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書憤教案

書憤教案

時間:2022-01-10 09:45:52 教案 我要投稿

書憤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書憤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書憤教案三篇

書憤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陸游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深刻領(lǐng)悟這首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3、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1、 了解陸游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 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難點:

  1、深刻領(lǐng)悟這首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2、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第一節(jié)

  一、導入: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領(lǐng)著的中原領(lǐng)

  土,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寫了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

  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lǐng)略到詩人的愛國情懷是何等的執(zhí)著、真摯!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陸游,體會他那感人至深的愛國情懷。

  二、詩人及背景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陸游是一個高產(chǎn)的作家,其詩作今存9000多首,內(nèi)容豐富,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

  陸游的詩歌為什么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這與他的家世和經(jīng)歷有莫大的關(guān)系。首先看陸游的家世:陸游出身于一個愛國家庭,父親陸宰,有堅定的民族立場,常常談論國難國恥至痛哭流涕,飯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關(guān)系,陸游從小接觸的都是愛國人士。再看看其經(jīng)歷:陸游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了靖康之變,跟隨家人顛沛流離,他在國難中誕生、成長直至逝世。這樣的家世,這樣的經(jīng)歷,促使他產(chǎn)生“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英雄志愿。

  詩人一生“寄意恢復”,但那時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擊排斥陸游。在山陰閑居了6年的陸游,看到 “掃胡塵”“雪國恥”的志向化為泡影,在悲憤失望中他揮毫寫下了這首詩,抒發(fā)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虛度年華的滿腔激憤。

  三、詩意理解:

  1、學生自讀詩文,把握詩歌節(jié)奏,教師作誦讀技法指導。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語速稍快,語調(diào)激昂,顯其豪壯)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整句語調(diào)低沉,顯其沉郁)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結(jié)句降調(diào))

  2、詩意的講解。

  3、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背誦詩文。

  四、詩歌賞析:

  首聯(lián):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1、“世事艱”指什么?

  直接道出詩人早年經(jīng)歷的辛酸與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撓北伐,使詩人抗金復國的歷程是如此的艱難。這也是詩人“憤”的根源。

  2、“中原北望氣如山”的正確語序是什么?這句暗示了詩人什么樣的愿望?通過這句詩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北望中原氣如山”

  欲圖收復失地。

  詩人以為驅(qū)逐侵略者,收復失地,指日可待。這讓我們看到了詩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氣風發(fā)、豪情滿懷的愛國青年。

  小結(jié):追述青年時的豪情壯志。

  頷聯(lián):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

  1、頷聯(lián)寫到了兩次戰(zhàn)斗,是哪兩次?

  一次是在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一次是大散關(guān)失而復得。

  2、詩人寫這兩次戰(zhàn)斗是要表明什么?

  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也表明了詩人渴望北伐,恢復中原,向往著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這也是上聯(lián) “氣如山”一個表現(xiàn)。

  3、頷聯(lián)既是敘事,也是寫景。你能說出它在寫景上的特點嗎?你還能舉出一例運用了此種手法的其它詩句嗎?

  用了六個名詞組接,勾勒出兩幅氣壯山河的抗金場面,將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小結(jié):描繪當年兩幅氣壯山河的抗金場面。

  首聯(lián)、頷聯(lián):回顧往事,抒寫渴望北伐的英雄氣概(敘事)

  頸聯(lián):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1、頸聯(lián)是寫過去還是眼前?

  眼前。

  2、“塞上長城”實際上是運用了一個典故,一個什么典故?詩人用這個典故有何作用?

  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实垡獨⑺,他說:“(你)自毀汝(你的)萬里長城!

  表達了詩人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的決心。

  3、這一聯(lián)中的“空”字和“已”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長城”只能“空自許”,詩人的豪情壯志付諸東流。一個“空”字形象地寫出詩人因宏偉志向無法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那種沉重的失落感。

  一個“已”字生動刻畫出詩人壯志未酬,歲月蹉跎的悲憤之情。這種“憤”多么強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長嘆。

  小結(jié):感嘆生平抱負未得施展,卻早生華發(fā)。

  尾聯(lián):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 我們結(jié)合《出師表》的內(nèi)容來看,詩人為什么大力贊賞《出師表》?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的“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這正是陸游

  的畢生心愿;

  諸葛亮的“親賢臣,遠小人”的告誡,正是陸游認為南宋當權(quán)者應該吸取的。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詩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2、 詩人在尾聯(lián)運用這個典故有什么用意?

