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通用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了解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通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通用1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于經驗加反思。對于什么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為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又譯反省),前者即外部經驗,后者即內部經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為行為主體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為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驗、監(jiān)控和評價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依據某種標準對自己的經驗和行為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為激發(fā)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yǎng)教師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倡導幼兒教師寫教學反思,要求課后小反思——一每周大反思——一主題總反思。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得益非淺,而有的教師無所適從。翻開教師的反思筆記,存在著空、涪雜等現(xiàn)象,有些教師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任務型、應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學活動《沉阜,教師反思記錄:幼兒對探究活動有興趣,能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就是時間拖長了點;上了語言《桃樹下的小白兔》,教師反思:小朋友對故事感興趣,想象豐富,就是沒有注意面向全體……諸如此類,反思浮于表面,也有點八股味道。教師的教學反思需要適當的引導。
教學反思說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思維習慣、批評精神。有時,經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于理性思考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內省和剖析,從而進行自我調控。那幼兒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呢本人就此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通過孩子們的介紹、設計,一幅“美麗的家鄉(xiāng)”的圖紙呈現(xiàn)出來了。在建構時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各自都在忙著
完成自己的任務,只見邵懷玉小朋友拿著雪花片積木在搭花和亭子,她先用紅色的雪花片做花蕊,并且嘴巴里孩子數“一、二、三、四、五、六,一共用了六片,接著她再用黃色的雪花片來搭花瓣,并且也數好了數。我走過去問:“你為什么要數個數呢”她說:“這樣,我再搭的時候就可以搭一樣大的花了!蔽衣犕昕渌鏁⻊幽X筋。經過這么一來。邵懷玉小朋友到游戲結束,一工搭了八朵花,每朵花都進行了合理地顏色搭配,并每朵花都一樣大,放在馬路旁邊看上去很勻稱,非常美麗,所以在點評時,我重點掌握了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活動后反思:
游戲法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和幼兒的學習、勞動等活動不是絕對獨立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相輔相成的教育手段”。這是結構游戲本身的發(fā)展趨勢,也是它進一步完善的保證。在幼兒園,結構游戲是作為一種獨立的游戲出現(xiàn)的,但結構游戲的開展又同時是滲透在其它各類游戲和各科教學活動中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應通過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游戲活動之一的結構游戲也應密切配合語言、數學、美術等各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幼兒建構游戲的主題,通常是以教師的語言啟發(fā),故事講述,物體認識,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產生的。語言、數學教學所形成的知識。
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通用2
班里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個體差異導致了他們有著不同的發(fā)展,有的能說能唱又能跳,有的只有頑皮的勁不喜歡學習,而有的從不做聲,在這個小家庭里,我們老師就是家長,就是媽媽,該如何引導如何教育呢?尤其是一些比較內向,不做聲的孩子,更應該是我們關注的對象,并不是他們不會,而是不善表現(xiàn)而已。
