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古漢語的特點,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詞語,常用詞語的含義,正確理解文章內容。
3、激發(fā)學生樹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長為有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的學生。
教學重點:
1、認識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1、將所學的寓言擴展并活學活用。
2、體會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和人物的豐滿達到諷喻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共同探究美與丑這一主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欣賞老婦人心靈的美、追求樹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種美,同時也對丑的惡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美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讓我們先來觀看一段視頻,請同學們邊看邊想,其中東施的做法是否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談感受。
3、小結:同學們的感受值得珍視,就讓我們走進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莊子是如何審視美與丑的。
二、讀通語句,感知大意
1、老師范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內容,體驗古人運用文字的魅力。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還要注意語氣的停頓。相機解決顰、挈、亦字讀音及字義。
3、學生齊讀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內容。
三、讀懂課文,對照注釋自悟文意。
1、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后譯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學習,聯系說句意。
3、根據你的理解用講故事的方式復述課文。
要求: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靈活一些,不必強求說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錯即可,還可適當的穿插有關的背景資料。
四、細讀課文,讀懂句意。
1、西施和東施的對比,也是美與丑的對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寫出了西施的美和東施的丑?請生速讀課文,邊讀邊劃。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1)讀了句子后,體會到什么?(東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沒在哪?)結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資料來說一說。
(2)西施可真美,用個詞來夸夸她!(美若天仙,絕代佳人,國色天香)
(3)西施捂著胸口,皺著眉仍讓人賞心悅目,就連東施也來學習她,東施是怎樣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嗎?可以做動作,可以用語言來描述一下。
2、東施丑:
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過渡:看來東施效顰的確不怎么美,作者沒有細致地描寫東施的丑,而是重點描寫了人們的反應。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無病呻吟,矯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無中生有)
(3)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東施的樣子嗎?(其丑無比)
小結:是啊!作者大膽舍棄對于東施五官的具體描寫,而是通過東施刻意模仿西施皺眉捧心的丑態(tài)所引起人們的反應來進行側面烘托,這種寫作方法就是側面描寫。
(4)再讀句子,試著讀出東施的丑。
(5)學到這里,你想對東施說些什么?
五、總結全文,拓展閱讀
過渡:看來同學們對美已經有了新的認識,那么我要請教大家:
1、同樣是皺眉捧心,為什么西施的樣子美,東施的樣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訴東施嗎?
3、東施聽了大家對她的評價和建議后,我想她定會有自知之明,同時也會明白美與丑的真正含義,大家想象一下,東施今后會怎么想,怎么做?
4、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東施效顰這樣的事情?舉例說一說。
小結:是啊!不切實際地照搬,結果只會適得其反,讓我們再讀這篇寓言,去體會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閱讀《邯鄲學步》。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東施效顰》;
2、為本則寓言擴寫并續(xù)寫結尾。
擴寫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東施或以路人為第一人稱來敘述這則寓言;
(2)可適當加入一些細節(jié)(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來刻畫人物的形象。
續(xù)寫要求:
(1)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連貫;
(2)可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
板書設計:
東施效顰
《莊子》
西施 自然流露賞心悅目
東施 刻意模仿適得其反
課后反思:
本文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
學習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東施效顰的事情發(fā)生。
樂文中品讀 趣中體味 明辨美丑 感悟生成
教學理念:
尊重和珍惜學生閱讀中的自我體驗,引導學生自己讀進去,產生真實的體驗,進而在師生交談中完善體驗并受到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重在學生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強調自主體驗的同時還要與同學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完善自己。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借用丑女東施模仿美女西施皺眉而變得更丑這件事,說明了人對自己要正確認識,不要做不切合實際的模仿,否則只能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煉,語言生動活潑,寓意深遠綿長。
教學策略:
用富有動感和表現力的肢體語言加深學生對文中重點實詞的理解。采用自讀感悟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能結合生活實際正確感悟運用這一成語。
教學目標:
熟讀課文,體會古文的韻律美。
通過重點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初步滲透古文學習的一些基本常識。
以學生感興趣的參與活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體會文章的主題,聯系自身實際談感悟與收獲。
教學重點:
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感悟生成,初步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
教學過程:
在導入時我主要采取觀看視頻的形式引出課題,并隨機拓展與文章有關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對這則寓言有個感官的了解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接著教師范讀,指導停頓,注意節(jié)奏感,體會古文的韻律美。我認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學生自讀,相互校音,做到通順流利。學生再讀體會,初步感受文章內容,并結合重點詞語,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滲透學習方法,讓學生借助注釋,自主領會每句的意思。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借助肢體語言,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這樣將文章以創(chuàng)編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課堂生動有趣。復述之后,師生共同評價,注意幾個重點詞語顰捧堅挈走是否強調到位。除此之外,我把東施帶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學生共同品味。從而理解和體會文章側面描寫的寫作手法。以東施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苦惱,學生幫助解決:如:西施皺眉很美,我只是模仿她,可是為什么卻招來很多人的恐懼與笑話?那么我今后該怎樣做呢?誰能告訴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結尾我用富有感染與啟迪性的語言總結全文,并留下深深的思索。西施之美固然令我們眼前一亮,但東施之丑也令我們回味無窮,問世間:美與丑難道真的那么容易區(qū)分嗎?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得主要內容。
2.掌握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得名言警句。
3.了解《論語》得基本情況及孔子得教育思想。
二、學習要點
1.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得基本文學常識。
2.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得用法。詞語如“而”、“之”等;句式如賓語前置句等。
3.領悟《論語》十二章得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得“為學之道”。
三、作者生平
1.孔子圖片(參見本課PPT)
2.孔子資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得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得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先世為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周游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傳“仁”得學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得鬼神宗教迷信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得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得結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在維護貴族統治得基礎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得正統,影響極大。現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得主要資料。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得贊譽,唐代得韓愈曾經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焙蟠媒y治者為了鞏固政權得需要,也一再得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得曲阜得孔府是我國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得宮殿建筑,也是著名得旅游名勝。
四、作品概述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得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得經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得主要依據。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得話,不寫出說話得環(huán)境(包括說話得對象),內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得一般原則;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得問題所作得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得原話,但沒有寫談話得背景;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得話為主。其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得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得弟子們得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之一,(七經:《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得重要經典。舊注本有《論語注疏》(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得《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注》等。
五、創(chuàng)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得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得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得言行�!稘h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睗h初所傳得《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得何晏集漢儒以來得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得最早得《論語》注本。
有得學者以為,“論說”之“論”其名“始于《論語》”;然而在《論語》當中,有觀點、論據、論證過程得文字并不多見,大部分內容只不過有觀點而已(出自孔子及其弟子之口)。因此,《論語》就自身而言主要還是記事文。但若從先秦諸子發(fā)展得整體背景上看,它無疑又是諸子論議之文得第一個階段,為語錄體�!墩撜Z》得最大價值,在于真實再現了孔子平凡、偉大得人格形象;“蓋孔子人格之偉大,宜為含識之儔所公認;而《論語》則表現孔子人格唯一之良書也”。它所記載得孔子得言論,意趣深遠,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
六、課文講解
1.課文朗讀
�、俜蹲x: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②自瀆:學生自讀課文。
�、鄹兄罕疚牡脙热莅▽W習得哪些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得態(tài)度、方法和思想修養(yǎng)。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幫助大人做家務活。
2、初步培養(yǎng)看圖說話的能力,學會用“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說一句。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板書課題:21小燕在家里出示四幅放大的課文插圖。
這節(jié)說話課,我們要看圖說說小燕在家里干那些事。
說的時候要用上這樣的句式:(出示卡片)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看圖說話。
1、安圖的順序,練習分別用一句話說出每幅圖的圖意。
�。�1)指名按照以上的句式,用一句話說出每一幅圖的圖意。
(放學后,小燕在家里掃地。)
�。�2)集體評議。(平要求中的時間、人物、地點、事情四要素是否說全、順序有否點到。)
�。�3)各自準備,然后逐幅練說。
�。ǖ诙鶊D意:吃過飯,小燕在家里擦桌子。第三幅圖意:掃完地,小燕在家旁邊倒垃圾。第四幅圖意:奶奶做針線活時,小燕幫奶奶穿針。)
2、變換詞序,練習說說每一幅的圖意。
移動卡片成:誰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指名按照以上句式,用一句話說出每一幅圖的圖意。
�。�2)集體評議。
�。�3)各自準備,然后逐幅練說。
3、練習用一句話說說小燕在家里會干那些事。
移動卡片成:誰在什么地方會干什么
(1)各自準備,同桌互說。
�。�2)集體交流,共同評議。
4、過渡:鋼材,我們按照一定的句式,看圖說話,小朋友發(fā)言很積極,說的也很好。小燕在家里,很勤勞,有許多勞動的本領,是個好孩子。下面老師給你們講個有趣的故事你們喜歡聽嗎?
