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心得>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

時間:2024-06-21 11:39:01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大全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大全15篇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1

  【概述】

  根據當前工作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人工智能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心得體會:最近參加了一場人工智能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對我的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啟發(fā)和借鑒。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中的重要性和潛力。首先,人工智能可以為教育提供更加個性化和精準的教學方式。在活動中,我了解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教學內容的智能推薦和個性化定制。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系統(tǒng)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需求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和學習計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次,人工智能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教學輔助工具。在活動中,我了解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教學過程的智能輔助。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教師可以獲得更多的教學反饋和數據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展。同時,人工智能還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自動生成和評估,節(jié)省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最后,人工智能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在活動中,我了解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的教學應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與各種場景和實踐,提升學習的趣味性和參與感。同時,人工智能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推薦和學習輔導,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應用技能。綜上所述,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師工作效率以及豐富學生學習體驗具有重要意義。我將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和經驗,積極探索和應用人工智能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為我的學習和工作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

  【正文】

  人工智能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20xx年3月16日,我參加了順德區(qū)龍江實驗學校周彥和張楚彬兩位老師主持的《智能科技與未來生活》研討課。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清晰,教師們積極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并且非常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參與其中讓我獲益良多。

  周老師采用跨學科主題項目式學習方式,設計了一門課程。在這門課程中,他創(chuàng)建了一個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學習和實踐。為了引出驅動任務——設計與制作彩色燈籠,小艾表達了她想要擁有一個彩色燈籠的愿望。這個任務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并引導他們開始自主研究。他們學習了RGB燈的工作原理,并通過動手制作的方式來實踐所學知識。通過任務驅動法,周老師成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這門課程大膽地將科學、技術、工程、語言和藝術等多學科知識相融合,使得學生能夠接觸到廣泛的領域。同時,這門課程超越了傳統(tǒng)教材的范圍,跨越了學科的界限。這樣的跨學科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

  張老師執(zhí)教《彩色燈籠的設計與制作》(第二課時),是一節(jié)作品展示課。學生完成作品后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小組 匯報 和成果展示,是在上節(jié)課的課基礎上帶著同學們一起回顧了學習過的RGB原理以及制作的彩色燈籠。張老師通過任務驅動法項目式學習、來讓五年級的學生去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來完成任務。

  當今世界,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網上搜索來獲取海量的知識。因此,以傳統(tǒng)的掌握知識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技能,如閱讀、寫作和數學,還需要具備21世紀的技能,如團隊合作、問題解決、信息搜集、時間管理、信息整合以及使用高新技術的能力等。而項目式學習可以讓學生在這些方面得到鍛煉和提升,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

  我們可以看到,項目式學習對教師的要求很高。項目式學習給人們留下了有趣和好玩的印象,讓課堂變得自主而隨意,但如何確保學習效果,避免形式大于內容,是一個廣泛關注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在設計項目時,需要從知識點出發(fā),明確要達到哪些教學目標,通過設計項目情境,讓學生以主人公角色參與其中,運用該課程的知識點解決問題,完成項目。最后,在成果展示階段,可以通過對照教學目標和考評量表進行評估。另一方面,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任務量化、進度檢查、中期匯報和師生對話等多種形式進行過程性評價,記錄學生在項目不同階段的表現和進步。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課堂記錄的網絡工具追蹤學生的進度。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2

  10月9日,在學區(qū)的安排下,有幸參加了xx鎮(zhèn)學區(qū)“黨教融合”語文學科“三思課堂”教學研討暨語文課堂教學專題講座,此次教研交流活動讓我收獲頗豐。

  首先,聽了來自xx鎮(zhèn)xx小學姚玉燕老師所授的一節(jié)三年級語文課《一塊奶酪》,本課是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記敘了螞蟻隊長帶領螞蟻搬運食物,把一小塊掉了的奶酪讓給最小的螞蟻吃,贊揚了螞蟻隊長以身作則,關心幼小的美好品質。學習《一塊奶酪》這篇課文,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童話的特點,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姚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由喜聞樂見的圖片“一塊奶酪”引入課堂教學,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讓學生回答對奶酪的認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出示了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進入課堂學習當中。

  在識字教學階段,姚老師能夠采用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對于易錯字“跺”“舔”“毅”等進行詳細的解釋與說明。同時,能及時的對學生的錯誤發(fā)音進行糾正,對待學困生也特別的有耐心。在教學過程當中,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再概括文章大意,給學生提供了組織語言的支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螞蟻隊長的品質,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也很好,同學們在課上能夠積極地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反應。而且在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讓在座的每位老師都能夠聽得清楚、明白,且學生的'聽課習慣都比較好。反觀自己所帶的班級,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回答問題不夠積極,每次只是零星的幾名同學在思考,其他同學則游離于課堂之外,且在回答問題時聲音幾乎小到聽不見,與此同時對自己的所答也不夠自信,說話時總是吞吞吐吐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其次,姚老師備課比較扎實,對于課文內容了熟于心,整堂課思路清晰,授課過程中環(huán)節(jié)緊湊,對于重難點的把握很到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很合理,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而且對于學生的學法指導很到位,如:在學生朗讀對話時,對于這句話應該使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或者又該帶著怎樣的一種感情來進行朗讀都對學生進行了一定的指導,而且真正做到了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在這節(jié)語文課上,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這一點也是特別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反觀自己平時在課堂上總是講的比較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又比較少,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今后,還是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課堂質量提升起來,讓學生當堂消化所學內容。

  第二節(jié)課,授課老師是來自于xx鎮(zhèn)中心小學的林小英老師,林老師上的是一節(jié)習作課《我來編童話》,采用了一種比較新穎的方式。她對習作進行了情境設置,通過例文,讓學生賞評習作,在賞評的過程中,每位同學都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

  在課前,林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教具“小小智慧樹”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充滿了巨大的誘惑力,只要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到得一顆屬于自己的“智慧果”。這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能讓他們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林老師的整堂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強。

  大多數同學都能夠參與其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參與者身臨其境的感受著故事發(fā)展的每一個情節(jié),通過加入一些優(yōu)美詞句,使童話故事更加生動。并在例文評析的過程中認識了增補、改正、刪除等修改符號,讓學生形成修改習作的意識。通過發(fā)放作業(yè)紙,隨堂練習,鞏固強化了修改符號的練習。

