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詩》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外國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外國詩》教案 1
【教學目標】
1、加強朗讀,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把握全詩主旨。
2、學會比較閱讀。
3、揣摩詩句,通過聯(lián)想和想像,進入詩歌意境。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聯(lián)想和想像,以意馭情,強化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學會比較閱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自然萬物,生機勃勃,充滿詩情畫意,令無數(shù)詩人為之謳歌。
二、《蟈蟈與蛐蛐》
1、作者簡介:
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一生寫有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他的詩,想像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立體感強,具有一種永恒的美?上瓴懦跽沟臅r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他的墓碑上寫著:“這里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2、學生朗讀詩歌。
3、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把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比作大自然的歌聲,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4、詩中怎樣表現(xiàn)蟲聲之美?
襯托: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
冬日的'寂寞冷清、人們家中的溫馨。
三、《夜》
1、作者簡介:
葉塞寧(1895~1925),俄羅斯詩人,出身于農(nóng)民家庭。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diào)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30歲時,因思想極度矛盾,精神憂郁,自殺身亡。
2、反復朗讀詩歌。
3、請歸納這首詩每一小節(jié)的內(nèi)容:
第一節(jié):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jié):寫溪水在輕輕歌唱。
第三節(jié):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jié):再次寫夜的靜謐、月色的美麗。
4、嘗試用自己的話,描繪詩中所寫的夜景:
學生以小組單位自主活動,答案不求統(tǒng)一,只求感悟獨特。
四、拓展比較
與郭沫若《靜夜》相比,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學生自主發(fā)言)
預設:
相同──都描繪了靜謐的夜景、美麗的月光。
不同──《夜》:描寫眼前實景,傳達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安適、寧靜的心境。
《靜夜》:在寫景基礎上轉入想像世界,引發(fā)對理想境界的遐想。
五、課堂小結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無論濟慈、葉賽寧,還是包括我國詩人在內(nèi)的許許多多詩人,都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們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并通過詩歌表現(xiàn)出來,滲透著自己對自然的心靈感應,滲著生命的底蘊,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表達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六、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語文作業(yè)本》。
2、熟讀這兩首詩。
《外國詩》教案 2
【教材分析】
1、《蟈蟈與蛐蛐》: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歌頌大自然美如詩歌,運歌聲不斷,運充滿生機。
這首詩構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氣,全詩分為前后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來點出主旨;又分別描繪感受“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并通過聯(lián)想使二者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生動的表現(xiàn)“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這首詩僅僅勾勒了夏冬的兩幅小景,而沒有描繪春科兩季的景象;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但它所揭示的都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規(guī)律,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詩謳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無限生機,著墨不多,卻能以少勝多,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做新穎獨創(chuàng)、相思頗具匠心。
這首詩注重氛圍的營造,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情中濃郁!爱斔械镍B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上”,“可喜的劃叢”,這些景物描寫表現(xiàn)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蟈蟈的樂音”的美妙,“它爭先/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的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渲染了“蟈蟈的樂音”濃郁的喜悅的感情色彩!霸诩拍亩煲雇,當嚴霜凝成/一片寧靜”,“在逐漸升高的暖氣/昏昏欲睡中”表現(xiàn)了嚴冬寂寞寧靜的冷清景象和人們家中的溫馨氣氛,與前面的氛圍既形成對照,又十分和諧,反襯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兒”的動聽。最后以“人們感到那聲音/仿佛就是蟈蟈在草上鳴叫”結尾,將前后兩幅畫面疊印在一起,以冬天“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蟈蟈的樂音”,交織成一首此起彼伏的“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這首詩的意境即精微伏美又廣大深邃,使人們深深感受到詩人地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2、《夜》:
這首詩著力表現(xiàn)了夜的靜謐美麗,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詩的第一節(jié)寫夜的'靜謐。隨著夜的降臨,世界的一切都歸于寂靜,河水進入夢鄉(xiāng),松林不再喧響,夜鶯停止歌唱,秧雞也不再喧嚷,這里既有聽覺也有視覺,還有與白日的聯(lián)想和對比,第二節(jié)接著寫寂靜的夜色中,溪水在輕輕的歌唱,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美,然后再由聽覺轉入視覺,借助月的光輝,描寫靜夜的美麗,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反復吟詠造成詩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令人深切的感受到詩人情感的波蕩和律動。
【教學建議】
1、建議對這兩首詩歌進行聯(lián)讀教學,不宜多講,教師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句,感悟內(nèi)涵。
所謂聯(lián)讀,是指將內(nèi)容主題相近的課內(nèi)外文章合在一起進行朗讀教學的一種教學設計思路,這種設計或增大課堂容量,或加深課文理解,或進行學法遷移,或開拓文學視野,運用這種設計思路的關鍵在于教者需精心挑選課文的姊妹篇,讓其相得益彰,因課堂容量的限制,此種設計思路特別適合教材中精美的短篇或精彩的片段。
2、《蟈蟈與蛐蛐》讓學生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欣賞《夜》一詩要抓住夜景的靜謐、美麗的特點,體會蘊含其中的詩人的情感。
1、把握意象,感悟詩歌內(nèi)涵。
2、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意象,感悟詩歌內(nèi)涵。
2、有感情的朗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懂大意,想象畫面
1、指導朗讀:
⑴注意幾個詞語的音、形、義(投影顯示)。
、谱⒁鈳讉句子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重音(投影顯示)。
2、理解大意:
讓學生用一句話大致說說對詩歌的理解。
要求用填充式表述:“借助 的意象,表達了 的情感”。
3、想象畫面,分別根據(jù)兩首詩的詩意,在頭腦中再現(xiàn)幽美的畫面。
二、讀出感情,理解主旨
1、品味精粹語言,理解句子蘊含涵的感情及深義:
⑴《蟈蟈與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你是怎樣理解的?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作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啤兑埂愤@首詩著力展示夜的美靜謐,可為什么在第二十節(jié)卻寫“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
這種寫法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而更顯其靜。
、窃凇兑埂愤@首詩中,先后數(shù)次寫到夜的靜謐和美麗的月色,這是簡單的重復嗎?有何作用?
