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3-03-28 14:25:21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叉開程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其實我應該首先讓學生指出活動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多讓學生操作和玩一玩活動角,讓他們感受一下兩邊一張一合時角的大小變化,也就是說重點應該讓孩子操作、討論、感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有什么關系,但是由于一心想著內容多,沒有給很多的時間讓學生操作,從而導致他們在沒有完全感知到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的`情況下,直接被我牽著鼻子走到了我要設定的目標,這個個過程是不符合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規(guī)律,這一做法很不符合新課標理念。

  在課堂中學生以小組形式為學習群體,突出學生的合作,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提高。在“折直角”和“畫直角”的片斷中都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折直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找到了判斷直角的方法。在“畫直角”的片斷中,采用了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同學之間互相糾正,互相改進畫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教學完二年級下冊《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我有了一些想法。在二年級下冊的8個單元知識的難易排列中,我原本是把角的認識排在后面的。但真正教完后感覺到,每一個單元都有一些易錯點和重難點。

  角是最基本的幾何圖形之一,也是認識其他圖形的一個重要基礎。在學生學習本課前,已經(jīng)直觀的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還認識了線段。學生先認識了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并且在學習這些圖形中已經(jīng)對角有了一些感受。所以在教學第一課時《認識角》時,教學目標完成的比較順利,學生能夠正確的說出角的特征,在實物、簡單的圖形中找到角。課后練習的情況也還可以,說明學生在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時較為簡單,并能正確識別角。

  因為前一課時較為輕松,所以在認識直角、鈍角、銳角時我沒想到學生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教材安排的先認識直角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絕大部分學生對直角都有著特別的感知,因為前面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由直角組成的。再通過和直角的比較,直觀認識銳角和鈍角,學生在認識鈍角、銳角的基礎上同時也了解了它們和直角的關系。這里,教材的意圖是把銳角、鈍角的認識初步定為在“比直角大”“比直角小”這個層次上,既為判斷一個角是不是銳角或鈍角提供了方法,同時也強化了對直角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基礎上,我好教學生如何判斷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來比劃。而在真正寫作業(yè)時,問題就出現(xiàn)了:1。少部分學生不能找準三角板上的直角。2。不能正確使用三角板來判斷角的大小。3。部分學生不能自覺使用三角板來判斷角。

  經(jīng)過兩次練習后,我發(fā)現(xiàn)這幾個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是:1。對直角的直觀認識不夠深刻。所以當角的擺放發(fā)生變化時,就不能很快的辨別出來。2。上課教學比較角時,不夠細致,部分孩子可能不能完全學會方法。3。學習習慣不到位,老師的要求有了,但是檢查還不夠嚴謹。針對這幾個問題,在接下來的練習課中,我進行了針對性的強化,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有質量的進行練習。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在整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直觀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活動,通過“操作一一探究-一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

  1、角來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在認識角時,我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為學生以后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然后讓學生從剪刀、三角尺、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既體現(xiàn)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shù)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創(chuàng)造角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利用身體的一部分,手臂和肘關節(jié)的張開變化,直觀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又用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的角,大多數(shù)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延長其中一個角的兩條邊,讓學生觀察有沒有變化,引導學生得出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又把其中一個角的兩條邊張開,學生一眼看出角變大了。這巧炒的比,不單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后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我先示范畫角,然后讓學生說角的特點畫角時應注意什么,然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角,學生都畫得很好,并且總結兒歌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掌握畫角的方法。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比如老師說的多,應讓學生多去發(fā)現(xiàn),總結;課堂評價語言單一,激勵性不強,今后的教學中加強改進,爭取做得更好。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是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通過我們坊內老師對任教班級的前測,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上對于角都有了初步的認識,然而他們的認識偏向生活化,比如他們知道我們身邊的物體存在角,如書桌、課本、門、國旗、紅領巾等有角,然讓其指出角在哪里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指向角的頂點處,由此可見對角的定義的理解與掌握是本課的一大難點,尤其是角的辨識。

  通過兩個多月的學習,我們也充滿了激情與沖勁,希望能借助信息技術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課的內容,然實際教學中,由于條件的'限制,我們只運用了課件與實物投影,但效果仍是不錯的,尤其是課件中角的動畫演示,形象而生動,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激情,讓他們對課程的學習充滿興趣。

  在課程的設計上,我們更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觀察、辨認、交流、合作和動手操作等活動去豐富知識,掌握角的定義與特點,并指導角的特性。

