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物種起源》教案

《物種起源》教案

時間:2024-09-07 01:27:43 教案 我要投稿

《物種起源》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種起源》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種起源》教案(15篇)

《物種起源》教案1

  一、教學目標

  l、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說的內容,《物種起源》導言教案。

  (2)了解序言的寫作體例。

  (3)通過篩選重要信息和關健詞句,理解文章的結構和思路。

  2、能力目標

  (1)辨別和篩選文章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2)篩選文章的關鍵語句,進而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3、情感目標

  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入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篩選主要觀點;篩選關鍵語句。

  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在以前的語文教材里,我們曾學過《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在這篇講話中,恩格斯運用類比的表述,肯定了馬克思的一個偉大發(fā)現(xiàn),同學們還記得那個表述嗎7(通過舊知引發(fā)思考)它就是:"正如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恩格斯通過這樣的類比,充分肯定了這兩個發(fā)現(xiàn)的劃時代意義。其中達爾文所發(fā)現(xiàn)的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指的就是他的進化論學說,也就是《物種起源》一書的思想精髓。今天我們共同學習這篇《物種起源導言》,去大致了解一下生物進化論的幾個主要觀點。

  1、作者簡介

  達爾文(1809一1882)是"進化論"的創(chuàng)始人。出生于英國一位名醫(yī)之家,1825年進愛丁堡大學學醫(yī),1828年進劍橋大學學神學,但他從小就熱心研究自然科學,特別是生物學。1831年至1836年,由于漢斯羅教授的惟薦,以自然科學家身份,隨英國皇家軍艦貝格爾號環(huán)球航行。五年間,他考察了許多地方,對各種生物進行了搜集研究,從此確定了他一生的事業(yè)。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了《物種起源》從根本上否定了當時甚囂塵上的"神創(chuàng)論""物種不變論"的傳統(tǒng)觀念,成為劃時代的巨著,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2、關于"導言"

  導言,亦稱緒論,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說明自已撰寫著作的目的、過程、資料來源,并扼要地說明書中闡述的觀點和結論,使讀者先得到一個總概念,幫助理解整部著作,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物種起源》導言教案》。

  (二)整體感知

  一、[思考]課文哪些段落中概括表述了作者關于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觀點?

  [明確]文章的第四、五、六、七小節(jié)。

  據(jù)此,文章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3節(jié))說明《物種起源》一書的寫作經(jīng)過和摘要發(fā)表的有關情況。

  第二部分(4-7節(jié))扼要介紹《物種起源》一書的內容體系。

  二、積累詞語。

  博物:動物、植物、礦物、生理等學科的總稱。

  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瑣屑:瑣碎,細小而繁多,崳毸。屑,碎末。

  遺傳:生物體的構造和生理機能等由上代傳給下代。

  趨向:朝著某個方向發(fā)展。

  信奉:文中指相信并奉行。

  歸因于:歸結原因到(某方面)。

  漸感不支:漸漸感到(體力或精力)支持不住。

  不足為奇:不值得奇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多指事物或現(xiàn)象很平常。

  (三)知識要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一、默讀全文,畫出本文每一自然段中能概括本段主旨的核心句。

  [提示]第1段:"我并沒有輕率地下結論"。

  第2段:"我早日發(fā)表這個摘要的原因"。

  第3段:"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未必完備"。

  第4段:"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

  第5段:"要解決這個困難問題,應當從研究家養(yǎng)動物和栽培植物著手。

  第6段:"我把家養(yǎng)變異的問題,放在本書的第一章"。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所謂同屬的種,都是其他大概已經(jīng)滅亡的種所傳下來的直系后代,而現(xiàn)在認為同種的各項變種,都是這同種的后代。我又確信自然選擇作用,它雖然不是物種變異的唯一條件,也該是最重要的條件"。

  二、[思考]根據(jù)上述文章的核心句,本文作者行文的思路是怎樣的?

  [點撥]全文7段的行文思路是這樣的:先陳述自己研究的歷程,表明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接著用華萊斯先生的研究印證了自己結論的可靠性。

《物種起源》教案2

  教學目的:

  一、學習達爾文為科學而不懈努力,嚴謹求實的精神。

  二、通過對本課內容的學習,訓練學生篩選各種信息的能力,使篩選信息迅速、準確的要求落到實處。

  三、深刻領會一些詞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篩選局部信息。

  教學難點:

  分析長句,對長句中一些詞語的作用進行挖掘、歸納。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整體把握文章,篩選文章中重要信息,訓練學生對相關信息的組合輸出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就象是不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人們總在對生物如何產(chǎn)生這一問題做著不懈的探索。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種,即生物的種,指具有一定形態(tài)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區(qū)的生物類群。起源,即生物怎樣產(chǎn)生的。導言,即緒論,一種文體,一般用來說明著作的編寫經(jīng)過,出版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

  二、明確學習重點,指導學生完成下列工作:

  1.用“跳讀法”初讀課文,了解本文主要寫了幾方面的內容。

  明確:可以有不同理解。

 。ㄒ唬┧姆矫妫簩懽鹘(jīng)過;提前發(fā)表的原因;書的性質;書的主要觀點。

 。ǘ﹥煞矫妫簳鴱膶懽鞯匠霭娴囊恍┱f明;書的基本觀點和研究方法。

 。ㄈ┤矫妫簩懽鹘(jīng)過;出版說明,書的基本觀點。

  2.解決需要注意的詞語:

  趨向:V,朝著某個方向發(fā)展;N,事物發(fā)展的方向。

  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傳布:廣泛散布。

  3.網(wǎng)頁提示本文背景知識:8MU

  三、師生共同討論解決下列問題,完成對文中信息的篩選:

  1.提問:作者認為“物種”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明確:物種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然選擇是物種產(chǎn)生

  的最重要的條件。(此題其實就是課后練習一的變換,訓練對作者觀點的把握)

  2.膠片選擇: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鳥、槲寄生為例是想證明以下哪一種看法?

  A.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

  B. 一般的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huán)境……作為唯一可能引起變異原因是不合理的。

  C.要想了解“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單憑一方面的條件。

  明確:選C。因為作者對這兩個例子的分析有明顯區(qū)別。對于前者的例子,作者說“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對于后者的例子,作者說“僅僅以外部環(huán)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是不合理的”。而植物習性的影響,植物本身的傾向不屬于外界條件(外部環(huán)境),因此可排除B,對于A,只要抓住作者舉兩例主要想否定不正確的作法即可排除。

  3.提問:第五段開頭的“因此”,“此”指代什么內容?

  明確:代四段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即“僅僅以單方面的條件來解釋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

  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4.閱讀第五段,完成課后練習二。

  明確:目的:我們對于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個明確的了解。

  意義:我經(jīng)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yǎng)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

  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兩點認識: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人類選種力量的偉大,能使微小的變異

  逐漸累積起來。

  5.第六段開頭,“根據(jù)上述理由”具體指什么理由?

  明確:家養(yǎng)變異的意義,即為處理“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的問題和其他一

  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6.閱讀下列文字,完成相應問題:

  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廣泛而繁多,而它的鄰種卻分布得狹小而稀少呢?誰能解決這個問

  題呢?然而這些關系,實在是非常重要,因為我相信,這是決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現(xiàn)在和將來的命運,以及變異的趨向的。

  這些關系指的是(某種生物和鄰種)的關系,它決定著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命運)和(變異趨向)。

  四、 小結:

  本節(jié)課涉及到以下幾項篩選信息能力:

  1. 對重要信息與一般信息的篩選把握能力。如本文中體現(xiàn)作者觀點的句子即為重要信

  息。

  2. 對文中相關信息和無關信息的辨析與把握能力。如第4段中兩個“不合理”的異同。

  3. 對所篩選信息的全面理解和重新組合能力。篩選信息時,可以抓關鍵語句,捕捉重要

  信息,也可聯(lián)系上文,把握相關信息。

  五、作業(yè):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對文中一些長句的分析,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進而達到對句子的深入理解。

  教學步驟:

  一、 明確本課學習重點,檢查作業(yè)情況:

  課后二、三、四題。

  二、 關于長句及長句的分析:

  長句:容量大,信息豐富,顯得莊重的句子,有時是單句,有時是復句。適用于詳盡地

  敘述事物或嚴密地闡述道理,多用于書面語,特別是科技文和政論文。

  長句的分析:首先要注意尋找主干(主、謂、賓),剔除枝葉(定、狀、補)或分清各分句間的層次關系(偏正、并列、轉折等),以達到對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葉”在句中的作用,它們往往在程序、時間、范圍、條件、數(shù)量、位置等方面對句子主干進行限制,從而使長句嚴密而周到,很多時候,“枝葉”在句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去掉它們會使句意大變。

  三、 從文中選出幾個長句,分別運用找主干法和劃分層次法進行分析:

1.我曾以博物學者的.資格參加貝格爾號巡洋艦的環(huán)球遠航,在南美洲看到的關于生物的

  地理分布和現(xiàn)在生物與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系,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明確:一二句并列關系,二句是個單句,主語“關系”。

  2.如果把像啄木鳥的構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適應于捉取樹皮里面的昆

  蟲,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

  明確:一個長單句,主語從開頭到條件,是一個句子來充當一個成分。

  3.這個結論,即使很有根據(jù),但是如果不能說明地球上的無數(shù)生物,怎樣經(jīng)歷變異而達

  到它們的極其完善的構造和相互適應,仍然是難以令人滿意。

  明確:一個復句,第一層在“根據(jù)”后邊,轉折關系;第二層在“仍然”前面,假設關系。

  教師歸納:用這兩種方法,主要是從主體上把握句意,而對句中細微之處的分析則必須

  注意句中關鍵詞語的表意功能。

  四、 從信息篩選、挖掘的角度對下列長句進行討論分析: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

  可以得到一些結果。

  引導學生篩選出相應的詞語:寫作前三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搜集、整理、研究;

  搜集過程中的關鍵:耐心、全面(各種)

  說明估計的謹慎:也許、一些

  2.我雖然力求審慎,使一切能根據(jù)正確的證據(jù),但是錯誤的竄入,還是不可避免的。

  提問: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據(jù)正確的證據(jù),為什么還會有錯誤出現(xiàn)?

