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杠桿》教案

《杠桿》教案

時間:2023-07-13 17:38:24 教案 我要投稿

《杠桿》教案(2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杠桿》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杠桿》教案(20篇)

  《杠桿》教案1

  本課接著上一課結(jié)束時,所提到的問題之一“撬石頭”而引入。課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現(xiàn)場演示,請上來一位班級體重最重的同學,有100多斤,很費力地抱一抱,然后讓他坐在椅子上,找塊磚一墊,用撬棍很輕松地抬了起來。再請個全班最瘦小的也來試試,也非常輕松地把他抬了起來。這樣,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高漲,又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了生活中的場景,對后續(xù)教學的順利開展有很大幫助。

  “區(qū)分各種常用工具是否杠桿”的活動。充分利用上節(jié)課讓學生操作使用過的那些器材,進行分析交流。對于榔頭拔釘子,學生比較好理解,支點、用力點、阻力點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確認它是杠桿的應(yīng)用,但對于老虎鉗、剪刀,有的學生認為不是杠桿,是因為他沒有結(jié)合實際使用來體會理解,可以讓學生用老虎鉗剪段鐵絲,用剪刀剪塊木片,在這個過程中找找阻力點、用力點和支點,再來分析是不是杠桿,學生就較易理解了。對于螺絲刀,有的學生說它用來撬物體時就是杠桿了,也應(yīng)予以肯定,但做為扭螺絲釘時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桿的應(yīng)用了。

  本課的教學難點還在于杠桿尺的研究。在教學中,很多小組的探究活動是低效甚至無效的。開展這個活動時,首先要強調(diào)教師的指導到位,要求明確。對于這個實驗,有這么幾點要求:

  1、左邊所掛鉤碼當重物,右邊的鉤碼當作我們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兩邊的鉤碼都只能掛在同一個位置,這點很重要。

  3、當杠桿尺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再記錄實驗情況。

  4、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如何區(qū)分?

  同時,還應(yīng)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多加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但在實際活動中,很少有學生能進行認真思考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更多的是隨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通過增加鉤碼個數(shù)或移動鉤碼位置來達到平衡。還有的小組,總是在兩邊掛相等數(shù)量的鉤碼來實現(xiàn)平衡,探究活動沒有深入。這些情況都需要老師在活動巡視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加以指導。并引導學生結(jié)合數(shù)學知識來分析數(shù)據(jù)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通過活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解決書中的三個問題,只要小組活動開展的充分,數(shù)據(jù)詳盡,那么困難并不大。但對于“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shù)據(jù)更合理”?學生的思考并不多,充滿隨意性。同時,這一課時的教學時間也相對緊張,如果想要深入、扎實有效地開展杠桿尺實驗,建議增加教學時間。因為只有將這個知識掌握了,懂得通過分析用力點、支點、阻力點三點之間距離的關(guān)系來區(qū)分杠桿是省力的,費力的還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才能使第三課的活動順利開展。

  《杠桿》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了解杠桿尺的工作原理。

  教學重點:掌握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了解杠桿尺的工作原理的學習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合理運用科學方法的指導。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觀察記錄杠桿尺的狀態(tài),學習使用圖示法簡化問題。能夠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shù)據(jù)中,通過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

  學情分析: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鑷子夾東西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學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但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等臂條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的認識,借助學生的.經(jīng)驗,以杠桿尺作為研究材料,采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合理解釋身邊杠桿工具的工作原理;滲透科學與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思想。

  課前準備:

  1.學生自帶的工具:剪刀、開瓶器、木棍、鐵榔頭等。

  2.分組實驗器材:杠桿、鉤碼、鐵架臺、刻度尺等。

  3.演示實驗器材:桿秤、石子、多媒體教學課件等。

  杠桿尺、鉤碼、科學記錄表、相關(guān)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知問題

  一、引入新課

  1、老師這里有一塊大石頭和一根棍子,請問:你能利用這根棍子,比較省力地抬起這塊石頭嗎?(指名演示撬石頭)

  2、為什么棍子能撬起這塊石頭呢?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1.認識杠桿

 。1)分組實驗1(用直尺撬磚)。

  實驗時先讓學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磚,然后組裝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磚。

 。2)講解。(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

  當這根棍子,按實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時,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杠桿。(板書課題)

  在杠桿上有三個著力點。杠桿上被小石頭支撐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杠桿兩端圍繞支點轉(zhuǎn)動。被重物壓的那一點叫做重點。手對于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邊講解邊在示意圖上出示名稱)

 。3)分組指出杠桿三點位置。

  分組組裝好撬磚的杠桿,每人在杠桿上指出三點的位置

  2.指導學生認識扛桿的作用

 。1)討論:

  通過以上的實驗,你知道了杠桿有什么作用(省力)

  談話質(zhì)疑,使用杠桿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況下才能省力呢?

  (2)分組實驗2(用直尺橇磚)。

  移動支撐小木塊的位置,改變支點位置或改變力點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壓杠桿有什么感覺?

  實驗后討論:使用杠桿一定省力嗎?什么情況下省力?

 。3)分組實驗3(杠桿尺定量實驗)。

  講解:為了準確地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師:為了更準確地測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我們在力點上懸掛鉤碼使杠桿尺平衡,來測定力的大小。

  講解:距離按格記量,力的大小按鉤碼數(shù)量記量。按表中規(guī)定進行實驗。

  實驗可分成哪三種類型?

  實驗1: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2: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3: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記錄表:

  實驗次數(shù)物重重點到支點的距離拉力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請分析對比數(shù)據(jù),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組實驗的結(jié)果:

  實驗1: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費力)

  實驗2:重物(力)<拉力(費力)

  實驗3:重物(力)>拉力(省力)

 、鄹鶕(jù)以上的分析,誰能找出使用杠桿工作的規(guī)律?

  3.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yīng)用

 。1)分組觀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時力的關(guān)系。

  (2)分組觀察鑷子。

  思考:鑷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鑷子工作時力的關(guān)系。

 。3)你知道還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桿原理設(shè)計的?

  拓展延伸應(yīng)用創(chuàng)新觀察哪些裝置應(yīng)用了杠桿原理:分析它的三點,研究它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思考:為什么有的工具設(shè)計成費力的?

  板書設(shè)計:

  杠桿

  力點支點重點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不省力`不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省力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熟悉的蹺蹺板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發(fā)現(xiàn)了其中所蘊含的科學規(guī)律,激發(fā)了學生進行深層次科學研究的興趣。

  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體會科學技術(shù)與社會生活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大膽想象的意識。

  《杠桿》教案3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能識別出杠桿,并能準確找出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相關(guān)的計算。

  3.能對杠桿進行分類,并能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杠桿。

 。ǘ┻^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2.通過對杠桿的研究,讓學生逐步學會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zhì)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和學習物理的興趣。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從生活中的實例,建立杠桿模型的過程,了解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

  2.通過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使學生勇于并樂于參與科學探究,增進交流與合作的意識,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精神。

  3.通過杠桿分類及應(yīng)用的學習,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領(lǐng)會物理知識的應(yīng)用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日常生產(chǎn)和生活中對于一些屬于杠桿的簡單機械已有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和感性認識,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過有關(guān)力的知識的學習,對力的知識、物體運動與力的.關(guān)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另外,學生已學會了天平的調(diào)節(jié),這些都為學習本節(jié)做好了鋪墊。這些對杠桿的認識是感性的,但這些認識可能膚淺、片面,甚至錯誤。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積極地去觀察、討論、猜想、探究,從中歸納出杠桿的特征及平衡條件。

