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測量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趣的測量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趣的測量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并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shù)據(jù)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能用較準確的語言講述自己測量的情況。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測量的基本方法。
。2)物質準備:
1、場地:四人坐一張大長方桌。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鉛筆、積木、彩帶、水彩筆、冰棍棒、吸管等),每組一套。
3、記錄紙(四分之一大的A4紙)、記號筆,在黑板上畫好大的記錄表。
4、直尺、卷尺、皮尺等。
活動重點:了解測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活動難點:掌握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情景游戲,導入活動。
1、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幼兒園運動會進行跳遠比賽,咱們班誰跳得最遠?”
2、請個別幼兒從起點線進行立定跳遠,引出比較方法——測量。
3、討論:你想用什么辦法量?怎樣量?
4、小結:測量時,使用的工具一頭要和起點對齊,然后測下一段時,工具的一頭和上次的尾要緊接住,就是首尾相接,這樣才能測得比較準確些。
基本部分
一、幼兒操作,學習測量的方法。
1、教師:“請你量一量桌子的邊有多長?你想選擇哪種工具?為什么?”
2、幼兒選擇測量工具并操作:測量桌子的長邊和短邊。(可以選擇教師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進行測量)
3、幼兒交流測量結果,教師點評鞏固進行測量的正確方法。
二、更換測量工具,記錄測量結果。
1、介紹記錄表格:“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錄單?記錄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訴我們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記錄什么呢?(幼兒講述:一個是畫選用的工具、一個是記錄數(shù)據(jù))
2、幼兒進行測量活動。教師引導:“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家具,用不同的工具來量一量其中的一條邊!
3、討論交流測量結果。
教師:誰來分享你的'測量結果?
教師: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張桌子,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你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結:測量同一樣物體時,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多。
三、集體交流,了解生活中的測量。
1、引導提問:“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測量?人們會用什么工具來測量?”
2、觀看視頻,了解測量的工具——尺子。
結束部分: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測量的方法了解物體的長短、高矮、距離等,不管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確,才能量準確。
延伸活動:在益智區(qū)投放多種工具(毛線、木棍、鉛筆、回形針等),以及記錄再次測了教室中物品的長短。
有趣的測量教案2
設計說明
“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這部分內容的安排,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體積的意義,又能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jù)本課時內容的特點,我緊緊圍繞體積的意義設計了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
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先引導學生設計測量方案,再進行實際測量。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多次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更加強烈的學習欲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必須轉化成可測量的水的體積,即把未知的問題轉化為已知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思想方法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有刻度的量杯、兩個長方體容器、水、石塊、直尺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提出問題
1、復習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W生交流答案,并說出計算過程)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1)提問:(課件出示石塊的圖片)它和上面兩個物體有什么不同呢?(形狀不規(guī)則)你能用公式計算出石塊的體積嗎?為什么?(不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因為石塊是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
。2)引入新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像石塊這樣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板書課題:有趣的測量)
設計意圖:先復習舊知,喚起學生心里有關體積的知識,再出示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為新課的學習創(chuàng)設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自主探究,實驗感悟
1、啟發(fā)引導。
(1)什么是石塊的體積?(石塊所占空間的大小)
。2)出示長方體容器、水、量杯等測量工具。
師:能不能利用這些工具想辦法測量出石塊的`體積呢?
2、設計測量方案。
。▽W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設計測量方案,然后交流)
3、匯報測量方案。
學生匯報時教師要適時追問:把石塊放入裝有水的容器中,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增加的那部分水的體積與石塊的體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還有其他的測量方案嗎?
設計意圖:實驗前,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空間,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每個人都產生自己的想法后,再交流。在交流、討論、思考中明確測量方案,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為后面的實驗打下基礎,避免實驗的盲目性。
4、動手操作,實驗探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你們喜歡的方案,動手測量、計算出該石塊的體積。
(1)讓學生明確實驗要求。(課件出示)
、賹嶒炃埃好鞔_測量方案及組員分工。
、趯嶒灂r:輕聲交流,測量數(shù)據(jù)要科學、準確,填好報告單。
、蹖嶒灪螅赫斫Y論,回顧反思。
。2)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驗,填寫報告單。
。3)交流匯報,實驗演示。
5、歸納實驗方法。
方法一:在長方體的容器里放一定量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再把石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水未溢出),計算出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法二: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水的體積,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法三:把石塊放入一個長方體容器中,往里面倒水,石塊完全浸沒后,再把石塊取出,計算出下降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法四:把石塊先放入容器中,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面剛剛高過石塊,測量水的高度,把石塊取出,再次測量水的高度,用容器的底面積乘兩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有趣的測量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P54—55:“有趣的測量”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賞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1.經歷測量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揭題
1.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實物怎樣才能知道它們的體積?
