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避雨教案 推薦度:
- 《山中避雨》教案 推薦度:
- 山中避雨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山中避雨》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中避雨》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山中避雨》教案1
內(nèi)容預(yù)覽:
3.山中避雨
豐子愷
教學設(shè)想: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經(jīng)驗來感受、體驗文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問,共同探究,研究進一步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線索,進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目標:感受和體驗音樂的趣味。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線索。
教學難點:
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樂的趣味。
教學過程:
導(dǎo)入
1、導(dǎo)語
這是一篇抒寫野游樂趣的回憶性散文。全文語言生動,耐人尋味,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學習這篇課文,將給我們以美的享受;真摯之美、清純之美、繪畫之美、音樂之美、深邃之美、和諧之美……真是美不勝收!
2、簡介作者,揭示課題
反復(fù)誦讀接近美
1、師配樂朗讀課文,生聽讀課文,體會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2、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自由誦讀、自主體驗、自主鑒賞。
3、掃除字詞障礙(投影顯示)
合作探究尋找美
1、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師: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生:快速閱讀課文,概括文意。
師: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歸納人物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變化,并提出問題,準備進行研討。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討題或?qū)W生提出的較有研討價值的問題)
。1)、為什么避雨的作者說:“反覺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你有類似的經(jīng)歷嗎?
。2)、“三家村里……十分溫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為什么還覺得“溫暖”?
。3)、“有生以來……的趣味”怎樣理解?
討論完畢后每組推薦一個代表講述對某個問題理解,另組同學可以提問或補充自己本組的不同理解,個別同學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深刻體驗。
拓展延伸品味美
1、師:音樂給人以享受,音樂給人以無窮無盡的趣味,你們愛聽音樂嗎?音樂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2、師放樂曲《高山流水》,生聽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記出來。
小結(jié)。
《山中避雨》教案2
作為語文教師,我一直有個愿望,那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懂得什么是美。在我的想像中,語文并不僅僅是一門工具學科,不僅僅是內(nèi)容上的綜合——語文、政治、哲學、道德的綜合,還有形式上的綜合與思維上的綜合,并從形式上的綜合進而實現(xiàn)學科的類的大跨越。比如:概念和色彩、藝術(shù)和技術(shù)、文學和科學、語言表達思維和技術(shù)操作思維……這樣,才是符合現(xiàn)代人多元的個性化的文化需求的人性化教育。那么,感知和把握現(xiàn)實和想象中的美,將成為人們學習的目標和鍛煉的目的。
因此,語文可以是一種雅致的文化,一塊滋養(yǎng)心靈的沃土,一種洗盡鉛華超越現(xiàn)實的精神享受。盡管這有烏托邦之嫌,但是新鮮的、豐富的、獨特的美感會培養(yǎng)我們未來民族的浪漫情懷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于是新課標中提到的“感受和體驗美”就成為語文教學中獨特的風景線。而美感的個性、不可知性和不可控性都給語文教學中的審美過程帶來了神秘色彩和特殊的質(zhì)感。
對美的“感受和體驗”一旦開始,將縱深到什么地方?教者將如何引導(dǎo)學生向更遠的意趣尋覓探幽?下面的案例曾給我?guī)黹L時間的回味和思考……
教學基本思路
《山中避雨》是豐子愷的一篇意趣幽遠的散文。是寫作者和兩個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過程中作者體會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兩個女孩卻“苦悶萬狀”。后來作者借來了胡琴拉了起來,不僅女孩唱起了歌,連三家村的青年們也唱了起來。作者感到“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直到后來與眾人惜別,還依依不舍,作者證實了一句話“樂以教和”。
本課主要通過閱讀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經(jīng)驗,來感受、體驗作者所說的意境和道理。在課前的設(shè)計中,我沒有打算使用多媒體課件,因為“感受和體驗”是讀者與作者間的心靈對話、思想對話,而視覺的固定模式一開始就會束縛和模糊學生的.情感的個性化建立。主要還是試圖通過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大家共同探究、研討語言的方式來掀起“感受和體驗”的高潮。至于學生會體驗到什么程度,引發(fā)出哪些美感,我無法預(yù)知。但為了讓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美感,我還是事先選了幾盤磁帶,其中包括《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和中國古琴曲《高山流水》,希望當堂能夠恰切地運用。
基本教學過程
果然有人提到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避雨的作者說‘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學生們已學會了聯(lián)系上下文,很快有人回答:“那是因為‘這時候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牽引了我的感性’。”大家以為問題已回答完畢,就要轉(zhuǎn)入下一個問題。我抓住時機問學生:“下雨不能游山應(yīng)該很煩,‘寂寥而深沉的趣味’是怎樣的趣味?為什么會如此牽引作者的心?”大部分學生有些茫然,每到這時就是小組討論的開始了。
有的學生從書下注釋中找到了“寂寥”是寂靜空曠的意思;找到了“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山色迷蒙若有若無的意思。可是作者為什么被這種境界所吸引,學生還沒有感覺到,豈不同文中的那兩個女孩一樣不解其中味嗎?我必須接著引導(dǎo)下去,“誰曾經(jīng)感受過雨中的快樂?”話音剛落,激起了大家強烈的反響。金超同學說,小時候最喜歡打著雨傘穿著雨靴到外邊蹚水玩。這下找到了他們的興奮點,有的說玩得衣服褲子鞋都濕了,跟小水雞兒似的;有的說還撩水打水仗;有的說還喝過雨水;有的說最愛往水深的地方蹦,好踩出水花來……我并沒有制止他們的激動和漫無邊際的回憶,而是在他們回憶完之后,問道:“那時你們討厭雨聲嗎?”“不討厭!”異口同聲地回答!澳悄愀杏X雨聲像什么?”“像音樂!”“像說話!”“像鼓掌!”……“你們感覺怎樣?”“好玩,自由自在!”又幾乎是異口同聲。
我覺得時機到了,就啟發(fā)他們:“作者在山前的小茶店里看雨感覺也特別好,那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次小組討論。
一位同學說:“作者是音樂老師,他一定覺得這雨聲像音樂。”我稱贊他:“你不但說得有道理,而且很美!”但馬上有人反對,“不對,后文說‘使我們所聞的只是嘈雜而冗長的雨聲’,‘嘈雜而冗長’怎么能像音樂呢?”我說:“你的目光很敏銳呀!看來這不光是雨帶來的感受,他在什么地方觀雨?”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郭小甜同學說:“南方的雨是(煙雨)迷蒙的樣子,作者的眼前(又)有大山,看上去一定顯得很朦朧,那種美想畫都不容易!惫√鹗且晃坏で喔呤,她的一番朦朧美的解釋不僅讓大家頗為佩服,而且還引到了對山的體驗和感悟上。李龍裔同學說:“因為下雨,使山(在雨中)顯得格外寧靜,格外高大。而作者生長在城市,他被山的高大和寧靜吸引了,(感覺到)自己很渺小,使他找到了心靈的寧靜。”李龍裔的回答讓我很吃驚,他的感受居然如此細膩,我連忙又問:“在城市里,心靈為什么很難寧靜呢?”“城市人都忙于工作,還要你爭我斗,壓力太大了。”你瞧,當今的社會人的心靈感受和從前時代的豐子愷又是多么相似!我不無感慨地說:“所以,人常常要回歸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人可以向自然學到好多東西,這樣才能不失本性地生活。”
