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高中速度教案

高中速度教案

時間:2024-11-13 12:47:46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速度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速度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速度教案

高中速度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跟速度的改變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變量的區(qū)別。

  3.知道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4.通過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較,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2.加速度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系

  3.區(qū)別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4.利用圖象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難點: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比較、分析法

  四、教學設計

 。ㄒ唬┬抡n導入

  起動的車輛初始時刻的速度(m/s)可以達到的速度(m/s)起動所用的時間(s)

  小轎車03020

  火車050600

  摩托車02010

  教師引導學生三種車輛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三種車輛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們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那么,如何比較不同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呢?從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課內(nèi)容

  1.速度的變化量

  提問: 速度的變化量指的是什么?

  (速度由 經(jīng)一段時間 后變?yōu)?,那 的差值即速度的變化量。用 表示。)

  提問: 越大,表示的變化量越大,即速度改變的越快,對嗎?為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 要比較速度改變的快慢,必須找到統(tǒng)一的標準。也就是要找單位時間內(nèi)的速度的改變量。

  2.加速度

  學生閱讀課本,教師引導學生得出:

 。1)定義:速度變化量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的時間的比值

  (2)物理意義:指進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3)單位:米/秒2(m/s2)

  (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

  (5)a不變的運動叫做勻變速運動。勻變速運動又分勻變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曲線運動。

  [例題1] 做勻加速運動的火車,在40s內(nèi)速度從10m/s增加到20m/s,求火車加速度的大小。汽車緊急剎車時做勻減速運動,在2s內(nèi)速度從10m/s減小到零,求汽車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們計算的時候必須先選一個正方向。一般選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

  分析討論:

  (1)火車40s秒內(nèi)速度的改變量是多少,方向與初速度方向什么關系?

 。2)汽車2s內(nèi)速度的改變量是多少?方向與其初速度方

高中速度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知道它是矢量。

  二、能力目標

  1.比值定義法是物理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用數(shù)學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抽象思維能力。

  三、德育目標

  由簡單的問題逐步把思維遷移到復雜方向,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由簡單到復雜。

  【教學重點】

  理解坐標和坐標變化量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其區(qū)別

  【教學難點】

  對瞬時速度的理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物體的各式各樣的運動,快慢程度不一樣,火箭轉(zhuǎn)瞬即逝,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地爬.那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呢?

  二、新課教學

  一、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

  1、研究直線運動時,坐標軸上的點x表示物體的位置,兩點間的線段Δx表示位置的變化。

  2、物體的位移可以用坐標的變化量來表示:

  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

  Δx的正負表示位移的方向。

  思考:課件投影圖,讓學生觀察,用數(shù)軸表示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能否用數(shù)軸表示時間的變化量?

  分析:顯然物體開始是向x軸正方向運動,位移△x=x2-x1為正值;若向x軸負方向運動時,位移△x為負值.

  二、速度

  1.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

  (1)相同時間內(nèi)比較位移的大小;

  (2)相同位移時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

  2.速度

  (1)定義:速度等于位移跟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3)單位:m/s,常用的還有km/h、cm/s等.

  換算關系:

  (4)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是矢量.

  速度的大小等于單位時間內(nèi)位移的大。凰俣鹊姆较蚓褪俏矬w運動的方向.

  (6)勻速直線運動中,任意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都相等,運動的快慢程度相同,即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變.

  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

  (1)定義:在某段時間的位移△x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t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

  (2)公式:v=△x/△t

  (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或者是某段位移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

  (4)描述平均速度時,必須指明是哪一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或是哪一段時間間隔內(nèi)的平均速度.

  2.瞬時速度

  (1)定義:物體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時)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

  (2)物理意義:精確地描述物體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快慢.

  (3)方向:與物體經(jīng)過某一位置的運動方向相同.

  (4)物體在從t到t+△t時間間隔內(nèi),若△t非常小,以至于△t0,則可以認為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

  四、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學中說到“速度”,有時是指速率.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嗎?

  提示:平均速度是物體的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需時間的比值.平均速率是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需時間的比值.由于物體在通過一段位移時,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乩褐挥挟斘矬w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與平均速率相等.

  [典例分析]

  例1: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等于3.0×108m/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一個人看到閃電后5s聽到雷聲,則打雷的地方離他大約多遠?

  分析:設打雷的地方到人的距離為x,根據(jù)x=vt,可分別計算閃電和雷聲傳到人所在處所用的時間分別為t1和t2,根據(jù)條件t2-t1=5s,則可得解。

  答案:約1.7×103m

  例2某物體沿一條直線運動,(1)若前一半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分析:求解平均速度一般由定義求解.

  解:(1)設全程所用的時間為t,則由平均速度的定義知

  [課標問題拓展]

  從山頂懸崖邊釋放一小石塊,石塊下落,以釋放點為原點,釋放時開始計時,測得其x-t關系如下表:

  x/m4.919.644.1

  t/s123

  根據(jù)上表畫出石塊的v-t圖象,x軸向下為正方向,t軸水平向右,每1s為一個標度,然后回答下列問題:石塊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嗎?是否可以說石塊下落的軌跡是曲線?

  解析:建立x-t坐標系,將實驗數(shù)據(jù)一一描點,把所描點

  用平滑曲線連在一起,得到的x-t圖象是曲線,如圖由圖象可

  知石塊的運動不是勻速直線運動而是變速直線運動,石塊豎直

  下落,它的軌跡是直線.

  答案:如圖1.3—8所示,不是勻速直線運動;不能說明下落軌跡是曲線.

  [小結(jié)]

  本節(jié)主要學習了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義,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知道了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質(zhì)點運動的快慢,而瞬時速度能更準確地描述質(zhì)點運動的快慢.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與位移方向相同。瞬時速度的方向就是質(zhì)點在那一時刻的運動方向。速率是標量,是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是不同的,前者跟位移相關,后者跟路程相關.

  [板書]

  §1.3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高中速度教案3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義式和單位。理解加速度概念,區(qū)別速度、速度變化量和速度變化率。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會根據(jù)速度和加速度的關系判斷運動性質(zhì)。

 。ǘ┻^程與方法

  通過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和加速度定義式的得出過程,了解體會比值定義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通過生活實例的分析說明,體現(xiàn)研究物體運動時加速度的意義。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利用示例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其探索的精神。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guī)律中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勇于發(fā)展自己的主張,勇于放棄自己的錯誤觀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和加速度方向的判斷

(二)難點: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的思想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對于運動的描述,首先從物體位置變化入手。關于位置變化、位置變化的快慢,物理學是通過哪些物理量描述的?(引導學生注意用比值法研究問題的思路,為本節(jié)課定義加速度做鋪墊)用生活實例圖片感知速度變化:

  1、劉翔的110 m跨欄過程。

  2、暈車的同學感知車速的變化。

  3、紅綠燈處行人、自行車和小汽車的`速度變化不同。(講解時教師可以進行必要的圖片說明)說明生活中不同事物運動的速度變化快慢往往不一樣的。

。ǘ┨岢鲂抡n的學習: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加速度概念的教學,通過數(shù)據(jù)感知,提出問題

  2、思考:為了描述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我們引入了新的物理量──加速度,它該如何定義呢?

(三)加速度概念

  1、定義: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變跟發(fā)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1)表達式:見課本

 。2)單位及符號:米每二次方秒

  2、提出問題:

  (1)用兩輛汽車以相同的速度變化率做勻加速運動和勻減速運動,雖然速度變化快慢相同,但速度變化情況不同,前者速度越來越大,后者則速度越來越小!

