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時間:2024-07-04 11:44:3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

  教學之后,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問題引入,體會“單位”產生的必要性。

  問題是啟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索的開始。在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提出需要知道“相差多少”(或“∠2比∠1大多少”)這一問題,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對測量單位和工具產生的需要的體驗。

  (2)了解單位產生的過程,理解量角器的構成要件和工作原理。

  一般來說,教學前大多數學生已知道量角需要“量角器”,但對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卻不甚了解。教學中,可分三個層次組織教學:一是請學生觀察量角器的構成,嘗試說明量角器上的數字所表達的意思;二是組織學生看教材內容或用多媒體演示角的'單位產生的過程,演示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1°角到2°角,再到3°角等依次遞增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并體會角的動態(tài)形成過程,為后續(xù)教學中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動態(tài)定義奠定基礎;三是再次回到量角器上,進一步理解量角器上的數字所表達的含義,特別關注“0°刻度線”和“1°角”的位置,為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打下扎實的基礎。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2

  “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于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既自然,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教學時,先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fā)現什么?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后,我根據匯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為了加強記憶,課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 ?這樣不僅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還使教學 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后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

  是很準確 ,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后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chuàng)新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3

  四年級上冊第2單元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qū)別。

  2、使學生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度數畫角。過程與方法:

  1、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適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2、加強動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能夠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學。

  單元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qū)別。

  2、使學生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度數畫角。

  課時安排:4課時

  第1課時直線、射線和角

  第2課時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4

  “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于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

  教學時,先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fā)現什么?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后,我根據匯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后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學生的思維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后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chuàng)新。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5

  《角的度量》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資料。學生學習這個知識有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必須的難度,異常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得較累。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jié)課學生的難度,可是課上了以后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可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于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景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

  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團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樣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志性的靜止狀態(tài),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xù)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6

  《角的度量》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各種角的度數。

  曾看見過學生拿著量角器手無足措的樣子,用量角器的直邊和圓弧夾的角比在角上,原來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角,并讓學生在紙量角器上畫出各種不同大小的角,這樣在動手過程中認識了量角器的中心點、0度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度的角,還掌握了度數的寫法。接著我讓學生觀察畫在紙量角器上的各種角,找找它們的共同點:角的頂點都在量角器的中心點、都有一條邊在0度刻度線上,從而讓學生明白量角的本質就是讓量角器上的角與要量的角重合,也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疊在要量的角上。怎樣重疊呢?我安排學生討論,并且動手操作。通過討論與操作,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線表示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大小。這樣量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教師的教怎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會量角,還理解了量角的本質。也正因為理解了量角的本質,學生變得“自能”“自得”了,真正實現了在技能教學中還學生一個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新的空間。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7

  《角的度量》這是單元中的一個重點,它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也為后面利用量角器畫角作準備的。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這兩個問題其實就是教師在本節(jié)課中要處理好的重難點。本節(jié)課我做了如下設計:

  首先,引導學生認識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課件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觀察,說說自己對量角器的認識。通過介紹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稱,幫助學生了解量角器的結構,讓學生整體把握量角器的特點,加深對角的度量單位的.認識。在認識了量角器之后,讓學生自己找角,分別找出量角器上的50度和140度的角。找角的操作活動,主要是為接下去的量角跟畫角做準備。學生通過找角,明晰角的頂點、兩條邊的位置,以及哪個方向作為始邊,如何看刻度數等。接下去的量角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索度量一個銳角、一個鈍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量角的方法: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與零刻度線重合,另一條邊在量角器內,再去找準內外圈的刻度,進行讀數。

  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反思:

  1、本節(jié)課我重在留時間給學生思考、操作,比如觀察量角器,給予充足時間讓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在量角過程中,也是給予足夠時間讓學生能夠動手操作。

  2、部分學生在使用量角器時正反不分,在認識量角器時教師忽略了這一問題,發(fā)現類似情況,我在課上帶領學生又觀察了量角器的正反面。

  3、在量角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困擾于“是70度還是110度”的這個問題。量角器上有一內一外兩圈刻度,學生容易只看到外圈的刻度,每次就只會讀外圈刻度數。這個問題的出現還是學生沒有觀察0刻度在內圈還是外圈,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在之后的畫角活動上,學生也會犯同樣的錯誤。因此在量完角后,應提醒學生檢查所量的讀數與所要求量的角是不是同屬于銳角或鈍角(角的分類在下一課中就會學到),培養(yǎng)學生細心檢查的良好習慣。

  xx小學

  焦xx

  20xx年10月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之后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探究生活化

