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比例》教案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例》教案 1
教學內容:教科書94頁“練習與實踐”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的理解。
2、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加深認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判斷兩個比能能不能組成比例,能比較熟練地解比例。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與反思
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相關知識。
怎樣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
學生交流
二、練習與實踐
1.完成“練習與實踐”第7題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點評。
2.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題
引導學生列舉幾組對應的數(shù)值
再分析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關系,再判斷。
3.完成“練習與實踐”第9題
第1小題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標出的點的位置算出相應的耗油量與行駛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斷。(行駛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題讓學生在教材的方格圖上描點、連線,
引導學生聯(lián)系畫出的圖象判斷汽車在市區(qū)行駛時,行駛的路程與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
體會數(shù)形結合在解決問題方面的價值。
4.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0題
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幾種類型?舉例說說它的意思?(重點是線段比例尺)
怎樣求圖上距離?怎樣求實際距離
學生量出的圖上距離。
利用的線段比例尺,求出相應的實際距離
三、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
四、作業(yè)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yè)。
板書設計
關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復習
《比例》教案 2
教學內容:P62~P63頁的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十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讓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shù)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shù)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不同數(shù)學模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從生活現(xiàn)象中探索數(shù)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實際情境認識成正比例量的特點,加深對正比例量的理解。
難點:能跟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
課前設計:
一、導入。
談話:通過將近六年的數(shù)學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例如行程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你知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嗎?再如購物問題中單價、數(shù)量、總價之間的關系,你知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嗎?這個單元我們要用一種新的觀點,更深入地研究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什么觀點呢?事物變化的觀點,讓一些量變起來,從變化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表格。提問: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板書:時間和路程)觀察表中的數(shù)據(jù),哪一種量的變化引起了另一種量的變化?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指名回答。
談話: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我們就說,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板書: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關聯(lián)”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2.我們已經(jīng)知道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還要進一步研究,這兩種量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3.仔細觀察表中的數(shù)據(jù),這兩種量在變化中有沒有什么不變的規(guī)律呢?現(xiàn)在小組內討論,再在班內交流。(有的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兩種量中所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不變)
提問:觀察這些比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比值80表示什么?(速度)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上面的規(guī)律嗎?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速度(一定)
4.講述:通過觀察和計算,我們對路程和時間的關系有兩點發(fā)現(xiàn):第一點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也就是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第二點路程和對應的時間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我們就可以得到結論: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的量。(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5.談話: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習的正比例。(板書課題)請閱讀課本第62頁的一段文字,各自默讀,邊讀邊畫。
再指名讀。提問:你能讀懂嗎?
在這題中,哪個量和哪個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桌互相說一說為什么時間和路程是成正比例的量,并在全班交流。
三、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學生自由讀題。
2.要求學生根據(jù)已知條件把表格填寫完整。
3.學生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先嘗試獨立完成表格。下面的四個問題,然后和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板書:總價和數(shù)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成正比例。
5.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完整地說一說鉛筆的總價和數(shù)量成什么關系。
四、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關系。
1.比較例題和“試一試”的相同點。
提問: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2.談話:如果用字母和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呢?
談話:這是正比例關系式表達式,對這個式子要這樣理解:和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比的比值一定,我們就說和成正比例。
五、鞏固練習
1.完成第63頁“練一練”。
學生獨立思考并作出判斷,要用完整的語言說出判斷的理由。
2.完成補充習題。
一輛自行車在公路上行駛,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123456……
路程/千米355060708590……
這輛自行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是相關聯(lián)的量嗎?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說一說。
全班交流,并討論:成正比例的量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3.完成練習十三第1題。
。1)學生按題目要求嘗試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碾米機的工作時間和碾米數(shù)量成正比例,引導學生完整地說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4.完成練習十三第2題。
。1)讓學生獨立判斷,并說明理由。
。2)談話:如果去掉“同一時間”這個前提,物體的高度和影長還成正比例嗎?
5.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
。1)說一說:將圖中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
。2)畫一畫:在書上畫出放大后的圖形。
。3)算一算: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并填在表中。
。4)討論表格下面的兩個問題。談話:兩種量若要成正比例必須是相關聯(lián)的量,但相關聯(lián)的量不一定成正比例,只有當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六、全課。
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成正比例的量
時間和路程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80=80=80……
=速度(一定)
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總價和數(shù)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成正比例
。剑ㄒ欢ǎ
《比例》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區(qū)分比和比例。
2、能正確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判斷。
3、 拓展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知識整理
1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形成支識網(wǎng)絡。
2我們學習哪些知識?用合適的方法把知識間聯(lián)系表示出來。匯報同學互相補充。
二、復習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什么叫解比例?怎樣解比例,根據(jù)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什么叫反比例的關系?
什么叫比例尺?關系式是什么?
