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26 16:13:50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烤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北京烤鴨的歷史、北京烤鴨不同的烤制方法及如何片、如何吃的具體方法。全文洋溢著濃濃的北京飲食文化氛圍,讓我們在烤鴨的誘人香味兒中,感受北京飲食的魅力,品味祖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在教學中采取自讀自悟,讀悟結合的方法,是想通過學生對全聚德烤鴨制作過程的理解來體會作者對全聚德的偏愛,由此揣摩學習作者的說明方法,教學結束后反思課堂我覺得存在一些問題:

  1.主要的問題是沒有深入解讀說明方法,對說明文的解讀過淺。在教學中只注重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卻過于膚淺,訓練不夠精細。在今后的說明文教學中,應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而且還要知道為什么要運用這種說明方法。“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2.只是引導學生理解了動詞運用的好處,而沒有進一步抓住關鍵詞和重點句子來讀課文。在設計時先是出示括號填空,然后是出示正確答案進一步理解體會動詞的作用,由此引出句子“由此烤出的`鴨子像棗紅色的綢緞一樣光潔、閃亮、誘人;口感細膩、香酥、皮脆、肉嫩!边M而體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可是因為對于課堂掌控能力不強, 時間已到,所以直接把后面的部分省略掉了。20分鐘下來感覺自己什么都沒有抓住,猶如蜻蜓點水一般,痕跡輕輕,我在想,孩子們能記住什么呢?他們回去之后是否會真的介紹給他人一道家鄉(xiāng)菜的做法呢?

  我們一直在談論核心素養(yǎng),課堂是陣地,聽說讀寫是武器,提高能力才是真正目的。要想提高學生的能力,一定要先提高我們自身的能力。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

  許世友是解放軍中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將軍,他的豪飲放言、少林武功、農民本色、赤膽忠心在老百姓中間廣為流傳,他是一位鐵骨錚錚的英雄豪杰。而本文則通過刻畫他四次跪拜母親的動人情景,表現了他對母親的深厚感情,流露出他無限柔情的一面。教學時,我在第一課時組織學生課前交流資料,了解許世友的俠肝義膽,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讓學生搜集其它有關感恩母愛方面的`材料,舉出其它的事例。然后重點學習字詞,了解課文大意。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讓學生自主學習人物的品質,通過劃一劃(劃下許世友及其母親語言、動作的句子),議一議(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讀一讀(自由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學習方式的滲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提高閱讀感悟能力。

  最后對文本進行拓展,由許世友的孝敬母親,感恩母愛,聯想到學生自身要孝敬母親,感恩身邊的親人,升華了主題。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也是圍繞這一主題設計的。應該說教學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在為一步步的達成教學目標服務。但教學效果有點遺憾。有的學生寫的小作文《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沒有體現感恩的主題,而是在埋怨爸爸媽媽不理解自己,誤解過自己,給自己報的學習班太多,自己很累。針對這一情況,我適時做了講評,告訴學生,如果是只看到這個題目,可以寫任意的話題。但在這里,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要學習許世友將軍孝敬母親,我們也要感恩我們的父親母親。要學會感恩以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生活。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選自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在這部小說里,作家吳敬梓用諷刺的手法,描寫了封建社會讀書人對功名的追求,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課文節(jié)選的片斷不長,只有區(qū)區(qū)三百字左右,但是語言精煉傳神,活脫脫地刻畫了一個吝嗇鬼形象。這個片段記敘了嚴監(jiān)生臨終前因燈盞里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我們五位老師不斷鉆研教材后,認真地進行了教學設計,實踐時感覺良好。

  首先,出示《儒林外史》中描寫嚴監(jiān)生的一段話,讓學生自己閱讀。讀完后,我問:“通過閱讀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學生獲得的信息非常多,為學習課文和課后拓展奠定了基礎。

  其次,抓住了課堂的生成點。初讀課文后,我問學生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嚴監(jiān)生?圍繞該問題,一生說:“讀了短文后,我認識了一個勤儉節(jié)約的嚴監(jiān)生。”我隨機把“勤儉節(jié)約”寫在黑板上,又問:“還有誰認識了怎樣的一個嚴監(jiān)生?”一生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說:“這哪是勤儉節(jié)約,一個十足的守財奴!蔽艺f:“什么樣的人被稱為守財奴?”“就是愛財勝過生命唄!”該生很自信地回答!熬褪呛芰邌荨!庇忠簧a充。這時許多同學紛紛點頭。于是,我也把吝嗇寫在黑板上,說:“那么嚴監(jiān)生到底是節(jié)約還是吝嗇?接下來我們再細細地讀讀課文,請你找出有關句子加以解釋,行嗎?”