  (2)啟發(fā)學生思考:只憑速度變化的快慢(速度變化率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速度變化的規(guī)律。還得關注什么?

(四)小結(jié)

  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義式、物理意義、單位各是什么?

  2、加速度的方向?

  3、加速度的正負號?

  4、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高中速度教案4

  教學過程

  一、速度

  師:在上面的問題中,要比較B和C運動的快慢,要找出統(tǒng)一的標準。物理學中用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的比值(比值定義法)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這就是速度(velocity),通常用字母v表示。如果在△t時間內(nèi)物體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是

  ?8m/s

  1.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單位:國際單位:m/s(或m·s)。常用單位還有:km/h(或km·h)、cm/s(或cm·s)。

  3.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4.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師:如果物體運動的快慢不是時刻都相等,在相等的時間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還是否是恒定的?這時又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這就需要引入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例如:百米運動員,10s時間里跑完100m,但是他的速度并不是一直相等的,開始時跑得慢些,快到終點時要快些。那么他在1s內(nèi)平均跑多少呢?生:每秒平均跑10m。

  師:百米運動員是否在每秒內(nèi)都跑10m呢?

  生:不是。

  師:對于百米運動員,誰也說不清他在哪1秒跑了10米,有的1秒鐘跑10米多,有的1秒鐘跑不到10米。但當我們只需要粗略了解運動員在100m內(nèi)的總體快慢,而不關心其在各時刻運動快慢時,就可以把它等效于運動員自始至終用10m/s的速度勻速跑完全程。此時的速度就稱為平均速度。所以在變速運動中就用這平均速度來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

  t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通常用符號表示。關于平均速度的幾點說明:(1).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這實際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2).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研究復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師: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10m/s代表這100米內(nèi)(或10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不是說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內(nèi)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生:不是??(3).平均速度只是對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或某一段位移內(nèi))而言的,對同一運動物體,在不同的過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的。(4).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nèi)的總體快慢,這就是“平均..速度”與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根本區(qū)別。

  (5).平均速度不是各段運動速度的平均值,必須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來求解。

  2.瞬時速度:運動物體經(jīng)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時刻(或此位置)的瞬時速度。理解:(1)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jīng)某一位置)時運動的快慢,它能精確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

 。2)瞬時速度是在運動時間

  時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時

 。O限)就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3)瞬時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某一位置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jīng)過該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

  師:以前我們學過,勻速直線運動是瞬時速度保持不變的運動。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相等。瞬時速度既然是矢量,就有大小和方向。瞬時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 三、速率

  師: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師: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 生:??

  師:不是。例如,沿閉合圓周運動一圈,位移是零,平均速度是零,但平均速率并不等于零。其實我們初中所學的速度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平均速率。表示路程與發(fā)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

  師:速率是矢量還是標量呢?為什么? 生:標量,因為它表示的是瞬時速度的大小。 師:還要注意平均速率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學生閱讀】

  讓學生閱讀16頁“常見物體的速度”,增強感性認識。教師強調(diào)要注意括號中的單位。

  【說一說】

  讓學生閱讀17頁“說一說”,進一步認識、理解比值定義法。

  【速度與現(xiàn)代社會】

  讓學生自己閱讀17頁——18頁“速度與現(xiàn)代社會”,了解科學對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貢獻與聯(lián)系。

  【本節(jié)小結(jié)】本節(jié)我們主要學習了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以及速率,要注意理解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表示物體在一段時間間隔△t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而瞬時速度精確描述了物體處于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運動快慢。特別要注意它們的定義式以及與時間的聯(lián)系。

  課堂鞏固練習:

  【例1】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時刻速度是10m/s,那么這個物體( C D) A.在這一時刻之前0.1s內(nèi)位移一定是1m B.在這一時刻之后1s內(nèi)位移一定是10m C.在這一時刻起10s內(nèi)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從這一時刻起開始勻速運動,那么它繼續(xù)通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一定是100s 【解析】某時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該時刻的瞬時速度,不能說物體從此時起以后運動的快慢情況,以后做直線運動或勻變速直線運動,或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均可能。所以選項A、B

  均錯。如果從某時刻(速度為10m/s)起質(zhì)點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從這一時刻起以后的10s內(nèi)位移可能為50m,所以選項C正確,如果從這一時刻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那么經(jīng)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t=100s。正確選項是C、D。

  【例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瞬時速率是指瞬時速度的大小

  C. 火車以速度v經(jīng)過某一段路, v是指瞬時速度 D. 子彈以速度v從槍口中射出,v是平均速度

  【例3】下列對各種速率和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

  A. 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 瞬時速率是指瞬時速度的大小

  C. 勻速運動中任意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D. 勻速直線運動中任何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例4】 一物體做直線運動,從A經(jīng)B到C,又返回到B,其中AB=BC,若A到B的平均速度為2m/s,從B到C的平均速度為4m/s,從C返回到B的平均速度為4m/s,則:(1) AC這段的平均速度? (2) 全程A到C再返回B的平均速度?

  【例5】物體由A點沿直線運動到B點,前一半時間做速度為v1的勻速運動,后一半時間做速度為v2的勻速運動,求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若物體前一半位移做速度為v1的勻速運動,后一半位移做速度為v2的勻速運動,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例6】一物體沿直線運動,先以3m/s的速度運動60m,又以2m/s的速度繼續(xù)向前運動60m,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公式段位移所用時間之和。全過程的位移s=120m

  ,s為總位移,t為總時間,等于前一段位移與后一

  物體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時間為

  后段位移用的時間為

  整個過程的用的總時間為t=t1+t2=50s

高中速度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跟速度的改變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變量的區(qū)別。

  3.知道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

  -t圖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4.通過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較,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2.加速度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系

  3.區(qū)別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4.利用圖象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難點: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五種交通工具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析:如何比較不同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呢?從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課

  1.速度的變化量

  提問:速度的變化量指的是什么?

  (速度由經(jīng)一段時間后變?yōu),那的差值即速度的變化量。用表示?

  提問:越大,表示的變化量越大,即速度改變的越快,對嗎?為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要比較速度改變的快慢,必須找到統(tǒng)一的標準。也就是要找單位時間內(nèi)的速度的改變量。

  2.加速度

  學生課本,教師引導學生得出:

  (1)定義:速度變化量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的時間的比值

  (2)物理意義:指進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3)單位:米/秒2(m/s2)

  (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

  (5)a不變的運動叫做勻變速運動。勻變速運動又分勻變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曲線運動。

  [例題1]做勻加速運動的火車,在40s內(nèi)速度從10m/s增加到20m/s,求火車加速度的大小。汽車緊急剎車時做勻減速運動,在2s內(nèi)速度從10m/s減小到零,求汽車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們計算的時候必須先選一個正方向。一般選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

  分析討論:

  (1)火車40s秒內(nèi)速度的改變量是多少,方向與初速度方向什么關系?

  (2)汽車2s內(nèi)速度的改變量是多少?方向與其初速度方向有何關系?