  明確:“力求”二字不可忽視,它對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極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飾到“使一切能根據(jù)正確的證據(jù)”,所以會有錯誤出現(xiàn)。

  3.又如槲寄生,它生長在某幾種樹木上以吸取養(yǎng)料,需要鳥類傳布它的種子,更因為它

  是雌雄異化,必須依賴昆蟲才能完成傳粉作用;如果我們僅僅以外部環(huán)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這種寄生植物的構造以及它與其他幾種生物的關系,必然也同樣是不合理的。

 。ㄍ队埃⿲Ρ揪涞乃姆N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以槲為例,說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構造和相互之間的關系都是十分復雜而又難以理解的。

  B. 我們想正確解釋生物的構造、生物之間的關系,就不能歸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個例證。

  C.若只以外部環(huán)境,植物習性的影響以及它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植物的槲寄生的構造和相互關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 在研究槲寄生時,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樣,對它的結構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關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明確:B正確。A中“又難以解釋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對應點,原句主要是“僅僅以……來解釋……,必然也是不合理的!盋與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變成了頓號,使原有的選擇關系變?yōu)椴⒘嘘P系。D的錯誤與A同,程度還甚于A,故不對。

  4.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方面的事實和證據(jù),加以詳細敘述和比較,然后才能得

  到完善的結果,但是這里所不能辦到的。

  提問:句中“事實”與“證據(jù)”兩詞能否去掉一個?

  明確:不能。因為事實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證據(jù)”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質的例子,兩個詞聯(lián)用,體現(xiàn)了作者的周密。

  提問;“敘述”和“比較”兩個詞能否去掉一個?

  明確:不能。前者能使人了解得比較全面、具體,但還不能表現(xiàn)本質;后者能使人鑒別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質,體現(xiàn)了作者的嚴謹。

  5.我經(jīng)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yǎng)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

  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提問:把本句中的“線索”換成“證據(jù)”會有什么不同效果?

  明確:因為本句中有“還不夠完備”的話,所以作者只說“提供線索”,說明作者是實事求是地估價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換成“證據(jù)”,句意就變成了可以提供帶規(guī)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質的結論。這句話也鮮明體現(xiàn)了作者的嚴謹、周密!耙磺小、“最”兩詞表現(xiàn)了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五、 小結:

  本節(jié)課,主要針對文章中的一些長句作了相應訓練,理解長句,不能簡單停留在懂得大意,而應深入挖掘句中關鍵詞語的豐富信息,還要注意一些修飾性詞語如“必須”“最”“應該”“可能”等,對于關鍵詞語在程度、時間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六、作業(yè):同步訓練。

《物種起源》教案3

  教學目的

  1. 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

  2. 能夠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一、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 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二、 教學設想教學方法

  1. 點拔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拔,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 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閱讀的可操作性。

  三、 媒體設計

  1. 擬采用多媒體授課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2. 有條件可在課前播放有關介紹達爾文的影視片。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步驟:p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的思路,篩選重要信息

  一、 導語設計

  (將書打開到插圖——達爾文頭像)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進化論之門

  二.解題:

  1. 板書課題

  辨析下列句子標點使用正確與否。

  (1) 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 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3) 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序言》。

  (4) 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 關于“導言”。導言即緒論。書的前面有一篇導言,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也可暫時不講,留待概括課文內容說用)

  3. 介紹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請一位學生讀淺釋1,教師補充。 [查理·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觀察并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經(jīng)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物種起源》導言 教案二》。隨后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容。-------摘自《辭!(1999年版)

  [進化論] 亦稱“演化論”,舊譯“天演論”。生物進化論是研究生物進化、生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guī)律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部門。進化論一詞最初是拉馬克提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而現(xiàn)代生物學的發(fā)展,促進了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而來,現(xiàn)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得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 ------摘自《辭!(1999年版)

  三.研習課文

  1.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難的詞語,先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教師再用幻燈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詞語。 瑣屑:細小而繁多。審慎:周密而謹慎。趨向:①動詞,朝著某個方向發(fā)展;②名詞,事物發(fā)展的動向。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探討:研究討論。傳布:廣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課時課首檢查用)

  a.畫出文中結論性的語句;

  b.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B.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請一位同學回答;

  C.教師板書并明確。

  整理成書的過程(1)

  寫作經(jīng)過 提前發(fā)表的原因(2)

《物種起源》教案4

  教學目的

  1.分析說明、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2.篩選課文信息,提取課文關于《物種起源》出版的內容要點。

  3.體會達爾文對科學的態(tài)度以及對物種起源的看法和觀點。

  4.體會本文語言的正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重點:篩選本文的主要觀點和關鍵詞語 教學難點:表述本文信息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方法:整體與分段閱讀相結合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大家知道,人類科學史上有幾次重大的發(fā)現(xiàn),你能說說都有哪幾次嗎?對了,在自然科學上有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社會科學上,有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達爾文對自然界的進化歷程持怎樣的觀點,《物種起源》一書又是怎樣寫成的。

  二.作者與作品介紹

  達爾文出生于英國魯茲巴利鎮(zhèn)一世代名醫(yī)家庭,祖父、父親都是生物學愛好者,祖父提倡生物進化論觀點,生物進化思想深刻影響了達爾文。達爾文在愛倫堡大學學醫(yī)和劍橋大學學神學時,卻特別熱心研究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學。 達爾文年輕時證實生物許領域處于“神創(chuàng)論”、“物種不變論”與“進化論”的激烈斗爭時期,他大學畢業(yè)后,由于漢斯羅教授的推薦,1831年他以自然學家的身份參加一艘軍艦為期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他在這次旅行中,考察了沿途大陸沿岸動植物、地質地貌,收集到不少資料。他驚人地發(fā)現(xiàn)“物種是逐漸變化的”,物種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自然選擇”的過程,而不是“神創(chuàng)”的“不變的”。 1836年達爾文回國后,以進化論觀點整理、研究科學考察中獲得的資料,又花了14年進行科學實驗,收集研究資料,撰寫自己得出的結論,他為了弄清物種變化的原因和規(guī)律,選擇了家養(yǎng)動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學實驗方法;他細心總結育種專家、園藝家和他自己飼養(yǎng)動物栽培植物獲得的實驗經(jīng)驗,逐漸形成了人工選擇的新理論,用“生存斗爭”的觀點來解釋生物進化。 達爾文在寫《物種起源》時,由于英國生物學家華萊斯年輕時也做過環(huán)球科學考察,他也得出了與達爾文相同的結論,寫出了一篇論文寄給達爾文,達爾文感到震驚,他于是決定把華萊斯的論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綱 《物種起源》同時發(fā)表。本文即為當時發(fā)表 《物種起源》時的導言。 《物種起源》發(fā)表后震動世界。達爾文還有《動物和植物在馴養(yǎng)下的變異》《人類起源》等名著。 本文語言準確、嚴密,作者講究選詞,講究用結構復雜的句式表達周密謹嚴的內容。本文采用以說明為主,結合敘述和議論的表達方式。

  三.預習診斷練習

  1.指出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 ) A 瑣屑 審慎 變異 遺傳 B 趨向 扎記 搜集 輕率 C 博物 竄入 親緣 狹隘 D 累積 信奉 胚胎 槲寄生 2.下面三組語句中劃線的詞“精細”和“冷靜”、“耐心”和“專心”、“完備”和“完善”能不能互換,為什么?

  (1)A 精細的研究 B 冷靜的判斷 答:“精細”表明研究得細心,一絲不茍。“冷靜”則表明這個判斷是經(jīng)過冷靜思考而不是憑一時沖動作出的。如果互換則造成定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

 。2)A 如果 耐心搜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 B 這樣,在五年的時間內,我專心思考這個問題…… 答:材料往往繁多復雜,而且每一種材料的搜集要付出辛勤勞動,所以應用“耐心”作“搜集”的狀語,至于思考問題當然應該“專心”即專注思考,如果互換就不大準確。

 。3)A 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未必完備。 B 我經(jīng)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yǎng)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 C 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方面的事實和證據(jù),加以詳細敘述和比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 D 這個結論,即使很有根據(jù),但是如果不能說明地球上的'無數(shù)生物,怎樣經(jīng)歷變異而達到它們的極其完善的構造和相互適應,仍然是難以令人滿意。 答:“完備”有完善齊備之意,“完善”則是完美無缺的意思。兩者語意范圍不同。

  3.在下文括號里填入虛詞恰當?shù)囊豁検牵?) 對于生活在過去的地質時代的無數(shù)生物的相互關系,我們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許多事實現(xiàn)在還是不清楚,( )在未來長期內( )還弄不清楚,( )我們經(jīng)過了精細的研究和冷靜的判斷,可以毫不懷疑地斷言創(chuàng)造論的錯誤。 A 雖然 而且 也 但是 B 雖 但 卻 但是 C 即使 而且 也 可是 D 然而 并且 也 可是

  四.整體閱讀,概括內容

  1.本文是關于《物種起源》一書的序言,從內容看,它包含了幾個方面? 答:兩個方面,即關于《物種起源》出版的說明和《物種起源》一書的主要內容及觀點。

  2.作者對《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作了哪些方面的說明? 答:主要作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說明。一是成書過程;一是付梓原因;一是存在問題及今后打算。

  3.關于出版的說明,作者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試具體說明這樣說明的優(yōu)點? 答:作者按照層進的順序進行了說明,成書是“過去”之事,付梓是“現(xiàn)在”正在做的事,存在的問題算是對出版本書的一個客觀評價,而未來的打算還是一種想法,這樣的說明可以讓讀者清晰地看到自己研究的整個歷程,有助于表明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嚴謹?shù)墓ぷ髯黠L。