  我認為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因為課的內容較多,也更側重于實際操作,導致動筆練習內容比較少。再則,由于信息技術的使用稍顯貧乏,使得課程的呈現(xiàn)稍有不足。但坊內老師的反響倒是不錯,認為在教學的重難點把握上抓住了關鍵,也讓學生建立了對角的認識,形成了表象。

  希望能在之后的教學中運用更多的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角的認識是低年級的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因此要特別注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從生活中來抽象出角。同時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及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用實物來演示,讓學生來觀察,觸摸,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營造生動,鮮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經(jīng)歷了認識角,感受角,給角取名字,折出角,制作角,畫出角的整個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然而,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課后,我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如下反思:

  一、難點突破不夠。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我試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出結論,但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存量有限,對生活中的知識感悟不能靈活的運用到學習中來,導致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大量引導,耗費了很多的時間。在難點突破時,由于我備課時考慮的不夠,在課堂上把角的各部分名稱放到了后半部分,沒有更好的聯(lián)系前后,因此小部分學生沒能完全的突破難點。

  二、學生探究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

  數(shù)學學習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索取知識,而不是接受知識。在這節(jié)課中,我過多的設計了學生去主動探究,學生探究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最后的拓展練習時由于時間不夠,只能匆匆收尾。在以后的教學中,讓學生探究的問題還應設置的更具目的性,更有針對性,這樣才能達到探究的效果,又不影響教學的進度。

  三、拓展練習設計層次性不夠。

  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性,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在這堂課的練習設計時,我注重提高低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忽視了高層次學生的需求。從而高層次的學生有種“吃不飽”的現(xiàn)象,也錯失了學生開動思維,產生思維碰撞的機會,讓課堂失去了色彩。

  教學是教與學相長的過程。教學之路漫漫,在以后的教學生涯里,我還需要不斷的向其他優(yōu)秀教師學習,積累經(jīng)驗。相信功夫不負苦心人,只要堅持鉆研,我們都能找到屬于適合自己的方法,給學生撐起一片學習的藍天。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6

  《角度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第三冊的教材。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在這門課上,我也聽過一些開放式的課程,有各種各樣的處理方法,但一般來說主要是三條信息:理解角度各個部分的名稱,學習繪制角度,以及比較角度的大小。那么,學生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掌握這些信息,樹立正確的空間觀呢?在教學設計中,我也做了必要的思考:

  首先,我們應該在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角度的概念。

  學生們對街角了解多少?在一年級,學生們有了過去觀察物體的學習經(jīng)驗。學生們覺得長方體和立方體上有一些銳角?梢哉f,他們對角度的理解很模糊,但直覺上認為角度應該是尖銳的。此外,學生們還認識到一些平面圖形,其中矩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都有角度。因此,我認為對角度的理解應該首先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經(jīng)驗出發(fā),在這門課上發(fā)展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在教學介紹環(huán)節(jié),兒童語言“認識老朋友”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將平面圖形(三角形、圓形、矩形和正方形)逐一呈現(xiàn),然后從學生和他們知道的三角形開始,去除三角形的一條邊,形成一個新的圖形,即角度。讓學生從原始知識和經(jīng)驗的角度理解形象。我認為這種教學處理方式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正確呈現(xiàn)角度,也有利于學生角度觀念的形成。雖然角落出現(xiàn)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們已經(jīng)知道了。在此基礎上,我還設計了一個了解學生基礎的鏈接“你聽到或了解了這個角落,學生有什么樣的基礎?這個基礎對于后續(xù)學習非常重要。在學生原創(chuàng)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即尋找學生的最新發(fā)展領域,只有對學生實用的東西對學生才有意義。

  第二,依靠學生的經(jīng)驗,發(fā)展學生的認知。

  數(shù)學教學始終以知識和技能為重要目標。在新課程標準頒布之前,有“經(jīng)驗和體驗”這樣的詞。過去,我們在文科教學中可能更關注學生的自我體驗,因為文科需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來理解文章的含義,那么為什么在《科學》中提到這個詞呢。我認為無論是哪個學科或教育,其心理機制都是一樣的。無論是知識的重點還是難點,還是容易出錯的地方,一切都必須來自學生的內心。只有當學生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學生才能真正關注一個或幾個問題。經(jīng)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在畫角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回顧他們剛畫角時是如何畫角的?由于剛才畫角的過程,學生們描述了自己畫角的步驟。這一步更加成功、簡單和復雜。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例如,先繪制邊,然后繪制邊,然后將兩條邊延伸到交點。很多學生認為這種方法太復雜了,他們更喜歡先畫點再畫邊的方法。因為學生有自己的角畫經(jīng)驗,他們可以同意更好的繪畫方法。因此,我認為基于學生經(jīng)驗的教學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理解。經(jīng)驗帶來了一場學習革命。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要進入體驗的概念,不斷豐富學生的體驗。

