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04 18:53:3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1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是三年級上冊新增的內容,重點是讓學生利用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解決問題”也是第一次接觸“策略”。為了讓孩子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在快樂和輕松的氛圍中發(fā)展合作交流能力,我跟我們級的老師進行多次探討,在幾次磨課過程中感受很多,對“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課教學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下面就談一談我的幾點認識。

  第一、精彩的導入是一節(jié)課良好的開始

  導入是思維的起點,好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關系著學生學習這一節(jié)課的效果如何。如果導入成功,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維活躍,理解和記憶的質量就會相應提高。所以課堂一開始我就“挑逗”孩子的味覺,事先準備了孩子愛吃的棒棒糖,并說這是老師為舉手積極的小朋友準備的獎品,緊接著問“猜猜這里面有多少個棒棒糖”,教學反思《《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在孩子們都猜錯的情況下,給孩子們一個條件,他們發(fā)現(xiàn)條件很重要,從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怎樣根據(jù)條件解決問題”。這樣的導入能激發(fā)孩子的表現(xiàn)欲,讓他們積極地開動腦筋,又能很好的揭示這節(jié)課的主題。

  第二、適當?shù)?教材重組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教材的編排雖然已經考慮到學生的共性,但畢竟存在地域、群體乃至個別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在把握教材特點的基礎上,適當?shù)闹亟M教材,從而做到優(yōu)化教學,使每個孩子都可以充分地發(fā)展和學習。“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課例題只出現(xiàn)兩種方法解題,所以我教學例題時問“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孩子發(fā)現(xiàn)還有其他比較好的方法,解題思路的多向化也能很好的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想想做做內容量較大,所以我也進行了重組,原先的五道題我只用了三道,并對最后一題進行了提高。想想做做第一題由于比較難理解,我將知識分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使學生在學習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發(fā)展。

  第三、課堂是孩子的“課堂”

  在前幾次的試教中,我發(fā)現(xiàn)整堂課我說的太多,有時候孩子說的挺好我還要再強調一遍。這種情況就導致了孩子的學習效率不是太高。其實課堂是孩子的,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與對話應該體現(xiàn)在課堂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在課堂上一定要讓出充分的時間給孩子“說”。孩子能說的就讓孩子說。在例題教學時讓孩子說一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是什么意思,我先讓孩子自己思考一會兒,然后小組里說一說,最后全班一起說一說。用策略時也是讓孩子講給孩子聽,先根據(jù)什么求出什么,再根據(jù)什么求出什么,老師只是適當?shù)狞c撥一下。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需要孩子們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做為老師就應該提供各種機會讓孩子各抒己見,學生無暇率真聲音的課堂應該是最“動聽”的課堂吧!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2

  “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領域的教學內容分散于各個年級,從最初的畫圖、列表到一一列舉、倒推,到現(xiàn)在的假設,“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版塊的教學整體呈現(xiàn)了由直觀到抽象、有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漸變趨勢。如何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領會假設的策略,初步學會運用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接替思路,并有效地解決問題,這都是我們要從認識與實踐層面予以思考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感受策略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意識”。

   例1情境的出示,學生感受到新問題的復雜性,自覺產生了產生新的解題策略的意識為新知學習奠定基礎!稊(shù)學課程標準》注重解決現(xiàn)實性問題,把數(shù)的運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這與傳統(tǒng)應用題教學相比,有了根本的改變。學生的應用意識表現(xiàn)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shù)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所以,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時,首先要明確一個認識問題是: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意識”為主,而不是以引導學生掌握“策略”為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培養(yǎng)學生“策略意識”方面,而“策略”及其學習過程應成為發(fā)展學生“策略意識”的途徑和載體,所以,只有在具體的認識和使用“策略”的過程中,學生的“策略意識”才能得到培養(yǎng)和強化。

  2、引導學生經歷策略形成的完整過程。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經歷3個層次:體會 “為什么要假設?”;掌握“怎樣假設?”; 理解“換了之后怎么樣?”。例1主要讓學生產生假設的需求,并探索假設的方法;通過“倍數(shù)關系”的練習讓學生掌握假設的方法,并通過曹沖稱象進一步理解假設的相等關系,“差數(shù)關系”的練習使學生再次積累用相等關系進行假設的經驗,以及理解假設后數(shù)量關系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也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整節(jié)課,并不在乎學生能否獨立運用策略解決多少個實際問題,而是要學生體驗每一策略的形成過程。所以,在這節(jié)課上我注重讓學生說想法,說假設的過程。