三、基礎練習
1填空
六年級二班少先隊員的人數(shù)是六年級一班的8/9一班與二班人數(shù)比是( )。
小圓的'半徑是2厘米,大圓的半徑是3厘米。大圓和小圓的周長比是( )。
甲乙兩數(shù)的比是5:3。乙數(shù)是60,甲數(shù)是( )。
2、解比例
5/x=10/3 40/24=5/x
3 、完成26頁2、3題
綜合練習
1、 A1/6=B1/5 A:B=( ):( )
2、9;3=36:12如果第三項減去12,那么第一項應減去多少?
3用5、2、15、6四個數(shù)組成兩個比例( ):( )、( ):( )
四、實踐與應用
1、如果A=C/B那當( )一定時,( )和( )成正比例。當( )一定時,( )和( )成反比例。
2、一塊直角三角形鋼板用1/200的比例尺畫在紙上,這兩條直角邊的和是5.4它們的比是5:4,這塊鋼板的實際面積是多少?
五、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比例的意義
比例 比例的性質
解比例
正反比例 正方比例的意義
正反比例的判斷方法
比例應用題 正比例應用題
反比例應用體題
《比例》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并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訓練其觀察能力及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體動畫的演示,讓學生體驗到反比例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重點:感受反比例的變化,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準備:20支鉛筆、一個筆筒;相關課件;學生分小組(每組一份觀察記錄單)
每次拿的支數(shù)
10
5
4
2
1
拿的'次數(shù)
總支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鍵是什么?
3、練習:課本表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二、小組協(xié)作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義
(一)活動一
師: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按要求認真填寫觀察記錄單。看哪個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學生匯報觀察記錄單的填寫結果。
2、引導觀察:在填、拿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師:你能根據(jù)表格,寫出這三個量的關系式嗎?
4、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每次拿的支數(shù)變化,拿的次數(shù)也隨著變化,但每次拿的支數(shù)和拿的次數(shù)的積即總支數(shù)總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義(閱讀課本,明確反比例關系)
6、如果用x、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積,反比例關系式怎樣表示?
(二)活動二:(例3)
1、課件出示例3,指名讀題,學生獨立完成
2、總結歸納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強化練習發(fā)展提高
1判定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們的()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數(shù)一定,每組的人數(shù)和組數(shù)。
()和()是相關聯(lián)的量。
每組的人數(shù)×組數(shù)=全班人數(shù)(一定)
所以()和()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糖果的總數(shù)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數(shù)和裝的袋數(shù)。
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shù)。
生產(chǎn)電視機的總臺數(shù)一定,每天生產(chǎn)的臺數(shù)和所用的天數(shù)。
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4機動練習:
想一想:鋪地面積一定時,方磚邊長與所需塊數(shù)成不成反比例?為什么?
四、全課總結
1、你能不能結合日常生活舉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遺憾?
《比例》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含義,經(jīng)初步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數(shù)學知識
重點難點
1、通過具體問題認識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 特征
教學難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預習24---26頁內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兩個表中量變化關系相同嗎?
3、三個情境中的兩個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為什么?
二、展示與交流
利用反義詞來導入今天研究的課題。今天研究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的變化規(guī)律
情境(一)
認識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線及乘法表中積是12的曲線。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個加數(shù)隨另一個加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乘法表中積是12,一個乘數(shù)隨另一個乘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
情境(二)
讓學生把汽車行駛的速度和時間的表填完整,當速度發(fā)生變化時,時間怎樣變化?每
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獨立觀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寫出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觀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系乘積(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數(shù)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當杯數(shù)發(fā)生變化時,每杯果汁量怎樣變化?每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系
寫出關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數(shù)=果汗總量(一定)
5、以上兩個情境中有什么共同點?
反比例意義
引導小結: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通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并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乘積是一定的。這兩種量之間是反比例關系。
活動四:想一想
二、 反饋與檢測
1、判斷下面每題是否成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質量與芝麻的質量。
。2)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與高。
(3)一個數(shù)和它的倒數(shù)。
。4)一捆100米電線,用去長度與剩下長度。
。5)圓柱體的體積一定,底面積和高。
。6)小林做10道數(shù)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7)長方形的長一定,面積和寬。
。8)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2、教材“練一練”P33第1題。
3、教材“練一練”P33第2題。
4、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并與同伴交流。
板書設計: 反比例
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乘積一定,成反比例
關系式:X×Y=K(一定)
課后反思:
本課時教學設計特點:一是情景設置和幾個表格的設計,都注重從現(xiàn)實題材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到反比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二是通過讓學生自己去分類整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反比例的意義,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比例》教案 6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認識比例尺(課本第48、49頁)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比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首先說明為什么要確定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明確它的意義,并給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結合兩幅地圖比例尺,介紹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又通過一個機器的放大圖紙,讓學生認識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說明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為1的比。例1教學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為后面比例尺的計算作鋪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含義,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決簡單的求比例尺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研討,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熟練解答比例尺的有關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直尺、地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
師: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同學們,2008年北京奧運會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眾多的名勝古跡,感受一下我們祖國的美麗!