  在本課程中,我認為比較角度大小的處理不夠好。學生折角后比較角度大小的過程太短,提供給學生的材料太開放,沒有提供一些有利于學生觀察、比較和探索的材料。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效果不夠好,需要進一步改進。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資料是學生在已經(jīng)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經(jīng)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異常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折(紙、制)角、畫角、用三角板確定直角角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在整堂課中,我除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經(jīng)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構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chuàng)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所以為了幫忙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jīng))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

  他們在很多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構成本事。并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yōu)勢,經(jīng)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tài)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資料,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8

  上完課后,我自己整體的感覺是頭重腳輕。雖然課前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進行了課前測,對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也在6班和三班進行了兩次試課。尤其是三班試課效果非常好,本以為能上的非常順利,但是在我們班上課卻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在第2個找角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不能從實物中準確找出,并說清楚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原因在于在認角的環(huán)節(jié)沒有讓學生對角的特征進行鞏固,對角的特征認識的不夠透徹,這部分沒有打扎實,所以在找角的時候,就不能準確找到角。另外,學生的表達能力還需要培養(yǎng),明顯的看出學生不能按照老師的話進行復述,說明平常此方面訓練不夠。此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好,結果嚴重影響了整節(jié)課的時間,導致后面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都很倉促的處理。

  找角找的不順利,還有一點就是頭沒有帶好。第1個同學馬愉宸沒有示范好,本來以為挑個最好的學生能給大家示范好,或者是說經(jīng)過我的引導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怎么說。誰知她再也說不明白了,結果后面就都不是很完整。

  另外,在三班上課的時候,其實也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當時我并沒有注意到,就是在鐘表上去指角的時候,有個孩子也是指的一根針的尖,我當時就簡單的認為是他指錯了,F(xiàn)在想想,他也是和我們班的馮羿默那樣,把一根針當成一個小小角。這個原因有三:第一說明學生觀察的很仔細,能看到小小的角,但是同樣也看得出不能看到我們一眼看到的兩根針所形成的圖形是角,說明學生把實物抽象成角還是很難的。第二就是我選擇的這個教具不是很好,最好拿那種指針是一根線的那種,指針上沒有角,也許就會避免這個情況。第三:在試課的時候沒有把這個問題仔細分析,沒有想好解決的策略。這就造成了下面的.問題,當我肯定了馮羿默指的鐘表上的一根表針上的小角。在后面剪刀中去找角,就出現(xiàn)了把剪刀的一個刀刃或者更小的地方看成角的情況。這里肯定不太合適,因為有些剪刀的刀刃是圓弧的,不是尖尖的,所以說這個地方不是很嚴謹!

  由于前面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占用了大量的時間,所以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都沒有按照計劃完成。對于難點角的大小,原來準備用橡皮筋去綁鉛筆形成活動角,讓學生親手操作之后,感受角的大小和角兩邊的張開的程度有關,也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體會,只是讓他們簡單的把角變大,變小。然后就讓學生只根據(jù)老師手里的這個活動角去感知,沒有經(jīng)過一個時間的等待,沒有讓學生充分發(fā)現(xiàn),缺乏小組探究合作。

  另外呢,在3班上課的時候,其實賈老師也告訴我說,他們班回答問題的基本上不是平常學習非常好的孩子。這一點也沒有引起我的重視,因為在我們班上課的時候,我也是把注意力關注到了非常好的表達能力強的孩子身上,結果他們的表達卻不是那么完整。所以說有時候我們認為的,會回答問題好的、能起引領作用的,反而還不如那些平時不太說話但是也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所以說這也給我了一個警示,就是我們不能帶著任何的有色眼鏡去看每一個孩子。要公平的對待任何一個孩子。

  關于細節(jié)問題我注意的也不是太好。比如在進行完口算之后,我沒有讓學生把口算本收拾好,就開始上課了。學生桌面上了鋪了一堆東西,這樣會影響他們的聽課效果。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還要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課雖然結束,但是思考一直在路上。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9

  一、游戲引入新知,激起興趣

  開課前老師問:孩子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老師現(xiàn)在帶你們一起做一個擺小棒游戲好嗎?請用四根小棒擺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游戲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動手操作活動開啟學生認識新知的旅途,讓學生對“角”產生濃厚興趣有了探究的欲望。

  二、動手操作驗證思維假設

  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的研究,都簡明扼要地總結了動手操作對小學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性。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學生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教學創(chuàng)造角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說我們對角有了這么多了解,請大家利用手中的材料動手創(chuàng)作一個角吧!