  4.從作者的說明來看,《物種起源》一書在理論上有哪些突出之處? 答:一是取得了研究物種的起源的初步結論;二是讓人們看到了研究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方法和意義。

  5.作者在研究物種起源中得出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答:首先發(fā)現(xiàn)了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進而發(fā)現(xiàn)自然選擇是物種變異的最重要的條件,但非唯一條件,在研究的基礎上,徹底否定了創(chuàng)造論的錯誤觀點。

  6.本文有許多語句實際上起了過渡或總結提示作用,請在書上畫出這些語句。

  7.根據(jù)前面的分析,試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并寫出各個段落層次的大意。

  五.鞏固性練習

  剖析下列長句,了解其中所提供的信息,按提示填空。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出一些結果。 a.這句話表達了寫作前( )的過程。 b。強調了( )。 c。說明了( ),用“ ”和“ ”等詞語也體現(xiàn)了這種心理過程。

  (2)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個方面的事實和證據(jù),加以詳細敘述和比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 A 既說( ), 又說( ),足見周密。 B 既說( ), 又說( ),足見嚴謹。

 。3)我經(jīng)常獲得因由家養(yǎng)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A 說“還不夠完備”但可以( ),充分說明( ),足見嚴謹。 B 因為“還不夠完備”,所以只說( ),而不說( ),足見周密。 五.作業(yè):繼續(xù)預習課文,仔細弄清各段中的語言信息。

《物種起源》教案5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達爾文及《物種起源》;

  2.初步了解“序言”的寫法;

  3.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篩選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觀點。

  能力目標:

  繼續(xù)訓練并提高篩選文章主要觀點,篩選關鍵詞語、關鍵語句的能力。

  德育目標:

  學習達爾文堅持真理、珍重客觀事實、謙虛謹慎、嚴肅認真、深入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刻苦鉆研的奮斗精神。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篩選主要觀點。

  準確把握信息,篩選關鍵語句。

 。. 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

 。.《物種起源》是一部什么樣的書?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的進化論之門。(播放視頻:達爾文與《進化論》)

  二、解題:

  1.辨析下列句子標點使用正確與否。

 。ǎ保┪覀儗W習《物種起源·導言》。

 。ǎ玻┪覀儗W習《物種起源》導言。

 。ǎ常┪覀儗W習《<物種起源>導言》。

 。ǎ矗┪覀儗W習《物種起源導言》。

  2.關于《物種起源》

  英國杰出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所著《物種起源》(全名為《依據(jù)自然選擇或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的物種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問世。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該著作批判了創(chuàng)造論的錯誤,闡明了進化論的思想。

  3.關于“導言”。

  導言即緒論。是一種用來說明著作的編寫經(jīng)過、出版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等的文體。一般放在書的前面,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

  三、檢查預習

  由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教師根據(jù)情況肯定、糾正和補充達爾文的科學事跡。

  達爾文學說是生物界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學說。由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所著《物種起源》一書奠定科學基礎,以后為生物學上的成就加以論證和發(fā)展。達爾文通過環(huán)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關動植物演變和發(fā)展的科學資料,指出生物進化的主導力量是自然選擇,即遺傳、變異與選擇三種因素綜合作用的過程。認為生物發(fā)生的微細的不定變異,通過累代的選擇作用,適者生存,并逐漸累積有利的變異發(fā)展成新種。不適于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就被淘汰。他總結了用人工選擇方法獲得家畜和農作物新品種的實驗成果,進一步論證了自然選擇學說。達爾文的學說是人類對生物界認識的偉大成就,給形而上學、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以沉重打擊,在推動現(xiàn)代生物學研究的進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達爾文的學說給予很高評價。(播放視頻: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四、研習課文

  1.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和注釋。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難的詞語,先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

 。2)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明確:

 。1)本文需要注意的詞語。

  瑣屑:細小而繁多。

  審慎:周密而謹慎。

  趨向:①動詞,朝著某個方向發(fā)展;②名詞,事物發(fā)展的動向。

  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探討:研究討論。

  傳布:廣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課時課首檢查用)

 。2)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請一位同學回答;

  教師板書并明確。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一、二、三題

《物種起源》教案6

  一、教學目的

 。.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

 。.能夠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3.結合《這個世界的音樂》對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進行評價。

  4.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

  二、教學重難點

 。保攸c: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三、教學設想教學方法

  1.點拔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拔,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閱讀的可操作性。

  四、媒體設計

 。.擬采用多媒體授課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在課前播放有關達爾文的影視片。

  五、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的思路,篩選重要信息。

  一、導語設計

  (將書打開到插圖——達爾文頭像)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進化論之門。

  二.解題:

  1.板書課題:辨析下列句子標點使用正確與否。

  (1)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ǎ玻┪覀儗W習《物種起源》導言。

 。ǎ常┪覀儗W習《物種起源序言》。

 。ǎ矗┪覀儗W習《物種起源導言》。

 。玻P于“導言”。導言即緒論。書的前面有一篇導言,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也可暫時不講,留待概括課文內容說用)

 。常榻B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出示PPt課件:[查理·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RobertDarmin,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觀察并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jīng)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隨后《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容。-------摘自《辭!罚ǎ保梗梗鼓臧妫

  [進化論]亦稱“演化論”,舊譯“天演論”。生物進化論是研究生物進化、生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guī)律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部門。進化論一詞最初是拉馬克提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而現(xiàn)代生物學的發(fā)展,促進了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而來,現(xiàn)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得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摘自《辭!罚ǎ保梗梗鼓臧妫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難的詞語,先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教師再用幻燈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詞語,嵭迹杭毿《倍。審慎:周密而謹慎。趨向:①動詞,朝著某個方向發(fā)展;②名詞,事物發(fā)展的動向。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探討:研究討論。傳布:廣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課時課首檢查用)

  B.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段的主體信息。

  C.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請一位同學回答。

  D.教師板書并明確。

  整理成書的過程(1)

  寫作經(jīng)過提前發(fā)表的原因(2)

 。ǎ薄常﹥热葸^簡的原因(3)

  物種由演變而來(4)

  基本觀點介紹研究的方法(5)

  (4—7)家養(yǎng)變異的作用(6)

  強調觀點的正確(7)

 。ń庹f:通過速讀,整體感知文章并初步篩選出文章的關鍵句及主要觀點;通過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文;通過簡潔的段意概括,意在培養(yǎng)學生提煉觀點、準確表達的語用能力。)(又:可以聯(lián)系“導言”體裁談內容)

 。玻唧w研習,突出重難點。師生共同討論解決以下問題,完成對文中信息的篩選。

 。1).篩選作者主要觀點。(提示:注意標志性語言——觀點提示語)

  明確:①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

 、趧(chuàng)造論在事實上決不能成立。

 、凵锏姆N不是不變的;所謂同屬的種,都是其他大概已經(jīng)滅亡的種所傳下來的直系后代,而現(xiàn)在認為同種的各項變種,都是這同種的后代。

 、艽_信自然選擇作用,它雖然不是物種變異的唯一條件,也該是最重要的條件。

  信息的整合:①與②、③意思相同,③表述更加嚴密,因此就保留③④

  提示:注意標志性語言——這個結論、可以毫不懷疑地斷言、我深信、我又確信

 。2)完成對第四、五段相關信息的篩選(重點段落信息的分類和篩選)。

  重要的段落,信息不但重要而且密集,需要分類篩選,使之井井有條。分類和篩選都有賴于辨析。分類,需要初步的辨析,才能作出概括;篩選,需要進一步辨析,才能選得準確。

  關于研究家養(yǎng)動物和栽培植物的兩段文字來說,初步的辨析,可以概括為四點:研究目的,研究價值(意義),研究途徑,研究結論。其中“價值”是現(xiàn)成的,“目的”“途徑”與“結論”是概括出來的。

  分類后就可以篩選相關信息了。

  目的:我們對于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個明確的了解。

  意義:我經(jīng)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yǎng)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結論: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人類選種力量的偉大,能使微小的變異逐漸累積起來。

  (3)完成練習二。篩選相應語句,說明達爾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難度逐漸加大,由局部到整體,培養(yǎng)學生全面理解和把握課文的能力)

  教師引導,概括歸納,形成結論。

  ①進行長期廣泛的實地考察。

 、诟矣趹岩膳c否定不符合事實的陳腐學說,敢于創(chuàng)新知識。

  ③耐心搜集大量浩繁的'材料,加以整理研究。

 、芫毜匮芯渴聦,專心思考,冷靜判斷,把每個觀點都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

 、萁鉀Q困難問題,要選準突破口,為進一步研究尋找最可靠的線索。

 、扪芯砍^要不斷充實,不斷完善。

  四、作業(yè):

  第5段“因此”中“此”、第6段“理由”、第7段“這些關系”指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信息間的關系:指代和被指代的關系,解證和被解證關系。

  2、篩選關鍵語句特別是文中一些長句,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進而達到對句子的深入理解。

  3、作者的觀點進行評價。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情況。

  1、詞語解釋

  2、對代詞指代信息的確認(上課時作業(yè)1)

 。1)第五段開頭的“因此”指代什么內容?

  明確:指代第四段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即“僅僅以單方面的條件來解釋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題旨在訓練學生對有關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時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還要對文中相關信息進行重新組合,并能運用適當?shù)恼Z言進行表述。

 。2)第六段開頭,“根據(jù)上述理由”具體指什么理由?