這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以反復的吟詠造成詩的節(jié)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靜謐,美麗的氛圍,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詩人情感的波蕩和律動。
2、有感情的朗讀。
三、讀出異同,把握全詩
1、深入探究,比較兩詩在內(nèi)容、形式與主題等方面的異同:
相同點:
、蓬}材相同,都是田園詩。
、茖懽魇址ㄏ嗨,都是以大自然極常見的事情作為感情表達的意象,情味濃郁,意蘊悠長。
、莾晌辉娙硕急磉_出了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之情。
不同點:
主要表現(xiàn)在構思方面:《蟈蟈與蛐蛐》一詩,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氣,僅僅描寫了蟈蟈與蛐蛐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景象豐墨不多,都能以少勝多,富有內(nèi)涵,給人廣闊的想象空間,角度新穎獨到構思頗具匠心。葉賽寧的《夜》,純?nèi)粚懢,反復吟詠,在寫景中滲透著詩人對自然的心靈感應,滲透著生命的底蘊。
四、熟讀成誦,再次體味
“聯(lián)讀”,是一種大容量,高質量的閱讀教學的設計思路。其優(yōu)點在于:
1、充分訓練學生的思維;
2、能大大開拓學生的視野;
3、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5、有利于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
6、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背誦課文。
2、課外搜集一些外國詩歌,讀讀,背背。
《外國詩》教案 3
教學目的:
1、領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了解詩歌用語同散文的區(qū)別。
蟈蟈與蛐蛐
濟慈(英國)
教學要點:
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了解詩歌聯(lián)想的特點。
教學進程:
一、引入新課
1、中國是詩歌的王國,詩歌有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之區(qū)別。今天我們要學習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的《蟈蟈與蛐蛐》,感受一下外國作家筆下的大自然的美好。
2、朗讀課文。(根據(jù)前面學過的讀詩的方法,請同學們在讀詩之前先給詩歌劃上節(jié)奏和重音,然后自由朗讀,注意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
二、解題
1、請一位同學給我們介紹一下詩人濟慈。
2、請說一說你對“蟈蟈與蛐蛐”這個題目的理解。
3、詩人寫這兩種小動物是為了給我們介紹它們的生活習性嗎?(回憶《綠色蟈蟈》)
明確面對大自然,詩人有唱不完的歌。濟慈敏銳地捕捉到兩種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發(fā)出“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感嘆。
三、體會詩人的'情感
1、朗讀全詩。劃出的重音處要強調(diào)一下。
2、將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出詩人情感的地方作上記號,并且在旁邊寫上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3、抽學生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4、小結:詩人在詩歌中表現(xiàn)出對大自然的喜悅之情,在朗讀時要讀出高興的語氣和贊嘆
四、分析詩歌構圖的特點
1、提問詩人是怎樣描寫盛夏的蟈蟈和冬天的蛐蛐的?又是怎樣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的?如何理解“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這句詩的含義?
分析這道思考題意在引導學生注意在朗讀中體會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了解作者的
夜
葉賽寧(俄羅斯)
教學要點:
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認識詩人的寫景技巧、比較兩首詩寫作手法上的異同。
教學進程:
一、引入新課
1、朗讀詩歌;貞浺郧皩W過的寫夜的詩歌。提問人們對夜的認識是怎樣的?
2、關于葉賽寧。
二、體會詩人的情感
1、問題:詩人在《夜》中主要想表達一些什么思想呢?(學生討論后回答,老師補充。)
明確《夜》是一首優(yōu)美的小夜曲,全詩著力展示夜的靜謐、美麗,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全詩雖是純?nèi)粚懢,但詩人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時時流露出詩人對自然的心靈感應,滲透出了豐富的生命底蘊。
2、讓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劃出節(jié)奏,標明重音。仔細體會詩句中傳達出的情感。
《外國詩》教案 4
課文簡析
《蟈蟈與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以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來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歌頌大自然的無比美好和無限生機!兑埂藩q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靜謐、美麗的夜景中,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作者安適、寧靜的心境。
創(chuàng)意說明
1、《蟈蟈與蛐蛐》可以引導學生捕捉住蟈蟈和蛐蛐這兩個富有生機的意象所呈現(xiàn)出來的場景,品味由“蟈蟈的樂音”和“蚰蛐的歌兒”交織成的“大地的詩歌”。
2、《夜》這首詩很具有一種畫面感,可以通過語言品評的方式再現(xiàn)詩歌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
另外,這兩首詩都可以通過不同之間譯文的比較來品評詩歌的語言。
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蟈蟈和蛐蛐
一、整體感知
1、詩中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是幾幅場景?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這些場景具有怎樣的特點?
二、自主探究
1、為什么詩中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場景,而沒有描繪春、秋兩季的景象?