2.出示、石塊、土豆實物、引出:不規(guī)則物體的測量、板書。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出示橡皮泥、土豆讓學生觀察、同時設置問題,師小結。
2.出示石塊、瓦片、讓學生觀察、同時設置問題:怎樣計算它們的體積呢?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趣味游戲,拳王爭霸,提示游戲規(guī)則。
2.出示P55“試一試”第2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教材P56-57:“分數(shù)混合運算( - )
有趣的測量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并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遠近,并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次數(shù)也不同以及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難點:
。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
。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活動準備:
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今天,動物學校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里出發(fā)到學校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館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么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工具?(水彩筆蓋)
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么?(能)那咱們就先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
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授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著線,接著量)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5個水彩筆蓋)
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
6、師:鄭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兩種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
請幼兒示范測量方法,及時糾正不對的測量步驟。
7、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結果,教師小結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三、教師小結
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我們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會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桌子、黑板,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有趣的測量教案5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究及學習準確的測量方法,并能將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
3、對生活中的事物感興趣,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活動重、難點:
1、 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 難點: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也越少。
活動準備:
鉛筆、路線圖每人一份。測量工具:回形針、火柴、吸管。音樂
活動過程:
1、 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是小狗的生日,它邀請了很多好朋友。小狐貍也想?yún)⒓。小狗說:“小狐貍只要你量出你家到我家有多長,我就讓你參加!毙『傉f:“行。”小狐貍它會量,你們會量嗎?
2、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觀察。
。1)師講解操作要求:請小朋友不要搬動小椅子,用盒子里的回形針去測量一下小狐貍到小狗家的距離,看看你用了幾個回形針。記在心里,呆會兒告訴大家好嗎?
(2)交流:你的'測量結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測量的?你來示范給大家看好嗎?(強調:一個緊挨著一個測量,用投影儀展示測量方法,首尾相接。)
3、探究方法,表達見解。
(1)小狐貍高高興興地參加了小熊的生日聚會。別的小動物聽說后也很感興趣。它們說要是只有一根回形針能不能測量出準確的距離呢?你們說能不能?請小朋友搬好小椅子用你的方法去測量一下吧。測量完后別忘了在記錄表上記下你用了幾根回形針?
(2)師巡回指導,隱形提示:盒子里老師還準備了白紙、鉛筆,你需要的話可以用上去。)
。3)引導孩子交流操作情況,統(tǒng)計測量結果。提問:你是怎么測量的?測出來的距離是多少呢?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測量的?(先找到起點,從起點開始放回形針,在末尾處做好標記,第二次測量的時候就從做標記的地方開始量,每量一次都要做上標記,最后看看量了幾次。
(4)引導幼兒探究最準確的一種測量方法,你認為什么方法測量最準確呢?
4、運用方法,再次測量。
。1)我們幫助了小動物,他們都很開心。小熊也很想知道自己家到小狗家有多長。這次測量就要用上我們剛剛學到的正確的方法來測量。今天我還為你們準備了火柴棒、吸管。看看這兩條一樣長的路,用兩種不一樣的工具來測量結果如何呢?測量完后,別忘了把結果記錄在上面。
。2)引導幼兒用剛剛學到的準確的方法測量。
。3)引導幼兒交流測量結果。教師展示在黑板上。你測出來的結果是多少呢?兩條路都是一樣長的,為什么吸管測出來是2,火柴棒測出來的是3呢?原來這兩根東西怎么樣呢?(吸管長,火柴棒短)。兩樣測量工具長短不同,測出來的次數(shù)也不同。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多,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少。
5、認知沖突,激發(fā)欲望。
小朋友,如果讓你來量一下我們的教室有多長,你會選擇回形針嗎?為什么?你覺得用什么工具比較合適呢?下次我們來量一下我們的教室吧。
有趣的測量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會用首尾相連的自然測量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或距離的遠近。
2、知道在測量同一物體時,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
3、明白測量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在生活中比較遠近或物體長短的經驗。
2、學具:水彩筆、記號筆、吸管、絲帶、積木、小木棍等;記錄單。教具:大記錄單;各類尺子。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布置能進行立定跳遠空地,并有起點線。
活動過程:
一、游戲“跳遠比賽”導入活動。
1、請幾位幼兒進行立定跳遠,問“誰跳得最遠?你怎么知道的?”