  本課教學,我給了很多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實踐,向他們供給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當學生經過操作體會到用對折的方法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有必須的誤差,比較麻煩,并且在實際生活中也不可能總是用對折、撕等方法進行比較,我就提出:要明白生活中的角的大小都能用剛才所說的對折、撕開的方法去比較去度量嗎?所以,就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既自然,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讓學生在發(fā)現中學習數學

  以往教學這一資料時,從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認識,教師必然有一大段的介紹與陳述,并且字字精練,講究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從教師的.角度講,這說明教師對知識理解透徹,語言表述本事較強。但再看看學生吧,什么度、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教師還沒講完已經要張冠李戴了。本節(jié)課是從學生的認識角度去教學概念的:先由比較角的大小著手,當兩個類似大小的角出現時,構成了第一個認知沖突,由此學生想出了很多比較大小的方案,從教師的角度,這些方案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從學生的角度想,這些方案就很有創(chuàng)意了。第二個認知沖突便是學生提出問題“很小很小的角到底是多。繉W生想出的方法更奇特了,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雖然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本課所采用的讓學生自我發(fā)現的方法與“向兒童呈現學習的材料,強化正確的答案”的傳統(tǒng)學習方法相比,學習效果顯然優(yōu)于后者。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9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中有一個內容是《角的度量》,這一內容的新授我花了一課時。程序如下:先讓學生畫角,比較角的大小,引出量角器;然后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度”及其表示方法;最后指導學生量角,練習量角。

  在練習的過程中,我發(fā)現有很多同學量不準或讀不準角的度數:有的度數的誤差達到5到10°;有的把45°看成35°或55°;有的把內刻度和外刻度混淆,不知該讀哪一個;有的人根本就不會量,“點點重合了,邊邊重合了”,可是角的另一邊卻指向了量角器外……可以說這是一堂低效的、無效的課。失敗在哪?以后的教學中又該注意什么呢?

  一、課前準備要充分

  這堂課首先就失敗在課前準備不充分。課前布置了讓學生帶量角器,可是,學生帶來的量角器花花綠綠,看不清刻度,有的只有一圈刻度,更有的連零刻度線也沒有。我的量角器(教具)是木頭的,不透明,在演示時學生不能清楚地看到“點點重合,邊邊重合”。課前沒有充分預計到學生操作中的種種困難……這些情況都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課前我們要充分地準備好學具和教具。要求學生準備統(tǒng)一的標準的量角器,教師準備好演示量角過程的PPT圖片及設備,設計好讓學生量角的習題。

  二、認識量角器

  在使用一個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時,首先必須對這一工具的性能、特點和使用方法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用量角器也不例外。

  此前,學生沒有接觸過量角器,而且量角器的刻度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研究它、認識它。我們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讓幾個同學一起合作,把量角器和直尺結合起來進行觀察、比較,說說量角器是什么樣的,上面都有什么;與直尺比較,有什么不同;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量角器上的“0”表示什么,量角器上有幾個起點,分別在什么位置(內、外)。然后,老師可指著投影上量角器的刻度,讓學生分別從內外圈的0開始,十度十度地讀到180度,從而認識內圈、外圈0刻度。為了讀準幾十五度的角,可以指著如“35度”角指向的刻度讓學生讀數,說說它在哪兩個整數刻度之間。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比較好地認識內外刻度,也為后面的讀準刻度做好了準備,避免了機械地背誦“右看內(刻度),左看外”這樣的規(guī)律。

  三、指導測量

  角的測量與長度的測量有相似之處。直尺測量線段長度時,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線和線段的一端重合,那么另一端指向的'刻度數即線段的長度。我們可以從這里入手,順利地得出量角器的0刻度線也要和角的一邊重合,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再看角的另一邊指向的刻度數。然后,通過投影演示量角的過程(量兩個角,一個開口朝左,一個開口朝右),強調“點點重合,邊邊重合,”同時重點讓學生討論該讀外圈的刻度還是內圈的刻度,因為學生前面已經有了“0”刻度(起點)的認識,也就不難讀準了。最后,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量角的方法:點點重合,邊邊重合;若角的一邊所在的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讀數,在內圈,就看內圈讀數。