2、為什么詩中僅僅描寫蟈蟈和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卻沒有去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
三、比較品析
對于濟慈的這首詩歌,有許多版本,你認為那一種譯文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歌頌大在然,歌頌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的感情。
出示三種譯文:鄒絳譯;屠岸譯;查良錚譯
第二課時
夜
教學預設:
一、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營造詩歌氛圍。
2、學生感受詩歌所體現(xiàn)的畫面感,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思考:這首詩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二、研讀賞析
仿照示例,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去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
示例: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xiāng), 平靜的河水仿佛悄悄進入勒夢夢鄉(xiāng),
幽暗的松林市區(qū)喧響。 茂密的松林也是靜靜的。
夜鶯的歌聲沉寂了, 夜鶯也收起了美妙的歌聲,
長腳秧雞不再歡嚷。 長腳秧雞也停止了它的快樂的叫嚷。
三、深情朗誦,深入體會詩中意境
四、比較品析
1、閱讀另外一種譯文,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夜
葉賽寧
疲倦的白晝垂向黑夜,
喧鬧的波浪起始靜息。
夕陽西下,而月亮
沉思地在蒼空浮行。
岑寂的山谷在聆聽
平靜的小溪的潺鳴。
幽黯的樹林彎著身子,
在夜鶯的歌聲中微睡。
河水側耳傾聽嚦嚦鶯啼,
親熱地同沙岸叨叨絮談。
而在河面上,輕輕地漾起
蘆葦快樂的簌簌的聲響。
2、對比閱讀沈尹默的《月夜》
月 夜
沈尹默
霜風呼呼的.吹著,
月光明明地照著。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
卻沒有靠著。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雨的訴說
活動簡析:
“雨的訴說”從《雨說》一詩引申出來的一項綜合性學習活動,試通過讓學生關注大自然中人們熟悉卻并不關注的雨等幾種常見現(xiàn)象,來引導學生體驗自然的詩意之美,豐富學生的心靈感悟。同時通過搜集有關資料,進一步培養(yǎng)處理信息的能力。這項活動可以靈活掌握,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有選擇來開展。
活動目標:
1、豐富學生的心靈感悟,引導他們注意觀察和體驗大自然的韻味。
2、通過搜集有關資料,增長見聞,開闊視野,并鍛煉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
3、閱讀和朗誦寫雨的文學作品,提高文學鑒賞水平和朗誦能力,尤其是體味抒情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活動建議:
1、學生三項活動任選一項,自愿組成活動小組。
2、 活動在第一課《雨說》教學之后提前布置活動。
3、這篇綜合性學習的文字敘述很美,三個部分的內(nèi)容一氣貫穿,很有詩意。以第一人
稱的手法,訴說雨的心曲。活動前,請認真研讀,感受雨的詩情。
活動安排:
第一組:聽聽我的足音:
在雨淅淅瀝瀝下起的時候,帶著錄音機或攝像機,帶著一份好心情,去觀察雨幕,去傾聽雨韻,去感受雨情。
1、作好以下記錄:
具體季節(jié)和時間:
地點:
雨的特點:
對雨聲雨象的形象描繪:
自己觀雨時的心情:
2、請你把聽雨的感受及聽雨的資料與同學們分享。
第二組:說說雨的功過
到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找關于雨給人類帶來福祉與災難的資料,了解雨的別樣情形,并在展示課上講述給同學聽。(以下可參見《讀寫導航》)
1.概述一個雨水泛濫成災的實例。
2.羅列與雨有關的奇特現(xiàn)象:梅雨、錢雨、泥雨、酸雨等等。說說它們形成的原因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害。(選擇一個進行探究)
第三組:讀讀我的韻味
1、搜集有關雨的詩文佳作或俗語,并將有關描寫“雨”的名句或名段摘錄下來,在展示課上向全班交流。(有關雨的古詩名句可參見《讀寫導航》)
2、將自已搜集并喜歡的有關雨的文學作品,制作成配樂詩文,在展示課上與同學分享。
全體同學:抒寫雨的情懷
在自己聽雨和學習他人文學作品描繪雨的方法的基礎上,以一個季節(jié)中的雨為意象,結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給你的獨特感受,寫一篇抒情文章或詩歌。
《外國詩》教案 5
教學目標:
1、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
2、寫景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和欣賞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施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
六、課后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diào)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nèi)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jié):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jié):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jié):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jié):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布置作業(yè)
【教學總結】
這首詩注重氛圍的營造,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情味濃郁!八械镍B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可喜的草叢”,這些景物描寫展現(xiàn)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蟈蟈的'樂音”的美妙;“它爭先/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渲染了“蟈蟈的樂音”濃郁、喜悅的感情色彩!霸诩拍亩煲雇恚攪浪/一片寧靜”,“在逐漸升高的暖氣,/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現(xiàn)了嚴冬寂寞寧靜的冷清景象和人們家中的溫馨氣氛,與前面的氛圍既形成對照又十分和諧,襯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兒”的動聽。最后以“人們感到那聲音/仿佛就是蟈蟈在草茸茸的山上鳴叫”結尾,在詩人的聯(lián)想中,將前后兩幅畫面疊印在一起,讓冬天“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蟈蟈的樂音”,在詩人的心靈中交織成一首此起彼伏的“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這首詩的意境既精微優(yōu)美又廣大深邃,是詩人生命情感對大自然的敏銳的心靈感應,使人們深深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蟈蟈與蛐蛐》一詩的構思有什么特點?