  再次,引導學生抓住嚴監(jiān)生的神態(tài)、動作揣測其心理活動。文中描寫嚴監(jiān)生,只有神態(tài)與動作,所以,要真正感受嚴監(jiān)生的吝嗇,必須細讀文本,透過嚴監(jiān)生的動作、神態(tài),走進他的內心。在學習嚴監(jiān)生的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去思考:“那是怎樣的搖頭?”體會嚴監(jiān)生的失望!懊鎸Υ笾蹲、二侄子一再的誤解,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怎樣?”體會嚴監(jiān)生的心急火燎!皼]人能理解他,沒人能讀懂他,此時他的心里只有?”體會嚴監(jiān)生的'絕望。“此時的嚴監(jiān)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會說什么呢?”通過這樣一步一步的引領,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走進人物內心,真正感悟到嚴監(jiān)生的吝嗇。

  最后,進行課外拓展,使人物形象更鮮明。學完課文后,我摘自了原文本的一段材料加以補充,讓嚴監(jiān)生這一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形象更加鮮明。

  1、平日里,他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每常小兒子要吃時,在熟肉店里買四個錢的哄哄他就是了。

  2、他這樣拼命地節(jié)制一切費用,終于營養(yǎng)不良而染了疾。即使生病以后,仍舊每晚算帳,直算到三更,病得吃不下飯,還要在家前屋后走走,看守他的財產,臥床不起了,還一心想著田上要收早稻,打發(fā)了管莊的仆人下鄉(xiāng)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3、病入膏肓時,竟也舍不得銀子吃人參。讓學生讀了這些補充資料后,我又問學生:“上課伊始,我們對嚴監(jiān)生的情況有了了解,再看看平時生活中的他和臨死前的他,你又想說什么?”通過拓展資料的學習,學生一致認為嚴監(jiān)生是一個愛財如命的十分吝嗇的守財奴,還感悟出生活中比金錢重要的東西多的是,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了。

  雖然,課文只有區(qū)區(qū)三百來字,課堂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但是學生的收獲頗多。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創(chuàng)設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合作學習成為可能。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平等、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同學合作交流的機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學習中充滿溫情與友愛,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和競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平等和寬松,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大膽地進行交流與合作。

  首先,我從建立師生之間平等關系入手,為合作學習做精神準備。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更應該與學生共同參與合作,與學生一起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我總是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索溪峪的“野”》之前,我?guī)ьI學生進行了關于搜集張家界資料的小組合作。在合作中,作為一名合作的參與者,我和學生們一起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同學們一起上網瀏覽;和他們一道做資料整理等。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合作,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同學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愿意與我一起討論與解決,也敢于對我的看法提出質疑,師生間進行合作與交流成為了可能。

  其次,引導學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圍。

  在小組合作中,組員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是他們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在班級中引導學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以往成績好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常獨領風騷。成績較差的同學存在著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發(fā)。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從平時出發(fā),讓這些差生多表現自己的優(yōu)點,使他們自己樹立信心,讓那些優(yōu)生發(fā)現他們的長處。我在平時的訓練中,開展組內評出“忠實聽眾”,“最佳主持”,“優(yōu)秀組長”,“合作星”的評選活動,通過評選和老師的激勵,使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尊重,形成平等的學習氛圍。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將幾個人拼湊在一起,而應該對時間和人員等有合理的配置,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否則,小組合作只能成為幾個人的共同學習,而達不到小組合作所期望的交流與提高的目的。據此,我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有合作機制,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

  1、合理配置合作時間。

  為了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走過場,在小組合作的時間配置上我引導學生進行了合理的安排,以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討論、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在組織學生匯報自學體會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感悟、質疑,以產生對所需討論的.問題的見解,然后再組織學生在小組進一步合作,形成小組的統(tǒng)一結果,在此過程中,我根據合作內容的需要,給予學生適宜的時間配置,以達到合作的充分。

