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數學說課稿匯總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教材《購物策略》一課。下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簡析
《購物策略》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學與飲食”中的第二節(jié),新的課程標準對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通過準確計算,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在不同情況下選擇合適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購物》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也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這一數學理念的理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鋪墊作用。
二、教學目標(點擊)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本單元知識、技能方面所做的要求及我對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理解,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使學生通過購物的不同策略,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從而進一步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2、知識目標:(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會在不同情況下選擇合適的解決問題的策略。(2)能通過準確的計算,多角度的思考,解決哪個更合算的實際問題。
3、能力目標: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能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形成與人合作的能力。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會在不同情況下選擇合適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教學程序設計(點擊)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問題中來,在課堂中經歷自主探究、發(fā)現解決問題的策略,最后生成新的問題走出課堂的過程。本節(jié)課我將采用“問題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模式。模式包括:(點擊)走進生活、發(fā)現問題;分散集中、生成問題;深入探究、解決問題;反饋練習、深化問題;拓展延伸、升華問題。下面就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具體介紹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
。ㄒ唬┳哌M生活、發(fā)現問題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新課伊始我將學生引入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同學們,‘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學校要組織咱們去春游,春游之前你要準備些什么呢?”學生對春游比較感興趣,因而能踴躍發(fā)言,我就順勢引出有幾家超市正在促銷飲料的課件,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課件中蘊涵的數學信息。(出示課件)
。ǘ┓稚⒓、生成問題
疑問是智慧的窗口。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遵循這一理念,根據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提出了一個發(fā)散思維的問題:“根據剛才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學生各抒己見后,我將學生的問題整理成為本課要解決的三個主要問題:
a、要買一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較為合算?
b、要買一大一小兩瓶飲料,去哪個商店較為合算?
c、如果每位同學準備200毫升飲料,全班56人去哪個商店購買合算?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為學生提供了置于問題情境之中的機會,引導學生思考尋找眼前問題與已有知識體驗間的聯系,營造了一個激勵探索和理解的氛圍。為下一步鼓勵學生表達,在理解基礎上,對不同答案展開討論,并分享彼此的思想、結果,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奠定了基礎。
。ㄈ┥钊胩骄俊⒔鉀Q問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獨立思索、通過親自動手計算解決前兩個比較簡單的問題。對于第三個問題我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得出結論。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得到了兩種方案。特別是第二種方案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意識也將生活中的飲食衛(wèi)生觀念滲透其中。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而直至感到豁然開朗,這是數學學習的一個新境界。”對促進學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反饋練習、深化問題
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實踐、應用。圍繞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設計了一組購買酸奶的練習。(點擊出題)這部分既包括了“有幾種買法”這一基本的練習,同時又深化了“怎樣買合算”這一購物的常用策略,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ㄎ澹┩卣寡由、升華問題
在前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已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那么本環(huán)節(jié)則用一道有難度的思考題(點擊出題),達到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作用。
總之,本節(jié)課我力求以“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讓學生在探索中體味到做數學的樂趣,進一步了解了數學的價值,增進了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是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的第一課時內容.本課時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對以后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以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有著鋪墊的作用.
【學情分析】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小學前四年半的數學活動與科學課中經常訓練的實驗操作,動手操作是一件平常的事,所以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取實驗活動,來幫助孩子們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這也是我這節(jié)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和突破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元的,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使學生認識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掌握體積和容積的概念,理解“形狀變了,體積不變”的原理。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探索、交流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識,激發(fā)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并感知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建立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依據教材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體積和容積的區(qū)別。
教學中要用到的量杯、土豆、水壺、臉盆等是我這節(jié)課要準備的教具。正方體、橡皮泥等是學生要準備的學具。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根據這一理念,教學中我采用實驗操作法、主體教學法,把課堂完完全全地還給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采用讓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
本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我用烏鴉喝水的故事來引入新課,讓學生回憶烏鴉喝水的故事之后,我提出兩個問題:聰明的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瓶子里的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得知原來是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把水擠上來了。緊接著,我又提問:教室里還有像小石子這樣占有空間的物體嗎?哪些物體所占的空間大,哪些物體所占的空間小?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這節(jié)課的課題:體積與容積。
這樣用學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引入,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探索新知的強烈欲望,也體現出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出示差不多大小的兩個土豆,讓學生猜一猜哪個所占的空間大。單憑眼睛很難作出判斷,怎么辦?我把問題拋給學生,要他們先獨立思考比較的方法,然后在小組交流,最后匯報意見。接著我讓兩個學生上臺進行實驗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臺下的學生可以給他們提建議):在兩個大小相同的量杯中放入同樣多的水,第一次讓學生觀察水面在哪里,了解兩杯水是一樣多的。然后,慢慢將兩個土豆放入杯中,讓學生進行第二次觀察,同時思考兩個問題:“兩個杯子的水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 “兩個杯子現在的水面不一樣高,又說明了什么?”。學生在討論中明白了,土豆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間,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樣,說明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在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揭示體積的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接著,我及時提問:誰還能說說生活中什么物體體積大、什么物體體積小。 學生舉例
。ㄟ@樣設計,學生經歷了實驗、觀察、交流合作等過程,深刻地感受到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不同物體所占的空間大小不同,理解了體積的實際意義,同時感受到生活在不斷地變化。)接下來我又引出“盆和水壺,哪個容器裝水多?”的問題,你們能設計一個方案并在小組里動手操作進行比較嗎?