師:今天老師把我們的祖國和首都北京搬進了課堂。(課件出示:數(shù)值比例尺為1:100000000的中國地圖和線段比例尺為 的北京地圖)你們知道我們的大中國和北京是如何畫在這么小的地圖上嗎?
生:把它縮小。
師:老師可以利用地圖和手中的一把直尺很快地告訴大家任意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你想知道哪兩地之間的距離呢?請出題考考老師。
生1:我想知道北京到上海之間的實際距離
生2:我想知道我們合肥到北京的實際距離
。◣熡玫貓D量出地圖中北京到上海、合肥到北京的圖上距離,很快回答學生的問題)
師:同學們可能有這樣的疑問,老師憑借這把直尺是如何知道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的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
。ㄔO計意圖:數(shù)學應該來源于生活,我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把中國和北京搬進課堂,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調動了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
二、揭示課題,提出疑問
師:其實老師僅靠手中的直尺是量不出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的,還需要用地圖上的比例尺來幫忙。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比例尺。(板書:認識比例尺)
師:關于比例尺,你想了解什么呢?
生1:什么叫比例尺?
生2:怎樣求比例尺?
生3:比例尺是尺嗎?
生4:比例尺有幾種形式?
。ㄔO計意圖:揭示本節(jié)課題,讓處于對新知好奇的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帶著問題有目的性地學習)
三、 實驗對比,得出概念
師:為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疑問,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師:我這有一條3米長的線段,你能把它畫到自己的練習本上嗎?你準備用圖上幾厘米來表示實際3米?請畫在紙上。
展示學生的畫圖結果。
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自己是怎么畫的。
生1:我用1厘米表示實際3米。
生2:我用3厘米表示實際3米。
師:圖上畫的1厘米,3厘米叫“圖上距離”,3米叫“實際距離”。
。ㄔO計意圖:把3米長的線段畫在本子上,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初步感受到比例尺的意義,為后面理解與把握“比例尺”的意義奠定基礎)
師:為了看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關系,我們可以用比的形式來表示。(由于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要把不同單位化成相同單位)下面請各小組求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展示學生求的比。
師:這些比的前項代表什么?后項又代表什么呢?
生:前項代表圖上距離,后項代表實際距離。
師:誰能說說1:300 和 1:100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
師:像這樣的比叫做比例尺,課件出示比例尺的定義。
師:根據(jù)比例尺的定義,你能得出求比例尺的方法嗎?(討論)
生: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師:各小組設計的比例尺不一樣,為什么?按哪一個比例尺畫出的線段長,哪個比例尺畫出的線段短?為什么?
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
用1:300 或1/300 和 1:100或1/100 等比的形式表示的比例尺叫數(shù)值比例尺。它們也可以表示成 和
課件出示:中國地圖上“比例尺1:100000000”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師:你們發(fā)現(xiàn)1:100 1:300 1:100000000這些比例尺都是把實際距
離怎么樣?
生:縮小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機器上的小零件,你們覺得它怎么樣?
生:很小
師:這么小的零件如何把它畫在圖紙上。
生:把它放大
師:很好!課件出示機器零件的放大圖紙。
師:你知道圖中2:1表示什么嗎?
生:圖中2厘米表示實際的1厘米。
師: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數(shù)值比例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相同點:
生1:前項表示圖上距離,后項表示實際距離。
生2:比的前項或后項為1
不同點:
生:1:100 1:300 1:100000000是把實際距離縮小,2:1是把實際距離放大
師: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為1的比。
出示課本第49頁的“做一做”,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討論與交流得出比例尺的意義,并學會了怎樣求比例尺,從中體會探索的樂趣)
四、 探討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的互化
呈現(xiàn)北京市地圖讓生找出“比例尺 ”
師:這種表示方法叫線段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地面上50千米的實際距離。
師:如何把這幅地圖的線段比例尺改成數(shù)值比例尺?
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嘗試改寫。師板書例1.
師:誰能說說改寫時要注意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課件出示:(1)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要把不同單位化成相同單位,50千米改寫成用厘米作單位的量時,50后面應補5個0(2)比例尺是一個比,不帶單位名稱(3)比的前項為1
師:怎樣把數(shù)值比例尺改寫成線段比例尺呢?