  明確:第五、第六兩段都是針對“家養(yǎng)變異”的問題來說的。作者把這一問題放在本書的第一章,原因應是“家養(yǎng)變異”對于研究物種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經(jīng)過這樣的合理誰想后,我們就可以把“家養(yǎng)變異的意義”作為本題的答案了。即家養(yǎng)變異可以為處理‘“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的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3)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廣泛而繁多,而它的鄰種卻分布得狹小而稀少呢?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然而這些關系,實在是非常重要,因為我相信,這是決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現(xiàn)在和將來的命運,以及變異的趨向的。

  “這些關系”指的是(某種生物和鄰種)的關系,它決定著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命運)和(變異趨向)。

  解答本題應該使學生認識到:某種生物和鄰種分布狀態(tài)的強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種生物和鄰種”才是重要信息,它們構成了決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運”和“變異趨向”的關系。

 。4)辨析選擇(理解信息間的關系),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鳥、槲寄生植物為例是想證明以下哪一種看法?(以下三種看法由幻燈片打出。)

 、偕锏姆N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

  ②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huán)境……作為唯一可能引起變異原因”是不合理的。

 、垡肓私狻吧镒儺惣跋嗷ミm應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單憑一方面的條件。

  明確:是要證明第③種看法。因為作者對這兩個例子的分析有明顯區(qū)別。對于啄木鳥的例子。作者說“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而對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說“僅僅以外部環(huán)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是不合理的”。而“植物習性的影響”、“植物本身的傾向”不屬于“外界的條件”(即外部環(huán)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項;對于第①項,學生只要抓住作者舉這兩個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確的作法即可排除。

  二、篩選關鍵語句

 。ㄒ唬┛茖W論著的特點在于科學性,表述極其準確,遣詞造句無不嚴謹周密。理解性的篩選,主要就是篩選關鍵句。抓住關鍵句,就能準確把握信息。

 。1)“回國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边@一句里面“搜集”“整理”“研究”“耐心”“也許”“一些”都是關鍵詞語。

 、佟八鸭薄罢怼薄把芯俊北砻餮芯窟M化論的步驟和過程,達爾文的研究是從客觀事物出發(fā)的,他的進化論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的。

 、凇澳托摹蓖嘎恫牧系暮品保ぷ鞯钠D巨,也透露達爾文驚人的毅力。

 、邸案鞣N”,說明材料種類之多,也透露達爾文全面展開研究的廣闊視野。

 、堋耙苍S”,說明確立課題時的推斷,事前無法確知,只是一種可能性。

 、荨耙恍笔钦f當時的期望值。

 。2)“1844年又把這些札記加以充實,寫成當時我認為是正確的結論的綱要。”其中“又”“當時”是關鍵詞語。

 、佟坝帧弊滞嘎哆_爾文研究工作不斷深入,他有永不滿足的科學精神。

 、凇爱敃r”可見達爾文的思想是不斷發(fā)展的,不斷完善的,他總是不斷超越自我,一旦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就修正自己的觀點。

  (3)“我雖然力求審慎,使一切能根據(jù)正確的證據(jù),但是錯誤的竄入,還是不可避免的。”其中“竄入”是關鍵詞語。說明如果還有錯誤,那不是由于主觀疏忽,乃是由于認識的局限性。

 。ǘ⒈嫖鲩L句所包含的復雜信息。

  短句的信息量小,不難辨析;長句的信息量大,較難辨析要分析長句,化長為短,變難為易。

  (4)“關于物種起源的問題,如果一位博物學家,對于生物相互間的親緣關系它們的胚胎的關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質期內出現(xiàn)的程序等等事實,加以思考,那么,我們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

 、佟皩τ谏锵嗷ラg的親緣關系它們的胚胎的關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質期內出現(xiàn)的程序等等事實”,是“思考”的對象,也就是研究的資料,可以概括為“研究物種起源所憑借的事實基礎”。

 、凇皩τ-------事實,加以思考,那么,我們可以推想得到”,可以概括為“研究物種起源的方法”。

 、邸吧锏姆N,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這是對物種起源的推斷,也就是物種起源的基本觀點。

 、堋安皇欠謩e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謂“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正是“神創(chuàng)論”!安皇恰奔捶穸ā?梢愿爬椤皩ι駝(chuàng)論的否定”。

 。ㄈ┌盐淖中畔⑥D換為圖示信息理解復雜的句子意義。

 。5)“所謂同屬的種,都是其他大概已經(jīng)滅亡的種所傳下來的直系后代,而現(xiàn)在認為同種的各項變種,都是這同種的后代。”用如下圖示法理解,比較容易。

  ⊕○○○○○●◎⊙

  同屬的種變種

  三、對作者的觀點理解和評價

  辨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和永恒發(fā)展的,世界的發(fā)展是事物內部的矛盾斗爭引起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試從課文中篩選出符合辯證法基本觀點的例子。

 、偈澜缡瞧毡槁(lián)系的例子:生物相互間有親緣關系,而且互相適應,即使它們的胚胎也有相互關系,活在過去的地質時代的無數(shù)生物也有相互關系。

  ②事物是永恒發(fā)展的例證:生物的種不是不變,所謂同屬的種,都是其他大概已經(jīng)滅亡的種所傳下來的直系后代,而現(xiàn)在認為同種的各項變種,都是這同種的后代。生物都處在不斷變異的過程中。

 、蹆纫蚴亲兓母鶕(jù)的例證:生物變異是遺傳的變異,物種變異最重要的條件是自然選擇。外部環(huán)境如氣候、食物等等不是引起變異的唯一原因。

  四、歸納本課所學內容。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針對文章中的一些長句作了相應的訓練,理解長句,不能簡單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而應深入挖掘句中關鍵詞語的豐富信息,還要注意一些修飾性詞語如“必須”、“最”、“應該”、“可能”等,對于關鍵詞語在程度、時間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五.布置作業(yè):

  1、《瑣憶》中魯迅曾說:“進化論牽制過我,但也有過幫助!痹鯓永斫膺@句話?請加以思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片段。

  2、結合課文內容,查閱有關資料,篩選重要信息,了解達爾文學說的影響和后世的發(fā)展,以及近代科學對達爾文學說的不同意見,然后在班里交流。(建議課外閱讀文章:語文讀本《達爾文和進化論》,課本《這個世界的音樂》,了解有關達爾文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進而比較達爾文的觀點和托馬斯的觀點)

《物種起源》教案7

  一、教學目的

  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方法一:(將書打開到插圖——達爾文頭像)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進化論之門。

  方法二:如果有人罵你是“狗”生的,我想你會很難過。但如果他這樣罵你,說你是“猴子”變的,估計就對你沒有什么殺生力了!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同的反映,是因為我們都接受了達爾文的觀點,并且對他深信不疑。而以前是神創(chuàng)論。

  在人們當時對《神創(chuàng)論》深信不疑的時候,就像我們現(xiàn)在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深信不疑,如果現(xiàn)在有人能夠提出一個全新的科學觀點,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事實上,現(xiàn)在有了敢跟達爾文叫板的人。“進化論是20世紀最大的偽科學!”說這話的是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數(shù)學教授裴雪重。

  二.解題:

  1.介紹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請一位學生讀注釋1,教師補充。查理羅伯特達爾文(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觀察并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經(jīng)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隨后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容!浴掇o海》(1999年版)

  教師讀《甜蜜的婚姻苦澀的果》(見“中學語文”網(wǎng),那里還有很多有關達爾文的資料,本資料見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40),節(jié)選如下:

  達爾文早年喪母,從小常隨父親去舅舅家度假。舅舅是一個富有的莊園主。他的莊園四周環(huán)繞著茂密的樹林,密布著河漢水塘。這對愛好搜集植物和昆蟲標本的達爾文來說,簡直如同牛進了菜園,經(jīng)常流連忘返。達爾文有三個表姐,她們都非常喜歡這個聰明漂亮的小表弟。達爾文對表姐們的殷勤款待也感到格外滿意和高興。然而,最讓他傾心的還是小表姐艾瑪。艾瑪比達爾文大10個月,她對達爾文有著更深一層的感情。1831年,達爾文經(jīng)植物學教授享斯洛的推薦,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去南美進行科學考察。臨行前,他對艾瑪說:“估計我要離開兩年,你能等著我嗎?”艾瑪漲紅著臉點了點頭。

  兩年過去了,不見達爾文的身影。整整等了五年,達爾文終于在環(huán)繞地球一周之后歸來了。艾瑪原以為達爾文一到家就立刻提出結婚,然而她失望了。達爾文想,自己在事業(yè)上還無建樹,而且尚未找到有固定收入的職業(yè),如果匆忙結婚,必定會給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帶來不少難題。兩年后,達爾文出版了《“貝格爾”號航行中的動物學發(fā)現(xiàn)》一書,同時得到了地質學會秘書的職位。1839年1月29日,差兩個星期就滿30歲的達爾文終于與青梅竹馬的艾瑪結了婚。

  婚姻是十分甜蜜的,但是結的果卻是苦澀的;楹,艾瑪生了6男4女,計10個孩子。然而,沒有一個孩子是健壯的。兩個大女兒未長大就夭折了,三女兒和兩個兒子都終身不育,其余的孩子也都被病魔纏身,智力低下,這使達爾文非常難過。雖然他和艾瑪感情很好,事業(yè)上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這仍彌補不了他心頭的創(chuàng)傷。一天、二天……一年、三年……面對一群智力不佳、病病快快的孩子,瞧瞧艾瑪,達爾文百思不得其解!凹热唤H繁殖可以培養(yǎng)出最好的馬和狗,難道這個原理就不適用于人類嗎?”后來,經(jīng)過對植物的多年研究,特別是從蘭花傳粉與植物界中異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現(xiàn)象中,達爾文恍然大悟:他和艾瑪所生的孩子之所以不健康,是兩人血緣太近,是近親結婚造成的。雖然達爾文解開了疑團,但為時已晚,苦酒已經(jīng)喝下肚子了。

  進化論。亦稱演化論,舊譯天演論。生物進化論是研究生物進化、生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guī)律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部門。進化論一詞最初是拉馬克提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而現(xiàn)代生物學的發(fā)展,促進了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而來,現(xiàn)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得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浴掇o海》(1999年版)

 。玻P于導言。導言即緒論、序言、序、引言、前言。書的前面有一篇導言,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一般包括寫作經(jīng)過、內容和評價。(也可暫時不講,留待概括課文內容說用)