  杠桿知識是前面幾章力學知識的延續(xù),也是學習滑輪和輪軸等簡單機械的基礎(chǔ)。本節(jié)內(nèi)容由“杠桿”“杠桿的平衡條件”“生活中的杠桿”三部分構(gòu)成。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突出教學重點的關(guān)鍵是要引導學生完成好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在設(shè)計實驗、進行實驗和數(shù)據(jù)處理等方面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參與的機會,使他們加深體驗。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是畫杠桿的力臂。為了使學生能較準確地畫力臂,教師有必要講清力臂的概念,但課堂上不宜花費過多的時間訓練,否則會影響本節(jié)重點的教學。

  重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難點:杠桿示意圖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

  三、教學策略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許多屬于杠桿的工具入手,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觀察、分析,從而抽象出杠桿概念。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探究實驗得出平衡條件。教學要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盡量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物理知識,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設(shè)備、實物投影儀,(教師)鐵架臺、杠桿、鉤碼、大剪刀、鉗子、大鑷子、羊角錘、起子、釘有釘子的木板、未啟封的飲料;(學生)鐵架臺、杠桿、鉤碼(50g,8個)、彈簧測力計(5N 量程)。

  《杠桿》教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杠桿,能畫出杠桿的五要素。

  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的結(jié)構(gòu)。

  2、通過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生活中的杠桿,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突破】首先認識杠桿,能抽象出杠桿的定義,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創(chuàng)造一種探究氣氛,通過用桿秤稱物體,提出猜想,激發(fā)興趣。

  三、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師:人們在生活中、勞動中經(jīng)常使用各種機械,同學們想一想你使用過哪些機械?或你看到別人使用過哪些機械?

  同學們想起很多人們常用的機械,這說明同學們平時很注意觀察。在同學們說出的機械中有的比較復雜,有的比較簡單。例如:鑷子、鉗子、錘子、剪刀、瓶蓋起子等都屬于簡單機械,播種機、縫紉機等是復雜機械。復雜機械也是由簡單機械組合而成的。這一章我們學習幾種簡單機械。

  同學們在你們的桌上放著鉗子、錘子、瓶蓋起子分別試著用一用,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ǜ餍〗M同學分別進行操作,有的用鉗子剪斷鐵絲,有的用錘子起木板上的釘子,有的用瓶蓋起子起瓶蓋,有三個小組用鉗子分別把鐵絲彎成了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約2分鐘后平靜下來。)

  《杠桿》教案5

  (一)教學要求

  1.知道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應(yīng)用分三種情況及三種杠桿的特點,會舉例說明。

  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教具

  羊角鐵錘、木板、鐵釘。天平和砝碼。杠桿實驗器和支架、鉤碼、彈簧秤、線。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杠桿?什么叫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教師演示用羊角鐵錘拔釘子并畫出這個杠桿的示意圖,在圖上標出支點、動力和阻力。要求學生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并結(jié)合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解。

  杠桿示意圖如圖2所示。

  3.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上題中如果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是6∶1,則動力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二、進行新課

  1.三種杠桿

  (1)提問并演示:要求如圖3裝置中的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在A點或B點或C點施加一個多大的豎直向下的動力?圖中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是50克。

  要求學生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回答以上問題。用彈簧秤的拉力當作動力F1,分別測量各點動力的大小,驗證答案的正確性。

  (2)教師總結(jié):

  在杠桿的A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0.5牛的動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是用較小的動力克服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桿。這種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機的柄,撬石頭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桿。

  板書:“1.三種杠桿

 、偈×Ω軛U: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

  在杠桿的B點施加一個1.5牛豎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點是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這是費力杠桿。

  板書:“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

  在杠桿的C點需施加一個1牛的豎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這種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種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這是等臂杠桿。

  板書:“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

  (3)組織學生畫出課本圖135各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個是省力杠桿,哪個是費力杠桿。

  學生在課本上畫力臂時,教師要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在全班糾正,然后由學生說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費力杠桿的好處。

  以縫紉機踏板為例說明,使用費力杠桿費了力卻省了距離,給我們的作用帶來了方便。以課本圖124中撬箱蓋的撬棒為例,這類省力杠桿雖然省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卻比阻力移動的距離長。省了力,費了距離。

  2.天平和秤

  (1)觀察托盤天平,找到支點。教師指出,等臂杠桿重要的'應(yīng)用是天平。

  提問:用天平稱物體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為什么砝碼的質(zhì)量就等于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

  要求學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等于阻力。動力和阻力就是砝碼和被稱物體對杠桿的壓力,其壓力的大小在杠桿水平平衡時等于它們各自的物重。根據(jù)物體受到的重力跟質(zhì)量成正比的關(guān)系可知,砝碼的質(zhì)量等于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

  板書:“2.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

  (2)看課本圖136。

  指出:桿秤、案秤是稱物體質(zhì)量的工具。杠秤、案秤是根據(jù)杠桿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桿。桿秤、案秤用幾個不重的砝碼就能平衡秤盤中重得多的貨物的道理。(秤盤離支點近,砝碼離支點較遠,應(yīng)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

  三、總結(jié)本節(jié)重點知識,三種杠桿及特點,舉例說明。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節(jié)后1、2、3題,其中3題要求答出哪個是省力杠桿,哪個是費力杠桿,并說明理由。

  注:教材為人教版《九年義務(wù)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作者劉崇灝。

  《杠桿》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杠桿平衡條件》是八年級第二學期第十章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是對使杠桿平衡的條件進行探究。之前學生們已經(jīng)學習了杠桿的相關(guān)知識,知道了什么是杠桿, 理解了杠桿的五個要素, 本節(jié)課將要以此為基礎(chǔ)進一步研究杠 桿平衡條件。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復習什么是杠桿以及杠桿的五個要素。

  (2)知道什么是杠桿的平衡。

  (3)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4)能初步運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小實驗來體驗什么是杠桿的平衡。

  (2)學生在體驗的基礎(chǔ)上猜想杠桿平衡的條件,通過實驗方案的設(shè)計 和交流,自主實驗并共同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來獲得結(jié)論,學生通過課堂活動初 步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學生通過嘗試在分析數(shù)據(jù)并獲得結(jié)論的過程中,學生提高了分析 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實踐探究激發(fā)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初步養(yǎng) 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認真踏實的學習習慣。(2) 學生通過猜想、談?wù)摗嵺`,逐步養(yǎng)成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以及與人協(xié)作,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

  三、重點:“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

  四、難點: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五、教具儀器:

  測力計、鉤碼、帶有刻度的杠桿、鐵架臺等 。

  六、教法:

  采用科學探究實驗的七個要素的探究方法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 師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自行設(shè)計實驗、動手實驗、總結(jié)反思實驗。

  七、教學過程

  1.[引入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杠桿和支點, 我可以撬動地球。 ” [設(shè)疑 ]:阿基米德說這句話的根據(jù)是什么 ? 你認為這可能嗎?杠桿真的有這么神奇嗎?

  2、提出問題

  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個蹺蹺板, 同學們小時候 都玩過蹺蹺板嗎?那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能玩蹺蹺板嗎?