  (3)兩物體的運動加速度分別為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1)物體:(1)作勻變速直線運動,40秒內(nèi)屬于的改變量為,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方向方向相同,即與方向相同。

  分析(2)物體:②作勻變速直線運動,5秒內(nèi)速度的改變量為,說明與方向相反。,說明方向與方向相同,與方向相反,作勻減速直線運動。

  強調(diào):加速度的正、負號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總結(jié):

  勻加速運動:,為正值,與方向一致。

  勻減速運動:,為負值,與方向相反。

  練習:課本p31,第1題

  思考課本p31,第2題

  a.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卻不等于0。

  總結(jié):加速度與速度沒有直接關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為零(某瞬時);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為零(某瞬時);

  b.兩物體相比,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比較大,而加速度卻比較小。

  總結(jié):加速度與速度的變化量沒有直接關系:加速度很大,速度變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變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變化率”——表示變化的快慢,不表示變化的大小。

  c.物體具有向東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卻向西。

  總結(jié):物體是否作加速運動,決定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關系,而與加速度的大小無關。加速度的增大或減小只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程度增大或減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減小。

  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作加速運動,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來越快;若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得越來越慢(仍然增大)。

  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作減速運動,速度減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減小得越來越快;若加速度減小,速度減小得越來越慢(仍然減小)。

  總結(jié):速度、速度的變化和加速度的大小沒系。

  3.從v~t圖象看加速度

  學生閱讀課本,教師引導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速度—時間圖象描述了什么問題?怎樣建立速度時間圖象?

  (2)圖1.5—3中兩條直線分別是兩個物體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通過圖象比較兩物體運動的異同點?

  (3)在圖象中如何表示出物體運動加速度的大小?

  課后小結(jié)

  1、加速度的物理概念及意義。

  2、加速度與速度、速度變化量的區(qū)別。

  3、能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中分析出v、a的大小、方向等。

  課后習題

  課本p31練習五3、4題。

高中速度教案6

  整體設計

  高中學習的速度概念較之初中所學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教學設計先通過說明如何用坐標和坐標的變化量來表示質(zhì)點的位置和位移,為速度概念的敘述作好準備。速度的矢量性問題,是本節(jié)的重點,特別是對瞬時速度的理解,體現(xiàn)了一種極限的思想,對此要求引導學生逐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速度的定義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qū)W生 介紹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要求教師正確地加以引導,力求學生能理解。教學過程中,要多舉實例,通過具體的例子從大小和方向兩方面來強化對速度概念的認識,在實際情景中達到建立速度概念的目的。教學設計最后說明速度的應用,特別以“STS”形式從一個側(cè)面說明速度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教學重點

  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的比值定義法的理解。

  教學難點

  速度矢量性的理解;瞬時速度的推導。

  時間安排

  2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含義、公式、符號和單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qū)別。

  過程與方法

  1、記住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計算公式,能用公式解決有關問題。

  2、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含義,會求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1、通過介紹或?qū)W習各種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學的價值和應用。

  2、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堅定學習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問題導入

  為了推動我國田徑事業(yè)的發(fā)展,四川省曾舉辦過一次100 m飛人挑戰(zhàn)賽。有8名世界短跑名將參加角逐,其中包括我國的李雪梅和美國的瓊斯,最終瓊斯奪得冠軍。我們知道百米賽跑分為起跑、途中跑和沖刺三個階段,李雪梅的途中跑階段比瓊斯的起跑階段跑得快,但我們都說瓊斯比李雪梅跑得快,這是為什么?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我們就可以給出合理的評判標準。

  情景導入

  課件展示各種物體的運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影片展示:大自然中,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天空中,日出日落;草原上,獵豹急馳;葡萄架上,蝸牛爬行。

  飛奔的獵豹、夜空的流星在運動;房屋、橋梁、樹木,隨著地球的自轉(zhuǎn)、公轉(zhuǎn)也在運動。天上的恒星,看起來好像不動,其實它們也在飛快地運動,速度至少在幾十千米每秒以上,只是由于距離太遠,在幾十年、幾百年的時間內(nèi)肉眼看不出它們位置的變化。

  當高臺跳雪運動員出現(xiàn)在賽道的頂端時,全場觀眾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運動員由高處急速滑下,在即將到達賽道底部時,他的速度已達到100 km/h。這時,他雙膝彎曲,使勁一蹬,順勢滑向空中。然后,為了減小空氣阻力的影響,他上身前傾,雙臂后擺,整個身體就像一架飛機,向前滑翔。刺骨的寒風抽打著他的臉龐,兩邊的雪松飛快地向后掠過。最終,滑雪板穩(wěn)穩(wěn)地落在地面。

  在以上的各種運動現(xiàn)象中,都有關于運動的描述,運動的快慢如何,要用一個新的物理量來描述,那就是速度。

  推進新課

  一、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

  復習舊知:在上一節(jié)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位移這一較為重 要的矢量。大家回憶一下,位移的定義是什么?

  學生積極思索并回答出位移的定義: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復習此知識點,旨在為速度的引入奠定知識基礎,讓學生知道位移大小的關鍵在于初末位置。由位置到位置坐標再到坐標的變化量,使學生的認知呈階梯狀上升)

  教師引導:既然位移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所以物體的位移可以通過位置坐標的變化量來表示。

  問題展示:在訓練場上,一輛實習車沿規(guī)定好的場地行駛,教練員想在車旁記錄汽車在各個時刻的位置情況,他該如何做?假設在每一秒汽車都在做單向直線運動。

  問題啟發(fā):對于物體位置的描述,我們往往需要建立坐標系。該教練員如何建立坐標系,才能方便地確定該車的位置?

  點評:通過設問,發(fā)揮教 師的引導作用,“變教為誘”“變教為導”,實現(xiàn)學生的“變學為思”“變學為悟”,達到“以誘達思”的目標。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合作討論并總結(jié)。

  小結(jié):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運動,其表示方式也最簡單。如以出發(fā)點為起點,車行駛20 m,我們就很容易地確定車的位置。所以,應該建立直線坐標系來描述汽車的位置。

  課堂訓練

  教練員以汽車的出發(fā)點為坐標原點,以汽車開始行駛的方向為正方向,建立直線坐標系,其對應時刻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時刻(s) 0 1 2 3 4

  位置坐標(m) 0 10 —8 —2 —14

  根據(jù)教練員記錄的數(shù)據(jù)你能找出:

  (1)幾秒內(nèi)位移最大?

 。2)第幾秒內(nèi)的位移最大?

  解析:汽車在0時刻的坐標x0=0

  汽車在1 s時刻的坐標x1=10

  汽車在第1 s內(nèi)的位置變 化為Δx=x1—x0=(10—0) m=10 m

  所以,汽車在第1 s內(nèi)的位移為10 m。

  同理可求,汽車在1 s內(nèi)、2 s內(nèi)、3 s內(nèi)、4 s內(nèi)的位移分別為10 m、—8 m、—2 m、—14 m。汽車在第1 s內(nèi)、第2 s內(nèi)、第3 s內(nèi)、第4 s內(nèi)的位移分別為10 m,—18 m,6 m,—12 m。

  所以,第2 s內(nèi)的位移最大,4 s內(nèi)的位移最大。

  答案:(1)4 s內(nèi) (2)第2 s內(nèi)

  二、速度

  以下有四個運動物體,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它們運動的快慢程度。

  運動物體[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初始位置(m) 經(jīng)過時間(s) 末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0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0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 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 500

  如何比較A、B、C、D四個物體的'運動快慢呢?

