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閣夜教案

閣夜教案

時間:2022-01-11 09:35:47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閣夜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閣夜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閣夜教案四篇

閣夜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力能:

  了解杜詩歌風格及本詩的寫作背景,掌握詩歌朗誦的基本方法,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把握詩歌風格,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析象解意,領會詩歌內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感悟詩人的高尚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探討杜甫詩的風格。

  2、在反復誦讀中把握詩風,體會詩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流露的思想感情及朗誦方法。

  教學方法:

  朗誦 涵詠 探討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導讀

 。ㄒ唬⿵土晫 溫故知新

  同學們,我們在這冊書中已學習了杜甫的《蜀相》和《登岳陽樓》這兩首詩歌,對杜甫的平生經歷與創(chuàng)作風格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杜甫的一首詩歌——《閣夜》。

  1、指名背誦這兩首詩歌。

  2、指名介紹作者(師補充,多媒體展示)。

  3、師介紹《閣夜》的寫作背景(多媒體展示)。

  (二)朗讀引導 整體感知

  1、回顧本單元對詩歌朗誦的基本要求:

  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2、學生自讀感知

  誦讀提示:此詩對仗工穩(wěn),音節(jié)齊整,讀時要結合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師從詩歌押韻、節(jié)拍、平仄、對仗、感情幾個方面進行朗讀引導(多媒體展示)。

  4、采用自讀,指名讀等方式掌握朗讀方法。

  5、生結合注釋,了解詩歌大意。

  問題:讀了這首詩中,你讀到了什么?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最后總結:

  示例:看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峽中倒映的動態(tài);

  聽到跟戰(zhàn)爭有關的聲音,如鼓角、野哭、夷歌;

  想到了與夔州這個地方有關的歷史人物,如諸葛亮、公孫述等。

  二、析象解意——賞讀

  合作探討,賞析詩文

  1、分四個小組分別探討四個問題。

 。1)、首聯“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作者的心境如何?“歲暮陰陽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現力,請簡要賞析。

 。2)、“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這一聯寫了幾種感覺?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3)、頸聯“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處起漁樵”寫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4)、尾聯“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作者聯想此地兩位歷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2、小組交流,發(fā)言匯報,師生互評。

  3、教師點撥,賞析示例明確(多媒體展示)

  4、引導學生概括詩歌主旨。

  5、學習檢測,表達練習。

  學習了這首詩歌,我看到了——

  我聽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三、學以致用——比讀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比較此詩與《閣夜》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學生讀后交流,各抒己見,師點撥明確。

  四、因聲求氣——辨讀

  多媒體展示不同情感的朗讀方法,舉例練習。

  五、拓展升華——悟讀

  引導學生透過詩歌,了解時代特征及詩人人格。

  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課后讀杜甫的《望岳》,看看與《閣夜》在風格上有和不同?

  板書:

  首聯 點明冬夜寒愴

  閣夜 頷聯 夜中所見所聞 憂國憂民

  頸聯 拂曉所聞 雄闊蕭瑟

  尾聯 生發(fā)感慨 沉郁頓挫

閣夜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誦讀全文,把握節(jié)奏。

  2.欣賞并領會本詩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特點。

  3.品味本詩的意境。

  學習重點、難點:

  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時數: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預習學案:

  1.填寫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況。

  杜甫(712—770)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他的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廣闊的社會背景,充滿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感情,被譽為“詩史”!堕w夜》一詩作于安史之亂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詩人受盡顛沛流離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亂,國無寧日,詩人怎能不憂心忡忡?全詩格調低沉,誦讀時我們可以觸摸到詩人那顆蒼涼凄苦的心。

  2、概括全詩內容:

  答:前四句都在寫閣夜看到的戰(zhàn)亂凄涼的景象,后四句表達對國家民族前途的憂慮(或表達詩人傷時感世的情懷)。

  3、全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通過閣夜看到的戰(zhàn)亂的凄涼景象和動蕩不安時局的描寫,極力渲染了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表達作者對戰(zhàn)亂的厭惡,對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的同情,對國家民族前途的優(yōu)慮(或表達作者傷時感世的情懷)。

  二、賞析學案:

  1.“歲暮陰陽催短影,天涯霜雪霽寒”這一聯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明確:時間,所在地,詩人徹夜未眠,可見憂心之重,為下文寫聽到當地駐軍的鼓角聲作鋪墊,

  2.“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這一聯寫了幾種感覺?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組合成什么意境?

  明確:聽覺、視覺。借聽覺寫出了兵草未息、戰(zhàn)局緊張的悲壯氣氛,下句借視覺寫出了山川美景的秀麗, 音調轉柔。

  3.“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這一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悲慨?