  2、合理配置合作內容。

  合作內容是指每一節(jié)課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的具體問題。制定的合作內容的好壞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因此,我在學生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讓每個學生都有信心表達。交流之后,提出合適的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認知目標,在《索溪峪的“野”》這課中,學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語言美,或領悟作者怎樣寫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質疑解疑。這樣,在合作內容上體現出層次性,難易程度,使學生保持合作學習的興趣。

  三、采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活力。

  沒有反饋,漢有評價,就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展現優(yōu)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學生合作學習后,我首先對他們的合作過程給予積極的評價:最活躍的小組、最有收獲的小組、最團結互助的小組等,還將合作學習的評價和班級的“合作星”評比相結合,以激發(fā)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在合作過程評價的同時,反饋合作學習的成果。小組派代表匯報展示合作成果,老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和激勵性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合作的愉悅和成功的喜悅。

  在小組合作的初涉中,我和我的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魅力。我們積極地融入其中,體會艱辛、享受樂趣!斑\籌帷幄,而決勝千里”,一次又一次地獲得了合作的勝利!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今天教學了《斗笠》。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個人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特總結反思如下:

  一、教學目的比較明確,從讀中感悟。

  因為課前進行了比較充分的預設,在把握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的時候,我確定在“緊抓中心,整體感知課文之美,從讀中感悟”上,因此,課堂一開始,我便提問 “預習了課文之后,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了深深的母愛和思鄉(xiāng)之情。”課文的中心呼之欲出,之后,我便緊緊地抓住這一中心提出問題, “那你從哪兒能感覺到這種深深的母愛和濃濃的深情呢?”讓學生認真對課文,和同學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匯報交流,并指導朗讀,思路清晰,目標相對明確。

  二、穩(wěn)扎穩(wěn)打,朗讀指導較扎實。

  在引導學生具體感知的`過程中,我并沒有著急,而是踏踏實實得讓學生真正做到“讀中感悟”。例如有的學生在提出“每一小節(jié)的開頭一句形式內容都相同,這樣的重復就象母親的一句句的叮嚀一樣,感受到了深深的母愛!蔽壹皶r抓住,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確這種開頭重復的習作方法叫做“反復”。并通過進行范讀的方式,讓學生充分體會句子是一樣的,但是出現在每一個小節(jié)時,因為感情的不同,讀出的方式卻也是不同的,從而體會這種寫法的妙處。在此處,我充分讓學生讀,()并在讀后進行評價,然后再帶著體會讀,使學生真正通過讀這一形式,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處:

  1、課堂上沒有照顧到學困生。 在這堂課教學的時候,教學氣氛并不是那么的活躍,有的孩子不敢舉手,這其中不乏一些學困生,在我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及時發(fā)現這一現象,沒有更好的照顧到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并及時進行鼓勵,使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不高。

  2、教師的話還是多一些。盡管在課堂上我已經相當注意這個問題,但是在今天的教學上,在一些過渡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我的話還是羅嗦了一些,尤其是有的時候孩子們回答問題不夠準確的時候,我有些著急,沒有更深的進行引導,而是自己把答案說了出來,使學生的自主性沒有更好地得到體現。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生活中,讀書的樂趣,讀書的快樂,讀書的益處,不須我多贅言。那一部部好書如同一件件精美的玉器,珍藏著人的一生思想的精華,能帶給人無窮的震撼力。《神奇的書》這首詩,美國詩人狄金森用形象的比喻,簡明的語言,熱情地謳歌了書的神奇、書的魅力、書的美麗。怎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呢?我采用了層層深入法來做到這一點。