  三.研習課文

  1.閱讀課文

 。玻臀锓N起源問題,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1)作者認為“物種”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明確:A物種中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B自然選擇是物種產(chǎn)生的最重要的條件。

  本題把課后練習一換了一個說法,訓練學生對作者觀點的把握能力。(請學生參看P14補白)

  (2)辨析選擇題,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鳥、職寄生為例是想證明以下哪一種看法?(以下三種看法由幻燈片打出。)

  ①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

  ②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huán)境……作為唯一可能引起變異原因”是不合理的。

 、垡肓私狻吧镒儺惣跋嗷ミm應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單憑一方面的條件。

  明確:是要證明第③種看法。因為作者對這兩個例子的分析有明顯區(qū)別。對于啄木鳥的例子。作者說“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而對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說“僅僅以外部環(huán)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是不合理的”。而“植物習性的影響”、“植物本身的傾向”不屬于“外界的條件”(即外部環(huán)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項;對于第①項,學生只要抓住作者舉這兩個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確的作法即可排。(本題要求辨析觀點和材料的關系)

  引導學生了解神創(chuàng)論,可以用例子:(1)亞當、夏娃。上帝起先只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男人,便用他身上一個肋骨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女人。(2)貓創(chuàng)造出來,是為了逮老鼠的,老鼠創(chuàng)造出來是為了給貓吃的。

  3.請結合導言特點,說說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

  教師板書并明確。

  整理成書的過程(1)

  成書經(jīng)過 提前發(fā)表的原因(2)

  (1—3) 內容過簡的說明(3)

  物種起源的觀點(4)

  書的內容 變異研究的方法(5)

 。ǎ础罚 變異研究的結論(6)

  主要觀點的總結(7)

  五、作業(yè):

《物種起源》教案8

  教學目的:

  閱讀目標:

  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夠把握文中關鍵語句,進而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了解序言的寫作體例。

  情意目標:

  了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入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教學設想、教學方法

  點撥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撥,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閱讀的可操作性。

  多媒體設計:

  1、擬采用圖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2、盡量爭取播放有關介紹達爾文的影視錄像。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步驟:

  1、 導語設計

  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把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的進化論之門。

  2、 解題

  板書課題

  關于“導言”

  導言,又叫緒論。學術論著的開頭部分,一般說明全書主旨和內容等。

  介紹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達爾文(1809—1882)是進化論的創(chuàng)始人。出身于英國一位名醫(yī)家庭,1825年進愛丁堡大學學醫(yī),1828年進劍橋大學學神學,但他從小就熱心研究自然科學,特別是生物學。1831年至1836年,由于漢斯羅教授的推薦,以自然科學家身份,隨英國皇家軍艦見格爾號環(huán)球航行。五年間,他考察了許多地方,對各種生物進行了搜集研究,從此確定了他一生的事業(yè)。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了《物種起源》,從根本上否定了當時甚囂塵上的“神創(chuàng)論”“物種不變論”的傳統(tǒng)觀念,成為劃時代的巨著,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進化論引導人們深入地研究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及其規(guī)律,為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開拓了道路。近百年來,分生物學修正、豐富、完善了它。但是,達爾文奠定的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人類認識生物進化的基石。進化論“物競天擇”“生存競爭”的觀點激勵人們奮發(fā)圖強,反對封建迷信,為爭取生存而斗爭,為更好發(fā)展而努力。

  3、 研習課文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 速讀課文,(

  2) 畫出文中結論性語句;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3) 學生相互交流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

 。4) 請一兩位同

 。5) 學回答。

 。6) 教師明確并板書

 。7) 請一學生說出其所畫的關鍵句,而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8) 后集體加以確認。

  明確:關鍵句是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語句,它突出地體現(xiàn)了文章地旨趣,標示文章地思路,顯示文章結構地特點。其類型有:

  a從內容看,中心句是關鍵語句。它是集中揭示說明對象地特征或揭示主要事理的語句如第一段末句第二段末句第四段首句。

  b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偨Y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內容;總提句、過渡句顯示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的推進。如第四段“關于物種起源的問題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個總提句清晰的把文章分成兩個部分。第五段首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內容。第七段末句簡明扼要地總結了進化學說地基本觀點。

  c從出現(xiàn)頻率看,反復出現(xiàn)的文句是關鍵句。一方面是作者著力要表達的觀點需要強調,另一方面也用于顯示脈絡層次如:4段、6段、7段都反復說“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

 。9) 如何篩選關鍵句?

  明確:從內容入手,找出中心句;從思路、結構入手,確認總提句、過渡句和總結句。3、欣賞品味思考:

  這篇導言主要說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jīng)過和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看法。透過說明性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一種精神和人格魅力?找出能體現(xiàn)這種精神和魅力的文字。

  明確:第一段,從“返航“(1831年)到(1859年),其間“深刻的印象”、“耐心的搜集”、“整理研究”“專心思考”、“對這些札記加以充實”等等,一個正確的結論,從考察到研究,從感性到理性,從綱要到全書,歷經(jīng)20多年,可以看出達爾文對待科學工作的嚴謹審慎的態(tài)度和長期刻苦鉆研的精神。

  第2段“華萊斯先生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結合注釋4,可以看出達爾文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第3段,指出本書的缺陷,“還是摘要的性質”,說明今后的打算,“詳盡的刊出”避免使別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反映出達爾文對理論者作嚴肅、審慎的態(tài)度及謙遜的精神。

  第4段“仍然難以令人滿意”表現(xiàn)作者決不輕率的作出結論的科學態(tài)度。

  第5段“這類研究雖然常為一般博物學家所忽略,但是我卻相信它的價值的重大!闭f明作者注重親身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簡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與不足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第7段“毫不懷疑地斷言創(chuàng)造論地錯誤”,“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確信”,這些突出地說明了達爾文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毫不動搖地信念和勇于堅持真理地精神。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精神用簡潔地語言概括并板書。

  (1) 長期考察

 。2) 實事求是

 。3) 謙遜審慎

 。4) 決不(5) 輕率

  (6) 親身實踐

 。7) 不(8) 避缺陷

  (9) 毫不(10) 動搖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這堂課,不僅了解了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而且通過作者說明性導言地閱讀,學會了如何發(fā)現(xiàn)關鍵語句,懂得了正確理解關鍵語句對理解文章地作用,并以此來指導我們今后地閱讀實踐。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2、〈瑣憶〉中魯迅曾說“進化論牽制過我,但也有過幫助!痹鯓永斫膺@句話?請加以思考。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片段。

  課堂板書設計:

  整理成書過程(1)長期考察

  寫作經(jīng)過 提前發(fā)表的原因(2)實事求是

 。1—3) 內容過簡說明(3)謙遜審慎

  物種由演變而來(4)決不輕率

  介紹研究的方法(5)親身實踐

  基本觀點 家養(yǎng)變異的作用(6)不避缺陷

  (4—7) 強調觀點的正確(7)毫不動搖

《物種起源》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準確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

  2、通過文本閱讀引導學生感悟達爾文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3、理解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引導學生感悟達爾文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三、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步驟

 。ㄒ唬⿲

 。ǘ┳髡呓榻B

  可由學生完成,老師適當補充

  達爾文(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觀察并搜集了動植物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jīng)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的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物種起源》從根本上否定了當時甚囂塵上的“神創(chuàng)論”“物種不變論”的傳統(tǒng)觀念,成為劃時代的巨著。

 。ㄈ┙忸}

  緒論,亦稱導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說明自己撰寫著作的目的、過程、資料來源,并扼要地說明書中的觀點和結論,使讀者先得到一個總概念,幫助讀者理解整部著作。

  與序言的區(qū)別:(1)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寫,也可以請別人寫,但緒論一定是著作者本人來寫;(2)序言可以用于文學作品,也可以用于其他類型的著作,而緒論只用于學術類著作;(3)序言與原作者關系可緊可松,內容寬泛,表達自由,而緒論則是著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原作的內容進行介紹,在表達上一說明、議論為主,較為謹嚴。

 。ㄋ模┪谋狙辛

  1、請同學們結合緒論文體的特點,迅速瀏覽課文,看一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告訴了我們哪些內容?

  可應到學生找出每一節(jié)的關鍵句進行歸納

  小結:怎樣找關鍵句(可根據(jù)時間選著講解與否)

  從內容看,中心句是關鍵句

  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

  從出現(xiàn)的頻率看,反復出現(xiàn)的文句

  2、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物種不是被獨立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像其他變種一樣,是從其他物種傳下來的。(第五節(jié))

  物種不是不變的。那些屬于所謂同屬的生物都是另一個并且一般是已經(jīng)滅絕的物種的直系后代,這與任何一個物種的公認的變種是該物種的后代,是同樣的情形。

  達爾文為什么要提前發(fā)表《物種起源》?

  主觀原因:研究工作結束,又體弱多病

  客觀原因:華萊斯研究結論相同

  從達爾文提前發(fā)表《物種起源》的原因及其對物種起源的兩點主要看法的說明,你能感覺到作為一名科學家的達爾文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呢?

  教師可適當引導

  尊重科學、實事求是、不必缺陷、毫不動搖的科學信念與勇于堅持真理的精神

  作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在達爾文的身上遠不止這些精神,你還能從文中找出嗎?

  3、作為一篇說明文,本文語言準確嚴謹,較好的體現(xiàn)了達爾文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兩句這樣的句子嗎?