我本以為可以圓滿地結(jié)束這一環(huán)節(jié)了。突然,很少發(fā)言的肖晶同學舉起手來,說想給大家讀一首詩。我毫無心理準備,也不知道她的用意。但我看出她很激動,我不能拒絕她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意了并鼓勵了她。
她朗誦的居然是新時期著名的詩人海子的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皬拿魈炱,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彼x完之后,全班同學不由得熱烈鼓掌,我不知道是什么感染了他們,他們能理解這樣的詩嗎?對此,肖晶如是說:“我們每天生活在城市的喧囂里,被壓力和負擔所掩埋。假如給我一個自由的機會,我也渴望找到海邊的一所房子,坐在海邊,聽海浪的聲音,并且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大家頻頻點頭,并且再一次熱烈鼓掌。我問她在什么地方看到的這首詩,她回答:“在網(wǎng)上!蔽乙环矫骟@訝于學生的課外閱讀竟如此豐富、方式如此活躍,另一方面更吃驚他們對美的體驗和感悟能力如此之強、成熟。這首詩的心境和豐子愷所寫的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又絕對不是簡單的拷貝,肖晶的理解無疑給學生帶來了另外一種新鮮的、更具時代感的感受和體驗,并且由此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也正在延伸。
所以我認為此時不能結(jié)束。我問大家:“你們愛聽音樂嗎?音樂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大家一通意猶未盡的發(fā)言后,我繼續(xù)啟發(fā)他們:“但你從沒記錄過聽音樂的心靈感受,下面我們就聽一段音樂,把你想像的和感受的記下來。”
他們并不知道我放的古琴曲叫《高山流水》。這是一首意境高妙,但又感染力極強的音樂。聽完后,他們在不停筆地寫著。有的想到了仙山美景,有的想到了舞蹈、棋局,有的想到了金戈鐵馬的戰(zhàn)場,有的想到了吟詩作賦的詩人……有一位張佳寶同學(平時對語文幾乎不感興趣)的作品深深吸引了我,我拿起來給大家朗讀:“……(那)聲音仿佛是遼闊無垠的大海,仿佛(是)親眼看見的大海一樣。波濤洶涌,(我)聽到了海的聲音和他的咆哮。作者好像在(一個)島上體會到了它的神韻,感覺(受)著大海浪濤的音樂,海的音樂。我聞到了海的氣息,永不消沉!痹诖蠹业恼坡曋,我情不自禁地說:“你有作家的潛質(zhì),你有詩人的情感!”
自我分析與評價
汪曾祺在《使這個世界更詩化》中說:“……活著是美的,有詩意的,生活是可以欣賞的。”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二種》里說:“情趣愈豐富,生活也就愈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shù)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蔽艺J為語文就是要培育詩化了的心境,也就是讓心靈充滿韻致。教育,是需要詩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事實上,只有詩意的追求,才能夠讓我們進入一種真正的教育的境界。
詩意化教學的秘密不是別的,就是啟動學生那顆原本就敏感、多思的心,用審美的眼光打量我們的周圍,從現(xiàn)有生活資源中去獲取一種快樂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長它,從而造就靈魂,激發(fā)創(chuàng)造。
這節(jié)課雖然并沒有偏離我的教學構(gòu)思,但有很多東西是超乎想像的。
首先,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審美的過程中究竟處于怎樣的地位?什么時候需要你的引導(dǎo)?什么時候不需要?在我給了他們感受、體驗、思考、想像的機會之后,我明白了他們對語文課的真正期望。那就是——描繪他們的心靈,傾吐他們的感受。想起在過去的教學中,也曾出現(xiàn)過今日這樣熱烈的場面。但有幾次因為怕教學任務(wù)完不成,而“扼殺”了他們的話題。就像今日,雖然后來的討論與思考早已偏離了教材,但卻是一次有效而生動的體驗。從這一角度講,我們很好地完成了關(guān)于課文中意境的感受過程,并且使用了體驗繪畫、音樂等“非語言文字”的手段和方式,不是很受歡迎嗎?
其次,對于教學中研究對象的縱深度和延伸方式取決于學習者和體驗者。教師在引導(dǎo)了延伸方向之后,沒有權(quán)利遏制學生與之相關(guān)的感受和體驗。教師應(yīng)依據(jù)學生活躍的和個性的體驗過程來變更早已準備好的現(xiàn)成的教學模式。
再次,要更加關(guān)注學生個體的審美經(jīng)驗和審美感受。一次觸及心靈的體驗也許會啟開一扇早已封閉了的心靈之門。而不管是音樂、繪畫甚至我們的本行文學,我們都有不及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范圍,教師必須學會傾聽,必須通過自身的修養(yǎng)和學習才能與之交流,并恰當?shù)攸c撥。幸好我略懂繪畫,幸好我喜歡海子,并了解他。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懂得了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美。
我們的任務(wù)是幫助學生開掘他們的潛質(zhì),通過我的教學工作,我很幸運地發(fā)現(xiàn),我懂得他們,甚至先于他們的父母。因為這一部分是他們不常展示的,很容易被埋沒的,很少被人關(guān)注的脆弱的心靈之花,我有幸懂得了一些,這是我的快樂。
《山中避雨》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整體理解本文記敘的線索。
2、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
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朗讀,體會本文自然恬淡的語言,樸素的情趣。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本文的主旨,體會“樂以教和”的含義。
重點難點:
重點:1、分析事情的整個過程,體會文中傳達的感情。
難點:理解音樂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樂以教和”的含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1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音樂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作者是如何通過音樂和一些素不相識的人交流,最后竟有些依依不舍的。
二、作者介紹:豐子愷,曾用名豐潤、豐仁,浙江桐鄉(xiāng)人。現(xiàn)代著名畫家、美術(shù)家、音樂教育家、翻譯家。作品主要收集在《緣緣堂隨筆》。
三、寫詞語,讀準字音:寂寥嘈雜冗長弄堂陶冶樂以教和和歌
四、朗讀:要求思考記敘文的六要素,準備概述事情的經(jīng)過,明確記敘文的線索。
記敘:把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情的過程表述出來。
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線索:記敘的頭緒條理,即把材料貫穿起來的脈絡(luò)。
五、檢查朗讀效果:請兩個學生起來概括復(fù)述,然后總結(jié)點評。
六要素和故事梗概:前天我和兩個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然遇到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兩個女孩怨天尤人,而我更覺山中雨景迷人,并興趣昂然地拉起了胡琴,這琴聲感染了兩個女孩,而且引來了青年的.唱和。一時間歌聲把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更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所以在我們離開的時候竟有些依依不舍了。
六、理清本文的線索:事情線索:山中遇雨——各人反映——作者借琴——作者拉琴——樂以教和——依依惜別。感情線索:作者:掃興——反覺得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樂——欣然惜別。兩女駭:怨天尤人——轉(zhuǎn)憂為喜——喜極而歌——難舍難分
兩線并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條理分明,結(jié)構(gòu)嚴謹。
六、書面作業(yè):抄寫字詞。認真閱讀課文,準備下節(jié)課的討論。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內(nèi)容,準備討論,選取話題。
討論活動:話題一,找出兩個女駭感情和心理變化的詞語,看看三家村前后的氣憤有怎樣的不同,說說變化的原因分別是什么,從課文中找出關(guān)鍵性的詞語作答。
怨天尤人——轉(zhuǎn)憂為喜——喜極而歌——難舍難分
三家村;雨越落越大,寂寥深沉——引得人都來;青年們齊唱——鬧得溫暖——》依依惜別
請學生談?wù)剬Α皹芬越毯汀钡睦斫狻?/p>
話題二:課文幾次提到“趣味”?“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這是為什么?(學生討論)
三、重點分析4、5段。
1、第四段的那些句子寫出了兩個女孩的感情變化?你能結(jié)合前面的段落談?wù)勊齻兊淖兓^程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是怎樣的美感?