實驗方法是多樣的,如把水壺裝滿水,倒入盆中,看滿還是不滿,或者把盆和水壺裝滿水,分別倒入兩個量杯中,看哪個量杯水位高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容器所容納物體的體積有大有小,這時我揭示容積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容器的容積。為了加深對容積的認識,我又做一個演示:倒半杯水并提問,這時候所裝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積?為什么?那要裝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積?
(這樣設計,使學生人人參與實驗,充分理解比較抽象的容積的概念,并且明白:容器所容納的最大容量才是容器的容積。)
為了比較體積和容積的聯系與區(qū)別。 我準備了兩個水杯。一個是體積大,容積小的。一個是體積小而容積大的。
這個片段的設計,使學生知道了體積與容積的聯系與不同,并懂得了體積大的物體容積不一定大,體積小的物體容積不一定小。
三、多樣練習,拓展延伸。
為了體現數學來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三個個性化的作業(yè)讓學生完成:
1、 一團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兩個物體哪個體積大?為什么?
2、 用枚數相等的硬幣分別壘成不同的形狀,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
3、 小明和小紅各有一瓶同樣多的飲料,小明倒了3杯,而小紅倒了2杯,你認為有可能嗎?為什么?
前面兩題可讓學生選做,目的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進一步體驗物體體積的大小。第3題是讓學生體會到如果兩個杯子的容積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這是為后面體積單位的教學作鋪墊。
四、評價體驗,交流心得。
這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會評價自我,評價他人,促進學生養(yǎng)成正確評價的觀念。
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意圖是:盡量用簡單明了的文字來表達重點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在通覽教材,研讀教法,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順利的結束了。 回顧起來有如下幾點體會:
1、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中,理解體積的概念。體積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過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我通過實驗“水面升高了”來體驗“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間”,使“物體占有空間的大小”變得可觀察、可感受。師生在實驗過程中,邊觀察、邊思考、邊表達,初步建立了體積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對空間的理解。
2、密切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理解概念。教學中我不僅僅通過一個實驗來讓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而且聯系實際,借助生活經驗使學生對體積有初步的認識,在本課開始時,我就讓學生舉出許多列子,感知物體的體積有大有小,在學生對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有了初步的體驗后,我又引導學生舉了許多實例,進一步加深體驗,拓展認識,再此基礎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3、在課堂實驗的過程中,利用水來測量兩個土豆的體積大小時,我所選擇的量杯太粗,導致水面上升的高度不明顯。學生沒有明顯比較出哪個土豆的體積大。
4、再拓展練習方面,我考慮不夠周全,練習缺乏坡度,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激情。
數學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本章的第一節(jié),研究對象是函數,目標是怎樣通過函數的解析式求其定義域,其學習以函數的概念為基礎,在學習過程中借助于求代數式的值的方法,確定研究的方向,因勢利導,在整個過程中注重讓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猜想,歸納等獨立思考的能力,可為后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去年帶的畢業(yè)班上的老教材,今年接的初二是第一屆二期課改的新教材。對于我來說,本身也和學生一樣有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這兩個班的學生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3)班學生非;钴S,到了初二學生有這樣的熱情是難能可貴的,確實值得我去珍惜和正確引導,(4)班就是另一個極端,他們比較冷漠,上課不會呼應你,時常讓我感覺到是在唱獨角戲。兩個班中都有一部分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基本計算能力和技能較差,因此在教學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環(huán)境,以直觀,操作觀察,概括和交流作為重要的活動方式,通過課前準備和課中交流去引導學生,發(fā)現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感知,認知水平和知識歸納能力。
學生在第一節(jié)中已經學習過"函數的概念",對函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研究函數的定義域對后繼的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道函數的定義域。
掌握根據函數的解析式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方法。
掌握復合函數的函數求定義域的方法,并正確求出不等式組的公共部分,特別強調"且"字的使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函數的解析式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求出不等式組的公共部分,特別強調"且"字的使用。
教學分析和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采用發(fā)現法,啟發(fā)引導,講練結合,其依據是:
遵循教材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學方法改革發(fā)展的新趨勢:注重啟發(fā)式,加強對學生學法的研究和指導。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參與有機的結合。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函數嗎 什么是函數呢 其三要素是什么
生:(略)。
設計意圖:回顧函數的概念以及三要素,為學習函數的定義域做準備。
(二)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師:請同學們把預習的表格拿出來,小組進行討論一下。
1,操作(學生事先已經準備好)
已知函數y=2x+5和y=x ,按要求分別進行以下操作:
輸入x →y=2x+5→輸出y
對變量x取一些數值,分別代入式子2x+5中,把x每次所取的值與計算結果填入下表中:
x
y
輸入x →y=x →輸出y
對變量x取一些數值,分別代入式子x 中,把x每次所取的值與計算結果填入下表中:
x
y
2,思考:
師:對于函數y=2x+5,自變量x可以取任意一個實數 函數y=x 呢
生:(略)。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已函數的觀點重新認識學過的求代數式的值,讓學生知道由函數y=x 說明函數中自變量的取值常會有限制,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y=f(x)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使f(x)有意義。
3,通過學生操作,討論引出函數的定義域的概念
使函數解析式或實際問題有意義的自變量x 的取值范圍叫做函數的定義域。
由函數解析式求函數的定義域
1,當函數是簡單表達式時
例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y=5x—3(2)y=(3)y=x—1 (4)y=3x—2 (5)y=
設計意圖:說明"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思考方法。在知道函數解析式和對定義域未加說明的情況下,函數的定義域由確保解析式有意義來確定,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和解題的方法。
學生練習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y=2x+5 (2)y=(3)y=3x—4 (4)y=
設計意圖:乘熱打鐵,通過練習指導學生如何根據函數解析式的特征列出不等式來確定函數的定義域,使學生在模仿中對知識加以鞏固。
想一想:根據函數解析式的特征求這個函數的定義域,一般應怎樣思考
由函數解析式來確定定義域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整式——x取一切實數
分式——x取分母≠0的實數
偶次根式(例如:二次根式)——x取被開方數≥0的實數
齊次根式(例如:立方根)——x取一切實數
設計意圖:在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的基礎上,由學生總結:如何根據函數解析式的特征確定函數的定義域時,一般按解析式中的表示函數的式子是整式,分式或根式(偶次,齊次)等不同歸類,培養(yǎng)學生歸納能力。
2,當函數是復合表達式時
例2: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1)y=(2)y=
設計意圖:當解析式為復合表達式時,引導學生運用新知尋求解決方法,首先逐個列出不等式,求出各部分的允許取值范圍,再使用數軸求其公共部分。
學生練習2:求下列函數的解析式
(1)y=(2)y=(3)y=(4)y=
設計意圖:當函數解析式為復合表達式時,因為初中的函數不會很難,因此我認為學生最困難的不是列出不等式組,而是取公共部分,特別是"且"字,往往有許多學生亂用,看到不等號就用"且"連,因此通過學生練習2,指出學生的弊病,加強"且"字的訓練。
拓展練習:求下列函數的解析式
。1)y=x+(2)y=—x +3x (3)y=2x—1 +2—3x (4)y=2x—1 +
設計意圖:對于大多數學生只要求掌握例1和例2,而對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得難度深一點,以拓展他們的發(fā)散思維。
歸納總結,布置作業(yè)
師:讓學生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分組討論后請同學發(fā)言)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你還有疑問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求函數定義域的方法,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業(yè):練習冊P36習題18。1(2)
反思
平時非常注重學生新課的預習,提前預習能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也要預防學生懂了之后上課不聽的狀況出現。
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較多,而且引出新課前還有一個操作,因此我提前把這個操作安排到學生的預習工作中,在課堂上可以節(jié)約許多的時間,對于計算能力差的同學能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去完成。
這兩個班是我新接的,只靠一個月的時間去深入的了解他們顯然時間是不夠的,但現在通過各種途徑知道他們層次不一,"貧富懸差很大",特別是兩個班都有不小的尾巴,因此我放慢速度,爭取一節(jié)課能解決一個到兩個問題,我想效果可能會好一點。
本節(jié)課在最后運用新知拓展訓練中,提升了一定的難度,有一部分學生可能不那么容易理解,需要進行適當的點撥,對于取公共部分還需通過數軸加強訓練。
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授課內容的數學本質與教學目標定位
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教材七年級(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軸對稱》第二節(jié)“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經歷探索簡單圖形軸對稱性的過程,進一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線的有關性質,應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認識角是軸對稱圖形;
。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線的有關性質;
(3)能應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在探索角平分線性質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通過說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能力;
。3)通過學習進一步理解由“特殊”到“ 一般”的數學思想.
