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認識角》說課稿

《認識角》說課稿

時間:2024-06-13 18:28:1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認識角》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角》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角》說課稿

《認識角》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版小學數學第三冊《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1)《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2)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疊、拼擺、測量、制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3)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折紙、制角、畫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后,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第一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三維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①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②使學生初步學會畫角,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

 。3)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二、說教法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1、在新課的開始我運用情景教學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2、在新授部分中,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yōu)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tài)的材料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

  3、讓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觀察中分析。整節(jié)課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樂學、好學。

  三、說學法。

  角的認識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在本節(jié)課當中,我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方法,使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整堂課中,我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實踐創(chuàng)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我在這里首先通過學生認識的字“角”為引線,讓學生在主題圖中學會初步感知角,學生通常是指一個“點”告訴老師這是一個“角”,這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正確的指“角”。同時我利用學生喜歡尋找游戲的方式,從他們已經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地參與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上課前的10---15分鐘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盡量簡化,開門見山,即明確了學習目標,又直入課題

 。ǘ┎僮鲗嵺`,感受新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設計了四個活動內容:折角→摸角→比角—畫角,讓學生參與多種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大腦的分析活動,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抽象出角。

  1、活動一:折角。

  我先出示一張圓形紙,讓學生觀察有沒有角,然后讓學生動手用一張圓形的紙折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并以小組為單位比賽,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樣子好。折好以后,讓學生將折出的各種類型的角拿來展示,要求學生邊講邊用手指出角存在的位置。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立是使學生在動手的操作中觀察,在觀察動腦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征。

  2、活動二:摸角。

  在肯定學生的折角結果后,我再引導學生對折出的角進行觀察,接著讓學生用自己折出的角的頂點扎手心,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的;用手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

  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知角的內涵,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在學生對角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后,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

  3、活動三:比角。

  學生自己展示用一個可以活動的角。然后讓學生跟著老師玩“角變大變小”的游戲,引導學生一邊玩活動角一邊觀察: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這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認識靜態(tài)中的`角過渡到動態(tài)中的角,使他們直觀地看到,紙條張得越開,角就越大,紙條合得越攏,角就越小。設計為游戲的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滲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征。

  4、活動四:畫角。

  一開始,我先不講如何畫角,而是鼓勵學生自己根據角的特點嘗試著說怎樣畫角。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先畫頂點,有的說先畫直線,有的說比著現(xiàn)成的角描繪……然后我針對畫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先鼓勵學生想辦法,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和小組合作精神,共同探討畫角的正確方法。在總結學生們的畫法基礎上,歸納出畫角的正確方法。最后,我把角的特點和畫角的方法編成了一首兒歌:讓學生跟著老師,一邊拍手一邊做動作,學唱這首兒歌!靶⌒〗,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再畫邊!

  (三)課堂總結,引發(fā)反思

  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來說: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知道了什么?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自由發(fā)表對本節(jié)課所感,教師從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本節(jié)課的得失。

  五、回想《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

  1、我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從教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體現(xiàn)了“教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原則;

  2、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注重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靜態(tài)知識動態(tài)化,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認識角》說課稿2

  嵐皋縣城關小學王曉君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9頁6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對應關系,會在三角形內畫高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外高。

  2、在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的過程中感知三角形的表象,在畫高的過程中感受三角形底與高的相互依存關系。

  3、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作圖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積累抽象概括及畫高等數學活動經驗。養(yǎng)成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好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4、通過使用iPad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體會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習可以無處不在。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能準確畫出三角形的高。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iPad、三角尺。

  學生準備:課前在網上搜索,生活中拍攝與三角形有關的物體圖片。三角板,鉛筆,白紙。

  教學過程:

  一、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1、初步感知

  今天要學什么呢?(課件出示"猜一猜,打一幾何圖形")

  你知道了什么?(板書圖形)

  課件出示謎面:形狀似座山,三竿首尾連。拐角尖又尖,學問不簡單。

  指名學生讀一讀。

  你猜可能是什么?它是人類智慧的象征。今天我們將一起來認識三角形。

  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從古到今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課件出示古金字塔和安康漢江三橋畫面。(課件出示抽象畫面中的三角形)

  打開iPad,小組交流你搜集的有關生活中三角形的圖片。指一指三角形都在哪?指名小組匯報,說一說搜集的結果。

  2、畫圖理解概念

  現(xiàn)在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樣了嗎?在練習紙上畫一畫吧。(師在黑板上畫)

  跟同桌或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畫好以后在你畫的三角形的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用iPad拍照后發(fā)班級QQ群,大家互相欣賞,舉手評價,學生評價時老師點擊放大該學生的作品。

  課件出示判斷:

  來看看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三角形?這些為什么不是?(相機板書:3條線段,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3、嘗試概括定義

  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課件出示: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你覺得這里的"圍成"是什么意思?(完善板書)

  二、認識各部分名稱

  1、引導觀察并講述:(課件出示)圍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就是這個三角形的邊,每相鄰兩邊相連的端點叫做頂點,由一個頂點出發(fā)的兩條邊所組成的圖形就是角。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頂點,幾個角?

  練習:找個同學上來指一指黑板上這個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都理解了嗎?再找個同學上來指一指:這回老師說你來指好嗎?"那個頂點",學生指哪個都搖頭 。

  2、用字母表示

  師:為什么現(xiàn)在他指不對了呢?

  師:為了更好的區(qū)分它們,我們可以用字母A,B ,C分別表示這三個頂點。這個頂點就讀作"頂點A"讀,(指B,C)這個是?這樣一來這條邊就叫AB邊。(指另外兩條)。這個角就是——角A.

  師:整個三角形就可以叫做——三角形ABC.真會類推!快動手把你的三角形也用字母表示出來。

  練習并過渡:(課件出示同底不等高的三角形)現(xiàn)在會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了嗎?

  師:這是個三角形家族,如果用ABC表示這個藍色的三角形的話,這個綠色的三角形可以表示為AB——D.這個紅色的就是——三角形ABE.

  3、認識三角形的高

  觀察這些三角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一個比一個高,一個比一個大)

  師:看樣子三角形也是有高的.,而且這個高還影響著三角形的大小。

  師:如果三角形有高的話,那這個高應該在哪兒呢?(停頓一下出示課件)看看下面哪個三角形畫出了你心目中的高?

  你的感覺到底對不對呢?請打開課本60頁,在書中去找一找。

  誰來讀一讀?

  改一改上圖中錯誤的高。

  5、學習畫高

  演示畫高:指著黑板上畫的三角形:它有高嗎?那咱們一起來給它畫出來好嗎?過點A做BC邊的高。對邊在哪?怎么畫?

  全體學生嘗試獨立畫自己所畫的三角形的高。

  老師拍典型圖片,用iPad展示,畫得好的同學匯報自己的畫法。同桌用三角尺互查,畫得是否標準?偨Y用三角板畫高的方法。

 。ǹ赡軙挟嬋龡l高的,進行展示)課件出示三條高,理解高和底的對應關系,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高。

  練習畫高:會畫高的同學把手舉起來我看看!都會畫呀!請打開課本60頁,完成下面的"做一做"。(課件出示)

  用iPad展示,指名學生推送作品。在學生的作業(yè)點評中鞏固畫高的方法,理解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互為底和高。

  三、了解形外高。

  如圖:先給出ABCD四個點,讓學生觀察,如果連線組成三角形的話,你覺得可以組成哪些三角形?