  3、多種策略,綜合運用。

   課標指出:努力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畫圖把假設的過程表示出來。并且在檢驗后我提出“回顧一下,剛才這個問題有什么特點,我們是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你覺得哪些步驟是解題關鍵?”引導學生既感受到用假設的策略可以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又讓學生感受到面對一個問題有時會有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

  通過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使我更加明白了 “數(shù)學方法是數(shù)學的靈魂。”數(shù)學的學習,對學生來說,能使其終身受用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數(shù)學思想方法獲得是更重要的。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3

  用列表法解決問題能使信息顯得很有條理,在教學第一課時的時候有很多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列表法的好處,第二課時是讓學生用列表的方法去解決兩積求和(差)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繼續(xù)體驗列表的價值,并能用分析法和綜合法去尋找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在于進一步學會用列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而難點就在于怎樣正確的運用列表的方法來整理較復雜的信息。

  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學生對于列表法的掌握并不好,主要在于不懂得列表的好處以及怎樣列表來思考分析問題,很多學生甚至是在算過結果后再去填表,把列表整理信息變成了一種無用的操作。因此本節(jié)課上我注意讓學生仔細觀察例題,發(fā)現(xiàn)信息比較多,比較亂,從而想到用列表的方法來整理,而在整理的過程中一是要學生抓住關鍵字,用最簡潔的語言表述出最準確的意思,要從表格中就能看出題目的完整意思。比如象例題的3行桃樹,每行7棵,很多學生只會整理3行和7棵,這里我就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個條件放在一起表示的意思會讓人誤解為是3行一共栽了7棵,從而意思表達不準確,應該寫清楚是每行7棵,這樣比較準確。第二就是要會根據(jù)問題有選擇地整理條件,如例題中給了我們三組條件,而問題是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通過讓學生先自主整理列表,再匯報討論,讓學生明確條件雖多,但我們只需要整理與問題相關的條件即可。

  在教學中也有學生是把所有的信息都整理在表中,就是整理一個3×3的表格,然后看問題求的是什么,根據(jù)問題再去表中找相關的信息。這樣也是可以的,我給予了肯定,而且學生說出了在解決下一個問題時就不要重復列表了,就只要看這張表就可以解決問題。教學時沒有采用固定的方法,而是讓學生體會自己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列表方式去解決問題。

  在上完試一試后,我沒有直接讓學生練習,而是讓學生根據(jù)例題的信息自己提出問題,并讓學生有選擇地解決,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鞏固用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二是看學生提問題,再根據(jù)問題選擇條件整理的能力,而更重要是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具體的'經驗。并通過比較把這些具體的經驗上升到數(shù)學思考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解決思路。

  通過上述的處理,學生對用列表來整理條件問題及根據(jù)表格來分析解答問題的掌握上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本節(jié)課我覺得也有幾點不足。

  一是上課時沒有過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列的表沒有及時給大家展示,只能在黑板上畫出學生的作品,耽誤了一些時間。

  二是從練習中可以看出,學生還沒有自學養(yǎng)成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習慣,體現(xiàn)在做練習中,如果沒有要求讓列表,學生是不愿意列表的,導致時常做題出錯。

  三是當學生列表后,沒有讓學生多進行據(jù)表分析,對于整理好的表格進行分析得不夠,可能也是因為我覺得這部分知識學生分析起來不太困難,但回想起來如果讓一些后進一點的學生對說一說,多分析一下這些表格,對于他們用此方法再解答一些更復雜的實際問題可能會有一些更大的幫助。

  四是學生的小組交流不夠多,其實在教案中我設計了讓小組活動交流的時間,但在實際的課程中,真正讓學生交流看法的活動只有一次,而且個別學生在交流在做與課堂無關的事,說與課堂無關的話,使小組交流變成了形式。在后面的教學中應該嚴加要求努力加以改進。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4

  教學片斷

  一、教學例題

  1、嘗試整理

  (1)出示例圖:(增加一條件:“小明帶了50元錢”)

  觀察都有哪些小朋友來買筆記本?他們都說了些什么?

  (指名說一說)

 。2)看了這么多條件,你有什么感覺?

  要求:小華用去多少元,需要哪些條件?

  (3)出示空表格

  請同學們利用這張空表格整理出需要的條件。

  (4)交流如何整理的。評訂整理的優(yōu)劣。(你認為哪種方法更好?為什么?)

  2、獨立解答

 。1)先說說,先求什么?追問:為什么要先求每本書的價錢?

  (2)解答后評訂

  3、學會檢驗

  4、現(xiàn)學現(xiàn)用(出示:第二個問題:小軍用42元買了筆記本,能買多少本?)

  提問: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整理條件?為什么?