  (1)折角:在小組內互相摸摸折出的角,(示范:用角的“頂點”刺刺自己的手心)談一談對角的具體感知。

 。2)擺角:(可以用小棒擺、可以用水彩筆擺等)

  (3)用釘子板和毛線拉出一個角

  學生根據(jù)角的`特征動手創(chuàng)造角,鼓勵學生把頭腦中角的表象再現(xiàn)出來的過程,加深了對角的認識,也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課堂中學生參與到觀察、比較、交流的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本節(jié)課不足之處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強大尤其是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好被教案綁架,不能靈活處理生成資源。如:有位同學講了一個關于角的童話故事,在這里可以直接引入角的頂點和邊的知識,老師沒處理好生成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讓有效的教學時間浪費了。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的第一節(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jié)課的教材是按照“先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并辨認圖形—————再做角并認識角的大小——————最后體會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這個思路分層次編排的,以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關于這節(jié)課,我也聽很多老師上過。如何上好這節(jié)課,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課前,我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上網(wǎng)搜索了關于這節(jié)課的一些優(yōu)秀教學設計,觀看了一些教學視頻。并參照教學指導用書,把本節(jié)課的教材從頭到尾看了幾遍,翻看了以前關于這節(jié)課的聽課記錄,從中吸取經(jīng)驗。針對本節(jié)課,我的設計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讓學生觀察例圖,找出物品的形狀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說出角的個數(shù)不同。從“角”導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看到角這個字,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牛角,墻角…這也是教參中提醒我們老師在教學中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在認識角的過程中,要注意區(qū)分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角和作為數(shù)學概念的角。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這些角,找出共同的特征,引導說出尖尖的,直直的,抽象出圖形。接著,通過摸一摸、畫一畫、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再通過找一找、辨一辨,使學生在比較、判斷中進一步豐富對角的幾本特征的認識和體驗,學會辨別一個圖形是不是角的方法。通過數(shù)角,發(fā)現(xiàn)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三、動手操作,鞏固認識。

  在做角、比角的活動中,體會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學會直觀和重合法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跟兩邊的長短無關。最后通過折角的活動,強化學生對角的認識,還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對角的大小的認識和體驗,體會比角的方法。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1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個獨立段的教學內容。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然而卻不會用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來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生活情景及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各種學習活動,領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把“角的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與邊的長短無關”作為本課的難點來進行突破。作為低段數(shù)學教研組的第一堂教研課,多少感覺有些壓力。上完課之后,自我感覺這節(jié)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夠做到環(huán)節(jié)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由“角”字帶給你的想法到情景圖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課題,其次是放手讓學生在猜、折、做、畫等各種數(shù)學活動中認識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歸納交流。各環(huán)節(jié)過渡比較自然,而且自我感覺流暢。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實現(xiàn)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主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并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2、注重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說。凡是通過思考能說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機會。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于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后來學生的畫角和相應的練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練習之后通過巧妙剪角游戲再出現(xiàn)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很可惜,沒有達成。

 。2)對學生備的不夠。比如:一開始我在板書完“角”字問學生,你對“角”的理解是什么?結果學生回答:“角,是人民幣的單位,象1角錢、2角錢!边@一情況就出乎我的預料,我只預設到孩子們會說:角在我的.眼里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我想,如果這樣問:在你的眼里,角是什么樣子的?這樣問應該會更好些。

  另外,在做活動角過程中,我拋給學生的問題是:“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學生就是不能明確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說不到點上。后來我引導說:從大小上看,它們和什么有關?學生們這才能夠說出來。這也難怪,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太著急。而且,對教學語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

 。ㄒ唬┓此冀虒W目標:

  1、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愉悅和教學情境(擺小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2、從直觀入手,透過多媒體演示找出主題圖中的角,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見到的角。從事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觀察討論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識的獨立建構過程,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3、透過學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對角的特征的認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真正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同時獲得用心的情感體驗;透過辨認不同方向的角,讓學生對角的認識更加全面