  (五)小結

  這篇課文是科學論著的導言,它先介紹研究和寫作經(jīng)歷,說明發(fā)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言必有據(jù),沒有輕率下結論,然后說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闡述立論的根據(jù),這樣水到渠成,道出主要觀點。

  五、作業(yè)

  1、感興趣或有條件的同學課后可查找資料完成達爾文大事年表,或者人們對達爾文及其進化論的不同評價。

  2、完成學案。

《物種起源》教案10

  教材分析:

  該篇文章是蘇教版必修五的科學之光的第一課。如何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嚴謹和魅力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之前的教學中,達爾文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達爾文的研究經(jīng)歷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如何讓學生能夠有效掌握,經(jīng)過學習,我了解到,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不會的,會的部分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完成。所以關于達爾文的簡介我準備刪去,只從其研究經(jīng)歷入手切入。

  教學目標:

  關于教學目標的設定我準備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入手,通過方法的學習體會作者對待科研的態(tài)度。閱讀方法主要包括

  1、依據(jù)一些關鍵語段概況文章的能力(研究經(jīng)歷的概況)

  2、從全文入手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對待科研態(tài)度的學習)

  3、學會讀懂緒論、序

  教學過程的開展:

  教學過程以四個“一”展開。主要包括了解一個人(達爾文大家都聽過,但他的研究經(jīng)歷并不熟悉,通過研究經(jīng)歷的概況進一步了解他)、了解一種觀點(生物進化的'觀點學生也都知道,但到底是什么并不熟悉)、明白一種人生態(tài)度(通過全文大家梳理對達爾文的科研的態(tài)度)、會讀一種文體(這里的文體指“序”,可聯(lián)系學生之前學過的《指南錄》后序、《滕王閣序》)

  教學效果反思:

  學生基本能知道概況內容時要注意寫作順序,包括時間、空間、時空順序,同時知道時間的展示不一定要出現(xiàn)數(shù)字,可以使xxx的時候,xxx以后。了解生物進化的觀點也很容易解決。接下來是達爾文對待科研的態(tài)度。這里可聯(lián)系課后聯(lián)系,采用詞語刪掉和補充上讓學生對比兩句之間的關系。學生也基本能理解。最后是關于“序”的介紹。課后聯(lián)系通過找一篇“序”理清“序”的內容來對文章進行強化。綜上能基本完成教學任務。

《物種起源》教案11

  教學目的

  閱讀目標

  1.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高中二冊2課《物種起源》導言。

 。.能夠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了解序言的寫作體例。

  情意目標

  了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入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保攸c: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點拔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拔,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閱讀的可操作性。

  媒體設計

  1.擬采用圖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有條件可在課前播放有關介紹達爾文的影視片。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投影

  達爾文頭像

  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進化論之門。

  二.解題:

  1.板書課題

  投影

  辨析下列句子標點使用正確與否。

  (1)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3)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序言。

 。ǎ矗┪覀儗W習《物種起源導言》。

 。玻P于“導言”。導言即緒論。書的前面有一篇導言,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

 。常榻B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請一位學生讀淺釋1,教師補充。

  投影

  查理·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RobertDarmin,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觀察并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jīng)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高中二冊2課《物種起源》導言》。隨后駿馬征服《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容。

  投影:

  進化論亦稱“演化論”,舊譯“天演論”。通常指生物辦的進貨理論。生物進化論是研究生物進化、生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guī)律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部門。進化論一詞最初是拉馬克提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而現(xiàn)代生物學的發(fā)展,促進了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而來,現(xiàn)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得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

《物種起源》教案12

  江蘇省響水中學20xx高中語文《物種起源》教案 蘇教版必修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理解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2、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提高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本文時要注意抓住關鍵句來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全文的結構。

  2、可以從本文語言的推敲品位中感受達爾文的科學態(tài)度和治學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感悟并學習科學家嚴謹而審慎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刻苦鉆研的治學精神。

  1、能夠理解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2、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提高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物種起源》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觀點;初步了解“序言”的寫法。

  能力目標:繼續(xù)訓練并提高篩選文章主要觀點、概括主旨的中心句,篩選關鍵詞語、關鍵語句的能力。

  德育目標:學習達爾文堅持真理、珍重客觀事實、謙虛謹慎、嚴肅認真、深入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刻苦鉆研的奮斗精神。

  【教學重點】:

  1、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篩選主要觀點。

  2、 準確把握信息,篩選關鍵語句。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教學方法】:

  1、 采用點撥、引導、多媒體設計,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 換位閱讀,情境交流式。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計——采用圖片和文字投影方式以擴大課堂容量。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略)

  二、 簡介達爾文(結合圖片解說)

  達爾文,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學醫(yī)未成,改學神學,后對博物學產(chǎn)生興趣。達爾文從神學院畢業(yè)后以博物學家身份作了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途中見到的大量事實使他把進化論置于真正的科學基礎之上,《物種起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達爾文為人堅韌不撥,虛心好學,73歲因心臟病發(fā)作逝世。

  三、 學生閱讀課文,篩選主要觀點。

  1、 學生相互討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 模擬表演,提練課文主要觀點(一人表演編輯,就課文內容提問;一人表演達爾文,依據(jù)課文內容作答。)

  3、 其余學生就他們表演過程中的遺漏信息加以補充。

  4、 教師小結(投影顯示)

  ① 整理成書的過程

  寫作經(jīng)過 ② 提前發(fā)表的原因

 、 內容過簡的說明

  《物種起源導言》

  ④ 物種由演變而來

 、 介紹研究的方法

  基本觀點 ⑥ 家養(yǎng)變異的作用

  1、 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

  2、 自然選擇是物種變異的最重要的條件。

 、 總結觀點:

  四、 從課文中篩選信息,再加工處理,轉為主動的信息輸出者。

  1、 學生以出版社編輯的身份為《物種起源》寫一篇序言提綱。

  教師點撥:“序言”是寫在詩文或書籍前邊單獨成篇的文章,可敘述,可議論,也可說明。有作者自己寫的叫做“自序”,內容多為交待著述的意圖、宗旨和經(jīng)過;也有別人寫的,多介紹和評論所寫之作。

  2、根據(jù)課文中提供的信息,口頭對達爾文作一個整體的評價。

  引導:第一段的關鍵語句,從“遠航”(1831)到“現(xiàn)在”(1859年),其間“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專心思考”,“又把這些札記加以充實”等等,一個正確的結論,從考察到研究,從感性到理性,從綱要到全書,歷經(jīng)二十多年,可以看出達爾文對待科學工作的嚴謹審慎的態(tài)度和長期刻苦鉆研及對真理的`追求,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段的關鍵句有“華萊斯先生,他對于物種起源問題所得到的”“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們完全相同”(這是指英國的自然科學家,1858年他寫了一篇關于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的科學論文寄給達爾文。達爾文于當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華萊斯的論文同時在林奈學會的雜志上發(fā)表)可以看出達爾文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第三段的關鍵句有指出書本的缺陷,“還是摘要的性質”;說明今后的打算,“詳盡地刊出”,避免使別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反映出達爾文對理論著作嚴肅、審慎的態(tài)度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謙遜的精神。

  第四段關鍵句有:“仍然難以令人滿意”,表明作者決不輕率地作出結論的科學態(tài)度。

  第五段關鍵句有:“這類的研究,雖然常為一般博物學家所忽略,但是我卻相信它的價值的重大!闭f明作者注重親身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

  第六段關鍵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簡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與不足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第七段,關鍵句有“毫不懷疑地斷言創(chuàng)造論的錯誤”,“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確信”這些突出地說明了達爾文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毫不動搖的信念和勇于堅持真理的精神。

  概括: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精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并板書。

  1.長期考察 2.實事求是 3.謙遜審慎 4.決不輕率 5.親身實踐 6.不避缺陷 7.毫不動搖。

  五、布置作業(yè):就課文提供的信息為《物種起源》寫一篇序言。

《物種起源》教案14

  A. 課時安排:二教時。

  B. 教學目的:

  一、思想教育目標:學習達爾文為科學而不懈努力,嚴謹求實的精神。

  二、基礎知識目標:通過對本課內容的學習,訓練學生篩選各種信息的能力,使篩選信息迅速、準確的要求落到實處。

  三、能力培養(yǎng)目標:深刻領會一些詞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C.教學設想:

  一、本文內容比較艱深,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先整體把握文章,疏通一些疑難詞語,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二、師生互動,展開討論,通過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使學生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篩選文中各種信息,掌握篩選信息的一些技能。

  三、引導學生分析文中一些長句,并對長句中一些詞語的作用進行挖掘、歸納。

  第一課時

  A.教學重點難點:

  整體把握文章,篩選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訓練學生對相關信息的組合輸出能力。

  B.教學方法:講讀課。

  C.教學步驟:

  一、由題目導入課文。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的一部重要著作!拔锓N”即生物的種,指具有一定形態(tài)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區(qū)的生物類群。(屏幕隨同顯示)“起源”即生物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導言:即緒論,是一種用來說明著作的編寫經(jīng)過、出版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的文體。

  二、教師明確本課學習重點。指導學生完成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初讀課文,了解本文主要寫了幾方面內容。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對這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理解。

  第一種理解:主要寫了四方面內容。即《物種起源》的寫作經(jīng)過;提前發(fā)表的原因;說明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介紹《物種起源》的主要觀點。

  第二種理解:主要寫了兩方面內容。對《物種起源》從寫作到出版的一些說明;簡介《物種起源》的基本觀點和研究方法。

  第三種理解:主要寫了三方面內容。概述《物種起源》的寫作經(jīng)過;為本書寫了出版說明;闡明關于“物種起源”的基本觀點。

  2.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難的詞語,先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教師再用幻燈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詞語。

  瑣屑:細小而繁多。

  審慎:周密而謹慎。·

  趨向:①動詞,朝著某個方向發(fā)展;②名詞,事物發(fā)展的動向。

  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探討:研究討論。

  傳布:廣泛散布。

  3.簡介本文背景知識,可用兩種方法進行。

  方法一:把預先印好的材料發(fā)給學生,材料包話教參中“達爾文和物種起源”部分以及“有關材料”中一、二、三部分,讓學生在閱讀時圈點勾畫,獲得相關信息。

  方法二;把達爾文和進化論的一些圖片、圖像、資料進行適當編排,輸入電腦,再把相關的文學知識進行錄音、合成,在課上圖文并茂地放給學生聽、看。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獲得相關的背景信息。

  三、師生共同討論解決以下問題,完成對文中信息的篩選。

  1.作者認為“物種”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明確:物種中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然選擇是物種產(chǎn)生的最重要的條件。

  本題把課后練習一換了一個說法,訓練學生對作者觀點的把握能力。

  2辨析選擇題,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鳥、職寄生為例是想證明以下哪一種看法?(以下三種看法由幻燈片或電視屏幕打出。)

  ①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

  ②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huán)境……作為唯一可能引起變異原因”是不合理的。

 、垡肓私狻吧镒儺惣跋嗷ミm應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單憑一方面的條件。

  明確:是要證明第③種看法。因為作者對這兩個例子的分析有明顯區(qū)別。對于啄木鳥的例子。作者說“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而對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說“僅僅以外部環(huán)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是不合理的”。而“植物習性的影響”、“植物本身的傾向”不屬于“外界的條件”(即外部環(huán)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項;對于第①項,學生只要抓住作者舉這兩個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確的作法即可排

  3.第五段開頭的“因此”指代什么內容?