  最后,學生通過對習作的修改,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v觀整堂課,林老師的教學方式非常多樣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非常積極,善于引導學生思考,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林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重難點突出,而且一些活動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整個教學過程中,林老師一直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而且獎勵機制和評價機制也很健全,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樂趣。

  聽了這兩堂課,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及藝術化。兩位老師分別向我們展示了精彩的課堂教學,體現了老師們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和深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讓我受益匪淺,收獲滿滿。

  新課標中這樣講: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學習的重要方式。這些在兩位老師的課程環(huán)節(jié)當中都有所體現。

  這次教研活動使我充分意識到,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與交流的時間;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對教材進行取舍,重新組合教材進行知識梳理;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在問題設計上要有深度有高度。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也再次深刻感受到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以學促研,用研促教。這樣才能使得教師的自身成長和學校的教育質量得到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與進步。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相信只要我們堅定“探索·學習·研究”的教研步伐,就一定可以在一片書崖學海中,走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陽光大道。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3

  20xx年3月27、28日,我有幸參加了“和美課堂”第十六屆全國小學語文觀摩研討會,在這兩天的時間里,觀摩了趙志祥老師、孫雙金老師、蔣軍晶老師、張學偉老師、戴建榮老師、羅才軍老師、何捷老師、魏星老師、孫慶博八位老師的觀摩課,并聽了幾位教師的課后分享和精彩專題講座。一系列教學活動,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一位好老師一定是善于引導的老師,老師們精彩的預設與生成,適當的點撥與啟發(fā),無不讓人稱奇,感嘆語文教學的文學化和藝術化。下面我就幾位教師的課來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與學生輕松的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簡單的幾分鐘交流,讓學生忘卻了嘈雜的環(huán)境和緊張的情緒,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及亢奮的斗志投入到了新內容的學習。如戴建榮老師就和學生問好這件事展開交流,趙志祥老師用幽默風趣的“反話”與學生交流。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自然就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感,也為自由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更新觀念,內化理論。

  教學并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理念問題。教師講什么并不重要,學生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新課改下,我們應當做的是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上心中要有一個一個的學生,我們的課堂既要強強相爭,又要弱弱相持。如此次聽課,幾位講課教師都是很注重學生想什么并鼓勵他們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不知不覺中,學生就經歷了一個思考再思考,從不敢說到嘗試說再到喜歡說的過程,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了新知識,并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思想。

  三、培養(yǎng)習慣,掌握學法。

  每一位老師在上課中都將習慣的培養(yǎng)貫穿課堂始終,如春風化雨般使學生的好習慣一點一滴形成。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閱讀方法。方法是工具,能夠幫助孩子去探索豐富、精彩的世界。

  通過此次課堂觀摩與講座學習活動,我認識到在教學的整個過程,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順應學生的學習天性,讓同學成為同學,做一位善于引導的.教師。教學方法上要盡可能地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自主學習來達到學習的內化。

  四、語文素養(yǎng)最重要。

  一個好的語文教師,不需要華麗的包裝,也無需精致的課件,他一出口就是文章,一說話就是哲理,談吐優(yōu)雅,儒雅別致,語言富有魔力,能讓學生跟著哭跟著笑,這與老師深厚的語文素養(yǎng)是分不開的。所有語文老師一定要多讀書!

  總之,這次南昌之行,我收獲很大,感謝學校的領導給予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我一定會在語文的教學方面不斷地努力,將學習到的東西與自己的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用心教書,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4

  有幸參加數學課堂教學研討會,受益良多,講課老師給我們呈現了一節(jié)節(jié)精彩的課。每節(jié)課都讓我感受到老師們深厚的教學功底,以及對教材的深入挖掘。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課堂容量大,讓學生在充分探索中主動獲取新知,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摸一摸,搭一搭、數一數等過程中總結出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課堂節(jié)奏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讓學生充分去感知,同時練習設計由易到難,富有層次性,充分體現了課題的高效性,數學課不再枯燥乏味。

  《角的認識》,教師平易近人,教學貼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走近角、認識角、會畫角,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在生活中找到角,指出角,角有尖尖的頭部,胖胖的身體,多么形象的比喻。一句小眼睛看老師,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拉回課堂中來。

  數學來源生活,在聽課過程中,老師們都注重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通過“找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桌角保護套是什么形狀的”、等等,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增加學習積極性。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5

  20xx年4月21至23日非常榮幸參加了此次會議。剛開始我一聽要出去聽課,以為又和我以前參加的其它小學數學會議是一樣的,是優(yōu)質課評選類得選撥式會議。但當我走進會場,看到“z市農村小學數學‘關注常態(tài)、聚集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這一題目時,有幾分詫異,帶著這種詫異我聽完了這13節(jié)課,感覺像是打破的瓶子五味俱全。

  (一)小學生和小學生如此不同

  “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一直相信這句話。雖然人又貧富之分,但貧窮的人有有用錢也買不到的幸福,而富有的人也有難于體會的痛苦;有時覺得一個人很聰明,但他天生缺少了勤奮,注定平平淡淡,而一個人天生呆頭呆腦,老天卻給了他勤奮的個性,他也可以擁有輝煌的人生。但當我聽到于老師在會議總結時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時,我震驚了,我懷疑了。農村小學生比城市小學生差什么?一樣的四十分鐘,他們在課堂上收獲的到底是什么?

  在參加會議的這兩天時間里,我無意間聽到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在最后散場離開時,我聽到一位老師這樣說:“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只適合城市里的孩子,根本不適合農村孩子!甭牶笪乙恢痹谒伎紴槭裁?大學剛畢業(yè),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而且一入行就進入了市直小學的大門,對農村小學教育沒有太多的了解,但也從來不知道我們之間有如此大的不同。我們的孩子有如此大的不同,我們的孩子和他們的孩子難道智力上有差距嗎?難道農村老師比我們差嗎?答案肯定不是的,相反的我覺得他們付出的比我們更多。

  這樣的疑問解答了我參加會議時的疑問,我想引起詫異的原因有很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但不行動就永遠也不可能改變。于老師的這次會議倡導不只是給村小老師一個展示的機會,對村小老師師一種激勵,也讓我覺得羞愧。作為一名市直小學的老師,擁有一流的教學設備,一流的學校管理,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優(yōu)秀?真想對那幾位村小來上課的老師說:“無論本節(jié)課你上的成功與否,都值得我們這些老師學習,走到這里你們付出了太多的努力,真的辛苦了,你們很棒了!”同時對每一位村小老師都應該說聲:“你們辛苦了!”