(第二部分中描繪的山中雨景使作者感受到一種寂靜、空曠、深沉之美,雨中拉胡琴、合唱、齊唱使這種自然之美與人的青春洋溢之美、人的內(nèi)心的恬靜祥和相和諧,使美達到了及至)
2、第五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為什么女孩和山村青年認識的時間這么短暫,卻在分別的時候這樣留戀?(這是音樂的巨大魅力,“樂以教和”力量。)這樣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為什么作者直到今天才深切地領(lǐng)會?
四、小結(jié)本文主題:本文記敘了作者在山中避雨的經(jīng)歷和感觸,告訴我們音樂的感染力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使彼此間更和諧。
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題和教輔資料。
板書設(shè)計:
“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朦朧恬靜婉轉(zhuǎn)和諧——》樂以教和
深沉熱烈溫暖愉悅
《山中避雨》教案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把握文中敘事,抒性兩條線索,了解文章內(nèi)容及結(jié)構(gòu)
2、認識“樂以教和”的道理,體驗音樂巨大的感染力
(二)能力培養(yǎng)點
通過對“樂以教和”這一主題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學會抓住關(guān)鍵詞,句、段分析主題的能力。
(三)情感體驗點
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接觸,進入到詩情畫意中,得到美的陶冶純凈心靈,親切自然。
二、教學設(shè)想
1、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
抓住文中寫作者拉琴,眾人齊唱這部分內(nèi)容,感受理解主旨“樂以教和”。
(2)難點
在與《憶讀書》《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的比較中,把握本文的語言特色。
(3)疑點
“山色空蒙雨亦奇”,這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竟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對于這點的理解體味。
2、課型及教學思路
本文是篇散文,語言自然親切,由情而感,給人以美的享受。通過記敘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經(jīng)歷和感觸,告訴我們音樂所具備的巨大感染力。
教學思路
首先讓學生細讀每一自然段,概括段意,把握文中敘事,抒情兩條線,初步領(lǐng)會主題;然后根據(jù)文章主題解讀文章關(guān)鍵句段,更深刻地領(lǐng)會主題;最后鏈接生活,切身體會感受主題。
三、媒體平臺
1、教具學具準備
本課朗讀錄音,多媒體
2、課件
(1)課件構(gòu)想
設(shè)計西湖兩景,背景為大山,配以節(jié)奏緩慢而抒情的音樂,營造出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讓學生感受“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去體味“我”的感受。
(2)素材儲備
大山 雨 樹 音樂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設(shè)計
第1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豐子愷
豐子愷,現(xiàn)代畫家,文學家,美術(shù)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這樣評價他:“一個人須是一個藝術(shù)家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藝術(shù)作品。他從頂至踵,渾身都是個藝術(shù)家”。
2、指導(dǎo)學生積累生字詞
寂寥 趨之如歸 怨天尤人 嘈雜 冗長
弄堂 工尺 和唱 陶冶 樂以教和
3、整體感知,梳理結(jié)構(gòu)
學生聽錄音,朗讀課文,進入文章情境,并體驗想像,思考文章內(nèi)容:
(1)漫談讀(聽)后感受、收獲、疑惑。
學生有話便說,無拘無束,力求說出每個學生獨特的認識、體驗。
(2)概括每個小節(jié)內(nèi)容,理解文章思路結(jié)構(gòu)及線索。
明確:①第一自然段寫山中遇雨和避雨
②第二自然段寫“我”和兩個女孩不同心境
、鄣谌匀欢螌懽髡邽榱税参績蓚女孩而向茶博士借琴
、艿谒淖匀欢螌懽髡呃,女孩和唱,并招來山村青年齊聲歌唱。
⑤第五自然段寫與山村青年依依惜別。
點撥:本文不僅有敘事這條線索,還有人物思想情感變化這一線索:掃興——歡喜——興奮——惜別
總結(jié):敘事與抒情兩線并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品讀課文3、4、5小節(jié),深刻體會“樂以教和”主旨和文章語言美
問:①你們喜歡雨嗎?說說你在雨中的感受?有誰曾經(jīng)感受雨中的快樂?
明確:激活學生思維和生活體驗,讀懂“自己”。
蹦水、喝水、打水仗、淌水、踩水花
②為什么作者在山前小茶店里避雨的感覺特別好?
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共同作答,緊扣文本。
明確:此環(huán)節(jié)引導(dǎo)學生讀懂文本和作者。
點撥:視覺美:山色空蒙雨亦奇
心覺美:寂寥而深沉
人文美:樂以教和
2、品味課文語言
學生精讀課文,勾畫出喜歡的句子并朗讀品味。
點撥:
、佟澳銜?你會拉的?”重復(fù),問中含有肯定的意味,女孩急切心情。
、趦蓚女孩和著歌來唱,好像是西湖上賣唱的。情感自然、真摯。
、垡粫r把這荒山鬧得十分溫暖。
“鬧”氣氛熱烈,無拘無束,“溫暖”既寫環(huán)境,又寫作者感受,表達其欣喜之情。
、堋斑@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時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四個“有之”,排比重復(fù),音韻鏗鏘,且牽扯引我們的視線,感受胡琴的隨處可見。
這樣的句子很多,同學們課后還可找出類似的句子進行評價,欣賞。
總結(jié):感謝這場雨,讓“我們”一行三人被困三家村,而拉起了琴,唱起了歌,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至于三家村人對我們這些萍水相逢之人產(chǎn)生依依惜別之情,讓兩個女孩遇雨而苦悶,怨無尤人也變得歡喜,興奮起來。我也因感受到雨中的朦朧和大山的寂靜、空曠,因而洗脫了城市的喧囂和繁忙、壓抑,而這一切又都是音樂起了關(guān)鍵性作用。
3、讀刪節(jié)課文(齊讀)
總結(jié):這音樂不是鋼琴伴奏,也不是小提琴協(xié)奏而是二胡彈拉,不是在教室,是在野外,那么原生態(tài),那么隨意、那么自然,不是演員,是普通百姓,那樣投入,那樣和諧。
四、拓展延伸,總結(jié)反思
1、鏈接生活
你愛聽音樂嗎?音樂在你的生活中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舉例說明亦可,詩意化的語言描繪音樂的作用也可,能談到中央臺的大家唱,心連心、紅歌會、中青歌會的節(jié)目也可,談到各人對音樂的看法都可。
2、學習小結(jié)本課收獲(內(nèi)容、寫作)
寫作:運用比較、突出主題
語言生動、耐人尋味
雙線展開、內(nèi)容豐富
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五、作業(yè)反饋:
欣賞《高山流水》古琴曲,寫出聽后的情境和真實感受。
《山中避雨》教案5
一、認識字詞
寂寥(liáo)嘈(cáo)雜冗(rǒng)長陶冶(táoyě)
樂(yuè)以教和(hé)和(hè)歌工尺(chě)
弄,①弄(lòng)堂;②捉弄(nòng)
和,①和(hé)平;②和(hè)歌③和(huò)藥
樂,①樂(lè)趣②音樂(yuè)
二、文中線索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事情線索:
下雨————躲雨———借琴———拉琴————惜別
感情線索:作者:掃興—反覺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樂———欣然惜別
兩女孩:怨天尤人———喜極而歌———難舍難分
導(dǎo)入……