  首先與學生一起談談自己在讀課外書時讀到的有關書的名言,把學生的讀書實踐與本節(jié)課的學生聯系到了一起,激發(fā)了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而后,我又和學生一起讀詩,范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男女生對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書的神奇,體會到詩歌那充滿音樂之美的韻律。然后我再讓學生回顧自己的讀書之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把自己與書為伴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孩子們在一個又一個同學熟悉而親切地講解中,理解了詩句字字珠磯,體會了詩句的意境悠遠,不禁為書的神奇而興奮、震撼。在這個講解的過程中,同伴的講解又給了學生一個榜樣示范作用,一些愛讀書的孩子們的廣博的知識,精彩的發(fā)言,開闊的視野,無不使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受到了無形的鞭策,在那渴望與欣羨的目光中,我讀懂了他們透露出的“我以后也要讀書,讀書真好!”的心語,這不正好解決了本文的難點嗎?同時也讓學生對詩歌有了更感性的認識,后面的仿寫也就水到渠成了。一篇篇充滿瑰麗大膽的想像詩句噴礴而出,讓我也不禁要贊嘆書的神奇。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用目光傾聽》是金波先生寫的一首兒童詩歌,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平凡的一句話教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引導孩子們要理解“用目光傾聽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的做人道理。授課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文,運用抓重點的學習方法,自讀自悟,不會的問題通過相互討論和老師點撥解決。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體會作者是如何“用目光傾聽”,并從媽媽的教誨中體會媽媽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要真誠,把媽媽的一句話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一、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對本節(jié)課講授,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要進行對本課的課前預習及資料收集,引導孩子們抓住明晰的`寫作線索逐層的梳理寫作方法,勾畫標注出不懂的地方。也為孩子們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授課中孩子們一下子就能提出“什么是目光傾聽?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的重點問題,緊緊圍繞著這一中心問題逐層深入。孩子們思維活躍,回答積極,使得教學內容沒有偏離主旨。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層層深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我感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準,但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方面還有遺漏,其次就是考慮時間的關系,沒有充分的給孩子們討論的時間。不過,我想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也不能面面俱到,還是要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深刻。

  二、對教學過程的分析

  我認為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因此,我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疑、精講點撥、練習達標、拓展提高。但是經過課后反思我覺得其中還存在著不足,主要是合作探究時,應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小組內融會、達成共識,再由小組長組織在全班進行交流,老師予以點撥;練習達標環(huán)節(jié)應講求實效,以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當堂教當堂會;知識點也在本課結束時再展示一次,加以鞏固、深化。

  通過反思,我感覺整個教學過程應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1、觀看和主題有關的動畫設問導入,2、交流資料。第二環(huán)節(jié)是設疑自探:1、圍繞目標設疑,2、默讀課文,思考預設的問題。第三環(huán)節(jié)解疑合探:根據自學提示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練習鞏固,深入理解課文重難點。第四環(huán)節(jié)是質疑再探,運用拓展:思考課文不理解的地方質疑,老師也適當的根據內容,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其中含義小組合作、教師點撥、練習鞏固、課外拓展。

  三、對教學效果的分析

  本節(jié)課教學的亮點在于我把知識樹呈現給學生,這樣清晰地將本單元的知識重點有層次地提出,幫助學生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不足之處在于由于在分析句子等細節(jié)之處上給孩子時間不足,導致學生沒有充分時間去自己交流、體會。今后,還要提高教學效果,講求實效。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聽了王香玉老師的一節(jié)《鯨》,《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說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王老師注意到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連貫性,和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因此,本課的教學比較順暢,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1、本課教學設計貫徹了新大綱精神,體現了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打破了“串講串問”、繁瑣分析、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格局,順應了語言文字表達思想的基本規(guī)律,展示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過程,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了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創(chuàng)新。

  2、在教學的.開始,教師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然后我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特點的?”然后我板書了課題《鯨》,學生找出答案后,我相機板書“形體、進化、種類、食物、呼吸、睡覺、生長”。

  3、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即理解、積累、運用語言。隨著年級的升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更是教學的重點。而理解語言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對課文內容的領會表達出來,即從表達和運用來看理解,僅滿足于學生對個別字詞的理解是不夠的。因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在全班交流完后,老師提問,你們愿不愿意當解說員,為前來參觀的客人介紹鯨的生活習性?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一次開放性的口頭作文訓練,同時,它又是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的一項分層訓練。這項訓練在落后生看來,就是對課文內容的復述;而對于中上等學生就是將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語言的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更高層次的學生,則能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課外知識進行說明,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發(fā)揮。

  當學生對鯨的各個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教師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方面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他的學習成果。如,演一演、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等,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的更透徹,體驗也更深。

  然后,讓學生看相關的影視資料,跳出課文,根據圖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學生其實非常喜歡小動物,第一課的燕子,這課的翠鳥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課文。燕子學生看見過,可翠鳥就不一樣。因為翠鳥我們生活中很少見。所以,我就引導學生課前查閱有關翠鳥的資料,同時查查家鄉(xiāng)的天空常出現一些什么樣的鳥?看見過哪些人打鳥傷害鳥類?為什么要保護鳥類?