●情感與態(tài)度:
。1)通過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對軸對稱現象有了一定認識,能夠識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的基礎上,經歷探索的過程,掌握角平分線的有關性質,為以后學習其他軸對稱圖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識奠定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診斷分析
1.在學習有關角的對稱軸是角平分線所在直線的時候,學生常常將角平分線理解成角的對稱軸,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作了特別強調;
2.運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問題時,學生常常會運用全等將角平分線的性質再證明一次,而沒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線的性質,簡化證明過程,因此,在本節(jié)課通過例題及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角平分線性質的運用.
四、教學設計說明
1.根據新課程課堂教學理念“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本節(jié)課的設計遵循了這一理念,注意通過折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操作中進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師生互動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并獲得用折紙這樣的操作發(fā)現法探究圖形性質的活動經驗.
2.在本節(jié)課的教材內容處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是滿足所有七年級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又注意了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比較優(yōu)秀),因此,本節(jié)課突出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即對原有例題作了補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饋練習活動,讓學生在議練中學會運用角平分線性質解決問題,同時還進行了思維拓展,這樣充分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數學課程基本理念.
3.本節(jié)課在教法上選用了“探究——發(fā)現”教學模式,這是基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有實踐背景,適用于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注意突出學生活動,設置了四個活動:①動手活動:通過動手度量、折紙等活動,探索角平分線的性質;②表述活動: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表述角平分線的性質,并互動說理證明;③應用活動:角平分線的性質的認識及應用;④拓展活動:結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對線段的軸對稱性進行探索.
4.教材中只給出了角平分線的性質的文字語言敘述,并沒有給出符號語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學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學習時,已經接觸了符號語言的敘述,并且能夠進行簡單的說理,因此在這里,我引導學生將文字語言結合圖形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并且對性質進行了說理,同時在對性質說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師都給出了規(guī)范的說理過程,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為后面學習證明(一)、(二)、(三)打下基礎.
5.評價方式
根據課標的評價理念,教學中我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說理,是否能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和鼓勵.
數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好:
我是戶縣二中的李敏,今天講的課題是《平面向量的坐標的表示》,本節(jié)課是高中數學北師大版必修4第二章第4節(jié)的內容,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來加以說明。
一、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展開學習的,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發(fā)展,但對學生的知識準備情況來看,學生對相關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是很好,所以在復習時要及時對學生相關知識進行提問,然后開展對本節(jié)課的鞏固性復習。而本節(jié)課學生會遇到的困難有:數軸、坐標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二、高考的考點分析:
在歷年高考試題中,平面向量占有重要地位,近幾年更是有所加強。這些試題不僅平面向量的相關概念等基本知識,而且?计矫嫦蛄康倪\算;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用坐標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等知識的解題技能?疾閷W生在數學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知識的遷移、融會,進而考查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數學素養(yǎng),為考生展現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廣闊的空間,相關題型經常在高考試卷里出現,而且經常以選擇、填空、解答題的形式出現。
三、復習目標
1.會用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與數乘運算.