這首詩構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氣。全詩分為前后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點明主旨;又分別描繪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并通過聯(lián)想使二者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生動地表現(xiàn)了“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這首詩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而沒有描繪春、秋兩季的景象;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去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但它所表現(xiàn)的卻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景象,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詩謳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無限生機,著墨不多卻能以少勝多,富有內(nèi)涵,給人以廣闊的想像空間,角度新穎獨到,構思頗具匠心。
《外國詩兩首》教學雜談
〖關于九年級語文詩歌和戲劇單元的備課〗
我們來看《黑人談河流》,這首詩更富于現(xiàn)代氣質,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難度。第一節(jié)作者反復強調(diào)河流的古老,讓人想起一個詞,就是“源遠流長”,所以,這河流,實際上就是作者對黑人悠久歷史的一個形象化的說法。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追隨作者的身影掠過亞、非、美三大洲,從古代到現(xiàn)代,重溫黑人的歷史。因為黑人種族見證了人類的歷史,黑人的“靈魂”里容納了人類的文明,歷史的積淀,因而“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表達了作者身為黑人的自豪感。
《外國詩》教案 6
教學目標:
1、了解濟慈和葉賽林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匠心獨運。
3、揣摩詩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反復誦讀,在誦讀中用心領悟田園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課時安排:1
教具準備: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方法:誦讀法、感悟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平常的昆蟲的 叫聲,在 詩人的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nèi)涵。今天,我們將在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的引領下,區(qū)傾聽生命的贊歌。
二、學習和欣賞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施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ㄌ崾荆洪_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
六、 課后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diào)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 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nèi)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jié):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jié):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jié):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jié):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三的寫作訓練。
《外國詩》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掌握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兩位詩人,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4.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5.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并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對詩歌進行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情趣。
6.借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直抒胸臆的構思,理解《未選擇的路》一詩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反復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聯(lián)系自身實際,深刻體會兩首詩的思想意義。
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同步提高。
比較鑒賞法。尊重學生鑒賞主體地位,以個人欣賞體驗為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并說明理由,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學習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體味詩人因選擇人生之路的慎重與無奈而引發(fā)的感慨,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yǎng)健康的人生觀。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結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教法學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瞬(shùn)息佇(zhù)立荒草萋萋(qī)幽寂(yōu jì)延綿(yán mián)
解釋詞語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
幽寂幽靜寂寞。
延綿延續(xù)不斷。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憂郁愁悶。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huán)境或生活范圍。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二、賞析《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ㄒ唬(chuàng)設情景,激趣引讀。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今天我們來學習普希金的一首小詩,看看他是如何面對人生的。
朗讀詩歌注意節(jié)奏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xiàn)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二)、簡介作者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民主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普希金出生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ㄈ栴}探究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么?
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
2、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3、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詩人是說,現(xiàn)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zhèn)靜”,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是要強調(diào)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從另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語調(diào)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使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許多人把這首詩作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ㄋ模、背誦詩歌
三、賞析《未選擇的路》
。ㄒ唬⒗首x詩歌,注意節(jié)奏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jīng)/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ǘ┖喗樽髡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他當過紡織工人、教員、記者、經(jīng)營過農(nóng)場,辦過私立學校,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nóng)民詩人”。他的詩樸實無華,卻又細致含蓄,耐人尋味。
他的著名詩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頓以北》等。詩作名篇有《白樺樹》、《修墻》 。他處在傳統(tǒng)詩歌和現(xiàn)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xiàn)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ㄈ﹩栴}探究
1、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qū)別?
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xiàn)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tǒng)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jié)的意思。
佇立(思索)
決定(選擇)
選擇之后的悵惘
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4、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fā)出感嘆,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
5、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路,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四、積累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請根據(jù)你的積累,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xiāng)》
五、布置作業(yè)
嘗試寫幾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舉行詩歌朗誦會,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佇立(思索)
決定(選擇)
選擇之后的悵惘
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課后反思
《外國詩》教案 8
知識目標:
1、了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歌的構思藝術。
能力目標:
1、誦讀體會詩歌的情境、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精美語言,領悟詩歌的意蘊美和聲韻美。
3、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學習詩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情感;能從詩歌中獲得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領悟詩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自學《夜》
教學方法:誦讀感悟法,小組在實踐中學。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設計:
在這個單元學習中我們一起賞過了雪,聽過了雨,看過了星,今天我們要來一個“壟上行”,到田園去走走。說到田園詩,大家想到什么呢?