  課堂上初讀課文后,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翠鳥的資料。體會翠鳥與其他的`鳥有什么不同,然后老師又出示有關翠鳥的課件,加深對翠鳥的了解。讓學生搜集資料,其實是綜合性學習的整合,也是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同時更能掃清學習課文時的許多障礙。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能力,滲透了環(huán)保意思。

  在交流時,學生由保護鳥類想到了要保護動物。通過查找資料,知道了非典的產生與捕殺果子貍有關,知道了甲流感也與動物有關。還知道了動物中有一種動物鏈。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名叫苗苗的小學生與季羨林先生的“訪談錄”, 全文運用對話形式,沒有復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愛和季羨林先生的`和藹、親切及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訪談錄”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羨林先生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教師讀旁白,學生采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都捧起書認真聽對話內容。讓學生置身于優(yōu)秀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從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讀得自然。

  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如:季羨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說說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說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議讀中,學生不斷地進步與升華,總的來說課堂效果還算好。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語文園地》共設了三個板塊。“交流平臺”以課文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語句為樣例,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寫作的手法!霸~句段運用”引導學生積累并運用幾個具體描寫事物的片段,教會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如何把事物描寫的具體生動的方法。通過比較幾組含有加點詞語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的不同體會多義詞的意思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確定的方法,并嘗試著用“溫和”造句。注意的是用在不同的語境中!叭辗e月累”安排了一首李白的古詩《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詩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在《語文園地》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主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展開教學。

  學生學習“交流平臺”時,我首先讓學生讀,這些問題涉及到的語句都是課文中含義深刻,能夠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段,放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然后引導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同時再說一說這些句子是怎樣來表達作者的情感的,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語句的寫作方法。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多采用這種形式,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開闊思路,大膽去說,去練,既能達到訓練的目的,也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學教材。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一、活動鋪墊,拓展課程資源

  本篇課文主要介紹西南邊疆各民族學生的學習生活,少數民族風情濃郁,絕大多數地方的學生與之生活距離較遠,缺少相應的知識、經驗的背景。根據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民族風情展示會 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課外發(fā)動學生,根據活動主題搜集少數民族服飾和生活習俗的圖片、實物、文字資料等材料。課始,老師導出: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學生各顯神通,各展其材,教師穿插展示課文后資料袋 中的少數民族服飾照片。

  跨于課內外的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引導學生主動搜集資料,他們既可以獲得課文學習的經驗背景、知識,又鍛煉了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時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風情、景觀又會激起學生的情感漣漪,或好奇,或羨慕,或贊嘆形成強烈的學習新課文的心向。

  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qū),有許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F在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參觀一下?以假想參加的形式導入,揭示課題,學生學習新課的熱情會很高。

  二、讀書想象,入境體悟

  教育目標的實現不是知識的搬運過程,而是對學生心靈的喚醒,潛能的開發(fā)。語言文字作為表情達意的符號,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語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空白,這些都需要學生在閱讀中轉換、補充、生成,這轉換補充生成的過程,正是學生的發(fā)展過程。所以,精讀環(huán)節(jié)主要采取以下操作。

 。ㄒ唬┳x文想象,映現民族小學學生上學的情景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描述。

  借助課始時民族風情展示會活動獲得的知識,吸收的信息,再結合課文插圖,學生便于生成與課文內容相切合的內心視象,活化了語言符號。在豐富的內心視象支撐下開展朗讀比賽,學生也就能讀得入情入境,聲情并茂。