  課件演示過A點做BC邊的垂線AE.觀察你覺得AE是哪些三角形哪條邊上的高?了解鈍角三角形的形外高。

  四、培養(yǎng)空間觀念

  今天我們對三角形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學習,生活中有三角形嗎?

  來學校的路上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三角形,想知道是什么嗎?大家說是直接出示圖片還是給一些線索大家來猜一猜?課件出示:高40厘米,底50厘米。這個三角形可能是什么?先把你的想法與同桌比劃比劃,再全班交流。

《認識角》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材: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它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及與邊的關系。學生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

  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與數學的聯(lián)系。

 、、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③、讓學生經歷做角,比較角的大小等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理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體會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及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二、說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動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直觀情境教學法、演示操作法、自主探究引導發(fā)現(xiàn)等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去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三、說學法

 。、操作法

  在動手實踐中,化抽象的數學知識為看得著、摸得到的東西,學生既獲得知識,又學會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摸角、畫角等操作。

 。、觀察思考法

  學生在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訓練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留意身邊的'事物,培養(yǎng)了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認角,比較角等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一共設計了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是感知角,豐富學生的感知;

  二是找角,鞏固對角的認識;

  三是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與理解;

  四是畫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五是認角,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六是介紹角,提升學生能力。

  1、感知角,豐富學生的感知

  課一開始,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的活動,直觀感知“角”。

  這個活動學生喜歡,既能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激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搭起了現(xiàn)實生活與抽象數學的橋梁。

  2、找角,鞏固對角的認識

  由于學生已經有了角的正確表象,為了加深對角的認識,安排了讓他們在身邊尋找角,并通過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的活動過程,既能加深對角的認識,還能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性。

  3、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與理解

  “動手做一個角”是本課濃墨重彩的部分,學生展開活動時,老師參與學生中間,即時采集有用信息,為教學服務。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和表揚鼓勵,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層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們多向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xiàn)。

  4、畫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畫角的過程把這些生活中的角抽象出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而這些“數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也正是這種沖突將激勵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fā)現(xiàn)中。

  5、認角,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初步感知了角有大有小的基礎上,設計了“比較角的大小”的環(huán)節(jié),這里注重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與語言來描述比較的方法,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與小結,將學生的方法加以及時提升,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水平。從教學的內容來看,孩子們的比較方法可能會很多,也會很有創(chuàng)意,從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與層次性。

  6、介紹角,提升學生能力

  經過多樣性的活動過程,學生積累了對角的正確認識,最后,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問題,意在引發(fā)學生的思維向更高層次邁進,倡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與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fā)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在介紹中歸納,形成精煉的語言,讓學生把握知識點,從而達到總結的目的。

  整課的設計,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摸、找、做、比”的活動過程,在多種感官協(xié)調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與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fā)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認識角》說課稿4

  《角的認識》一課目的是讓學生能結合生活中的實物,抽象出角的概念,初步認識角,并且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了解角的大小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薛老師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件的有效利用。

  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上課開始,薛老師利用課件展示圖片——學生熟悉圖形,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什么,找出呈現(xiàn)在各種圖形中的角。通過找角的活動,使學生對“角”這種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薛老師敢于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點,教師組織學生找一找、辯一辯,畫一畫等的活動。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這一難點,薛老師利用課件教學,先讓學生比較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并說明理由;再通過教學材料演示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所產生的不同大小的角,使學生對“角有大有小并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有了再認知的過程,這樣做體現(xiàn)了教學材料的再次利用,同時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薛老師通過課件延長角的.兩條邊,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與邊長短的關系,再通過學生間的互相交流,最后用課件來驗證,從而明白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樣教學符合了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

  三、讓數學知識回歸現(xiàn)實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兩者相互依存。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才學得興趣盎然,對數學充滿親切感。薛老師這堂課上始終注意了這一點,在課題引入部分,讓學生找一找畫面上的角,找一找自己身邊的角,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角就在我們的身邊,了解數學和日常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課的結束部分,讓學生欣賞由角組成的各種美麗圖形,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精心設計,循序漸進,注重細節(jié)。

  薛老師的教學設計注重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孩子們能清楚的掌握知識點、明確概念;使老師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程度。如在“角的各部分名稱”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找角共同的地方(一個頂點,兩條邊):什么叫做角——指一指不同角的各部分名)-辨別角”使學生對于這一知識得到了很好的掌握,為后面知識的學習作好了準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薛老師比較注重細節(jié),如在示范畫角的時候,注重畫法的指導,對于每個步驟都解釋得比較清晰到位;不斷地讓孩子回顧角各部分名稱,使這一知識得到鞏固。總之,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融知識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為一體,增強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使學生一舉多得。

  值得探討的是:

  第一、在感知角是尖尖的,直直的時候,教師請個別學生摸一摸角,體驗角的特征,我個人認為,角是比較抽象的幾何知識,學生手中都有尺子的,何不讓每個學生都用手碰一碰,摸一摸,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體驗,再得出角是尖尖的,直直的,從而避免把角的頂點誤認為角的現(xiàn)象。

  第二、在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薛老師可以先不講如何畫角,而是鼓勵學生自己試畫。一開始學生會出現(xiàn)了各種畫法,有的沒頂點,有的邊不直?,接著教師再演示了角的正確畫法。這樣讓學生在“做”中學,對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習能力十分有益。

  第三、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不夠。比如,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學生完整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偸菗膶W生能力不夠,不懂不明白,于是放手太少,牽引過多,我認為應相信學生能力,多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總之,這是一節(jié)比較成功的數學課。學生已經認識了角、掌握了角的概念。為今后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認識角》說課稿5

  一、 設計理念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并在實際教學中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整合。教師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fā),激發(fā)探索知識的愿望,。數學活動應該是以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并用多種數學語言分析它,用數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數學創(chuàng)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或得對數學全面的體驗與理解。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掌握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經驗。

  二、 設計思路

  “認識角”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新課標中提出了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從“立體”到“平面”再到“立體”的過程。本節(jié)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這節(jié)課是從圖形到角的活動中學習新知,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體會平面圖形與簡單幾何體的關系,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圖形部分內容總體要求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

  針對以上思路 ,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認知目標: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

  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教法與學法:

 、庞^察的方法,通過觀察電腦動畫演示,突出“角的樣子”這一重要概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苿邮植僮鞯姆椒ǎ形蛴扇“艨梢詳[出很多個角,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觀念。

 、歉爬ǖ姆椒,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室的引導下,能總結概括出與角大小有關的因素。

 、冉谭ú捎们榫敖虒W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現(xiàn)代數學教學觀念要求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本課從定理的發(fā)現(xiàn)到定理的應用都有意識地營造一個較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能主動地去觀察、猜測、發(fā)現(xiàn)、驗證,積極地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形成方法。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了三個注重:

  1、 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樂趣。

  2、 注重師生間、同學間的互動協(xié)作、共同提高。

  3、 注重知能統(tǒng)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靈活應用。

  三、 教學程序

  依據這節(jié)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及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發(fā)展水平,為優(yōu)化教學過程,本著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體現(xiàn)數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思想。