  現(xiàn)在我用一個大鉤碼表示大人和一個小鉤碼表示小孩,我先將小的鉤 碼放到蹺蹺板上,大家 可 以看到蹺蹺板的一端翹起了。那么我要怎樣放這個 大的鉤碼,才能使得這個蹺蹺板平衡呢?有沒有同學想要上來嘗試一下? (請學生上講臺將蹺蹺板調(diào)平衡)

  此時蹺蹺板處在平衡狀態(tài)的, 那么什么是杠桿平衡呢? (當杠桿動力和阻 力作用下保持靜止時,杠桿就處于平衡狀態(tài)。 )

  根據(jù)我們所學習的杠桿定義的知識,同學們認為是不是可以把這個蹺蹺 板看作是杠桿呢?

  (1) . 改變杠桿上鉤碼位置,觀察是什么因素使杠 桿失去平衡呢?學生討論回答。

  (2) . 在杠桿一端增加一個鉤碼,觀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桿失去平衡呢?學生討論回答。通過這個小游戲,我們又可以杠桿平衡與那些因素有關(guān)? (動力F 1、阻力F 2、動力臂 L 1和阻力臂 L 3、猜想與假設(shè)

  現(xiàn)在我想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動力F 1、阻力F 2、動力臂L 1和阻力臂L 2之間要滿足什么關(guān)系,才能使杠桿平衡。

  教師提問,學生的回答主要有:

  F1+L 1=F2+L2F1-L 1=F2-L 2

  F 1×L 2=F2×L 1

  F 1/L1=F2/L2等

  我們得出了那么多猜想,同學們可以在實驗中,自己得出結(jié)論,究竟 哪一個猜想才是正確的。

  F1+L 1=F2+L2成立嗎?F1-L 1=F2-L 2呢?單位不一樣不能相加減,故排除;

  4、制定計劃與設(shè)計實驗

  在實驗中我們需要測量那些物理量?(動力F 1、阻力F 2、動力臂L 1和阻力臂L 2)把這四個數(shù)據(jù)測出來,就可以得到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了是嗎?測量 這些物理量我們需要那些器材呢?(彈簧秤、鉤碼、鐵架臺、杠桿) 怎樣測量這些數(shù)據(jù)?(學生討論后回答)

  為什么要實驗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黑板上兩個杠桿的作圖可知:水平位置平衡的好處是便于讀出力臂。

  天平怎么調(diào)節(jié)平衡的?(左沉右調(diào)、右沉左調(diào))那我們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螺 母和天平一樣,左高向左調(diào)、右高向右調(diào)。

  5、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我們現(xiàn)在統(tǒng)一把支點右 側(cè)的鉤碼作用于杠桿上的力(等于鉤碼所受的重力)當作動力 F1,把支點 左側(cè)的鉤碼作用于杠桿上的力當作阻力 F2。 接下來抽同學為代表做實驗, 根據(jù)我提供的實驗器材,操作并記錄數(shù)據(jù),并進行適當?shù)募m正。

  一組數(shù)據(jù)夠嗎? (多次實驗)多次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老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進行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提出,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完成實驗后 請各組匯總實 驗數(shù)據(jù),填寫實驗報告 。

  (學生進行實驗)教師收集幾組數(shù)據(jù)與學生共同驗證猜想

  6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對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進行分析,分析完以后選派一 名代表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杠桿在平衡時應(yīng)滿足的條件是什么? 我們通過最初的猜想與假設(shè),到自己制定計劃與設(shè)計實驗,然后通過實驗 與數(shù)據(jù)收集,最終得出的結(jié)論是:要使杠桿平衡,必需滿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 1=F2×L 2)

  7、評估

  實驗做完了,大家能從上面的實驗中得到那些因素會造成誤差嗎? 杠桿是否真的在水平位置平衡了。不然,得出的數(shù)據(jù)都是不準確的。大 家反思一下剛才的實驗,每個小組得出的數(shù)據(jù)準確嗎?如果不夠準確,是 不是由于沒有嚴格按照步驟和要求來做呢?

  8、運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 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動地球嗎?

  八、小結(jié)

  學生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收獲。

  《杠桿》教案7

  教材分析

 。ㄒ唬┍尘昂湍繕

  在前一課,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從本課開始,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將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并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guī)律。

  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螺絲刀擰螺釘、用鑷子夾東西,等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學生們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的教學將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杠桿類工具。

  杠桿這類簡單機械可按省力情況分成三類: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省力杠桿的特點是: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費力杠桿的特點是: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的特點是: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通過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我們要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杠桿是省力還是不省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guān),并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展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的科學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一些科學術(shù)語及在生活中的聯(lián)系掌握比較少。另外,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操作比較少。組織教學上學生整體素質(zhì)較差。

  教學目標

  1.明確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省力;反之杠桿費力。如果兩個距離相等,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2.在杠桿尺的探究活動中,發(fā)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3、激發(fā)對生活中杠桿應(yīng)用現(xiàn)象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杠桿尺的探究,發(fā)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教學難點:深刻理解省力和費力杠桿的科學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應(yīng)用。

  《杠桿》教案8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杠桿的作用(在什么條件下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以及杠桿在實際中的應(yīng)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zāi)芰蜌w納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guī)律的,人只有了解了這些規(guī)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

  二、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從實踐中領(lǐng)會省力、省距離杠桿的區(qū)別,并初步歸納出杠桿中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之間的關(guān)系。

  三、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簡單機械實驗盒、鉤碼、鑷子、鉗子、剪子、起釘錘。

  2.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撬棍應(yīng)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學課件(杠桿上三點示意圖),實驗記錄表(課本P45放大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問:你能利用這根棍子,比較省力地抬起這個重物嗎?(指名演示撬重物)

 。ǘ⿲W習新課

  1.認識杠桿

  (1)分組實驗1(用直尺撬磚)。

  實驗時先讓學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磚,然后組裝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磚。

 。2)講解。(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

  當這根棍子,按實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時,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杠桿。(板書課題)、在杠桿上有三個著力點。杠桿上被小石頭支撐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杠桿兩端圍繞支點轉(zhuǎn)動。被重物壓的.那一點叫做重點。手對于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邊講解邊在示意圖上出示名稱)

 。3)分組指出杠桿三點位置。

  分組組裝好撬磚的杠桿,每人在杠桿上指出三點的位置。

  2.指導學生認識扛桿的作用

 。1)討論:

  通過以上的實驗,你知道了杠桿有什么作用(省力)

  談話質(zhì)疑,使用杠桿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況下才能省力呢?

 。2)分組實驗2(用直尺橇磚

  移動支撐小木塊的位置,改變支點位置或改變力點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壓杠桿有什么感覺?

  實驗后討論:使用杠桿一定省力嗎?什么情況下省力?