  在書上填表,獨立解答

  5、回顧反思

  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對教材的開發(fā)者和建設者。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實現(xiàn)教材價值的潛在因素,用活、活用教材。

  一、開發(fā)例題資源

  教材P65頁例題采用了小明、小華、小軍3人買筆記本現(xiàn)實情境呈現(xiàn)信息,在此基礎上提出第一個問題“小華用去多少元?”由于學生已有熟練地解答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知識經驗,對于這個問題很難使學生產生整理的需求,因此教學時,我對例題增添了一個條件:“小明帶了50元”一起呈現(xiàn),從而學生感受到條件較多,信息比較復雜。這時,教師引導:“看來要解決問題我們先得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找找看,哪些是解決問題有用的信息?”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列表整理,并解答。使學生在矛盾沖突中,使他們產生了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強烈欲望中,產生了尋找解題策略的'需要,培養(yǎng)了策略意識。

  二、合理利用習題資源

  教材P66頁“想想做做”1提供了三摞字典的情境信息和問題:第一摞字典6本高168毫米,第二摞由15本這樣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第三摞高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同時還提供一張表格。由于第一摞有6本題中沒有直接告知,是要學生通過數(shù)一數(shù)從情景圖上獲知,而第三摞的本數(shù)也清晰可數(shù)。這就干擾了學生的解題思路違背了教材的意圖。因此,教學中我將第二三摞字典藏起來,只露一個角,這樣,使這一習題轉化為適應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練習內容,使學生不但學會運用策略解決數(shù)學問題,更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又一次增強策略意識,獲得成功學習體驗。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5

  經歷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列表法,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不懂得列表的好處以及怎樣列表來思考分析問題。因此本節(jié)課上我注意讓學生仔細觀察列表例題,發(fā)現(xiàn)信息比較多,比較亂,從而想到用列表的方法來整理條件,而在整理的過程中要學生抓住關鍵字,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準確的意思,并且將有關聯(lián)的條件找出來,要從表格中就能看出題目的完整意思,可以通過表格找到解題的關鍵點。通過讓學生先自主整理列表,再匯報討論,讓學生明確條件雖多,但我們只需要整理與問題相關的條件即可。

  本節(jié)課我覺得也有幾點不足:

  1、通過隨后的練習,學生還沒有自覺養(yǎng)成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習慣,如果沒有要求讓列表,學生是不愿意列表的,導致時常做題出錯。

  2、當學生列表后,課堂中沒有讓學生多進行據(jù)表分析,對于整理好的表格進行分析得不夠,可能也是因為我覺得這部分知識學生分析起來不太困難,但回想起來如果讓一些后進一點的.學生說一說,多分析一下這些表格,對于他們用此方法再解答一些更復雜的實際問題可能會有一些更大的幫助。

  3、課堂上學生的小組交流不夠多,雖然在教案中我設計了讓小組活動交流的時間,但在實際的課程中,真正讓學生交流看法的活動只有一次,而且個別學生在交流在做與課堂無關的事,說與課堂無關的話,使小組交流變成了形式。在后面的教學中應該嚴加要求努力加以改進。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6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想起是三年級下冊新增的內容,重點是讓學生利用從問題想起的策略解決問題。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第二次接觸“解決問題”也是第二次接觸“策略”。根據(jù)學生的基礎,結合評課老師的建議,我對“從問題想起的策略“這課教學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下面就談一談我的幾點認識。

  第一、精彩的導入是一節(jié)課良好的開始

   導入是思維的起點,好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關系著學生學習這一節(jié)課的效果如何。如果導入成功,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維活躍,理解和記憶的質量就會相應提高。所以課堂一開始我就“挑逗”孩子的心理,事先準備領孩子們購物,并說這是老師為小朋友準備的獎品,在孩子們都選錯的情況下,給孩子們一個問題,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很重要,從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怎樣根據(jù)問題來解決問題”。這樣的導入能激發(fā)孩子的表現(xiàn)欲望,讓他們積極地開動腦筋,又能很好的揭示這節(jié)課的'主題。

  第二、適當?shù)慕滩闹亟M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教材的編排雖然已經考慮到學生的共性,但畢竟存在地域、群體乃至個別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在把握教材特點的基礎上,適當?shù)闹亟M教材,從而做到優(yōu)化教學,使每個孩子都可以充分地發(fā)展和學習!皬膯栴}想起的策略”這課例題只出現(xiàn)兩種方法解題,所以我教學例題時問“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孩子發(fā)現(xiàn)還有其他比較好的方法,解題思路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的多向化也能很好的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想想做做內容量較大,所以我也進行了重組,原先的五道題我只用了三道,并對最后一題進行了提高。想想做做第一題由于比較難理解,我將知識分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使學生在學習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發(fā)展。