一、作者簡介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xiāng)人。現(xiàn)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shù)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主要作品收集在《緣緣堂隨筆》里,另外還出版了《護生畫集》、《子凱漫畫集》、《音樂入門》等。翻譯作品有《獵人筆記》、《源氏物語》、《西洋畫派十二進》等。
二、認識字詞
正音:寂寥(liáo)嘈(cóo)雜冗(rǒng)長陶冶(táoyě)
樂(yuè)以教和(hé)和(hè)歌工尺(chě)
把需注音的生字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給加點字注音,并引出多音字,如:弄,①弄(lòng)堂;②捉弄(nòng);和,①和(hé)平;②和(hè)歌③和(huò)藥;樂,①樂(lè)趣②音樂(yuè);把詞語的解釋念給學生聽,并讓他們找到相應(yīng)的'詞語。
釋詞:趨之如歸:很快地走過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樣。怨天尤人:埋怨天,責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觀條件。望洋興嘆: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樂以教和:音樂是用來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諧相處的。
《山中避雨》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生動而優(yōu)美的語言對表達感情、突出中心的作用。
2、認識“樂以教和”的道理,體會音樂的巨大感染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抓住文中描寫作者拉琴、眾人合唱的語段,仔細體會文章表現(xiàn)出來的詩情畫意。
難點:體會文中形象生動、耐人尋味的語言。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記敘文的六要素在文中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ㄒ唬⿲(dǎo)入新課:
同學們,西湖這么美,想不想去看看?可天公不作美,去不成了,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學生各抒己見)豐子愷先生有一天去西湖游玩,天忽然下雨了,他的心情又會怎樣?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山中避雨》。
。ǘ┖喗樽髡撸
豐子愷,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家、美術(shù)家、翻譯家,浙江同鄉(xiāng)人,曾用名豐潤、豐仁,號子愷。主要作品收集在《緣緣堂隨筆》。
。ㄈ└呗暲首x、認讀字詞:
寂寥(liáo)嘈雜(cáo)冗(rǒng)長里弄(long)
工尺(chě)陶冶(yě)樂(yuè)以教和
。ㄋ模g覽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要求:
1、標號自然段序號;
2、理清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前天地點:西湖山中
人物:“我”兩個女孩青年們起因:避雨
經(jīng)過:游玩避雨→躲雨苦悶→借琴撫慰→拉琴和唱→感受思考
結(jié)果:樂以教和
3、作者游覽避雨,引發(fā)什么感受?(學生思考)
。ㄎ澹┠x課文,講述故事。
根據(jù)六要素,同桌互相講述山中避雨的故事,再指名學生講述,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
。┡浜弦魳,讀課文。
根據(jù)音樂的快慢,調(diào)整語速,盡量跟音樂相協(xié)調(diào)。
(七)小結(jié):先由學生小結(jié)課文內(nèi)容,教師再歸納。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認識“樂以教和”的道理,體會音樂巨大的感染力。
教學過程:
。ㄒ唬⿲(dǎo)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山中避雨》,找尋作者與女孩心境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理解“樂以教和”的道理。
。ǘ┖献魈骄浚氉x課文。
1、作者與女孩在避雨前后有什么變化?三家村的氣氛有什么變化?其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播放二胡曲《漁光曲》、鋼琴曲《命運》及小提琴曲《梁祝》選段,請學生談?wù)劼牶蟮母惺堋?/p>
3、二胡、鋼琴、小提琴有區(qū)別嗎?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目的?
(以上學生研習、思考討論)
4、合作探究:作者說“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甭(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ㄈ┳灾魈骄,體味語言:
問:本文語言有何特色?結(jié)合具體句子談?wù)劇?/p>
1、引用古詩:“山色空蒙雨亦奇”
2、用詞精美:“鬧”“溫暖”
3、運用修辭:排比反問
。ㄋ模┞(lián)系實際,拓展遷移:
1、你喜歡唱或聽哪一首歌?為什么?
2、音樂除了具有課文中所提到的改變?nèi)说男那,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和平相處的作用外,還有什么別的作用?
。ㄒ龑(dǎo)學生開啟思維,各抒己見)
。ㄎ澹┬〗Y(jié):
本文記敘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經(jīng)歷和感觸,告訴我們音樂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彼此相處更和諧。語言自然平易,由情而發(fā),生動形象,富于表現(xiàn)力,像一幅幅美麗圖畫,給我們美的享受。
。┎贾米鳂I(yè):
結(jié)合現(xiàn)實,談?wù)劇皹芬越毯汀钡默F(xiàn)實意義。
《山中避雨》教案7
[課標要求]
1、理清文章脈絡(luò)。
2、把握文章的感情線索。
3、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4、理解文中對比寫法的作用。
5、體會“音樂的趣味”。
[學法點悟]
這是一篇清新淡雅的記敘文,要先把握記敘的要素,文章的脈絡(luò),理出兩條線索。在此基礎(chǔ)上,理解文章的中心,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將自己置身于作者描述的詩情畫意的情景之中,體驗“樂以教和”的道理。
[整體感知]
本文記敘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經(jīng)歷和感觸,告訴我們音樂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彼此相處更和諧。文章在結(jié)構(gòu)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寫法上,運用比較,突出主題;語言上,生動形象耐人尋味。你能找出這樣的語句嗎?描繪了如詩如畫,美不勝收的情境。請你試著進入作者描繪的情境中。閱讀時要細細揣摩、品味。
[疑難解析]
質(zhì)疑:本文的敘事有什么特點?
解惑:本文敘事中有兩條線索并行,情節(jié)線索與感情線索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使文章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
從情節(jié)看,四段依次是:遇雨、避雨--借琴--拉琴、和唱--齊唱、惜別
從感情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來看,開始“因游山遇雨,覺得掃興”;繼而恰恰是因阻雨而感受到了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再往下是給青年們拉琴,大家齊聲歌唱,由此嘗到了有生以來從未嘗過的“音樂的趣味”;最后是產(chǎn)生了與青年們難舍難分的感情,又因為今日實證了“樂以教和”這句話而產(chǎn)生了一種喜悅之情。至于兩個女孩,開始是因遇雨而“怨天尤人,苦悶萬狀”,繼而是因作者借琴而開始轉(zhuǎn)憂為喜,最后是隨琴聲歌唱而無比興奮。
質(zhì)疑:本文多次運用比較的寫法,有什么作用?