做早操時,由于要全面觀察孩子們,老師所用的小啞鈴一直是由站在排頭的小米負責幫忙帶過來的,小米呢比較聰明伶俐,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任務,我們也喜歡安排給她,因為她可以完成的又快又好,是老師的好幫手。有一次,小米因為感冒請假沒來幼兒園,在做早操的.時候,又到的啞鈴操的時間了,我依舊站在原地等待孩子們那好啞鈴就位做操,不一會兒,段春夷小朋居然給我送來了小啞鈴,這時我萬萬沒想到的,因為她平時一直是默默無聞,不管是上課時還是在游戲時,很少聽到她的聲音,今天居然是她先發(fā)現(xiàn)小米沒來,而且給我送來了小啞鈴,這讓我又驚訝又歡喜,然而,這又讓我深思,對于像她一類的孩子,乖巧、聽話、不頑皮,平時很少會注意到他們,可以說有一些忽視。其實她們也很想表現(xiàn)自己,可能由于膽小,不自信,丟失了許多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那么我們教師又應該如何對待呢?我想,還是應該多提供孩子們鍛煉的機會,在不斷的嘗試中,能找到真我,做個自信開朗的小寶寶。
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通用3
在區(qū)域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成成小朋友將娃娃家的一只小杯子放進口袋里,再也沒有拿出來。活動結束后,我問全班幼兒:“想不想看老師變魔術?”大家都說想看,于是我就學著魔術師的樣子邊比劃邊說:“我變只杯子出來,現(xiàn)在這只杯子已經在成成口袋里了,請他拿出來給大家看!甭犃宋业腵話,成成把那只杯子拿了出來,大家都拍手叫好。
事后,我找成成小朋友談話,告訴他不能隨便把幼兒園的東西帶回去。他輕松地點頭稱好。我想:這樣做既讓幼兒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又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叫新琦,動手能力非常差,據了解,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樣樣都有人代替包辦。就這樣,在幼兒園也要靠老師。每天下午起床后自己不會穿鞋,總是等著老師給穿。剛開始,給他穿上吧,別耽誤了他小便,否則更麻煩。每次都這樣遷就他后來越來越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以后的成長將會產生不好的后果。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我對他開始了另一種方法:那天,當新琦起床后,他和原來一樣,提著兩只鞋子在我身后等我。我整理完床鋪后,接過他手中的鞋子直接放在地上,對他說:“今天自己穿一次吧?來,我教你!蔽乙贿吺謩右贿呑煺f:“一雙小鞋先放好,小腳丫子往里鉆,鉆呀鉆呀鉆到頭,再用小手鉤后面。”
我和他穿上一只,另一只我讓他自己穿,最后終于穿上了,我們兩個都高興的笑了。然后領他走出休息室,走到小朋友中間,讓他講講自己是怎么穿上鞋子的,還讓小朋友拍手鼓勵他。新琦可高興啦!第二天,新琦來幼兒園就自豪的告訴我,“老師,在家里我也自己穿鞋!蔽颐嗣念^說,“你真棒!”
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通用4
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想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將我們的教育要求轉化為孩子們的需求。最近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飯后擦嘴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敷衍了事的現(xiàn)象。我對幼兒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每次吃完炸醬面后,孩子們的小嘴是最臟的。本周五又要吃炸醬面了,我決定抓住這次機會。我有意在顯眼的位置掛了一面鏡子,開飯了,孩子們大口大口的吃著炸醬面。飯后再看看孩子們的小嘴,嘿,不用說,就會知道今天吃了炸醬面,我把然然小朋友叫到鏡子前對他說:然然,你看鏡子里是誰呀?然然一看就咧嘴笑了起來,他這一笑其他小朋友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都好奇的跑過來。有的看著然然,有的孩子照鏡子。甜甜皺著眉頭說:哎呀,我的嘴沒擦干凈。頓時,孩子們都爭著要看鏡子里的自己。朋朋卻扭頭走了,不一會兒,他手里拿著餐巾紙又跑回來說:我再重新擦擦。聽他這么一說,孩子們興奮的每人又拿起一塊餐巾紙來,邊擦邊互相看著。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只有把教育要求轉化為幼兒的切實需求,再加上老師的適時的鼓勵和引導,孩子們才會把這種要求變?yōu)樽杂X地行動,從而鞏固自己的良好的習慣。
今天下午,在孩子們進各個區(qū)角活動的時候,幾個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會就傳來孩子們爭吵的聲音:"我當爸爸,我先來的'!""不行!我也要當爸爸,我從沒當過爸爸!"原來是馬志宏和張子旋為了當爸爸爭得面紅耳赤。只見張子旋一手抓著圍裙,一手緊拿著小鍋,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讓誰!看著看著我萌發(fā)了看看他們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于是,我躲到不遠處觀察。不一會當媽媽的欣宜也過來了,她想了想說:"你們倆個一人當一會吧?"這時馬志宏也想出了辦法:"要不今天你先當爸爸,明天我再來當爸爸,好不好?"其實,每個孩子都會遇到難題,孩子之間也難免發(fā)生爭執(zhí),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繞過這些煩惱,并努力為孩子鋪平前進的道路。然而我們卻忽略了,恰恰就是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問題,給了孩子寶貴的發(fā)展機會,使他們學會處理與同伴交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學會了交往技巧。
因此,不妨再發(fā)生問題的時候多一份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解決問題的空間。