  明確:表達詩人老病孤獨、親朋音信斷絕的寂寥和無奈。

  (一)課堂練案:

  “國殤”如何運用場面描寫渲染悲壯的氣氛。

  說明:《國殤》悲歌慷慨,刻畫了一批英勇無畏的烈士形象。而作為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領航者,屈原熟練地運用了多種藝術表現手法,讓讀者沉浸在這悲壯的氣氛中。雖然遙隔兩千多年,但《國殤》中烈士們的英雄氣概,卻依舊能夠震撼我們的心靈,為之深深感動。作者的高超的藝術手法的運用是詩歌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安排在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上。

閣夜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杜甫沉郁悲涼的格調、感受憂國憂民的情懷。

  2、能力目標:反復研讀文本,深入分析此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培養(yǎng)學生合 作探究的能力。比較閱讀《閣夜》《旅夜書懷》。

  3、情感目標: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樹立主人翁意識。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比較閱讀《閣夜》《旅夜書懷》

  教學方法:1、朗讀法。2、自主學習法。3、合作探究法。

  授課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總第15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杜甫的詩導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蜀相》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

  星隨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旅夜書懷》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來。

  ——《登高》

  二、作者介紹

  1、杜甫,字子美,他授檢校工部員外郎,故稱杜工部,又授左拾遺(諫官),故又稱杜拾遺、他的詩反映唐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現實,故有‘詩史’之稱、他的詩表達悲天憫人情懷,濟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詩圣’之稱,并被推崇為現實主義詩派的代表,他與李白并稱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閣夜”,即西閣之夜。

  3、這首詩是杜甫于大歷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杜甫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人相繼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4、蜀中發(fā)生了崔旰、郭英乂、 楊子琳等軍閥的連年混戰(zhàn),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

  詩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 面對峽江壯麗的夜景,聽到悲壯的鼓角聲,感慨萬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國家的戰(zhàn)亂,由歷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圖在內心超越令人悲傷的現實。于是寫下了這首“有無窮之思”的詩篇。

  5、詩歌歸類:按照形式,屬七言律詩;按照有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是一首抒情詩;按照內容,屬于即景感懷詩。

  三、整體感知:這首詩歌作者寫了些什么,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明確: 描寫雪霽寒宵的冬夜的所見所聞,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四、具體研習: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1、注意下列詞語的含義,直譯詩句。

  歲暮 、陰陽、景、天涯、霽

  2、思考:詩人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寫出冬季日月催促日光變短,漫天的霜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止的場景。這是一幅寒冷孤寂的冬夜圖景,抒發(fā)了作者孤寂、悲涼的感情。

  3、哪兩個字最具有表現力?

  明確:“催”,這個字既是寫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昂保N含了作者心境。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1、注意下列詞語的含義,直譯原文。

  五更、鼓角、星河

  明確:五更時分,軍營里悲壯的戰(zhàn)鼓聲和號角聲穿越寂靜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蕩,峽江中星空的倒影隨著波浪動蕩搖擺。

  2、思考:

 、僭娙嗣鑼懥耸裁绰曇?聲音特點、效果怎樣?

  明確:鼓角聲;悲壯;震動了江水,使倒映在峽江中的星光隨著水波動蕩搖擺,氣象雄渾。

 、诒砻婵磥韺懝慕锹,實則寫出當時怎樣的社會背景?這種寫作手法叫做?

  明確:國家戰(zhàn)事緊張。側面烘托。

  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思考:寫了什么內容?他們?yōu)槭裁匆@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杜甫怎樣的情懷?

  明確:夜晚千家萬戶的哭聲響徹四野,很多地方傳來漁人樵夫的'歌聲。

  因為戰(zhàn)爭的消息傳來,百姓的哭聲、漁樵的歌聲都是亂世的音響。夔州本已地處偏遠,在這戰(zhàn)亂的歲月里哀聲遍野,可見戰(zhàn)爭的殘酷。

  感時傷懷、憂國憂民的情懷。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思考:

  1、臥龍、躍馬指誰?他們有怎樣的功業(yè)?

  明確:諸葛亮、公孫述。臥龍諸葛亮神機妙算一世英名,躍馬稱帝的公孫述叱咤風云一代豪杰。

  2、寫這兩個人物的用意何在?

  明確:這些成就千秋功業(yè)的人最終都掩埋于黃土之中,所有的一切最終化作歷史的塵埃。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暫,宇宙的永恒,人生的無常。

  五、探究討論:杜甫在這首詩中感慨萬千,說說此詩一共寫了詩人幾種感慨,詩人對什么事最為憂傷?

  明確:

  對國家和人民的憂慮——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時光飛逝、人生短促——歲暮陰陽催短景

  客居天涯的凄寒——天涯霜雪霽寒宵

  對宇宙永恒、人生無常的悲哀——臥龍躍馬終黃土

  老病孤獨、親朋音信斷絕的寂寥無奈——人事音書漫寂寥

  六、作業(yè)

  寫一篇短文,鑒賞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不少于200字。

  提示:從三方面著手,按照三個步驟。

  明確:修辭、抒情方式、描寫手法;敘、析、評

  示例:采用聲音描寫,鼓角聲、野哭聲、漁樵的歌聲渲染戰(zhàn)爭氣氛,抒發(fā)沉重、痛楚的感情

  七、請將此詩與《旅夜書懷》對讀,分析這兩首詩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書懷 閣夜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星隨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課堂練習