  四、實際操作

  把課前準備好的習題發(fā)給學生,倆人一組,讓他們自己量角,寫出度數(量五個角,開口分別朝左、朝右、朝上、朝下,另外量一個封閉圖形的角。五個角中包含銳角、直角和鈍角)。練習中學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指導。練習完后,請學生在投影上演示量角的過程,進行必要的訂正。

  我想,通過以上改進,同時把一個課時調整為二個課時,那么量角以及以后的畫角對于學生來說都會變得容易了。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接著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探究生活化

  本課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么工具?(尺子、秤稱)角的大小用什么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既自然,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讓學生在發(fā)現中學習數學

  教學這一內容時,是從學生的認識量角器入手:先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fā)現什么?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后,我根據匯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為了加強記憶,課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這樣不僅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還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后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本課所采用的.讓學生自我發(fā)現的方法與“向兒童呈現學習的材料,強化正確的答案”的傳統(tǒng)學習方法相比,學習效果顯然優(yōu)于后者。

  然而,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

  三、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志性的靜止狀態(tài),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xù)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1

  角的度量是小學數學教材第八冊第單元的內容,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計量角的常用單位是“度”,認識表示度的符號“!保欢钦J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這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射線和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學習畫指定度數的角和計算角的和差的基礎。課中知識點較多,而新知識又較抽象、枯燥。以往大多是教師講,學生看的形式。這節(jié)課上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信息技術,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積累感性認識,逐步形成較為熟練的測量技能。

  通過目測大小比較接近的角來引出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認識量角器是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的學習方法。其次是讓學生自學課本,了解內外圈刻度的作用。并采取了邊操作邊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鞏固新知:設置了幾個判斷題,讓學生在實際測量中看到內外圈刻度的區(qū)別,明確我們在讀熟的時候是讀的哪個數。然后通過實際度數,猜一猜的小游戲,鞏固了這一知識點。最后回到開課時的問題:“角2和角3哪個大?”學生用量角器就可以輕輕松松解決問題了。在實際上課的時候,課堂情況千變萬化,與我們的設計是會有出入的。學生不會完完全全按照我們預設的情境去一步一步走完課,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定的課堂應變能力。

  認認識量角器是學習讀數和量角的基礎,而量角器對學生來說是較為陌生的。他們對它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在此我讓學生先自己觀察量角器,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感知,學生極易發(fā)現上面有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線。但中心點學生發(fā)現較難?稍谡n上有一學生發(fā)現:“老師我的量角器上有一個小洞”。又有一個學生發(fā)現:“我的量角器上沒有小洞,中間有一個相交的點”。此時我及時捕捉學生觀察中的亮點,順著學生的思維及時引導學生認識了這個小洞、相交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點。還有學生反反復復搞不清楚如何做到“兩對齊”,如果角是端端正正的角,他能正確測量,角發(fā)生變化,就找不到中心點了,好不容易中心點對齊了又那條零刻度線又偏了。我就讓他先找點,點對齊了再找線,一步一步來,還是可以正確測量的。在測量角的大小時,電腦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體上量角器的移動使學生清晰地了解量角時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課件的演示效果較好,而且節(jié)省時間,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縮短學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時間,觀察和比較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就課堂教學而言,信息技術的運用只是手段,它更應與學科進行整合,F代信息技術給學生的自主探究帶來了樂趣,更給人以啟迪。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力求使電腦從教師的演示工具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2

  本單元包括“直線、射線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畫角”四小節(jié)內容。其中用量角器量角和畫角是學生較難掌握和接受的內容。所以在教學本單元時要特別注意各個擊破,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讓學生掌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1、重視對“直線、射線和角”的認識

  學生在空間觀念的認識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這一單元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利用課件輔助學生理解,效果更好。對于直線、射線、線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能不能延長,端點個數來加以區(qū)別。由認識射線,引出角的概念。本知識點學生在學習時表現不錯,但在做練習題時,對于“經過任意一點畫直線”和“經過任意兩點畫直線”出現了疑點,有的學生把每個點都用上,不能正確理解要求。