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通用5
集體教學活動時間到了,我按慣例彈起了鋼琴曲,提醒孩子們馬上進活動室。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進了活動室,幾個在外面玩皮球的孩子也都回來了,這時我特別留意了承承,因為他每次都是最“磨蹭”的一個。我發(fā)現(xiàn)他正站在放皮球的筐子前面,撿起裝皮球筐的蓋子,然后一個一個往裝皮球的筐上蓋,其中有一個蓋子夾在了筐子和墻壁的縫隙里,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蓋子拿了出來,然后蓋在球筐上。他的舉動是我意想不到的,因為在我們眼里,他是一個“調皮搗蛋”、常常挨批評的孩子。他剛才沒有玩皮球,卻能幫助其他小朋友收皮球。當承承回到座位時,我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的行為,并獎勵他一顆五角星,他既害羞又喜悅。
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果當時我沒有留心觀察承承的舉動,那面對最遲進來的他,我可能又會數落他來晚了或置之不理。我進而又聯(lián)想到,以前承承有那么多次“遲到”,會不會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呢?我突然覺得臉紅,作為教師,我們自認為很了解班上每個孩子的性格脾氣,但其實在內心已經給一些孩子貼上了“乖孩子”“調皮蛋”等標簽,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去評判他們的行為及行為背后的動機,有多少次孩子因為我們的偏見而受了委屈。我們真的要好好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只有去除“有色眼鏡”,去除主觀判斷,客觀地了解、評價每一個孩子,永遠對每個孩子充滿信心,我們的教育才會有效,我們的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
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通用6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是否具有對話意識和對話精神,是否與兒童持續(xù)一種對話的關系狀態(tài),都能夠在教師與兒童的共同活動中,在教師對兒童的態(tài)度中表現(xiàn)出來,在教師對兒童的有意和無意的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兒童面前,教師是會處于一種優(yōu)勢地位,兒童處于弱勢地位。從對話的角度看,我往往會構成不利于對話的局面,為什么會這樣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綱要》頒布以來,有些教師理解的不夠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們一再強調要“蹲下來”看幼兒,實際上就是指尊重幼兒,真誠的對待幼兒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師的做法是:從動作上真的蹲下來了,但卻做著訓斥孩子的事,類似這樣,即使老師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兒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平等,從而影響到教育的實施。
二、家長的言行,對幼兒是暗示
如今社會,獨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數父母忙于事業(yè),部分是老人帶,還有的是請保姆帶,這對幼兒的教育也有必須影響,如我們經常聽到爺爺奶奶這樣說:“你鬧,我就給你送幼兒園,讓老師好好管管你”。有的會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您的話就是圣旨,您好好說說他,他就聽您的”等等。孩子在這種語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對老師的恐懼心理,這也是不利于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從而影響到教育。
三、教師缺乏對話意識
過去,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把幼兒看作是知識的理解者,而幼兒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傳授者,雖然其中存在著必須的人際交往,但作為精神整體的人的自覺的理解和溝通不存在,師生關系因而失去了“教育好處”。例如:在教育活動中,經常出現(xiàn)兒童“跟隨”教師提出的“……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問題隨聲附和――“是!”、“對!”、“好”這樣一來,兒童的回答成了他們不假思索的“齊聲合唱”兒童成了教師的“應聲蟲”,這說明教師所期望的只是兒童能夠跟隨自己的思路;并透過回答問題“是”、“好”、“對”來決定他們是不在跟隨自己的思路,教育活動成了“告知性”的活動,長此下去,兒童很可能構成一種惰性或對教師的依靠性,這種損害是任何此刻知識都無法彌補的。
此刻,多種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觀盛行,多種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對話過程,它表現(xiàn)于教師與兒童在活動中的對話關系,而師幼間的對話關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體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和幼兒者說接觸的每一句話入手,提高自身素質,把與幼兒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