2.理解用坐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
3.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達式,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
4.能用坐標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理解用坐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垂直的條件.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與突破:
根據《20xx高考大綱》和對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分析,我確定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為: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及運算。難點為:平面向量坐標運算與表示的理解。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復習指導,歸納概念與運算規(guī)律,模仿例題解決習題等過程來達到突破重難點。
四、說教法
根據本節(jié)課是復習課,我采用了“自學、指導、練習”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對知識點、考點的復習,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提出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做題來復習和鞏固舊知識點。
五、說學法
根據平時作業(yè)中的問題來看,學生會本節(jié)課遇到的困難有:數軸、坐標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等方面。根據學情,所以我將指導通過“自學,探究,模仿”等過程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
六、說過程
(一) 知識梳理:
1.向量坐標的求法
(1)若向量的起點是坐標原點,則終點坐標即為向量的坐標.
(2)設A(x1,y1),B(x2,y2),則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ǘ┢矫嫦蛄孔鴺诉\算
1.向量加法、減法、數乘向量
設 =(x1,y1), =(x2,y2),則
+ = - = λ = .
2.向量平行的坐標表示
設 =(x1,y1), =(x2,y2),則 ∥ ________________.
(三)核心考點習題演練
考點1.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例1.已知A(-2,4),B(3,-1),C(-3,-4).設 (1)求3 + -3 ;
(2)求滿足 =m +n 的實數m,n;
練:(20xx江蘇,6)已知向量 =(2,1), =(1,-2),若m +n =(9,-8)
(m,n∈R),則m-n的值為 .
考點2平面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
例2:平面內給定三個向量 =(3,2), =(-1,2), =(4,1)
若( +k )∥(2 - ),求實數k的值;
練:(20xx,四川,4)已知向量 =(1,2), =(1,0), =(3,4).若λ為實數,( +λ )∥ ,則λ= ( )
思考:向量共線有哪幾種表示形式?兩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有哪些作用?
考點3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
例3“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點E是AB邊上的動點,
則的值為 ; 的最大值為 .
【提示】解決涉及幾何圖形的向量數量積運算問題時,可建立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的數量積的坐標表示來運算,這樣可以使數量積的運算變得簡捷.
練:(20xx,安徽,13)設 =(1,2), =(1,1), = +k .若 ⊥ ,則實數k的值等于( )
【思考】兩非零向量 ⊥ 的充要條件: =0 .
考點4:平面向量模的坐標表示
例4:(20xx湖南,理8)已知點A,B,C在圓x2+y2=1上運動,且AB⊥BC,若點P的坐標為(2,0),則的最大值為( )
A.6 B.7 C.8 D.9
練:(20xx,上海,12)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A(1,0),B(0,-1),P是曲線上一個動點,則 的取值范圍是?
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學習本課之前,本冊教材已經安排了認識因數和找一個數的所有因數,這些內容與本節(jié)課緊密相聯,是學習本課的鋪墊和基礎。同時,找最大公因數又是約分的基礎,而約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數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此可見,本課在分數運算中起著承前啟后、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材編寫者編寫本節(jié)課時,貫徹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理念,非常注意促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討論、歸納等學習活動,在“找最大公因數”的過程中發(fā)展抽象概括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發(fā)揮。
這里分析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是我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一項重要依據。
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之前,五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倍數和因數,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積累了一定的觀察、操作、歸納等數學活動經驗,具備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處于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數學學習一個重要特點是:探索發(fā)現和抽象概括的過程中需要具體的、形象的數學例證作支撐;同時他們在進行數學概括時往往不夠完整,在數學表達上往往不夠嚴謹,這些都需要精心的引導。
以上學情,是我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教法、學法的一項重要依據。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滲透集合思想,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熱情,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教材處理:
教材首先呈現了找公因數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別找12和18的因數,再讓學生將這些因數填入兩個相交的集合圈中,引導學生重點思考的問題是:兩個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數?在此基礎上,引出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現思路,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