  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

  由幾個以前學過的圖形導入新課

  1、觀看鬧鐘,三角尺,數學書三種物品,說一說都看到了哪些圖形,從而引入角。

  2、觀看生活中的物品中的角,感受角的特殊形狀。

  [設計意圖]好奇心是孩子的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角,盡量體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先尋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對角的認識。利用課件顯示生活中的物體中的角。這樣通過直觀的具體實物,使學生在觀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對角的認識由實物到半抽象,再讓學生觸摸角的各部分,學生可以感覺到尖尖的頂點和直直的邊,然后讓學生摸一摸手中的三角板感受角特殊的形狀。

  第二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共同探索

  1、利用課件出示剪刀、鐘面、紅領巾的實物圖,讓學生獨立找出其中的角,并畫出來。

  2、指出一名同學到電腦前展示畫的角,并說說是怎樣畫的。師板書畫角。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學寫角的記作和讀作并說說角的符號像什么。

  4、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對角的.組成這個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進而給學生出示課件“判斷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這個練習,讓學生對這個知識點加以鞏固。

  [設計意圖] 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通過巧妙運用多媒體、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各種感官協(xié)調下初步認識了角,在實踐中體會到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第三環(huán)節(jié):深入探究

  1、課件出示:兩個角,猜一猜:哪個角大,哪個角?

  2、全班交流匯報,從而總結出:A、角的大小區(qū)別明顯時,直接比。B、角的大小不明顯時,把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也重合,然后進行比較或用量角器。

  【設計意圖】比較是認識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別是在幾何圖形教學中,運用比較方法,加強形體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提高識別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動手操作,研究探討

  1、拿出活動角,拉動角的兩邊后,觀察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集體匯報交流,總結出A、兩個角,邊不一樣長,但角一樣大,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B、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口的大小有關,開口越大,角越 大;開口越小,角越小。

  【設計意圖】在比較角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親自去實踐體驗,讓學生用準備好的活動角,隨意扯動角的兩條邊,觀察角的變化,并在小組討論。倡導學生在“觸摸”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在此基礎上去感悟知識,主動獲取知識。

  第五環(huán)節(jié):拓展運用

  1、數出圖形中的角的數量。

  2、動手操作題,用三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角.

  3、拓展提高題,把一張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4、利用上海南浦大橋、金字塔、中央電視臺新聞大廈等圖片對學生進行直觀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角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

  【設計意圖】側重于知識點的落實,鞏固新知。加強動手操作實踐,豐富學生感知,積累空間觀念,形成能力。積極引發(fā)學生的爭論,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間概念。

  第六環(huán)節(jié):說板書

  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簡潔、明了形式的板書,畫出角,并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讀作和記作、以及影響角的大小的有關因素。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

  這篇教學設計,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對角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使學生對角的特征、角的大小比較的方法作進一步的探究,并加以理解;谝陨险J識,我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促進數學能力的發(fā)展,使駕馭課堂生成資源,促進教師教育機智的發(fā)展。

《認識角》說課稿6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它們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們的身邊很多物體上都有角。教材的編排結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題圖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學情分析

  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礎上,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直接經驗,為形成角的空間觀念奠定基礎。由于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差異,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對角的張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徹,不知道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由于兒童的理解來自于他們作用于物體的活動,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項重要智力活動,因而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直觀感知、親身體驗來獲得直接的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則,并及時在生活中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小組合作、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情感目標:通過實踐活動,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讓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根據角的特點辨認角。

  難點:決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師自制的教具: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生辨認各種圖形)。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許多圖形,你們能用4根小棒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嗎?

  生:能。(同桌合作擺一個學過的圖形)

  師:擺好了嗎?

  生:好了。(小組代表匯報)

  師:現(xiàn)在拿走1根小棒,再擺一擺又會是什么圖形?

  生:三角形。

  師:接著再拿走一根,像這樣的圖形又叫什么圖形?(稍停)像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這位新朋友。(板題—讀題—激勵)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出示課件)校園情境圖。

  師:請仔細看圖,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學生反饋信息,有的同學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師帶著三角板準備上課、老爺爺用剪刀修剪花木......)

  師:校園里真熱鬧,你們能找出我們剛剛認識的新朋友角嗎?

  (生說出自己找到的角)

  過渡: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在圖中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角,角就是這樣的,大家看清楚了嗎?

  2、(出示課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觀察發(fā)現(xiàn)角。

  B、師介紹角。

  過渡:剛才我們在校園里找到了許多角,在生活中認識以一些角,你們能從身邊找到那些角?

  (生舉例)

  3、折角。(學生用準備好的不同形狀的紙試著折一個角,折好了把角舉起了,讓大家欣賞。并指明說你是怎樣折的?誰折的和他不一樣?)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說,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活動角,玩一玩,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張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個角大?猜一猜——演示——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7、創(chuàng)造角。(4人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學具創(chuàng)造一個角)

  8、畫角。(課件演示——師板演示范——生試畫——評價——讀畫角兒歌,加深畫法)

  9、鞏固練習。(課件出示:①判斷;②下圖中有幾個角;③有兩層意思:首先,學生欣賞一組美麗建筑圖片,啟發(fā)引導學生角在生活中太廣泛了,它無時無刻不在裝扮我們的生活,只要你們用心去觀察,用靈巧的小手去創(chuàng)造,就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有關角的數學知識;其次,設計課外作業(yè),有興趣的學生設計一幅簡單的美麗圖案,用上角的知識,或者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指給家人看看。任選一題。)

  三、總結提升:

  同學們這節(jié)課還真學到了不少知識,誰愿意來說說你都有哪些收獲?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三、總結提升:

  1、出示自制教具,(學生已認識的各種圖形)。

  2、由此引出用4根小棒擺一個學過的圖形,依次拿走一根,剩兩根時會是什么圖形?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反饋信息。

  2、出示生活中的角并介紹角。

  3、讓學生找身邊的角。

  4、讓學生折角。

  5、摸角,感受角。

  6、讓學生猜角的大小。

  7、讓學生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一個角。

  8、畫角。

  9、鞏固練習,布置課外作業(yè)。

  1、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知識。

  2、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按要求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為引出本節(jié)課奠定基礎。

  學生看圖后,自由發(fā)表意見。

  學生可以從身邊找到很多角。

  學生會折出不同的角,甚至不正確的角。

  通過猜感知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數學學習是一項重要的智力活動,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于物體的活動。給學生廣闊的天地,讓他們去探究。

  學生自主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通過學生對所學圖形的復習,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設疑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興趣。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

  通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數學中所要研究的角,認識各部分的名稱。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程度有關,而與角的邊長無關。并通過復習,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練習融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學生在練習、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豐富了對角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大膽想象。在生活中體會并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對所學知識形成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認識角》說課稿7

  一、說教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也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和研究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教材一開始就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讓學生初步感知角并通過例1,從三種實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說明角的特征。然后再讓學生通過用紙來折角和用硬紙條做活動角等實踐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角,最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角。教材這樣的安排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符合數學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理念。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 角有大小,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能力目標: 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互助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稱。

  難點: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四、說教學策略

  角對于小學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學生觀察、操作、演示、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讓學生由感知形成表象到理解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在觀察中分析,在動手中思維、在練習中鞏固,在合作中學習。