  比較1:對A和B,它們經(jīng)過的位移相同(都是100 m),A用的時間長(20 s),B用的時間短(10 s)。在位移相等的情況下,時間短的運動得快,即汽車比自行車快。

  比較2:對B和D,它們所用的時間相等(10 s),B行駛了100 m,D飛行了200 m,B行駛的距離比D短,在時間相等的情況下,位移大的運動得快,即飛機比汽車快。

  提出問題

  以上兩種比較都是可行的。位移相等比較時間,時間相等比較位移。如何比較B和C的快慢程度呢?它們的位移不相等,時間也不相等。

  教師指導學生分小組討論,5分鐘后提出比較意見。

  方法1:B和C的位移和時間都不相等,但可以計算它們每發(fā)生1 m的位移所用的時間,即用各自的時間t去除以位移Δx,數(shù)值大的運動得慢。

  方法2:B和C的位移和時間都不相等,但可以計算它們平均每秒鐘位移的大小量,單位時間內(nèi)位移大的運動得快。

  師生討論:兩種方法都可以用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但方法2更能夠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

  點評:問題由教師提出,明確猜想和探究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現(xiàn)象,鼓勵大膽猜想討論。通過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把學生帶進一個主動探究學習的空間。

  引子:大自然中,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天空,日出日落;草原,駿馬奔馳;樹叢,蝸牛爬行。仔細觀察物體的運動,我們發(fā)現(xiàn),在許多情況下,物體運動快慢各不相等且發(fā)生變化,在長期對運動的思索、探索過程中,為了比較準確地描述運動,人們逐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提出問題

  如何對速度進行定義?

  學生閱讀課本并回答。

  1、速度的定義:位移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2、速度的定義式:v=

  3、速度的單位:m/s 常用單位:km/h,cm/s。

  提示: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位移的大小,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再次呈現(xiàn):四個物體A、B、C、D快慢比較的表格,讓學生分別計算它們的速度。

  A、5 m/s B。10 m/s

  C、25 m/s D。200 m/s

  對比以上A、B、C、D的速度就很容易比較它們的快慢程度了。

  課堂訓練

  汽車以36 km/h的速度從甲地勻速運動到乙地用了2 h,如果汽車從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勻速直線運動用了2。5 h,那么汽車返回時的速度為(設甲、乙兩地在同一直線上)( )

  A。—8 m/s B。8 m/s

  C!28。8 km/h D。28。8 km/h

  解析:速度和力、位移一樣都是矢量,即速度有正方向、負方向,分別用“+”“—”號表示。當為正方向時,一般不帶“+”號。速度的正方向可以根據(jù)具體問題自己規(guī)定。有時也隱含在題目之中。例如該題中汽車從甲地到乙地的速度為36 km/h,為正值,隱含著從甲地到乙的方向為正,所以返回速度為負值,故淘汰B、D。

  依據(jù)甲、乙兩地距離為36×2 km=72 km,所以返回速度為 =—28。8 km/h=—28。8× m/s=—8 m/s。

  答案:A

  方法提煉:速度是一個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在我們選擇了正方向以后,當速度為正值時,說明質(zhì)點沿正方向運動,當速度為負值 時,說明質(zhì)點沿負方向運動,在物理學上,對矢量而言“負號”也有意義,說明它的方向與所選正方向相反。

  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坐在汽車駕駛員的旁邊,觀察汽車上的速度計,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速度計指示的數(shù)值是時常變化的,如啟動時,速度計的數(shù)值增大,剎車時速度計的數(shù)值減小。可見物體運動快慢程度是在變化的。這時我們說的汽車的“速度”是指什么?

  提出問題

  其實,我們?nèi)粘K吹降闹本運動,有許多都是變速運動。由于這種運動的快慢是時刻變化的,沒有恒定的速度,我們怎么來描述它的快慢呢?

  課件展示:北京至香港的京九鐵路,就像一條長長的直線,把祖國首都與香港連接起來。京九線全長2 400 km,特快列車從北京到香港只需30 h,那么列車在整個過程的運動快慢如何表示?

  學生解答:已知s=2 400 km,t=30 h,所以v=80 km/h

  問題追蹤:計算出的結(jié)果是否表示列車單位時間的位移都是80 km呢?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此速度的平均效果。既然列車是做變速運動,那么怎么看列車的速度是80 km/h?

  學生總結(jié):如果將列車的變速直線運動看作勻速直線運動來處理 的話,列車平均每小時的位移是80 km。

  教師設疑:為了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程度,我們可以用一種平均的思考方式,即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應如何定義?

  師生總結(jié):1、平均速度: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

  2、定義式: =

  知識拓展:課件展示某些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

  某些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ms—1)

  真空中的光速c 3、0×108 自行車行駛 約5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運動 20×105 人步行 約1。3

  地球繞太陽運動 3。0×104 蝸牛爬行 約3×10—3

  子彈發(fā)射 9×102 大陸板塊漂移 約10×10—9

  民航客機飛機 2。5×102

  例1斜面滾下時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如圖1—3—1所示。可以從圖中觀察分析小球通過OA、OB、OC的過程中的運動快慢。

  計算各段的平均速度。

  圖1—3—1

  學生認真計算并公布結(jié)果: 段: =0。7 m/s, 段: =0。8 m/s。 段: =0。9 m/s。

  總結(jié)歸納:計算結(jié)果表明,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等的。計算一個具體的平均速度,必須指明是哪一段時間(或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

  教師點評:由于小球運動快慢是在不斷變化的,平均速度不能具體地告訴我們小球在每一時刻的運動快慢。可見,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物體在一段運動過程中的總體快慢程度。

  教師設疑:那么,怎樣來描述物體在各個時刻的運動快慢呢?

  學生通過課本預習知道,要精確地描述某一時刻的運動快慢必須引入瞬時速度這一物理量。

  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可以知道: = ,對應的是一段位移和一段時間,如何建立瞬時速度的概念呢?瞬時速度對應的應該是某一位置和某一時刻。

  師生探究:我們 已經(jīng)知道平均速度對應的是一段時間,為求瞬時速度我們可以采取無限取微、逐漸逼近的方法。

  方法介紹:以質(zhì)點經(jīng)過某點起在后面取一小段位移,求出質(zhì)點在該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從該點起取到的位移越小,質(zhì)點在該段時間內(nèi)的速度變化就越小,即質(zhì)點在該段時間內(nèi)的運動越趨于勻速直線運動。當位移足夠小(或時間足夠短)時,質(zhì)點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運動可以認為是勻速的,求得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質(zhì)點通過該點時的瞬時速度。

  教師演示:如圖1—3—2所示,讓滑塊沿傾斜的氣墊導軌做加速運動,利用擋光片的寬度Δx除以擋光的時間Δt,即可求得擋光片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

  圖1—3—2

  將滑塊放上不同寬度的遮光片,即Δx分別為1 cm、3 cm、5 cm、10 cm,若沒有成品擋光片,可用硬紙片自制成需要的寬度。

  測出每 個遮光片通過光電門所用的一段時間間隔Δt。

  遮光片越窄、Δt越小時, 描述通過該位置的運動快慢越精確,當Δx小到一定程度,可認為 是瞬時速度。

  教師總結(jié):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準確地講,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 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反映了物體此時刻的運動快慢,它的方向就是物體此時刻的運動方向,即物體運動軌跡在該點的切線方向。

  四、速度和速率

  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平均速率: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例2如圖1—3—3,一質(zhì)點沿直線AB運動,先以速度v從A勻速運動到B, 接著以速度2v沿原路返回到A,已知A B間距為x,求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圖1—3—3