呈現(xiàn)課本第53頁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師強調實際距離的單位要改寫成所要求的單位。
。ㄔO計意圖:將數(shù)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的互化安排在一起教學,便于學生比較,讓學生在嘗試性地改寫、練習中理解并掌握。)
五、鞏固練習,深化概念
1、我會判斷
。1)比例尺是一種測量長度的尺子 ( )
。2)一副圖的比例尺是80:1,表示把實際距離擴大80倍 ( )
(3)比例尺的后項一定比前項大 ( )
。4)把線段比例尺 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是1:8000000 ( )
2、教師黑板的長為3米,在圖紙上的長為3厘米,求這幅圖紙的比例尺。
3、精密儀表上的一個零件4毫米,量得在設計圖紙上的長度是8厘米,求這幅圖紙的比例尺。
。ㄔO計意圖:這些練習,既鞏固新知,又讓學生體驗思維的樂趣,既溝通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又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自己的表現(xiàn)如何?給自己打打分。
七、布置學生填質疑卡
八、作業(yè)
課本練習八的第2、3題
《比例》教案 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比例尺產(chǎn)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教學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小黑板、中國地圖一張。
學具準備:學生各自準備一張地圖、一張方格紙。
教法學法
教法:對于意義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嘗試法。對于運用比例尺進行相關計算時,主要用引導發(fā)現(xiàn)法。
學法: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大膽設想、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必要時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趣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這個成語嗎?(板書:以――當――)
生:以一當十。(指名回答)
師:那這樣的話以三當幾?以七當幾?你是怎么算的?
生:以三當三十,當七當七十。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指名回答)
師:那反過來,以幾當五十?以幾當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生:以五當五十,以十二當一百二十。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師:大家真聰明!今天我們就用數(shù)學的眼光來看一下在數(shù)學中如何以一當十,以一當百,以一當千,甚至以一當更多。
二、 意義構建
1、師:如果要給我們教室畫一個平面圖,它應該是什么形狀的?
生:長方形。
師:我們以前測量過教室的長、寬各是多少?
(生: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 。 )
師:請大家在方格紙上畫出我們教室的平面圖。(生畫師巡視)
(以談話的形式,從學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讓學生先估計教室的長和寬,再嘗試畫出教室的平面圖,這樣既復習了上節(jié)課圖形的放縮知識,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師:大家畫的圖是長8米,寬6米嗎?(不是)誰來說說是怎么畫的?(展示生的作品)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長方形長8厘米,寬6厘米;蛘呤情L4厘米,寬3厘米。)
師:同樣畫的都是我們的教室,卻不一樣大,大家贊成誰的畫法(故意)?為什么?
(觀點一:都可以,因為這兩個圖的比都是4:3。
觀點二:這兩種畫法一樣,但畫的大小不一樣,一個面積是54平方厘米,一個是6平方厘米。)
師:是啊,這兩個平面圖,別人一看會知道我們教室的大概形狀, 但我們的教室不可能是長8厘米、寬6厘米,也不可能是長4厘米、寬3厘米,你能想個辦法,讓別人也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嗎?(生動腦想、動手寫)
引導學生匯報:
(1)直接寫上“教室面積大約50平方米。”
(2)在圖上標出“長8米、寬6米!
(3) 標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認為可以寫“1厘米相當于1米!
( 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去動腦、動手、動口,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讓學生體會了比例尺產(chǎn)生的必要性。)
師:看來同學們很愛動腦筋,遇到問題會想辦法。其實這個問題里面就藏著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比例尺)
讓生自學課本第30頁什么是比例尺?
集體交流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其實是一個比,注意誰是前項誰是后項。師根據(jù)生的回答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分數(shù)形式。
(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讓學生自己尋找、發(fā)現(xiàn)和觀察比例尺,從而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讓生說出自已畫的兩幅圖的比例尺各是多少,是如何計算的。師根據(jù)生的.回答板書相應比例尺。
2、讓學生議一議可以怎樣理解比例尺所代表的意義。
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多少?(注意單位要統(tǒng)一)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把圖上距離擴大多少倍就是實際距離?
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多少分之一?把實際距離縮小多少倍就是圖上距離?
圖上距離相當于多少份?實際距離相當于多少份?
三、實際應用
(一)基本運用(小黑板出示)
1、把一塊長20米,寬10米的長方形地畫在圖紙上,長畫了5厘米,寬畫了2.5厘米。
判斷下列幾句話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圖上寬與圖上長的比是1∶2 ( )
(2)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1/400是 ( )
(3)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 ∶160000( )
(4)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 ∶1 ( )
(5)圖上長與實際寬的比是1 ∶200 ( )
通過比較判斷說理使學生更加明確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
2、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國地圖,深圳到上海的圖上距離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呢?在學生計算之前先引導學生從倍數(shù)的角度回憶比的意義。提醒學生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然后總結方法。
3、深圳到上海的 距離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國地圖上,深圳到上海的圖上距離會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單位統(tǒng)一。
在這個基本運用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
4、生先獨立完成課本第30頁1至5題,然后集體訂正。
(二)拓展延伸
1、笑笑家買了一個長5米的家具,請同學們算一下在客廳中能放得下嗎?
2、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中國地圖,測算你的家鄉(xiāng)到北京的實際距離。
四、課堂小結
師:剛才我們畫的教室平面圖,你現(xiàn)在有辦法讓別人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了嗎?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什么叫比例尺了嗎?如何求一幅圖的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呢?
