。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圓形的物體能滾動的特征。

  2、幼兒喜歡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能滾的和不能滾動的'材料每個幼兒一份:

  2、能滾動的材料:瓶子、球、彩筆等;不能滾動的材料:盒子、磁鐵、紙等

  活動過程:

  一、引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好朋友,看,你認識它們嗎?

  二、請幼兒猜猜哪些物體會滾動

  1、教師出示瓶子滾一滾,請幼兒觀察它的形狀,并提問:它為什么會滾動?

  2、請幼兒說說會滾動的物體特征。

  3、請幼兒猜猜桌上還有哪些物體會滾動,再玩一玩。

  三、幼兒自由操作。

  請幼兒自由操作桌上的材料,看看哪些物體是會滾動的。

  四、延伸活動。

  回家后,請找找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會滾動。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大班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樹葉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在活動中要讓幼兒大膽猜想,更要積極動手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讓幼兒帶著任務探索,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為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yǎng)思考的有意性,培養(yǎng)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知識:(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2)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節(jié)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2)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

  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

  2、探索調節(jié)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空礦泉水瓶一個、積木、石頭、樹葉、鐵釘、玻璃球等小物品。

  3、老師示范用的小葫蘆、硬幣等

  4、老師鞏固實驗用的鉛筆、橡皮、尺子、剪刀

  4、每人一張記錄紙,一只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要和我們小朋友們一起來做玩水的游戲,我們看看都是誰呀?我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

  幼:空礦泉水瓶、積木、石頭、樹葉、鐵釘、玻璃球

  二、實驗:沉下去與浮上來

  1、認識“↑”“↓”兩個符號:

 。1)教師取一個葫蘆放在水盆里幼兒觀察,實驗現象,請幼兒回答發(fā)現了什么?進而出示“↑”(一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豎線表示水的深度,上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浮在誰的'上面,也就是浮上來)。

  (2)教師再取一枚硬幣放在水盆里幼兒觀察實驗現象,請幼兒回答發(fā)現了什么?進而出示“↓”(一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豎線表示水的深度,下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沉到水底,也就是沉下去)

  2、認識記錄紙

  師:認識了“↑”“↓”兩個符號之后,我們再來認識一下記錄表。

  物品寶寶?小手

  3、猜測實驗結果:幼兒猜測每種物品放在水里的浮沉現象,并記錄在“?”號這一列。

  4、動手分組實驗并記錄:

  幼兒按意愿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5、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結果。

  師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三、把寶寶送回家

  老師“出示兩個小房子的圖片,一個是浮上來寶寶的房子,一個是沉下去寶寶的房子。

  幼兒把每個參加試驗的物品寶寶送回家。

  總結:小朋友們的實驗做的非常成功,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什么樣的東西放在水里浮上來(輕的物品),什么樣的東西放在水里沉下去(重的物品)。

  四、鞏固實驗

  老師出示一個文具盒,里面有小朋友們常用的鉛筆、橡皮、尺子和剪刀。

  用這些常用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實驗結論:輕的物品放在水里浮上來,重的物品放在水里沉下去。

  五、提升實驗

  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思考。(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后,就沉到水里了。為什么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后,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六、教師結束語

  其實,物品在水里是浮還是沉,除了與物品本身的輕重有關系之外,還與其他很多方面有關系,這就等小朋友們長大了慢慢去探索,這就是科學的奧秘。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在數學中操作的樂趣。

  2.提升幼兒的觀察力、分辨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3.鞏固對數字1—5的認識,能聽清老師的要求并按要求活動。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數字卡“1-5”,實物卡片“1-5”,糖果、小魚、水果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看數字拍手

  師:現在劉老師和你們玩一個拍手游戲?磩⒗蠋熌玫氖菙底謳?就拍了幾下手。一邊拍一邊數數。

  二、復習5以內的數

  1.復習認識數字1—5

  師:今天數字寶寶要和我們做游戲了,看看數字寶寶怎么了?

  數字寶寶摔倒了,誰來幫數字寶寶站好,幫助數字寶寶的`時候,要說:數字幾,我?guī)湍阏竞?集體驗證,并認讀數字)

  2.數字寶寶都站好了,誰愿意幫它們排排隊?(從小到大)

  3.幫動物找數字朋友。(出示動物卡片找相應的數字做朋友)

  教師出示1只小鴨的動物卡片。

  師:1只小鴨的數字朋友是誰呢?