解惑:運用比較的寫法是為了突出主題。如:將作者平時與這次對音樂的不同感受作比較,突出了“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將兩個女孩前后兩種不同的心境作比較,突出了女孩后來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聲歌唱的快樂心情;將胡琴與鋼琴、小提琴的不同特點作比較,突出了胡琴的優(yōu)勢,意在說明音樂應(yīng)走向大眾化。這幾組比較,印證了“樂以教和”,并使這一古語具有了更為深廣的意義。
質(zhì)疑:“我和著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本渲械摹皽嘏焙汀棒[”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解惑:這里首先強調(diào)了雨是“苦雨”,山是“荒山”,更顯出了“溫暖”的可喜可貴。再深一步體會,這“溫暖”二字,似在寫環(huán)境的溫暖,其實是寫作者自己內(nèi)心感受到的溫暖,表達了他的一種欣喜之情。至于中間的一個“鬧”字,則顯示了一種毫無拘束的氣氛,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摯感情,如用“變”“唱”等來寫,就遠不如鬧來得生動。
[語言揣摩]
1、“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這里點出了具體地點,而且以排比的句式,使我們的視線跟著它一個一個地不斷轉(zhuǎn)移:剃頭店里--裁縫店里--江北船上--三家村里,讓我們具體地感受到了胡琴的確是處處可見。另外,連說四個“有之”,又起了強調(diào)作用,語氣顯得更加肯定。
2、“若沒有胡琴的因緣,三家村里的青年對于我這路人有何惜別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
這里不用陳述句,而是連用了兩個反問句,顯得更有力量,更加肯定,也更有情感,讓我們對“樂以教和”的道理不疑,也讓讀者更為之動心。
3、“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音樂的滋味!
這句話是作者觸景生情,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作為藝術(shù)家,這次拉琴的環(huán)境與往日不同,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有一種天然之美。人物除兩個小女孩,都是素不相識的山村青年,是琴聲和歌聲把大家結(jié)合在了一起,有一種和諧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感情十分真摯,有一種真摯之美。大家一起歌唱,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氣氛熱烈,把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有一種氛圍之美。以上種種趣味之中,最主要的是作者感受到這次拉琴與歌唱,十分自然真摯,是音樂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大家相處得如此和諧。
[研究課題]
日本友人評價豐子愷,說他是“現(xiàn)代中國最像藝術(shù)家的藝術(shù)家。”你怎樣理解這句話?請你課外查資料,了解一些他作為文學家、畫家、美術(shù)和音樂教育家的成就。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dǎo)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了解文章的敘事特點,品味自然平易的語言,把握中心,揣摩重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作者情感,體驗“樂以教和”的古語。
[基礎(chǔ)鞏固集練]
一、字音字義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寂寥()嘈雜()冗長()
工尺()陶冶()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嫌棄寂寥趨勢
賺錢殺戮褶皺
奏鳴曲嘈雜裁縫
湊熱鬧糟糕栽種
3、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趨之如歸:
怨天尤人:
冗長:
望洋興嘆:
陶冶:
惜別:
依依:
萍水相逢:
樂以教和:
二、選詞造句(任選三個詞語造句)
從容鬧嘗惜別依依因緣實證
三、關(guān)于線索
敘事性的文章,往往有線索貫穿全文。這里的線索指將寫作材料或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的事物?梢允蔷唧w的實物,可以是一種情感,一篇文章有時有一條線索,有時有兩條或兩種線索。如本文就有兩種線索:一條是敘事過程中的時間線索,隨著遇雨、避雨時間的推移,展開了借琴、唱歌、惜別等情節(jié)。還有一條是感情線索,即作者在遇雨、避雨、借琴、唱歌、惜別時感情的變化:掃興——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感到從沒嘗過的音樂趣味——分別時的依依不舍;兩個女孩怨天尤人,苦悶萬狀——歡喜起來——無比歡樂。這樣,兩種線索并行,使敘事緊湊而井然有序。
四、問題探究
1、“茶越?jīng)_越淡,雨越落越大”這句看似不經(jīng)意的敘述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考慮句子的作用,應(yīng)結(jié)合上下文。一般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方面考慮。一方面說明時間的流逝,天氣的變化;另一方面引出兩個女孩因長時間避雨而落寞苦悶的情緒,為下文的情節(jié)作鋪墊。]
答:
2、“我無法把我所體驗的境界向她們說明,也不愿使她們‘大人化’而體驗我所感的趣味”中,“我所體驗的境界”指什么?作者為何“不愿她們‘大人化’”?
[提示:“境界”指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xiàn)的情況。這里應(yīng)從周圍環(huán)境和作者的感受兩方面答!按笕嘶痹鯓永斫猓亢⒆拥男睦硖攸c是什么?“不愿”表現(xiàn)了作者對孩子的什么態(tài)度?“我所體驗的境界”指“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牽引了我的感情,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大人化”指成年人特有的。孩子的心理特點是單純、無邪,未經(jīng)世俗沾染。作者珍愛孩子的童心。(意思對即可)]
答:
3、“古語云:‘樂以教和!易隽似甙四暌魳方處煕]有實證過這句話,不料這天在這荒村中實證了!睘槭裁磿@樣?
[提示:你知道音樂的起源嗎?你知道“心連心”藝術(shù)團嗎?音樂課上拉琴與荒村拉琴有何不同?音樂起源于大自然的天籟,起源于勞動人民的生活。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和人民群眾中,才能煥發(fā)它生命的活力。音樂課上拉琴是為了傳授知識,在荒村拉琴則是為了消遣娛樂,更自然,更純粹。]
答:
五、欣賞評價
1、《山中避雨》是豐子愷先生的散文佳作,閃爍著多種美的光彩。他的主要作品收集在《緣緣堂隨筆》里,另外還出版了《護生畫集》、《豐子愷漫畫集》、《音樂入門》等。請你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一兩本研讀,然后談?wù)勛约旱拈喿x體會。
答:
2、《山中避雨》描繪了一幅幅充滿美感的圖畫,請選擇一幅你最欣賞的加以賞析。
答:
六、拓展閱讀
歌聲
朱自清
昨晚中西音樂歌舞大會里“中西絲竹合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個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灑在我臉上,引起潤澤,輕松的感覺。新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像愛人的鼻息吹著我的手一樣。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經(jīng)了那細雨,正如涂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著只覺越發(fā)滑膩可愛了。
這是在花園里。群花都還做她們的清夢。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她們的甜軟的光澤便自煥發(fā)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艷下,我能看到她們在有日光時所深藏著的恬靜的紅,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以前錦繡般在我眼前的,現(xiàn)在都帶了黯淡的顏色!浅钪即旱匿N歇么?是感著芳春的困倦么?
大約也因那蒙蒙的雨,園里沒了濃郁的香氣。涓涓的東風只吹來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夾帶著些潮濕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園外田畝和沼澤里,又時時送過些新插的秧,少壯的麥,和成陰的柳樹的清新的蒸氣。這些雖非甜美,卻能強烈地刺激我的鼻觀,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聽著;也用心唱著。我終于被一種健康的麻痹襲取了,于是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獨自唱著,聽著;世界上便只有歌聲了。
1921年11月3日上海
。ㄟx自“學生閱讀經(jīng)典”《朱自清》)
[探究建議]
1、散文家用各種形象描繪了優(yōu)美的音樂帶給人的全身心的愉悅,你曾經(jīng)為音樂而陶醉過嗎?能否描述一下當時的感覺?可以仿照作者的寫法,調(diào)動各種感官印象描述對聲音的感覺。
答:
2、劃線句表達了作者完全陶醉在音樂的世界里,對周圍世界的美好感覺與欣賞音樂的愉悅感交融在一起,這是一種健康的、由歌聲主宰的境界。你認為呢?