2、引導幼兒討論:可以用哪些工具進行測量?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測量桌子的邊長。
1、幼兒自由選擇工具測量桌子邊,教師觀察并指導幼兒探索測量方法。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測量方法,集體討論。小結:測量時要一下挨著一下量。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并記錄結果。
1、幼兒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再次測量桌子的邊,并將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說出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在大記錄單上進行統(tǒng)計。
3、討論并分析:為什么同一物體的測量結果不同?小結:用自然測量法對同一物體進行測量時,使用的工具不同,得出的結果也不同。
四、集體討論:生活中除了可以用木棍、絲帶以及我們的手、腳等來測量外,還可以用什么工具幫助我們得到最準確的測量結果?
1、讓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各種測量工具名稱。(如: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小結:生活中測量不同的物體時,人們會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
2.嘗試用測量工具再次測量桌子的邊。
有趣的測量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短,并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shù)據(jù)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兩人一張桌子。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鉛筆、積木、布條、紙條等)。
3.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導入,引出主題
導入語:我們幼兒園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現(xiàn)在請小朋友幫一個忙,測一下我們桌子長的邊到底有多長?墒俏覀儧]有尺,你們說怎么辦呢?
2.學習正確自然測量的方法
過渡語:對,我們可以用好多材料來進行測量,在你們的椅子底下有一支鉛筆,現(xiàn)在就請你用這只鉛筆先來測一測自己桌子的長邊,記住自己測到的數(shù)字?
(1)集體測量,并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用鉛筆測到了幾段?是怎么測量的?(個別幼兒邊講解邊示范)
。2)教師總結
師:我們測量時,使用的工具頭要和起點對齊,然后測下一段時工具的頭和上次的尾要緊接住,就是首尾相接,這樣能測得比較準確些。
過渡語:剛才我們用鉛筆測量了桌子的長度。老師又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其它的測量工具,而且還準備了每人一張記錄單,請小朋友把每種工具測到的結果用筆記錄下來。
3.運用正確的測量方法進行測量,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出示記錄表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錄單?記錄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訴我們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記錄什么呢?(幼兒講述:一個是畫選用的工具、一個是記錄數(shù)據(jù))
。2)提出測量要求
師:現(xiàn)在請你們到桌子上選擇相應的工具對桌子進行測量,測量時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測到的數(shù)字記錄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時間不夠可以選擇其中的`兩種工具進行測量記錄。
(3)幼兒進行測量
。4)討論交流測量結果
師:誰來分享你的測量結果?
師: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張桌子,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你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結:測量同一樣物體時,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多。
4.活動延伸:猜測驗證。
師:想想看,現(xiàn)在老師用筷子和膠棒測量鋼琴,誰測的次數(shù)多?誰測的次數(shù)少?說說你的理由?
師:那我們一起去測量一下,看看你們猜的對不對?
活動反思:
這節(jié)教學活動有好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
因為活動中所要測量的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為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在活動中,盡管之前我已經考慮了很久怎么樣把語言說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課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略顯含糊的地方。就因為這一點,幼兒的操作方法不是很準確,使得第一個活動目標沒有實現(xiàn),所以在數(shù)學活動中,一定要盡量把話說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歡轉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教學步驟,而忽略了口頭的能力。
為了實現(xiàn)第二個活動目標,在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發(fā)現(xiàn)然后進行講述,所以這個目標很容易就實現(xiàn)了。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 幼兒由于個體差異,出現(xiàn)個別幼兒孤立活動,不愿與同伴交流,任教師如何鼓勵也無濟于事,該如何?
2. 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fā)現(xiàn)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我們該如何辦?