 。ǘ┙淌裁床坏扔谠趺唇

  本次聽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常態(tài)課的形式出現的,沒有以往優(yōu)質課中的精心修飾。但老師們的表現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雖然代課僅僅半個學期,但計算課的講授讓我覺得頭疼。學生對于有的題目早已經會做,所以我在思考到底要教什么?13節(jié)計算課下來給了我答案。教給學生什么是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找到知識的重點及難點,面向的是學生的起點,而怎么教的重點是為什么教?直面的是學生的終點。不能單單滿足于學生會做你出的計算題目,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真正理解原因。

  雖然我也已經是一位老師,但和他們這些老師比起來差距不只一點點。一次次精彩的點評中我聽進了心里,無論教授的是什么,都要從學生的起點入手。時刻都應該以學生的思考來引導我們的課堂,數學教學研究之本就是學生。我們無法主導學生的思維,但我們應該試著追隨他們的思維,這樣才能知道我們應該做點什么。

  除了對學生的理解,對教材的理解也是不容無視的。我反思自己對教材理解的不夠深入透徹。很多時候我只是將教學用書粗粗的讀一遍,大體了解到本節(jié)課要教授的知識是什么?然后就以自己的想法進行授課,F在看來自己的粗心大意,教學用書中蘊含著巨大的資源。仔細品讀能讓我們發(fā)現學生的基礎在哪里,本節(jié)課牽扯的的知識點有哪些,學生思維上的難點在哪里。我畢竟已經過了孩子的年齡,已經不能把思維射回過去,但現在的我們卻要讓自己的課堂射向孩子的思維,也射回我們的過去,用孩子的思維重新學習。你學會了,孩子就學會了。

  每次聽課都有很多體會,都給我教學上敲醒警鐘。我要讓我的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學生們學會了,我才是學會了。我們常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很難,但難不代表不能,我也知道不行動就不可能實現,所以我會慢慢試著去努力,去研究,多向各位老師們學習,有這么多優(yōu)秀前輩們指引著我們,相信未來的孩子們一定都是最幸福的學習者。村小的孩子們也一樣!差距會變得相同!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6

  11月1日—2日臨沂市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會暨小發(fā)明,小制作,小論文評選在羅莊隆重召開,本人有幸在我縣教研室鐘英老師帶領下參加了學習。通過學習我受到了很大啟發(fā),自我感覺收獲頗豐,不虛此行,現將主要收獲匯報如下。

  首先我們依次觀摩了邢麗梅執(zhí)教的《地震》,周曉靜執(zhí)教的《我們的呼吸》,顏世萍執(zhí)教的《四季更替》,吳士珂執(zhí)教的《彎彎的月亮》這四節(jié)屬于“解暗箱”課型的課?偟膩碚f這四位老師的課上的非常精彩,教師把握教材,組織教學,調控課堂的能力都很強,知識底蘊十分豐厚,科學態(tài)度十分嚴謹。無倫是在教學材料的準備上還是在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實驗探究活動,都能靈活恰當地運用解暗箱的教學方法。他們能夠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對外部的可感知到的事物和現象的研究,去想象、猜想、推斷出不能直接感知的`道理或規(guī)律,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得到提高,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課后四位老師還進行了說課和反思。然后由聽課的各縣區(qū)老師針對這四節(jié)課進行研討交流。大家通過激烈的研討把看課時產生的困惑、疑問通通拿出來進行交流。

  最后,王玉強主任對“解暗箱”課型教學提出了七點要求:

  1、注重猜想的合理性,

  2、注重問題的針對性,

  3、注重設計方案的實用性,

  4、注重動手操作的可行性,

  5、注重小組討論的實效性,

  6、注重匯報交流的深刻性,

  7、注重感知材料的豐富性、典型性。

  徐文達主任作了大會總結,并要求我們運用“解暗箱”教學法上課時要首先感知哪兒是“暗箱”,“解暗箱”后學生知道了什么,“解暗箱”突破口在哪兒,“暗箱”打開的時機,什么時候打開。這樣我們對“解暗箱”課型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會議休息期間,我們到小發(fā)明,小制作,小論文展室進行了參觀。我們發(fā)現很多作品集科學性、藝術性、創(chuàng)新性、節(jié)約性為一體,呈現出“小處著手,大處寓意”的特點,作品新穎、科學、實用、小巧,富有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征,實用價值高。通過參觀學習,我們認識到今后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營造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氛圍,調動學生從小就學科學、愛科學的積極性和探究興趣,加強指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參加了這樣的培訓活動,我感覺很有實效性。對于“解暗箱”課型教學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于今后如何有效的上好科學課更有信心了。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7

  前幾天,在臨沂九小成功舉辦了小學數學教研員課堂教學研討會。我平時聽的復習課很少,上的也很少,一直都比較愁于上復習課,對于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復習也比較陌生,有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聽了三節(jié)復習課,收獲頗多。幾位老師的精彩設計讓人印象深刻,對復習課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和認識。他們的課堂教學風格各有千秋,都浸潤著濃濃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實、樸實、扎實、生活化的數學課堂都是各位執(zhí)教教師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現。

  縱觀這三節(jié)復習課,幾位教師的豐采依然呈現在腦中。

  1.課堂返璞歸真,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

  課堂上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的時間多了,回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但是教師語言、課堂精彩度都使課堂呈現出了令人難忘的一幕,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信息的空間,讓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扎實。

  2.回顧瀏覽課本是復習的好方法。

  執(zhí)教教師都非常注重對學生復習方法的指導,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回顧瀏覽課本,圈畫出知識點,對一單元的知識進行初步梳理,接著老師再引導學生找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知識網絡的建構,從小組合作到交流匯報,再到交流矯正,再次修改知識結構圖,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會浪費一些時間,但對學生復習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有的老師把初次整理的過程放到了課前完成,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只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課堂上的交流才有的說,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在復習課上,幾乎每一位老師或多或少的都對學生進行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比如《比例》這一單元,注重運用轉化的思想。尤其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也有所提及,在整理相關加法算式時也滲透了加法交換律的應用,讓學生有成功的.數學體驗。讓學生從一年級就接受數學思想的滲透,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自己學習,感受數學的真諦。