  (3)分組實驗3(杠桿尺定量實驗)。

  講解:為了準確地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俪鍪靖軛U尺實驗裝置。(杠桿尺左2格掛100g鉤碼,教師手壓杠桿尺的右端。)

  提問:請同學指出這個杠桿上三點的位置?(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指名演示)

 、诜纸M實驗。

  按教師演示的方法組裝好杠桿后,學生在右側(cè)1~5格處用力,使杠桿平衡,感覺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

 。1格處費力,2格處不費力,3~5格處省力。)

 、壅勗挘簽榱烁鼫蚀_地測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我們在力點上懸掛鉤碼使杠桿尺平衡,來測定力的大小。

  講解:距離按格記量,力的大小按鉤碼數(shù)量記量。按表中規(guī)定進行實驗。

  演示1欄填表。

 、俜纸M實驗(表中2~6欄)。

 、趨R報實驗結(jié)果。(填出演示記錄表)

 。4)討論。

 、6次實驗可分成哪三種類型?(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大組匯報)

  實驗1、2: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3、4: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5、6: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谌M實驗的結(jié)果:

  實驗1、2: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費力)

  實驗3、4:重物(力)<拉力(費力)

  實驗5、6:重物(力)>拉力(省力)

 、鄹鶕(jù)以上的分析,誰能找出使用杠桿工作的規(guī)律?

  討論后填寫思考題。

  3.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yīng)用

 。1)分組觀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時力的關(guān)系。

 。2)分組觀察鑷子。

  思考:鑷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鑷子工作時力的關(guān)系。

 。3)你知道還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桿原理設(shè)計的?

 。ㄈ┎贾米鳂I(yè)

  觀察哪些裝置應(yīng)用了杠桿原理:分析它的三點,研究它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思考:為什么有的工具設(shè)計成費力的。

  《杠桿》教案9

  第一節(jié) 杠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杠桿。知道杠桿的一些應(yīng)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的結(jié)構(gòu)。通過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杠桿的應(yīng)用,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杠桿、支架、鉤碼、測力計。

  2.演示材料——鉗子、剪子、起釘錘、鑷子等杠桿類工具,以及厚紙板、木板、釘子、粗鐵絲等材料。

  計劃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塊幾個人都搬不動的很大很重的石頭,想把它移動一下,怎么辦?

  二、學習新課

 、逭J識杠桿

 、敝v解:

  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較簡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鐵棍來撬。如圖9-1第一圖。一根棍子,當在棍下墊一塊小石頭或其他能支撐棍子的東西,用它撬重物時,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為一種簡單的機械。這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杠桿。(板書課題)

  在杠桿上有一點:被墊著的那塊小石頭支撐著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板書“支點”),杠桿兩端是圍繞支點轉(zhuǎn)動的。驅(qū)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叫動力,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叫阻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阻力臂。

 、蔡釂枺菏裁词侵c、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分別在圖上指出。

 、嬷笇W生認識杠桿的作用

 、庇懻摚

  用手搬不動大石頭,用杠桿能撬動。這說明杠桿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應(yīng)用了杠桿一定能省力?例如墊那塊小石頭,是不是墊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矊嶒1——學習實驗方法

  講解: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出示杠桿及支架)。實驗的方法是:在杠桿一邊掛一個重物,在杠桿另一邊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測量用多少力。

  分組實驗:(在教師帶領(lǐng)下,分步進行。)

  我們用2個鉤碼當作重物。首先,用測力計測量1個鉤碼有多重,2個鉤碼有多重。(學生測量,匯報。)

  然后,把2個鉤碼掛在杠桿左邊、從中間數(shù)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桿右邊、從中間數(shù)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壓,把鉤碼提起。(學生實驗。)此時,杠桿像不像那撬動大石塊的棍子?在杠桿上,哪里是支點?哪里是動力?哪里是阻力?動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單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們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來的呢?可以在動力作用點掛鉤碼來測量。試一試,在動力作用點(杠桿右邊、從中間數(shù)第4格的位置)掛幾個鉤碼,能使杠桿平衡。(學生實驗,匯報。)

  講解:當杠桿平衡時,右邊掛的鉤碼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如果右邊的重力小于左邊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邊的重力大于左邊的重力,是費力;如果右邊的重力等于左邊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費力。

  提問:以上實驗結(jié)果是省力還是費力?(省力)

  在這個實驗中,動力臂與阻力臂關(guān)系是怎樣的,大于、小于、還是等于?(大于)

  指導學生把以上實驗條件及結(jié)果填寫在實驗記錄中。

 、硨嶒2——學生自己探究杠桿的`規(guī)律

  講解:下面,各組接著實驗。利用實驗1的方法,分別測出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連做三次實驗。把每次實驗的條件、結(jié)果,像實驗1那樣填寫在實驗記錄中。

  分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jié)果。

  討論:通過以上實驗,你發(fā)現(xiàn)使用杠桿提起重物有什么規(guī)律?

  教師小結(jié):杠桿原理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指導學生填寫本課關(guān)于杠桿作用的空白。

 、缰笇W生認識杠桿的應(yīng)用

 、闭勗挘焊軛U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應(yīng)用得很廣泛,想一想哪些地方應(yīng)用了杠桿?哪些裝置像用棍子撬石頭一樣?哪些裝置像杠桿一樣?

 、灿懻摚

 。ǔ鍪炯糇樱┘糇邮遣皇歉軛U?哪里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要剪一塊很厚很硬的紙板,把紙板放在剪刃的哪個位置剪比較省力?(演示)為什么?

 。ǔ鍪俱Q子)鉗子是不是杠桿?哪里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為什么用鉗子能截斷很粗的鐵絲?(演示)

  釘在木板上的釘子很結(jié)實,怎樣把它拔出來?(如果學生說用鉗子,可以接著問“除了用鉗子還可以用什么工具?”待學生提出起釘錘后,演示用起釘錘起釘子。)為什么利用起釘錘能比較省力地把釘子拔出來?在用起釘錘起釘子時,錘子上哪里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是動力臂長還是阻力臂長?

 。ǔ鍪局讣准簦┻@是什么?(指甲剪)指甲剪是不是杠桿?在指甲剪上,哪里是支點?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么要做成這樣的杠桿?.指甲剪上有三個杠桿。手把部分是一個省力杠桿,刀口部分是兩個費力杠桿。

  還有哪些工具應(yīng)用了杠桿原理?

  ⒊教師小結(jié):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桿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yīng)用是很廣泛的。杠桿的外形是可以變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工作時圍繞支點轉(zhuǎn)動的裝置,都是利用了杠桿的原理。杠桿類的工具也并不都是省力的,有的是費力的,為了使工作方便。人們掌握了杠桿的規(guī)律,就可以根據(jù)需要,制造各種各樣的杠桿類的工具。

  三、鞏固應(yīng)用

  1.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杠桿。

  2.提問:

  ⑴什么樣的裝置屬于杠桿?

 、圃诟軛U上,哪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鞘褂酶軛U,在省力費力方面有什么規(guī)律?

  3.討論:一個大人與一個小孩能不能玩壓板游戲?怎樣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壓起來?

  四、布置作業(yè)

 、庇^察還有哪些裝置應(yīng)用了杠桿原理?分析它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么要做成那樣的?

