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蒹葭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蒹葭的教案1
一、寫作背景
《蒹葭》選自《詩經(jīng)國風秦風》,大約是2500年以前產(chǎn)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關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睹娦颉吩疲骸拜筝纾滔骞。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苯袢颂K東天在《詩經(jīng)》辨義沖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袥b”,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姚際恒的《詩經(jīng)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jīng)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比恰皭矍椤闭f。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二、注釋:
1、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的“萋萋”“采采”都與“蒼蒼”的意思相同。 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變成霜。為,凝結成。
2、所謂:所說,這里指所懷念的。
3、伊人:這個人或那個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
4、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即水的對岸。方,邊
5、遡洄(sù huí)從之:沿著彎曲的河邊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遡洄,逆流而上。遡,通“溯”,逆著河流向上游走。洄,曲折盤旋的水道。從,跟隨、追趕,這里指追求、尋找。之,這里指伊人。
6、道阻:道路上障礙多,很難走。阻,險阻,道路難走。
7、溯游從之:順流而下尋找她。溯游,順流而下!坝巍蓖ā傲鳌,指直流的水道。
8、宛在水中央:(那個人)仿佛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宛然,好像。
9、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樣子。與下文“采采”義同。
10、晞(xī):曬。
11、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12、躋(jī):升高,意思是地勢越來越高,行走費力。
13、坻(chí):水中的小沙洲。
14、采采:茂盛的樣子。
15、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fā)完畢。已:完畢
16、涘(sì):水邊。
17、右:迂回,彎曲,意思是道路彎曲。
18、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19、之:代“伊人”
三、譯文:
蒹葭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迂回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四、詩歌賞析
1、詩歌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內(nèi)容呢?依據(jù)是什么?
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為霜。
俗語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說: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2、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個時間呢?
清晨(拂曉) 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
3、詩歌開頭前兩句的藝術手法叫什么?
叫做“比興”的藝術手法,也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
4、詩歌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采用了比興手法,以對蒹葭的景色描寫為起興,引出詩人對伊人的思念之情。
5、“溯洄從之”“溯游從之”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用了借事抒情的寫法。
6、詩中都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蘆葦——叢生茂密 。因秋來而變黃,因霜襲后會發(fā)白。秋風搖曳中更添凄涼。
白露秋霜——潔白,晶瑩,觸感是涼的
河畔道路——崎嶇難行,險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靜,澄明,清冷。成語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
曉霧——拂曉之時水邊晨霧朦朧更添迷離之感
7、詩歌通過這些景物描寫創(chuàng)設了一種怎樣的氛圍?
清冷 孤寂 凄美 迷離
8、選取幾種景物把你在腦海中形成的畫面用幾句話描繪出來。
詞語:蒹葭秋風白露 秋霜 秋水 晨霧 河畔道路 水中沙洲
深秋的清晨,霜濃霧重,在青蒼的天際下,河畔那一大片叢生的蒼蒼蒹葭,在蕭瑟的.秋風中起伏搖曳,茫茫秋水之上,曉霧朦朧,煙水迷離……
9、這時候,主人公出現(xiàn)了,他時而癡癡凝望,時而上下追尋,飄風的蘆葦叢中伊人身影若隱若現(xiàn)。大家結合詩句體會一下主人公追尋伊人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僭谒环 在水之湄 在水之俟 一個:“在”字,主人公確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邊
、谒蒌闹 溯游從之
匆忙而連續(xù)的動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
、 “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
追尋而不得時心情如何?失望 悵惘 痛苦
、苤皇R蝗藖辛⑺厱r感受怎樣?孤獨寂寞
10、這首詩選自 ,是一首典型的 (內(nèi)容)詩。以 起興,寫出了追尋伊人不得的苦惱心情。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詩經(jīng).秦風》 愛情 蒹葭 塑造了一個熱烈向往愛情,不畏險阻,百折不撓,執(zhí)著追求,堅貞不渝的青年男子形象。
11、讓主人公千辛萬苦執(zhí)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樣的魅力呢?此時我們腦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樣的?