  第三、課堂是孩子的“課堂”

   在這次課中,我發(fā)現(xiàn)整堂課我說的太多,有時候孩子說的挺好我還要再強調一遍。這種情況就導致了孩子的學習效率不是太高。其實課堂是孩子的,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與對話應該體現(xiàn)在課堂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在課堂上一定要讓出充分的時間給孩子“說”。孩子能說的就讓孩子說。在例題教學時讓孩子說一說“最多剩下多少元”是什么意思,我先讓孩子自己思考一會兒,然后小組里說一說,最后全班一起說一說。用策略時也是讓孩子講給孩子聽,先根據(jù)什么求出什么,再根據(jù)什么求出什么,老師只是適當?shù)狞c撥一下。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需

  要孩子們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做為老師就應該提供各種機會讓孩子各抒己見,學生無暇率真聲音的課堂應該是最“動聽”的課堂吧!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7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從條件或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教學的,本課系統(tǒng)研究用畫圖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畫圖的過程中,分析數(shù)量關系,用“畫圖”的策略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驗,感悟直觀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發(fā)展幾何直觀,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例1前我先出示2題“看圖解答”,引導學生看圖說出問題、條件和數(shù)量關系,再列式計算,此環(huán)節(jié)的意義是通過從圖中整理條件引導學生體會“圖”的好處,同時也勾起了學生腦海中關于“畫圖”的回憶,也為例1的教學做好鋪墊。例題1是用純文字的.形式出示的,由于題中的條件比較多,使學生在對文字的閱讀理解中遇到了困難,對題中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也有些模糊,不過借助課一開始的“前置性練習”,很多學生能夠想到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決,但如何準確的在線段圖上表示題意卻有一定的困難,這時老師給出一條線段表示小寧,給學生一個“支點”,再讓學生畫另一條線段表示小春,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畫,在畫好了主體部分后讓學生把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在圖上表示出來,從而完成一幅完整的線段圖。在畫好圖以后,教師就要誘發(fā)學生“看圖”進行推理,找出數(shù)量關系并進行分析,確定基本的解題思路,化圖形為算式。本課中的例題不同與一般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由于其條件、數(shù)量關系的復雜性和抽象性,適合用畫圖的策略來解決,例題1呈現(xiàn)的是兩個數(shù)量的和和差,通過假設讓兩個數(shù)量相同,期間通過演示使學生看到總數(shù)的變化,形象的展示了解題思路,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速度,之后學生自主解題,板演并進行講解,如此在觀察中推理,在計算中比較,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最后的回顧環(huán)節(jié),意在幫助學生已經積累起來的畫圖述問題、分析問題的經驗上升到策略的層面,進而獲得對策略的深刻的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對策略的掌握要經歷從模仿到逐步內化的過程,“試一試”是對畫圖策略的強化,教師要進一步放手,“想想做做”重在引導學生內化策略,“畫圖”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是學生通過畫圖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感悟獲得的,本課學習,畫圖不是最終目的,不可能僅憑一兩堂課就能使學生掌握,畫圖是一種中介,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會思考,隨著學習的深人,學生所遇到問題的類型在不斷變換,而解決這些不同類型問題的策略卻始終如一,學生對畫圖策略的運用越來越嫻熟,對策略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從而幫助積累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經驗,感受策略的價值,提升數(shù)學思想方法。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8

  這一課是新教材中的比較有難度的一節(jié)課,以前策略的叫法是替換,現(xiàn)如今改成了假設,雖然叫法不同,但是課的本質是一樣的,要求學生能夠學會假設這一策略將兩種未知量轉化成一種未知量,使得原本比較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一些。

  選擇這一節(jié)課也算是一種挑戰(zhàn),可以說,在課前準備的時候,覺得如果按照教案中的流程來應該來說還是比較清晰和流暢的?墒牵A想的總歸是和實際有一定得差距。接下來,就第一次磨課的感受來談一談。

  首先,在新課教授前,有一個預習反饋,這一個反饋最主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初步感受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因為轉化是本節(jié)課中的一個重要思路,假設就是以這一思想為基礎的。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大多碰到的問題是解決一種未知量的題目?墒牵谶@一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沒有對其進行一個小結過度,這就使得預習反饋的內容與新課沒有聯(lián)系起來。

  其次,新授過程比較凌亂。原因很大程度上我被學生的思維牽著走了,并且回不到我之前預想的方案中。然后感覺是越來越亂,自己也沒有在一些小的'問題上處理好,使得有時候自己的思路出現(xiàn)了混亂。課堂中對老師的考驗還是很大的,對學生要會及時引導,對學生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及時利用和處理等等。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9

