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高一說課稿

高一說課稿

時間:2023-09-15 07:42:3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一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說課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說課稿范文

高一說課稿范文1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減數分裂》這一課題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節(jié)的第二部分。這 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它以學過的細胞學知識、染色體知識、有絲分裂知識、生殖種類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細胞分裂的種類、實質和意義,為后面學習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細胞學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培養(yǎng)學生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加深對事物自身變化規(guī)律性的認識,培養(yǎng)對立統(tǒng)一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1)教學重點:減數分裂概念和過程。這是生殖細胞形成的基礎,又是遺傳和變異和細胞學基礎。

 。2)教學難點:同源染色體、四分體的概念以及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guī)律,其中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guī)律既是難點又是重點。初學者對此缺乏感性認識,較難抓住本質。

  4。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量有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2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第二課時學習卵細胞的開成過程,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異同點的比較。這里主要說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二、教法

  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在課堂教學中,應適宜的誘導,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來掌握知識,做到導中學,學中學,導與學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1。課前預習:導讀

  導讀,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思、問”的學習習慣。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誰不善于閱讀,他就不善于思考”。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的認知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精心設計問題,將教學目標轉化成富有針對性、啟發(fā)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閱讀。通過預習,學生對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為上課打好基礎,同時也是教師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良好機會,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二)課堂引入:導思,啟發(fā)學

  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物學知識,精心設計導語,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新問題,誘導思維進入新課。鮮明創(chuàng)意能扣人心弦,開啟思維之門,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以高昂的熱情進入學習角色,此時,學生心理處于積極主動的興奮狀態(tài),便于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

  (三)課堂教學:導法、導議

  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多媒體教學法,恰到好處的運用導法和導議。導法是引導學生學會閱讀、觀察、總結、思維創(chuàng)造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導議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針對性、思考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或由各組推薦學生代表發(fā)言,如有錯誤或不完整,讓其他學生踴躍進行修改、補充,最后由教師歸納講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課堂充滿生命力。教師通過啟發(fā)、觀察、比較、議論,使學生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達到去偽存真、獲得科學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大膽質疑,各抒己見,在活潑和諧的氛圍中學到知識,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通過學法的指導,學生學會了接受新知識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學習能力。

 。ㄋ模┬纬尚詼y試:導練

  通過“導練”,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是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不可缺少環(huán)節(jié)。教師精心擬定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難易適中,梯度合理,具有典型性、啟發(fā)性的題目,采用搶答、討論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解題訓練,其作用就是讓學生動腦思維,動口表述,動筆練習,達到鞏固、深化、拓寬、應用的目的,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能根據檢測,反饋信息,及時矯正補償,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三、學法

  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及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通過閱讀,思考,觀察,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展開學習活動,為了不使教師的指導活動落空,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

  四、具體的教學過程

  分為二部分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新問題,(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細胞有絲分裂嗎?“以人為例,人的染色體若會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這樣推算,孔子的第30代孫的體細胞就會有46×230條染色體,可事實并不是這樣,孔子的第30代孫的體細胞的染色體仍是46條,為什么?”通過這一矛盾的設疑,激起了學生急于想了解此情況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之后,演示卵式生殖過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學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組成,為進一步觀察受精卵中染色體的特點,又設計動畫模擬精卵的結合過程。

  這樣,學生從畫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并且每兩條染色體大小、形態(tài)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體概念。為進一步說明同源染色體特點,插人類體細胞的染色體圖,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體是本課題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在教學安排上,將同源染色體概念提前講述,為的是分散難點,為后面講述聯(lián)會和四分體奠定基礎。既然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都只有受精卵即體細胞一半,自然引出問題精子和卵細胞怎樣產生?先請學生討論,之后引出減數分裂概念。并展示學習這一概念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包括:減數分裂自然想了解減數分裂的具體發(fā)生過程,進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過程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首先以指導讀書法,讓學生帶著幾個思考題進行讀書學習。思考內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細胞名稱是什么?什么是聯(lián)會、四分體?‘減數’發(fā)生在什么時期?”為講述方便,也為了后面能說明染色體分離的隨機性,細胞中的染色體以4條表示。同時,為防止學生眼花繚亂,分散了注意力,整個分裂過程先逐圖出現。

  講述精原細胞時,除指出它來自精巢,還應點明它的染色體數就是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時,強調染色體在這一時期復制,也就是要說明,聯(lián)會時期,每條染色體已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只是由于這一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tài),所以看不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錯誤以為復制是在四分體時期進行。四分體時期,除強調概念處,為避免個別學生錯誤地將整個細胞中的4條染色體當作一個四分體,先提問:圖中有幾個四分體?再將其中一個四分體作閃爍處理以加深印象最后還要對四分體作個總結,指出:四分體個數就是同源染色體對數。這樣處理,較好地突破了“四分體”這一教學難點。分裂后期,先顯示一種同源染色體分離情況,形成兩個子細胞,接著讓學生討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的分離情況?討論之后在后期又出現另一種分離圖,由此說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源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即不同對染色體之間可能自由組合。為后面學習遺傳學的“分離規(guī)律和自由組合規(guī)律”奠定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學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強調兩點:“分裂”和“等數”。

  “分裂”即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等數”即染色體數目不再半。至于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尤其突出有絲分裂后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圖的比較,使學生通過畫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體”的問題,進一步說明了減數分裂的本質。接著,全屏展示減數分裂的全過程,目的有兩個,一是總結減數分裂的實質,二是利用板書復習各分裂時期細胞的名稱。在上面學習的基礎上,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染色體行為變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連續(xù)動畫過程。

  最后,總結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先讓學生討論,教師再作補充,這樣既使學生理解其意義,而且培養(yǎng)了歸納總結的能力。最后指出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義,從而既聯(lián)系了上節(jié)課內容,又使為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設計了兩道課堂練習題,第一道題考查學生對染色體數目變化規(guī)律性的掌握情況,第二道題考查學生對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概念的掌握情況,通過兩道練習題,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高一說課稿范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高一英語第一冊上unit12 Art and Literature的reading部分。本單元是高一學生在掌握了本學期語言知識后的一個沉淀,主要講的是文化與藝術,在擴展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而我所要講的閱讀harry potter小說(電影)是藝術的一種重要形式,在社會上很受歡迎。通過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能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和藝術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我將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 認知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使學生了解到英國作家羅琳的系列小說《Harry Potter》的內容,同時學習in trouble, come across, fight against, succeed, share, believe in等短語和單詞。

  2、情感目標

  通過對主人公harry potter的生活,學習,性格和信念的`了解,啟發(fā)學生如何面對困難,堅定信念從而最終克服困難。

  3、技能目標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熟練地掌握運用略讀與精讀的技能,有效地提取信息。

  以上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并分析used to do, be used to do, be used to doing 等短語。

  2、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Where someone is born and what a person looks like is not as important as what he or she grows up to be.