  暗諷統(tǒng)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沒有諸葛亮;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

  小結(jié):包含了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頸尾兩聯(lián),回到現(xiàn)實,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憤慨。

  五、拓展:詩題為《書憤》,就全詩來看作者有哪些可“憤”之事?這些“憤”的根源是什么?

  所憤之一:“憤”于金人占我河山。

  所憤之二:“憤” 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撓北伐。

  所憤之三:“憤”于壯志難酬、請纓無路。(詩人年輕時認為自己就像萬里長城一樣,可以抵擋千軍萬馬?扇胧艘院蠖啻我蛄χ骺菇鸲涣T官,壯志難酬、請纓無路。)

  所憤之四:“憤”于歲月蹉跎,年華空老。(早年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如今已兩鬢斑白,祖國山河依然破碎,廣大人民依然受難。)

  所憤之五:“憤”于南宋朝廷畏敵如虎、茍且偷安、無人領(lǐng)軍。

  這五“憤”的根源,其實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為他們是抗金救國的絆腳石,是絞殺愛國力量的劊子手。

  六、本詩主要表現(xiàn)手法。

  對比手法:

  詩中的“憤”,主要通過兩個對比表現(xiàn)出來。一是理想和現(xiàn)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自以為是“塞上長城”,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涌上筆端?

  借古諷今:

  詩中對諸葛亮的高度頌揚,實則是對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憤恨。頌古在于非今,落筆千載以上,旨在千載以下。

書憤教案 篇2

  一、介紹作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書憤》教案。南宋時越州山陰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豐富,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

  二、背景介紹:陸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淪陷的時代,那時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陸游主張抗金,觸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擊排斥,多次被罷官。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時陸游已61歲,在山陰閑居了6年,“掃胡塵”“靖國難”的志向眼看就要化為泡影,在悲憤失望中他揮毫寫下了這首詩,抒發(fā)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虛度年華的滿腔激憤。書:書寫;憤:悲憤。這首詩是陸游一生感情經(jīng)歷的藝術(shù)概括。

  三、講析:總說:這首詩是詩人幾十年生活經(jīng)歷的生動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顧了青年時的凌云壯志和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并由此府仰千載,抒發(fā)了詩人壯志難酬、老邁年高的感嘆和對投降派的強烈憤慨。首聯(lián):慨嘆國事艱難,追述年輕時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上句“那知”一詞寫出了詩人年輕時血氣方剛、天真純真。“艱”字有艱難的意思,直接道出詩經(jīng)歷的辛酸與坎坷,濃縮了因主戰(zhàn)而受的種種刁難、排擠和迫害。這兩個詞語暗含著對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撓北伐卑劣行徑的斥責。它是詩人“憤”的根源。下句一個“氣如山”表達出詩人當年的豪情壯志,讓我們看到一個意氣風發(fā)、以身許國的愛國青年形象。頷聯(lián):連用六個名詞集中描寫宋軍在鎮(zhèn)江、南鄭兩地英雄抗金的戰(zhàn)斗情景。“樓船”“鐵馬”形象地概括了水陸兩路大軍進攻敵人的壯麗場面。兩句都寫當年壯觀的戰(zhàn)爭勝利的場面,這表明南宋人民有能力打退金人,這兩句是歷史的真實記錄,也是詩人壯年時期生活的回顧。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理想,寫出了詩人青壯年時期戰(zhàn)斗生活的向往,教案《《書憤》教案》。他渴望北伐恢復中原,向往著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以上兩聯(lián)是詩歌的前半部分;仡櫷,抒寫渴望北伐的英雄氣概。