  通過“找一找、認一認、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現(xiàn)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五、說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已做好的角、吸鐵石 、圓形紙

  學具:三角板、已做好的角

  六、說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出示長方形圖、正方形圖、三角形圖后,請學生說一說下面各是什么圖形,完后教師闡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樣的新圖形:它就是角,這節(jié)課只對它進行初步認識(板書課題:角的的初步認識)

  2、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 出示學校的一角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哪些地方有角,之后課件把校園圖中的角用明顯的紅色標識出來。

  課件出示剪刀,易拉罐,水龍頭的圖片,再一次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哪些地方有角 并把物體表面上的角請下來,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角,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討論。這里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小組討論后匯報并引導學生得出:他們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兩條線,這時教師教師在課件上以一個角為例,告訴學生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直直的兩條線叫角的邊。也許在課的開始,學生對于自己所認識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數學性的,然而在這時,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這時候學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確的表象。

  接下來請2個學生上來指指屏幕上的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總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答案板書出來。

 。2)判斷“練習中的第一題”

  找一找,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讓學生判斷,不是角的說說為什么不是角。(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組成的)

  (3)找生活中的角

  告訴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片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有好多角陪伴著我們。教師先以黑板面上的角為例示范指出,再請學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并和同桌說一說,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小組活動后請若干學生向全班匯報找到的角,并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教師闡述:一間教室就有這么多的角,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角更多了,你們課后可以再去生活當中找找。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鞏固了數學中的角后,讓學生回到生活,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更理性地找角,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孩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和能力,也讓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3、折角

  當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表象后,讓學生折角,把準備好的紙,在教師的引導下折出自己喜歡的角。然后讓學生觸摸角并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這過程能讓學生從視覺感受的方式過度到觸覺感受,進一步

  深化了學生對角的認識)

  4、活動角

  讓學生把手上的活動角變得大點怎么變?再變大點怎么變?變小點怎么變?再變小點怎么變?如果把做好的角的邊剪掉一點,角的大小變了嗎?如果把角的邊延長一點,角的大小變了嗎?組織學生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并把結論板書。(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初步感知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5、動手畫角

  教師闡述:你們剛才認識了角,也會折角,想不想自己也畫一個漂亮的角呢?接著教師先示范畫一個角,強調要用尺子畫,再讓學生嘗試畫角。教師進行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待學生完成之后,請幾名同學在幻燈片下向全班展示畫好的作品,其他學生對其作品進行評價。

  6、小結

 。1)小朋友,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講完了,通過這一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小朋友通過這一節(jié)課對角進行了一番初步認識,其實,在角的世界里還有很多秘密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繼續(xù)探究它的秘密。

  7、作業(yè)布置

《認識角》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五單元56頁《角的初步認識》。

  2、教材分析:

  數學是一門重要而應用廣泛的學科。本課時《角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掌握知識,是應用數學的一個體現(xiàn)。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疊、拼擺、測量、制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進行編寫,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折紙、制角、畫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確定:

  從學生認知水平來看,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在教學中,這就不可避免的要產生幾何圖形的抽象概括性與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怎樣去解決這一矛盾呢?我認為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對角的認識建立在豐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之上。因此,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粚W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方面: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對于角的認識往往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二、說教法和學法:

  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并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yōu)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tài)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鑒于此,我在教學設計上著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1、分借助形象直觀,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因此,要解決數學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具體的操作與觀察。教學中必須重視形象直觀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通過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征。讓他們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說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除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

  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chuàng)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3、重信息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根據信息反饋的理論,在學生接觸新知時通過鞏固練習、辨析練習及時反饋,在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矛盾,使認識得到深化、升華。

  4、堅持面向全體,發(fā)展為本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fā)展性練習,盡最大努力體現(xiàn)因材施教。并通過教法、學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并在時間、空間諸方面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的充分條件。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多媒體應用分析及設計思路

  〈一〉激趣導入

 。襟w應用)屏幕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的實物圖。引導學生回顧復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

  教師指著三角形說,誰愿意告訴大家三角形是由幾條邊組成的呢?——三條邊。早晨上學的時候,粗心的“小馬虎”卻把一條邊忘在了家里,(媒體應用)〈計算機將三角形的一條邊移走〉大家看這還是一個三角形嗎?——不是。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的——角。

  教師指著角問:關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A:我想知道怎樣畫角。

  生B:我想知道角的組成。

  生C:我想知道角的用途。

  〈……〉

  教師歸納學生的回答。這些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解決。

  〈揭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引導探究

  1、影像激趣,整體感知。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角。

 。襟w應用)〈屏幕依次出示:紅領巾、三角板、鐘面和折扇實物圖〉。

  仔細觀察,紅領巾上的角在哪里?數一數有幾個?其它物體的面上有角嗎?

  學生討論找角。

  (媒體應用)在學生找到實物圖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現(xiàn)閃動角。

 。2)舉例

  其實在你身邊就有很多角,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也有角?

  生A:桌面上有角。

  生B:書本上有角。

  生C:地面瓷磚上有角。

 。ā

 。3)啟發(fā)學生用紙片折角。

 。襟w應用):利用計算機的動畫功能教學折角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對折的含義。

  學生討論折角,(媒體應用)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說折角的過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兩人互相比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嗎?用這種方法可以折出多少個角?

 。4)做活動角

  引導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圖釘,做活動角(兩人為一組)。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邊討論: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襟w應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

  組織學生討論角的大小與紙條張開大小的關系,角的大小與紙條長短的關系。

  學生分組討論并匯報討論結果。

 。襟w應用)多媒體演示制作過程、討論過程及結論。

  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找出最終結論: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與紙條長短沒有關系。

  2、通過感知并利用媒體,建立概念。

  讓學生用剛才所折角的頂點扎手心,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從而揭示了角的本質屬性。

 。襟w應用)屏幕出示:四個實物圖的角。

  四個圖的角閃動,淡化實物外形,留下閃爍著的角。

  讓學生嘗試歸納出角的組成。

  教師訂正,講解角的各部分名稱。

  學生練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3、指導學生正確的畫角。

  我們剛才看到了許多實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畫下來,該怎樣畫呢?

  讓學生討論: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學生嘗試畫角。

 。襟w應用)展示作品,講畫法。

  學生交流角的畫法,討論后老師歸納:畫角的時候,一般都是先畫頂點,再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直線。

 。襟w應用)計算機出示畫角的全過程。

  學生在本子上練習畫角。

 。 媒體應用)展示作品,說畫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4、歸納角的本質特征。

  用學生所畫的角,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這些角的相同點及不同點。

  學生討論。

  學生歸納:這些角大小不一樣,但它們都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5、練習:(屏幕出示練習)

  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角?

  A B C D

  〈三〉歸納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些什么?

  生 :怎樣折角

  生 :怎樣畫角

  生 :怎樣比較角的大小

 。ā

  學生回顧小結。

  〈四〉鞏固練習

  1、找出下列圖形中的角:

  2、比較角的大小。書58頁

  學生先觀察得出初步結論。

  (媒體應用)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個角。

  學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得出結果。

  (媒體應用)兩個角慢慢重疊。

  引導學生找出比較的方法

  3、要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媒體顯示)

  4、(發(fā)展思維)一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剩下幾個角?