  ⒉ P5 1—2

  《杠桿》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課是工具和機械單元第2課,在前一課,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從課本開始,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并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與費力的規(guī)律。

  本課教學內(nèi)容主要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認識杠桿。從生活中的撬棍引入杠桿,與今天的課堂對接起來,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通過分析生活中常見的杠桿,如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上的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分析出杠桿的特征,從而讓學生能夠那么右邊又應(yīng)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

  認識一些生活生產(chǎn)中的杠桿。

  第二部分:研究杠桿的秘密。

  這部分內(nèi)容是本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通過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杠桿是省力還是費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guān),如果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如果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并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展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杠桿現(xiàn)象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屢見不鮮了,但孩子很少對其進行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書籍或電視上對杠桿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這種理解并不清晰,他們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jīng)驗而不是科學認識。本課的教學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杠桿類工具。并通過讓學生親自設(shè)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認識杠桿這類簡單機械可按省力情況分成三類:省力的杠桿、費力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杠桿有三個主要位置: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2.杠桿有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三種。

  過程與方法

  1.利用杠桿尺的模型做實驗,研究杠桿的省力、費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情況。

  2.學會正確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通過正確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和結(jié)果的分析與分類,得出科學結(jié)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科學實驗中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

  2.養(yǎng)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學學習習慣,并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杠桿的作用,通過對杠桿尺的研究,發(fā)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教學難點

  了解杠桿的簡單原理,利用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解釋生活中的杠桿問題。

  教學突破

  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自感知,在感知、體驗的基礎(chǔ)上內(nèi)化形成,而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和講授給學生。本著以科學課標的精神指導科學教學的原則,遵循課標中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論,在尊重教材的基礎(chǔ)上,可以對教材內(nèi)容做適當處理。在學生探究時,教師有扶有放,在教學活動中將講解與指導相結(jié)合。在學生分組實驗之前,老師先和一名同學合作完成實驗,目的是讓學生看清實驗步驟,明白實驗的注意點。在師生合作完成示范實驗之后,引領(lǐng)學生分組合作,經(jīng)歷這么一個科學探究過程——多次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初步結(jié)論、實驗驗證、得出結(jié)論。 教學準備

  教師:木棍、大石塊、撬棍撬石頭圖片等。

  學生:簡單機械盒、支架、杠桿尺、鉤碼盒、杠桿尺的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機械和簡單機械。

  2.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一個學生上來也搬不動)

  哎,總得想個辦法呀!能不能用我們學習的.簡單機械來幫我們完成這件事呢?用什么工具呢?

  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板書:杠桿

  二、新課探究

  活動一:認識杠桿。

  什么是杠桿?

  1、出示撬棍撬石頭圖片。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結(jié)合撬棍撬起講臺和教材內(nèi)容,分析杠桿各個部分的名稱和定義。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zhuǎn)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第四頁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學生畫三個點,老師巡視指導。

  6、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找出三個點的正確位置。

  7、分辨杠桿

  觀察第4 、5頁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分別找出三個點)

  8、學生通過逐一的觀察分析,說出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簡單說明理由。

  9、集體交流,最后老師總結(jié)同學們的回答,給出正確答案。

  活動二:研究杠桿的秘密。

  1、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2、教師對杠桿尺的構(gòu)造和使用方法進行介紹。

  3、教師提問: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六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yīng)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還有其他方法嗎 ?

  4、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六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yīng)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

  5、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第6頁的“杠桿尺的記錄表”內(nèi)。

  6、學生動手實驗,并按要求記錄數(shù)據(jù)。

  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填寫: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7、學生對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后回答表格下面的問題。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8、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說出大體意思,但表達不夠簡潔和完整。

  9、師生一起對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的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即

  杠桿的規(guī)律: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三、拓展活動

  1、思考: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shù)據(jù)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2、學生思考,各組回答自己的操作步驟。

  3、老師引導發(fā)現(xiàn):左邊鉤碼個數(shù)×左邊格子數(shù)=右邊鉤碼個數(shù)×右邊格子數(shù)。

  四、課堂小結(jié)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總結(jié)。

  教師補充完整:1. 杠桿的三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2.杠桿的規(guī)律: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發(fā)現(xiàn)杠桿尺:左邊鉤碼個數(shù)×左邊格子數(shù)=右邊鉤碼個數(shù)×右邊格子數(shù)。

  五、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yè)

  閱讀資料庫“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回答下面的問題。

  阿基米德說:“只要給我一個_______,我就可以撬起地球!

  板書設(shè)計

  2.杠桿的科學

  活動一:認識杠桿

  杠桿的三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活動二:研究杠桿的秘密

  杠桿的規(guī)律: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發(fā)現(xiàn)杠桿尺:左邊鉤碼個數(shù)×左邊格數(shù)=右邊鉤碼個數(shù)×右邊格數(shù)。

  教學反思

  優(yōu)點:在導入的時候,特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集中。在突破難點的時候,通過“左邊鉤碼個數(shù)×左邊格子數(shù)=右邊鉤碼個數(shù)×右邊格子數(shù)”的方法,使學生突然就明白了,這種“一點擊破”的感覺很開心。

  不足:學生做實驗不能在我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所以在分析與歸納時不能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做準確的表達。

  改進: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把時間安排好,把時間留給學生,做到教師的引導作用。

  《杠桿》教案11

  本學期新接手的這5個班級,在經(jīng)過了兩堂課的課前交流后,決定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習慣入手安排教學。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因為杠桿的發(fā)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課堂上簡單提一提阿基米德這個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動地球的“大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在于杠桿上的三個位置的教學,分析這三個點的位置關(guān)系,結(jié)合平時學生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讓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別將用力點放在杠桿前后不同的幾個位置,那我們的用力情況會費力一點還是省力一點。如此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力的體驗過程,在這同時也分析一下用力點離支點的距離關(guān)系是近了還是遠了。這樣的分析有助于學生理解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的那些距離關(guān)系。等弄清楚這些關(guān)系之后再讓學生在杠桿尺上掛一個省力杠桿和一個費力杠桿。把全班同學的省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再把全班同學掛的費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費力杠桿。

  最后總結(jié)科學概念。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全班同學共同完成表格,相當于把每位同學自己掛的鉤碼平衡狀態(tài)的情況讓大家一起來記錄并分析,然后讓學生自己再體驗掛不同省力情況的鉤碼。這樣的操作時間上會比較節(jié)約,匯報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同類型的情況,有助學生仔細分辨。嘗試的`發(fā)現(xiàn),第一個班是讓學生隨意掛一個平衡杠桿,然后分析自己的杠桿是屬于費力的還是省力的,這樣的教學有阻礙教學概念的混淆,難以達成教學目標。所以Т擁詼個班起我改為讓學生先分析省力杠桿的情況和費力杠桿的情況,然后再來掛杠桿尺上的鉤碼。

  《杠桿》教案12

  教材分析

  杠桿的科學》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中的第二課時。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是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中的一部分。它分為兩部分:1、認識杠桿;2、研究杠桿的秘密。其中第二個活動是重點,活動選擇了杠桿尺作為研究材料,采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運用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通過觀察、實驗、記錄,以及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來認識杠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guī)律,并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展學生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本課教材的安排正體現(xiàn)“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教科書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杠桿的工作規(guī)律,而是要求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分析等,這就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提供了開放的探究空間,有利于學生自由地、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活動,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得以提高。

  學情分析

  在生活中,學生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也是很多的,這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在學習本課前,通過前一節(jié)課《使用工具》的學習,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但學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教材利用杠桿類工具在生活中運用最廣泛、最直觀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節(jié)課的研究,學生有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利于學生觀察并引發(fā)思考。書中示意圖對杠桿的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很較直觀,很清晰。兩個活動安排有梯度。一是認識杠桿,先由撬棍引入杠桿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桿的三個重要位置,接著引導學生分析了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工作時發(fā)揮作用的位置,并標出它們作為杠桿的三個點的位置,而后利用書中的圖,對于身邊的常用工具進行觀察、分析,使學生對杠桿類工具有初步的認識能力。二是研究杠桿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礎(chǔ)后,利用杠桿尺研究杠桿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學生通過實驗,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得出杠桿工作的規(guī)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學目標

  1、從知識與技能:(1)杠桿有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2)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3)利用杠桿解決身邊的事情。

  2、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原理。

  教學難點:(1)杠桿在生活中的變形應(yīng)用;(2)能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shù)據(jù)中,通過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原理。

  《杠桿》教案13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設(shè)計:杠桿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志(大小不等的圓片)。

  五、活動過程

  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nèi)椭?