  明確:中學語文在線

  意境:相同:恢弘、雄闊

  不同:《旅》疏朗、壯闊;《閣》悲壯、蕭瑟。

  章法:《旅》前兩聯是旅夜所見,后兩聯是抒懷,景

  和情互相對照、生發(fā)。

  《閣》前三聯寫景,尾聯抒情,景中寓情。

  課后反思:

閣夜教案 篇4

  一、誦讀提示

  這首詩系因感傷時事而作,很可能是詩人在徹夜不眠之后寫的,結尾還表達了消極的感情。全詩當用低沉的調子來讀,速度要慢一些。八個詩句的節(jié)奏皆作“XX——XX——X——XX”,為避免單調起見,讀時對節(jié)拍的長短可適當加以調整,使整齊之中略有變化。又,此詩四聯皆對仗,出句與對句之間應有明顯的間隔,如一氣讀出,就聽不出對聯的意味了。

  二整體感知

  這首詩是前一首的同期作,從詩的內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歷元年(766)冬季。當時詩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閣,從“瞑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宿江邊閣》)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背山臨水的地方,風景優(yōu)美。這首詩所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聞所感,所以詩題叫做《閣夜》。

  這首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情懷。詩人在蜀至此已有七載。在安史之亂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詩人曾經歷過徐知道的叛變,受盡顛沛流離之苦;如今又碰上崔吁作亂,雖已到夔州,距叛亂中心較遠,但戰(zhàn)爭中種種駭人聽聞的消息時時傳來,人心總是不安的。似此國無寧日,詩人怎能不憂心如焚呢?所以這首詩的調子格外低沉,簡直可以使人觸摸到詩人那顆極其凄苦的心。

  詩的頭聯交代時間,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歲暮”,猶言“日月忽其不淹兮”,轉眼一年將盡,有韶光易逝之感;又稱所在地資州為“天涯”,有自傷飄泊之意。頷聯出句承上文“宵”字,寫黎明前聽到當地駐軍的鼓角聲,暗示詩人徹夜未眠,可見憂心之重,“鼓角”更兼示戰(zhàn)局緊張,故士兵天未明即起進行操練;對句承上文“霽”字寫三峽中景象,因雪止天清,故三峽中星影可見。頸聯出句寫“野哭”而多至“千家”,這是戰(zhàn)亂造成的,非殺人如麻,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災難;對句寫“夷歌”,顯示了地方風情。尾聯寫詩人在知交零落、存者音問不通的情況下,聊以公孫述、諸葛亮終歸“黃土”自解,更顯出內心的凄苦萬狀。

  這首詩歷來被認為是杜詩中的典范作品。它不僅章法嚴密,其起、承、轉、合無不自然合理,而且氣象雄渾,把天地、古今、人事、物理全都說到了,也鮮明地體現了杜詩的`沉郁風格,耐人尋味。

  三、鑒賞要點

  詩中用事。

  詩中用事共三處:①“五更”句用禰衡事!逗鬂h書·禰衡傳》:“(曹操)聞衡善擊鼓,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jié)。……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canzhua),煤樓(di令則占,小步)而前,容態(tài)有異,聲節(jié)悲壯,聽者莫不慷慨!雹凇叭龒{”句用漢武帝問星象事!稘h書·天文志》云:“元光(武帝年號)中,天星盡搖,上以問候星者,對日;‘星播者,民勞也。’后伐四夷,百姓勞于兵革!雹邸芭P龍”句用諸葛亮、公孫述事!度龂尽ぶT葛亮傳》云:“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日:‘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左思《蜀都賦》云:“至乎臨谷為塞,因山為障;峻呢(ju,戴上的石山)膝培長城,豁險吞若巨防。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公孫躍馬而稱帝,劉宗(劉備)下輦而自王!

  詩人用事之妙在于,事與詩中意境合為一體,而使人不覺得這是用事。例如黎明前的鼓聲帶著山谷中的回音,從寒氣中傳來,確實能給人以悲壯的感覺;在奔騰的江水里,星河的倒影必然是搖曳不定,這樣的意象在吟誦幾遍之后都不難在讀者的頭腦中生成。有了這樣的意象,再去弄清事典的出處,對詩句的理解就加深了,例如從“五更”句可以體會到詩人的慷慨之情,從“三峽”句可以認識到“百姓勞于兵革”使詩人深以為優(yōu)——再從章法來看,這樣寫還兼有為下面“野哭”一句張本的作用。至于詩人以諸葛亮、公孫述自解,跟詩境的關系尤為密切,因為武侯廟、白帝廟都在州城附近,詩人都去看過。前人云:“作詩用事,要如釋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边@首詩中的用事正是如此。

【閣夜教案】相關文章:

閣夜教案4篇02-28

閣夜教案6篇02-24

閣夜教案5篇02-23

閣夜教案五篇02-24

閣夜教案3篇02-26

精選閣夜教案四篇01-28

【推薦】閣夜教案四篇01-26

【精華】閣夜教案三篇01-18

閣夜教案匯總五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