  四、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以問答方式幫助學生瀏覽整篇文章。以略讀,詳讀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細節(jié)。

  五、教學手段

  教學工具主要以ppt、圖片和教科書為主。

  六、教學程序

  Step1、導入

  首先向學生展示一張關于harry potter 的電影海報,再結合pre-reading的問題,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Step2、略讀

  讓學生首先略讀課文找出每段的主旨句,并回答一個問題。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使得學生了解了文章的體裁,把握了文章的結構和段落大意。()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讀文章,作習題,提高了學習效率。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每個段落的開頭和結尾部分。

  Step3、細讀

  學生詳讀課文,捕捉細節(jié),并結合post-reading的問題回答一些細節(jié)問題,獲取更多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利用關鍵詞發(fā)現細節(jié)問題的能力。

  Step4、語法講解

  讓學生明白課文后,劃出他們不明白的詞,短語,句子。把重點的詞句在大屏幕上展示,并講解,同時寫在黑板上,重點分析以下句子:Where someone is born and what a person looks like is not as important as what he or she grows up to be .

  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發(fā)現問題,并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Step5、鞏固練習

  完成書本上的true or false 練習,以及對harry potter的啟示,檢查學生對文章的掌握。

  step6、作業(yè)

  為了擴展學生對Harry potter 這一內容的理解,可以建議有條件的學生觀看Harry potter 的電影。并寫一篇影評。

  七、板書設計

  黑板正上方寫題目harry potter,左邊寫課文的主要結構,中間寫一些相關信息,右邊寫語法知識點。

  以上為我的說課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高一說課稿范文3

  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文章是《赤壁賦》。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幾個方面來說說我對這堂課的設計。

 。ㄊ紫仁俏业慕虒W理念)

  一、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理論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充當的是指導者、幫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語文新課改要求體現學生主體性,師生互動性。

  (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將始終貫徹這一教學理念,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下面我來分析下教材)

  二、教材分析

  《赤壁賦》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四專題“像山那樣思考”,是“感悟自然”板塊中的第一篇課文。本專題旨在讓學生于閱讀中陶冶性情,培養(yǎng)審美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強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本文作于元豐五年,是蘇軾遭“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后所作。本文運用主客問答的傳統(tǒng)手法,表現了作者力求派遣苦悶,順應自然和樂觀曠達的情懷。

 。ǚ治鐾杲滩,我再來分析下學情)

  三、學情分析

  1、高一的學生對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但只是直觀經驗的積累,還沒有轉移到“鑒賞的”的層面。

  2、課前我已經讓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學生已經粗知了文章大意,但還需要在感性的基礎上作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感悟。

 。ǜ鶕滩膬热莺蛯W情,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積累文言詞匯及句式,了解賦的相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本文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知人論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復雜感情和深刻內涵。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了解蘇軾的思想,學習古人豁達樂觀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ɑ谝陨纤伎迹趯嶋H教學過程中,我將如下兩個方面確定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五、教學重難點

  一是掌握文言詞匯及句式,了解本文景、情、理統(tǒng)一的特點。

  二是把握文章主客問答中蘊含的哲理,學習古人樂觀曠達的情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六、教法與學法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著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法為:誦讀法、點撥法、提問法和研討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和懸念法。

  教學時數:2課時(我將以兩課時的時間來完成本文的教學)

  (下面我將說說我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七、教學過程

  1、導入:

  “人生不如意事時常八九,不同的人對待挫折的方法也大不相同。好賭者借賭消愁,好酒者一醉方休;音樂家借音符抒發(fā)胸中的憤懣,文學家則借悲憤成就千古鴻文。蘇軾的《赤壁賦》就是在其人生的大悲憤大苦痛時寫就的以文為賦的不朽經典,它文質兼美,情理并茂。今天我們就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那一個在矛盾痛苦中升華的靈魂。”

  接下來我將用ppt來介紹蘇軾的生平、本文的寫作背景及賦的基本知識。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huán)節(jié)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

  2、下面我將運用“一讀課文,落實詞句;二讀課文,疏通大意;三讀課文,整體把握”的三讀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本文。

  (三讀教學法的第一步是)

 。1)一讀課文,落實詞句

  學生自讀:圈出生字、生詞,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自我解決。

  (2)二讀課文,疏通大意。

  同桌合作,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圈畫疑難詞句,并質疑。在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后,我再進行適當點撥,集體解疑。最后請學生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3)三讀課文,整體把握。

  學生在上述過程中已經完成對文章主體的把握,下面我將結合學法指導,緊扣問題展開,安排學生小組討論,小組交流后得出結論。

 。ńY合板書)

  第一段寫了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段寫了悲涼簫聲的傷感,第三段寫了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寫了隨緣而安地態(tài)度,第五段寫了忘情塵世的灑脫。全文的情感基調是由逍遙游樂的歡樂轉為人生失意的悲哀最后變成樂觀與曠達的情懷。本文“由游起興,由景生情,由情入理。寫景時,以景動人;寫情時,以情感人;說理時,以理警人。全文感情跌宕起伏,結構渾然一體。

  3、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將文中的第一節(jié)改寫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ū緦n}的主要學習方式是文本研習,而寫作是的研習,只有不斷地進行語言實踐,才能對文本的精微之處有獨到的體驗,才能真正把握文本,達到自由的境界。)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板書設計:

  1、月夜泛舟歡樂以景動人

  2、悲涼簫聲

  3、人生失意悲哀以情感人

  4、隨緣而安

  5、忘情塵世曠達以理警人

高一說課稿范文4

  一、說教材

  今天我所說課的題目是《這個世界的音樂》。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二冊第三單元(說明文單元)的第四篇。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有了三篇文章對如何抓住學好說明文的關鍵問題作了鋪墊,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突出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和素質。

  《這個世界的音樂》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它不僅帶著我的學生們再一次走進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而且還為他們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大自然奧秘。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領會“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樂”表現形式。

  2、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動的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勇氣和信心及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教學難點:

  解讀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把握作品主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學生教授新知識時,自然要考慮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征,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學計劃,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個世界的音樂》這篇課文時新教材的新課文,同時它也被確定為“自讀”課文,再加上學生剛剛進入高一,他們大都不喜歡讀說明文,感覺枯燥無味,這就有可能使他們讀不下去課文,或者雖然讀下去但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針對學生的一系列心理狀態(tài),我思考:怎樣在40分鐘時間里將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這篇科普說明文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

  三、說教學方法

 。ㄒ唬⿵膶W情出發(fā),首先把握兩個原則:

  1、注意高視點、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實到實處,再深入實施其他教學方式和手段。

  2、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體方法:

  第一、充分預習課文。印發(fā)預習材料,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內容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標出段落、劃分層次),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認知能力。

  第二、根據學習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課時。

  第三、分解重難點,以確保學生做到一課一得。

 。ǘ⿵恼n文本身出發(fā),需注意:

  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是將學生帶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后通過“討論”和“辯論”等形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過學生自由誦讀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但由于說明文中某些內容較為抽象,所以我上課時利用錄音機錄制了一部分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親身品味、體驗。同時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將幾個需要討論和理解的問題顯示了出來,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們去思考。

  五、說教學程序

  課時安排:1課時

  指導學習:課前自學和課堂討論相結合。

  (設計依據:課前預習是學習每一篇課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讀課文,自學是必須的;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和辯論可以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內容,發(fā)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ㄒ唬⿲胄抡n

  1、請同學們先聽一段中國古典音樂《梁祝》,再聽幾段來自大自然的音樂。

  明確:除了人類的音樂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樂。我們應該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ǘ┓治稣n文

  提問:

  1、“這個世界的音樂

  究竟指的是怎樣的一種音樂?