每個老師都知道,在互動上遇到緊急情況要懂得隨機應變,我們都覺得挺簡單,但是當你真正遇到這種“突發(fā)狀況”的時候,也許你就沒有自己預期的那么“靈活”。所以無論如何,要做好完全的準備。
有趣的測量教案8
設計意圖:
《剛要》指出:“引導幼兒體會數(shù)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幼兒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激發(fā)幼兒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的愿望。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活動中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幼兒的測量最早是“目測”,即通過眼睛觀察感知比較量的差異。大班的幼兒觀察力、思維能力逐漸增強,他們樂于思考,愿意動手探究并解決疑問。對于生活中遇到的物體的長短、高矮、距離等問題,他們會利用目測去進行判斷,也會用手、腳、輔助物進行比較,有了初步的測量的經驗與愿望。大班幼兒的測量是自然測量,即利用自然物作為測量工具進行直接測量。學習測量可以加深幼兒對物體量的認識;有助于幼兒對不同量的測量工具的初步認識;加深幼兒對數(shù)的理解;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本節(jié)活動符合幼兒數(shù)學發(fā)展的需要。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嘗試用首尾相接(做標記、平鋪、交替)的方法進行測量。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結果也不同。
3、能用較準確的語言講述自己測量的情況。
活動重點:
學會用首尾相接(做標記、平鋪、交替)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
活動難點:
測量同一物體時,測量工具不同,結果不同。
活動準備:
1、地面上八條長短不一的.線段。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
3、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用目測的方法測量地上的路段。
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進行測量
1、幼兒自由選擇路段,進行測量,師提醒首位相接的進行測量。
2、幼兒示范并小結測量的方法(平鋪、交替或做標記)。
三、幼兒選擇測量工具,兩人一組進行測量
1、介紹記錄表格:記錄表上的數(shù)字和圖案都是什么意思?
2、幼兒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分別用冰棍棒和吸管進行測量。
3、交流測量結果。
小結:測量同一樣物體時,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結果越小,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結果越大。
四、延伸活動
1、測量班級的桌子的邊長。
2、區(qū)域活動中投放相關材料進行測量。
有趣的測量教案9
【教材分析】
學習自然測量,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還可以讓幼兒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測量是幼兒較感興趣且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每個測量對象適合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自己探究測量工具的選擇與測量對象的關系活動中應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jù)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工具進行測量。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樂于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積木木棒、鉛筆、大熊圖片
【活動建議】
1.出示大熊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提問:大熊制作一個和桌子差不多長的玩具櫥,可他不會,我們該怎么幫助他呢?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工具和測量長度。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的'長度方法,鼓勵幼兒嘗試不同方法。
。2)請個別幼兒演示,提醒其他幼兒進行觀察。
。3)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4)請幼兒運用心經驗擦亮并記錄。
3.鼓勵幼兒運用不同工具測量。
。1)引導幼兒閱讀《我長大了》P28,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測量的次數(shù)。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同一個物體,為什么測量次數(shù)和結果不一樣?
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shù)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shù)多。
。4)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感興趣的物品。
有趣的測量教案10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并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并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難點:
。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
(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活動準備:
1、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2、格尺、米尺、卷尺鉛筆、積木、筷子、牙膏盒、一段線繩子、一段紙條等等各種自然測量工具。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師:今天,動物幼兒園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里出發(fā)到幼兒園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場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么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工具?(水彩筆蓋)
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么?(能)那咱們就先試著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
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給他們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著線,接著量)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n個水彩筆蓋)。(要把記錄單設計好)
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
6、師: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好多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些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請幼兒自由選擇測量工具嘗試著測量。
7、請幼兒坐好,總結、檢驗幼兒測量結果,教師小結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三、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活動室里能測量的物品,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讓我們來量量看……
有趣的測量教案11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故事中的“一寸蟲”進行測量,了解首尾相連的測量方法。
2. 通過觀察、操作,學習直線的測量方法。
3.體驗進行測量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了解首尾相連的測量方法。
活動難點:學會直線測量方法的基礎上,對動物身體的某個部位進行測量。
活動準備:一寸蟲圖片 幼兒兩次操作的測量材料。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秘的朋友,它就躲在我的身上,你們猜猜看,它在哪里呢?
(2)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蟲嗎?幼:毛毛蟲
。3)師:可是它說它不叫毛毛蟲,叫一寸蟲,什么是一寸蟲呢?我們用手來比劃一下,它有多大呢?
。4)師:哦,原來一寸蟲長的這么大,對人類來說,這么長就是一寸,所以我們叫它一寸蟲。
2.運用故事,引出測量
。1)教師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在一片大森林里,住著很多大大的動物,比如說?可是還住著小小的一寸蟲,但是,還住著愛吃一寸蟲的知更鳥。有一天,知更鳥要吃一寸蟲,一寸蟲趕緊說:“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會測量!