  4.能力訓練貫穿始終。

  所有參賽老師對復習課的策略都有所創(chuàng)新,沒有按部就班地按策略進行上課,每一節(jié)課的設計都有它獨特的地方,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沒有明顯的區(qū)別,每一環(huán)節(jié)都互有聯系,互相補充,尤其是對重點難點的訓練水到渠成,及時的有趣味性的練習學生也非常喜歡,復習效果非常好,從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得出一節(jié)課都有所收獲,對學生的復習能力也是一次提升。

  5.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

  幾乎所有老師都想到了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前后聯系非常重要,都不同程度進行了梳理,有一位老師對方程的復習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都帶領學生做了梳理,學生直觀地縱向了解了這一部分知識的重要性,也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所有知識都是有聯系的,都可以轉化成以前所學過的舊知識,為學生學好數學做好鋪墊。

  仔細回想,自己以往的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努力探索,在以后的復習課教學的道路上不再迷茫,用更多的時間研究復習的策略,注重復習課對學習的鞏固,培養(yǎng)學生思考、歸納、總結的能力,讓復習課也如同新授課一樣清晰,努力嘗試著去做一定會做到的。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8

  20xx年4月21日——23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在Z區(qū)舉辦的,農村小學數學“關注常態(tài)、聚焦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會上13位教師采用“同課異構”的形式為我們展示了身邊的計算課的常態(tài)課堂。農村聯小、村小的教師能走上全市的課堂和省市教學能手同上一節(jié)課,近距離的感悟名師的指點,史無前例。與會教師之“多”,實為罕見,整個會場,擠得水泄不通,坐兩人的位子都臨時安排了3個座位,走道處都擠滿了聽課的教師。聽課教師幾乎都提前1個小時到達會場,詳細記錄,仔細聆聽,認真思考,會場秩序之“好”,絕無僅有。在這樣激情高漲的會場里,我能欣賞到每一位獻課教師的執(zhí)教藝術,能為課堂中出現的每個問題質疑思考,能領略獻課教師們的課前構思及課后反思,更能聆聽教研專家高屋建瓴的評課,能夠和教研專家們、聯小、村小老師們一起關注、反思常態(tài)課中的計算課教學,我有以下感悟:

  一、課前要備“教什么?”

  從執(zhí)教老師的課前思考可以感受到他們是如何利用教參、把握教材的。特別是Z老師、Z老師談的課前思考,給我印象最深刻。他們既思考了學生已經學會了哪些知識,找準學生的實際的知識起點,又站在學生的位置思考教材是不是適合學生生活實際,如Z老師在執(zhí)教《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因為教材中“八分之三張餅的說法不符合生活實際,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狀態(tài),加之一塊餅與八分之一張餅模糊,難以區(qū)分,就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需要什么,大膽取舍了教學情境。正所謂:情境是知識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拐棍。

  二、備課還要備“怎么教?”

  計算課教學本身就乏味,教師不樂意上,學生不喜歡學。Z老師為我們指明了上計算課的方向:“有情、有趣、有法、有效!庇脭档慕M成、直觀圖形,當拐棍,理解算理;用分層練習、小組競賽、容易溝通的'語言,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計算課要有“總路子”,體現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優(yōu)化算法。

  1、復習導入,重視口算;2、嘗試解決問題,加強估算,探索交流歸納過程、理解算理;3、鞏固應用,分層練習。

  四、數學教學中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采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五、數學教師要錘煉課堂教學語言;要準確、具體、及時的評價學生的點滴進步。

  幾位名師的教學語言,簡潔有力,富有鼓舞性和親和力,給我們的課堂指明了方向。

  六、細節(jié)決定成敗。

  名師的課堂引領我們注重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細到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預設、學生回答問題的每一句話,名師們都用敏銳洞察力,機智的教學方法引導著學生去探索、理解、歸納數學知識。

  于科長的每次畫龍點睛般的點評,都把會議推向高潮,她一針見血的指出:課堂教學要找準學生的起點,把握本課的切入點,關注知識的重點,抓住課堂生成點,突破知識的難點,落實學生的終點,不可平均用力,教師不要包辦,要引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用自己的方法總結歸納算理,優(yōu)化算法。

  于科長還語重心長地勸勉老師們:要總結梳理數與代數中的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知識體系在各冊的分布情況及規(guī)律,這正是指引教師增加深厚的知識儲備,在課堂的深度和寬度上下功夫,可謂用心良苦!我的心靈又一次被震撼了,王善宏老師的“學校而不叫教!钡母挥姓芾硇缘脑捳Z,令人深思;呂慎光老師的幽默機智的點評,催我們思考;Z老師說的:“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之后我們就都擁有了兩種思想!蔽以敢鈳е鴮<覀兘o我們的這些思想,踏踏實實走好教學教研之路。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9

  春意盎然,春暖花開,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Z市農村小學數學“關注常態(tài),聚集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于4月18日至20日在沂南舉行。此次活動采取“同課異構,同場交流”的形式,共分四個課題,部分縣區(qū)聯小的老師與省市講課比賽獲獎者同上一節(jié)課,同場交流,共同提高,這種活動在全市小學數學發(fā)展史上尚屬首次。在歷時兩整天的活動中,活動安排節(jié)奏緊湊,時間充實,效果高效,像春風一樣注入了與會者的心田,讓人徜徉,給人鼓舞,下面談幾點參加此次活動的感受。

  感受一:同課異構之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三位講課教師展現了不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感覺主要做到了“四化”: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生活化。

  課始,都能利用“美麗的鳥島”來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主動地收集圖中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去解決這些問題。老師們創(chuàng)設了聯系生活實際、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為探究新知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現實的聯系,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

  二、探究過程自主化。

  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及時引導:“這些方案可行嗎?怎樣列算式呢?如果讓你口算你會怎么做?……”正是老師們一句句親切的話語,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孫成美老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完第一種方案之后,后兩種方案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答,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寬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重視算法多樣化。

  在探究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然后在每個學習小組內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學匯報,并通過“還有其他算法嗎?”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在交流中,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時在表達交流中促進數學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讓學生懂得了解決問題既可以用多種方法,又可以在眾多方法中優(yōu)中選優(yōu),拓寬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四、解決問題比較化。