  解析:整個過程位移為0,所以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0。

  整個過程通過的總路程為2x,所用的總時間為t= 。

  所以平均速率為 = = x。

  答案:0 x

  要點總結(jié):1、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率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2、無論速度方向如何,瞬時速度的大小總等于該時刻的速率。

  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對應的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率是標量,沒有方向。

  4、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

  5、只有單向直線運動時,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其他情況下,平均速度均小于速率,二者的關系類似于位移和路程。

  課堂小結(jié)

  定義 物理意義 注意問題

  速度 位移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描述物體的快慢程度和運動方向 v和s及t是對應關系。是矢量,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平均速度 物體在時間間隔Δt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 描述在一段時間內(nèi)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只能粗略地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大小和所研究的時間間隔Δt有關;是矢量,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物體在某時刻或某位置的速度 描述物體在某時刻的運動快慢和方向 精確地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矢量,方向沿物體運動軌跡的切線方向

  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 是標量,只考慮其大小不考慮其方向

  布置作業(yè)

  1、教材第18頁“問題與練習”,第1、2題。

  2、觀察生活中各種物體的運動快慢,選取一定的對象,測量它們的速度,并說明是平均速度還是瞬時速度,并把測量的數(shù)據(jù)與同學交流討論。

  板書設計

  3 、運動快慢的描述 速度

  活動與探究

  課題:用光電門測瞬時速度

  請你找老師配合,找齊所用儀器,根據(jù)說明書,自己親自體驗用光電門測瞬時速度,并寫一實驗報告。

  步驟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目的

  1 根據(jù)查閱的資料,確定實驗方案 介紹相關書籍資料 1。讓學生了解光電門測瞬時速度的原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2 進行實驗和收集數(shù)據(jù) 解答學生提出的具體問題

  3 相互交流活動的感受 對優(yōu)秀實驗成果進行點評

  參考資料:

  瞬間無長短,位置無大小,除了用速度計外,還可以用光電門測瞬時速度。實驗裝置如圖1—3—4所示,使一輛小車從一端墊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有光電門,其中A管發(fā)出光線,B管接收光線。當固定在車上的遮光板通過光電門時,光線被阻擋,記錄儀上可以直接讀出光線被阻擋的時間。這段時間就是遮光板通過光電門的時間。根據(jù)遮光板的寬度Δx和測出的時間Δt,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 = 。由于遮光板的寬度Δx很小, 因此可以認為,這個平均速度就是小車通過光電門的瞬時速度。

  圖1—3—4

  習題詳解

  1、解答:(1)1光年=365×24×3 600×3。0×108 m=9。5×1015 m。

 。 2)需要時間為 s=4。2年。

  2、解答:(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

  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

  v1最接近汽車關閉油門時的瞬時速度,v1小于關閉油門時的瞬時速度。

 。2)1 m/s,0

  說明:本題要求學生理解平均速度與所選取的一段時間有關,還要求學生聯(lián)系實際區(qū)別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3、解答:(1)24。9 m/s (2)36。6 m/s (3)0

  說明:本題說的是平均速度是路程與時間的比,這不是教材說的平均速度,實際是平均速率。應該讓學生明確教材說的平均速度是矢量,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平均速率是標量,日常用語中把平均速率說成平均速度。

  設計點評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坐標和坐標的變化基礎上,建立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建立采用了比值定義法,在教學中稍加說明,在以后的學習中還會有更加詳細的介紹。對速度的引用,本設計采用了“單位時間的位移”與“單位位移的時間”進行對比,體會速度引入的方便性。以京九鐵路為情景,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培養(yǎng)了愛國之情。在瞬時速度的理解上,本設計利用了光電門的裝置進行說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速度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加速度的定義和表達式,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

  2、通過探究加速和減速深刻認識加速度的定義,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得到提升。

  3、通過對于加速度知識的學習,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與協(xié)作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加速度定義和表達式

  【難點】理解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溫故知新:教師提問學生如何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學生根據(jù)之前學習內(nèi)容可說出是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那么如何表示物體的速度變化的快慢呢?學生產(chǎn)生疑惑,從而引入本節(jié)課課題《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升

  提問學生有沒有符合下列說法的實例?若有,請舉例。

 、傥矬w運動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卻不等于0。

 、趦晌矬w相比,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比較大,而加速度卻比較小。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jié)作業(yè)

  小結(jié):師生共同總結(jié)本節(jié)知識點。

  作業(yè):思考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和加速度之間的區(qū)別。

  四、板書設計

 。裕

高中速度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抽象概括的過程,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定義式、方向和單位。

  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會根據(jù)速度變化的方向判斷加速度的方向并結(jié)合速度的方向判斷運動性質(zhì)。

  3、學習并體會用物理量之比定義新物理量的方法。

  4、理解加速度與速度、速度變化量和速度變化率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并會分析生活中的運動實例。初步體會變化率對描述變化過程的意義。

  5、通過生活中有關加速度的利用和危害防止的實例,體會物理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物理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

  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

  熟練應用加速度,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ㄒ唬⿲

  圖片展示電動自行車與汽車的起步與剎車的數(shù)據(jù)表格,學生回答如下幾個問題:

  1、是否能用誰的速度大描述上述過程中汽車和電車運動的不同;

  2、是否能用誰的速度變化大描述上述過程中汽車與電車運動的不同?

  3、應該用什么方法描述它們運動的不同?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課題。

 。ǘ┬率

  1、加速度概念的引入

  針對上述遺留問題,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對于起步和剎車過程,都涉及到了哪些物理量?進一步通過觀察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關系,讓學生聯(lián)想到速度的定義,并根據(jù)類比的方法,采用比值定義的方式,得到加速度的定義式。與此同時給出單位,介紹其物理意義,拓展變化率的含義。

  2、加速度的方向

  通過計算表格中各組的加速度,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加速度的正負值,從而引入方向的判斷。結(jié)合運動速度的變大或減小,建立加速度的.方向與運動變化之間的聯(lián)系。

  引入矢量表示的形式,并對起步加速過程進行矢量作圖演示。學生根據(jù)演示,嘗試用矢量作圖方式解決剎車減速過程的加速度。同時提醒學生,矢量計算要先設定正方向。

  在綜合代數(shù)與矢量作圖的基礎上,對加速度的方向作出明確說明,即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方向一致。

  3、加速度的含義

  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速度大,則加速度大?

  2、速度變化量大,則加速度大?