氣質高雅 溫婉動人。“所謂伊人”歷來說法不一:愛情、隱士、事業(yè)、友情、理想、自由,還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芍植豢芍摶蔑h渺的“伊人”是本詩的中心意象!耙寥恕钡男蜗笫冀K是朦朧而模糊的,所以千百年來,讀者對“伊人”的解讀也是各種各樣,眾說紛紜的!耙寥恕笨梢允歉邼嵉钠焚|,也可以是美好的理想,可以是向往的愛情,也可以是難得的知己。它涵蓋了人世間所有可遇而不可得的人生境遇。
12、這首詩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包涵了什么內(nèi)容?
意境朦朧,含蘊不盡。人世間各種可望不可及的人生境遇 。
13、如果我們將這首詩作為愛情詩來解讀,談談從詩歌中領悟到的愛情觀。
反對“閃婚”“閃戀”,反對“只求一時擁有,不求天長地久”。真摯純真,專一執(zhí)著,含蓄高潔……
蒹葭的教案2
教材分析
《蒹葭》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人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首詩歌。它是《詩經(jīng)?國風》中的名篇!遁筝纭肥且皇讗矍樵,采用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章法抒寫了主人公對意中人的傾慕之戀,以及欲見而不得的惆悵、執(zhí)著之情。
學生分析
八年級(初二年級)的同學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啟發(fā)學生,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激發(fā)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彼,教師注重營造特定的氛圍,通過富有感情的誦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感受、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
2.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3.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美的動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投影儀、錄音帶和VCD碟片。
2.詩詞曲賦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增加積累。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ㄒ唬⿲дZ設計:
師:同學們,當你聽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這膾炙人口的歌詞時,是否記起了那首游子思鄉(xiāng)的千古絕唱《天凈沙?秋思》?當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豐盛的晚餐時,是否記起了父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囑咐?當你驚嘆于戈壁灘的狂風吹沙時,是否憶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志豪情?古典詩詞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麗與奇妙。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蒹葭》這首詩歌,再一次滋潤我們渴求的心靈。
(二)初讀詩歌
1.多媒體投影薄霧中的水邊蘆葦,蘆葉蕭蕭,茫茫蒼蒼。在這個畫面的襯托下,投影出詩歌原文。(藍色字幕)
2.播放背景音樂(低聲地):播放小提琴曲《水邊的阿蒂麗娜》。
3.學生初讀課文:借助“預習提示”以及注釋,讀準字音,了解大意。
【文采飛揚的導語,清新自然的背景畫面,悠揚恬靜的音樂,使課堂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美,使學生體驗了情境美、奠定了本堂課的基調。】
二、品味賞析
。ㄒ唬┱w感知
1.配樂朗讀:在《水邊的阿蒂麗娜》的音樂聲中,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樂曲播放與詩歌朗誦同時進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從而產(chǎn)生共鳴。】
2.請同學說說選擇《水邊的阿蒂麗娜》的作為背景音樂的原因。
【體會詩歌迷茫而略帶憂郁的情感基調】
3.詩歌中主人公為何憂傷?
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態(tài)度如何?
【整體感知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向往和追求純潔的愛情和求而不得后,主人公依然執(zhí)著追求的感情!
。ǘ┢肺墩Z言
1.上述體會你是從詩歌的哪部分感受到的?
【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文重章疊句的結構特色,品味詩歌樸素清新風格灑落的語言】
2.創(chuàng)新設計:請同學把大屏幕上的詩歌中加點的詞改換一下,要求改后的詩歌整體風格不變。
【這個設計遷移性、挖掘性很強,它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自主學習的火花。詩歌中的加點詞語為三段對應部分稍加變化的'詞語,學生改換后的詞大多是貼切的、和諧的,多元的。在這創(chuàng)新的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受到美的陶冶是潛移默化的!