引導學生復習田園詩知識,背誦過去學過的田園詩,如《過故人莊》《飲酒》《歸園田居》等,列舉熟悉的詩人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
二、教讀新課。
1.指名朗讀第一首詩,正音。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引導學生閱讀注釋①,教師補充: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yǎng)。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托兩名保護人經(jīng)營他們兄弟的財產(chǎn)。起初濟慈是學醫(y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yī)學并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內(nèi)科醫(yī)生執(zhí)照,還繼續(xù)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yī)學,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后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上д斔跽购瓴诺臅r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基調(diào),注意處理朗讀語調(diào)及輕重音的正確掌握。
4、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ㄌ崾荆洪_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
5.理解蟲鳴的象征意義。
詩人創(chuàng)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chuàng)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并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三、詩歌創(chuàng)作
學生模仿課文自己吟誦一節(jié),課堂朗讀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大膽交流。四、布置作業(yè)。
熟讀成誦,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板書設計:
盛夏——蟈蟈的樂音
大地的詩歌充滿生機
嚴冬——蛐蛐的歌兒
第二課時
自學《夜》
1、課前準備:
分小組學習《夜》,讀、改寫、畫、唱、說等學習方式任選:
請課代表牽頭,自薦小組長組織小組準備。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課文、適合個人特長的方法,也可參與其中,出謀劃策,指點迷津。
2、展示學習成果,體驗成功感受:
師:相信這樣的模仿創(chuàng)作會培養(yǎng)出一大批詩歌愛好者,偉大的詩人也許就會在你們中間產(chǎn)生。好,下面到了百花齊放的時候,分小組自學“夜”,然后我們上臺交流。
請各個小組課堂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師生自由點評。在自學和點評的過程里,教師只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要讓學生感到自主學習的快樂,評價時多關注學生的優(yōu)點,特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3、教師出示問題:
詩歌抓住了“夜”什么特點?詩歌傳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討論明確:靜謐、美麗的夜;安適、寧靜的心境。
4、試比較《夜》與《蟈蟈與蛐蛐》的異同。
生:兩首詩都是描寫大自然,但表現(xiàn)的卻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朗讀前者時可以感覺到詩歌充滿生機活力,后者中夜的靜謐是需要從字里行間細細品味。
生:詩歌第二節(jié)中寫“只聽見溪水輕輕地歌唱”,是以動襯靜的寫法。而《蟈蟈與蛐蛐》中運用的是以靜襯動的寫法。
生:最后一行詩中的“披”字,賦予明月以人的靈性,寫出了月亮的多情。也可以看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這種情感和第一首詩是一樣的。
生:第二節(jié)和第四節(jié)中都寫到“夜來臨,四下一片靜”、“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這反復重復相同的話,給人感覺像唱歌一樣,最好聽的地方重復多次,令人印象深刻。這和第一首詩第1行、第9行的作用差不多。
師:是的,反復吟誦,造成了詩的節(jié)奏美、形成回環(huán)復沓的旋律美,深化了夜靜謐、美麗的氛圍。詩人此時的心境與詩歌的意境是一致的,那么安適、那么寧靜。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于夜、對于自然萬物的喜愛與贊美。請大家深情朗誦詩歌。(全班朗誦)
5、課堂小結:
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極為平常的昆蟲叫聲,在詩人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nèi)涵;即使是極為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人們常說,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詩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賞析詩歌的方法是相通的。我們今天這有限的45分鐘,只是為同學們提供了一次賞析實踐的機會,希望以后你能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真正進入詩歌美妙的境界。
6、布置作業(yè):
熟讀詩歌,摘抄優(yōu)美的詩句。
板書設計:
《外國詩兩首》
夜
靜謐美麗的夜色反復吟誦
安適寧靜的心境以動襯靜
《外國詩》教案 9
教學目標
1.了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資料,把握匠心構思
3.透過朗讀,感受詩歌形象,體會其感情意蘊
4.揣摩語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設想
1.一課時
2.就詩歌的題材看,課文的兩首詩都是田園詩,能夠從田園詩的角度,比較閱讀兩首詩,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潛力。
3.教讀課文,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句,感受形象,透過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的意境。教師只須作適當?shù)狞c撥,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的體悟思考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引導學生感悟詩歌,把握詩歌主旨及詩人的情感意蘊。
2.感悟法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詩歌的具體資料、語言特點等
3.比較法運用同題材詩的擴展閱讀,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鑒賞潛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應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在詩人的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nèi)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的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這天,讓我們走進外國詩兩首中,去傾聽生命的歌吟。
二、研讀賞析《蟈蟈與蛐蛐》
1.作者簡介
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生活貧困,做過醫(yī)生助理。自幼喜愛文學。1817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詩歌》,其中有名篇《蟈蟈與蛐蛐》,從此斬露頭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詩篇,如頌詩中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憂郁頌》,十四行詩《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詩想象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強,具有一種永恒的美,一如溫柔、清麗而又夢幻般恬靜的月光,洋溢著進步的自由精神和人類的崇高理想。他主張詩人以“美的夢幻”“自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詩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之后的唯美派詩人以及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有很大影響。詩人25歲宏才初展時,就不幸與世長辭。他留下的墓志銘是:“那里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2.教師感情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詩意。
3.學生自由誦讀,充分聯(lián)想想象人境,感受詩歌中精細的情景描述。并用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表述自己對詩中意象的。理解。
教師點撥:
這首詩歌很富有田園詩的情趣,意境優(yōu)美,洋溢著明朗歡快的情調(diào)!八械镍B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可喜的草叢”,這些描述展現(xiàn)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蟈蟈的樂音”的美妙;“它爭先/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渲染了“蟈蛔的樂音”濃郁、喜悅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一片寧靜”“在逐漸升高的暖氣,/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現(xiàn)了嚴冬寂寞寧靜的冷清景象和人們家中的溫馨氣氛,襯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兒”的動聽。最后,在詩人的聯(lián)想中,兩幅畫面疊印在一齊。
4.如何理解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
教師在學生回答中作適當點撥、提示:
完美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作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完美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按蟮氐脑姼鑿膩聿粫劳觥闭侨娭黝}的揭示。