  說一說,用什么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六、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yīng)隨重物一起移動。

  《杠桿》教案1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認識杠桿;

  (2) 知道杠桿的一些應(yīng)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的結(jié)構(gòu);

  (2) 通過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杠桿的應(yīng)用,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法點撥】

  力臂對同學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可以體會很深刻。例如教材中圖12.4-5,可以把右邊的鉤碼換成一個彈簧測力計,讓測力計向不同方向用力拉,為了讓杠桿平衡,看力的大小是否相同,想一想,為什么?

  【達標自查】

  1、如圖12.4-1,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頭,這根木棒的特點有:①木棒不易 ;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圍繞著 旋轉(zhuǎn)。我們就可以把這根木棒叫 。

  2、在上題中,我們從O點作一條MN的垂線,這條垂線的.長度就是力F的 。

  MN這條直線就是力F的 。

  3、下列物體中不能看成杠桿的是( )

  A、筷子 B、火鉗 C、剪刀 D、橡皮筋

  4、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如果分別用不同方向的三個力作用于杠桿的

  A點,都能使圖12.4-2所示的杠桿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

  5、生活中的杠桿可以分成三類,一是省力杠桿,例如 ;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杠桿,例如 。(把釣魚桿,蹺蹺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橫線上)

  6、如圖12.4-3,圖中輕質(zhì)木棒AB可以看成一個杠桿,C點吊一重物,B點用繩子拉著,杠桿的支點是 點。請在圖中標出動力F1,阻力F2,并畫出它們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靜止,,則等式:F1L1= 成立。

  7、用一根細棉線把一段直鐵絲吊起來,讓鐵絲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將棉線右邊的鐵絲對折一下,鐵絲還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嗎?實際做做,然后回答:

 、倌憧吹降默F(xiàn)象是: ;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

 、鄄孪氲囊罁(jù)是: 。

  8、用剪紙的剪刀剪一疊較厚的紙,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斷還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斷,試試看,并和同學交流一下,討論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識是什么?

  能力提高

  9、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吧!這樣做對你填寫書中表格中的哪幾項數(shù)據(jù)有利,為什么?

  10、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我們使用的杠桿兩端有兩個螺母,它們的作用是 。如果不要這兩個螺母,請你設(shè)計一種裝置,使它具有與螺母相同的作用,畫出設(shè)計草圖,加上必要的文字敘述。

  1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小紅發(fā)現(xiàn)用2 個鉤碼可以平衡3個鉤碼。如圖12.4-4,小紅想,杠桿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動力和阻力,可能還與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有關(guān)。于是她反復做了幾次實驗,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

  動力X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X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

  老師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處,可小紅據(jù)理力爭,通過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怎么可能有問題呢?老師為了讓小紅相信,拿來一個彈簧測力計,把測力計的掛鉤掛在A點上,則.小紅明白了。

  ①你能說說教老師是怎么做的嗎?

 、谛〖t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條件等式兩邊各改了一字,就變成了正確的結(jié)論,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稱為5N的彈簧測力計測一名同學的重?

  需要的輔助器材:

  應(yīng)用的物理知識:

  啟發(fā)你這樣創(chuàng)意的來源:

  13、如圖12.4-5,一個圓柱形質(zhì)地均勻的桶重400N,直徑1m,要把它推上一個高20cm的坎,此時這個桶就可以看成是一個杠桿,它的支點是 ,O點為重心。如果要用最小的力把它推上坎,應(yīng)如何使力,在圖上把它畫出來,并算一算,這個最小的力應(yīng)是多少?

  《杠桿》教案15

 。ㄒ唬┙虒W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

  2.知道有關(guān)杠桿的一些名詞術(shù)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

  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ǘ┙叹撸撼樗畽C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杠桿和支架、鉤碼、尺、線。

 。ㄈ┙虒W過程

  一、新課引入

  由學生閱讀課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學習內(nèi)容。

  教師指出,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

  由學生閱讀本節(jié)開頭的大問號后的一段。并參閱圖13、23、圖13、24,圖13、25說明杠桿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許多巧妙的應(yīng)用。引出杠桿一節(jié)。

  “板書:第十三章 簡單機械 一、杠桿”

  二、進行新課

  1.什么是杠桿?

  提問: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塊很重的石塊?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jié)并結(jié)合課本圖13、

  2甲或出示事先畫好圖的小黑板講解。給出杠桿的定義。

  教師指出: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zhuǎn)動,這是杠桿的特點。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

  觀察和演示:抽水機的手柄、切紙的鍘刀、剪刀都是杠桿。觀察裝置中哪個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哪個固定點轉(zhuǎn)動。

  板書:

  “1.什么是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2.描述杠桿的幾個有關(guān)名詞術(shù)語

  (1)教師以講什么是杠桿時所畫的撬杠撬石頭的板圖為基礎(chǔ),邊講下列名詞邊在圖中規(guī)范標畫出三點、兩力、兩臂。并板書寫出各名詞及其定義。板書:“2.名詞術(shù)語:”

  支點:杠桿(撬杠)繞著轉(zhuǎn)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F動標出。

  阻力: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zhuǎn)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簡介力的作用線概念。)

  教師說明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并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2)以課本圖13、2丙,抽水機的柄為例(出示小黑板,圖中暫不畫出兩個力臂),結(jié)合演示抽水機柄模型,由一名學生在板圖上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規(guī)范畫出。其他學生在各自筆記本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講評。如有不足之處予以糾正。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教師: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靜止不轉(zhuǎn)動或杠桿勻速轉(zhuǎn)動。今天研究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不動的平衡。

  (2)實驗?zāi)康腵: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3)學生閱讀課本中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的課文。并檢查實驗器材。

  (4)提問:步驟1,為什么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驟2,為什么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調(diào)節(jié)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學生答出: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杠桿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

  提問:實驗器材中一個鉤碼的質(zhì)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學生答出。

  提問:課本記錄實驗數(shù)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單位是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師指出,表中“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單位是!だ迕祝ǔS门!っ妆硎。(用刻度尺量長度,不要求讀出估計數(shù)值。)

  (5)學生實驗,實驗數(shù)值記錄在課本表中教師巡回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器材。

  (6)總結(jié):由多個小組報告,根據(jù)實驗數(shù)值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數(shù)學表達式。

  板書:“3.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義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機抽水時,加在抽水機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動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機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結(jié)重點知識

  (1)什么叫動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畫出節(jié)后練習第3題各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杠桿的示意圖,畫出它們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由四名學生分別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教師巡回指導,最后進行講評。

  各杠桿示意圖如圖1所示。

  (2)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本節(jié)課之后練習1、2、3題

  《杠桿》教案16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三種杠桿的概念、特點及應(yīng)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三種杠桿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及應(yīng)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杠桿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yīng)用,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物理知識對提高人民生活、促進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能根據(jù)三種杠桿的概念對常用的杠桿進行歸類。

  教學難點:能正確畫出杠桿示意圖,找出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

  教學方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用具:剪刀、鉗子、瓶起子、鑷子、指甲剪、天平、杠稱、杠桿和支架、鉤碼、彈簧測力計、線。

  學習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什么是杠桿的一點兩力兩臂?