教材在練一練中,呈現了兩組找因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練習,一組是8和16,另一組是5和7。第一組是兩個數存在倍數關系找最大公因數;第二組是找互質數的最大公因數。我在教學這兩種特殊情況時,給出更多的數字,安排了三對數,第一組4和8,16和32,6和24,每對都存在倍數關系,先讓學生找一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然后觀察最大公因數,發(fā)現每組的最大公因規(guī)律。第二組安排了三對數3和7,8和9,15和16,都存在互質的關系,也先讓學生找一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然后觀察、發(fā)現每組的最大公因數都是1,然后現去想一想,每組數都有些什么特點,從而概括這兩種特殊情況組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二、說方法
教法、學法選擇: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數學教學活動要注重把四基目標有機結合,整體實現;要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對本節(jié)課主要選用了探究性學習方式。同樣的,依據《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為了使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達到和諧統(tǒng)一,我還選用了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
教學手段:
我使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以手段多樣化,促進學生的探索研究。主要使用了四種教學手段:
1、學具操作:合理的使用學具能促進學生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幫助學習建立數學建模。
2、白板運用:恰當的演示,給課堂帶來清晰的層次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引導方式。強大的電子白板可以更好的輔助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3、實物展示臺:有利于反饋的時效性,使反饋的受益面更大,讓個別學生生成有代表性、典型意義的學習資源面向全體
4、課堂板書:必要的板書有利于實現學生的思維與教學過程同步,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的脈絡。
三、說過程
一、復習導入。(復習找因數的方法)
回憶舊知識,又是為向新知識的延升做好鋪墊。
讓學生找出12的所有因數。并說說是怎樣找的?找因數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白板上出示1、2、3、4、5、6、7、8、9、10、12、15、18、20數字和集合圈1)
讓學生將12的因數拖入集合圈中,回憶找因數的方法。怎么找因數才能又快又有順序?
用乘法算式,有序、不易遺漏
二、探究
探究1:認識公因數。
再找一找18的所有因數,并出示集合圈2,讓學生將18的所有因數拖入集合圈2中。
9、18
學生可能會拖入9、18,還有其它的因數?能不能想想辦法,用兩個集合圈,即能表示12的所有因數,又能表示18的所有因數?
移動集合圈。展示交集動態(tài)的過程。
師:左邊的集合圈填的是什么?(12的因數)右邊的集合圈填的是什么?(18的因數)中間的圈里是?(即是12的因數也是18的因數)。
那我們可以給他取個名字?(公因數)
我們可以將4放到中間的集合圈中嗎?為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即是12的因數也是18的因數,我們就稱他為12和18的公因數。
鞏固練習。
你學會了找兩個數的公因數了嗎?試一試吧。
找6和9的公因數 找30和45的公因數
探究2:認識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因數
如果請你找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你會覺得是哪一個數字呢?
鞏固練習。
在前次練習的基礎上,找6和9;30和45的最大公因數。
我們學會了找最大公因數,那同學們能找出這三組數的最小公因數嗎?你有什么發(fā)現?
所有數的最小公因數都是“1”。
探究3:找特殊數組的最大公因數。
找出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1、 4和8 16和32 6和24
2、 3和7 8和9 15和16
做完后分小組相互交流,從中你能發(fā)現些什么?
每組的兩個數有些什么特點,和他們的最大公因數有什么關系?是不是有這些特點的兩個數,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都有這些規(guī)律呢?分小組驗證。
反饋得出結論:兩個數是倍數關系的,較大的數是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兩個數只有公因數1時,他們的最大公因數為1。
三、練習反饋:
有兩根小棒,長分別是12厘米,18厘米,要把它們截成同樣長的小棒,不許剩余,每根小棒最長有多少厘米?
師:看到這個問題,你會怎么想?這里有幾個關鍵字:同樣長,不許有剩余,最長多少?遇到這樣的問題其實是讓我們求什么呢?
四、歸納總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那些知識?
2、我們是運用什么方法獲得這些知識的?
(不但讓學生談知識技能方面的收獲,還著重讓學生談談了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收獲,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緒體驗。)
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內容在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1課時。“面積和面積單位”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提供了思維基礎。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來展開的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并會應用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
2、情感目標:
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成功體驗,感受數學的價值。
3、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估測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表象。
2、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法、學法。
1、活動教學法:
即以直觀體驗活動為主線,結合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建立正確的表象,掌握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它遵行著從生活到數學、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
2、直觀演示動手操作法:
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是認識的起點。教學中要注重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在真實的感受中獲得直觀經驗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兩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2、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么?(長度)大小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來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
(二)探索面積的含義。
1、認識物體的面積。
。1)觀察身邊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紅旗、桌椅、書本等,讓學生指出他們的表面在哪?