  這一理念在孫成美老師的課中體現非常到位,主要表現在四處,第一處是在引導學生找出23+31的兩種口算方法之后,把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告訴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第二處是引導找出32+39的口算方法之后,再與23+31的兩種口算方法進行比較,找出進位加與不進位加的區(qū)別和需注意的事項。第三處學生自主解決完方案二和三之后,把三種方案進行對比,找出哪種方案合適?哪種方案不合適?為什么?引入了減法的學習。第四處是把學生通過計算得出的方案與老師出示的方案進行比較,有哪些不一樣?為什么?這樣通過幾處簡單的比較,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印象更加深刻。

  感受二:同課異構之筆算乘法

  縱觀三節(jié)課主要體現了“四個注重”:

  一、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利用了學生熟悉的教室中的圖書室角、到書店購買圖書等情境,學生對這些情境非常熟悉,學習興趣一下就被激發(fā)了起來。然后在探究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就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悟。

  教師在引入階段通過現實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由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可以分解為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來計算,所以這樣的設計充分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打下扎實的基礎,也為學生理解算理提供了思維支撐。

  三、注重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每位教師都非常重視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在學生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及時組織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充分展示算法思路,明確口算過程與筆算過程的算理是相同的,只是書寫形式不同而已,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真正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

  四、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滲透著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自己能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讓學生體驗到了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用合適的方法。

  感受三:同課異構之小數加減法

  縱觀三節(jié)課主要體現了“四個實”:

  一、課堂教學真實。

  參加活動的所有課堂給人感覺就是課堂真實,課前沒有預設,從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看出是一節(jié)節(jié)實實在在的常態(tài)課,緊扣本次活動的主題:關注常態(tài)。

  二、創(chuàng)設情境樸實。

  “情境是知識的外衣”,創(chuàng)設情境是更好地為探究知識服務的,三位教師沒有受教材的束縛,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2004年奧運會例題改為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購物情景,這樣比較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三、探索交流扎實。

  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教師注重前后知識的對照和聯系,注重知識的遷移,在學小數加減法時先回憶整數加減法,并找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感覺學習小數加減法并不困難。在探究小數加減法時,通過分析、對比,抓住了小數加減法的關鍵就是小數點對齊,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只在關鍵處設疑和恰當的總結,引領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就在一步步扎實的探究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四、鞏固應用夯實。

  在學生探究之后,教師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鞏固練習,如完成教材的做一做、我當小醫(yī)生、闖關游戲等,形式式樣,注重了練習題的層次性和針對性,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得到了較好的鞏固和應用。

  感受四:同課異構之同分母分數加減

  三節(jié)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平實中追求有效。

  無論從教學設計還是教學過程都注重了實質,創(chuàng)設情境簡潔、樸實,沒有花花架子,可謂直奔主題。呂健老師課前先讓學生比較3333和3/8中各個3分別表示什么?為什么不一樣?讓學生明確了雖然數字相同,但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意義也就不同。課的開始,教師分別出示了整數加法和小數加法,引導學生解釋解釋加?為什么這樣加?然后祟分數加法,通過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輕而易舉地把分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小數加法的意義聯系起來,可謂水到渠成,這一過程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體現,學習的效果非常有效。

  二、平淡中追求實效。

  z老師的情境創(chuàng)設追求平淡,用學生熟悉的學校班級占全校班級的幾分之幾?然后引入同分母分數加減。當學生列出算式后,馬上有學生大聲的說出了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時老師“從結果走向過程”,讓學生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計算”,“為什么不用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呢?”啟發(fā)學生深入的思考、探究,層層推進,讓學生經歷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明確了算理,突破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平凡中追求高效。

  z老師的課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他雖然是一名聯小老師,看似平凡,實則功底深厚,課堂駕馭能力自如,學生在他的引導下,學的輕松、有效。學生在探究完算理之后,他設計了大量的、豐富的練習題,其中那棵大樹的設計更是點睛之筆,通過幾道題的計算,引導學生尋找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并讓學生解釋計算方法,使學生對分數加減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直到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公式,學生就在這一步步探究和練習中,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認識。正像王老師最后送給學生的禮物一樣:是什么很重要,為什么同樣很重要。由此聯想到在他平常的課堂當中也體現了高效,平凡中透露了不平凡。

  當然,兩天的學習也給我們留下了思考:

  1.一節(jié)課的時間既要讓學生探究明白算理,又要掌握計算方法,練習題的設計又不可少,在這幾節(jié)課中設計好的練習題沒有時間去做,如何在課堂中去尋找這個平衡點呢?

  2.課堂上很多學生的表現很精彩,但每堂課是不是都做到了關注每一名學生呢?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10

  20xx年3月28日至31日,在縣教研組的組織帶領下,我們一行21人有幸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加了“名師之路”之全國“新理念,新課標”第四屆小學生態(tài)課堂教學研討會。會上,專家們科學、巧妙且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簡單、務實、高效的教學活動,切適、有效的課堂激勵評價,深厚的教學素養(yǎng)自然地展示于課堂,使所有在場教師享受其中,受益匪淺。三天的“名師之路”小學語文老師課堂教學觀摩會是短暫的,而留給我的思索卻很深很長。本次教研活動主要由活躍在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的知名教師群體,他們作為展示教師,負責展示課,以供聽課教師觀摩學習。而我們也從這些大師的課堂上看到了課改的又一次華麗轉本文由身,看到了語文“洗盡鉛華見本色”的自然美,生態(tài)美。

  根據此次的西安觀摩之行所取得的收獲,用來改進自身教學現狀是非常及時可行得,對于剛教學3年的我而言現在的教學應該是朝如何掌握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增強個人執(zhí)教能力這個方向去實踐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經”,收獲是豐碩的,對于培訓的步驟和內容也正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所或缺的,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于本次觀摩后的感受體會:

  1、成長方向:愛學生和愛讀書一樣重要

  在新課標下語文教師該如何成長這個疑惑聽了于永正老師的即興講座,給了我撥云見日的感覺,為我打開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學生為榮的老師是最幸福的,教師是教學中的客體,把課堂還給學生。于老師在講座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對學生慧根、德性的雙重戕害,他的慷慨言辭告訴我們要在浩瀚無垠的書海中,在良莠不齊的書城里,去選擇那些適合兒童,為兒童所需要、所喜愛的書籍。