 。ǘ┭a白想象,移情入境,融入民族小學學生上課的情景

  文中對于民族小學學生上課的情況,只寫了他們好聽的讀書聲,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作者以抒情的筆調,以擬人的手法,借民族小學窗外的樹枝鳥兒蝴蝶猴子都靜聽民族小學孩子讀書的情景,表達了對民族小學學生認真學習的贊美。此外,還寫了課后游戲活動招來山間的松鼠、山貍看熱鬧的情形,充滿了童趣。根據課文的特點,我這樣組織學生入情體悟:

  1.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

  ──教師摹聲導入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上課學習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根據自身的經驗,學生很容易想象補充,豐富課文內容。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2.如果你是一根樹枝、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了

  ──作者擬物移情,教者引導學生移情擬物,轉換角色,充作文中的'樹枝、小鳥、蝴蝶或猴子,物我合一,體驗對民族小學學生學習認真、書聲悅耳的贊美、夸羨人與環(huán)境融洽相處的美好。在此基礎上朗讀這些句子,會越讀越美妙。

  3.下課了,民族小學小朋友們玩些什么?操場上會是怎樣一幅情景?松鼠、山貍怎么會來的?

  ──聯系自己生活,把課間活動的描寫具體化,體會課間生活的快樂、熱鬧。

  三、抒發(fā)觀感、自然作結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課文篇末點明寫作對象,選取有代表性的物件加以勾畫,再次呈現了邊疆民族小學的形象,如同電影鏡頭由近及遠,富有詩意。

  參觀即將結束,我們也要與民族小學揮手告別,這所民族小學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你有什么話要說?

  營造與課文內容相適合的情境,教師回應導入時的假想參觀,既引導學生自然抒發(fā)對民族小學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民族小學學生美好的學習生活的贊美,又首尾相銜,自然作結,使教學過程圓合無縫。學生的觀感就是作者在結尾時所要傳達的意蘊,此后無需再加分析闡述,只要指導好學生有感情的齊讀,美好的感受盡在不言中。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一島上休養(yǎng)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這是一篇圍繞“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語意深刻的文質兼美的作品。寫法上由淺入深、寓理于事,不單講了父子之間親情,還將愛推而廣之,使之更廣博、寬泛——你的生活因為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而愉快,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體會父子情深。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聽著配樂朗讀帶中的課文錄音,圈畫描寫父子情深的有關語句,嘗試用一個字概括父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后整體上初步感受“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事體現了父愛子、子愛父雙向的濃濃親情。而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片段讀好栽花圖、春景圖、賞花圖等鏡頭,并相機切入“高爾基面對這樣的晚霞這樣的花,心里會想些什么?”的語言訓練和閉目聽同學配樂朗誦的春天花開情景在頭腦中邊過電影邊熟記精彩片段的訓練。師生及時點評學生的配樂朗讀,贊揚學生已經感受到了人間最美的親情。最后教師深情引讀“栽花賞花”的整體故事情節(jié),感受那千山萬水隔不斷的父子情深,體會鮮花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愉快的東西和高爾基見花如見子的心

  二、感悟奉獻快樂。

  作為大作家的高爾基賞花想著種花人——兒子,并且利用自己最擅長的工具——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將這種愛升華到更寬泛、崇高的境界。啟發(fā)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信的內容,既可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去證明這的確是諄諄教導,以求“各有所得”;也可提出疑難處力求在組內班內“自求自得”;甚至還可派出“小記者”短時采訪有關同學用事實來說話。讓學生圍繞板書上的“栽花賞花”與“寫信教子”談“給”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并匯報班級、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有關“愛的奉獻”的'事例,教師相機表揚贈與名言書簽,并讓其高聲誦讀“給大家分享”以體會一種快樂。

  三、引導理解中心句。

  在高爾基給他的兒子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學生的理解容易片面,他們往往把這個“給”理解為給別人東西,“拿”則認為是拿人家的東西。這樣的理解顯然是片面的。我先讓他們用文章中的事例來解釋這句話嗎?(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留下了他種下的鮮花,爸爸得到這樣美好的東西,很高興,而高爾基的兒子也十分愉快。這就是“給”比“拿”愉快。)在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再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白“給”的意思原來是如此寬泛。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一、 尊重學生的個性,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即促進者,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fā)展。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師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