  3、速度變化快,則加速度大?學生回答總結(jié),明確加速度的大小只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而與速度的大小或速度變化的大小無因果關系。

 。ㄈ╈柟

  出示練習題,已知汽車末速度、運行時間和加速度,求其初速度。

 。ㄋ模┬〗Y(jié)

  學生自主總結(jié)本課所學,教師適時歸納補充。并引用電車數(shù)據(jù),解釋引入“國標”的必要性。

 。ㄎ澹┳鳂I(yè)

  搜集資料,關于飛機、高鐵、賽車、獵豹等不同物體的速度數(shù)據(jù),并計算其加速度大小進行比較。

  五、板書設計

高中速度教案9

  一、教學背景

  本節(jié)課主要講的是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在這之前我們已經(jīng)學過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兩者來學習,以加深理解加速度這個概念。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理解加速度概念、物理意義及與速度快、慢的區(qū)別,知道加速度的公式、符號、單位。 ⑵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能判斷物體是做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一些生活事例,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順暢地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2、在與學生進行新知識探究的同時,適當加入幾道針對性練習及能力提高的題目,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布置研究性課題,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加速度在生活中的意義。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物理學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通過研究性課題,能讓學生領略到生活的奇妙與和諧,發(fā)展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3、培養(yǎng)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并能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ㄒ唬┲攸c: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2、加速度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系

  3、區(qū)別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4、利用圖象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二)難點:

  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比較法和分析法

  五、教學過程

 。ㄒ唬┬抡n引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用速度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那在生活中是不是只需要了解如何描述運動的快慢就足夠了呢?比如,某人想買一輛汽車,現(xiàn)在又兩款汽車,A車和B車。這兩款車除了在啟動性能和制動性能外其他的性能幾乎相同。其中A車從靜止加速到10m/s需要4s,而B車需要5s;A車從10m/s減速到靜止需要1s,而B車需要1.5s。從啟動和制動性能上看,A車要優(yōu)于B車。在上面我們所比較的是A,B兩車的速度變化的快慢,而不是兩車運動的快慢。所以在生活中我們還需要一個物理量來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那么這個量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將要學的——加速度。

 。ǘ┬抡n內(nèi)容

  1、速度的變化量

 。1)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2)速度的變化量:指的是速度的變化,既有大小的變化,又有方向的變化,所以他是一個矢 量。

 。3)有大小,有方向;通常用字母v來表示

 。4)大小:v=vv0;

 。5)方向:矢量運算。(通常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

  例:一物體,初始速度5m/s,方向向北;末時速度5m/s,方向向南;求速度的變化量? 以向北為正方向,初速度v0=5m/s,末速度v=-5m/s

  那么v=v-v0=(-5-5)m/s=-10m/s,方向:向南這里負號的意思是與正方向相反。

  (6)加速度

  例子:A物體在100s內(nèi)速度由靜止加速到100m/s,B物體在1s內(nèi)速度由靜止加速到10m/s, 問:那個物體速度變化的'快一些?

  答案是B物體。通過計算我們可以得到A物體的速度在1s內(nèi)變1m/s,而B物體是10m/s. 通過上面比較,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加速度的定義。

  定義:速度變化量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v,單位:2 st 矢量性:方向:與v的方向相同

  例:將上面的例子中加上t=10s,求:加速度? 定義式:a av10m/s==-12, 方向:向南 st10s

  (7).從v-t圖像中看加速度

  我們之前學過x-t圖像,我們知道在x-t圖像中,直線的斜率表示的是速度;那么同理我們可以得到,在v-t圖像中直線的斜率表示的是加速度。下面讓我們來證明一下:

  斜率=v2v1va tt2t1

  那么,我們學v-t圖像的意圖是讓大家能夠從v-圖像中判斷出物體的的狀態(tài)。

  下面,我給大家一個v-t圖像,大家來判斷一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OA段:以加速度為2s2做勻加速運動

  AB段:以速度v=4m/s做加速度教學設計勻速運動

  BC段:以加速度為4s2做勻減速運動

 。ǘ┙虒W總結(jié)

  1.速度變化量是個矢量;

  2、加速度是個矢量,大小av,方向與v相同; t

  3、我們要學會在v-t圖像里得到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ㄈ┌鍟O計

  速度改變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高中速度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明確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導和三種宇宙速度的數(shù)值。

  2.通過師生共同探討研究,提升歸納總結(jié)能力。

  3.經(jīng)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體會物理和現(xiàn)代科技的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三種宇宙速度。

  【難點】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導。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上課前在多媒體上展示衛(wèi)星發(fā)射的視頻,讓學生思考衛(wèi)星發(fā)射的過程中需要燃料提供很大的速度,那么如果發(fā)射速度不同對于衛(wèi)星會又怎么樣的影響?學生產(chǎn)生疑惑,由此引入新課《三種宇宙速度》。

  (二)新課講授

  1.第一宇宙速度

  教師提問學生,對于衛(wèi)星的運行速度有怎樣的特點,學生經(jīng)過對于前面開三定律的學習能夠得出高軌低俗,近地衛(wèi)星的速度大于原地衛(wèi)星。教師繼續(xù)引導,那么對于繞地衛(wèi)星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近地衛(wèi)星的.特點進行求解。教師在多媒體上呈現(xiàn)出地球的質(zhì)量、半徑等相關條件,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公式列出速度,學生經(jīng)過代值計算能夠得出第一宇宙速度的數(shù)值,教師強調(diào)其名稱和物理意義。

  2.第二、三宇宙速度

  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教材中的動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三種衛(wèi)星的軌跡區(qū)別,就此介紹第二、三宇宙速度的數(shù)值和意義。

  (三)鞏固提高

  教師采用表格連線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知識的理解。

  (四)小結(jié)作業(yè)

  1.小結(jié):教師通過提問的形式回顧總結(jié)本節(jié)知識。

  2.作業(yè):課下查閱資料,了解關于同步衛(wèi)星的相關特點。

高中速度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義,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3)能用公式a=⊿v/⊿t進行定量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將生活中的實際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xiàn)實,提出為了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數(shù)據(jù),歸納總結(jié)得出加速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利用實例動畫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其探索的精神。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guī)律中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勇于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勇于放棄自己的錯誤觀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系,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它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3、區(qū)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三、教學方法

  類比、比喻,分析討論、啟發(fā)式教學。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設計:

  新課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運動,速度一般都是變化的,舉例:公共汽車起動時,短跑運動員起跑,飛機起飛和降落等等。這些物體的速度變化都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豎直范圍內(nèi),所以研究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是很必要的',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匆唤M數(shù)據(jù):

  (出示小黑板)

  小黑板上所列的是五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它們都是同學們所熟悉,身邊發(fā)生的事。請同學們判斷一下,誰速度改變最快,誰速度改變最慢。

  (學生思考,教師提示在初中時,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是如何比較的。)

  方法一:比較a、b,經(jīng)歷的時間Δt一樣,甲的速度變化量為9m∕s,乙的速度變化量為6m∕s,經(jīng)過類比后,得到a速度改變較快。

  方法二:比較b、c它們的速度變化量都為6m∕s,但所用的時間不一樣,進行類比后,所用時間越少的,速度改變快,得出b的速度變化的快。

  方法三:比較c、d它們的速度變化是不同的,經(jīng)歷的時間也不一樣,那么如何比較呢?可以計算平均每秒速度的變化量,即單位時間內(nèi)速度變化多的速度改變快。

  師:通常情況下,比較速度改變的快慢,物體所用的時間不一樣,速度的改變大小也不一樣,此時,我們都可以計算平均每秒鐘速度的變化量。即第三種方法具有普遍意義。并由此算出以上四個物體每秒速度變化的數(shù)值分別為:3,2,0.3,0.2,27。

  則速度改變的快慢就不言而喻了。

  通過以上的比較,速度的改變量除以所用的時間,可以反映出物體速度改變的快慢,我們把這個比值叫加速度。

  2、新課教學

 、哦x: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變量與發(fā)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⑶單位:

  請兩個同學把小黑板上的a、b的加速度算出來,下面的同學計算丙、丁的加速度,要有過程。

  (這一過程非常重要,借此學生可熟悉公式、單位,教師也可從巡視中發(fā)現(xiàn)錯誤,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進行規(guī)范,并給出正確答案,