  4、觀看電腦演示,全班學生用手勢決定所給的圖是不是角,掀起學生的學習熱潮。

  5、用鉛筆把圖形中的角畫出來,從而透過練習,強化學生對角特征的掌握。

 。ǘ┓此冀虒W重難點:

  一節(jié)課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到達教學目標,其次是看重難突出了嗎?能在課堂教學中幫孩子解決難點嗎?因為教學就是為了幫學生解惑。我這節(jié)課的難點是:1、透過比較操作體會角大小跟角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2、用重疊法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但我在課堂上沒有很好的幫孩子解決問題,末能突破第二個難點,因為我采取剪短角的邊長和延長角的邊長的長度,引導學生不夠到位,效果不顯著。因此在今后教學中就應讓學生透過用兩或三個不同顏色表示長度不同邊長的`角,再用重疊法透過學生直觀比較,就很容易觀察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三)反思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我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圖形,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做為老師就應如何去放,什么時候收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就這節(jié)課來說,我在畫角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放,先用電腦演示畫角,再讓學生畫角,雖然學生對于畫角的步驟比較好,但這樣的處理學生只會畫出同一方向的角,從而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后我們今后對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放手讓學生嘗試畫角,在展示他們的作業(yè)的時候就能夠互相糾正畫角的正確步驟了,這樣讓那些已犯錯誤的學生印象深刻。

 。ㄋ模┓此颊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一位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沒有很好的“吃透”教材、分析好目標、重難點是不可能設計好一份教學設計的,而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就沒有很好地分析學生的思維的發(fā)展,突破難點不夠深入,所以在寫教學設計前,還是要很好的理解教材,首先要做好單元教學設計及單元教學目標,然后備課時注意這節(jié)課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并設計好本節(jié)課的目標、重點、難點,還要思考到自己的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

  三、我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學生的具體狀況出發(fā)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如課前多創(chuàng)設一此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從而對數(shù)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同時在課堂上多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潛力、動手操作的潛力、綜合運用知識的潛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3

  這節(jié)課孫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準確找出物體表面的角

  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上課開始,孫老師利用課件展示主題圖——學生熟悉的校園一角,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什么?找出呈現(xiàn)在各中圖形中的角;同時讓學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體上有角。通過找角的活動,使學生對角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充分放手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新知運用新知,培養(yǎng)能力

  孫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師組織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辯一辯,畫一畫的活動。

  先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shù)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yǎng)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

  讓學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個角,說一說有什么感受?偨Y出角的特征: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樣為學生學習畫角找到了依據(jù)。

  畫角這一環(huán)節(jié),孫教師通過用美麗圖畫打扮高密慶祝“十一”國慶節(jié),引導學生想到需要畫角,激起學生很想學習畫角的強烈愿望。這里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引一引的方法,解決了畫角這一重點。這里過渡比較自然。

  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孫老師先利用同學們比較喜愛的孫悟空與金箍棒的故事引入,以激發(fā)起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欲望,從而讓學生各顯身手獻計獻策,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充分利用電腦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兩角的重合以及邊的`變化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鞏固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把鞏固知識融于游戲創(chuàng)造性地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運用掌握,符合兒童的學習特點。真正體現(xiàn)了“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課的最后,孫老設計由依據(jù)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用學生自由選擇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進一步鞏固角有大有小而與邊的長短無關,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正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融趣味性、知識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為一體,增強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使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使學生一舉多得。

  本節(jié)課如果再在學生出現(xiàn)端點與頂點分得不十分清楚時,抓住一學生說的頂點時進行強調教學頂點就更好了。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苯滩姆治觯

  《角的初步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38——39頁的內容。

  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jīng)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境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的角,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畫角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通過各種實際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后進一步學習角的其它知識奠定了基礎。

 、矊W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二年級的學生,基于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背景,他們知識面窄,個別學生主動性不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還比較欠缺,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jīng)驗,才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shù)學的概念。因此本課應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以“數(shù)學活動”引領全課,從生活中認識角,從實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在體驗中感悟角,在辨析中理解角,使學生在理解中應用和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及學生已有經(jīng)驗,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苯Y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⒉通過經(jīng)歷觀察、操作等活動,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吃谔剿鹘堑闹R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和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三、教材處理:

  教材中先出示立體的主題圖,然后出示例1,我認為書里的情境圖比較復雜,而且又是立體圖形,角的特征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先出示例1,讓學生找角,然后再出示主題圖,這是由原來的立體圖形改為現(xiàn)在的平面圖形,看起來簡潔明了,避免了由于立體圖形帶來的一些干擾,使角的特征得以在情境圖中突顯出來,便于學生觀察、感受、抽象角。