三、聽錄音練說。
錄音內容:
最寶貴的東西
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四個人去找仙人,清仙人給他們最寶貴的東西。
仙人問他們要什么,老大說:“我要高樓大廈。”老二說:“我要綾羅綢緞”老三說:“我要山珍海味”老四說:“我要勞動的本領�!毕扇舜饝怂麄兊囊�。
到了最后,老大的高樓倒了,老二的`零落綢緞破了,老三的山珍海味吃光了,只有老四學會的勞動的本領,能創(chuàng)造出各種財富,永遠也永不完。
1、第一次放錄音,要求邊聽邊想:果實發(fā)生在什么時候,故事里有哪些人?(聽后討論)
2、第二次放錄音,要求邊聽邊想:
1、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各向神仙提出了什么要求,后來怎么樣?
2、故事告訴我們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聽后討論)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勞動本領是最寶貴的東西,因為勞動本領能創(chuàng)造出各種財富,永遠也永不完。小朋友,那么,你有哪些勞動本領呢?你在家里會干什么呢?
四、按以上問題發(fā)言
五、。(略)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蹄、攝、側、絆、實、序、訝、礎”。正確區(qū)分運用“發(fā)明、發(fā)現”。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默讀課文,說說麥布里奇是用什么辦法把馬奔跑時的鏡頭拍下來的。
3、了解電影產生的原理是“人類的視覺殘留”,感悟發(fā)明創(chuàng)造需要人們積極開動腦筋、細心觀察才能成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默讀課文,說說麥布里奇是用什么辦法把馬奔跑時的鏡頭拍下來。
2、感悟發(fā)明創(chuàng)造需要人們積極開動腦筋、細心觀察才能成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大家一定都拍過照片,我們都知道照片有一個特點,它記錄的東西都是靜止的�?墒墙裉斓恼n文里卻告訴我們“照片上的馬活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2、示題讀題:照片上的馬活了
二、學習課文,了解實驗過程
�。ㄒ唬⿲W習課文,了解進行實驗的原因。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適時正音)
文章中的兩個人名要讀清楚,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
板書: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指名讀)
一個是攝影師——麥布里奇,專門拍照片的;一對是——盧米埃爾兄弟,最終發(fā)明了電影。他們之間有什么關聯呢?我們先從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入手。
�。ń虒W過程中要注意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的實驗和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fā)明電影之間存在著聯系,兩位年輕人為馬奔跑的樣子爭執(zhí),只是一個導火索,引發(fā)了一次實驗,產生了連鎖的反應即發(fā)現視覺殘留現象,發(fā)明電影。)
2、讀課文一、二小節(jié),并填空。
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聽說兩個年輕人為了()而爭論不休,感到很()。他決定()。
�。ɡ斫猓籂幷摬恍�,可以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二)邊讀邊畫,了解實驗過程,品味語言文字。
師:為了求證馬躍起時,四蹄都是騰空的,還是總有一蹄著地的,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做起了實驗。
1、快速瀏覽第3節(jié),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準備了什么工具?木樁細繩照相機
2、默讀第3節(jié),并試著用筆在紙上畫畫麥布里奇是如何擺放木樁、細繩和照相機的`。
3、學生交流,師范圖,讓學生對照自己的圖示。
學生每說一步,老師抓住關鍵詞語,反復敲打。
第一步:跑道一側,每隔幾步,放上一架照相機。24架照相機一字排開。
第二步:另一側,相應位置,24根木樁。
第三步:每根木樁上系細繩,另一頭結在照相機的快門上。(理解:快門)
第四步:馬邊跑邊將細繩絆斷,帶動了快門,拍下照片。(字形分析“絆”理解其意)
做實驗必須步驟清晰準確,同樣表述實驗的語言也要清晰準確,這樣才能讓讀者明確。
4、讓學生看圖示,說說實驗的過程。(關鍵詞語要講清楚)。
�。ㄈ┝私狻耙曈X殘留”現象,體會實驗的意義
師:實驗的結果課文中已明確的告訴我們,馬奔跑時——,但這次實驗不僅僅只是證明了這一點,它給我們后人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1、麥布里奇還偶然發(fā)現了,將24張照片按——,組成一條照片,如果在看照片帶時——,馬就——。(板書:發(fā)現)
麥布里奇是對一直存在,但人們并不知道的現象,通過偶然的機會——發(fā)現了,這個現象被現在的科學家稱為“視覺殘留”現象。
2、盧米埃爾兄弟則是在——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發(fā)明了——,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東西,但自從它被發(fā)明之后,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師總結:
許多偉大的發(fā)現與發(fā)明源自生活中的一些小偶然。視覺殘留和電影就是其中一例。而只有有心人才能從偶然中發(fā)現金子,發(fā)明創(chuàng)造。希望同學們也能像麥布里奇和盧米埃爾兄弟一樣細心觀察,積極動腦,發(fā)現人類未知的現象,發(fā)明造福人類的東西。
三、布置作業(yè)
1、復習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2、用“好奇”寫一句句子。