 。ㄋ伎肌懻摗l(fā)言)

  2、這種聲音是否具有某種具體的意義?

  (在原文中找答案)

  3、作者的觀點,人類作為地球生物,創(chuàng)作音樂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思考——發(fā)言)

 。ㄈ罢n堂小小辯論賽”

  作者把音樂創(chuàng)作視為人類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動物與人類看作有某種質的類同,這是否抹殺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

 。▽W生先討論,再發(fā)表自方觀點)

 。ㄋ模⒄f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

 。▽W生在課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證明)

 。ㄎ澹┢肺墩Z言:生動幽默

 。嫖膶W性和趣味性)

 。┙榻B“人生健康小訣竅”

  1、聽好的音樂可以使人身心舒暢。

  2、聆聽古典音樂最有益于人的健康。

  六、說板書設計

  白蟻顫動上顎表緊急意義

  蝙蝠借助聲納察知周圍事物

  動物的音樂,猩猩拍打胸脯作某種交談,尊重善待

  鳥類歌聲中有豐富的含義,任何生命

  這個世界的音樂

  人類的音樂,本能生命的表現形式

高一說課稿范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

  這節(jié)課要探究的內容比較豐富,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基礎上,給出了什么叫平拋運動,提出了探究的問題: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探究的過程既有實驗現象的觀察。又有分析、推理的過程,還將實驗現象與分析、推理結合起來,探究出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運動規(guī)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

  2.知道平拋運動形成的條件。

  3.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其加速度為g。

  4.會用平拋運動解答有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線規(guī)律來研究復雜的曲線運動,滲透物理學“化曲為直”“化繁為簡”的方法及“等效代換”“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拋物體探究實驗中突出了“實驗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際情景培養(yǎng)學生關注物理、關注生活的意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意識;使學生愛物理、愛生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

  難點:平拋運動規(guī)律的得出過程。

  二、學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學生是上好課的關鍵,我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如下:

  (1)高一學生已經具備較好的物理實驗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

 。2)學生剛學習過直線運動規(guī)律,對直線運動的分析方法記憶猶新;并在上一節(jié)中剛學過運動合成與分解的知識,對這一分析曲線運動的方法并不陌生,這為本節(jié)課在方法上鋪平了道路;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法:探究式教學法和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法

  學法:以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魚”,教是為了不教,根據本課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我作如下的教學設計。

高一說課稿范文6

  我說課的題目是“機械能守恒定律”,選自高一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節(jié),下面我對這節(jié)課分六部分進行說明: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設計思想、學法指導、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初中學習過有關機械能的基本概念,對“機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來相對輕松。通過前幾節(jié)內容的學習,同學們對“機械能”這一概念較初中有了更深認識,在此基礎上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ㄒ唬┙滩乃幍牡匚缓妥饔

  本節(jié)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能初步掌握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機械能守恒條件的判定、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是教學的重點。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關的問題,這一內容在整個高中力學中又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物理學理論和應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運動形式的轉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們揭露自然規(guī)律、取得豐碩成果。但這種思想和有關的概念、規(guī)律,由于其抽象性強,學生不易理解、掌握。學生要真正的掌握和靈活運用還是很困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教材上通過多個具體實例,先猜測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的關系,引出對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條件的探究,聯(lián)系重力勢能和重力做功及彈性勢能與彈力做功的關系的學習,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計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結論,并通過應用使學生領會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優(yōu)越性。在教學設計時,力圖通過生活實例和物理實驗,展示相關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出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過建立物理模型,由淺入深進行探究,讓學生領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并通過規(guī)律應用鞏固知識,體會物理規(guī)律對生活實踐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依據

  根據教材特點(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邏輯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學生的特點以及高中新課程的總目標(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yǎng),滿足全體學生終身發(fā)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體性、發(fā)展性、和諧性)和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特制定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1)知道什么是機械能。

 。2)知道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3)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

 。4)掌握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5)學會在具體問題中,能判定機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機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6)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在具體的問題中判定物體的機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并利用已有知識探索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2)通過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如:觀察、實驗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能量守恒的教學,使學生樹立科學觀點,理解和運用自然規(guī)律,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高一說課稿范文7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1課《培養(yǎng)審美的眼睛》。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本課作為高中整個美術鑒賞教學的開篇,對后面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術鑒賞,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和特征,以及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眼睛”。

  (二)重點:

  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眼睛,讓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鑒賞對于個人未來人生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ㄈ╇y點

  如何結合實例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方法、美術鑒賞的概念和美術鑒賞一般過程或方法。

 。ㄋ模﹥热萁Y構

  本課主要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學習美術鑒賞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說明什么是美術鑒賞,第三部分為美術作品的分門別類,第四部分是美術鑒賞的意義。

  二、教法:

  本課涉及的新知識主要以基本概念為主,所以我采用了講授法、對于相關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學法:

  記錄、觀察、理解、記憶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要之后,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我們面對數量眾多,風格各異的美術作品時,如何來辨別作品的好壞,如何認識和理解藝術家的表現方法,作品的意義,對作品的價值的判斷以及會從內心產生喜歡或厭惡等的情緒反應。所有這些疑問的產生,都涉及到了美術的鑒賞問題。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張萱的《搗練圖》米勒的《拾穗》達利的《內戰(zhàn)的預感》康定斯基的《即興之31》

  提出問題:

  A、你喜歡哪幅或者哪幾幅作品,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厭惡或不解的作品嗎?為什么?

  C、你能說說其中有關作品的表現有哪些獨到之處嗎?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觀察展示的作品,踴躍的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大家對美術作品的這些疑問或者觀點,都涉及到了美術鑒賞的問題。

  那么什么是美術鑒賞,美術作品是怎樣分類的以及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是什么?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2、什么是美術鑒賞?

  基本內容:先從對天安門廣場的感受和對天安門的審美認知中,說明鑒賞并不神秘,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后從具體的美術作品入手,以張萱的中國畫《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拾穗者》,來介紹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闡明什么是美術鑒賞及其對象、過程、目的和本質特征等。

  通過對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三幅國畫的欣賞以及對各自相關知識的查證,得出他們的內涵是不同的。所以美術鑒賞是被動接受與主動參與的綜合的審美活動。

  美術作品的直觀和相關知識是美術鑒賞的基礎,這就要求鑒賞者必須首先具備美術的基本知識,識別美術的基本類型和一般表現方法,然后才能進行實質的鑒賞活動。

  那么美術作品有哪些類型呢?這就涉及到了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問題。

  教師活動:

 。1)、分別展示天安門圖片、張萱的《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

  (2)、提出問題:A、看到天安門我們聯(lián)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歷史的、情感的)

  B、《搗練圖》和《拾穗者》兩幅作品有什么區(qū)別?(提示:畫種、服裝、國家、貧富、)

  C、《奔馬》《太白行吟圖》《根扎南國》都是中國畫嗎?