  板書設(shè)計:首聯(lián):點題,追述青年時的豪情壯志頷聯(lián):連用六個名詞,描繪當年兩幅氣壯山河的抗金場面。首聯(lián)、頷聯(lián):回顧往事,抒寫渴望北伐的英雄氣概(敘事)頸聯(lián):抒悲憤之情,感嘆生平抱負未得施展,卻早生華發(fā)。句中的“空自許”和“已先斑”形成鮮明對比。一個“空”字形象地寫出因宏偉志向無法實現(xiàn)而生的那種沉重的失落感。一個“已”字生動刻畫出詩人功業(yè)未就,人已才老的悲憤之情。兩個副詞吐露出詩人一腔忠義無處寄托,華鬢點點,壯志落空的憤慨之情。在現(xiàn)實的強烈對比之中,包含著對投降派罪惡行徑的憤怒指責。兩個典故:長城自詡鬢發(fā)已白早年晚年理想現(xiàn)實對比:表達壯志難酬的憤慨(英雄無用武之地)尾聯(lián):包含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扒лd誰堪伯仲間”,一個反問句即抒發(fā)了因奸臣當?shù),壯士他國無門而主生的難言的悲哀,又可以從中看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體現(xiàn)了詩人雖屢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以上兩聯(lián)是詩歌的后半部分;氐浆F(xiàn)實,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憤慨。 板書設(shè)計:頸聯(lián):抒悲憤之情,感嘆生平抱負未得施展,卻早生華發(fā)。尾聯(lián):包含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頸聯(lián)、尾聯(lián):回到現(xiàn)實,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感慨。

  四、藝術(shù)特色:

  1、這首詩虛實相生,變化多姿。首聯(lián)上句寫實,回憶年輕時的天真單純;下句以實寫虛,“北望中原氣如山”,用有形的“山”來形容無形的“氣”,突出“氣”的.堅毅、豪邁、軒昂;頸聯(lián)上句“塞上長城”寫理想,氣勢雄偉,意境高遠,從大遠處落筆,是虛寫;下句“鏡中衰鬢”寫現(xiàn)實,感情沉郁,格調(diào)凝重,從細處近處用墨,是實寫。在虛實的映襯中,加重了詩歌雄壯悲憤的基調(diào)。

  2、詩歌還通過場面寫人,通過場面寫情。例如,頷聯(lián)對仗工整,描畫白雪皚皚,秋風蕭蕭,萬馬奔騰戰(zhàn)船橫空的征戰(zhàn)場面,從而贊美當年氣吞殘?zhí)敚瑩]戈衛(wèi)邊的愛國將士,是對“氣如山”這種豪情具體形象的說明,從中可以看到作者戰(zhàn)斗的熱情。此聯(lián)表面寫宏大的場面,實際歌頌英勇的戰(zhàn)士,表面寫戰(zhàn)爭,實際抒發(fā)感情。

  3、用典巧妙不留痕跡!赌鲜诽吹罎鷤鳌匪挝牡垡獨⒚麑⑻吹罎创笈溃骸澳藟娜耆f里長城!”南宋名將檀道濟曾自詡為萬里長城,詩中陸游以長城自比,表明詩人對檀道濟的敬仰,希望能像他的樣建功立業(yè)。檀道濟對當權(quán)派自毀長城的痛斥,也喊出了詩人的心聲,揭露了南宋統(tǒng)治者摧殘抗戰(zhàn)力量的愚蠢。杜甫“勛業(yè)頻看鏡”杜甫曾用工業(yè)未就而攬鏡自照。作者在這里表現(xiàn)了一種不甘老而無功,卻又無可奈何的復雜心情。用典貼切自然。這首七律是陸游詩中的上品。

書憤教案 篇3

  一、導入

  介紹陸游詩作及特點,結(jié)合《釵頭鳳》、《示兒》等詩。

  二、【作者介紹】

  陸游(放翁):科舉除名——絕戀沈園——載浮載沉——臨終示兒

  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時越州山陰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