。2)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是測量嗎?幼:測量就是量一量有多長
。3)師:你會測量嗎?小朋友的小椅子上也有一寸蟲,每個小朋友可以拿下來看看,你想用它來測量什么?我們先從自己身上來量一量,試試看。(幼兒用一寸蟲在自己身上測量)
。4)師:好了,現(xiàn)在我們把一寸蟲貼在自己的身上,老師看見我們小朋友還不怎么會測量,那我們先來看一看一寸蟲是怎么測量的.吧。
3.幼兒嘗試初次測量,學習直線的測量方法。
。1)師:我們來看,一寸蟲爬到了知更鳥的尾巴上,它要幫知更鳥的尾巴測量了,那誰來說一說,一寸蟲是怎么測量的呢?幼:一個一個連起來的
(2)師:一個一個是怎么連起來的?
教師小結:一個跟著一個拍在一起,中間不能有空隙,也不能有重疊。
。3)師:那一共爬了幾條?(3條),
師:一只一寸蟲是一寸長,量出來用了3只一寸蟲,那是多長呢?
幼:3寸長
。4)師:一寸蟲真厲害,一會兒就測量出了知更鳥的尾巴有3寸長,那小朋友你們想試一試,學習一寸蟲測量的方法呢?(想)
師:(出示一張紙)在這張紙上,有一條線,看看上面有什么?(一個紅點)這個紅點就是起點,是一寸蟲開始擺放的地方。請小朋友測量下這條線的長度,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這個小方格里。
師:在測量之前,你們想想一寸蟲是怎么測量的?(讓幼兒想一想)想好了嗎?現(xiàn)在開始測量吧!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6)講評幼兒的操作,有問題的指出并糾正。
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真棒,都學會了一寸蟲的測量方法,一寸蟲是一個跟著一個,中間不能有空隙,也不能疊在一起,才能測量出來
4.幼兒再次測量,運用直線測量法,學習測量動物的某個部位,并簡單記錄。
。1)師:一寸蟲幫知更鳥測出了尾巴的長度,知更鳥說:“好吧,你幫我測量了,我就不吃你了,可是我還有很多的朋友,你也要幫它們去測量一下,不然我還是會吃掉你的!
。2)師:看看知更鳥的朋友是誰?(教師出示圖片:大象、長頸鹿、兔子)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他們會叫一寸蟲測量什么?
幼:大象的鼻子,長頸鹿的脖子,兔子的耳朵
師:這一次啊,一寸蟲想請我們小朋友來測量,你們愿意嗎?(愿意)
。3)師:在測量之前,先請小朋友認識一下這些操作材料,有一張記錄單,還有動物的圖片,還有一寸蟲,請小朋友來為知更鳥的好朋友測量一下。注意,找到這些圖片上的紅點,這是開始放一寸蟲的地方。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5)講評記錄單,請幾個幼兒來分享一下。
師:你是幫誰測量的?你是怎么來量的?(幼兒的操作在投影儀上展示出來)
5.感受一寸蟲的機智,體會測量的樂趣
。1)師:一寸蟲告別的知更鳥和它的朋友,慢慢向前爬,在路上碰到了夜鶯,夜鶯要吃掉一寸蟲,一寸蟲說:“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會測量!
。2)師:你們猜猜夜鶯要請一寸蟲量什么呢?
(3)師:原來,夜鶯要請一寸蟲測量歌聲,一寸蟲想想歌聲怎么測呢?小朋友說說看歌聲能不能測量?
幼:能(不能)
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的東西是可以測量的,有的東西是不可以測量的。
師:那一寸蟲利用夜鶯不知道歌聲是不能測量的這個道理,她就逃跑了。
師:我們來看看一寸蟲是怎么做的?它對夜鶯說:“好吧,那你開始唱吧,我來測量!庇谑,夜鶯開始唱了一起,一寸蟲爬呀爬呀,一會爬到草叢里,一會兒躲在小花里,一會就不見了。
師:一寸蟲真聰明,而夜鶯不懂得測量,那我們小朋友呢,有沒有學會測量了?(學會了)
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測量的,比如說我們教室里的桌子的長度,積木的長度……等下我們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用一寸蟲去量一量有多長吧!