 。3)、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有關理論和觀點。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探究問題,回答提問。

  3、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總體而言,美術作品都被歸為空間藝術的范疇,在這下面,美術根據其藝術門類劃分為:繪畫、雕塑、建筑、設計、書法、攝影。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題材和內容等分別作更細致的劃分。

  依照美術作品在形式語言上的不同特征劃分出了以寫實性客觀再現為主的“具象藝術”,以寫意性主觀表現為主的“意象藝術”和以藝術語言的本體性表現為主的“抽象藝術”。

  教師活動:(1)根據以上分類,分別展示課本相關圖片,

  提出問題:A、各個圖片分別代表哪種藝術門類?(老師給予引導。)

  B、你還發(fā)現你生活中還有那些美術作品,它們屬于以上那種藝術門類?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問題。

  4、美術鑒賞的意義

  以上我們學習了美術鑒賞的概念和美術作品的分類,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美術鑒賞呢?主要是美術作為上層建筑,是社會存在的產物,具有三個方面的社會功能,即:

  認識功能:通過美術作品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會制度的人們的生活、歷史、風俗、行為、器物、觀念等、甚至認識既可以通過由美術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也可以通過美術作品的形式本身來實現

  教育功能:美術作品的題材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和主題對觀眾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與影響,以培養(yǎng)人們在對待自然、社會、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斷上的積極的觀念與熱情,具體而言就是熱愛祖國、熱愛生命、銳意進取。

  審美功能:培養(yǎng)人們對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別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師活動:

 。1)展示庫爾貝的《篩谷的婦女》馬蒂斯的《舞蹈》

  (2)、教師安排學生閱讀課文,總結以上的三個概念

 。3)提問說明以上三個概念的主要內容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思考并回答問題

  總結:人的審美能力是與其知識和道德相聯(lián)系的直覺能力,只有經過不斷的訓練,人的審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達到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的那樣,在世界上“詩意的棲居”

  5、總結回顧: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美術美術鑒賞的概念、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以及美術鑒賞的意義等,使我們從宏觀上認識了美術以及美術鑒賞的基本知識,為我們今后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6、板書設計:

  一、什么是美術鑒賞 ?

  就是運用我們的視覺感知、視覺經驗和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歸類、分析、判斷、體驗、聯(lián)想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它是一個綜合的審美活動。

  二、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繪畫、雕塑、建筑、設計、書法、攝影

  三、美術鑒賞的意義?

  認識功能:通過美術作品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會制度的人們的生活、歷史、風俗、行為、器物、觀念等、甚至認識既可以通過由美術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也可以通過美術作品的形式本身來實現

  教育功能:美術作品的題材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和主題對觀眾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與影響,以培養(yǎng)人們在對待自然、社會、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斷上的積極的觀念與熱情,具體而言就是熱愛祖國、熱愛生命、銳意進取。

  審美功能:培養(yǎng)人們對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別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高一說課稿范文8

  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環(huán)節(jié)說明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處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新課程比較注重物理量的引入、建立的來龍去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視概念、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整章緊緊圍繞研究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而展開,這是為實現教學三維目標服務的。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運動學的基本概念,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后編排的,自由落體運動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它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復習和鞏固,同時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究,也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材特點

  a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對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的理解

  b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敢于突破陳規(guī),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了解人們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歷史事實和科學方法;

  b、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c、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d、掌握如何從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推出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并能夠運用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能力目標: a、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的能力;

  b、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用課本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a、通過實驗提出問題引入,在問題情景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敢于思考、敢于突破陳規(guī)、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b、在學習中,學會互相交流,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推導及運動規(guī)律的掌握和運用; 重力速度 。

  難點: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推導。

  二、教法和學法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自由落體運動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物體自由下落運動的理想化模型,是一種典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有其廣泛性和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概念的形成,依據認知結構理論,結合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實驗探索、課件展示、分析討論強化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獲得基本的科研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教學中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教師邊演示邊提問,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引導學生來探索規(guī)律并讓學生試著自己得出結論。一改過去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教師可給予恰當的.思維點拔。采用:“復習提問——直觀演示——分析討論——歸納概念·揭示規(guī)律——鞏固知識”并輔以現代教學手段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對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讓他們掌握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善于思考,注重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學會解決問題。采用:提取舊知識——積極思維——實驗探索——構建新知——鞏固深化的學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復習提問:(2分鐘)

  a、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運動規(guī)律是

  Vt= V0t + at

  S = V0+

  2212at 2Vt-V0=2as

  b、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的位移之比有什么特點?

  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的位移之比為1 : 3 : 5 : 7

  指出:這個公式反映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它可以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計算中。反過來,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結論來驗證某些運動是否為勻變速直線運動。

  2、新課引入

  演示:將一張紙和一個小石塊同時在同一高度同一地點釋放;

  現象:重物先著地,重的物體下落較快。

  提問:如果將紙片揉成一團在和小石塊同時在同一高度同一地點釋放結果會怎樣呢? 讓學生猜測實驗現象再演示,調動學生盡早投入課堂積極參與,積極進行觀察和思考。 演示:將紙片揉成一團在和小石塊同時在同一高度同一地點釋放;

  現象:幾乎同時著地,輕重不同的物體同時下落。

  提問:兩次實驗用的物體是相同的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呢?

  啟發(fā)學生認識到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

  介紹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研究。講述伽利略的推理過程時,擬定一個討論的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正親臨這場爭論,進入情景教學。學習伽利略相信科學,大膽質疑,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

  引出課題:自由落體運動

  1、自由落體運動

  課件:牛頓管實驗

  a、 未抽氣時:輕的物體比重的物體下落的慢

  b、 抽出部分空氣時:輕的物體下落速度加快,但仍比重的物體下落的慢

  c、 抽成真空時: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速度相同

  使學生再次認識到生活中觀察到重物下落快的原因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終于使問題真相大白,從而引入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1)概念: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2)條件:在沒有空氣的真空里才能發(fā)生,若在有空氣的空間里。只有空氣阻力很小,

  可以忽略不計的下落才可以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

  指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快慢與物體的質量無關。

  2、深入探索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10分鐘)

  進一步提出問題: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動?它的運動規(guī)律是什么?

  課件:閃頻照片

  引導讓學生通過頻閃照片看到自由落體運動的軌跡是一條直線,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越來越大,說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加速直線運動,但究竟是否是勻變速呢?

  討論:自由落體運動是加速直線運動,但究竟是否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假設:自由落體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啟發(fā)學生利用照片上的數據來驗證。讓學生自己分析、處理數據。此時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結論,而應給予充分的時間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并及時引導。結奏應放慢,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也使學生對自由落體的性質有深刻的印象。使課堂氣氛掀起第二次高潮

  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且根據S = 12at可知做自由落體運動物體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2

  引出重力加速度

  3、重力加速度

 。1)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號:g)

  (2)方向:豎直向下

 。3)大。号c地點有關,一般計算中取9.8 m/s2,粗略計算時可取 g = 10m/s2。

  課件: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有所不同。赤道處g小極地處g大。

  因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都使用于自由落體運動。

  4、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Vt= V0t + at ? Vt= g t

  S = V0+

  221212at ? S = at 22Vt=2as 2Vt-V0=2as ?