  四、評議:

  由舊知過渡到新知,采用激趣法從而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滲透“一切客觀事物之間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啟蒙教育。

  用計算機輔助由“三角形”到“角”的轉換過程,變“靜”為“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更能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活躍起來。學習的內容由學生自己提出,教師只起“橋梁”作用,使學生由“要我學”轉到了“我要學”。

  由學生身邊熟悉的實物圖過渡到幾何上抽象的直觀圖,貼近學生的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計算機對實物圖中角的顯示效果在這里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閃動時變換為較醒目的色彩,并加上聲音。)

  從生活中不同物體表面上找出角,使學生更好地初步感知角。

  利用計算機的動畫功能,展示“對折”的含義,直觀、易懂。

  紙片的大小要不同,顏色要醒目。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便于比較所折角的大小。

  讓學生到講臺上展示作品,說折角過程,以便全體學生觀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

  教師的教學思路是探求——研討——匯報——結論。學生在邊操作、邊思考中從認識靜態(tài)中的角過渡到動態(tài)中的角,觀看紙條的張合產生大小不同的角,紙條的長短對角的大小沒影響,由此滲透角的本質特征,學生輕易掌握難點。并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使操作、思維、語言有機結合,既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克服了紙片小的缺點,便于學生觀察和比較,同時再次培養(yǎng)了學生的成就感。

  用多媒體展示探究過程,即便于學生觀看,又便于學生比較、歸納出結論。

  充分利用媒體優(yōu)勢,由實物直觀過渡到抽象直觀,突破重點。

  巧用媒體的動畫、聲音等特點,從實物過渡到圖形,為后面的畫角打下基礎。

  通過前面對角的感知,逐漸過渡到“畫角”,使學生的思維從具體到抽象過渡,完成了“物——形——初步認識”的過渡,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利用計算機對“頂點”、“邊”的閃爍及相應的聲音,直觀、形象,學生對畫角加深了認識。教師適時給予講解指導,如畫邊時要強調邊要畫直、均勻。

  在學生畫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找到角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再次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再次活躍起來。

  在學生對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讓學生做該練習,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增強分析、判斷能力。

  先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所學到的知識,再讓學生小結,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復習,加深了認識。 鞏固練習緊扣知識點,對知識基礎知識起了鞏固作用。

  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用動畫演示結合學生動手操作,不但更形象生動地說明兩個角一樣大,而且也教給了學生比較物體大小的不同方法,蘊含了數學學法的指導。

  設計思考題以本節(jié)知識為基礎,具有趣味性、思考性.讓學生以學習小組人單位討論,意在因材施教,提高智能,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認識角》說課稿9

  教學內容

  北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67至68頁"認識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認識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2.結合生活實際,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

  3.通過"擺一擺""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角。

  4.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踐對角有直觀的認識。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利用幾何畫板軟件制作電腦課件一份。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1-2支鉛筆。

  一、 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喜歡)今天,老師想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一個充滿奧秘的地方,你們愿意嗎?(學生答:愿意)那好,請大家跟著我一起進入"角的世界".

 。ㄕn件出示一組南浦大橋的圖片)首先,請大家一起觀賞一座世界有名的斜拉橋——南浦大橋。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橋位于我國上海市的黃浦江上,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目前,它在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國人民的驕傲。

  你們看,在橋面上塔栓和纜索組成了許多優(yōu)美的角,并且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成了美麗的圖案。到了晚上,在燈光的映照下,這些角的圖案顯得更加美麗。

  其實,除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角以外,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也都有角,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去找到它、認識它嗎?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的內容:認識角(出示課題)二、 探索新知1.認識角及各部分的名稱(1)找一找

  先請大家看幾幅圖片(出示剪刀、鐘面、紅領巾圖)你們看!這是什么?

  這些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物體,在它們的表面也都有角,你能發(fā)現(xiàn)它藏在哪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點擊顯示物體表面藏著的角)老師:同學們真棒!觀察得很仔細。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只要我們平時做個留心觀察的孩子,就一定可以找到它。

 。2)擺一擺

  雖然你們能很快地找到物體表面的角,但是如果老師要你用兩支鉛筆擺出一個角的形狀,你能辦到嗎?請你們同桌兩人一起試一試吧?

 。3)認一認

  課件顯示學生擺出的圖形,同時出示另外兩種不同的擺法,引導學生找到不同之處。再判斷哪個才是角。從而讓學生知道角的基本特征是: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用" )"在圖中標出角并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老師:你能指出剛才擺出的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什么地方嗎?指給同桌看一看。

  通過擺一擺、認一認,你能發(fā)現(xiàn)角的世界里的秘密嗎?

  秘密之一:一個角是由1個頂點2條邊組成的。

  2.比較角的大小并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或無關。

 。1)擺

  過渡:通過努力,你們已經很快地發(fā)現(xiàn)了角的第一個秘密,接下來我們要一起探索另外一些秘密,你們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

  好!這次挑戰(zhàn)的主題是"擺",老師希望你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團結合作的精神,用原來的那兩支鉛筆擺出一個比原來更大的角,有信心嗎?試試看吧。

  老師:你是怎么辦到的?誰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悅?(老師邊聽回答邊演示課件中的活動角展開與復原的動畫過程。)通過這次的活動,你能把角的第二個秘密補充完整嗎?

  秘密之二: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 );張口越小,角就( )。

  請你把這個秘密告訴你的同桌。

 。2)比

  過渡:通過大家的努力,老師宣布:你們的第一輪挑戰(zhàn)成功!現(xiàn)在,老師要向你們發(fā)起第二輪的挑戰(zhàn),這次的主題是"比".(課件出示)通過比較,根據兩種不同的情況(兩個角大小區(qū)分是否明顯)引導學生得到不同的比較方法。(老師用課件著重演示角3與角4通過重疊比較大小的過程。)角的大小比較方法:1.直接判斷。

  2.重疊的方法。

 。ㄖ丿B時要注意頂點和一條邊對齊)

  (3)猜

  對于第二輪的挑戰(zhàn)同學們完成得不錯,現(xiàn)在我們要進入最后一輪挑戰(zhàn)——猜。(課件出示角的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兩個角)通過猜一猜和比一比,你能說說角的第三個秘密嗎?

  秘密之三: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 )關。

  三、 鞏固練習

  過渡:同學們,你們不但敢于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而且在挑戰(zhàn)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后取得了挑戰(zhàn)的成功。你們真是了不起!