有趣的測量教案12
教學內容:
本節(jié)內容屬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最后一節(jié)的內容:有趣的測量(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知識,了解了容積的內容的基礎上呈現(xiàn)的。要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掌握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的求法,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學情分析:
本班級學生,大部分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扎實,好學上進,部分男生活潑好動,愛思考。對于探索數(shù)學問題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等。對于本單元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掌握得比較扎實。
教學目標:
1、經歷測量芒果、石頭、水瓶的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
2、掌握不規(guī)則物體的測量方法,并能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3、在實踐與探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魔方、芒果、圓柱體量杯、長方體水槽、石塊、蘋果醋若干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同學們,周末老師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從柜子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魔方,我特別喜歡。
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講,魔方是一個什么樣的物體?(正方體)
怎樣求出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呢?(板書:V正=a)
它的棱長是10cm,體積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體,你還會求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板書:V長=abh)
3、像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都能夠直接通過公式求出它們的體積,這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們叫做“規(guī)則物體”。(板書:規(guī)則物體)
4、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觀察老師手中的魔方,它還是正方體嗎?(旋轉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狀的物體呢?
像這樣,無法用語言準確地說出具體形狀的一類物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稱它們?yōu)椤安灰?guī)則物體”。(板書:不)
5、現(xiàn)在這個魔方的體積是多少呢?(還是1000cm)你是怎么想的?(板書:轉化)
【設計意圖:我用正方體魔方引入,把本節(jié)課主要用到的數(shù)學思想滲透給學生,為后面的實驗做鋪墊,同時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魔方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物體。再看,現(xiàn)在老師手中拿的這個芒果也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物體,我們能直接把它轉化成規(guī)則的物體嗎?
那它的體積是多少,又該怎樣求呢?
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有趣的測量,共同來研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二、新授
。ㄒ唬y量芒果的體積
1、你想怎樣測這個芒果的體積呢?(學生匯報)
2、桌面上,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量杯和一個長方體容器。
你認為選擇哪一種測量工具,能夠很快地求出芒果的體積?為什么?(選擇量杯,因為它有刻度)
3、這樣做確實能比較快的求出芒果的體積,你來看(ppt演示)
量杯中裝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體積)
仔細觀察,將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水面會上升呢?那么,現(xiàn)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體積)
現(xiàn)在,你知道芒果的體積是多少嗎?
100是芒果的體積,它也是什么的體積?(上升的水的體積)
4、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了什么呢?(將芒果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說是將不規(guī)則的芒果轉化成了規(guī)則的圓柱體)
5、像剛才這樣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排水法”。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實驗:用量杯和水試一試、測一測芒果的體積。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初步的明白應用轉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上升部分的水的體積,也就是測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基本方法!
。ǘy量石頭的體積
1、現(xiàn)在老師也想進行一次測量,我想測的是這塊石頭的體積。
我應該選擇什么工具來測量呢?為什么?(選擇長方體容器,因為石頭太大了)
2、用這個長方體容器怎樣求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呢?在小組內和你的同伴說一說。(討論后,學生匯報)
3、在測量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強調:要從里面測量)
出示數(shù)據(jù):長25cm,寬18cm,水面高度8cm。慢慢將石頭放入水中,觀察水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這樣放行不行(豎著)?為什么?(石頭沒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頭已經完全浸入水中,此時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據(jù)屏幕上顯示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嗎?(學生動筆計算)
5、剛才,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測得了這塊石頭的體積。
在這次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了什么?(將石頭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說是將不規(guī)則的石頭轉化成了規(guī)則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第一個實驗的基礎,教師調換實驗用品進行第二個實驗,把量杯換為長方體容器來進一步探索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學生有了第一個實驗的`基礎,會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可計算的長方體的體積,從而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適時強調,測量時要把石頭完全浸入水中,才能應用轉化的思想求體積!
6、你還有其他的方法能夠測量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嗎?(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運用)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其他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
7、其實,早在20xx多年前,大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就曾經用過剛才同學們說到的方法幫助國王解決了一個難題,出示“數(shù)學萬花筒”,學生讀。
。ㄈy量蘋果醋瓶的體積
1、現(xiàn)在你們想不想親自測量一下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機會就在眼前,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蘋果醋。在大家動手之前,請你先猜猜看“這個瓶子的體積是多少?(凈含量:260mL)
2、現(xiàn)在就動手來驗證一下吧。將記錄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中。
實驗報告單
長方體容器的長
長方體容器的寬
放入前
水面高
放入后
水面高
蘋果醋瓶的
體積
25cm
18cm
【設計意圖:新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學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數(shù)學活動課要把握好實踐活動的時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就讓學生親自去發(fā)揮;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去動手!