五、布置作業(yè)(略)
六、板書設計
比例尺
以一當十
比
學生的圖 1:100 或分數(shù)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貼) 1:200 或分數(shù) 前項一般為1
(強調比例尺的前項一般為1)
3、師出示準備的地圖上不同比例尺,介紹比例尺的不同形式,并說出它們的意義。然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地圖,找一找地圖上的比例尺并說一說自己找到的比例尺的意義,為后面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做鋪墊。
《比例》教案 8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本的價錢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的另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學P42例3。
。1)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shù)據(jù),然后回答下面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聯(lián)嗎?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的?
C、表中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式
。2)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與復習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學生討論交流。
B、引導學生回答:
。3)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面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y=k(一定)
三、鞏固練習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應具備什么條件?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shù)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shù)量。
。6)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四、全課小節(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個量是成反比例的兩個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課堂練習
P45~46練習七第6~11題。
教學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的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
3、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關的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積一定,進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關系式。
教學難點: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比例》教案 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使學生學會并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掌握”問題的特征,能熟練地計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比轉化成分數(shù)。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2.甲數(shù)與乙數(shù)的比是4∶5。
①甲數(shù)是乙數(shù)的幾分之幾?
、谝覕(shù)是甲數(shù)的幾分之幾?
、奂讛(shù)是甲、乙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
、芤覕(shù)是甲、乙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
3.出示投影圖:
師:看到此圖你能想到什么?
學生說,老師寫在膠片上:
、倥c男生的比是3∶2。
、谀猩c女生的`比是2∶3。
4.某生產(chǎn)隊運來60噸化肥,平均分給5個小隊。每個小隊分到多少噸?
60“比“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按比例分配divide;2,然后把100按3∶2去分配。)
6.看圖編一道按比例分配題解答。
7.水是由氫和氧按1∶8的重量比化合而成的。5.4千克的水中含氫、氧各多少千克?(看誰用的方法多。)
方法1
8+1=9
方法2
5.4times;1=0.6(千克)
0.6divide;(8+1)=0.6(千克)
0.6times;8
x=43.2-8x
9x=43.2
x=4.8
5.4-x
=5.4-4.8
=0.6
以上方法4,5,6要寫全過程。
(四)布置作業(yè)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1.通過復習,使學生認識到比與分數(shù)是有聯(lián)系的。
2.講授新課時,先講了一個最一般的按比例分配題,練習1~3題以后出現(xiàn)另一種形式的按比例分配題,這里老師采用講練結合的方法。最后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一道題,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整數(shù)、分數(shù)、比和比例這些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明確,當題中給出比的條件時,可以直接用比例的知識解題,也可以根據(jù)整數(shù)、分數(shù)、比和比例之間的聯(lián)系,把比所表示的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用分數(shù)、整數(shù)之間的關系來表示,并解答題。但是由于分析的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同。不管學生采用哪種方法解答,老師都要加以肯定,并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解答。
《比例》教案 10
該板塊主要復習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及應用,除了對基本概念的復習外,還注重溝通比和比例間的關系及與分數(shù)、除法的聯(lián)系。
例題:關于比、比例的知識,你都知道哪些?對比和比例的相關知識的復習。
教學時,以問題“關于比和比例的知識,你都知道哪些?”引入,讓學生自主地回顧知識。學生可能會想到很多,同時也會感到這些知識點比較零亂、無序、缺乏系統(tǒng)化,進而激發(fā)學生梳理這部分知識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重點對比、比例、比例尺的意義及比和比例的性質、化簡比、求比值、解比例、求圖上(實際)距離、判斷正(反)比例等內容進行與復習。
“討論與交流”是從知識內在聯(lián)系方面進行,重點弄清楚比、比例與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教學第一個問題時,先讓學生自主討論比、分數(shù)、除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借助于下圖,揭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從意義上區(qū)分:“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的倍數(shù)關系;“除法”表示的是一種運算;“分數(shù)”則是一個數(shù)。
教學第二個問題時,結合第一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自主交流,能體會到比、除法、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教學第三個問題時,可在對比和比例意義進行對比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明確“比”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的關系,而“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了解比是比例的基礎,比例是比的擴展,沒有兩個相等的比是組不成比例的。還要弄清楚不是任意的兩個比都能組成比例的,-定是比值相等的兩個比才能組成比例。所以,要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關鍵要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山柚旅娴谋砀駧椭鷮W生理解:
通過上面的復習,讓學生進一步地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第1題,是運用逼和比例尺解決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先讓學生說一說每一個信息中比及比例尺所表示的實際意義,然后再結合實際意義感受比和比例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
第2題是運用正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測量大樹的高度:
。1)利用影子。人影與樹影、人高與樹高的比組成比例,根據(jù)人高、人影、樹影的高度求出樹高。
。2)利用標桿。方法同上
最后,讓學生談談感受,體會比例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第3題是用百分數(shù)和比解決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交流百分數(shù)和比所表示的實際意義,理解比與百分數(shù)意義的區(qū)別,體會在通常情況下,表示各部分的關系時,用比表示更清楚;表示部分與總數(shù)之間的關系,用百分數(shù)更合適一些。
第4題是一道實際問題。練習時,可引導學生先分析用什么方法來解答,形成思路后,再解答。該題可以用分數(shù)的知識解答,先求出總數(shù)是5000頂,再計算5000×(1-),得出4000頂;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識解決,設未加工的為x頂,1:4=1000:x,求出未加工4000頂;還可以用其他方法解決。通過解題讓學生體會在實際解決問題時,可以選用不同的方法。
5.式與方程
本板塊是對小學階段學習的代數(shù)初步知識進行,包括用字母表示數(shù)、簡易方程及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例1:用字母表示數(shù),可以簡明地表達數(shù)量關系、運算律和計算公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嗎?是對用字母表示數(shù)知識的系統(tǒng)。
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舉例來回顧如何用字母表示數(shù)、數(shù)量關系、公式等,并以表格的形式來呈現(xiàn),同時引導學生對用字母表示的內容進行觀察,使之對小學階段的公式、數(shù)量關系、運算律等又系統(tǒng)的`了解。對用字母表示數(shù)時容易出錯的問題,教師要加以強調。如:字母和數(shù)相乘、字母和字母相乘時的寫法等。
例2:你能把有關方程的知識一下嗎?是對有關方程知識進行。
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對有關的概念進行回顧,如: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進行回顧,并對易混概念:等式與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進行討論區(qū)分。然后引導學生列表,交流完善。