那么,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在實際的工作中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在實際工作中有幾點體會:
一、師與兒童的對話關系,是對“以教師為中心”“以兒童為中心”的一種批判
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應是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過日子一樣,從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師幼間的對話不僅僅僅是指二者之間的狹隘的語言的談話,而是指雙方的“敞開”和“接納”是對“對方”的傾聽,是指雙方共同在場,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的關系,這種對話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納和共同分享,指雙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領。
二、真誠的應對幼兒,是師幼實現(xiàn)對話的基礎
真誠就是認真、誠懇、關切、不欺騙、不虛假――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提問,真誠地對待孩子的“告狀”,真誠的對待孩子的表達,甚至是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每一點變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毫不吝嗇的給予每個幼兒肯定的態(tài)度,關注的目光,鼓勵的話語,盧梭認為兒童具有不一樣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兒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重視一日生活中每一次與幼兒對話的機會
從早上的第一縷曙光到晚上的最后一抹夕陽,這之間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為師幼帶給了對話的平臺,這就要求教師有敏銳的目光,有對話的意識。
(一)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幼兒園的教育是“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教育,尤其是在幼兒園這個特殊階段,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更為重要。例如在培養(yǎng)小班幼兒洗手常規(guī)時,我并沒有專門的去說教洗手的好處,應怎樣洗手等。而是該洗手時候我和孩子們一齊洗,開始孩子們會看著老師洗,之后我們會像家里人一樣一邊洗一邊聊天。一天,小杜說:“徐老師,你一會又不吃飯,為什么也洗手呀?”我說:“因為我要幫你們盛飯,如果小手臟了碰到你們的碗你們會生病的!薄班!”他的`樣貌似乎明白了什么,一會兒站在旁邊的朵兒說:“老師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縫、小手腕都洗呀?我媽媽就不像你這么洗?”“那一會兒你看看我這樣洗的干凈還是你媽洗的干凈好嗎?”“好”。“徐老師,我們倆比賽吧,看誰洗的又干凈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對話”形式使幼兒更易于理解,也能夠引導幼兒思考與嘗試,更能引發(fā)出許多新的問題。
(二)教育活動中的對話
在教育活動中,如果師幼之間的“對話”激發(fā)出新的矛盾,產生出新的問題,則更加體現(xiàn)了“對話”的重要好處,這些新出現(xiàn)的矛盾和問題為進一步“對話”留下了空間和余地。我們應盡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導方式和話語,使教師對孩子的指導能夠切實引起孩子產生必須的感受。例如在主題活動《小手真能干》中,請幼兒用小手蘸上顏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兒感到即新奇,又高興都大膽的印著。這時張雨恬“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說:“老師,我不敢”,這時坐在她旁邊的陳澳說:“別怕,我來教你,印手印可好玩啦!”我一邊向張雨恬投向鼓勵的目光,一邊說:“好啊,陳澳哥哥可勇敢了,你來當小老師吧!”過了一會當他們的作品完成的時候,我又用鼓勵的話說:“恬恬的小手印真漂亮,象一片片小落葉”。陳澳的小手印還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的話剛說完,他們倆抬頭看著我笑了。我的話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和重視,我們的關系更近了。
師幼對話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首先要樹立師幼對話的觀念。就像瑞吉歐幼兒教師們說的那樣“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夠獲得體驗和切身感受。
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通用7
班級自開展彩泥活動以來,幼兒的泥塑特色成效已顯現(xiàn)。我一直清晰地記得一句話:我們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的眼睛。作為教師,如何在幼兒的泥塑世界里,引導和激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美。在《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遵循“即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一原則。幼兒園泥塑教學作為一種藝術教育的內容之一,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著眼于幼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升幼兒的美感已成為班級教育的一個目標。