  四、課堂練習

  1、做一做:測定自己的反應時間

  2、甲物體的質量是乙物體的質量的3倍,它們從同一點由靜止開始下落,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比乙先著地

  b、甲比乙加速度大

  c、甲與乙著地的速度相同

  d、下落過程中,兩者在任意時刻離地的高度相同。

  3、課本的問題與練習:1、2、3、4

  五、小結

  1、自由落體運動

 。1)、概念: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2)、條件:在沒有空氣的真空里才能發(fā)生,若在有空氣的空間里。只有空氣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的下落才可以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3、重力加速度

 。1)、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號:g)

  (2)、方向:豎直向下

  (3)大。号c地點有關,一般計算中取9.8 m/s2,粗略計算時可取 g = 10m/s2。

  4、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Vt= V0t + at ? Vt= gt

  S = V0+

  21212at ? S = at 2222Vt-V0=2as ? Vt=2as

  六、作業(yè)

  設置作業(yè)超市(A、B、C)三個難度的試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同時設計一個趣味性的共同探究題目,給有興趣的同學課后思考鉆研。

  七、板書設計

  盡可能的通過板書體現本節(jié)譚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思路同時突出生重點內容,盡量讓學生在看到板書時能體會到清晰的課堂思路。

  八、評價分析

  新課程理念追求教師和學生的心理、情感層面上的接觸,追求師生心靈的擁抱。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我們的教學,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用積極、及時的評價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本節(jié)課通過深挖教材,按大綱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以觀察實驗、分析、歸納、討論及信息技術的直觀演示來理解比較抽象的概念,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培養(yǎng),信心得到增強,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以上是我將在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中的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來突破自由落體運動重難點的一點嘗試各想法,有不妥當的地方還懇請各位評委多多批評指正!

高一說課稿范文9

  (一)教材處理

  充分利用“思考與交流”欄目,讓從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還原反應初步概念,再讓學生分析3個有得氧、失氧的氧化還原反應中各種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無變化,明確氧化還原反應與元素化合價變化的關系,再用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通過“思考與交流”促進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ǘ┙虒W環(huán)節(jié)

  本節(jié)課是按照概念的學習過程,即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應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教學。

  1、概念的建立過程

  首先,在課堂引入時,教師首先展示一些色彩比較突出的圖片,如:精美的食品包裝袋中的脫氧劑、維生素C的作用、汽車的尾氣處理系統(tǒng)等,使學生在視覺上引起興趣,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與交流”欄目的作用,讓學生先從得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比較熟悉的反應,如CuO與C的反應,從而發(fā)現存在元素化合價變化的情況。這樣有利于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并很順利的將概念化的知識引入課堂,使學生在已有概念知識的基礎上慢慢過渡到概念的核心上來,學生較容易接受,同時也促進概念的逐步建立。

  其次,概念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在討論的基礎上對初中所學的概念知識深化和拓寬,重新構建學生已有的概念知識體系。因此,教學過程中,通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發(fā)現概念的實質。如: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完CuO與C的反應后,產生一系列問題:

  [問題1]在H2O與C、CuO與H2的反應中,也存在得失氧的情況,有沒有化合價的`變化呢?

  [問題2]哪些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改變?如何變化?

  [問題3]含有變價元素的物質發(fā)生了什么反應?

  [問題4]Fe與CuSO4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如何變化?分別發(fā)生什么反應?

  [問題5]Cl2與Na、Cl2與H2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是否變化?

  通過[問題1—3],促使學生抓住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相似點,切入到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從而使元素化合價的變化由“被動接受”變?yōu)椤俺醪缴伞,通過[問題4、5]三個反應的比較明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再佐以設置的相應【練習1】鞏固概念的建立,再因勢利導的提出[問題6]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為什么會有變化?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促進了較深層次概念的建立。

  2、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過程

  首先,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更深層次的概念,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如:從化合價的角度分析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之后,利用教學多媒體模擬鈉原子與氯原子在反應過程中的電子轉移情況,把難以想象的微觀世界宏觀化,通過直觀的視覺來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從而使教學難點內容順利突破的同時,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其次,在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以后,用言簡意賅的概括語言,概括中形成“升失氧,降得還”,從而真正從本質上理解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3、概念的應用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后,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實質,同時得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高一說課稿范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叫韋國祥,來自于武鳴縣羅波高中,我說課的題目是《勻速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選自高中物理第一冊第五章第四節(jié)。它是學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線運動的規(guī)律后,接觸到的一個較為復雜的曲線運動,本節(jié)內容作為該部分的起始章節(jié),主要是向學生介紹圓周運動的幾個基本概念,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R根據本節(jié)課的要求和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中國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第一站(V([Y:L8}1g9N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周期 和頻率m-W+X"g-h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頻率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用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在學習過程中能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物理學習服務。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識感性化;復雜的概念簡單化。進一步理解物理概念的學習方法。

  三、德育目標:

  旭谷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多面性。學會全面認識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中國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第一站)e nj ?^u-a5H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物理量以及各物理量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理解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各個物理量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方法:

  講授法、推理歸納法、比較分析法,分層教學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中國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第一站

  教學步驟:

  為了達到上述的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本節(jié)課設計如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錄像:引導學生觀察幾個常見的圓周運動的例子(如:地球和各行星繞太陽的運動,電風扇轉動)。學生觀察,認識到這幾個運動的共同點是:其運動軌跡都是圓周。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物理,物理教學論壇,物理在線。

  二、新課教學 中國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第一站。

  1、勻速圓周運動

  通過剛才的錄像內容: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重點是觀察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弧長關系,明確圓周運動分為變速圓周運動和勻速圓周運動,以及它們的區(qū)別。得出結論,①變速圓周運動特點是: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弧長不等。②勻速圓周運動:相等時間內通過的弧長相等。

  通過以上分析,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及特點

  教師進行總結,提出:勻速圓周運動是最簡單的圓周運動,類似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直線運動;其次,運動的`軌跡是圓周,是曲線,所以是曲線運動。由此可見,勻速圓周運動實際上也是一種變速運動。

 。ㄟM一步提出問題:如何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引出第一個概念:線速度)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投影出閱讀提綱,學生先歸納,后師生互動加深學習。

  根據學生的歸納總結,將知識點投影,讓學生理解線速度的概念、定義、大小、方向)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

  1)線速度的物理意義:描述質點沿圓周運動的快慢。

  2)定義:質點做圓周運動通過的弧長s和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做線速度.(比值定義法)

  s(3)大。簐=.單位:m/s(s是弧長,非位移) t

  (4)方向:在圓周各點的切線上

  這里重點強調:

  (1)“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指的是速度的大小不變,即速率不變;而“勻速直線運動”的“勻速”是指:大小方向都不變,二者并不相同.

  同時指出:線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2)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因為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除了可以用“線速度”來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之外,還可以“角速度”來描述。

  這時播放課件:模擬唱片運動。在其上放一個物體隨唱片做勻速圓周運動,特寫其與圓心的連線及其掃過的面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嘗試歸納知識點,形成角速度的概念。

  a:讓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角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2] 角速度的定義是什么?

  3)角速度等于什么和什么的比值

  4)角速度的單位是什么?

  這里強調: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對于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d:強調角速度單位的寫法rad/s

  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勻速圓周運動具有周期性,即運動物體經過一定時間后,又重復回到

  原來的位置,使學生形成“周期”的概念。引出“周期、頻率和轉速”這個教學重點。

  a:讓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

  b:教師出示閱讀思考題: 物理,物理教學論壇,物理在線"。

  1) 什么叫周期, 什么叫頻率; 什么叫轉速

  2)它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中國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第一站!

  3)它們的單位分別是什么?