復習解方程時,要使學生弄清解方程中每一步的根據(jù)是什么(等式的性質),以及怎樣檢驗。教師可通過舉例來引導學生復習。
“討論與交流”是對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優(yōu)越性及用方程解決問題的特點進行討論。
教學時,對于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優(yōu)越性,要使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數(shù)很簡潔、概括、準確。對于第二個問題,可結合具體的題目,讓學生分別用方程與算術方法解答,通過對比,分析用方程和算術方法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及特點,體會兩種思路的區(qū)別,知道有些題目適合用方程思路解決,有些題目適合用算術方法解決。明確在用方程解決問題時,關鍵是要抓住題目中主要的等量關系,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解答。
“應用與反思”
第1題是練習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題目。練習時,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注意說說每個題的數(shù)量關系。最后,體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量關系的簡潔性。
第2題是一個找規(guī)律的題目。練習時,可以讓學生邊觀察邊填表,在填寫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自覺地運用字母表示出規(guī)律。規(guī)律是:分成的三角形的個數(shù)比邊數(shù)少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是n-2。體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概括性。
第4題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先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自覺選擇最基本的等式列方程。之后,可以讓學生交流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練習完成后,教師可以把該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變化一下,變成用算術方法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靈活選擇解答方法的必要性。最后,引導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特點。
《比例》教案 1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P32~34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目的:
1、使同學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2、通過引導探究、概括歸納、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同學籠統(tǒng)概括能力。
3、使同學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lián)系、變化發(fā)展的。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判段兩個數(shù)能否成比例,并正確的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教師把同學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局部的名稱。
2、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同學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同學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問: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P32例1。
每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分別是多少?指名分別算出一面國旗長和寬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有什么關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寫成: = =
。2)我們也學過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組成一個比,如:
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同學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和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系,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
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
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jù)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jù)同學的回答,板書: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讓同學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同學回答,教師板書:80:2=40,200:5=40。讓同學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組成比例。(板書:80:2=200:5)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4.5:2.7=10:6提問: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引導同學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讓同學齊讀一遍。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需具備什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假如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根據(jù)同學的回答,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假如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 42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3)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xiàn)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呢?
引導同學從意義上、項數(shù)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4)鞏固練習。
、儆檬謩菖袛嘞旅婵ㄆ系膬蓚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同學判斷后,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jù)。
、谧鯬33“做一做”。
讓同學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身做得對不對。
、劢o出2、3、4、6四個數(shù),讓同學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躊36練習六的第1~2題。
對于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shù)都是分數(shù),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同學寫成分數(shù)形式。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各局部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局部的名稱是什么?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項、外項、內項。
指名讓同學指出板書中的比例的外項、內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局部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后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項的積是 2×200=400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板書: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這樣的呢?”讓同學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
通過計算,大家發(fā)現(xiàn)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一起的規(guī)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guī)律說出來?
最后教師歸納并板書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并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假如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指著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shù)呢?內項呢?”
“因為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么樣?
同學回答后,教師強調:假如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
3.鞏固練習。
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 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后,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說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那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個數(shù)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2 、3 、4和6
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36~37第3~6題。
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
1、判斷。
。1)假如3×a=5×b,那么5:a=3:b。
。2) : 和 : 中,能與 : 組成比例的是 : 。
。3)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分別是7和8,那么兩個內項的和一定是15。
2、用 、8、 、12四個數(shù)分別作為比例的項,你能組成幾個比例?