第一:在幼兒泥塑的過程中,幼兒從揉、捏、搓、壓等粘合彩泥的過程中,幼兒體驗到了捏泥的快感和游戲感。彩泥本身也蘊藏著色彩美,線條美,造型美,彩泥的趣味性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孩子盡情的玩彩泥,從生活中最熟悉又讓幼兒感興趣的物體開始制作。例如: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也是把相同或者相似類型的物體安排在同一個主題單元里進行練習。經過這樣一系列的.分析比較練習后,不但讓孩子比較方便的掌握了同一類型或相似類型物體的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從立體到平面。由于幼兒的蘇思維是直覺的半邏輯思維特點,因而很少出現(xiàn)“胸有成竹”的狀況,大多數是在行動中“遷想狀物”。在泥工活動中,幼兒將在手中團、搓、捏、壓,隨著粘土的變長,他們會聯(lián)想到“小棒”的形象,隨著粘土的變圓,他們會聯(lián)想到“皮球”“圓宵”等形象。根據這一特點,我們的教學都是從立體到平面。例如:從立體的茄子、蘋果、小雞、麻花等等,到平面的各種動物的塑造。
第三:泥工與繪畫結合。在進行幼兒泥工教學的同時,我們根據泥塑作品內容的不同,將泥工和繪畫相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幼兒對泥塑的基本特征掌握較好。同時在已經有了捏泥的基礎上,幼兒能將泥工的作品一繪畫形式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通過繪畫的基本步驟,幼兒能自己制作出平面的泥塑作品。例如:小兔字、小豬等多種動物。通過這樣的交替練習,不僅提高了幼兒的繪畫與泥塑制作技能,更大程度上鍛煉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這對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著促進的作用。幼兒在泥塑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能真正體會到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愉悅,享受著成功的快樂。
第四:環(huán)境的熏陶。除了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泥塑課程,我們還在環(huán)境布置中讓幼兒感受,熏陶泥塑藝術,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如:我們在班級的特色墻中設置了彩泥藝術,又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了美工小區(qū)。主題環(huán)境布置中也融入了濃濃的泥塑特色。幼兒在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不知不覺的喜歡上泥塑,慢慢的學會用泥塑表達生活。
總之,班級在開展泥塑活動以來,我們欣喜的發(fā)現(xiàn),幼兒的雙手變靈巧了,思維更活躍了。幼兒將心中美好的事物通過泥塑的制作,以各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思維產生興趣,對于生活中的美,幼兒的關注逐步從無意到有意,對美的探究更主動。如果說,童年是一幅畫,幼兒的泥塑特色就是畫中色彩墨線勾勒的最美風景。
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通用8
又到了孩子們鐘愛的“玩具分享日”,康康帶來了媽媽才給他買的奧迪雙鉆陀螺,和同伴瑯瑯進行終極PK比賽?悼档摹傲绎L天翼”戰(zhàn)勝了瑯瑯的“青藍冰傘”,康康高高舉起自己的陀螺歡呼起來:“我是冠軍,我贏了!”。這時凱凱走過來什么也沒說,伸手想要搶康康的玩具。康康緊緊地抓住自己的陀螺,連聲說:“這是我的!我的新陀螺!眲P凱見康康不放手,就張嘴去咬康康的手。
凱凱沒有使用交往語言和有效的'交往動作,試圖達到自己的目的——分享同伴的玩具或將同伴玩具占為己有。在幼兒同伴交往活動中,不乏出現(xiàn)類似的案例。究其原因,幼兒處于“自我中心”的心理發(fā)展階段,表現(xiàn)為幼兒與同伴交往以自己為主,只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fā)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甚至采取攻擊性行為傷害同伴。凱凱是在家中“獨二代”,“421”的家庭模式使得凱凱成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6個成人圍著1個孩子轉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得大家對凱凱比較溺愛,凱凱的各種要求都會得到滿足。加上凱凱平時缺乏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使凱凱與同伴交往能力缺失,不能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要。于是便出現(xiàn)了案例中試圖用攻擊性行為實現(xiàn)自己擁有“冠軍陀螺”的目的。
【幼兒教師隨筆反思中班】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反思隨筆03-15
小班教學反思隨筆11-18
大班教學隨筆反思02-27
歷史教學反思隨筆04-14
中班的教學反思02-26
中班教案及反思03-25
中班教學反思11-27
中班月反思09-30
中班下雨了反思12-12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與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