  接下來,老師要看看你們能否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1. 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 數出圖中各有幾個角,并用")"標出來。

 。ㄖ刂v講最后一幅圖中橋洞與兩邊形成的圖形不是角及原因。圖2與圖3學生只要找到內角就行,如果部分學生能找到外角就給予肯定與鼓勵。)3. 判斷。(注意引導學生說出錯的原因)4. 擺一擺:用三支鉛筆你能擺出三個角嗎?試試看。

 。ㄗ寣W生各顯神通,充分發(fā)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師根據不同的回答展示學生的'作品。)四、 課堂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或發(fā)現(xiàn)了什么?與大家談談你的收獲。

  啟發(fā)學生:生活中處處有角。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即興找一找。(如桌面、門窗等)老師:是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除了我們剛才發(fā)現(xiàn)的那幾個秘密以外,角的世界里還有很多的秘密,老師希望你們繼續(xù)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長大以后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數學世界里更多的秘密!像中國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南浦大橋那樣,靈活運用它們美化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ㄕn件出示結語)組織學生用《兩只老虎》的旋律唱一唱,在歌聲中結束教學。

  五、 布置作業(yè)

  教學反思: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活動是認識的源泉,智慧從動作開始。本課例充分利用教材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等活動機會組織教學。

  首先通過"找一找""擺一擺""認一認"的活動讓學生抽象出角這個幾何圖形,同時了解角的基本特征;其次,通過"擺""比""猜"的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初步認識角的大小與張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為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本課例利用幾何畫板軟件制作了可活動、可變化的課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一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理解得不夠透徹。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認識角》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數學《認識角》。接下來我就從教學理念和目標、教學內容和過程、教學評價與反思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學理念和目標

 。ㄒ唬┙滩姆治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角》第一課時,小學階段對角的認識分兩個層次,本課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角,是第一個層次。僅僅讓學生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為以后進一步學角,掌握角的概念、度量、分類等知識奠定基礎。

 。ǘ⿲W情分析

  學生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因此,對于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點接受起來比較困難。

 。ㄈ┙虒W目標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及年齡特點,確定了本課的三維目標:

  1.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和記法,學會比較角的大小。

  2.讓學生經歷從實物中認識角,辨析角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符號感及空間觀念。

  3.在生活情境中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探索角的活動中體驗成功

  教學重點:認識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稱,讀法和記法。

  教學難點:理解角的大小與開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我采用了直觀情境教學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學法

  我采用操作法和觀察思考法,即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留意身邊的事物,培養(yǎng)了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過程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創(chuàng)設了為學生帶來了禮物的教學情境,首先出示紅領巾,問學生紅領巾上有幾個角?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有三個角,教師示范指角。讓學生到白板上指出其它兩個角。再出示鐘表、三角板,讓學生指出角。由于學生對角的概念模糊不清,在這里我預設了扇子(白板出示)的這個部分是不是角的環(huán)節(jié),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ǘ┳灾魈骄,感悟新知

  活動一:找生活中的角

  生活中有大量的角,你能找出你身邊的角嗎?讓學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初步形成角的表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活動二:折角

  讓學生用圓紙片折一個角,摸一摸,感知角的兩邊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扎手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數學中的角與生活中的角是有一定區(qū)別的。

  活動三:介紹角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和記法

  教師示范畫角(白板),介紹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頂點(白板),由頂點引出的兩條直直的線是角的邊(白板)。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這時,我問怎么來記住這個角呢?我們可以用小弧線把兩邊連起來,用數字1來標記,讀作:角1,記作:∠1。(板書:記作:∠1,讀作:角1。)同學們還可以用2、3、4等數字或用字母a、b、c來標記,再請同學們標出自己折的角。

  活動四:區(qū)分角、數角

  我創(chuàng)設了“幫小蜜蜂區(qū)分角”的教學情境,依次出示這幾個圖形,讓學生區(qū)分哪些圖形是角,哪些圖形不是角,并說明原因。并抓住教學契機,解決剛才的扇子問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接著創(chuàng)設我們幫了小蜜蜂一個大忙,小蜜蜂邀請我們到它家里做客,可是卻忘了家門的密碼,我們幫忙找密碼的情境,利用白板的幕布功能,依次出示三角形、五角星等圖形,讓學生到白板上數出角的個數,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利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練習容量大大增加,課堂效率也提高了。(幕布)

  活動五:比較角的大小,探究與角的大小相關的'因素

  1.玩角

  讓學生拿出活動角,玩一玩,拉一拉角的兩邊,看看角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小組探究,最終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與兩邊張口有關,張口大,角就大,張口小,角就小。

  2.比一比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是這樣突破難點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拖出一個角)變!這兩個角一樣嗎?學生都說一樣大,仔細看,再變!學生驚喜的說角變大了。再變!角又變大了。這時,我問:這個角真的變大了嗎?我們來驗證一下,結果發(fā)現(xiàn)兩個角一樣大!這是為什么呢?經過小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利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方便省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生記憶的更加深刻,理解的更加透徹。

  3.做一做

  以小組為單位,做一做這道題,教師參與小組活動,請同學到白板上匯報。請看我的課堂實錄。這樣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明確在不能直接看出角的大小時,可以用重合的方法來比較,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鞏固練習 加深理解

  1.數一數

  旨在使學生明確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一個角,在小學階段我們研究圖中有3個角,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有4個角,老師要讓學生明確這個答案完全正確,這個外角我們以后再學,并要積極鼓勵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xiàn)。

  2. 剪一剪

  發(fā)給學生數張長方形白紙,要求只剪一剪刀后,數一數剩下的部分共有幾個角。這一開放題的設計,融游戲、探索、創(chuàng)新于一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學生會有無數種剪法,讓學生在組內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展示,注意指導學生數角的準確性。

 。ㄋ模┛偨Y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角,如果你是角,你會怎樣介紹自己?問題設計新穎,讓學生自己隨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梳理,知道自己一節(jié)課來有什么收獲,提高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評價與反思

  本課的教學,力求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讓學生經歷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說一說、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感知角、認識角、理解角,教師真正成為了組織者和參與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利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了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同時利用白板中的時鐘、三角板、幕布等功能輔助教學,方便省時。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教的游刃有余,大家共同感受著數學帶來的快樂!以上就是我的說課,感謝大家的傾聽,謝謝!

《認識角》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角的初步認識》.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疊,拼擺,測量,制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折紙,制角,畫角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的: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對于角的認識往往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二,說教法學法

  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并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yōu)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tài)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說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整堂課中,我除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 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chuàng)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一〉激趣導入

  (媒體應用)屏幕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的實物圖.引導學生回顧復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

  教師指著三角形說,早晨上學的時候,粗心的"小馬虎"卻把一條邊忘在了家里,(媒體應用)〈計算機將三角形的一條邊移走〉大家看這還是一個三角形嗎 ——不是.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的——角.

  教師指著角問:關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師歸納學生的回答.這些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解決.

  〈揭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上課前10—15分鐘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盡量簡化,開門見山,但又明確了學習目標,直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

  1,影像激趣,整體感知.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角.

  (媒體應用)〈屏幕依次出示:紅領巾,三角板,鐘面和折扇實物圖〉.

  學生討論找角.

  (媒體應用)在學生找到實物圖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現(xiàn)閃動角.

  (2)舉例

  其實在你身邊就有很多角,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也有角

  (3)啟發(fā)學生用紙片折角.

  (媒體應用):利用計算機的動畫功能教學折角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對折的含義.

  學生討論折角,(媒體應用)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說折角的過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兩人互相比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嗎 用這種方法可以折出多少個角

  (4)做活動角

  引導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圖釘,做活動角(兩人為一組).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邊討論: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 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媒體應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

  組織學生討論角的大小與紙條張開大小的關系,角的大小與紙條長短的關系.

  學生分組討論并匯報討論結果.

  (媒體應用)多媒體演示制作過程,討論過程及結論.

  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找出最終結論: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與紙條長短沒有關系.

  新課標提倡做數學,要解決數學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靠具體的操作與觀察.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形象直觀的`作

  用,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通過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征.讓他們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通過感知并利用媒體,建立概念.