  師生共同分析,結(jié)合定義,得出物理意義;并讓學生說出其它數(shù)值的含義。

 、任锢硪饬x: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shù)值越大,表示速度改變越快。

  3、課堂練習

  1.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大,則物體加速度就越大。(錯。結(jié)合前面小黑板所舉的例子,比較乙與丙可知此結(jié)論不對。)

  2.物體的速度很大時,加速度不可能為0。(錯。結(jié)合小黑板所舉的例子,如丁,雖然飛機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卻為0)

  4、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我們要牢牢理解加速度和速度的區(qū)別,在于意義不同,前者是描述速度改變的快慢;后者是描述運動快慢。

  5、課后作業(yè)

  六、板書設計

  加速度

  1定義: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變量與發(fā)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4物理意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shù)值越大,表示速度改變越快。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從數(shù)據(jù)入手,讓學生親自參與了概念的得出過程,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總結(jié)和概括能力,能對事物進行具體分析和判斷。果斷的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把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一筆帶過,把加速的的矢量性及方向判斷放在第二課時,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更有利于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

高中速度教案12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課內(nèi)容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物理教科書·物理1》(魯科版必修1)第二章“運動的描述”第3節(jié),本節(jié)內(nèi)容分兩個課時完成。這是第二課時加速度的概念學習,在整個共同必修課程中,該內(nèi)容的學習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運動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將運動和力聯(lián)系起來的橋梁。由于加速度概念與其他物理知識的聯(lián)系性強,涉及面廣,特別是在分析、解決跟動力學相關的實際問題中經(jīng)常牽涉到,因此對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不僅直接關系到本章后續(xù)必修模塊的進一步學習,而且還將影響以后選修模塊的學習和掌握。所以這一課時的內(nèi)容是本章知識的重點之一,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促進學生對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前一課時學習了速度的概念,學生學習了用比值法來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快慢(位置變化快慢),在本節(jié)課可以讓學生回顧引出速度概念的過程,用類比方法遷移到加速度(速度變化快慢)的概念學習中來,這給學習加速度這一概念降低了臺階。但由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對于速度、速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快慢的區(qū)別很難分清;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中,與加速度有關的現(xiàn)象不多,這更給學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學概念帶來了難度。

  三、設計思想

  教師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和體驗后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聯(lián)想,運用科學思維,萌發(fā)并提煉出科學問題,使教學過程成為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的順序進行探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引出加速度的概念。然后從公式和圖像兩個方面加以理解,通過對生活中和實驗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對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本課時教學的設計流程是:學生主觀感受(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第二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提出問題—發(fā)散類比—拓展探究—交流與合作—分析與論證。

  四、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2、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確定方法,會區(qū)分加速度與速度、速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率之間的關系。

  3、會用v-t圖像求加速度。

 。ǘ┻^程與方法

  通過視頻及多媒體課件對生活實例中運動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感受,用類比的方法探究推理,強化用比值定義的物理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類比的學習方法。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ㄒ唬┲攸c:

  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二)難點:

  加速度的矢量性。

  六、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シ乓曨l引入新課

  情景1:播放城市中繁忙的交通景象。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運動物體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即運動物體具有速度。

  情景2:播放公路上不同交通工具的運動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

  情景3:播放轎車啟動和火車出站時啟動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

  問:轎車的啟動與火車的啟動有何不同?

  (二)學情預設

  學生回答可能有多種情況,例如:

  1、轎車比火車運動得快。

  2、轎車啟動所用的時間短。

  3、轎車的速度改變得更大。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鼓勵、肯定,經(jīng)過提示、點撥,得出轎車與火車啟動過程中速度改變的快慢是不一樣的。

  4.新課教學

  (1)描述速度改變的快慢

  教師問:物體速度的改變是有快慢之分的,如何來定量描述物體的速度改變的快慢呢?用多媒體展示同學們所采集的熟悉的4個物體的運動情況視頻。請同學們判斷一下,誰的速度改變快,誰的速度改變慢(表1)。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表來概括總結(jié)規(guī)律,鍛煉分析能力,讓學生聯(lián)想類比前節(jié)課我們是怎樣描述物體位置變化(運動)快慢的,實現(xiàn)物理學方法的遷移,學習體會物理學的思想與方法。

  教師問:甲、乙兩物體誰的速度改變快?

  學生分析:甲乙兩物體經(jīng)歷的時間△t一樣,甲的速度變化量為3m/s,乙的速度變化量為20m/s,得到乙速度變化快的結(jié)論。

  教師問:乙和丙兩物體誰的速度變化快?

  學生分析:乙、丙兩物體的速度變化量都為20m/s,但所用時間不同,乙用時2s,丙用時100s,乙所用時間少,速度變化快。

  教師問:甲、丙兩物體速度變化不同,經(jīng)歷的'時間也不一樣,如何比較它們的速度變化快慢呢?

  學生分析:可以用速度變化除以時間,得出單位時間內(nèi)速度變化多的速度改變快。

  教師肯定學生的分析并指出這種方法具有普遍意義,并由此算出以上4個物體每秒速度變化的數(shù)值分別為:1.5、10、0.2、0,由此來看速度改變的快慢就不言而喻了。

  (2)得出加速度的概念

  ①定義:

  物體的速度變化跟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的時間比值,叫做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知識鏈接]加速(動詞)

  加速度(名詞)

  利用英文單詞詞性變化幫助理解加速度的含義。

  ③單位及符號:

  [知識鏈接]死亡加速度

  西方交通管理部門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500g(g=10m/)這一數(shù)值,以警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車加速度超過此值,將有生命危險。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況下車輛是達不到的,但如果發(fā)生交通事故時,將會達到這一數(shù)值。因為,一般車輛碰撞時間極短,大多為毫秒級。例如,兩輛摩托車時速20km相向而行發(fā)生碰撞,碰撞時間毫秒級,能產(chǎn)生多大的加速度?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以上內(nèi)容和動手計算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進一步理解騎摩托車要戴安全頭盔,乘坐轎車要系安全帶的道理。

  (3)深入理解加速度

 、倮斫饧铀俣鹊氖噶啃

  例,A車在2s的時間內(nèi)速度由10m/s變?yōu)?5m/s,則它的加速度是多大?B車在3s的時間內(nèi)速度由10m/s變?yōu)?.5m/s,則它的加速度是多大?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感受,讓學生分組討論,讓他們自主認識到加速度只有大小還不能說明具體問題,要說明具體問題一定需要另一個因素,這一因素即為加速度的方向。然后從公式角度理解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關系。最后讓學生分別做出A、B兩物體的初、末速度圖示,通過圖示法確定出速度變化量的大小和方向,總結(jié)出加速運動和減速運

  “加速度”教學設計動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關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減速運動的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

 、诩铀俣群退俣、速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快慢的關系

  討論:課本26頁“討論與交流”,思考下列問題。

  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說明。

  b.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說明。

  c.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對嗎?

  d.速度變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

  e.有沒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況?(展示課件:飛機水平勻速飛行)

  f:有沒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況?(展示課件:火箭發(fā)射升空過程)

 、踲-t圖像中的加速度

  在表2中任選一組數(shù)據(jù)用描點法畫出運動物體的v-t圖像。

  [設計意圖]給出一個勻變速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及對應時刻表格,讓學生用描點法動手畫此物體的v-t圖像,鍛煉運用圖像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說明速度圖像中直線的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傾斜程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七、教學小結(jié)與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目的是建立并理解加速度概念,在引出加速度的概念時低臺階,然后步步登高,充分激活學生思維,從易到難、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從形象到抽象,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梢暂^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強化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學會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基本方法,從而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中速度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領會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設計思路,經(jīng)歷探究學習的體驗過程。

  2、理解巧妙改變做功倍數(shù)的方法。

  3、知道小車做勻速運動階段測量速度比較合理。

  4、能進行實驗操作,會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

  5、學會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尋找w與v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會通過建立坐標系、描點、連線,利用圖象尋找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并得到物理結(jié)論。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感受探究過程中避繁就簡的方法選擇,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如實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zhì)。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探究功與速度變化關系的物理方法,并學會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方法──圖象法。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法、圖象法、遷移法、歸納總結(jié)、討論。

  【教學用具】

  長木板,相同橡皮筋(若干),小車,打點計時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觀察運動員擲鉛球,人推車啟動等視頻。

  師:是什么改變物體運動速度?