  明確:指代第四段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即“僅僅以單方面的條件來解釋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題旨在訓練學生對有關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時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還要對文中相關信息進行重新組合,并能運用適當?shù)恼Z言進行輸出。。

  4.完成課后練習二的篩選要求。教師要明確——

  目的:我們對于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個明確的了解。

  意義:我經(jīng)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yǎng)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作者的兩點認識: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人類選種力量的偉大,能使微小的變異逐漸累積起來。

  對于此題,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弄懂“目的”和“意義”兩個詞的含義即可。

  5.第六段開頭,“根據(jù)上述理由”具體指什么理由?

  明確:第五、第六兩段都是針對“家養(yǎng)變異”的問題來說的。作者把這一問題放在本書的第一章,原因應是“家養(yǎng)變異”對于研究物種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經(jīng)過這樣的合理誰想后,我們就可以把“家養(yǎng)變異的意義”作為本題的答案了。說完整了應是:家養(yǎng)變異可以為處理‘“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的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6.用幻燈片或電視屏幕打出下面幾句話和相應問題(括號中的答案可以隨討論進程顯示)。

  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廣泛而繁多,而它的鄰種卻分布得狹小而稀少呢?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然而這些關系,實在是非常重要,因為我相信,這是決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現(xiàn)在和將來的命運,以及變異的趨向的。

  這些關系指的是(某種生物和鄰種)的關系,它決定著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命運)和(變異趨向)。

  解答本題應該使學生認識到:某種生物和鄰種分布狀態(tài)的強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種生物和鄰種”才是重要信息,它們構成了決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運”和“變異趨向”的關系。

  四、教師小結本課所學內容。

  這節(jié)課涉及到以下幾項篩選信息能力。

  1.對重要信息與一般信息的篩選把握能力。如本文中體現(xiàn)作者觀點的句子即為重

  要信息。

  2.對文中相關信息和無關信息的辨析與把握能力。如第4段中兩個“不合理”的異

  同。

  3.對所篩選信息的全面理解和重新組合能力。篩選信息時,可以抓關鍵語句,捕

  捉重要信息,也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把握相關信息。

  五、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三、四、五題。

  第二課時

  A.教學重點:

  通過對文中一些長句的分析,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進而達到對句子的深入理解。

  B.教學步驟:

  一、明確本課教學重點,檢查作業(yè)情況。

  對于課后第三題,教師稍作明確即可,把重點放在四、五兩題上,第四題訓練學生對長句中信息的總體把握和辨析,答案是2、3、4、5,而1、6在原句中找不到相關的信息點。第五題,訓練學生對句子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的分析能力,其實也就是對隱含信息的挖掘能力,其中,“又”說明作者沒有滿足已有的成績,繼續(xù)搜集有關資料!爱敃r”體現(xiàn)作者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并不認為自己的結論絕對正確!案Z入”用得準確生動,在這項科學研究中,出現(xiàn)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該”既表達了“確信”的語氣,又恰如其分地說明了對自然選擇與物種變異的關系的認識還是一種推斷。

  二、教師介紹長句的知識及分析長句的方法。

  長句容量大,信息豐富,也顯得莊重,適用于詳盡地敘述事物或嚴密地闡述道理,多用于書面語,特別是科技語體和政論語體。

  分析長句時,首先要注意尋找主干(主、謂、賓),剔除枝葉(定、狀、補)或分清各分句間的層次關系(偏正、并列、轉折等),以達到對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葉”在句中的作用,它們往往在程序、時間、范圍、條件、數(shù)量、位置等方面對句子主干進行限制,從而使長句嚴密而周到,很多時候,“枝葉”在句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去掉它們會使句意大變。

  三、從文中選出幾個長句,分別運用找主干法和劃分層次法進行分析。

  1.我曾以博物學者的資格參加貝格爾號巡洋艦的環(huán)球遠航,在南美洲看到的關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現(xiàn)在生物與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系,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明確:這句話共有三個分句,①、②兩個分句間是并列關系復句;第②個分句是個偏正關系短語,中心詞是“關系”,它做第③個分句“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的主語。

  2.如果把像啄木鳥的構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適應于捉取樹皮里面的昆蟲,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

  明確:這是一個長單句,雖然有關聯(lián)詞語“如果”,但它所領起的內容二一直到“歸因

  于外界的條件”,在句中做主語。

  3.這個結論,即使很有根據(jù),但是如果不能說明地球上的無數(shù)生物,怎樣經(jīng)歷變異而達到它們的極其完善的構造和相互適應,仍然是難以令人滿意。

  明確:這是一個復句,第一層在“根據(jù)”后邊,是轉折關系,第二層在“仍然”前邊是假設關系。‘

  教師歸納:用這兩種方法,主要是從主體上把握句意,而對句中細微之處的分析則必須注意句中關鍵詞語的表意功能。

  四、學生依照練習四、五中的句子分析,再從文中找出類似的長句(屏幕隨同顯示),從信息篩選、挖掘的角度進行討論分析,過程如下: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

  引導學生篩選出相應的詞語。

  ①寫作前三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搜集整理、研究。

 、谒鸭^程中的關鍵:耐心、全面(各種)。

  ③說明了估計的謹慎:也許、一些。

  2.我雖然力求審慎,使一切能根據(jù)正確的證據(jù),但是錯誤的審人,還是不可避免的。

  提問;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據(jù)正確的證據(jù)為什么還會有錯誤出現(xiàn)?

  學生回答后歸納:句中“力求”二字不可忽視,它對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極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飾到“使一切能根據(jù)正確的證據(jù)”,所以,會有錯誤出現(xiàn)。

  3.又如格寄生,它生長在某幾種樹木上以吸取養(yǎng)料,需要鳥類傳布它的種子,更因為它是雌雄異化,必須依賴昆蟲才能完成傳粉作用;如果我們僅僅以外部環(huán)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這種寄生植物的構造以及它與其他幾種生物的關系,必然也同樣是不合理的。

  用幻燈或電視屏幕打出對本句的四種理解,選擇正確的一項:

  A.以槲為例,說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構造和相互之間的關系都是十分復雜而又難以解釋的。

  B.我們想正確解釋生物的構造、生物之間的關系,就不能歸因于某一方面。柳寄生就是一個例證。

  C.若只以外部環(huán)境,植物習性的影響以及它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植物的槲寄生的構造和相互關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時,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樣,對它的結構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關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正確答案:B項。解答本題需要把各選項的信息與原文中相關信息進行對比、辨析,才能得出正確答案。A項中“又難以解釋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對應點,原句主要意思是“僅僅以……來解釋……,必然也同樣是不合理的!盋項與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變成了頓號,這一改意思大變,“或”表示選擇關系,用在本句中和“僅僅”相聯(lián)系,表示只選其中心,而頓號表示并列關系,用在本句中表示三個方面不可分割,那就與原意大相徑庭了。D項的錯誤與A項同樣,而程度又甚于A項,就更不對了。

  4.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方面的事實和證據(jù),加以詳細敘述和比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但這是這里所不能辦到的。

  提問:本句中“事實”與“證據(jù)”兩個詞能否去掉其中一個?

  明確:不能。因為事實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證據(jù)”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質的例子,兩個詞聯(lián)用,體現(xiàn)了作者的周密。

  提問:“敘述”和“比較”兩個詞能否去掉其中一個?

  明確:不能。“敘述”能使人了解得比較全面、具體,但還不能表現(xiàn)本質;“比較”能使人鑒別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質,體現(xiàn)了作者的嚴謹。

  5.我經(jīng)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yǎng)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提問:把本句中“線索”一詞換成“證據(jù)”會有什么不同效果?