。2)讓學生比較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便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板書)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課件出示各種規(guī)則及不規(guī)則封閉圖形,讓學生說出什么是封閉圖形。
。2)比較封閉圖形的大小。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比的過程,歸納出觀察、重疊等數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3、歸納面積的概念:
通過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和封閉圖形大小的認識,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面積的概念。
(三)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么?學生經過觀察、重疊無法直接比較,激發(fā)認識沖突,怎么辦?
。2)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偻蓝烁鬟x一個長方形,然后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谟龅嚼щy,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學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比然出現矛盾:圖片不夠怎么辦?在這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傩〗M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谙扔脠D片擺出長方形的寬,再擺出長,計算幾個幾。
。5)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圓片有縫隙,不準確;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最合適。
。6)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激發(fā)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經歷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要求自學第73、74頁的內容并思考下面問題:
、俪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
②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語句用筆勾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谀靡荒茫簭膶W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菰囈辉嚕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指定不需要學生的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采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匯報、拿、畫、找、試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ㄋ模┙Y合實踐,綜合運用。
1、第74頁“做一做”第1題。
2、第76頁第2題。說一說測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說中進一步鞏固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并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和環(huán)保教育,從而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ㄎ澹┗仡櫲n,小結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你還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面積和面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采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jié)課有完整的認識,并加以延伸。
六、說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物體表面
封閉圖形
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面積的概念和常見的面積單位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這樣板書不僅突出教學重點,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概念。
數學說課稿 篇8
說教材分析:
由于幼兒對輕重已經有一點了解,所以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并在探索中發(fā)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設計理念: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越來越喜歡擺弄和操作,并進行簡單的比較、分類、測量、判斷等活動,尤其對周圍生活中各類不同物品的輕重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發(fā)現其差異。根據主題活動《動感天地》中的課程安排,我選擇了數學活動:誰輕誰重,旨在讓幼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并通過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發(fā)展感知與判斷能力。
說活動目標:
1、 學習用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的自然測量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2、 在探索過程中,能正確記錄物體的輕重,感知物體之間的輕重關系。
3、 體驗采用不同方法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和成功感。
說活動準備:
書本、盒子、石頭若干、花片、雞蛋、彈珠、乒乓球、天平稱、課件
活動重難點:學習用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的自然測量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并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說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班級里推薦兩位幼兒進行提物賽跑。(一袋裝沙,一袋裝布頭)
2、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它們誰輕誰重呢?
二、探索實踐、感知輕重
1、看一看,比輕重
、、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提問:誰輕誰重?
、、觀察活動室的物體,哪些物體重,哪些物體輕?
2、掂一掂,比輕重
再來看一樣物體他們誰輕誰重
、拧⒊鍪緝蓚一樣形狀大小不一的書本,誰輕誰重?
⑵、出示兩個大小一樣的八寶盒,誰輕誰重?
、、出示兩塊差不多的石頭,誰輕誰重?
3、稱一稱,比輕重
、、兩個石頭差不多輕重,我們用看和用手掂都分不清楚,那怎么辦呢?請小朋友想一個更好的辦法來比較它們的輕重,幼兒討論。老師告知一種精確地測量方法+--用天平秤稱。
、、教師演示用天平秤稱物體來比較輕重。
⑶、幼兒分小組用天平稱物體,并記錄結果、交流評價
、、教師小結:大小一樣,材料不同輕重也不一樣、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樣,輕重也不一樣。
三、課件運用,拓展思維
PPT1、兩個磁體誰輕誰重?
PPT2、三個挑水的人哪擔誰最重?
PPT3、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怎么樣?