  今天教學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行程類問題,整個教與學的過程還算順利,首先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完成得很好,能正確列表整理信息,可能由于平時教師有話線段圖分析題目的習慣,以前有的題目他們也曾畫圖解決過一些應用題,尤其是思考題,有的同學可能是平時的`耳濡目染,所以畫線段圖基本沒有多少問題,有的也只是細節(jié)上的,如少標注運動方向,或沒有把相對應的路程按時間分段等,于是在指導畫線段圖上我花的時間并不多,原先在上課前我去找過同規(guī)老師曾做過的行程類課件,想把直線相向行走、相背行走、追擊問題,環(huán)形相背行走、及追擊行走等演示給學生看以加強學生對行程類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可惜沒找到,于是上課前在發(fā)現(xiàn)線段圖的畫畫不成問題后,我在可始增加了讓學生演示各種行走放式及分析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上,在學生演示,學生描述行走方向、數(shù)量關系中學生能把課中涉及到的直線相對、相背及環(huán)形相背行走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理解清楚了。應該數(shù)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10

  一、自己的上課反思

  這次選擇的是五年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之所以選這一課,一方面由于六年級的新授課已經上完(復習課自己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去展示),其次這課五年級上過一次,所以估計上起來會比較熟門熟路。上完之后,不敢說好,也不能說是不好,有缺陷有遺憾,也有比去年上時進步的地方,試著談談。

  1、備了,但預設仍有不足

  五一期間正式確定了上課題目并著手準備,因為有備過一次,所以備課過程總得來說還算迅速。這堂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先摘錄條件,再進行倒推。其實倒推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只不過不一定能把它上升到策略的層面上,因而最大的難點,就是能否讓學生感受到整理信息的需求。課的流程設計上基本以書為主,就是第二道例題進行了改動略微增加了點難度。五一之后立馬試上了一節(jié),發(fā)現(xiàn)問題頗多,第一個,內容很大,兩道例題加一道試一試,加上前面的知識準備,發(fā)現(xiàn)30分鐘內搞不定。只好對知識準備開刀,本來希望用兩個聯(lián)系生活的例子幫學生引出倒推(一個時間,一個方向),可實際交流時發(fā)現(xiàn)太過耗時,而且設計的也有些難了,所以進行了刪減。還有一點,本意是想多讓學生展示,雖然學生對倒推也有了一定的想法,但課堂上自己的提煉不夠,所以學生沒什么說法上的范例,說得有點磕磕絆絆。在賽課的前一天趕忙進行了第二次試上,同樣還是有些問題,對學生了解不夠,課堂展開更多還是依賴于我,沒能依據(jù)的學生的提問進行。現(xiàn)在想來還是對學生的預設不夠所致,他們什么地方會,什么地方不會或是會錯,沒全想到。當然最大的缺陷,沒讓所有學生都產生整理的需求,學生潛意識里是有這一點的,只是沒全部挖出來。

  2、引導了,但學生體驗還不夠

  上課時借了五年級的班,難得一次借班上課,對于自己也是挑戰(zhàn)。前兩次試上時,真是完全沒摸清楚學生,課堂上不是說得太多就是太少。正式上課這次,不得不感嘆五3班的孩子還是很給力的,很多我沒有做到位的地方都被他們補救了回來。自己的表現(xiàn)也比前兩次強些,該挖和該引導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地說到了,不過也許是范圍撒的太大,所以很多知識點學生的體驗是不夠的,尤其在流程圖整理這塊,沒能讓所有人建立“先整理—再倒推”意識。如果讓我再上一遍的話,我應該會再壓縮一下前面的'內容,把這一教學重點再突出些。這是一堂策略課,需要讓學生體驗策略的使用方法,才能感受到策略的應用價值,策略,是方法,更是思想,想滲透好確實不易。

  二、聽其他老師課的感受

  由于課后趕著本班的教學及兼的科學課,下午才忙過來聽其他老師的課。很可惜,王連連老師的課只聽了一半,只有董玉清、徐瑩穎兩位老師的課完整聽完。不過兩位新人老師的課讓我頗為震驚,可能以后在她們面前,真的不敢有多教了一年書的姿態(tài)。