  誰來幫助這些小動物找到它們的數字朋友呢?

  師:要求幼兒用一句完整的話邊送邊說,(例如:2只小雞我送你,數字2和你做朋友好嗎?)

  三、和數字做游戲(用多種感官感知物品數量)

  師:你們想不想和數字做游戲呀?(想)

  1.看數字拍手邊拍邊數數。(可看數字拍手、拍腿、學動物叫。)

  2.《猜猜誰躲起來了》,抽掉幾張數字卡片,請小朋友猜猜誰躲起來了?

  3.按數取物: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幼兒迅速拿出相應數量的雪花卡片。

  四、小組活動

  師:數字寶寶想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我們是不是要給數字寶寶帶些禮物呢。今天老師為小朋友預備了許多禮物。(逐個講解小組操作內容)引導幼兒送禮物時邊操作邊講述。

  第一組、第二組:貼水果,白紙上是數字幾,就貼一個水果。

  第三組、第四組:裝糖果,袋子上是數字幾,就裝幾個糖果。

  第五組:裝小魚,盤子上是數字幾,就貼幾條魚。

  五、師幼共同檢查

  師:我們看看數字寶寶是不是收到和自己數量一樣多的禮物呢?

  師幼共同檢查。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想通過用簡單易懂的方法教會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數,進一步幫助幼兒對1-5數字的理解,同時也給孩子獨立動手操作練習的機會。但這節(jié)課下來也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沒有靈活準確運用量詞,自己對數學語言組織還有所欠缺,自己的語言有點零亂,啰嗦,也沒有激情的教學語言,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改進的地方。

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自然環(huán)境向幼兒展示了具體、形象、生動的內容,為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和認知興趣,掌握知識方法和獲得對周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眼下正是秋高氣爽,農民伯伯忙于秋收的季節(jié)。孩子們對田園的農作物既熟悉又陌生,有著強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農村的家長很少能在勞動之余和孩子進行知識的溝通。再加上農村幼兒園教玩具較欠缺,不能滿足全體幼兒的的需要。為此,我利用農村的鄉(xiāng)土資源稻草繩作為活動材料,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極好教育契機,通過創(chuàng)意活動,將孩子們的興趣內化,他們那種表面的對稻草繩的興趣無疑會轉化為對創(chuàng)意活動的主動參與,并為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進行表現和合作,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在玩稻草繩的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意建構,既能滿足幼兒展現自我的愿望,又能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活動目標:

  1.幼兒感受稻草玩具帶來的鄉(xiāng)土情感,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的協(xié)調發(fā)展。

  2.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意愿大膽地表現和合作,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交往能力。

  3.能與同伴協(xié)調,合作地進行游戲,遵守游戲規(guī)則。

  活動準備:

  活動前豐富幼兒的稻草的知識,稻草繩每人一根,稻干若干,一段輕快的音樂。

  活動重點:幼兒能夠大膽嘗試創(chuàng)造草繩的多種玩法。

  活動難點:能與同伴合作嘗試利用草繩參與制作游戲材料并進行游戲。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跳草繩舞,激發(fā)興趣。

  全體幼兒手持稻草繩進活動室,聽音樂跳草繩舞。

  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們來變一變,玩一玩稻草繩,看看誰玩得方法多。(反思:第一環(huán)節(jié)我直接利用草繩導入課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稻草繩的多種玩法

  1.幼兒第一次自由探討用草繩的多種玩法。

  師:請小朋友拿著草繩四散玩玩,玩得時候要注意安全。(幼兒自由玩時,教師個別指導,及時表揚玩得認真花樣新穎的.幼兒。)

  2.請個別幼兒示范玩法,讓其它幼兒學一學。

  師:××小朋友,你剛才把草繩變成了什么?是怎么玩得?(尾巴、跳繩、項鏈、數字6、9等。)

 。ǚ此迹旱诙h(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基本部分,我讓幼兒拿著草繩有目的去玩,充分調動孩子的已有經驗想出多種玩法。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注重教師的示范作用。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在旁仔細觀察,及時發(fā)現幼兒探索過程的優(yōu)缺點和遇到的困難,豐富幼兒的玩法,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三、幼兒第二次合作探索嘗試玩稻草繩

  師:剛才小朋友用稻草變成了許多東西,有的變成當尾巴,有的變成當馬鞍等,想了這么多種玩法。剛才你們玩草繩是幾個人一起彎的(一個),其實草繩是可以和朋友一起玩,這樣可以變出更多好玩的,現在就請你們去找你們的好朋友一起合作玩草繩吧。(引導幼兒說出用許多根繩子可以變成長長的草梯)。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把草繩變成一條長長的梯子,在草梯上可以怎么玩?