  2、什么是杠桿的平衡條件?

  3、請幾位同學支黑板上畫出事先畫在黑板上的杠桿的示意圖,在畫完杠桿的示意圖后,進行點評,鞏固力臂的畫法。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對上述的杠桿從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進行歸類,得出三種杠桿,這三種杠桿在應(yīng)用各有哪些優(yōu)缺點。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展示匯報

  1、三種杠桿

  ⑴請同學們在課本上畫出各杠桿的力臂,根據(jù)三種杠桿的概念,并判斷哪些是省力杠桿?哪些是費力杠桿?

  ⑵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后回答以下問題。

  ①省力和費力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②省距離和費距離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①問中是指比較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若動力比阻力小,則省力。反之,則費力。

  引導學生說出①問中是指比較動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和阻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的大小。若動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比阻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小,則省距離。反之,則費距離。

 、歉鶕(jù)上述的分析推斷一下,等臂杠桿的情況是怎樣?

  2、生活中的杠桿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說明它們屬于哪一類杠桿,如:

  剪刀 瓶起子 筷子 鑷子 鉗子 鋼筆寫字 釣魚桿 鍘刀 指甲刀 起釘錘 天平

  課堂作業(yè)

  1、下列杠桿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費力杠桿的是______________、

  A、筷子 B、鑷子 C、鉗子 D、托盤天平 E、桿秤 F、瓶蓋起子 G、釣魚桿 H、道釘撬I、掃帚 、理發(fā)剪刀 、鐵匠剪刀 L、羊角錘 M、火鉗 N、船槳

  2、在使用杠桿時,需要省力,就必須使用動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桿;需要省距離,就必須使用動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桿;天平是一個_______杠桿、

  典型例題

  1、最大力臂問題、

  例1、如圖所示,要把球滾上臺階所用得力最小,畫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點、

  2、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判斷力的變化、

  例2、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桿緩慢地由豎直拉至水平過程中,力F( )

  A 變大 B 變小 C 不變 D 先變大后變小

  三、拓展提升

  1、用撬棒撬起一石塊,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個力最小( )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樣

  2、如圖所示,一根不均勻的'木棒,用細繩懸掛起來,恰好平衡,若從懸掛處鋸段,將木棒分成兩段,則( )

  A 粗端重 B 細端重 C 一樣重 D 無法確定

  3、用一桿秤稱物體質(zhì)量時,誤用了一個較重的秤砣,稱出的物體質(zhì)量比實際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樣重 D 無法確定

  4、在下圖中,要把石塊用最小的力撬起來,在圖中畫出這個力的方向及其作用點、

  5、請畫出將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木塊向右抬起時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圖、

  6、(選作)如圖所示的杠桿在細繩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已知小球的質(zhì)量是5g,放在距支點10c處,A點到支點的距離是10c,求細繩的拉力、( g=10N/g)

  《杠桿》教案1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杠桿及杠桿的五要素。

  2、理解杠桿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愛科學、愛動手,事實求實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課前準備:學生自制蠟燭蹺蹺板:長蠟燭1支,大號縫衣針1根,杯子2個,薄鐵皮(或塑料板)1塊,小碟2個。

  教具準備:杠桿和支架,鉤碼,尺,線,彈簧測力計。

  教學難點: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

  教學重點: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出示幻燈片1、2

  二、出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目的,出示幻燈片3、4。

  三、展示收集的杠桿,出示幻燈片5、6,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

  四、分組討論:什么叫杠桿?學生回答,教師總結(jié),出示幻燈片7,杠桿的定義,學生齊讀。

  五、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展示撬石頭的幻燈片,讓學生觀察,說一說,什么叫支點?什么叫動力?什么叫阻力?。

  出示幻燈片8,教師歸納總結(jié)。講解什么是動力臂?什么是阻力臂?

  出示幻燈片9—12說明做圖過程。

  六、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你想探究的問題是XX。

  作出假設(shè):你作出的假設(shè)是XXX。

  提示:

  杠桿要平衡:

  1、只與力的大小有關(guān);

  2、只與力臂的大小有關(guān);

  3、只與力的方向有關(guān);

  4、只與力和力臂的乘積有關(guān)。

  制定計劃:

  根據(jù)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定探究計劃。

  討論和完善計劃:

  實施計劃:你可以參考下面的實驗裝置(出示幻燈片15)和實驗步驟(出示幻燈片17、18),讓學生分小組實驗。

  得出結(jié)論:

  你得出的數(shù)據(jù)是XX,填入設(shè)計的表格中,結(jié)論是XX。

  展示學生的分析結(jié)果,并給以評價:

  總結(jié)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出示幻燈片17。

  板書:杠桿的平衡條件:

  六、趣味小實驗:自制蠟燭蹺蹺板

  目的:證實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設(shè)計:

  1、把蠟燭底端的蠟刮掉一些,讓它象頂端一樣露出燭芯。

  2、把縫衣針從蠟燭中部穿過,露出的針頭、針尾架在兩只杯子的邊緣上。

  3、用薄鐵皮(或塑料板)剪成兩個小人,用腿間的尖頭插立在蠟燭上,兩個小人的'位置到縫衣針的距離相等。

  4、點燃蠟燭兩頭,就做成了一個蠟燭蹺蹺板。

  做出總結(jié):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出示幻燈片18。

  七、比拼臺:出示幻燈片18(通過超鏈接和19—25相連),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答題,競賽。學生競爭選取題目,搶答題。目的:活躍課堂氣氛,鞏固課堂教學,并頒獎鼓勵。

  八、小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出示幻燈片26。

  1、杠桿的定義。

  2、杠桿的五要素。

  3、杠桿的平衡條件。

  九、作業(yè):。出示幻燈片27。

  課堂作業(yè):課本193頁題目2、3

  板書設(shè)計:第一節(jié)杠桿

  一、杠桿

  1、定義:一跟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zhuǎn)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2、杠桿的五要素:

 。1)支點O

  (2)動力F1

 。3)阻力F2

 。4)動力臂

  (5)阻力臂

  二、探究實驗

  三、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教案1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理解支點、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能根據(jù)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杠桿。

  二、方法與過程

  經(jīng)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想象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能根據(jù)自己制定的分類原則給杠桿分類;學習分類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杠桿在我國古代的應(yīng)用。

  【教學難點】

  1.設(shè)計“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方案;

  2.力臂的確定.

  【教學重點】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引導創(chuàng)新。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是阿基米德,已經(jīng)兩千多歲。在兩千多年前,我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眱汕Ф嗄陙,我沒有將地球撬動,這是事實,這并不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支點?墒牵S多愛嚼舌頭的人硬說我是在吹大話,在說謊。我這個兩千多歲的人實在受不了這樣的委屈。今天,我請大家?guī)臀疑煸銈冊敢鈫?不管結(jié)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這謝謝大家了!

  大家有信心嗎?