  C:閱讀結束后,學生自己復述上邊思考題。教師投影相關知識點。便于學生做課堂筆記。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知識點,投影出一個例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投影學生解題結果并進行點評。稿|試卷|教學設計|疑難解析|物理論壇|物理在線教學|物理課件|德育論文|德育案例|班主任工作。

  將剛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弄清線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間的關系。提出:既然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都是用來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引導學生推導公式,學生討論有幾種方法,教師總結。理|初中物理|物理論文卷|教學設計|疑難解析|物理論壇|物理在線教學|物理課件|德育論文|德育案例|班主任工作。

  根據推導出來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v=rω,分組討論幾個問題。

  討論:

  1)當r一定時, v與ω之間的關系(成反比)

  2)當 v一定時,ω與r的關系(成反比)

  3)當ω一定時,v與 r的關系(成正比 )

 。ǘ├}討論(用投影出示例題1、例題2,見教案)

  例1:分析下圖中,A、C兩點的線速度有什么關系?

  分析得到:主動輪通過皮帶、鏈條、齒輪等帶動從動輪的過程中,皮帶(鏈條)上各點以及兩輪邊緣上各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例2:分析下列情況下,輪上各點的角速度有什么關系?

  物分析得到:同一輪上各點的角速度相同。

  用投影出示練習題,進行強化訓練,進行知識的拓展。

  三、分組探究 物理,物理教學論壇,物理在線。

  利用網絡資源探究“神舟飛船”, 把學生大體分成兩組,各組先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為了降低學生上網查詢的難度,我利用校園網設計一個專題欄目,把網上有關神舟飛船的資料集中到這個專題網頁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充分的信息,然后由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鍛煉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敏銳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證據的科學態(tài)度,這正是我們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高一說課稿范文11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1、本節(jié)內容在全書及章節(jié)的地位:

  《向量》出現在高中數學第一冊(下)第五章第1節(jié)。本節(jié)內容是傳統(tǒng)意義上《平面解析幾何》的基礎部分,因此,在《數學》這門學科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2、數學思想方法分析:

 。1)從“向量可以用有向線段來表示”所反映出的“數”與“形”之間的轉化,就可以看到《數學》本身的“量化”與“物化”。

 。2)從建構手段角度分析,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到“數形結合”思想。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掌握“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能利用它們解決相關的問題。

  2、能力訓練目標: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類比能力,會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路和觀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和元認知能力。

  3、創(chuàng)新素質目標: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挖掘數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意識和整合能力;《向量》的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重組”意識和“數形結合”能力。

  4、個性品質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善于發(fā)現,獨立意識以及不斷超越自我的`創(chuàng)新品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向量概念的引入。

  難點:“數”與“形”完美結合。

  關鍵:本節(jié)課通過“數形結合”,著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認知和變通能力。

  四、教材處理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建構就是認知結構的組建,其過程一般是先把知識點按照邏輯線索和內在聯(lián)系,串成知識線,再由若干條知識線形成知識面,最后由知識面按照其內容、性質、作用、因果等關系組成綜合的知識體。本課時為何提出“數形結合”呢,應該說,這一處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論的體現。其次,本節(jié)課處理過程力求達到解決如下問題: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如何發(fā)展?又如何從實際問題抽象成為數學問題,并賦予抽象的數學符號和表達式,如何反映生活中客觀事物之間簡單的和諧關系。

  五、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是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十分復雜的動態(tài)性總體,是教師和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下,進行集體認識的過程。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又互為客體。啟動學生自主性學習,啟發(fā)引導學生實踐數學思維的過程,自得知識,自覓規(guī)律,自悟原理,主動發(fā)展思維和能力。

  六、學習方法

  1、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著重掌握元認知過程。

  2、使學生把獨立思考與多向交流相結合。

高一說課稿范文1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所講述的運動和力的關系是動力學的基礎問題。這節(jié)課學好了,學生建立了對運動和力關系的正確認識,就不容易從日常經驗出發(fā)產生同歷史前人產生過的相同的錯誤,也為學習動力學奠定了知識基礎。

  2、教材特點:

 、倥nD第一定律解決了幾千年都含糊不清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對運動和力的關系進一步深入理解。

 、谫だ岳硐雽嶒炇菍W生第一次接觸到理想實驗,應充分引導學生探索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知道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上的科學方法。

  3、教材的重點、難點

 、僦攸c:運用實驗手段及微機模擬探索力和運動的本質關系,著重培養(yǎng)學生探索物理問題、分析物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陔y點:如何用科學的觀點來代替部分學生頭腦中對運動和力關系的錯誤認識,即毀滅直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僦蕾だ院蛠喞锸慷嗟聦α瓦\動的關系的不同認識,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推導過程和結論,知道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诶斫馀nD第一定律的內容和意義。

 、壑朗裁词菓T性,會正確解釋有關的慣性的現象。

  2、能力方面

  要求學生從實驗現象推理,概括出物理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以及科學思維能力。

  3、科學方法方面

 、偻ㄟ^伽利略理想實驗推理過程的`探索,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方式,體會得出物理規(guī)律的一種方法。

 、谧寣W生體會認識客觀規(guī)律的一般過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三、教學方法

  1、采用以演示實驗為主的引導探索式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教師有意識點撥,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從而得出物理規(guī)律。

  2、采用操作快捷、方便、高效率的微機輔助教學手段,可加大課堂密度,節(jié)省授課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3、采用循環(huán)螺旋式的教學方法,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使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符合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

  教學中,加強師生間的雙邊活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嚴格控制教學進度,努力實現教學的和諧美。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從歷史角度引入,采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動畫片形象地說明了力與運動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大課堂容量。

  2、新課教學:

  以實驗→推理→總結概括→運用為主線展開。

 、儋だ岳硐雽嶒灒

  實驗1:小車從同一高處滑到三種介質的平面上,觀察滑行距離的區(qū)別。(實驗錄像)

  實驗2:伽利略實驗模型。

  推理:忽略次要因素后,小車、小球將怎樣運動。(電腦模擬小球在無阻力條件下運動)

  總結概括:牛頓第一定律內容。

 、趹T性:

  實驗1:賽車起動,小人跌倒——靜止的物體有慣性。

  實驗2:賽車制動,小人不動——運動的物體有慣性

  推理:靜止、運動的物體都有保持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

  總結概括:一切物體,不論處于什么狀態(tài)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

  3、運用:

 、倏磩赢嬈ㄎC模擬),解釋小人跌倒后為什么向前跌倒?(找兩個學生解釋)然后看動畫片(微機模擬)解釋。

  ②為什么車加速時,車上的人向后傾倒?車減速時,人向前傾倒?利用動畫片(微機模擬)解釋。

  ③錘頭松動時候,為什么把錘子倒立,把錘柄末端向石頭上去磕一磕,錘頭就安牢了?實驗演示,動畫片(微機模擬)解釋

 、芤涣性谄街辫F路上勻速行駛的火車,在車廂里有一個人,豎直上拋一小球,小球落下時,將落在哪?實驗模擬,加以解釋。

  五、總結

  六、作業(yè)

  必做題:課后題1,3兩題。

  選做題:設計幾個利用或防止慣性的小實驗。

高一說課稿范文13

  說教材:

  (一)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揀麥穗》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構成本單元的三篇基本閱讀散文中的前兩篇都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本文是唯一出自當代作家的作品。《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發(fā)展獨立閱讀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對閱讀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薄皩W會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時代精神,藉以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惫时締卧獙W習重點是把握作品的細節(jié),體會其語言魅力。通過學習,使學生從中學會對細節(jié)的關注與把握,用心去生活,豐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強自己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并能聯(lián)系文章的中心和情感傾向細心領會,從話面出發(fā)讀出話里的意思,讀出深藏其中的情感。

  (二)教材內容:

  張潔早期散文創(chuàng)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喚愛與美。在以童年生活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個憨知、純樸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與事的故事,《揀麥穗》使其中的一篇。文章前半部分寫舊時農村姑娘揀麥穗時的“夢”以及出嫁時這些美麗夢想的破滅。后一部分則是文章的主體,寫“我”和賣灶糖老漢之間的純真情誼以及“我”對老漢的思念。文章暗示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廣大農村婦女在愛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嘆了美好事物的易逝——連自己都不自覺的就放棄了。同時表現了作者對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間情感孜孜以求的信念的寄托。

 。ㄈ┙虒W目標:

  《揀麥穗》以細節(jié)描寫和優(yōu)美的語言來刻畫人物,因此學習本課應抓住對細節(jié)描寫的分析和對語言的鑒賞。據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欣賞朗讀,在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賞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寫,通過品味文章語言,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文章的寫作技巧及深層意蘊,提高散文的鑒賞能力;

  4、通過拓展延伸,幫助學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園。

 。ㄋ模┻^程與方法:

  1、反復朗讀,分析細節(jié)描寫,從而分析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感情。

  2、通過拓展閱讀,幫助理解本文回憶“往事”和“童年”的意義,營造自己的精神家園。

 。ㄎ澹┲攸c和難點:

  對細節(jié)的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大特色,所以將對細節(jié)的分析作為重點。而對文章至真、至善、至美感情的體會以及對“往事”“童年”意義的理解則是學生較難理解的難點所在。

  (六)課時安排:

  本課用二課時完成

  接著,說學情

  高一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多數具備了最基礎的感知語言、體驗情感等能力。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閱讀興趣,渴望能更好地掌握散文的閱讀鑒賞方法。針對這種情況,通過對語言,形象,主題及隱寓層的分析,引導學生掌握散文的閱讀鑒賞方法。

  第三,說教法和學法

  采用誦讀法、對比分析協(xié)作討論的方法。

  朗讀有利于深入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鑒賞散文至關緊要的一步。整體感知文章時要朗讀;品位語言,分析藝術手法時也要朗讀。

  從情感和手法上比較分析,是鑒賞本文的一個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更能見出本文的特色。

  通過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情思。這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討問題的能力。

  第四,教學思路和教學過程

 。ㄒ唬┱n前布置預習

  1、課前朗讀全文,自行解決字詞障礙,初步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概括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對“我”和“賣灶糖老漢”進行描寫的語句。

 。ǘ⿲

  我們都擁有難忘的童年。在年幼無知的年紀里,我們曾經有過許多可笑的舉動。你們能舉出自己做過最可笑的事嗎?

高一說課稿范文14

  一、指導思想

  旨在落實并推行體育新課程,貫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開發(fā)學生潛能和學生在運動中的快樂為前提;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為目標。使學生在各種環(huán)境條件下,都能很好的配合,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對象,教材內容和特點:

  1.教學對象:高一學生

  2.教材內容:武術的長拳拳術和排球雙手正面點球都是高一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內容。

  3.教材特點:本節(jié)課主要是復習五步拳和學習排球雙手正面墊球技術。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對五步拳進行鞏固復習和提高,又可以對后面的排球選修課程打下一定的基礎。所以此課程是全面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本堂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發(fā)展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性,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技術動作的要領,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在墊球練習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空間,給出相對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參與指導,激發(fā)其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從中學到排球運動的基礎知識,熟悉排球運動特點。

  三、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熟練掌握五步拳套路,初步掌握排球正面墊球技術,了解排球運動特點

  2. 促進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發(fā)展身體靈活性、協(xié)調性,熟悉排球球性。

  3.通過實踐練習,能達到互相之間良好的配合,提高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認真自覺練習的好作風

  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重點:熟悉排球球性,發(fā)展學生協(xié)調性,提高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難點:吃準擊球點,控制擊球力量。

  五、教材教法

  1.講解示范法:通過邊示范,邊講解,使學生加深對動作印象,促使學好動作。教師示范時要注意動作標準,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和實踐性;使用正面和側面面示范;講解要注意語言簡明、扼要、易懂,表達生動,比喻形象,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并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

  2.口令提示法:學練中,針對動作的重難點和易犯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適時提示,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心境下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意口令提示具有口訣性鼓動性,

  3.巡回指導法:在學生自我進行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個別糾錯,積極鼓勵。

  六、教材學法:通過教師對五步拳正方向的教學指導,啟發(fā)學生自學反方向學生。在學習新課程時不再是單一的被動模仿,還要通過實踐積極思考,親自體會動作要領得出結論,教師糾正

  七、教學流程:

  1.準備活動:

  慢跑擊掌熱身,使學生進入上課狀態(tài),提高學生注意力,心肺功能逐漸適應。復習武術各種踢腿和掄臂

  2.基本部分:

  A.主要內容:

  a.教師帶領學生復習五步拳正方向動作,教師領做,學生跟練,語言提示。

  b.學生自我練習,通過學生自己帶領,發(fā)現錯誤及時糾正

  c.教師示范,講解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學生徒手模仿動作

  d. 分組固定練習和一拋一墊輪換循序漸進的練習,熟悉球性掌握動作要領

  B.素質練習:

  a.摸線練習不僅提高學生基本步伐的移動能力,而且讓學生更加熟悉排球球場。

  b.針對性別特征,女生抹網高發(fā)展彈跳,加強踝關節(jié)力量。男生俯臥撐練習,發(fā)展胸大肌,增強上肢力量。

  3.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學習集體舞的兩種基本步法的練習。不僅愉悅身心,而且為后面的課程奠定基礎。分享快樂和互相交流,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教師進行小結評價。

高一說課稿范文15

  一、說課標

  在英語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標準,就是貫徹執(zhí)行國家教育部關于課程改革的決定。新課程標準的三維教學觀,具體到英語學科就是要整合發(fā)展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才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此,本課的設計重點是: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掌握閱讀的一些基本技巧,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學有所得。

  二、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高一必修模塊1第4單元的閱讀課型,這單元圍繞earthquakes這一主題開展聽、說、讀、寫多種教學活動。由于本單元生詞量較大,并且Warming up可挖掘的東西較多,因此把Reading設計為本單元的第2課時。本課型是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的語言學習、語法學習提供了載體,并且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具體描寫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和震后。本篇文章詞匯量大,運用了大量的動詞、復雜的數字,出現許多定語從句,篇幅較長,并且采用一些修辭手法,對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文章的結構較明顯,較容易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

 。ǘ┙虒W目標

  根據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關于閱讀課主要教學目標的具體描述,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具體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意識三個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語言知識目標:

  a)使學生了解自然災害的相關詞匯,并掌握復雜數字的表達法。

  b)學習掌握與地震相關的詞匯,如:shake,well,rise,smelly,pond,pipe,burst,canal,steam,ruin,injure,destroy,brick,dam,useless,steel,shock,quake,rescue,electricity,disaster,army,organize,bury,coal,mine,shelter,fresh,percent等,以及right away,at an end,dig out,give out,thousands of以及一些優(yōu)美句子的賞析。