3.熟讀成誦。(采用男女聲交替讀、齊讀等各種形式)
三、激發(fā)激情
。ㄒ唬┥顚永斫猓
1.課后思考練習一: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目的讓學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因為理解詩歌中的深層敘往往是從理解分析意象的作用為切入口的!
2.自由討論“蒹葭”“蘆葦”“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義。
【讓學生極大地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通過相象和聯(lián)想,準確體會意象的象征意義!
。ǘ┘ぐl(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激情
1.多媒體投影出《在水一方》的歌詞,同時播放這首歌。
2.思考:你認為這首改編自《蒹葭》的歌詞好嗎?為什么?
【在討論中,學生發(fā)現(xiàn)歌詞將原詩中的渺遠迷茫、纏綿感傷的意境,反復詠唱的形式等精華部分保留了下來。這一發(fā)現(xiàn),加深了學生對原詩的理解。學生在這首優(yōu)美的歌曲聲中,再一次地感受到了美的情感體驗。】
3.您也許不是詩人,也許不是藝術家,但老師相信你有豐富的想象力。你能想象一下《蒹葭》這首詩歌的意境,借助除文字和音樂以外的其他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的情景嗎?(各學習小組之間合作、探究、討論)
【這一設計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這種開放型的題目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層出不窮,水到渠成地把學生創(chuàng)造的激情激發(fā)出來!
四、拓展延伸
閱讀徐學鵬的《中國隨想》,并回答問題。
中國隨想
徐學鵬
這是一片開滿鮮花的土地
我們是一只只的小蜜蜂
一邊飛著一邊唱著春天的歌謠
這是一片藍藍的大海
我們是一只只的小貝殼
靜靜地躺在沙灘上心里卻裝著一片海嘯
這是一張古老而又年輕的臉
我們是她開放著的微笑
或許也有幾滴淚水
卻淹沒不了這微笑的美好
這是一個永遠的形象
我們是她傾吐出的一縷縷陽光
盡管也有布滿陰云的日子
但總會有一個早晨太陽將大地普照
啊──中國
這就是我日日夜夜苦戀著的中國啊!
問題:
1.詩中哪些意象給你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詩人借助這些意象表達怎樣的情感?
2.這首詩在語言上與《蒹葭》有哪些相似之處?
3.請用恰當?shù)那楦泻驼Z氣語調朗誦這首詩。
板書設計
寫景思人
蒹葭白露──伊人
情景交融
教學后記
這堂課中,我努力營造了一個情感的氛圍,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對學生進行了正面的激勵,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也得到了增強。這堂課中,我還滲透了音樂的教學,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編輯短評:此教學設計多方面體現(xiàn)了課改的理念,如學習方式的轉變,跨學科深透和延伸拓展學習等,同時也繼承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優(yōu)點,如注重吟誦和品味、感悟等。這是一節(jié)可以參考的教學設計。但要注意更節(jié)制的地使用多媒體,讓學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文字上。
蒹葭的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復習《詩經(jīng)》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價值、“六義”的概念;復習《詩經(jīng)》結構特點:重章疊句、疊詞;熟悉中國古代詩歌一些常用意象。
技能目標:初步掌握詩歌欣賞、創(chuàng)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意象”;能夠分析出詩人運用意象所帶來的表達效果。
情感目標:充分為我國古代悠久的詩歌傳統(tǒng)感到驕傲、自豪;并體會古人表達感情時特有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在我們深入探討《詩經(jīng)·蒹葭》的藝術特色之前,讓我們再次復習一下作為一個中國人不可不知的關于《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出示幻燈片,限點擊出問題,請同學們一起回答,正確后再點擊出答案,并加以總結。(本部分約用時5分鐘)
問題1:《詩經(jīng)》又名?反映了何時的詩歌作品?
回答1:《詩》、《詩三百》,反映了西周到春秋大約500年(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作品。
問題2:《詩經(jīng)》的“六義”按音樂類型和藝術特色各是什么
回答2:《詩經(jīng)》“六藝”是指“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是從音樂類型上分的,后三者是從藝術特色上分的!百x”是鋪陳直敘,“比”是打比方,“興”是感物抒情。
問題3:《詩經(jīng)》共有多少篇?“風”、“雅”、“頌”各有多少?