5.合作探究
詩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氣,你認為它的構思哪些方面別具匠心
學生小組研討,教師明確:
全詩分為前后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滅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點明主旨;又分別描繪盛夏“蛔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并透過聯(lián)想使二者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生動地表現(xiàn)了“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這首詩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而沒有描繪春、秋兩季的景色;僅僅描述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去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但它所表現(xiàn)的卻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景象,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詩謳歌大自然的無限完美、無限生機,著墨不多卻能以少勝多,富有內(nèi)涵,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角度新穎獨到,構思頗具匠心。
6.學生配樂美讀小詩,放飛心靈,體悟濟慈如月光般清麗恬靜的詩風。
三、指導自讀《夜》
1.資料助讀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年),俄羅斯詩人。出身于農(nóng)民家庭,教會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在莫斯科當?shù)陠T和印刷廠校對員。1916年在白俄軍隊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離開軍隊,加入左翼社會革命黨人的戰(zhàn)斗隊。早期詩描述農(nóng)村自然風光,贊美宗法制農(nóng)民生活,曾參加意象派文學團體,作品中流露悲觀情緒。十月命后的部分詩作,試圖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戀革命前農(nóng)村的田園生活,鐘情于烏托邦式的“農(nóng)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詩感情真摯,格調(diào)清新,并擅長描繪農(nóng)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極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憂郁中自殺。
2.學生聽讀錄音后自由誦讀,感受并形象描繪詩人筆下的夜景。
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后推舉代表發(fā)言,教師歸結:
詩中的夜景靜謐、美麗。
詩的第一節(jié)描述夜的靜謐。隨著夜的降臨,自然萬物都歸于沉寂:平靜的河水仿佛悄悄進入夢鄉(xiāng),松林不再喧響,夜鶯停止歌唱,秧雞也不再喧嚷。
第二節(jié)寫在夜的寂靜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輕輕地歌唱,這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而更顯其靜。然后由聽覺轉入視覺,引人月光的意象描述夜的美麗:明月的銀輝靜靜地灑落大地,周圍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節(jié)進一步描述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輝。第四節(jié)又回到夜的靜謐,并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這是以反復的吟詠造成詩的節(jié)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靜謐、美麗的氛圍。
3.學生感情品讀,體察繪景中濤人對自然的心靈感應。思考:詩歌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學生精彩回答,教師明確:
詩人葉賽寧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純?nèi)焕L景中,滲透著生命的底蘊,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4.拓展延伸
同是寫夜的詩歌,這首詩和郭沫若的《靜夜》給人的閱讀感受有什么異同
靜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處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遠遠的海霧模糊。
白云團團,怕會有鮫人在岸。
漏出了幾點疏星。對月流珠
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述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
5.學生熟讀詩歌,深層感受夜色,體會夜的意蘊。
四、作業(yè)
P16練習三
《外國詩》教案 10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
普希金,俄國的偉大詩人。別林斯基曾贊譽他的詩:“所表現(xiàn)的音調(diào)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yōu)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這首詩是詩人于被流放時期題在鄰居的女兒的紀念冊上的,詩人以明白如話的詩句,叮囑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鎮(zhèn)靜振作,等待光明的到來,其實這更是支撐詩人在艱難歲月里不懈奮斗、追求、創(chuàng)作的座右銘。
二、首先朗讀全詩,了解詩的'大體資料。
。ㄒ唬┳x準字音:
憂郁
向往
瞬息
。ǘ┙庠~:
憂郁:憂傷,愁悶。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期望得到或到達。
瞬息:一眨眼、一次呼吸的短時間。
三、學習本詩。
。ㄒ唬┧悸罚
第一節(jié),開宗明義,否定了應對生活的欺騙而產(chǎn)生的消極態(tài)度:“不要悲傷,不要心急!”說明了正確的態(tài)度:“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第二節(jié):說明要采取用心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從欺騙的陰影中解脫出來:“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要向前看,相信未來是光明的,是幸福、完美的;艱難困苦、痛苦悲傷帶來的憂郁只是暫時的。
。ǘ┧伎迹
1、學生反復朗讀全詩,交流自己讀詩的體會:
提示(總結時):
詩人在詩中闡明了一種用心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心急,不要悲傷,苦惱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應永保用心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善待生活,善待人生。
2、概括這首詩的資料。
提示:
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生活的體會,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騙,不要消沉,要用心面向未來,戰(zhàn)勝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選擇的路》
一、關于作者: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著名詩人。他出版過十多部詩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頓以北》集,另外還有《山罅》、《新罕布什爾》、《西流的小溪》、《見證之樹》、《在林間空地》等。他的詩歌獨具風格,以口語人詩,生動樸實地描述了田園風光和農(nóng)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了美國的鄉(xiāng)土氣息,流傳廣泛,深為人們喜愛。
二、先朗讀本詩,熟悉全詩。
。ㄒ唬┳x準加黑字的音。
佇立
涉足
萋萋
誘人
幽寂
人跡
(二)解詞: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huán)境或生活范圍。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貌。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三、學習本詩。
思考:
1、“我選取了人跡更少的一條”這句話象征了什么為什么
提示:
“我選取了其中的一條”象征了如何抉擇人生的道路;這條路上人跡罕至,代表著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本詩能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提示:
一片樹林里分開出兩條路——
而我選取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這首詩語言有什么特點
提示: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讀來親切。在樸素自然的語言中蘊含深刻的哲理。
4、反復朗讀全詩,理解、體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提示: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際上,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和探索,這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用的是象征手法。
5、詩中的“路”、“荒草”、“足跡”、“落葉”等象征什么呢
提示:
“路”象征著人生之路事業(yè)和前途,“荒草”能夠理解為探索人生,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難、艱苦、曲折、坎坷!白阚E”能夠理解為探索人生之路的不懈追求、不懈奮斗!奥淙~”可理解為在探索和奮斗過程中所遭受的失敗、挫折、坎坷……
6、反復品讀全詩,你從中悟出怎樣的人生哲理
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習題。
2、反復朗讀這兩首詩歌,有潛力的同學能夠背誦下來。
《外國詩》教案 11
【創(chuàng)意說明】
無論是萊蒙托夫筆下的俄羅斯大地還是休斯的河流,都距學生遙遠而陌生。因此,本設計擬利用多種形式的課中活動來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好地理解詩意。
【教學步驟】
一、學習萊蒙托夫《祖國》
1、朗讀全詩,初步感受。
2、續(xù)寫詩句,體驗情感:
祖國啊,我愛你那野火冒起的輕煙,因為它們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優(yōu)美的小夜曲,是那樣美妙動人!