  現代科學知識量多且快,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年學習教育時間里,把所教學科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已經不可能,而且也沒有必要。教師作為知識傳授的統(tǒng)治地位被動搖。其次,教師作為學生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了,教師在傳授知識方面的職能也變得復雜了,不在是只傳授現成的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渠道的方法。1972年世界教科文組織早已明確了教師的職責。總之,教師再也不能把傳授知識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yǎng)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在《裝滿昆蟲的衣袋》的教學設計中,我確立了以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一方面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并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的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tǒng)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堆b滿昆蟲的衣袋》一課,教學參考上的要求是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我個人在思考是認為,定位還可以更高一些。所以,我把查閱資料,出個人小報放在第一課時的作業(yè),而第二課時主要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提升學生認真鉆研科學,孜孜已求,堅持不懈,克服實現理想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的精神素養(yǎng)。讓文本為學生人生的引路。

  二、創(chuàng)設情景、調動生活積累、反復誦讀文章

  學生的學習體驗是他們已有生活經驗的積累與對學習對象的感知,產生碰撞而形成的對問題的新認識,是他們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綜合反映。教師要有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按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他們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調動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已掌握的學習技能、方法,才能引導他們走進文本,體驗文本所賦予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以解決教學難題。 語文學習具有間接性,它需要通過人對語言的感知,進入大腦,調動腦海里儲存的知識,對新的認知對象作出判斷,進行聯想、歸納、編碼,再建構起新的認知。要通過語言來感知文本,再經過思維產生體驗,是一種思維的再創(chuàng)作。因此,在教學中,尤其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學生與文本內容相一致的情感,讓學生披文入情,把間接的文字符號成為真切的情感體驗,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如:學習課文《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中,法布爾的父母因法布爾乘放鴨的機會捉昆蟲而責罵他。我相機提問:讀到這兒,你這時想對法布爾的父母說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想對“母親”說:“阿姨,我知道,你對法布爾非常關愛,但你不能責罵他,而應該心平氣和地教育他!”還有的說:“有一次,我捉蜜蜂時,還被蜇了。從此,母親不再允許我玩昆蟲了?僧敃r我是多么想捉一只蜜蜂來了解它的生活習性呀!正由于母親的阻攔,我到現在還對蜜蜂的習性一無所知!庇械南雽λ母赣H說:“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這將影響他的一生,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瓕W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和實踐,

  三、感悟與“訓練”并重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绷η蟀选案形颉迸c“訓練”巧妙地融為一體,我在教《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時,通過說話、引導、朗讀、想象、寫作等訓練,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使語言形式的掌握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叉,有機結合,放飛學生的靈性!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本冊第一組課文的主題是:我愛閱讀。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地圍繞著閱讀。我也是愛閱讀的人,所以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所講的我深有同感。我也希望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能讓學生愛上閱讀。

  課前通過調查,我發(fā)現,喜愛讀書的同學有不少,問他們?yōu)槭裁聪矚g?有的說是為了寫好作文;有的說是喜歡里面的故事:有的干脆說是父母規(guī)定要讀的……我又問他們讀書以后有什么收獲?有的同學把握了故事情節(jié);有的同學記住了里面人物的言行……感覺學生讀了,但是真正熱愛書,并能真正讀進去的人不多,這可能也跟學生的年齡和閱歷有關系。所以在進行這一單元教學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情感,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比如在教學《走遍天下書為侶》一課時,,我采用聯系比較策略,讓學生將作者對書的看法與自己的實際體驗結合起來,通過“朋友”“家”,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對于文章談到的'讀書方法,更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讀書實際,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書,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學生會理解的更快,體會的更深刻。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輕松而舒適,書,讓這個世界充滿真善美,當學生真正感悟到這一點時,讀書的欲望是從心底迸發(fā)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將想法轉化為行動,號召他們加入讀書的行列。

  課講完了,但我要把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讀書的熱情化作他們的行動。但學生們家庭狀況都不是很好。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通過學生做的圖書目錄,我發(fā)現學生手里的圖書少得可憐。于是我又充分發(fā)揮同學們做的書目的作用,讓同學們傳閱每人的書目,開展“互借互讀”的讀書活動,大大拓寬了學生讀書的空間。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五年級教學反思09-12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4-02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12

五年級語文《牧童》教學反思09-05

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08-21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7-29

語文的教學反思10-19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9-18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