3、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誰能來說一說?
。ㄋ模┛偨Y
通過這幾次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不管是“排水法”還是“溢出法”,實際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什么呢?(將不規(guī)則物體轉化成規(guī)則物體)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轉化”思想的實質。】
三、質疑
看書 頁,對于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課堂練習
。ㄒ唬┨羁
1、一個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個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這個零件的體積是( )。
2、一個長方體容器裝滿水,底面長8dm,寬5dm,高3dm,放入一個不規(guī)則物體后,溢出30升的水,這個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是( )。
3、一個長方體容器,從里面量長3分米,寬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裝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塊小長方體放入水中,小長方體的長是10厘米,寬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體積是( )。
【練習目的:強化“轉化”思想的實質!
。ǘ┙鉀Q問題
第一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4dm,寬2dm,放入一個石塊后水面上升了0.5dm,這個石塊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個正方體的容器,棱長20厘米,現(xiàn)裝有深度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個物體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練習目的:通過對比練習,由直觀到抽象,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效益!
第二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長20厘米,寬15厘米,高10厘米。將一塊鐵塊放入容器中,裝滿水,再將鐵塊取出,這時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這塊鐵塊的體積有多大?
2、一個正方體容器裝滿水,當放入一個長方體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長方體長8分米,寬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3、一個棱長為15厘米的正方體容器內水深8厘米,浸入一個不規(guī)則的鋼塊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處,這個鋼塊的體積是多少?
【練習目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全過程,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五、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
2、生活中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物體,我們可以把它們轉化成規(guī)則的物體來計算出體積。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時候,往往需要我們用一種變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練習:那么,你能想辦法測出一粒黃豆的體積嗎?(學生匯報)
一粒黃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們很難看出水面的升高情況,也就很難算出它的體積。我們可以先測量出一定數(shù)量的黃豆的體積,再除以黃豆的數(shù)量,就能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了。
板書設計:
轉化
有趣的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V正=a 芒果的體積 上升的水的體積
V長=abh 石頭 下降
瓶子 溢出
有趣的測量教案13
活動目標:
1.感受并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遠近,并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次數(shù)也不同以及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2.難點:(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活動準備:
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師:今天,動物學校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里出發(fā)到學校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館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么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工具?(水彩筆蓋)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么?(能)那咱們就先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
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授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著線,接著量)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5個水彩筆蓋)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6、師:鄭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兩種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
請幼兒示范測量方法,及時糾正不對的測量步驟。
7、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結果,教師小結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三、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我們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會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桌子、黑板,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教案反思:
這節(jié)教學活動有好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
因為活動中所要測量的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為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在活動中盡管之前我已經考慮了很久怎么樣把語言說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課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略顯含糊的地方。就因為這一點,幼兒的操作方法不是很準確,使得第一個活動目標沒有實現(xiàn),所以在數(shù)學活動中,一定要盡量把話說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歡轉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教學步驟,而忽略了口頭的能力。
為了實現(xiàn)第二個活動目標,在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發(fā)現(xiàn)然后進行講述,所以這個目標很容易就實現(xiàn)了。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兒由于個體差導,出現(xiàn)個別幼兒孤立活動,不愿與同伴交流,任教師如何鼓勵也無濟于事,該如何?
2.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fā)現(xiàn)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我們該如何辦?
每個老師都跟我們說過,在互動上遇到緊急情況要懂得隨機應變,我們都覺得挺簡單,但是當你真正遇到這種“突發(fā)狀況”的時候,也許你就沒有自己預期的那么“靈活”。所以無論如可,要做好完全的準備。
【有趣的測量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有趣的測量教案02-24
《有趣的測量》大班教案7篇03-26
大班數(shù)學活動《有趣的測量》教案07-27
《有趣的測量》說課稿03-11
《有趣的測量》說課稿12-10
有趣的測量說課稿06-27
有趣的測量說課稿4篇11-06
電流的測量教案04-22
測量遠近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