祖國啊,我愛你那小山上閃著微光的白樺,它們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侶,親密無間,堅貞不渝。
2、改寫詩句,歌唱祖國:
詩歌的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以分號為限,可分為五小節(jié),任選一節(jié)改寫成散文,必須用進下列詞語:
溫馨
寧靜
質樸
簡單
美不勝收
刻骨銘心
如第四小節(jié),可以改寫為:
我喜歡這樣的溫馨寧靜的.時刻: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滿谷物的打谷場,從那里飄來陣陣豐收的馨香;再回頭望望那覆蓋著稻草的農(nóng)家茅房,在暮色中靜默無言,是那樣和藹可親;在那鑲嵌著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鄉(xiāng)親們質樸簡單的日子這樣平常而普通的鄉(xiāng)村風景,在我眼里美不勝收,因為,我刻骨銘心地愛著這片土地!
二、過渡,學習休斯《黑人談河流》
1、了解背景。
2、體驗情感:
用詩人談河流,就是談
說話。
詩人談河流,就是在談黑人的歷史。
詩人談河流,就是在談自己這令人自豪的種族。
詩人談河流,就是在談黑人在深重苦難下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
三、比較兩首詩寫作的不同點
兩首詩一從空間著筆,描寫俄羅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一從時間人手,追溯黑人悠久的歷史。
兩首詩一把對祖國始終不渝的愛蘊含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二通過河流這一意象來表明對自己歷史的自豪。
四、分組朗讀,收束全課
《外國詩》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感受自然的美。
2、體會寫景抒情詩表達的基本特點,并嘗試寫簡單的詩。
3、理解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愛。
【教學重難點】
1、詩歌誦讀。
2、詩歌仿寫。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英國有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叫濟慈,他說“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這句經(jīng)典的話本身也是一句詩,它告訴我們生活的本質就是詩,人的一生也是詩。如果我們能用詩意的眼光來觀察我們平凡的生活,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時時有詩情,人生處處有詩意。寫詩,并不像許多同學想象的那么困難,今天,就讓我們以兩首優(yōu)美的外國詩為階梯,去嘗試一下寫景詩的創(chuàng)作。
二、品讀濟慈和葉賽寧,感受寫景詩的特點
1、介紹兩位詩人: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yǎng)。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托兩名保護人經(jīng)營他們兄弟的財產(chǎn)。起初濟慈是學醫(y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yī)學并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內(nèi)科醫(yī)生執(zhí)照,還繼續(xù)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yī)學,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后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上д斔跽购瓴诺臅r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葉賽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diào)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2、自由誦讀感受詩意詩情:
、 自由讀、表演讀、配樂讀。
、 自由談一談你從這兩首詩中讀出了什么樣的詩情。
引導學生交流:
《蟈蟈和蛐蛐》中的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熱愛生活樂觀地對待生活。
《夜》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3、自由誦讀議一議詩歌的語言:
、 重點讀《蟈蟈與蛐蛐》引導學生體會:
散文一樣的語言:娓娓道來,似在說話,不造作不生硬。
感受方式:改變詩歌分行排列的.方式,把它們以散文的形式排列,讀一讀體會一下,原來,散文詩就是一篇散文。
、 重點讀《夜》,引導學生體會:
詩的語言就是形象化、細節(jié)化、生動化的語言;
景物的鋪排:松林、夜鶯、長腳秧雞、溪水、明月;
特點的凸現(xiàn):松林的“幽暗”、夜鶯的“歌聲”、長腳秧雞的“歡嚷”、大河的“銀星”、小溪的“銀波”……
、 教師總結:
寫景類抒情詩其實很簡單:
寫詩,就是誠實地寫出心中的話;
寫詩,就是細膩地描繪出心中的話;
寫詩,就是優(yōu)美地表達出心中的話;
寫詩,就是靈活地排列出心中的話;
……
三、他山之玉:看看如何把散文變成詩
1、把《春》的前幾段變成詩:
盼望著
盼望著
東風來了
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
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起來
水漲起來了
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
從土里鉆出來
嫩嫩的,綠綠的
園子里,田野里
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2、把記敘文變成詩:
深圳的程少堂老師曾把《荷花淀》的開頭由記敘文改成這樣了:
原文: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月亮
升起來
院子里
涼爽得很
干凈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葦眉子,濕潤潤的
正好編席
女人
坐在
小院當中
手指上
纏絞著
柔滑修長的
葦眉子
葦眉子
又薄又細
在她懷里
跳躍著
四、自由創(chuàng)作
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為題,或者以《夜》為題,模仿這兩首詩簡易樸實的寫法,即興創(chuàng)作小詩一首并朗誦交流。
。ㄌ嵝褜W生:如果覺得難,可以寫成散文再考慮形式。)
五、課外作業(yè)
自由創(chuàng)作詩歌,在班上舉行詩歌創(chuàng)作比賽。
《外國詩》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帕私馊R蒙托夫,休斯的經(jīng)歷及其創(chuàng)作。
、祁I略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2、能力目標:
、爬斫庠娭械乃囆g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xiāng)情懷。
、破肺对姼枵Z言,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
、求w會詩歌或平實中見真情,或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3、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設想:
休斯的詩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逗谌苏労恿鳌分小昂恿鳌币庀笠约耙钥鋸埵址ɑ仡櫄v史等,可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加深認識和體會。
教學程序與策略:
一、導語設計
。ㄍ队把菔救R蒙托夫和休斯畫像。)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yōu)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三、研讀《祖國》
1、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tǒng)攝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
從詩歌內(nèi)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贊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yè)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diào)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nóng)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xiàn)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3、多媒體演示俄羅斯風情圖片,學生直觀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羅斯抒情名曲《卡秋莎》為伴奏音樂,師生有感情誦讀全詩。
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學生歸結體會,教師明確: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zhèn),把俄羅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谷場丘堆滿豐收的谷物,農(nóng)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jié)日夜晚,農(nóng)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5、合作研討:
詩人所抒發(fā)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xiàn)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
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nóng)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6、學生熟讀全詩。
四、指導自讀《黑人談河流》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這首詩在語言結構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構相似,下半句發(fā)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濤行結構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jié)奏上的宮商之聲。
2、學生合作研討:
⑴詩人想通過談“河流”來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啤拔业撵`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xiàn)有什么表達效果?