  明確:因為本句中有“還不夠完備”的話,所以作者只說“提供線索”,說明作者是實事求是地估價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換成“證據(jù)”,句意就變成了可以提供帶規(guī)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質的結論。這句話也能鮮明地體現(xiàn)出作者的嚴謹、周密。

  另一方面,作者在這句話中又用“一切”“最”兩個詞語表現(xiàn)了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五、歸納本課所學內容。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針對文章中的一些長句作了相應的訓練,理解長句,不能簡單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而應深入挖掘句中關鍵詞語的豐富信息,還要注意一些修飾性詞語如“必須”、“最”、“應該”、“可能”等,對于關鍵詞語在程度、時間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六、布置作業(yè)。

  預習下篇課文,用本課學到的方法篩選文中重要信息,并找出一些重要句子試作分析。

《物種起源》教案15

  1.分析說明、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2.篩選課文信息,提取課文關于《物種起源》出版的內容要點。

  3.體會達爾文對科學的態(tài)度以及對物種起源的看法和觀點。

  4.體會本文語言的正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重點:篩選本文的主要觀點和關鍵詞語

  教學難點:表述本文信息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方法:整體與分段閱讀相結合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大家知道,人類科學史上有幾次重大的發(fā)現(xiàn),你能說說都有哪幾次嗎?對了,在自然科學上有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社會科學上,有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達爾文對自然界的進化歷程持怎樣的觀點,《物種起源》一書又是怎樣寫成的。

  二.作者與作品介紹

  達爾文出生于英國魯茲巴利鎮(zhèn)一世代名醫(yī)家庭,祖父、父親都是生物學愛好者,祖父提倡生物進化論觀點,生物進化思想深刻影響了達爾文。達爾文在愛倫堡大學學醫(yī)和劍橋大學學神學時,卻特別熱心研究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學。

  達爾文年輕時證實生物許領域處于“神創(chuàng)論”、“物種不變論”與“進化論”的激烈斗爭時期,他大學畢業(yè)后,由于漢斯羅教授的推薦,1831年他以自然學家的身份參加一艘軍艦為期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他在這次旅行中,考察了沿途大陸沿岸動植物、地質地貌,收集到不少資料。他驚人地發(fā)現(xiàn)“物種是逐漸變化的”,物種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自然選擇”的過程,而不是“神創(chuàng)”的“不變的”。

  1836年達爾文回國后,以進化論觀點整理、研究科學考察中獲得的資料,又花了14年進行科學實驗,收集研究資料,撰寫自己得出的結論,他為了弄清物種變化的原因和規(guī)律,選擇了家養(yǎng)動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學實驗方法;他細心總結育種專家、園藝家和他自己飼養(yǎng)動物栽培植物獲得的實驗經(jīng)驗,逐漸形成了人工選擇的新理論,用“生存斗爭”的觀點來解釋生物進化。

  達爾文在寫《物種起源》時,由于英國生物學家華萊斯年輕時也做過環(huán)球科學考察,他也得出了與達爾文相同的結論,寫出了一篇論文寄給達爾文,達爾文感到震驚,他于是決定把華萊斯的論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綱 《物種起源》同時發(fā)表。本文即為當時發(fā)表 《物種起源》時的導言。 《物種起源》發(fā)表后震動世界。達爾文還有《動物和植物在馴養(yǎng)下的變異》《人類起源》等名著。

  本文語言準確、嚴密,作者講究選詞,講究用結構復雜的句式表達周密謹嚴的內容。本文采用以說明為主,結合敘述和議論的表達方式。

  三.預習診斷練習。

  1.指出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 )

  A 瑣屑 審慎 變異 遺傳

  B 趨向 扎記 搜集 輕率

  C 博物 竄入 親緣 狹隘

  D 累積 信奉 胚胎 槲寄生

  2.下面三組語句中劃線的詞“精細”和“冷靜”、“耐心”和“專心”、“完備”和“完善”能不能互換,為什么?

 。1)A 精細的研究 B 冷靜的判斷

  答:“精細”表明研究得細心,一絲不茍。“冷靜”則表明這個判斷是經(jīng)過冷靜思考而不是憑一時沖動作出的。如果互換則造成定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

 。2)A 如果 耐心搜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

  B 這樣,在五年的時間內,我專心思考這個問題……

  答:材料往往繁多復雜,而且每一種材料的搜集要付出辛勤勞動,所以應用“耐心”作“搜集”的狀語,至于思考問題當然應該“專心”即專注思考,如果互換就不大準確。

 。3)A 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未必完備。

  B 我經(jīng)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yǎng)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

  C 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方面的事實和證據(jù),加以詳細敘述和比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

  D 這個結論,即使很有根據(jù),但是如果不能說明地球上的無數(shù)生物,怎樣經(jīng)歷變異而達到它們的極其完善的構造和相互適應,仍然是難以令人滿意。

  答:“完備”有完善齊備之意,“完善”則是完美無缺的意思。兩者語意范圍不同。

  3.在下文括號里填入虛詞恰當?shù)囊豁検牵?)

  對于生活在過去的地質時代的無數(shù)生物的相互關系,我們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許多事實現(xiàn)在還是不清楚,( )在未來長期內( )還弄不清楚,( )我們經(jīng)過了精細的研究和冷靜的判斷,可以毫不懷疑地斷言創(chuàng)造論的錯誤。

  A 雖然 而且 也 但是 B 雖 但 卻 但是

  C 即使 而且 也 可是 D 然而 并且 也 可是

  四.整體閱讀,概括內容。

  1.本文是關于《物種起源》一書的序言,從內容看,它包含了幾個方面?

  答:兩個方面,即關于《物種起源》出版的說明和《物種起源》一書的主要內容及觀點。

  2.作者對《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作了哪些方面的說明?

  答:主要作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說明。一是成書過程;一是付梓原因;一是存在問題及今后打算。

  3.關于出版的說明,作者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試具體說明這樣說明的優(yōu)點?

  答:作者按照層進的順序進行了說明,成書是“過去”之事,付梓是“現(xiàn)在”正在做的事,存在的問題算是對出版本書的一個客觀評價,而未來的打算還是一種想法,這樣的說明可以讓讀者清晰地看到自己研究的整個歷程,有助于表明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嚴謹?shù)墓ぷ髯黠L。

  4.從作者的說明來看,《物種起源》一書在理論上有哪些突出之處?

  答:一是取得了研究物種的起源的初步結論;二是讓人們看到了研究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方法和意義。

  5.作者在研究物種起源中得出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答:首先發(fā)現(xiàn)了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進而發(fā)現(xiàn)自然選擇是物種變異的最重要的條件,但非唯一條件,在研究的基礎上,徹底否定了創(chuàng)造論的錯誤觀點。

  6.本文有許多語句實際上起了過渡或總結提示作用,請在書上畫出這些語句。

  7.根據(jù)前面的分析,試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并寫出各個段落層次的大意。

  五.鞏固性練習。

  剖析下列長句,了解其中所提供的信息,按提示填空。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出一些結果。

  a.這句話表達了寫作前( )的過程。

  b。強調了( )。

  c。說明了( ),用“ ”和“ ”等詞語也體現(xiàn)了這種心理過程。

  (2)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個方面的事實和證據(jù),加以詳細敘述和比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

  A 既說( ),又說( ),足見周密。

  B 既說( ),又說( ),足見嚴謹。

 。3)我經(jīng)常獲得因由家養(yǎng)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A 說“還不夠完備”但可以( ),充分說明( ),足見嚴謹。

  B 因為“還不夠完備”,所以只說( ),而不說( ),足見周密。

  六.作業(yè):繼續(xù)預習課文,仔細弄清各段中的`語言信息。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課時內容(略)

  二.閱讀分析第一、二段。

  1.作者敘述成書經(jīng)過的目的何在?

  答:“為了要表達我并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決不是枉加推測,而是經(jīng)過實地考察才得出的結論。

  2.從作者的敘述來看,其寫成《物種起源》一書經(jīng)過了幾個階段?閱讀課文,聯(lián)系預習提示和寫作背景,完成下表。

  3.下列說法與第一段內容相符的一項是( )

  A 我能參加貝格爾號巡洋艦的環(huán)球遠航主要是因為我是博物學者。

  B 在南美洲我研究了生物的地理分布狀況,研究出了現(xiàn)代生物與古生物的關系。

  C 遠航南美洲以后,我一直在探討出版《物種起源》的問題。

  D 達爾文回到英國以后,搜集了有關材料,取得了很多正確的結果。

  4.文中反復提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什么問題?

  答:指前文所提到的“關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現(xiàn)存生物與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系”。

  5.下面是課文第二段,里面有些詞語已被抽取,請把適當?shù)囊唤M填進去。

  現(xiàn)在我的工作( )結束;[ ]全部完成[ ]需要( )的歲月,[ ]我的體力( )感不支,[ ]不得不先將這個摘要付印,F(xiàn)在馬來群島研究博物的華萊斯先生,他對于物種起源問題所得到的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這[ ]是使我早日發(fā)表這個摘要的( )原因。

 。1)在文中小括號里填入恰當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

  A 已經(jīng) 一些 頗 主要 B 已經(jīng) 更多 漸 一個

  C 將近 一些 頗 主要 D 將近 更多 漸 一個

  (2)在上文方括號里填入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

  A 雖然 還 但是 所以 也 B 但是 并不 并且 然后 就

  C 但是 還 并且 所以 也 D 雖然 并不 但是 然后 就

  6.從第5題所填詞語可以看出,說明文的語言必須要注意( )、( ),這樣做才能增強說明文的( )性。

  7.第二段的說明體現(xiàn)了達爾文對待科學的怎樣的精神?

  答:達爾文因為體力的原因而不得不先將摘要付印體現(xiàn)了對科學事業(yè)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雖然如此,他還是沒有放低對科學結論正確性的要求,這恰好體現(xiàn)出他作為一位博物學者的嚴肅的治學態(tài)度。

  三.閱讀分析課文第四段。

  1.本段共有5句話,試判斷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 ②和①的關系是( )

  A 轉折關系 B 遞進關系 C 并列關系 D 承接關系

  3.這個語段提出的觀點數(shù)目和觀點表達正確的一項是( )

  A 兩個觀點: ①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由別的種演變而來。②生物的變異未達到完善的地步,仍然難以令人滿意。

  B 三個觀點: ①生物的種是演變而來的,否定了創(chuàng)造論。 ②生物的中是演變而來的理論由于種種原因,仍然難以令人滿意。③肯定外部環(huán)境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C 兩個觀點:①生物的種是由以前的種演變而來的結論難以令人滿意。②肯定外部環(huán)境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唯一原因。

  D 四個觀點:①生物的種是由以前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②生物的種是演變而來的理論往往令人難以滿意。③外部環(huán)境和氣候、食物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④外部環(huán)境不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唯一原因。

  4.為了證明“外部環(huán)境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所用論據(jù)是( )

  A 動物方面的啄木鳥。 B 植物方面槲寄生的實例

【《物種起源》教案】相關文章:

《物種起源》教案15篇02-27

《物種起源》教案通用15篇09-03

《物種起源》教案(合集15篇)09-02

教案: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09-25

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教案05-19

人教版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05-15

初中生物教案設計:生命的起源02-18

初中生物教案設計:人類的起源與進化02-18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反思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