  1、董老師對教學內容及課堂的把握

  董老師的課與我的想比,可謂是完全不同類型的課。計算算理本身并不好講,低年級學生也不好帶,但這兩點董老師都做得不錯。班級一上場,孩子們很有紀律性,看得出常規(guī)抓得較好。上課時孩子們舉手積極,回答問題聲音響亮,且話說得連貫、完整,讓人感覺到訓練有素,也說明老師平常給了學生很大發(fā)揮空間。計算課最重要的就是理解算理,這里老師預設充分,通過擺小棒、結構圖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體驗,問題的設置也緊緊圍繞這一主題,教師目標明確,學生體驗也到位,課堂效果非常好。這些可以說是董老師做到了,但我沒有完全做到的地方。

  2、徐老師對流程的設計及上課的狀態(tài)

  徐老師的課與我的課有一定的類比性。首先兩節(jié)課都滲透了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其次都屬于中高年級的課。徐老師的課有兩點讓人印象深刻,首先課的流程設計非常的用心,而且全部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所以聽下來,感覺到課總體上是為學生服務的。看得出老師課前做了充分的預設,不僅備了教材,還備了學生。課堂中間也不乏亮點,尤其是關于年齡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可以稱得上巧妙,每一個問題都精心設計過,突出了字母表示數(shù)方法中的變化與規(guī)律。另一點就是徐老師上課的狀態(tài),非常地有精神,表現(xiàn)地也很干練,課堂上沒有什么多余的廢話,課堂的展開也非常自然,有種老教師的感覺,令人佩服。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11

  《解決問題的策略》作為小學階段總復習的最后一個內容,是在復習完所有的知識內容之后,幫助學生對小學階段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一個梳理歸納,并培養(yǎng)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材在這里安排了三個課時。畫圖作為第一個呈現(xiàn)的策略,是學生學習中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從低年級的直觀圖形,到高年級的展示思維的線段圖,畫圖策略的使用貫穿整個小學階段。所以我們把畫圖策略作為一個單獨的'內容用一個課時進行梳理。

  為了能夠讓學生回憶起相關的知識內容,我設計了一份課前作業(yè)單。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是以作業(yè)單的題目為載體,對畫圖這個策略進行梳理。結果整節(jié)課就變成了一節(jié)解題課,老師忙于帶領學生解題。

  課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經過六年的學習與提煉,有部分已經能夠不畫圖就正確的解決部分問題或記憶概念。那么,我們要怎樣激發(fā)學生用策略和再次學策略的熱情呢?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節(jié)復習課,我們不但要幫學生梳理知識內容,更應該幫助學生獲得梳理的方法。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重新審視本課的教學設計,原來在歸納畫圖策略的這一部分顯得太單薄,要加重分量。因此,我在梳理策略之前加入一個交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交流畫圖在你解決問題的時候是怎樣幫助了你。然后在梳理策略之后讓學生回顧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還在什么時候使用到了畫圖策略。力圖在這一過程不但讓學生能夠歸納梳理,并充分經歷梳理的過程,明確梳理的方法。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12

  學生在例題1中初步體驗了替換的策略,例2要求學生提出假設,然后來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由于學生已經掌握畫圖、一一列舉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提出的假設可能是多樣的,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采取靈活多樣的策略。課后,我對本課時有以下幾點感觸:

  第一,學生解決問題方法日益多樣化。一部分學生假設10只都是大船或都是小船,采用圖畫枚舉的方式對上述設想進行調整之后。一部分學生選擇了按課本第91頁的列表法進行調整。另外有兩種情況出乎我的意料之中:一是一部分學生采用了大船從0條到10條一一檢驗的繁瑣方法;還有學生設大船為x條,則小船為(10- x)條,列出較復雜的方程: 5x+(10- x)×3=42。雖然這個學生沒解出這道方程,但學生解決問題的多樣性,思維的活躍卻令我倍感欣慰

  第二,學生已有在眾多策略中選擇最優(yōu)化策略的意識萌芽,但還需老師引導學生關注策略的實效性。學生根據(jù)自身個性特性的因素可能在眾多策略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用一種策略解決問題之后,就不愿再嘗試新的方法,有一部分學習較認真的學生能進行多種方法的嘗試。部分學生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各種策略有不同的特點,各有其優(yōu)點或局限性。當時我根據(jù)這一部分學生的熱情,幫助引導學生了解各種策略的特點以及在不同情況下應用的情形。如在學生用圖畫枚舉之后,我相機提出如果船數(shù)不是10條,而是20、30、40條甚至更多,還采用圖畫枚舉的方式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呢?你們還會選擇圖畫枚舉的方法嗎?當學生認識到圖畫枚舉方法的局限性時,在討論之后一致得出結論:當數(shù)據(jù)較大時,采用圖畫枚舉法效率較低,最好還是選擇列表法。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到概括過渡,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與靈活性。再如在用列表法解決問題時,我提出:按常規(guī)船的配臵方法有11種,從0條大船(或小船)到10條大船(或小船),你們認為是從0條大船(或小船)開始,按順序列舉還是教材假設大小船各5條,哪種方法更快捷?為什么?學生懂得在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可以選擇最有實效的策略,最優(yōu)化的策略,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效率,確保正確率。教材上往往主張解題方法的多樣性,主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個人認為在尊重上述主張的同時,可適當引導學生注重策略的最優(yōu)化和實效性,與上述主張并不相悖。