  (反思:第三環(huán)節(jié)我讓幼兒嘗試合作創(chuàng)造草繩的新穎玩法,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的樂趣,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當幼兒想出比較新穎的玩法,我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大膽創(chuàng)造想象更豐富的玩法,從而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四、游戲《跳格子》

  教師介紹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⑴將草梯平鋪在地上,幼兒雙腳并攏從草梯一端跳到另一端。⑵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進行跳格子比賽。⑶先跳完人數者為勝利。

  (反思:大班幼兒有了初步競爭意識,并較注重結果,此時安排玩跳格子競賽游戲,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將活動推向高潮。)

  五、結束部分

  師:剛才小朋友玩得真開心,老師也想來變稻草繩玩玩,變變變,我將稻草繩變成了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草球)怎么玩?我再變,變成飛盤它又可以怎么玩呢?草繩有很多種玩法,那你們知道草繩除了玩還有什么用處嗎?請你回去好好想想。

  活動延伸:

  1.課后將稻草繩放區(qū)角,讓幼兒自由探索玩。

  2.此活動還可以生成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鞋、草帽等美工活動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驗,了解幾種區(qū)分生熟雞蛋的方法

  2.在制作美味雞蛋的過程中,激發(fā)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活動準備:生熟雞蛋若干,煎蛋器,奶鍋,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盤子若干,小刷子,油壺,鹽

  經驗準備:會打雞蛋

  活動重點:了解雞蛋生熟的變化

  活動難點: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區(qū)分生熟雞蛋,并能夠進行猜想和驗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玩一玩電子互動墻,熟悉雞蛋制作的美食。

  任務:用生雞蛋制作美食

  (二)基本過程師:小朋友面前的盒子中有雞蛋,有生的也有熟的,請小朋友在不弄破的情況下把生的挑出來,將自己的方法畫在表格上,一會驗證自己挑出來的雞蛋(生的放在打碎了放在帶走生雞蛋標志的盒中,熟的剝開一個小口放在另外的盒中)

  方法師:①剛才誰的方法成功區(qū)分生熟雞蛋了?(幼兒舉手)②請你說一說你的方法(a.手電筒照 熟→深顏色,生→透光 b.稱重 生→輕 c.搖晃,生→晃 d.轉 生→慢)③請你把你的方法畫在黑板上的紙上④請小朋友用紙上的一種或多種方法挑出一個生雞蛋,打進自己的小碗

  師:為什么不能看顏色區(qū)分?

  師:因為生雞蛋的顏色有深有淺老師挑一個雞蛋(多種方法)師:我們用雞蛋可以做什么常見的美食(雞蛋羹,荷包蛋)教師指導做荷包蛋和雞蛋羹師:做荷包蛋有什么現象 幼:

  師:雞蛋有什么變化(液體到固體)

  師:要和小朋友互相分享美食,回家可以給爸爸媽媽做早餐活動分析:活動讓小朋友探究區(qū)別雞蛋生熟的方法,雞蛋是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教案:)小朋友每天都會吃到,從幼兒自身來說,對雞蛋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探究過程中,幼兒有聽覺,視覺的.體驗,使幼兒有更深的印象,這次的活動,教師很好的將教育活動和生活聯系,對雞蛋的基本認識從生活中來,最后用雞蛋做了美食,又回到生活中去,做美食對幼兒是一種滿足,生雞蛋打出來,做成美食,更能加深幼兒對此次活動的印象和體驗,教師讓兩組小朋友進行分享,這也是一種社會性教育。

  我的收獲:我覺得科學教育活動要和幼兒的生活相聯系,可以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加深幼兒印象,這次的活動中,天平稱重的結果不是很明顯,幼兒也提了出來,老師也讓幼兒畫在紙上,老師給予了支持,科學活動并不是讓幼兒局限一個理論,讓幼兒多探究,應該允許幼兒有自己的見解,發(fā)散幼兒的思維,也應該烏云幼兒有失誤或是誤差。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典】08-12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經典)10-04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經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