  要想幫我伸冤,實際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桿的平衡條件即可。

  二、新授

 。ò鍟┑谝还(jié)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是一種古老而簡單的機械,許許多多機械的應(yīng)用改變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從生活中的杠桿說起,了解機械與人的關(guān)系。

 。ò鍟1.認識杠桿

  讓學生展示自帶的杠桿(鐵錘、剪刀、輪軸、扳子、鋼絲鉗、鑷子等)并說出其應(yīng)用及特征。

  討論、歸納各種杠桿的共同特征:

 。ò鍟┰诹Φ淖饔孟,能繞某一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物理學中叫杠桿。

  出示圖片:猿人移動石塊

  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塊移動,用木棍捅石塊捅不動,誰能想法幫幫它?

  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桿嗎?

  鐵錘、剪刀、輪軸、扳子、鋼絲鉗、鑷子等是不是杠桿?

  置疑:為什么人們利用杠桿橇石塊時總是把支點放在離石塊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離石塊遠一些的地方?

 。ò鍟2.認識杠桿的幾個概念

  介紹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結(jié)論:動力臂越長、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動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所以人們?yōu)榱擞幂^小的力撬大石塊時,就要把支點放到離石塊較近的地方,增大動力臂、減小動力。

 。1)提出問題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的關(guān)系呢?

 。ò鍟3.杠桿的平衡條件

 。2)猜想與假設(shè)讓學生充分猜想,同時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幣等物示意給學生看,什么叫杠桿的平衡。

  學生可能給許多種猜想如:

 、貴1+L1=F2+L2 ②F1/L1=F2/L2 ③F1-L1=F2-L2 ④F1×L1=F2×L2

  教師帶領(lǐng)學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別那是明顯錯誤的猜想,如①F1+L1=F2+L2 ③F1-L1=F2-L2,力和力臂單位不一樣是不能加減的。

  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探究②F1/L1=F2/L2 ④F1×L1=F2×L2

 。3)制定計劃與設(shè)計實驗

  設(shè)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討論,實驗裝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隨時知道。實驗探究前,應(yīng)讓學生充分討論他們的探究方案。)

  實驗?zāi)康模?/p>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鐵架臺、鉤碼

  實驗步驟:

 、偃鐖D,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臺上,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為什么要求杠桿靜止時,在水平位置呢?(因為這樣力臂的數(shù)值在杠桿上就能直接讀出或量出.)

  ※ 調(diào)節(jié)杠桿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

 、谠诟軛U兩邊掛適當鉤碼,并移動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計算兩力的大小,并讀出兩力臂的值,將力和力臂的數(shù)值填入表中;(重復3次)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杠桿》教案1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對杠桿尺的探究,發(fā)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教學難點】

  明確省力和費力杠桿的科學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理應(yīng)用。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臺)

  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阻力點 用力點

  支點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zhuǎn)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W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

  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 對杠桿尺的構(gòu)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yīng)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 還有其他方法嗎 ?

  5、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yīng)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nèi)。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jié):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shù)據(jù)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shù)據(jù)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jié)

  【信息反饋】

  我在對本課進行教學設(shè)計時,力圖突出兩點:第一,通過教師精心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發(fā)展學生對信息的記錄、分析能力;第二,讓學生體驗杠桿工具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實例,加深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這兩點都有較好的體現(xiàn)。

  針對第一點,我先組織學生開展"尋找更多使杠桿尺平衡的鉤碼掛法"的探究活動,并將自主探究而得的多種掛法記在記錄表上。由此,學生就有了第一手數(shù)據(jù)資料,可供后續(xù)的分析研討之用。在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時,考慮到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我沒有采用"撒大網(wǎng)"式的研討模式,而是采用"扶放結(jié)合,有扶有放"的師生共同研討模式。在研討過程中,我先展示了省力狀態(tài)和費力狀態(tài)的兩張記錄表,通過簡單的研討認識了這兩者的根本性區(qū)別,并讓學生將手中的記錄表分成省力和費力的兩類。這樣,既減輕了學生認知上的難度,也有利于后續(xù)研討的深入。接著,我組織學生在省力狀態(tài)的記錄表上畫出重點到支點、力點到支點的線段,并進行比較。由于記錄表上線段的直觀性,學生很輕松、準確地推導出杠桿省力的原理。最后,順著直觀教學的思路,我利用“反證法”使學生順利地理解了杠桿費力的原理。在這個師生共同研討過程中,學生手中的信息是在自主探究中記錄下來的,學生所得出的科學概念是在充分分析手中的信息后自行獲得的,教師所起的作用就是先“扶”著學生進入有效的研討思路,再“放手”讓學生自行獲取學習成果。在這個"扶放結(jié)合,有扶有放"的研討過程中,學生對信息的記錄、分析能力獲得了較好的發(fā)展。

  針對第二點,我注重突出“體驗”,即讓學生實際體驗杠桿工具的效用,從而加深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例如游戲“以弱勝強”中,通過支點位置的.移動,一名弱小的女生戰(zhàn)勝了強壯的男生;通過鐵絲在老虎鉗鉗口位置的變化,學生感受到老虎鉗作為一個省力杠桿工具的強大;通過手拎鐵塊和用火鉗夾鐵塊的比較,學生馬上感受到火鉗是一個費力的杠桿工具等。正是這些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頭腦中抽象的科學概念化為現(xiàn)實具體、活潑生動的應(yīng)用實例,鞏固了概念的記憶,并反過來加深了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從實際教學中來看,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得既開心,又有效率。值得說明的是,雖然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注重突出學生的實踐體驗,但并沒有讓學生簡單地“就事論事”,拘泥于一件工具的認識,而是追求“舉一反三”,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過程,實現(xiàn)對科學概念的再認識。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分析老虎鉗的省力原理之后,教師提出“鐵絲放在鉗口的哪個位置最省力?”這個問題,學生正確地利用科學理論指導了生活實踐;學生在理解桿秤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師設(shè)計情境“如果稱量要擴大10倍,秤砣不變,怎樣設(shè)計桿秤?”,學生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案——增加秤桿長度、在靠近重點處增設(shè)一個提紐,而這第2個方案我在課前也沒有預(yù)想到。正是由于科學概念與實踐體驗的緊密結(jié)合,學生通過這個應(yīng)用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對于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大大深化了。

  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與近期所聽的科學課相比,本課的預(yù)設(shè)成分比較多,但我認為這是必要的。因為小學生受其年齡特點的限制,其學習意識、學習能力畢竟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就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無異于盲人摸象。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探究教學中,較多的預(yù)設(shè)是不可避免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要精心設(shè)計一些適合于學生發(fā)展的探究活動。

  《杠桿》教案20

  教材分析

  1、在前一課,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從本課開始,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將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并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guī)律。

  2、通過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我們要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杠桿是省力還是不省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guān),并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展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螺絲刀擰螺釘、用鑷子夾東西,等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學生們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的教學將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杠桿類工具。

  分辨是不是杠桿就看他是否具有杠桿的三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1)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

 。2)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對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

【《杠桿》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杠桿》教案08-26

《杠桿》教案15篇02-27

《杠桿類工具的研究》教案03-09

《杠桿》說課稿06-24

杠桿說課稿05-23

杠桿教學反思02-13

《杠桿》教學反思02-09

《杠桿平衡》說課稿05-27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