  還有他對父愛的真摯情懷,對兒童的熱愛、理解和尊重,對閱讀的價值判斷及運用,讓我感受到了閱讀推廣者所必須的內在動力;他“將世界帶進教室”的胸懷、激情和執(zhí)著的韌性,讓我體驗到了一路走來的堅定與堅持;他對中國傳統(tǒng)的情愫,對宗教的信仰,在閱讀中長久沉醉濡染而成的閱讀品位,讓我感悟到了閱讀推廣并不是簡單的誦讀而這項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底蘊是無可估量。當然他對閱讀的那份熱愛更是深深的震憾了我,

  2、識字教學:追溯字源

  武瓊教研員的課《數星星的孩子》讓我在這位知性的女教師身上看到的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在駕馭課堂的那份運用自如。比如:(1)在我們一行的小組中討論最多的話題是:“如何把握識字教學中對字源的追溯”這一問題。整堂課武老師對于所展示的生字“坐”“很”的字源講解更是惟妙惟肖,相信在某種適當的情況下去鼓勵孩子了解文字的起源和發(fā)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介紹字理更多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漢字的情感。(2)細節(jié)的把握方面,這節(jié)課主要讓孩子理解編者的編寫意圖,在理解這些文本表面的含義之后,最主要的還是如何揣摩文本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一節(jié)課里的每一分鐘對于孩子是多么的寶貴,而對于教師更是如此,圍繞一個問題用最短的時間讓孩子明白理解,最后的拓展延伸讓孩子們討論“星星能否數的清?” 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給了孩子一個個性解讀的空間。她的課告訴我們教一篇課文讓孩子只是理解這篇課文,那么我們的教學也未免太失精華,我們要教于孩子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文本有限,課外的延伸卻是無垠,我們要教會學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才是教學的真正目的。雖然她在課堂中是強勢的,但不難看出孩子們都在跟她“搶”強勢,其實又怎樣,這不正是教學中的共鳴嗎?

  3、 有效朗讀:自然、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fā)想象!币虼耍绾沃笇W生讀好書,愛讀書,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墒窃诋斀窠虒W中,我看到部分語文課上關于課文內容的講解要大大多于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課文教師講過了,學生聽過了,書上的`內容弄懂了,生字、生詞解決了,課也就算上完了。這樣一課課地講下去,學生獲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說的某一方面內容的“知識”,語言文字的訓練被放到次要位置。葉圣陶先生對朗讀這樣描述:“我們默讀時,僅僅調動了心和眼,而朗讀時則是心、眼、口、耳全部調動起來了,對于文章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就會有成倍的收獲!闭Z文教學中講解是對文本的解剖,而朗讀是活的,是賦予作品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說:“朗讀法是語文教學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怎樣的朗讀才最有效?這是我們年輕教師常常困惑的問題,而這次我在武鳳霞老師的古詩文課堂《伯牙斷弦》,在趙志祥老師的綜合性學習《我愛讀對聯》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滲透文本的朗讀,這也符合本次課改對朗讀評價的要求,即:“朗讀要提倡自然,要以對內容的理解把握為基礎,摒棄嬌柔做作的腔調!辈荒芤晃兜目陬^強調“有感情的朗讀”,否則將無法正確的體現文本的特點和文本的個性。而且我們教學中也常常發(fā)現學生在朗讀時“朗讀腔 ”“表演腔”太濃,而這樣的朗讀恰恰是對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聽了他們的示范課讓我感覺最深的地方就是:原來自然地朗讀就應該像說話一樣,用恰當的語氣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調,語勢。

  若把文本分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應該用朗讀去“打動”和“感染”聽眾,非抒情性的文本則只需要“告訴”就行了?破招缘恼f明文我們只要清晰的告訴、介紹,把重點的知識通過重音、語速、語調的變化,自然流暢的表達出來就行,不需要額外附加情感;對話類的文本,故事性特別強,在讀人物對話時,就應該用比較夸張的演讀?傊首x應該以不同的文體作基礎,先把握好課文的總的感情基調,然后讓孩子去“自然、個性地朗讀”。

  4、語文課堂:簡單、平實、扎實

  聆聽了幾位大師的課,正可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飾!庇绕涫抢钚l(wèi)東老師的《狼牙山五壯士》,環(huán)節(jié)設計非常簡單,教學伊始李老師從課題入手引導:該環(huán)節(jié)設計起到了簡單扎實得鋪墊作用,再讓學生帶問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環(huán)節(jié)設計雖簡約但扎實,在輕松自然教學環(huán)境中扎實有效地訓練好學生的語言,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語文品質。他們的課堂中的語文教學,已走向平實與質樸,扎實和簡單。正如李老師他 “著眼整體發(fā)展,著力語言訓練,著重內化進程”的教學思想和“教得輕松,學得扎實”的教學特色相匹配。

  教師是一堂課的組織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必須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為圓心,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為半徑“畫”好一節(jié)課。這就要求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了,而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啟發(fā)者、合作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是課堂教學中的“中間著”,教師只需要把教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交流,自讀自悟。專家的教學課堂告訴我們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傳遞,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展示自己,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總之,這次的觀摩會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想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既是時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時代,因為他們的教學藝術著眼的是學生生命的發(fā)展。名師們魅力的課堂,是生命的課堂,這是我要畢生的精力去追隨的……

  這次西安觀摩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yǎng),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fā)展需要!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11

  為了進一步扎實推進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加強學術交流與研討,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于20xx年11月23日至11月27日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辦“全國中小學課堂唱歌教學展示與研討會”。

  本次活動以“唱歌教學”為主題,突出了“唱會歌,唱好歌,會唱歌”的九字目標要求,實現了活動內容豐富,與會者參與熱情高,組織順暢有序、高效、實效的預期目標。閉幕式中,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秘書長吳斌就“怎樣唱會歌”、“關于唱歌教學”、“關于唱會、唱好、會唱歌之三者關系”等講座內容,以ppT的形式,從理論的高度進行了專題講座。最后,大會對入圍的25位獲獎者進行了頒獎,這也是對他們在唱歌教學中取得的`成績的肯定與表彰。在頒獎典禮的音樂聲中,大會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動,我們廣西區(qū)34名中小學音樂教師有幸在現場觀摩了精彩紛呈的中小學課堂唱歌教學展示課,聆聽了專家就中小學課堂教學方面精辟的專題理論講座;學習了歌曲表現與詮釋的技巧;理清了唱歌教學中關于唱會、唱好、會唱三者之間的關系;收獲了關于唱歌教學中的教學智慧;既有實踐方面的研討又有了理論方面的升華,實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教學成果展示與學習的絕佳機會。