  生:由牛頓定律知,力是速度變化的原因。

  結(jié)論:力對物體做功可以改變物體運動速度。

  師:功與物體速度的變化有什么樣的關系呢?我們今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二、進行新課

  實驗目的: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師:在實驗中,應如何對物體做功?又如何改變每次做功的大小呢?

 。ㄒ龑W生討論后總結(jié))既可以考慮用恒力做功,也可以用變力做功。若用恒力做功,例如用一砝碼盤牽引著小車做實驗,則可以通過改變砝碼盤的質(zhì)量及下落的高度來改變每次做功的大小。若用變力做功,可以采用容易獲取的橡皮筋作為器材之一。

  師: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如何測量?

  生:拉力為變力,做功很難直接測量。

  師:橡皮筋的拉力是變力,無法直接進行測量計算。

  師:那探究過程我們是否需要測出橡皮筋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生:不需要,知道比例關系也可以。

  師:那又如何改變每次做功的大?

  生:我們用每次增加橡皮筋的條數(shù)來改變功的'大小。

  師:每次實驗對橡皮筋的長度有什么要求?

  生:拉伸長度相同,保證每根橡皮筋做功相同。

  師:回答非常好,如果一條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為W,則兩條橡皮筋做功為2W,三條為3W,依次類推,每次做功都可以用W的倍數(shù)來表達。這種處理方法,把不便于用公式計算的彈力做功轉(zhuǎn)換為比值代替,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方法,其精妙之處在于巧妙的回避了功的測量。

  師:應如何來測量物體的速度呢?

 。▽W生分組討論,用打點計時器或者用氣墊導軌配套光電門……)

  師:介紹打點計時器。讓學生討論如何設計探究方案。

  生:可以用長木板、橡皮筋、小車、打點計時器組合方案。

高中速度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義,會用公式,知道加速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是米每二次方秒(解決有關問題,能區(qū)分)

  3、知道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相同;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想和能力。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學生最難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為了減小難度,對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較低,沒有區(qū)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而是在前幾節(jié)學過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等問題后學生知道了物體的運動通常情況下,速度在改變,很自然的引出速度變化也有快慢之分,進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處理也比較通俗易懂,最后又給出一些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圖表,給學生一些直觀、生動的印象。節(jié)后又對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對比,有助于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對變化率的分析與解析也恰到好處。

  教法建議

  通過生動形象的實例或課件,讓學生逐步體會,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速度在變,速度的變化需要時間,速度的變化有快慢之區(qū)別,且速度變化的.快慢是了解物體運動情況的重要指標,為引入加速度做好鋪墊。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義物理量,可以讓學生回顧引入速度概念的過程。加速度的單位要讓學生按規(guī)定的讀法讀,即讀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個很重要的內(nèi)容,但是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加速度這一比較難理解的概念,加之學生對矢量的運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對勻變速直線運動加以解釋,由于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只有兩個方向,與速度同向,或與速度反向,因此當規(guī)定速度方向為正方向時,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負號反映,注意正負號僅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加速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設計:

  一、復習討論:

  1、什么叫勻變速直線運動?請舉兩個實例(提問)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提問)

  二、展示課件,深入討論

  1、展示課件:兩物體(如汽車)同時勻加速起動情況。

  個:5秒內(nèi)速度由0增到10m/s,后勻速。

  第二個:2s內(nèi)速度由0增到6m/s后勻速。

  2、提問討論:

 。1)兩物體最終速度哪個大?

  (2)一秒末時哪個速度大?

 。3)第1s內(nèi),第2s內(nèi),兩物體速度變化各多大?

 。4)兩物體,哪個啟動性能更好?哪個速度改變得快?

 。5)怎樣能描述出速度改變的快慢?

  3、看書29頁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討論: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義式如何?公式中各個量的含義是什么?如:的含義?

 。3)計算一下課件中所給兩物體的加速度大。ň毩暎

  4、看書29頁第三、四、五自然段,討論:

 。1)加速度的單位是什么?

 。2)在變速直線運動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嗎?請舉例說明(引導學生各舉一勻加速和勻減速的實例)

 。3)如何從比的加速度小,對嗎?圖像中求物體的加速度?

  5、閱讀30頁上部分內(nèi)容討論: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說明(如課件1情況)

 。2)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說明。

 。3)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對嗎?

 。4)速度變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

 。5)有沒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況?(展示課件:飛機水平勻速飛行)

  (6)有沒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況?(展示火箭發(fā)射升空過程的資料)

  探究活動

  在十字口,當綠燈亮時,大卡車和騎自行車的人同時起動,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前幾米自行車在前,大卡車在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大卡車將超過自行車,請實地觀察并解釋所見到的現(xiàn)象。

高中速度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打點計時器,知道打點計時器可以通過紙帶記錄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能夠進行紙帶的處理。學會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

  2.通過實驗測量,提高實驗操作能力;通過紙帶處理,發(fā)展邏輯思維和信息獲取能力。

  3.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提升獨立精神;通過實驗過程中的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交流意識與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的`實驗原理及步驟。

  【難點】理解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的原理。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復習提問:上一節(jié)課我們通過打點計時器測量出某兩點之間的平均速度,測量原理

  2.測量步驟

  提出問題(直接提問):清楚了實驗原理之后,我們思考一下具體的實驗步驟是什么呢?

  小組討論:組織同桌之間討論并書寫實驗步驟,選取最優(yōu)方案在班級內(nèi)進行分享,由此確定實驗步驟為:1.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紙帶裝好。

  2.啟動電源,用手水平拉動紙帶,在紙帶上打出點跡,然后關閉電源。

  3.取下紙帶,選出待測點,進行測量,記錄數(shù)據(jù)。

  3. 測量步驟

  提問(直接提問):大家根據(jù)實驗步驟進行測量,測量后老師想找人分享一下測量出的數(shù)據(jù)。

  問答:學生測量,教師巡視,由學生匯報測量數(shù)據(jù),教師總結(jié)評價。

  (三)鞏固提高

  教師通過多媒體給出一紙帶,學生進行測量紙帶上某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四)小結(jié)作業(yè)

  1.小結(jié):學生總結(jié)。

  2.作業(yè):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生活中其他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

  四、板書設計

【高中速度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速度的教案10-23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11-21

路程速度時間教案01-13

速度時間與路程教案03-15

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教案07-11

物理速度教學反思02-08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12-27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10-20

高中教案教案03-05

加速度的教學反思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