回答3:《詩經(jīng)》共305篇,其中“風”共15國風160篇,“雅”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頌”分為“商頌”5篇、“周頌”31篇、“魯頌”4篇,共40篇。
問題4:人們常常“風騷”并提,它們各指什么?
回答4:所謂的“風騷”是指《詩經(jīng)》中的“風(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成為中國古代詩歌乃至文學的代稱。
問題5:《詩經(jīng)》是中國詩歌、文學史上什么流派的源頭?
回答5:《詩經(jīng)是指中國詩歌、文學史上“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而楚辭則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問題6:《詩經(jīng)·蒹葭》選自《詩經(jīng)》中的哪一部分?
回答6:《詩經(jīng)·蒹葭》選自《詩經(jīng)》中的《秦風》。
導入正課:
1、讓我們再次齊聲背誦一下《詩經(jīng)·蒹葭》,并感受一下這首詩在各個方面的特色與美。提示一下,這首詩的特色與美是全方位的,大家既可以從《詩經(jīng)》固有的藝術特色,如“賦”、“比”、“興”,如結構形式特點上尋找,也可以從其他的藝術特點,如分析詩歌常用的系列術語,如“意象”的營造上尋找。
2、給同學5分鐘按照小組進行討論,如果討論熱烈可以適當延長3分鐘,在同學討論同時走進各個小組進行聆聽、指導,要求學生不要“面面俱到”,抓住一點有所深入即可。
3、小組討論結束,進行匯報發(fā)言。由每一小組推選一名發(fā)言人介紹本小組結論。大致來說,以下幾點由于前面已經(jīng)提到,應該多能回答出:
a、通過“溯洄”“溯游”的連用,側面刻畫了詩人追求的一往情深與執(zhí)著、內(nèi)心的焦急與憂愁。再結合最后的“宛在”,由這種一往情深與執(zhí)著得到的始終卻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這種一往情深與執(zhí)著多帶來的無盡的惆悵。
b、虛實相間,富于朦朧美!耙寥恕钡睦斫饪梢郧f萬、彼此不同,是為虛也;詩人的追求是實的,感情的惆悵凄切是實的。虛實相間給了本詩巨大的想象空間。
以下特點需要同學結合已經(jīng)學過的`《詩經(jīng)》結構上“重章疊句”、“疊詞”的特點和本詩所表達的感情,體會出這種形式上的特點在為內(nèi)容、抒情服務時的作用。這種作用有“類屬化閱讀”價值,有舉一反三之效,因篇而異,特別重要。
c、通過“重章疊句”的運用、押韻、疊詞,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齊整、音律的優(yōu)美,使之瑯瑯上口,收到一詠三嘆之效;另一方面,通過三次重復“溯洄”、“溯游”、“宛在”、“所謂伊人,在水……”,以及“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都側面刻畫出了詩人等待時間之長、追求之堅持不懈,并通過這種復現(xiàn)增加了全詩惆悵凄迷的興味。
最后,與本詩營造的“意象”有關,需要先介紹本詩意象,然后再介紹意象的概念及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的廣泛運用:
d、本詩以“蒹葭”起興,由看見河岸邊蘆葦?shù)木d長細韌想到了對“伊人”的感情,使詩人如癡如醉之情與秋霧迷離之景渾然合一;結合下文的反復追尋而不得,非常成功地營造出一種蕭疏清冷、彷徨凄切的意境,在中國文學史上首創(chuàng)了蒹葭悲凄肅殺的意象,為后人所師法。
e、描寫了河水的蒼茫浩淼、飄忽不定,更寫出了它把詩人與“伊人”隔絕造成的痛苦與無奈,結合《詩經(jīng)》其他篇目(如《周南》的《漢廣》),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無情水阻隔有情人、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設天塹的意象,東漢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即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里?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同時更是牛郎織女傳說的濫觴。
f、善于營造意象。所謂意象,指客觀物象經(jīng)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審美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固化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意與象的有機融合,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chǎn)物,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借助客觀物象表示的主觀情意。西方近現(xiàn)代藝術極其注重意象的營造:繪畫、音樂都有“印象派”、詩歌有“意象派”,中國古代文學評論也有“興象萬千”之說。