3、動手做做,完成語言大沖浪,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錄在錄音機里。
板書:
7、照片上的馬活了(視覺殘留現象)
發(fā)現↙↘發(fā)明電影
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法國盧米埃爾兄弟
課后反思
進入三年級語文教學,課文的篇幅逐步加長,文章的內涵逐步加深,對我們教師的有效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經常說要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如何提高,很重要一方面就是教師對教材的把握。
《照片上的馬活了》這篇課文看似事件較多、地點及人物的轉換較快,但事件之間相互關聯。教師在分析教材中就要把握好其中的關聯,從而心中有數:哪些事件可以一筆帶過,哪些事件必須全盤掌握;哪些事件能落實訓練目標;哪些事件可引發(fā)學生思考。課文按發(fā)展順序記敘了四個事件有詳有略,事件一:兩位年輕人在酒店里為馬奔跑的樣子而爭執(zhí);事件二: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實驗證明馬奔跑時總有一腳著地;事件三:麥布里奇發(fā)現拉動照相帶,馬“活”了;事件四:盧米埃爾兄弟發(fā)明了電影。其中“實驗”是重點,實驗解決了馬如何奔跑這一問題,如果沒有實驗也就沒有麥布里奇后來的發(fā)現,更沒有盧米埃爾兄弟后來的發(fā)明電影。而略寫的“發(fā)現”和“發(fā)明”兩個事件是關鍵,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麥布里奇和盧米埃爾兄弟有這樣的發(fā)現和發(fā)明”,讓學生體會到看似簡單的意義不大的實驗也能產生重大的影響,只要敢于去實踐去觀察。至于“爭執(zhí)”這一段,只是起到引入的作用,讀讀即可。
把握教材中的內在聯系,就可以找到教學的切入口,找到教學的重點,也會給你選擇教學的方法提供幫助。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例
《蒲公英》是蘇教版小語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童話故事,傾聽 接納 喚醒。講了兩顆蒲公英種子不聽太陽公公的囑咐,各自去了金光閃閃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結果一顆枯干,一顆淹死。而其他種子聽從太陽公公的話,投向黑黝黝的泥土茁壯成長起來。課文蘊涵了要聽從正確教導,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這樣一個道理:在學生讀懂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后,為了鞏固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假如你是一顆蒲公英種子,聽了大陽公公的話,會怎么做?
生1:我想落進黑黝黝的泥土里,也茁壯成長起來。
師:好的,你能為自己選擇最適合生長的環(huán)境。
生2:我想去沙漠,到那兒去探險,鍛煉一下自己。
師:(略作思考)可以,你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冒險精神。
生3:我想去湖泊,在閃閃點點的湖面上漂流多么舒服呀。
師:(滿意地點點頭)你敢于嘗試。不錯!
生4:老師,你說得不對。
師:(愣了一下,微笑著)是嗎?為什么?
生4:因為蒲公英種子不是想到哪兒就能到哪兒,風把它吹到哪兒它只能落在哪兒,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傾聽 接納 喚醒》。
師:說得太好了。你的想法令老師耳目一新。
�。ɡ蠋煄ь^為學生鼓掌)
……
二、評析
這一教例的成功之處在于老師在課堂上能耐心傾聽,民主接納,巧妙喚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課上,當學生說想去沙漠,對于這個背離了標準答案的發(fā)言,老師沒有立即打斷,而是耐心傾聽。這無疑給了學生求異的勇氣,批判的銳氣。于是,又有了想去湖泊親自嘗試,這時老師沒有把自己預設的答案強加給學生,而是民主地接納了,肯定學生獨到的見解。在老師的鼓勵之下,喚醒了更多學生潛在的心智,產生了“老師.你錯了”的獨創(chuàng)的靈氣。生生、師生相互啟發(fā):凡事并非隨心所欲!有時不能選擇,無法改變,那就要學會適應。這里面蘊涵了一個多么深刻的生活哲理。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使教學內容得到不斷豐富,不斷完善,不斷增值。
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學時機,在學生做出了有悖于“標準”的回答之后,老師給予恰當的評價,友善的尊重,學生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會得到迥然各異的`收獲。學生暢所欲言,感悟了更多的東西:不被假象迷惑,不盲從,敢于嘗試,追求快樂,向往美好……
的確,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另一種聲音,民主地接納學生的標新立異,從中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苗頭,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花,喚醒創(chuàng)新的潛能。這一教學設計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根植于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學生求異,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維的,答案可以是多樣的,價值取向更是多元的。
傾聽 接納 喚醒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影子》教案06-13
語文《跳水》教案06-13
語文古詩教案11-07
語文《掌聲》教案11-20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園地教案12-16
語文母雞教案04-18
(精選)語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