答:
《山中避雨》教案8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選自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版》七年級上冊,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意趣幽遠的散文。文章寫作者和兩個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過程中作者體會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兩個女孩卻“苦悶萬狀”。后來作者借來了胡琴拉了起來,不僅女孩唱起了歌,連三家村的青年們也唱了起來。作者感到“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直至后來與眾人惜別,還依依不舍,這證實了中國古代“樂以教和”的藝術(shù)思想。
設(shè)計理念
作為語文教師,我一直有個愿望,那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懂得什么是美。在我的理解中,語文并不僅僅是一門工具學科;在現(xiàn)代社會信息爆炸與網(wǎng)絡(luò)文化面前,語文應(yīng)該成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僅是內(nèi)容上--語文、政治、哲學、道德的綜合,還有形式上的綜合與思維上的綜合,并從形式上的綜合進而實現(xiàn)學科之間的大跨越。比如:概念和色彩、藝術(shù)和技術(shù)、文學和科學、語言表達思維和技術(shù)操作思維,等等。這樣的教育才是符合現(xiàn)代人多元的、個性化的文化需求的人性化教育。那么,感知和把握現(xiàn)實和想像中的美,將成為人們學習的重要目標。
語文是一種雅致的文化,一塊滋養(yǎng)心靈的沃土,一種洗盡鉛華超越現(xiàn)實的精神享受。盡管這有烏托邦之嫌,但是新鮮的、豐富的、獨特的美感會培養(yǎng)我們未來民族的浪漫情懷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感受和體驗”美就成為語文教學中獨特的風景線。而美感的個性、不可知性和不可控性都給語文教學中的審美過程帶來了神秘色彩與特殊的質(zhì)感。
對美的“感受和體驗”一旦開始,將縱深到什么地方?教師將如何引導(dǎo)學生向更遠的對意趣的尋覓探幽?教學《山中避雨》的課前課后,我都在深深思考這些問題。
設(shè)計思路
在課前的設(shè)計上,我沒有使用多媒體課件,因為“感受和體驗”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思想對話;而視覺的固定模式一開始就束縛和模糊了學生的情感的個性化建立。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是通過閱讀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經(jīng)驗,來感受、體驗作者所說的意境和道理;通過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大家共同探究、研討的方式來掀起“感受和體驗”的高潮。但為了讓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美感,我還是事先選了幾盤磁帶,其中包括《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和中國古箏曲《高山流水》,在課上適時播放。
教學流程
一、讓心靈接近美。
閱讀完課文之后,果然有學生提到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避雨的作者說‘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學生們已學會了聯(lián)系上下文,很快有人回答:“那是因為‘這時候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牽引了我的感興’!贝蠹乙詾閱栴}已回答完畢,就要轉(zhuǎn)入下一個問題。但我抓住時機進一步問道:“下雨不能游山,應(yīng)該很煩,‘寂寥而深沉的趣味’是怎樣的趣味?為什么會如此牽引作者的心?”大部分學生有些茫然,每到這時就是小組討論的開始了。
有的學生從注釋中找到了“寂寥”是寂靜空曠的意思;找到了“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山色迷蒙若有若無的意思?墒亲髡邽槭裁幢贿@種境界所吸引,學生還沒有感覺到,這豈不同文中的那兩個女孩一樣不解其中味嗎?
我必須接著引導(dǎo)下去:“誰曾經(jīng)感受過雨中的快感?”
話音剛落,激起了大家強烈的反響。金超同學說,小時候最喜歡打著雨傘穿著雨靴到外邊趟水玩。這下找到了他們的興奮點,有的說玩得衣服、褲子、鞋都濕了,跟小水雞似的;有的說還撩水打水仗;有的說還喝過雨水;有的說最愛往水深的地方蹦,好踩出水花來……
我沒有制止他們的'激動和漫無邊際的回憶,而是在他們回憶完之后,問道;“那時你們討厭雨聲嗎?”
“不討厭!”異口同聲地回答。
“那你感覺雨聲像什么?”
“像音樂!”“像說話!”“像鼓掌!”“像……”
“你們感覺怎樣?”
“好玩,自由自在!”又幾乎是異口同聲。
二、讓心靈去尋找美。
我覺得時機到了,就啟發(fā)他們:“作者在山前的小茶店里看雨感覺也特別好,那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次小組討論。
一位同學說:“作者是音樂老師,他一定覺得這雨聲像音樂。”我稱贊他“你不但說得有道理,而且很美!”
但馬上有人反對:“不對,后文說‘使我們所聞的只是嘈雜而冗長的雨聲’,‘嘈雜而冗長’怎么能像音樂呢?”我說:“你的目光很敏銳呀!看來這不光是雨帶來的感受,他在什么地方觀雨?”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郭小甜同學說:“南方的雨是(煙雨)迷蒙的樣子,作者的眼前(又)有大山,看上去一定顯得很朦朧,那種美想畫都不容易!惫√鹗且晃坏で喔呤,她的一番朦朧美的解釋不僅讓大家頗為佩服,而且還引導(dǎo)到了對山的體驗和感悟上。
李龍裔同學說:“因為下雨,使山(在雨中)顯得格外寧靜,他被山的高大和寧靜吸引了,(感覺到)自己很渺小,使他找到了心靈的寧靜。”
李龍裔的回答讓我很吃驚,他的感受居然如此細膩,我連忙又問:“在城市里,心靈為什么很難寧靜呢?”“城市人都忙工作,還要你爭我斗,壓力太大了!蹦闱,這些孩子的感受和當年豐子愷的心境又是多么相似啊!我不無感慨地說:“所以,人常常要回歸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人可以向自然學到好多東西,這樣才能不失本性地生活!
我本以為可以圓滿地結(jié)束這一環(huán)節(jié)了。突然,很少發(fā)言的肖晶同學舉起手來,說想給大家讀一首詩。我毫無心理準備,也不知道她的用意。但我看出她很激動,我不能拒絕她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只有給她熱情的鼓勵。
她朗誦的居然是已逝的著名詩人海子的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她讀完之后,全班同學不由得熱烈鼓掌,我不知道是什么感染了他們,他們能理解這樣的詩嗎?
肖晶說:“我們每天生活在城市的喧囂里,被壓力和負擔所掩埋。假如給我一個自由的機會,我也渴望找到海邊的一所房子,坐在海邊,聽海浪的聲音,并且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大家頻頻點頭,并且再一次熱烈鼓掌。我問她在什么地方看到這首詩的,她說是在網(wǎng)上。
我一方面吃驚于學生的課外閱讀竟如此豐富、方式如此活躍,另一方面更吃驚于他們對美的體驗和感悟如此之強烈、深沉。這首詩的心境和豐子愷所寫的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又絕對不是簡單的拷貝,肖晶的理解無疑給學生帶來了另外一種新鮮的、更具時代感的感受和體驗,由此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還在繼續(xù)延伸。
三、讓心靈與美相融。
所以我認為此時不能結(jié)束。我問大家:“你們愛聽音樂嗎?音樂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大家一通意猶未盡的發(fā)言后,我繼續(xù)啟發(fā)他們:“但你從沒記錄過聽音樂的心靈感受,下面我們就聽一段音樂,把你想像的和感受的記下來!