請同學們討論所知道的中國文學中的意象并解釋。最后出示幻燈片:中國古典文學中亦不乏意象,歲寒三友、四君子、杜鵑、蓮花、菊花、灞橋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烏啼等等。(本部分大約20分鐘)
g、出示幻燈片進行總結、概括。(本部分大約5分鐘)
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熟背《詩經(jīng)·蒹葭》,尤其注意幾個生僻字,準備默寫。
2、比較《詩經(jīng)·漢廣》和本詩的藝術特點有何異同。
《蒹葭》賞析
【原文】
蒹葭蒼蒼⑴,白露為霜⑵。所謂伊人⑶,在水一方⑷。溯洄從之⑸,道阻且長⑹;溯游從之⑺,宛在水中央⑻。
蒹葭凄凄⑼,白露未晞⑽。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⑾。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⑿;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⒃。溯洄從之,道阻且右⒄;溯游從之,宛在水中⒅。
【說明】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它原稱為《詩》或《詩三百首》,到了西漢初期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之后才稱為《詩經(jīng)》。
《詩經(jīng)》可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一百六十篇;“雅”分為“大雅”、“小雅”有詩一百零五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有詩四十篇。
在《詩經(jīng)》中,“國風”的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屬于民歌。這些作品真實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它們無論是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方面衡量,都是極有價值的,是《詩經(jīng)》的精華所在,“大雅”和“頌”里面的詩則基本上是貴族階級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都是祀神祭祖的宗教詩,有著渾厚的承天受命的宗法意識和宗教色彩。其特點可用宋人鄭樵的話來概括就是“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運用了“賦”、“比”、“興”三種。所謂“賦”就是鋪陳途述的意思,是一種直接敘事物而不假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用彼一事物來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鮮明突出,使讀者獲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謂“興”,就是起興的意思,詩人借助別的事物作個開頭,以引起下面的所詠之詞。
總之,《詩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的光輝起點,對后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一些偉大的詩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從中吸取了養(yǎng)分,受到啟發(fā),他們憂國憂民,批判黑暗的現(xiàn)實的詩篇,在精神實質上,表現(xiàn)手法上都繼承了《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
【注釋】
、泡筝纾╦iān jiā兼加):蘆葦。蒹:末未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一說老青色。
、瓢茁稙樗壕К摰穆端Y成霜花。白露成霜當在深秋的早晨。
⑶所謂:所說,這里指心里所想,伊人:那人。指所愛,所想念的人。
、仍谒环剑涸诤拥哪且贿。一方、一邊、一旁。
、伤蒌В╯ù素):從之,沿著曲折的水邊逆流而上去找他。溯洄:逆流而上。從,尋找,追尋。之:她。
、首瑁弘U阻,指道路崎嶇難走。
、怂萦危喉樍鞫!坝巍蓖傲鳌敝钢绷鞯乃馈
、掏穑和鹑唬路。中央:中間。
、推嗥啵和拜螺隆,與“蒼蒼”同義。
、危▁ī夕):干。
、箱兀╩éi眉):水邊,即河的岸邊。
、械雷枨臆Q:道路險阻而且地勢漸高,難于攀登。躋(jī機):升高,即地勢越來越高。
⒀坻(chí池):水中小塊高地。
⒁采采:茂盛而色彩鮮明的樣子。
⒂未已,未止,指白露未干!八、“晞”、“已”三個字表示時間的變化,大約是從清晨到午前的光景。
、裕╯ì四):水邊。
、沼遥合蛴肄D彎,指道路迂回彎曲。
、譀b:水中的沙灘。
【賞析】
《蒹葭》選自《詩經(jīng)?秦風》,屬于十五國風,是首愛情詩,旨在抒發(fā)詩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終不得見的思想感情。