  讓學生用剛才所折角的頂點扎手心,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從而揭示了角的本質屬性.

  (媒體應用)屏幕出示:四個實物圖的角.

  四個圖的角閃動,淡化實物外形,留下閃爍著的角.

  讓學生嘗試歸納出角的組成.

  教師訂正,講解角的各部分名稱.

  學生練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在學生對角有了一個感性的[說課稿]認識后,馬上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功能,讓學生自己歸納角,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

  3,指導學生正確的畫角.

  我們剛才看到了許多實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畫下來,該怎樣畫呢

  讓學生討論: 并嘗試畫角.

  (媒體應用)展示作品,講畫法.

  學生交流角的畫法,討論后老師歸納:畫角的時候,一般都是先畫頂點,再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直線.

  (媒體應用)計算機出示畫角的全過程,學生在本子上練習畫角.

  (媒體應用)展示作品,說畫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4,歸納角的本質特征.

  用學生所畫的角,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這些角的相同點及不同點.

  5,練習:(屏幕出示練習)

  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角

  根據信息反饋的理論,在學生接觸新知時通過鞏固練習,辨析練習及時反饋,在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矛盾,使認識得到深化,升華.

  〈三〉歸納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些什么

  〈四〉鞏固練習

  1, 找出下列圖形中的角:

  2,要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媒體顯示)

  3,(發(fā)展思維)一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剩下幾個角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fā)展性練習,盡最大努力體現(xiàn)因材施教.并通過教法,學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并在時間,空間諸方面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的充分條件.

《認識角》說課稿12

  現(xiàn)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xiàn)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連貫性體現(xiàn)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xiàn)著思維的豐富性。眾所周知能力和思維相輔相成,而思維的發(fā)展同語言的發(fā)展又緊密相關,這說明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即通過聽、看、想、說等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1、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兩者相互依存。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與發(fā)展是借助語言來實現(xiàn)的,而思維的發(fā)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可采。簜人小聲獨立說、同桌互相說、小組內輪流說、讓學生小結等形式。說的內容有許多,今天這節(jié)上可以說的東西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說角的特征、說操作過程、說判斷的理由等。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學生操作的學具、老師的教具以及板書等,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xiàn)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要。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后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于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師示范,讓學生知道怎么說。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因此在教學中,

  教師要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有條理地說。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這節(jié)課中鄒老師在學生認識了頂點和邊后,加以示范性的說明并配合手勢,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規(guī)范了頂點和邊。在之后學生找生活中的角并說一說的時候,也給與了師范性的演示。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3、動手操作,發(fā)展兒童的數學語言。

  動手操作是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是直觀性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這一思維活動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這—外部活動,來發(fā)展兒童的數學語言。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做一些角,學生邊想、邊做、邊說,使腦、手、口共同參與活動,可以達到統(tǒng)一和諧。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學生也有很多親手指一指的機會,通過讓角變大、變小的操作學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卻說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維過程表述出來。教材在教學各個內容時安排了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的活動,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操作增強感性認識,逐步達到抽象化。說一說就是要借助語言,把想的過程明確、清晰地表達出來。因此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語言的發(fā)展是密切聯(lián)系的,增強語言的培養(yǎng)就是增強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也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4、學會傾聽,成為數學語言的中介

  我們低年級的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里說話最初都是需要高級“翻譯”的,這個翻譯從哪里來?就是我們的老師。數學語言不是簡單的書面語言,更不同于生活語言,它的特點是準確、簡潔和嚴謹,具有教強的邏輯性,而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往往不夠嚴密,缺乏邏輯性、完整性,語言的組織能力比較弱,這樣就阻礙了對數學知識的正確表達,數學思維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說老師在課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學生由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過度的中介,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階段,口頭表達能力非常有限,回答問題更是殘缺不全,在平時的上課中,認真傾聽學生發(fā)言,及時收集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出,力求使學生語言表達語句完整,用詞準確。

《認識角》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認識三角形》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上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角,初步認識了三角形,但對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未曾探索,本課將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理解任意二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教材給我們提供2個例子,例題1提供場景圖讓學生觀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聯(lián)系日常生活說說還在哪里看到三角形。通過找和說喚起學生對三角形初步認識的回憶,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三角形。例題2讓學生任意選三根小棒圍一個三角形,在此活動基礎上我增加了讓學生找出第三邊的長度范圍,這樣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第三邊的長度是有一定范圍的,更容易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最后教材還安排"想想做做",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規(guī)律等方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積累知識經驗。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新課標的要求"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結合教材,根據學生的知識現(xiàn)狀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能判斷三條線段的長度能否組成三角形。

  過程與方法:

  1.在學生探索三角形三邊規(guī)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2.在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后,培養(yǎng)學生自主總結得出結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鼓勵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小問題大鉆研的精神。

  2、在數學中很注重結論的嚴謹性,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三、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四、 說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采用實驗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并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在學法指導上,我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索。借鑒杜威"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分成5人學習小組,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想一想,猜一猜,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努力營造協(xié)作互動、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fā)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師:孩子們,春天到來了,陽光明媚,春暖花開,如果能到郊外去玩玩兒,那該多好啊,瞧,一群孩子已經來到了公園門口?仔細看看,這幅圖上有那些圖中哪些物體形狀是三角形的?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三角形的?

  師:既然生活中有這么多三角形。那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趣的三角形。(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點評:既然生活中有這么多三角形。會很快激起學生想研究三角形的欲望,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二、操作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找出三角形的特征

  師:三角形是我們的朋友,它為我們日常生活、建筑業(yè)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這些實物圖和標志牌上都有三角形,(課件出示例1的圖的三角形),請仔細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的共同特征。 再說說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形(讓學生充分觀察,自己總結出特征)歸納: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對照圖形,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看,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呢?引導學生得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2、畫三角形并理解三角形的特點

  師:請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你喜歡的三角形,畫好后,和你的同桌說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3、辨一辨并得出判斷三角形的條件

  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畫的三角形,畫得怎樣?

  師小結: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首先要看是不是有三條線段,其次看這三條線段是不是圍攏了。

  (2)操作:第53頁課堂活動第1,2題,按要求在本子上畫出三角形,并相互檢查。

 。3)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練習十第1題

  [點評:學生對三角形并不陌生,早在一年級認識圖形時就初步認識了,只不過沒有對三角形的特征進行認識,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是在觀察中概括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三、感知三角形的特性

  (1)師: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物體的形狀都是三角形的,如:電線桿架、房架等等。為什么要設計為三角形而不設計為其它的圖形呢?還有我們來看小兔家和小狗家的籬笆,誰的更好呢?

  請大家猜一猜三角形到底有什么特性呢?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2)師:這是同樣的木條,用同樣的方法,做成的四邊形和三角形,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拉一拉,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四邊形輕輕一拉,形狀和大小都變了,而三角形用力拉后,發(fā)現(xiàn)形狀和大小都不變。

  (3)師小結:說明三角形比較牢固,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

 。4)舉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三角形的這個特性嗎?

  (5)師:了解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我想請孩子們來幫幫我。師演示可搖晃的長方形,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把這個四邊形固定下來呢?