、侨姷乃囆g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詩歌內(nèi)在的思維邏輯。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
、旁凇逗谌说恿鳌芬辉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⑵“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于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里有所沉淀。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fā)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jié)和第五節(jié)兩次出現(xiàn),形成結構上的前后呼應。
、俏艺J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fā)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3、學生有感情誦讀,體會詩歌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本課也是略上,花適當?shù)臅r間進行朗讀,然后進行適當?shù)闹v解。)
板書設計:
祖國
萊蒙托夫
“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
。ńy(tǒng)攝全詩)
俄羅斯原野景色:草原森林河流白樺
農(nóng)家生活:打谷場農(nóng)家茅房小窗飲酒笑談舞蹈(平實中見真情)
黑人談河流
休斯
核心詞“河流”(歷史的象征)
中心詩句:
“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ê谌朔N族是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種族)
幼發(fā)拉底河沐浴
深邃剛果河畔蓋茅舍
中顯尼羅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密西西比河聽歌聲
教后反思:
由于對外國歷史的不了解,學生的情感難以得到共鳴。我想,作為教師,有的時候也很無奈,為了中考,也不得不把這么好的詩歌簡略的上一下,學生囫圇吞棗,并沒有真正地領略到詩歌的神韻。
《外國詩》教案 14
【課文分析】
《蟈蟈與蛐蛐》和《夜》是兩首優(yōu)美的田園詩。它們都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而又各有其特點!断X蟈與蚰蚰》一詩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但它所揭示的卻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規(guī)律,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生動地表現(xiàn)“‘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兑埂藩q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靜謐、美麗的夜景中,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蟈蟈和蛐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捕捉住蟈蟈和蛐蛐這兩個富有生機的意象,品味由“蟈蟈的樂音”和“蚰蛐的歌兒”交織成的“大地的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詩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描寫了兩只草蟲的嗚叫,為什么說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
教學設想
1、簡略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幫助學生了解濟慈詩歌的特點。
2、這首詩詩中有畫,立體感甚強,誦讀時要很好體會。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當我們將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她將以博大的胸懷,賦予我們靈感和力量。英國詩人濟慈的《蟈蟈與蛐蛐》,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夜》,就是他們用身心和自然溶鑄而成的美的贊歌……
二、簡略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信息。
三、整體感知
在反復朗誦中體味蟈蟈和蛐蛐這兩個意象的內(nèi)涵。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四、生成研究
學生生成問題預計(參見《讀寫導航》):
1、《蟈蟈與蛐蛐》一詩從結構上看可分成哪兩個部分,從哪兩句詩可以看出來?兩部分的內(nèi)容是如何巧妙聯(lián)系起來的?
2、理解詩中蟲鳴的內(nèi)在意義。
。场ⅰ断X蟈與蛐蛐》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描寫了蟈蟈、蛐蛐兩種昆蟲的鳴唱,為什么說“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蟈蟈與蛐蛐》
這首詩具有優(yōu)美的意境,給讀者以美的享受,請結合詩句舉一例,用你自己的話談談詩美在哪里?
五、深情朗頌
六、拓展創(chuàng)新
1、古今中外有很多描寫自然謳歌自然的詩作,課處再閱讀幾首在班里交流。
2、模仿課文,仿寫幾句詩句,抒發(fā)自已對地球或自然的獨特感受。
第二課時
夜
〖課文簡介
《夜》猶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靜謐、美麗的夜景中,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教學設想
這首詩意境非常美,對學生而言較難理解,教學中應當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感情,重視朗讀體會體會詩歌的美,并能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試驗著寫一首小詩。如《月光下的校園》、《靜靜的公園》等。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二、交流課前搜集的文學常識信息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diào)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三、整體感知
1、聽配樂詩朗讀,營造詩歌氛圍,先感受后讀詩。
2、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nèi)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jié):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jié):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jié):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jié):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四、生成探究
結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五、深情朗誦,深入體會詩中意境
六、拓展創(chuàng)新
對比閱讀沈尹默的《月夜》(參見《讀寫導航》):
月夜
沈尹默
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地照著。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
七、作業(yè)
出去感受感受陽光雨露或感受月光星辰,然后寫幾行詩,要求寫出美的意境。
【《外國詩》教案】相關文章:
外國詩的說課稿09-15
《外國詩兩首》教案01-28
《外國詩兩首》教案08-31
外國詩兩首的教案08-26
《外國詩兩首》教案7篇04-16
外國詩兩首的教案13篇02-19
外國詩兩首的教案(13篇)02-19
《外國詩兩首》教案14篇02-24
《外國詩兩首》教案11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