詩人在一個深秋的早晨,來到一條長著蘆葦?shù)拇蠛舆,訪尋他心愛的人,而那人卻使人感到行蹤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從“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長著蘆葦?shù)那锼叡疾ǎ腔擦撕脦讉小時,通過這種訪求過程的描寫,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寫出了他的欲見不得的焦急和悵惘的心情。詩中描繪的那條阻隔于詩人與伊人之間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顯然別有含意,如果僅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達彼岸,見到伊人,何況詩人的追求又是那樣的執(zhí)著和熱烈。因此我認為這條秋水實際上象征著一種社會的阻力。正是這種阻力,才把牛郎和織女阻隔在銀河的兩岸,使他們“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全詩三章,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時令,烘托氣氛;后六句寫尋求“伊人”不得的心情。全詩回旋三迭,往復歌詠,情調凄婉動人,意境朦朧深邃。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于“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盡管詩人滿腔熱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結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即。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chǎn)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成了全詩的藝術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
此外,本詩在結構上重復疊句。全詩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數(shù)相等,只是在少數(shù)地方選用了近義詞或同義詞,如“萋萋”、“采采”分別放在“蒼蒼”的位置上,用“未晞”、“未已”去分別取代“為霜”,這樣既做到了一唱三嘆,使詩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又使詩作行文富有變化而無重復呆滯之感。
《蒹葭》是十五風中的一篇,可謂“風”類詩的代表,讀它《詩經(jīng)》的語言美,結構美,思想美可見一斑。
《蒹葭》教學反思
今天講了《詩經(jīng)》中的《蒹葭》,看著孩子們被吸引了,很是高興,F(xiàn)在大致回憶一下上課的過程:
一、同學讀課文,注意要讀準確。(先個別讀,再齊讀)
二、我把一些重點字詞寫到黑板上,讓學理解記憶(近義詞或反義詞放在一起,以便學生掌握詞義。)
蒼蒼萋萋采采未晞未已水之湄水之涘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躋右水中坻水中沚
三、邊讀邊口譯課文,兩人為一組交流。
四、通過讀,我們想到了一副美麗的畫面。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描繪一下,并寫寫自己通過讀感悟到了什么。
學生們在回答時加上了一些想象。緊接著我讓他們談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說到了主人對愛人追求中的可望而不可及,還談到了他是惆悵的,對愛人感情是濃烈的,他是執(zhí)著的。
緊接著我又問可望而不可及是喜還是悲?孩子們說是悲,我談自己的觀點這也許是一種喜吧,因為他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讓孩子們繼續(xù)思考:這里的伊人僅僅是所愛的人嗎?學生們能談出這也許代表理想或者夢想。我說這又何嘗不是很多人一生的寫照呀。一生都在追求夢想的路上。
在本詩的重章疊句手法運用上,我以下面的文體形式引導:三小節(jié)的內(nèi)容幾乎是重復的,那能不能去掉兩小節(jié)?學生說不行,那樣感情就不強烈了。我說這樣看似重復,實際又不是完全重復的寫法就是“重章疊句”,它的表達效果就是渲染感情,增加詩歌的音樂美。
這時鈴聲響起,沒有給學生們當堂成誦的時間了。本來覺得一節(jié)課處理這首詩時間會很寬松,結果時間很緊張。看得出孩子們是在逐步進入文章,沒有當堂成誦實在是有些遺憾。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也許多年之后,他們經(jīng)歷一些事后,再想起這首詩會會意去微笑吧。
【蒹葭的教案】相關文章:
《蒹葭》教案02-20
蒹葭的教案03-07
《蒹葭》的教案09-12
蒹葭課堂教案08-25
《蒹葭》教案15篇02-20
蒹葭說課稿12-10
《蒹葭》教案(通用10篇)05-15
《蒹葭》教學反思03-29
教案中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