  [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通過拉一拉的實踐性的比較活動,去感受三角形與四邊形在穩(wěn)定性方面的差別,從而理解生活中很多建筑做成三角形形狀的理由,不是要讓學生記住三角形不容易變形這個結論。]

  四、鞏固練習

  1.練習第54頁第4題。

  五、課堂總結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認識?

《認識角》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同學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籠統(tǒng)的圖形概念。對于剛上二年級的小同學來說,如此籠統(tǒng)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為同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日后深入的學習角的含義和系統(tǒng)的學習直角的知識提供必備的條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yǎng)同學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從實物、平面圖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標:讓同學知道周圍許多物體外表都有角,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密切,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大膽嘗試。

  3.教學重點:對角的認識。

  4.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5.教材編排特點:先由實物入手,讓同學指、摸、感知角的形狀,然后利用折角,找尋角的特點。第三層,利用活動角大小的變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最后是畫角?傮w來說,教材采取小步子,從形象直觀到籠統(tǒng)運用的編排,符合同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

  6.教具準備:計算機設備、教學課件、自制活動角、三角板、直尺、紅領巾。

  7.學具準備:自制活動角一個、三角板、直尺、不規(guī)則的紙。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上運用嘗試教學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發(fā)同學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以同學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探索數學規(guī)律,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本課制成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橋梁,使同學在“寓教于樂,寓智于趣”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獲取新知。

  知識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識的過程更重要;嘗試結果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更重要,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對同學觀察、操作、歸類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注重組織同學合作討論,讓他們互相啟迪,多向交流,盡可能的給同學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多一分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機會,多一些嘗試勝利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顒右耄和瑢W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你們知道哪些圖形嗎?出示圖形,問有角嗎?誰愿意上來指一指。

  意圖:根據二年級同學的特點,首先從同學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溢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同學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fā)發(fā)明力。

  (二)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習些什么?

  【意圖:在此讓同學談一談自身的要求,設置懸念,把同學帶入到嘗試新知的境界,讓同學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

  1.(準備題)出示實物大三角板,紅領巾,一本書,在這些圖形中有角嗎?誰可以上來指一指,說一說,注意引導同學正確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意圖:在實踐中充沛感知角,讓同學盡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沛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L試題)利用自身喜歡的圓形紙或不規(guī)則紙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覺?請找出角的特點。

  【意圖:小朋友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小朋友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優(yōu)秀教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符合著兒童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讓同學充沛感知角的內涵,并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 出示有爭議的嘗試題:

  出示折好角的圖形 這是角嗎?

  【意圖:“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guī)律和方法,使同學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3.嘗試練習題: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角?為什么?(小組間討論)

  【意圖: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同學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fā)言,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同學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fā)現(xiàn)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區(qū)分真?zhèn)危治鰧﹀e。既培養(yǎng)了同學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fā)展了同學思維,也發(fā)揮了同學間的相互作用!

  4. 解決有爭議的嘗試題:

  【意圖:同學利用自身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么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5.請同學們列舉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外表有角。

  【意圖:由具體到籠統(tǒng),又由籠統(tǒng)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同學在獲得了從感性資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fā)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結:第一階段的嘗試,同學在想、做、說中進行嘗試和探索,使同學對于教學重點角的認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嘗試:

 。1) 和(2)兩個角一樣大嗎?請你想想方法。

  【意圖: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讓同學自身想方法判斷,自身嘗試一下,從而找出好方法,為同學提供了充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想各種方法,養(yǎng)成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2教師講解并歸納: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出示課件嘗試練習題,鐘面的指針間角度的大小在變化,請同學判斷角度變大還是變小了。

  【意圖: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是引導探究,深入理解的過程。組織引導同學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學難點”讓他們在嘗試中體味勝利。在小小的成績感面前,感受學習的快樂!

  2、同學自學畫角:同學看書后,畫一個自身最喜歡的任意形狀的角。通過師生討論、糾正后,再次畫角。

  【意圖:學習畫角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內容,引導同學畫出任意的角,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自身最為滿意的角!

 。ㄋ模┑谌螄L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意圖:動手實踐是培養(yǎng)同學創(chuàng)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同學利用擺一擺,數一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了展現(xiàn)!

  3.發(fā)展題:

  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著剪一剪:

  【意圖:發(fā)展題的設計,體現(xiàn)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出現(xiàn)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同學的發(fā)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一數中,激發(fā)了同學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同學在交流、切磋中迸發(fā)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同學答,教師總結)

  四、板書設計:

 、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 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郛嫿牵合赛c頂點再畫邊,

  角的標志填里面。

  【意圖: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出現(xiàn)同學面前,整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分散難點,有利于同學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五、作業(yè)設計:

  課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擺幾種圖形并數出每種圖形里有幾個角。

  全課設計意圖:

《認識角》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這節(jié)課是從圖形到角的活動中學習新知識,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本節(jié)課的內容教材是按照“先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并辨認圖形—再做角并認識角的大小—最后體會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這個思路分層次組織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2.學生分析:學生對于角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經驗,但對于角的認識并不規(guī)范,本節(jié)課的知識是從學生的生活中引發(fā)出來的,又讓學生動手操作,所以本節(jié)課學生的興趣會很高,對于比較角的大小,學生會比較,但總結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學生心里明白,但并不一定會用語言表述,所以需要通過本節(jié)課的規(guī)范教學來真正認識角。

  3.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來做角。

  (2)能力目標: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標:創(chuàng)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一個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難點: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采用了直觀情境教學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

  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鑒于此,我在教學設計上著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1、借助直觀形象,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因此,要解決數學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靠具體的操作與觀察。教學中必須重視形象直觀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通過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征。讓他們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說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除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

  學習情緒中,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chuàng)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3、重信息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根據信息反饋的理論,在學生接觸新知時通過鞏固練習、辨析練習及時反饋,在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矛盾,使認識得到深化、升華。

  4、堅持面向全體,發(fā)展為本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fā)展性練習,盡最大努力體現(xiàn)因材施教。并通過教法、學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并在時間、空間諸方面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的充分條件。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激發(fā)興趣

  課件出示畫面,學生欣賞發(fā)現(xiàn)藏在屋頂和魔法棒中的角,讓學生大膽地猜,從而引入課題“認識角”。

 。ǘ┱乙徽摇

  1、讓學生在實物——三角尺上找角,用手摸角,感受角,教師示范指角,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形成角是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再讓學生指角。

  2、通過學生頭腦中形成的角的表象在圖片上找角。這時學生只是籠統(tǒng)地指出角。接著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明確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教師畫角并揭示角的組成。

  3、運用新知,在角上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稱,利用練習題辨別角,在生活中找角,強化了學生對角特征的理解

 。ㄈ┳鲆蛔

  1、做角,玩角,發(fā)現(xiàn)角有大小

  以游戲的方式呈現(xiàn),讓學生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2、比角

  探究出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叉開大小有關。

  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ㄎ澹┛偨Y全課

 。┧季S拓展

  1、數角

  2、折角活動

  我的說課完了,感謝各位老師的評價指導!

【《認識角》說課稿】相關文章:

角認識說課稿12-04

《認識角》說課稿06-30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2-15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1-28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1-02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06-11

《角初步認識》說課稿06-10

《認識角》說課稿15篇06-30

《認識角》說課稿(15篇)06-30

《認識角》說課稿(精選15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