PPT4、四只桃子和兩只梨他們怎么樣?…………,…………。
四、活動延伸
2.帶領幼兒到戶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較輕重,到戶外玩蹺蹺板,比較自己與同伴之間的輕重。
說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激發(fā)幼兒對活動探索的興趣。
利用小朋友身邊熟悉的物體,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進行比較輕重,
引導幼兒嘗試對多種材料進行探索與比較,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激發(fā)了幼兒的主體性與探索、比較的熱情,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稱重伏下了鋪墊。
在“稱一稱”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自己發(fā)明問題、探討問題、解決題目,體驗成功的快樂
通過前面的活動,幼兒對輕重有了感性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經驗,挑戰(zhàn)幼兒思維,利用課件為幼兒探索比較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得幼兒在爭辯中,思維進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數學說課稿 篇9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過認識萬以內的數認識小數、分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為六年級進一步認識正負數打下基礎。
教材安排的正負數認識,主要以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實例為素材,從中進行抽象概括。在前面認識溫度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拓展負數的表示范圍。通過兩個相反意義的量讓學生去感知和研究,從中抽象出負數的概念,并指導學生讀寫。
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共分三部分:一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二是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三是會讀寫負數。這三個目標體現了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綜合。其中,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體會負數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學生和教學方法分析:
剛進入中年級段的學生,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的練習,均應選擇學生熟悉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情境,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比賽貫穿整節(jié)課,讓學生感到學習知識的過程是很快樂的。我還用多媒體課件準備了小練習,激發(fā)他們繼續(xù)學習的熱情。
教具準備分析:
這節(jié)課的多媒體課件是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情境創(chuàng)設,包含“購物中心”、“營業(yè)狀況”、“銀行存折”三個環(huán)節(jié),和練一練,其中,“購物中心大樓”是根據課本的山峰海拔改編而來,用地下一層用負數表示,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練一練”這題我還專門設置小演示,能幫助老師和學生突破難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先問當天的天氣,因為本節(jié)課學習時,通常已進入冬季,當天最低溫度應該在0度以下,這樣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埋下伏筆。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跟笑笑和家長同行去購物的情境,主要為正負數的'學習引路。把學生分成甲乙兩組比賽,答對加10分,答錯扣10分。也跟本節(jié)課知識聯系在一起,而且用比賽的方式更能吸引學生很快進入課堂。
二、進入情境,探索新知
1、課件顯示購物中心的大樓,
。1)提出問題:這是一幢7層的大樓,女裝在3樓,記作“3樓”,你知道超市所在的樓層是怎么作標記的嗎?
“對于超市所在的樓層是怎么作標記”這個問題,學生如果平時注意觀察,可以根據日常生活討論回答。
(2)對學生可能出現的“-1樓”“負一樓”。兩種回答,教師都應肯定,此時,正好可以引出“-1”讀作“負一”。
。3)為學生避免學生產生疑問,小結時要告訴學生在寫數時,正數前面的“+”可以不寫。
2、進入營業(yè)狀況
。1)學生觀察助民超市3 個月的經營情況表,討論:
3月份盈利16900元,4月份-127元表示什么?5月份的15200元呢?
。2)通過討論對比,學生很容易得出:-127表示虧損127元。15200表示賺了15200元。
。3)讓學生明白:利潤如果是正數,表示盈利(或賺了),利潤如果是負數,則表示虧損(或賠了),
3、看銀行存折
笑笑和媽媽買東西錢不夠,學生討論:如果取出200元,存折上會有怎樣的變化?
探究:存折上的正負數的含義是什么?
反饋小結:收入(存錢)用正數表示,支出(取錢)用負數表示。
三、鞏固練習
。1)小結一下各組的得分,答對道題,記作,答錯道題,記作 這樣做一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把答對答錯的記分與本節(jié)課所學的正負數有機地聯系起來。
(2)課件出示:“練一練”。讓學生明白,第1和第3小題,要填的數表示方向和數值,數前應有正負號,而第2題方向指明,最后一空只需填數,不要正負號。第3小題可能有些困難,可以適時進行課件演示。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不僅跟隨笑笑和媽媽去逛了購物中心,還明白了負數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含義:負數可以表示地下的樓層,可以表示存折上支取的金額,可以表示虧損,還可以表示規(guī)定方向的反方向……
五、作業(yè)
看課本,哪些情況下也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由于本節(jié)課并不是完全按課本進行的講述,課本內容也可作為本節(jié)課的檢測內容。
板書設計
板書時,我把黑板分為兩部分,左邊記正數表示的量,右邊記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量,還特別寫上的負數的讀法。同一種事物寫在一排,便于橫向和縱向的對比總結。
把甲乙兩組的得分情況也板書在黑板上,這些課本上雖然沒有,但卻是學生生活中常接觸到的,而且跟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是有同樣意義的。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7
數學統(tǒng)計說課稿07-02
數學活動說課稿07-09
《數學樂園》說課稿07-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5-22
數學樂園說課稿05-26
數學說課稿03-25
數學說課稿11-05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