他們并不知道我放的古箏曲叫《高山流水》。這是一首意境高妙,感染力極強的樂曲。聽完后,他們就不停地寫著。有的想到了仙山美景,有的想到了舞蹈、棋局,有的想到了金戈鐵馬的戰(zhàn)場,有的想到了吟詩作賦的詩人……
其中一位叫張佳寶的同學(平時對語文幾乎不感興趣)的作品深深吸引了我,我不禁拿起來給大家朗讀:“……(那)聲音仿佛是遼闊無垠的大海,仿佛親眼看見的大海一樣。波濤洶涌,(我)聽到了海的聲音和它的咆哮。作者好像在(一個)島上體會到了它的神韻,感覺著大海浪濤的音樂,海的音樂。我聞到了海的氣息,永不消沉!痹诖蠹业恼坡曋,我情不自禁地說:“你有作家的潛質(zhì),你有詩人的情感!”
一節(jié)課就在這樣的美的體驗和品味中結(jié)束了。
課后反思
汪曾祺在《使這個世界更詩化》中說:“……生活是美的,有詩意的,生活是可以欣賞的!敝旃鉂撛凇墩劽罆喍N》里說:“情趣愈豐富,生活也就愈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shù)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蔽艺J為語文就是要培育詩化了的心境,也就是讓心靈充滿韻致。教育,是需要詩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事實上,只有詩意的追求,才能夠讓我們進入一種真正的教育的境界。
詩意化教學的秘密不是別的,就是啟動學生那顆原本就敏感、多思的心,用審美的眼光打量我們的周圍,從現(xiàn)有生活資源中去獲取一種快樂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長它,從而鑄就靈魂,激發(fā)創(chuàng)造。
這節(jié)課雖然大體上并沒有偏離我的教學構(gòu)思,但有很多東西是超乎想像的。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教師在引領(lǐng)學生進行審美的過程中究竟處于怎樣的地位?什么時候需要引導(dǎo)、什么時候不需要?在我給了學生感受、體驗、思考、想像的機會之后,我明白了他們對語文課的真正期望。那就是:描繪他們的心靈,傾吐他們的感受。想起在過去的教學中,也曾出現(xiàn)過今日這樣熱烈的場面。但有幾次因為怕教學任務(wù)完不成,我“扼殺”了他們的話題。就像今日,雖然后來的討論與思考早已偏離了教材,但卻是一次有效而生動的體驗。從這一角度講,這節(jié)課很好地完成了關(guān)于課文中意境的感受過程,并且使用了體驗繪畫、音樂等“非語言文學”的手段和方式,這不是很受學生歡迎嗎?
其次,教學中研究對象的縱深度和延伸方式取決于學習者與體驗者。教師在引導(dǎo)了延伸方向之后,沒有權(quán)力遏制學生與之相關(guān)的感受和體驗。教師應(yīng)根據(jù)學生活躍的和個性的體驗過程來改變早已準備好的現(xiàn)成的教學模式。
再次,要更加關(guān)注學生個體的審美經(jīng)驗和審美感受。一次觸及心靈的體驗也許會啟開一扇早已封閉了的心靈之門。教師必須學會傾聽,并恰當?shù)攸c撥。
幸好我略懂繪畫,幸好我喜歡海子,并了解他。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懂得了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美。我們的任務(wù)是幫助學生開掘他們的潛質(zhì),通過我的教學工作,我很幸運地發(fā)現(xiàn),我懂得他們,甚至先于他們的父母。因為這一部分是他們不常展示的,很容易被埋沒的,很少被人關(guān)注的脆弱的心靈之花,我有幸懂得了一些,這是我的快樂!
《山中避雨》教案9
學習目標
1、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
2、學會整體閱讀,理解本文記敘的線索。
課前預(yù)習
一、走近作者
豐子愷(1898—1975),曾用名豐潤、豐仁,號子愷,浙江桐鄉(xiāng)人,F(xiàn)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shù)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
二、熟悉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1、給下面生字注音
寂寥(liáo)嘈雜(cáo)(zá) 冗長(rǒng)弄堂(lòng)
陶冶(táo)(yě) 樂以教和(yuè)(hé)
2、寫出多音字的全部讀音,并組詞。
樂和
3、解釋下列詞語,并任選兩個詞語各寫一句條理清楚的話。
趨之如歸:很快地走過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樣。
怨天尤人:埋怨天,責怪人。指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觀條件。
望洋興嘆: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逢。
樂以教和:音樂是用來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諧相處的。
課堂練習
1、什么是線索?記敘文的六要素又是哪些?
明確:線索就是記敘的頭緒條理,即把材料貫串起來的脈絡(luò)。
六要素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發(fā)展、結(jié)果)。
2本文有兩條線索,兩線并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條理分明,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
事情線索:山中遇雨——各人反映——作者借琴——作者拉琴——樂以教和——依依惜別。
感情線索:作者:掃興——反覺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樂(得趣)——欣然惜別。
兩女孩:怨天尤人己救人——轉(zhuǎn)憂為喜——喜極而歌——難分難舍
課后拓展
請根據(jù)這兩條線索,并結(jié)合本文六要素,用100字左右寫一個故事梗概。
明確:前天,我(作者)和兩個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發(fā)生)。兩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卻覺雨中山景更有趣,并興趣盎然地拉起了胡琴,這琴聲不僅感染了兩女孩,而且引來了村里許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們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時,歌聲把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更把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拉近了(發(fā)展高潮),所以,當我們離開山村時,竟那么依依不舍了(結(jié)果)。
山中避雨——導(dǎo)學案
七年級班姓名
。ㄅ笥,字如人生,請認真書寫)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抓住“樂以教和”,深入理解課文。
2、體味本文自然恬淡的語言美、樸素蘊藉的情趣美,理解比較的方法。
3、培養(yǎng)高尚的意趣
課前預(yù)習
找出兩個女孩感情和心理變化的詞語,并看看三家村前后的氣氛有怎樣的不同,變化的原因分別是什么?從文中找出關(guān)鍵性的詞語作答。
明確:女孩:怨天尤人,苦悶萬狀——很喜歡——和歌來唱(歡樂)——依依惜別
三家村:雨越落越大,寂寥深沉——引得人都來,青年們齊唱——鬧得溫暖——依依惜別
變化的原因:“胡琴的因緣”和“樂以教和”
課堂練習
1、文中第二節(jié)有哪幾次提到“趣味”?有什么作用?
明確:第2節(jié)四次,第一、二次寫作者感到的雨中之趣,山野境界之趣;第三次寫女孩感不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趣味,第四次寫作者也不愿強人所難地使她們有這種趣味。這些敘述,不僅為下文說明胡琴(音樂)的作用作鋪墊,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對孩子童心的尊重和自己的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
2、“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這是為什么?