3、請你用20以內的四個合數(shù)組成一個兩個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比例》教案 12
信息窗1:運輸大麥芽——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十二冊第三單元信息窗一。
教材簡析:
該信息窗呈現(xiàn)的是一個運輸大麥芽的特寫鏡頭,用表格出示了運輸大麥芽的有關數(shù)據(jù),目的是讓學生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提出數(shù)學問題。通過解決“運輸量和運輸次數(shù)的比各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這兩個問題,學習比例的意義。本信息窗共有3個紅點。第一個紅點:比例的意義。第二個紅點:比例的基本性質。第三個紅點:解比例。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青島都有哪些產(chǎn)品非常有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島啤酒享譽世界各地,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去探索啤酒生產(chǎn)中的數(shù)學(出示情境圖)。
出世課件:這是一輛貨車正在運輸啤酒的主要生產(chǎn)原料——大麥芽。
這是它兩天的運輸情況:
一輛貨車運輸大麥芽情況
第一天第二天
運輸次數(shù)24
運輸量(噸)1632
根據(jù)這個表格,讓學生提出有關比的數(shù)學問題。同桌倆人,一個提問題,一個將問題的答案寫在本上,看哪對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問題最多。
談話:誰來交流?跟大家說一下你的問題是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的問題:
貨車第一天的運輸量與運輸次數(shù)的'比是多少?
貨車第二天的運輸量與運輸次數(shù)的比是多少?(32:4)
貨車第二天的運輸量與第一天運輸量的比是多少?(32:16)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答案一一貼于黑板)
2:16;4:32;16:2;32:4;
16:32;2:4;32:16;4:2。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認識比例及各部分名稱。
談話:學習數(shù)學,我們不僅要善于提問,還要善于觀察。現(xiàn)在就請你觀察這兩個比(16:2;32:4)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會發(fā)現(xiàn)比值相等)
思考:這個比值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是什么?(每次的運輸量)
既然它們的比值相等,那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將兩個比連接起來?
學生用等號連接,并請學生把這個式子讀一下。
試一試:剩下的這些比中,哪兩個也能用等于號連接?在你的練習本上寫寫看。(學生獨立完成)
介紹: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數(shù)學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們知道,比有前項、后項,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像16、4位于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2、32位于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比例,也可以寫成分數(shù)形式。
學生先把2:16=4:32這個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再同桌倆交流它的內項外項分別是誰。
自學提示:同學們表現(xiàn)得都特別棒,現(xiàn)在請你看課本自主練習第1題,能否根據(jù)剛才所學知識解決。(學生獨立完成)
2.判斷下面每組中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3∶1/4和12∶916∶2和32∶47∶4和5∶380∶2和200∶5
讓學生根據(jù)比例的意義進行判斷,教師結合回答板書:
1/3∶1/4=12∶916∶2=32∶47∶4≠5∶380∶2=200∶5
3.談話引入:剛才,你們是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先求出比值再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我不是這樣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斷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其實秘密就藏在比例的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之中,它們兩者之間可是存在著一種奇妙的關系,你想揭穿這個秘密嗎?
那就請你以16:2=32:4為例,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試試能不能發(fā)現(xiàn)這個關系!
4、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guī)律。
出示研究方案:
①觀察比例的兩個內項與兩個外項,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學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②是不是每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guī)律,請你再舉出這樣的例子來。
、弁ㄟ^以上研究,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全班交流。
。1)哪個小組愿意將你們的發(fā)現(xiàn)與大家分享?
。2)還有其他發(fā)現(xiàn)嗎?
(3)你們組所發(fā)現(xiàn)的是不是個偶然現(xiàn)象呢?咱們最好是怎么辦?
6、驗證發(fā)現(xiàn),共享成功。
師:對,舉例驗證,這可是一種非常好的數(shù)學方法。那現(xiàn)在,咱們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組一個新的比例,驗證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學生獨立驗證)
7、小結:不錯,看來同學們很會觀察,很會思考,很會驗證,自己發(fā)現(xiàn)了比例的一條規(guī)律。也就是,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數(shù)學上我們把這條規(guī)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這也是我們在小學階段,在繼分數(shù)、比的基本性質之后學習的第三個基本性質。運用它,我們可以解決許多數(shù)學問題。
8、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1)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么應用?
。2)試一試:40:2=60:3
a、先假設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
b、說出寫出的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分別是幾,再分別算出外項和內項的積。
《比例》教案 13
【教學內容】
比和比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義及性質,會化簡比和求比值,會解比例。
2.經(jīng)歷比和比例的復習,體驗對比、歸納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簡比等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識?
學生逐一說出一些知識后,教師揭示課題。
【歸納整理】
1.復習比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出示表格,通過提問進行填空。
引導提問:
什么叫做比?舉例說明。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質?舉例說明。
什么叫做比例?舉例說明。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舉例說明。
。1)組織學生議一議,并相互交流。
。2)指名學生匯報,匯報時注意舉例說明,并進行集體評議。
。3)學生匯報后,教師板書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么用處?
指名學生回答。
練習:解比例:
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2.復習比、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
提問:比和分數(shù)有什么關系?