  陸游生于1125年,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南侵,他的父親不得不帶著家人南下逃難,九歲時才返鄉(xiāng)定居。這種生活,在陸游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出生于一個有文化教養(yǎng)的官僚家庭,其父陸宰是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這種家庭環(huán)境,對陸游愛國精神的形成有很大影響。18歲時又師從曾幾,不僅學詩,更受到言傳身教的愛國教育,20歲時便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愿。但是,由于君上昏聵,朝廷內(nèi)秦檜為首的投降派把持朝政,使得全國的抗戰(zhàn)形勢每況愈下。

  觀其一生,陸游仕途坎坷,始終沒有得到重用。29歲時赴試,明年復試,由于名列秦檜之孫秦塤之前,且“喜論恢復”,觸怒了秦檜,竟被黜落。其后孝宗即位,起用抗戰(zhàn)派人士,賜他進士出身,派任地方通判。后張浚北伐,終以失敗告終。因陸游曾力說張浚北伐,因此被加上“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歸山陰故里。后入王炎幕府擔任川陜宣撫使司干辦公事(主管視察軍政事務),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東歸,他被調(diào)成都,代理地方官,無所作為。范成大鎮(zhèn)蜀,他被召為成都府參議官,后雖入朝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等職,但十余年間,三遭黜落:在江西任上因撥義倉救災,以“擅權(quán)”罪免官還鄉(xiāng);在淮東任上以“不自檢飭,所為多越于規(guī)矩”論罷;朝官任上又被誣為“嘲詠風月”而罷黜。此后二十年中,除了一年起用為史官外,一直閑居在山陰家中。他的一生,“恢復”之志貫穿始終。

  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豐富,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

  【詩作背景】

  陸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淪陷的時代,那時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思北伐!稌鴳崱穼懹诖疚跏(1186)春,是南宋前期的作品,此時南宋政權(quán)建立已有60 年的歷史。

  宋高宗:趙構(gòu),雖為皇帝,卻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領(lǐng),他懼怕與金朝打仗,紹興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檜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給他專辦,其他大臣不得參預。秦檜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氣,于紹興九年正月不顧一切,同金朝訂立和議,向金稱臣納貢。宋高宗所求的只是制止金軍的進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做金的屬國也就心滿意足了。本來,在與金的對抗中,宋軍曾經(jīng)取得過一系列重大勝利,如岳飛于紹興四年(1134年)揮師北伐,收復了大片失地。宋高宗、秦檜一心只想和議,像岳飛這樣的抗金良將有礙于投降活動,因而宋高宗和秦檜便以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及部將張憲逮捕入獄。岳飛北伐的巨大成果,就這樣讓宋高宗、秦檜拱手送給了金朝。

  南宋文臣武將中的主戰(zhàn)派們?nèi)匀粦延惺諒椭性、回歸故土的`強烈愿望。然而南宋天子主張妥協(xié)退讓,投降派在朝廷中占上風,從國勢和兵力看,南宋沒有收復中原的絕對優(yōu)勢。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南宋有志之士們的內(nèi)心世界都相當壓抑和激憤。作為愛國詩人的陸游,這時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quán)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他的內(nèi)心自然是十分壓抑和激憤的,《書憤》一詩便是這種壓抑和激憤的必然產(chǎn)物了。

  三、朗讀課文

  1、 朗讀整體感知全詩。

  四、鑒賞品味詩歌

  1.如何理解“書憤”之“憤”?詩人為何而憤?詩從詩中找到相關(guān)詩句?

  2、 “世事艱”如何理解?包含詩人什么情感?(結(jié)合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分析)

  問:詩人遙想當年,從“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一聯(lián)中,如何具體展現(xiàn)“氣如山”?

  3、“空自許”如何理解?包含詩人什么情感?(結(jié)合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賞析)

  4、對于悲愴的個人境遇,詩人抱著怎樣的心態(tài)?

  5、總結(jié):

  6、對比賞析

  陸游的《書憤》和杜甫的《蜀相》中,都寫了諸葛亮,兩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ńY(jié)合“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與“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奔右再p析。)

【書憤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書憤》教案01-26

《書憤》教案02-17

《書憤》的教案03-14

《書憤》教案04-07

關(guān)于書憤教案02-06

【精選】書憤教案三篇01-16

書憤教案八篇01-29

書憤教案四篇02-26

書憤教案九篇02-27

《書憤》教案11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