  2、重視對量角器的認識。

  量角和畫角的前提是認識量角器。課前要讓學生準備齊量角器,讓每一個學生參與進來。課上通過學生觀察和老師提示,明確量角器的構造:一個中心點、0—180度的刻度線(等分)、內圈刻度、外圈刻度、0刻度線。要讓學生指著量角器,充分認識內圈刻度是從右邊讀數,外圈刻度是從左邊讀數。為量角和畫角做好充分的準備。

  3、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

  對于量角和畫角,我都安排學生在課前預習。讓學生有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課上通過組內交流,班內匯報,老師示范。學生基本都能掌握量角和畫角的基本方法。我提示學生在量角時,注意“點對點,邊對邊,另一邊看刻度”,學生在量角時,容易出現把內外圈刻度讀錯的情況,要及時指出錯因,及時糾正。學生會量了,畫角就很容易了。

  4、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作圖,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和細心的習慣。課前準備好作圖工具和紙,按部就班的進行,不能偷懶,慢慢地就會有一個好的習慣。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3

  《角的度量》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各種角的度數。

  曾看見過學生拿著量角器手無足措的樣貌,用量角器的直邊和圓弧夾的角比在角上,原先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角,并讓學生在紙量角器上畫出各種不一樣大小的角,這樣在動手過程中認識了量角器的中心點、0度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度的角,還掌握了度數的寫法。之后我讓學生觀察畫在紙量角器上的各種角,找找它們的.共同點:角的頂點都在量角器的中心點、都有一條邊在0度刻度線上,從而讓學生明白量角的本質就是讓量角器上的角與要量的角重合,也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疊在要量的角上。怎樣重疊呢?我安排學生討論,并且動手操作。經過討論與操作,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線表示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大小。這樣量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經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教師的教怎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僅會量角,還理解了量角的本質。也正因為理解了量角的本質,學生變得“自能”“自得”了,真正實現了在技能教學中還學生一個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新的空間。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4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角單位以及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講量角方法的其實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數的角與要量的這個角重合,讀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數就是要量的這個角的度數了。而怎樣進行重合學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據以上的認識,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下面三個層次來進行:

  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這里我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畫角的情境,從而產生學習量角的需求。

  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這里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有部分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課堂中學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發(fā)現量角器上的有數;“我發(fā)現量角器最中間有一個點”。“我發(fā)現量角器上上下兩個數加起來正好是180。”認識1°角時,采用的'方法是:

  (1)出示使學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觀圖;

  (2)猜一猜這個角多大;

 。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深化理解1°角。通過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容易形成1°角的觀念,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三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50),

 。2)讀一個刻度上沒有標數的角(52)。此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

 。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也證實了這點。

  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用嘗試的方法來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課堂上有的學生會量但說不出來,有的學生講量的方法時也講得可以。

  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情況還是可以的,但還是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經過反思,問題主要是:準備不充分。本課需要學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課前布置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guī)格等要求,課后發(fā)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guī)范,這些不規(guī)范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對于少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這些都是教學完新授后學生所反應出的問題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是《角的度量》這單元主要有三個內容,一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二是認識角的單位,會度量角的度數。三是畫角。這三部分看似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也有很多同學不理解。

  今天,我講的是度量角的度數。在量角之前,要認識量角器,我讓學生先自己觀察一下量角器,然后同桌之間說一說量角器上都有什么,這樣能使學生們對量角器的印象更加深刻。接下來,用課件導入新課,課件中演示了量角的過程,重點看量角器和角的重合部分。通過演示,指名讓學生說出重合部分的名稱,反復說誰和誰重合,最后歸納出量角的兩個步驟,并將書上的步驟填寫完整。這就是量角的過程,其重點也在書中的那兩句話里,我認為掌握了量角的步驟,那么測量角的.度數就不是問題了。我的目的是如此,可教學效果卻沒有達到預期。

  學生對于量角的步驟能說出來,卻很難操作,我也很是疑惑。為什么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卻不能測量呢?經過我過篩子似的排查發(fā)現,個別學生找不準量角器的零刻度線,或者是讀數時分不清讀里圈還是外圈。針對這個問題,我再一次講解一遍,有些同學已經明白了。希望在今后的練習中多加鞏固了。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2-06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2-06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3-05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5-29

【優(yōu)】《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7-10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優(yōu)選】07-10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01-16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推薦)07-06

(推薦)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7-05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