  本次盛會再現了唱歌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的獨特魅力,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同時我們會響應中國音教網這個音樂教育大平臺的號召,積極參與到此次活動的繼續(xù)實踐中來,這必將對進一步促進中小學課堂唱歌教學的發(fā)展,推動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必將產生及其深遠的影響。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12

  x月x日我有幸被學校安排參加了xx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文化研究觀摩研討會。本次會議主要是向全體教師展示高新區(qū)在構建課堂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觀摩了三節(jié)滲透了課堂文化理念的教學課。

  我聽了三節(jié)課分別是

  第一節(jié)、x老師的《厘米的認識》。田老師先通過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通過學生對“拃”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對單位厘米的需要,進而引出課題。本課亮點:

  (1)讓學生經歷一個思考過程:一根小棒的長度_____數根小棒連起來測長度________將數根小棒下方標上數字(即得到尺子。

 。2)認識尺子,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特別是不從0刻度開始測量時的注意事項。

  第二節(jié)、x老師的《認識平均數》。于老師先通過兩名選手以前比賽成績,讓學生決定應該派誰上場。有同學說比總分,但兩人場次有不同,進而提出用平均數來衡量。介紹了兩種思路:移多補少及先總后分。

  第三節(jié)、x老師的《方程的意義》。本課亮點:通過天平讓學生得到不同的數學表達式,進而讓學生小組交流,得到不同的分類:即是否為等式或是否含有未知數,從而得到方程的定義。

  另外大會還安排了高新區(qū)各學校交流構建課堂文化報告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會上提出了一些我們平時頭疼的事情,比如學生老插話怎么辦;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不舉手怎么辦;計算老馬虎怎么辦;學生不能完整表達怎么辦等等。另一個體會是高新區(qū)在研究上,收獲甚微,甚至是將簡單事情復雜化。

  聽了報告會,我感慨萬千:一些現象完全是小學階段孩子應有的行為,老師硬是將他們教育的達到我們認為對的要求。是否違背了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否束縛了孩子的思維。我們應該尊重個體差異,承認學習方面孩子有好有壞,發(fā)展孩子各方面的`特長,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去管某一部分孩子,而是都要管,只是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分數上。

  到底應該有怎樣的教育理念,應該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很迷茫,希望在以后教育的路上找到合理的答案。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13

  10月25—26日,很榮幸來到x第十五中學(即六中分校)參觀學習。25日11點準時來到xx賓館報到,下午1:30準時開會,會議共分兩個階段:25日下午觀摩了三為優(yōu)秀教師的公開課。26日中午聽了兩位專家的精彩報告。入會的人員有x市教科研中心的地理教研員,以及x市第十五中主要領導,和來自全x的九縣三區(qū)各初級中學的地理優(yōu)秀教師以及蘭山區(qū)中學的大部分老師。

  第一階段。由x十二中的x老師和x的xx老師,上了一節(jié)同課異構課——地形圖的判讀。兩位老師風格不同,但是精彩不斷。整堂課,兩位老師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貫徹市“三、五X”教學策略,把每一個問題都處理的淋漓盡致,盡善盡美。尤其是x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他自身的素質以及對知識的融匯貫通,再加上她的恰如其分的贊揚,整堂課都覺得精彩不斷,她簡直就是一位引導者,整堂課他都把學生深深的陷入了思維的深淵。x老師的課,是對四種地形圖的認識用“妙妙工具箱”把每一種地形圖,都做了具體的分析。就像演電影一樣把每一個知識講授給學生。整堂課貫穿“學生先感知———老師給出正確答案———訓練———最后強化“的主線。再加上她的.幽默的表揚,學生們的積極性都踴躍不斷,爭先恐后。第三節(jié)課是由十五中的朱孝文老師講授了一節(jié)講評課。是對一張單元試卷做了分析。先從多個方面表揚了大多數同學,然后公布了出錯率較高的題目,再讓小組之間展開交流解決本組出錯的問題,再把交流的題目寫到黑板上,重點問題老師進行點撥。最后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強化應用。整堂課朱老師就是一位引導者,就是讓學生去表演,小組合作體現的精彩紛呈,參與不斷。總之,三位老師都各有特色的上了一節(jié)有代表性的課,我真是受益匪淺。

  第二階段。是x市教科研中心的x春光老師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高校課堂“做了一個精彩的報告,針對個人工作29年的工作歷程,談了自己的感想和收獲。對高效課堂的背景,以及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高效課堂的兩個重要指標:學生的參與度,學生思維的深刻度兩個方面作了重要闡述。以及對新教學理念的點滴和實現高效課堂的途徑與合力和高效課堂教學從規(guī)范開始等方面做了詳細的報告。

  總之,無論報告還是示范課,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以及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上,讓學生自愿去學習,而不是被迫去學習。要重視中差生的學習,讓大多數同學喜歡學習自己的學科,讓學生覺得你這位老師才是最受尊敬的老師。只有這樣才最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是最高效的課堂。最理想的課堂。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14

  20xx年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到XX市參加了安徽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會議由名師授課和專家點評、講座組成。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認為,教小學數學是很簡單很輕松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為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二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參加了這次觀摩會,讓我受益良多:

  1、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后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王銳老師執(zhí)教的《旋轉》一課中,王老師創(chuàng)設學生玩“大炮打魚”的游戲情境,一個學生到講臺上遮住眼睛,王老師把魚的位置藏好,再找一個學生來指揮上面的學生怎么旋轉大炮一定打到魚。經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中心。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為本。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讓一個企業(yè)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fā)展。作為育人工作者,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學習基礎知識的小學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起點。作為一名新教師,總認為因為知識“過于”簡單,所以認為這對于學生而言也很簡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復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為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并不是簡單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講臺上的第一節(jié)課“秒的認識為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晁老師上了和我相似的課“分的認識”,晁老師處理時和分的關系上時,讓男生看分針,轉一圈就喊停;讓女生看時針,轉一大格就喊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時的關系。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設計的很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這次的觀摩學習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名師們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為我今后奮斗的目標。