比和除法有什么關系?
出示表格:
比、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組織學生認真填寫表格,并議一議,相互交流。
用投影儀匯報學生的完成情況,并進行集體評議。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板書:
教師舉例:5∶6==()÷()
由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做在練習本上。
3.復習求比值和化簡比。
出示習題:化簡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請四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做完后集體訂正,請同學們說一說求比值與化簡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簡比與求比值的不同之處
。1)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填寫表格。
。2)學生互相議一議,互相交流。
。3)指名說一說,并進行集體評議。
教師板書:
4.復習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指名回答后,教師板書:=比例尺
(2)說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體意義。
、俦壤1:3000000表示
、诒壤20:1表示
、郾壤弑硎
組織學生先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
教師指名說。(多點一些基礎較差的人說)
。3)鞏固練習。
、偾蟊壤摺
一條綠化帶長350m,在平面圖上用7cm的線段表示。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谇髮嶋H距離。
在比例尺是的地圖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離是5cm。求AB兩地的實際距離。
學生獨立作業(yè)后再集體訂正。
答案:①1∶5000②400km。
【課堂作業(yè)】
教材85頁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獨立作業(yè),然后再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了吧。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比例》教案 14
教學內容:P35~37 解比例
教學目的:
1、使同學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通過合作交流、嘗試練習,提高同學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的能力。
3、培養(yǎng)同學的知識遷移的能力,增強同學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使同學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引導同學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改寫成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積的形式,即已學過的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
2、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為什么?
6:3和8:4 : 和 :
3、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學習解比例。(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們知道比例共有四項,假如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
2、教學例2。
。1)把未知項設為X。解:設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X:320=1:10
(3)讓同學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并說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
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它變成什么形式?3x=815。
這變成了什么?(方程。)
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數(shù)X的值。因為解方程要寫“解:”,所以解比例也應寫“解:”。
。4)同學說,教師板書解比例的過程。
教師:從剛才解比例的過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數(shù)x。
3、教學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
提問:“這個比例與例 2有什么不同?”(這個比例是分數(shù)形式。)
這種分數(shù)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變成方程來求解嗎?
同學回答后,教師說明在寫方程時,含有未知數(shù)的積通常寫在等號的左邊,然后板書:1.5X=2.56
讓同學在課本上填出求解過程。解答后,讓他們說一說是怎樣解的。
4、總結解比例的過程。
剛才我們學習了解比例,大家回憶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
變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據(jù)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識?(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
5、P35“做一做”。同學獨立解答,訂正時,讓同學說說是怎么做的。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P37第7題。
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據(jù)是什么?解比例的書寫格式應注意什么?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37~38第8~11題。
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
1、P38第12、13題。
2、4:8=12:24,假如將第二項減少1,要使比例成立,則第四項減少多少?
3、把兩個比值都是 的比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兩個內項都是15,請分別求出這個比例的兩個外項,并寫出比例。
4、一個比例的四個項都是大于0的整數(shù),它的兩個比的比值都是 ,且第一項比第二項少3,第三項是第一項的3倍。請寫出這個比例。
《比例》教案 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84頁例1---3題,練習十七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掌握比和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能夠正確、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簡比。
2、應用比的意義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并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言引入課題
比和比例(一)
二、教學例1
先在下表中寫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識,再舉例說明。
比 比例
意義
各部分名稱
基本性質
三、教學例2
比和分數(shù)、除法有什么聯(lián)系?先填寫下來,說一說它們的區(qū)別。
聯(lián)系 例子
各部分名稱
分數(shù) 分子 分數(shù)線 分母 分數(shù)值
除法
比
做一做:5:6=( )( )
四、教學例3
比的基本性質、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商不變規(guī)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1、學生交流
2、化簡比。
3、化簡比與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處?
一般方法 結果
求比值
化簡比
五、解比例
X= :2【說一說思路和方法】
六、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說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體意義。
、俦壤1:3000000表示_____________
②比例尺20:1表示 _____________
3、求比例尺: 一條綠化帶長350米,在平面圖上用7厘米的線段表示。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實際距離:在比例尺是 的地圖上,量得A到B的'距離是5厘米。求AB兩地的實際距離?
5、求圖上距離:甲乙兩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 的地圖上,甲乙兩地用多少厘米表示?
七、知識應用
練習十七第1、3題。
八、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比和比例(一)
比和比例的意義與性質。
比和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 比和比例(一)
比、比例的基本性質的用途。
比例尺。
比例尺的應用。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讓學生重溫小學階段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并進行系統(tǒng)整理。先讓學生回憶,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加深學生的理解。進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能夠應用比的意義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并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舉例和實際距離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比例》教案 】相關文章:
比例的教案06-12
《正比例反比例》教案03-07
解比例教案01-31
解比例教案09-20
《解比例》教案09-14
《比和比例》教案09-03
比與比例的優(yōu)秀教案12-18
《比例的意義》教案03-31
比例線段教案06-04
反比例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