  第三,學生的有序思考的習慣已經初步形成,但適當提醒還是有必要的。在學生掌握一一列舉法,圖畫枚舉等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認知有序思考,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應用。但采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時,由于絕大多數(shù)假設都不是問題的答案,學生在假設之后,要進行一定的調整,進行相應的替換,在學生進行調整和替換的`過程中,由于教材所選用的數(shù)據(jù)都偏小,部分學生用口算或憑直覺認為是某某數(shù),就直接用某某數(shù)試算,而不是按一定的順序來進行,出現(xiàn)重復或反向調整。有些同學僥幸一步就假設成功,所列表格中就只有一行數(shù)字,既是初始假想,又是最終答案,可能會忽視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我認為有必要提醒一下學生:有序思考不僅是檢驗假設的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考方法和數(shù)學素養(yǎng)。

  本課時教材選材生活化,有利于學生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思考的空間大了,解題的方法靈活多樣,例題和習題都有多種方法。但我認為六年級是小學向中學的重要過渡階段,到六年級階段,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本節(jié)課之后,我總覺得教材上畫圖假設、列表假設比較直觀,利于學生的思考,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不能總停留在形象層面上。我有這樣的感覺:本單元選材可能形象性有余,概括性不足?煞裨凇熬氁痪殹被蛄曨}中選用一道習題數(shù)字較大,讓學生感知認識到用計算的方法能更快更準確地檢驗假設,使之體會到抽象思維的優(yōu)越性,為進入初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13

  1、課前溝通不到位。

  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又有一些老師聽課,孩子們本來就緊張,課前不僅沒有做到及時與孩子們溝通,幫助他們減壓,還用錄播開始無形中又增加了壓力,以至于原來在教室里積極活躍的孩子們,一個個下的正襟危坐、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到前面板演時腿發(fā)抖。作為教師課前一定要關注孩子的狀態(tài),及時做出調整。

  2、課堂預設不到位。

  在讓兩個孩子板演計算過程環(huán)節(jié)用時過長,以至于雖然完成了研究、總結、提煉出了解決兩個未知量的問題可以用假設策略,但是沒有時間做一些相應練習去加深印象。如果在學生選擇方法書寫環(huán)節(jié)意識到這一點,調整成投影展示,不僅可以完成強調步驟的完整條理,也可以空出時間加大練習。

  雖然本節(jié)課沒有完美落幕,雖然課堂練習度沒有達到,但是在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匯報,比較提煉假設策略等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了解了什么情況下可以用假設,假設的'關鍵是什么,假設的目的是什么,在假設時什么量不變,什么量改變。書寫巡視中發(fā)現(xiàn)雖然步驟不是太完整,但是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假設策略表達出來。課堂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本節(jié)課只要讓孩子們了解到這些,在下節(jié)課著重強調書寫格式是不是會更好!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14

  蘇教版教材中單獨把解決問題的策略作為一個教學單元。在執(zhí)教過程中有許多成功經驗,也有許多迷茫,偏頗之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和討論。

  一、傳授策略不等于教授具體的解題方法。

  案例:蘇教版第十一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一課,課本以和倍問題作為例題,讓學生體會使用替換的策略解決能便于解決有兩個未知量的題目。有部分教師把課堂設計成和差,和倍問題的練習課,把教授如何解決該類問題作為課堂重點,使課堂失去生命力。

  其實十一冊第一單元已教授了列方程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如果把該節(jié)課定位在訓練解題技巧上,是對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學生的思維仍停留于如何解題,沒有提升到利用兩個未知量之間的關系統(tǒng)一為一個未知量是一種策略的高度。不能形成更抽象的數(shù)學思維。

  解決問題的策略重點應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體會到各種解決方法的共同點,體會方法中滲透的數(shù)學思維。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列表,畫圖,一一列舉,替換等實際上是數(shù)學思想方法而不是解題技巧。因此,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課堂應該把設計的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體會這些策略有什么共同點,感受這些策略為解決問題帶來方便,重在體會。