  殷旭升

  《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實踐活動課,教材以配菜為素材,提供了3天菜譜供學生進行一葷一素的配菜活動,作為主例題,而將衣服的搭配(2件上衣和2件褲子及一件裙子)作為鞏固練習,試圖讓學生體會搭配中的規(guī)律,學會有序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兩位老師根據本地學生的生活經驗,“反客為主”都以衣服的搭配作為主例題進行教學,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回顧兩位老師的課堂,都以探索學習活動做保障,憑借有效學習支持學生的學習,有探索和練習可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真實和扎實。下面具體回放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再次品味兩們老師的良苦用心。

  數學教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兩位老師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寓數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用現實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學生的記憶,以學生最常接觸的搭配衣服為情境,營造氛圍,用“猜一猜”活動,將現實和課堂、生活與數學有機聯系起來。

  “猜一猜”:此環(huán)節(jié)兩位老師都通過簡單的情境將學生帶到本課的主例題,都以“猜一猜”(2件上衣和2件褲子有一件裙子,上裝下裝各選一件,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憑借自己已有的經驗,能夠進行猜測和判斷,但此時更多學生的搭配是零散的、無序的。

  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教學中力求做到問題的提出具體、明確、到位。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由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皵[一擺”這一環(huán)節(jié),教者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掌握了搭配的規(guī)律并提升歸納了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

  “擺一擺”:之前的猜測和想象,需要具體的操作活動來佐證和擴充。兩位老師在課前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以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全體學生進行動手搭配,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后兩位老師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課堂的魅力。其中一老師在學生操作完成后,請三個典型的學生上臺演示,一個是以上衣為主線,一個是以下裝為主線,另一個而出現了遺漏,通過學生的反饋和總結,得出不遺漏、不重復必須按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搭配,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而另一老師在學生上臺搭配后,在反饋時直接拿掉一件上衣(以上衣為主線)或一件下裝(以下裝為主線)恰到好處地利用了教學資源,生動、鮮明、直觀地體現了按一定規(guī)律進行搭配的重要性。此環(huán)節(jié)兩位老師以不同的作課方式達到了相同的教學目標,起到了異曲同工之效。 許小美

  最近我又在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jié)教學視頻,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欲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在參加了多次關于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后,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悶了,教室布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著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后,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容不得半點猶豫,帶著“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jié)課下來,看著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jié)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涌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云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把課改想得過于神秘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并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契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松,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課上,一個學生怯生生地對我說:“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某某一起做作業(yè)!痹纫灿泻芏嗤瑢W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著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于是便微笑著點了點頭說:“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后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yè)做得非常優(yōu)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說都愿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個“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怯怯地問我“老師為什么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說“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yè)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啟發(fā):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chuàng)作,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悅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說:“我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chuàng)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再上課時,我發(fā)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后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chuàng)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真不錯,繼續(xù)努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愿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并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回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fā)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fā)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fā)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chuàng)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15

  20xx年11月28日,我有幸和兄弟學校的幾位英語老師,一起參加了教育局和野川教辦舉行的高平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這這次觀摩研討會上,我們聽了野川教辦張虹菲和張文艷兩位教師的公開課和市英語教研室老師的精彩報告。通過一上午的觀摩研討我受益匪淺。

  授課的兩位教師一位是剛剛他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另一位是有著幾年教齡的老教師。兩位在授課方式雖然有所不同,但她們大方自然、和藹可親的教態(tài),新的教學設計、高效的教學過程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從中學到了很多;教育局的教研員所講的問題也是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遇到的問題,真是解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燃眉之急。

  在觀摩活動中首先是張虹菲老師做課。張虹菲老師雖然剛剛走上工作崗位三個月,但是她講課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通過小兔蹦蹦跳的游戲,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牢記新單詞,這一點值得我借鑒。但也有幾處小小的失誤,如出現了幾處知識性錯誤,這些都是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意避免的。

  其次是張文艷老師做課,張老師的課講的很穩(wěn),比較注重學生的發(fā)音和學生的.誦讀,并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點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多采用,以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總之本次教學觀摩活動的兩位授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運用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生活中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次分明;所講授內容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在學生認知范圍內進行了拓展,并在道德情感等方面進行升華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面我就把自己參加此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一、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的主人。

  英語新課程標準注重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每個教師在每一課教學前都想要教好這一課,只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能達成所愿,留下種種遺憾。為使每節(jié)課都成為有效、高效的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而且還要提前預設出學生的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主體性,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互動模式的多樣性,激發(fā)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輕松、民主、快樂的學習氣氛。在這次觀摩活動中,講課教師們在教學教程中非常注重教學互動,教學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并且以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這樣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點,也是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欠缺并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課堂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形式與內容密切相關,但要以內容為主。

  新課程標準倡導通過表演、唱歌、游戲、競賽和故事等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

  三、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深刻體會到他被重視。

  在這次觀摩活動中,開展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們教師們借鑒。觀摩課體現的教學理念中提倡小組互助學習,組與組相互競爭,小組內部優(yōu)等生幫扶學困生。這種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局面,在競爭中整體進步,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頗為省心。

  另外,在觀摩課上,教師們特別關注學生的感受,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管是能夠流利回答問題的學生,還是不會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都能夠平等對待。“親其師,信其道!,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嚴,是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回憶自己的課堂,有時候學生表現不好,此時我不友好的話語或表情就會不由自主的出現,這樣就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事實上,老師溫和的語言和鼓勵的話語是學生重燃信心的“強心劑”。通過這次觀摩活動,我對于自己的平常行為也有了一個深刻的反思:學生幼小的心是極其敏感的,要盡力保護他小小的自信心。

  教師的示范課后,市教研室英語教研員老師為與會的教師們做了一場生動、受益匪淺的講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爭取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有效。

  此次教學觀摩活動,無論觀摩課對于教學活動的實踐指導還是專家報告的理論指導,使我受益頗多。講課老師教學功底深厚、教學設計合理、課堂高效;教師們不同的授課風格各異,他們或是干凈利索,或是和風細雨,或是幽默自信,或是沉穩(wěn)自如。通過這次聽課,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而且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怎樣才算是一節(jié)“好課”?好課的標準是什么?如何才能上好每一節(jié)“好課”?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英語課?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我們的路還很長??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研討心得體會01-09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06-21

課堂有效的教學研討心得體會01-23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12-28

課堂教學觀摩與研討心得體會10-29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15篇12-28

課堂有效的教學研討心得體會7篇01-23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15篇)12-28

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心得體會02-03

課堂研討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