一把胡琴,一首樂曲,不僅讓兩個女孩轉(zhuǎn)憂為喜,縱情歌唱,而且讓村里的人都來了,村里的青年也都齊聲歌唱,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可見音樂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在這種感染力的驅(qū)動下,人們真摯純?nèi)坏母星,情不自禁地得以抒發(fā),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得以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得以和諧和睦,這真正讓作者感到了純真和諧的人情美,感到了音樂的巨大作用。所以,他說“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
3、為什么把胡琴與其他樂器反復(fù)對比?“這種樂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
明確:突出其“有意思”!坝幸馑肌币辉~,不僅通俗易懂,自然親切,而且照應(yīng)了前文的“趣味”,使文章意脈一貫而下。
“有意思”包括三方面內(nèi)容:胡琴價廉,可演尋常小曲,發(fā)音還可聽,更重要的是在民間流行。這里敘述的語言,如數(shù)家珍,款款道來,親切平和。
課后拓展
你有非常讓你難忘的歌曲嗎?為什么會難忘呢?跟大家說說你的音樂故事吧!(100字左右)
鎮(zhèn)南中學“初中語文課堂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shè)與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活動的研究”課題小組
山中避雨——導(dǎo)學案
主備:鄒愛洪輔備:王玲覃眷授課教師
七年級班姓名
。ㄅ笥眩秩缛松,請認真書寫)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抓住“樂以教和”,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
2、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主旨。
3、凈化靈魂,美化情感
課前預(yù)習
1、解釋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詞。
(1)趨之如歸(2)怨天尤人(3)望洋興嘆
(4)依依不舍(5)萍水相逢(6)樂以教和
(1)小步疾走(2)責怪(3)仰望的`樣子(4)形容留戀,不忍分離(5)浮萍(6)和諧
2、下列各句中修辭方法應(yīng)用有誤的一項是(D)。
A.若沒有胡琴的因緣,三家村里的青年對于我這路人有何惜別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反問)
B.古語云:“樂以教和。”(引用)
C.鋼琴笨重如棺材。(比喻)
D.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反復(fù))
3、每個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D)。
A.樹也縹緲,山也虛無,淡如煙,淡如霧B.淡如霧,山也虛無,淡如煙,樹也縹緲
C.山也虛無,淡如煙,樹也縹緲,淡如霧D.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
課堂練習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樂以教和)
2.“樂以教和”是什么意思?(音樂可以調(diào)節(jié)心緒、陶冶情操,還有助于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們和諧相處。)
3.兩個女孩為什么說:“你會拉的?你會拉的?”若改為“你會拉嗎?你會拉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解析:“你會拉的?你會拉的?”能充分表現(xiàn)出兩女孩想聽“我”拉琴的急切和興奮的心情,若改了,表達效果就減弱了。
4.作者在寫自己拉琴時,為什么要插入自己以前學拉琴的經(jīng)過呢?
解析:為后面“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來看”做了鋪墊,也說明了“我”拉琴拉得特別好的原因。
3.“三家村里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句中“鬧”能否換為“變”?“溫暖”有何妙處?
解析:“鬧”點明了音樂的魅力,寫出了當時無拘無束的熱烈氣氛!皽嘏奔葘懎h(huán)境的溫暖,又寫作者內(nèi)心的溫暖,表達了他的欣喜之情。
課后拓展
除了音樂可以調(diào)節(jié)心緒、陶冶情操,有助于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們和諧相處,你認為還有什么有此功效,舉例說說(100字左右)
《山中避雨》教案10
教學目標:
1、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
2、理解本文的記敘線索。
3、體味本文自然恬淡的語言美、樸素蘊藉的情趣美,理解比較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清記敘的兩條線索。
2、“樂以教和”的主題。
教學難點:
主題的品析。
教具:
簡筆畫、錄音機、歌曲《當我們同在一起》
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樂以教和”的主題教學難點:
關(guān)于“沒有嘗過今日這般的音樂的趣味”的理解。
一、導(dǎo)入
師生同唱歡快的兒童歌曲《當我們同在一起》
同學們,我們一起唱了這首歌之后,大家的心情怎么樣呢?生答:輕松、愉快
像是回到了童年,很歡快
老師站在我們中間和我們一起唱歌,我們就像是朋友歡聚在一起,很高興
很興奮,都想站起來唱了
感覺大家都很快樂,像是去郊游的路上,大家在一起歡歌
師:
對,我們就像是去郊外游玩的路上,大家邊走邊唱,心情愉快,一片歡歌笑語,但是,如果這時下起了雨,阻礙了我們的行程,大家的心情還會這么高興、興奮嗎?
生答:不會,會抱怨天氣
很失望,會很生氣
心情很失落
覺得掃興,沒心情唱了
師: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家的心情就會發(fā)生變化了,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了《山中避雨》,作者也有這樣的經(jīng)歷。(板書課題)
二、看圖回顧內(nèi)容
請同學們看黑板上的五幅圖,它們分別對應(yīng)了課文中五個段落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用四個字分別概括它們。抽生概括:
教師板書:遇雨苦悶、借琴安慰、拉琴和歌、眾人齊唱、依依惜別
三、引導(dǎo)提出“樂以教和”
這位同學概括的很好,把情節(jié)和人物的情感變化完整的給我們呈現(xiàn)出來了,兩位女孩由開始的皺眉報怨到后來的喜極而歌,還惹來了青年們的齊聲歌唱,是什么把大家拉在了一起呢?對,是音樂的力量(教師板書)書中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這個意思呢,快速瀏覽全文找找看。生答:樂以教和
教師板書,同時抽生解釋這個詞
生答:音樂是用來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諧相處的。
師:
書上哪一段落能具體體現(xiàn)“樂以教和”這一意思呢?生答:第四段
四、教師范讀課文
請同學們聽老師說的同時,拿支筆在手上,勾畫出最能體現(xiàn)“樂以教和”的詞事或句子。
五、賞析句子
抽生回答:
1、“苦雨”、“荒山”更顯出了“溫暖”的可喜可貴。
2、“鬧”寫出了當時無拘無束的熱烈氣氛和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摯感情。
3、“溫暖”寫出了環(huán)境的溫暖和內(nèi)心的溫暖,表過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4、“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
我與大家分享音樂的不同感受:A、茶店雨窗下,環(huán)境與往日不同,天然之美;B、人物素不相識,是琴聲歌聲把大家結(jié)合在一起,是和諧之美;C、大家的歌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情十分真摯,是一種真摯之美;D、大家一起歌唱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氣氛熱烈,氛圍之美。
。ń處煱鍟
以上種種趣味之中,最主要的是作者感受到這次拉琴與歌唱,十分自然而真摯,是音樂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大家相處得如此和諧。讓我們再次齊聲朗讀課文,一起來感受一下。
六、拓展
音樂的魅力是如此大,生活中,音樂隨處可聽,各類音樂都給了人們心靈的蔚藉與情感的抒發(fā)。同學們,你們能說說你遇到過的類似的對音樂的體會嗎?
生:每次升旗儀式的時候,大家一起聽唱國歌,隨著那雄渾的節(jié)奏,心情非常激動,感覺熱血沸騰。
生:同學過生日的時候,大家會為他(她)唱生日歌,讓所有的人都參與進來,讓氣氛變得很熱鬧,讓我們其樂融融,而且跟著音樂大家會更親切。
生:前段時間我們軍訓的時候大家唱團結(jié)就是力量,我們集中聲音一起高歌,感覺很有力量,充滿氣勢,聲音在操場回響,從響亮的歌聲中能夠感受到我們是一個團結(jié)的向上的集體。
剛才的同學都談得不錯,其實很多時候音樂都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震憾。
七、師生齊唱趙傳的《當我們同在一起》結(jié)束本堂課。
播放音樂
教師:今天,我們也在音樂聲中來結(jié)束這一課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高唱這首《當我們同在一起》,我們大家是一個凝聚的集體,我們要一起同心協(xié)力握緊方向,勇敢的向前沖,絕不低頭,絕不退讓。
八、板書
【《山中避雨》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山中避雨教案03-31
《山中避雨》教案12-24
山中避雨教案04-11
山中避雨教案7篇03-31
《小螞蟻避雨》教案(精選9篇)04-24
大班音樂小螞蟻避雨教案06-30
大班音樂教案《小螞蟻避雨》06-18
《山中訪友》教案08-28
山中訪友教案07-08
《山中訪友》的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