  2、語言技能目標:

  a)閱讀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克服生詞障礙,通過略讀,歸納出文章的大意;通過細讀,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通過查讀,捕捉文章的重要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b)讓學生復述課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c)讓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詞匯、知識,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進行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創(chuàng)造性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文化意識目標:

  a)學會有關地震的知識,并能通過學習討論懂得地震時的應急逃生,地震后如何科學救人和有關地震的形成和減少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等一般知識。

  b)懂得地震無情人有情,即使發(fā)生了多么可怕的災難,國家和解放軍官兵都會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培養(yǎng)學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友愛精神。

  c)了解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后果,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d)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e)欣賞課文中優(yōu)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語修辭手法,使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后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靈的愉悅和升華。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關于讀的技能目標的具體描述,結合高一學生實際和對教材內容的科學分析,確定本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教學重點和難點是:

  1、重點

  1)讓學生了解唐山大地震,了解地震的成因、預兆、地震造成的損失,地震時的應急救生以及震后的救援。

  2)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側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結構的把握和挖掘作者寫作的意圖,突出培養(yǎng)學生以下3個方面的能力:

  a、文章段落中心詞把握能力。

  b、根據主題快速捕捉文章重點細節(jié)的能力。

  c、總結歸納能力。

  3)重點掌握有關地震的`詞匯,特別是shake,burst,ruin,injure,destroy,shock,quake,rescue,disaster,army,organize,bury,shelter。

  4)欣賞并理解課文中優(yōu)美句子,讓學生掌握一些英語修辭用法。

  2、難點

  1)如何使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

  2)如何使學生學會提取、篩選和重組文章中的信息,并靈活運用于語言實踐中,達到語言實踐能力的擴展與提高。

  三、教學方法

  教學設備:多媒體設備

  教法滲透

  根據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所倡導的教學原則及“第二語言習得論”和“整體語言教學理論”,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及學生的差異性,確定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合作學習教學法(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整體語言教學法(Whole Language Teaching)、直觀教學法、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以及情感激勵教學法(Affective Motivation)等教學方法。具體采用“P—T—P”自主學習立體模式:(Pre—task Task—cycle Post—task)來組織教學。

  1、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任務型語言教學認為:人們使用語言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成各種各樣任務的過程。任務型學習強調通過“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本課組織學生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進行一次就地震后幸存者的訪問。該設計基于課文內容,但又不局限于課文的范疇,旨在貫徹“做中學”、“學中做”策略,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并通過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完成任務,體會、掌握語言的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直觀法(視聽教學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播放影視剪輯,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圖片、圖表等直觀手段,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降低學習難度,突破重難點。

  3、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活動,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動活動。合作學習教學法有利于改善課堂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良好非智力品質的發(fā)展,調整學生的語言焦慮感。因此,本課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單向灌輸,采用“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的課堂教學結構,來組織教學,旨在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為積極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互相交流,降低語言焦慮感,獲得愉快的學習經歷,從而對學習本身和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感。

  4、整體語言教學法

  整體語言教學法要求按“整體-部分-整體”的模式,進行語篇閱讀訓練,即從“整體”開始,以“整體”結束的“三段式”閱讀教學法。本課采用從整體略讀——分段細讀——通讀全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即是這種教學策略的體現。

  5、情感激勵教學法

  在教學中重視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充分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適時進行情感與策略調整,通過情感激勵,使教師與學生達到情感交融,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體驗成功。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注意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1、貫徹動態(tài)真實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動態(tài)”地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本課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具體操作上都充分考慮到了策略的貫徹以及教學活動的靈活、有效的綜合運用。

  2、重視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

  其余的教學方法將結合“說程序”進行舉例說明。

  四、學情分析

  學習的對象是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的高一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較差,特別是由于詞匯量缺乏,閱讀習慣不好,導致閱讀速度慢、閱讀理解能力差。并且學生在初中已習慣了教師的單向灌輸,部分學生由于英語表達能力的欠缺對課堂的互動缺少積極性,不善于交際,學習不夠主動自主。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習策略的指導,灌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思想,同時注意調整活動任務設置的梯度,使每個學生通過學習活動,都能學有所成,體驗到成功。

  五、學法指導

  根據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高中英語學習策略七級目標的具體描述,確定本環(huán)節(jié)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加強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1)認知策略:指導學生運用已學會的抓重點、做記號、摘筆記等方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

  2)調控策略:培養(yǎng)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的習慣,鼓勵學生增加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學習英語的體會和經驗,學會科學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效果,進一步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

  3)交際策略: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情景和任務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四人一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圍繞課堂任務分工合作,相互探討、相互交流,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4)資源策略:布置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即通過不同信息渠道(internet,newspaper,dictionary,magazines…)查找所需信息,把英語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六、說教學程序

  結合本校高一學生實際和對教材內容的科學分析,計劃用45分鐘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具體安排如下:

 。ㄒ唬㏄re—task: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預計需要8分鐘左右)

  (二)Task—cycle:課文主體內容的教學與操練,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過渡(預計需要26分鐘左右)

 。ㄈ㏄ost—task:展示成果,交流成果的過程,語言實踐能力的擴展與提高(預計需要10分鐘左右)

 。ㄋ模㏒elf—assessment:自我反思與調控的過程

 。ㄎ澹〩omework and Sum up:課文內容的鞏固、延伸與拓展(第四和第五兩個環(huán)節(jié)預計需1分鐘左右)

  下面將具體說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方案及其內在的設計思想或理論依據,即闡明為什么這樣處理教材,為什么采用某種教法以及預計達到的種種教學效果等。

  步驟一、Pre—task(Pre—reading activities)

  貫徹興趣策略,采用直觀教學法,引入話題,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

  【設計思路:先播放有關05年巴基斯坦地震的可怕MTV畫面,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吸引到課堂上來,學生馬上就聯(lián)想到earthquake這一詞,這時教師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學生會不約而同地回答,地震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緊接著引導學生“Can you for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amages?”通過圖片,學生更易掌握地震的前兆的知識,為課文的閱讀作了很好的鋪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得出結論,教師進行一定的總結。接著呈現文章的標題“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引導學生解讀文章標題、預測文章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處于主動認知狀態(tài)。學生可能一下子無法正確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層含義。但估計在前面所展示的MTV畫面及圖片的啟發(fā)下,大部分同學可能很快就能作出正確的理解———about the earthquake。另外,考慮到文章生詞較多,且大部分學生對文章的背景知識了解較少。因此,在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的同時,有必要在討論“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這個問題時,引出單詞:injure、ruin、destroy、disaster、burst、rescue等。這樣既可向學生展示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單詞,又可為閱讀掃清文化背景障礙和語言障礙,又可為突破本文的重難點作好準備!

【高一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一英語說課稿05-26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2-08

高一耐久跑說課稿05-19

高一物理說課稿04-26

高一政治《依法納稅》說課稿04-06

高一語文說課稿01-16

高一化學《氯氣》說課稿03-12

高一化學氯氣說課稿03-12

高一化學說課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