  另一方面,學生的程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學生可能上新課前已經掌握了解決該類問題的具體方法。有的學生可能需要幾節(jié)課才能掌握該類問題的解題技巧。因為這些例題本來就是由奧數(shù)題改編而來。把課堂的重點定位在體會策略的優(yōu)勢是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例如本案例,課堂開始我以曹沖稱象的故事為導入,后進生如果感受到替換的策略能把生活中的難題變簡單,他就有收獲。而學習較好的學生能體會數(shù)學策略能應用于生活,他也有所收獲。只有讓學生都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數(shù)學課的生命力才得以延伸。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是連貫的而不是獨立的。

  本節(jié)案例其中一個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體驗如何替換。如果每道題都需要通過實際操作體驗不僅費時,而且受課堂條件限制,許多操作將不能進行。

  在教授本課時,我采取了結合畫圖,倒推等策略幫助學生體會如何替換。學生已經掌握了畫圖等策略,在課堂上只要適當點撥,能把題目的情景以線段圖、實物圖、數(shù)量關系式等方式呈現(xiàn),學生通過多種的.呈現(xiàn)方式,能對題目有更全面的理解,對替換的過程的認識就更深入。

  例如:1個大杯和6個小杯,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三分之一,學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呈現(xiàn)

  學生1: ∵3小杯=1大杯

  1大杯+6小杯=3小杯+6小杯=9小杯

  學生2 小杯:

  大杯:

  畫圖的方式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通過觀察其他同學的示意圖更容易理解其思路,促進生生互評,使課堂更具生命力。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應回歸生活

  有部分學生認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高深莫測的,是難以理解的,這和教師長期誤解該課的教學重點有很大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常用到這些策略解決問題,如果教師教學時適當從身邊的例子引入,以生動的故事引入,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以本課為例,我以曹沖稱象的例子引入,學生在故事中體會到策略源于生活,而且不難理解和操作。最后我還以老師在麥當勞買套餐的例子讓學生利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例2 李老師和朋友買了一份套餐: 2只雞翅+1杯可樂=16元

  已知可樂的價格比雞翅多1元,李老師吃了一只雞翅該付多少錢?

  從學生熟悉的麥當勞套餐引發(fā)數(shù)學思考,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對策略的學習更有歸屬感。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蘇教版教材的其中一個亮點,只要教師利用得當,學生思維可以得到更大提高。通過反思教學我們獲得前進的動力,愿我們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愿我們能在反思中攝取營養(yǎng),不斷進步。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范文15

  在上課前,我讓學生觀看了《曹沖稱象》的flash動畫片,設想讓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用策略解決問題的魅力所在,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看完后,都認為曹沖非常聰明,也有一種非常想運用自己所學的本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沖動。課前觀看,學生非常驚奇,效果較好。

  教學例題時,我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引導學生觀察,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條件和問題,學生找到了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很快就會算出小華買5本需要多少錢?我追問:你平時用哪些方法進行整理信息并解答問題的?學生不作聲,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不用什么方法,只要懂得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就能解題。

  對于班級中聰明的孩子來說,有些題目老師不講,他們都會做。為了照顧到全體同學,更好地幫助學生理清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我向同學們介紹了一種用列表來整理條件和問題。引導學生表述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并呈現(xiàn)簡潔的.文字摘錄,學生感覺很清晰,很簡便,學習興趣逐漸加濃。我指出如果再給它們加上邊線會怎樣呢?操作后形成了表格,學生十分興奮,并認為這樣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就更清晰了。此時,學生對列表整理的優(yōu)勢有了直觀的感知,再通過分析表格中信息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使全體學生都掌握了解題的方法。

  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安排幾次對比,比如將列表整理與凌亂的情境圖進行對比;將列表整理與學生的文字記錄整理進行了對比,那就更好了。尤其是要將列表整理與文字記錄整理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確“列表整理”清楚、簡便、有條理,形成自愿運用“列表整理”解決問題的積極情感。在這方面我做的不夠細致,只注重分析了表中的數(shù)量關系,如從條件出發(fā),要求5本筆記本多少錢,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再求出5本的價錢;再如從問題出發(fā),要求5本的價錢,必須先求出1本的價錢……看似教學效果不錯,學生解答得非常正確,但是感覺此節(jié)課還應該突出如何進行列表整理……讓學生真正掌握這一方法,以幫助學生解決今后出現(xiàn)的更復雜的題目。

  在教學中,給我的感覺是單獨出現(xiàn)條件和問題,要學生自主列表解決,問題不大,但如果幾個條件和問題同時出現(xiàn),有些學生就會茫然……這在教學兩表合并成一張表時,感覺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