  在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進一步感知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小棒等。

  四、教學流程:

  為了實現(xiàn)以上教學目標,根據(jù)新課程倡導做數(shù)學的理念,所以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在“做”中學習、“做”中體驗、“做”中探究。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首先我采用談話法,這樣的導入簡潔,所以設計時我仍然采取這樣的導入。

  (二)引導探究,構建新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安排了五個活動。

  活動一:聯(lián)系實際,找角。

  首先出示39頁例1,讓學生找角,由于這些實物都是學生平時經(jīng)常見到的,學生對角也有一些感性認識,所以很容易找到角,然后把三個物體隱藏,出現(xiàn)三個角,這時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這樣設計的目的便于學生觀察、感受、抽象角。

  接著出示38頁主題圖,讓學生從圖中發(fā)現(xiàn)角,學生邊匯報,課件邊閃動角,采用演示法使學生直觀、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許多物體上有角,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二:初步感知,指角。

  我是先讓學生摸三角板,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然后引出角的特征,但我沒想到學生摸三角板上的角,只是摸到角的頂點處,我沒有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而是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學生自己糾正,我在黑板上點了一個點,問學生這是一個角嗎?這時學生知道原來這是一個點,我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指指看,學生自然就指出了角的全部。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摸一摸三角板進一步感知角,然后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并揭示角的各部分名稱。自然地從生活中的角過度到數(shù)學中的角,逐步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接著出示從例1三個實物中抽象出的三個角,讓學生分別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然后出示練習八的第1題,通過讓學生辨別真假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活動三:小組合作,折角。

  讓學生獨立折角并組內交流,然后把學生折的角展示在黑板上,學生在折角的過程中,通過眼、手等感觀直接感知角的.頂點和邊的特征,但在折角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了折成半圓的情況,這時我沒有急于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等學生充分感悟了角的特征后再來判斷,使學生真正的理解了角。同時,我讓學生把折好的角按照折痕畫出來,為畫角做好鋪墊。

  活動四:動手操作,做角。

  我為學生準備了細繩、小棒、硬紙條等,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角并展示,師生、生生及時評價,在做角時有的小組還做出了活動角,并發(fā)現(xiàn)角有時會變大,我抓住這一契機,讓全體學生都獨立做出活動角并感受到角有大有小。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成功的,凸顯了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的魅力,也看到了孩子們多向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xiàn)。

  活動五:體驗感悟,畫角。

  我先示范畫角,然后學生試著畫角,但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再上課時,我先讓學生用直尺獨立試著畫角,根據(jù)學情揭示畫角的方法。

  (三)拓展應用,培養(yǎng)能力。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設計了三個練習題:第1題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第2題找書上的角。第3題練習八的第2題。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達到拓展應用,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四)歸納總結,課外延伸。

  課外延伸作業(yè),讓學生用角創(chuàng)作畫。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豐富了對角的認識,更激發(fā)了學生大膽想象并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本節(jié)課的教學和我的預設基本符合,反思后也發(fā)現(xiàn)了不足之處:1、動手活動多,課堂紀律相對不是很好2、難點比較角大小,缺少學生自主探索,觀察實踐。只是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的模仿,中間也缺少了必要的比角方法的練習。沒有花太多的時間讓每一位孩子親自比一比,說一說比角的方法。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shù)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jié)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為此,我將整節(jié)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通過指一指活動,初步感知角的形狀;二是通過找一找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角”中抽象出“數(shù)學角”,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三是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四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

  向深刻,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

  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

  1、角來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認識角時,我提供恰當?shù),精心選擇內容的主題圖,用線條標出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的角,并呈現(xiàn)出整體,以利于學生感知,同時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然后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找角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對比觀察找出來的這些角,說說它們又什么共同的地方,一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意義上的角的感知。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既體現(xiàn)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shù)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創(chuàng)造角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在拉動活動角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是關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仍然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我設計了比角的環(huán)節(jié)。當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角的邊長不一樣的角,大多數(shù)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這巧妙的一比,不但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后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畫一個和第一個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本節(jié)課有待改進之處:

  1、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過于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讓同桌兩位同學用自己準備好的活動角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由于每位同學的活動角不精致,比較時不準確。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2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2-0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4-2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9篇)10-2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篇02-25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5篇02-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篇02-1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2-1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2-13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