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01-14 12:30:3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說課的內容一般說來有以下五個方面:

  ⑴說課標

  說課標就是要把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三維目標)作為本課題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學依據,從課程論的高度駕馭教材和指導教學設計。

  說課標,要重點說明有關課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操作等在課程標準中的原則性要求,從而為自己的教學設計尋找到用力的依據。

  說課標,可以結合到說教材中去進行。

  ⑵說教材

  教材是課程的載體。能否準確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駕馭教材,合乎實際地處理教材,科學合理地組織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也是說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說教材的要求有:

 、僬f清楚本節(jié)教材在本單元甚至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編排意圖或知識結構體系。

  ②說明如何依據教材內容(并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來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或任務。課時目標是課時備課時所規(guī)劃的課時結束時要實現(xiàn)的教學結果。課時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反映教者的備課認識越充分,教法的設計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壅f明如何精選教材內容,并合理地擴展或加深教材內容,通過一定的加工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即搞清各個知識點及其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

  ④說明如何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菡f明教材處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討的問題。

  ⑶說學法

  現(xiàn)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僅是學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實施課程標準后,要求教師轉換角色,基于這一轉變,說課者就必須說明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等。說課活動中雖然沒有學生,看不到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但從教師的說課過程中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最大程度上體現(xiàn)課改精神——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啟發(fā)者。具體要說清兩大問題:

  ①針對本節(jié)教材特點及教學目的,學生宜采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②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倒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⑷說教法

  說教法,應說出“怎么教”的辦法以及“為什么這樣教”的根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僖f出本節(jié)課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②要說出本節(jié)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yōu)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垡f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采用的學法之間的聯(lián)系。

 、芤攸c說說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⑸說教程

  教程即教學過程,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因為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它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說教程要求做到:

  ①說出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即起始——過程——收束的內容安排。說教學程序要把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說清楚。但具體內容只須概括介紹,只要聽講人能聽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樣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給學生上課那樣講。

  另外注意一點是,在介紹教學過程時不僅要講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講清“為什么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大綱依據、課程標準依據、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等)。

 、谥攸c說明教材展開的邏輯順序、主要環(huán)節(jié)、過渡銜接及時間安排。

 、壅f明如何針對課型特點及教學法要求,在不同教學階段師與生、教與學、講與練是怎樣協(xié)調統(tǒng)一的。

 、芤獙虒W過程作出動態(tài)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

  以上五個方面,只是為說課內容提供一個大致的范圍,并不意味著具體說課時都要面面俱到,逐項說來,應該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以便在有限是時間內進行有效的陳述,該展開的內容充分地展開,該說透的道理盡量去說透,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對說課的要求

  要說好課,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偻怀觥罢f”字

  說課不等于備課,不能照教案讀;說課不等于講課,不能視聽課對象為學生去說;說課不等于背課,不能按教案只字不漏地背;說課不等于讀課,不能拿事先寫好的說課稿去讀。說課時,要抓住一節(jié)課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去說,說思路、說方法、說過程、說內容、說學生,緊緊圍繞一個“說”字,突出說課特點,完成說課進程。

 、诎盐铡罢f”的方法

  說課的方法很多,應該因人制宜,因教材施說:可以說物、說理、說實驗、說演變、說本質、說事實、說規(guī)律、正面說、反面說,但一定要沿著教學法思路這一主線說,以防跑野馬。

 、壅Z氣得體、簡練準確

  說課時,不但要精神飽滿,而且要充滿激情。要使聽課者首先從表象上感受到說課者對說好課的自信和能力,從而感染聽者,引起聽者的共鳴。

  說課的語言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同行.語言表達應十分簡練干脆,避免拘謹,力求有聲有色,靈活多變.前后整體要連貫緊湊,過渡要流暢自然。

 、苷f出特點、說出風格

  說課的對象不是學生,而是教師同行。所以說課時不宜把每個過程說得過于詳細,應重點說出如何實施教學過程、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guī)律的方法,說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與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說課要重理性,講課注重感性和實踐,因此,用極有限的時間完成說課內容不容易,必須做到詳略得當、簡繁適宜、準確把握說度。說得太詳太繁,時間不允許,也沒必要;說得過略過簡,說不出基本內容,聽眾無法接受。

  那么,如何把握說度呢?最主要的一點是因地制宜,靈活選取擇說法,把課說活,說出該課的特色,把課說得有條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說得生動有趣;其次是發(fā)揮個人的特長,說出個人的風格,這就把握了說課的度。

  我去查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數學說課稿 篇2

  今天,我很榮幸執(zhí)教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這節(jié)數學課,下面就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向大家說課:

 。ㄒ唬┙虒W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73頁的例題,第54-55頁。

 。ǘ┙虒W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倍”的含義,并學會運用“倍”的含義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

  2、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ㄈ┙虒W重點:理解“倍”的含義,初步學會運用“倍”的含義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

 。ㄋ模┙虒W難點:理解“倍”的含義,學會分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

 。ㄎ澹┙虒W準備:1、教具:多媒體課件、2、學具:小棒、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通過復習導入。采用練習的形式,復習已經學過的“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基礎,找準新知的.生長點,為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做好知識上的鋪墊。

  2、由于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時,我首先通過動手擺小棒讓學生感受“倍”,變靜為動,讓學生直觀感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里面包含有幾個另一個數。例2就是通過擺小棒的情境讓學生先直觀地看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感受與除法的聯(lián)系。然后著重引導學生思考得出可以用除法解決該類問題,并且能夠明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看第一個數里面包含幾個第二個數,進而理解該類問題的實質。然后通過觀察、分析、交流,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含義,初步掌握此類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嘗試解決例3,例3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加強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jié)課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對“倍”的認識和除法的認識基礎上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就是將這兩個知識點充分地溝通,使學生順利地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有效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練習,鞏固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練習中安排以下練習:1、解決實際問題,2、拍手游戲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4、拓展練習。

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的概念》是人教版第一章的內容(中職數學)。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集合以及集合有關的概念,元素與集合間的關系。初中數學課本中已現(xiàn)了一些數和點的集合,如: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等,但學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數學中的含義,集合是一個基礎性的概念,也是也是中職數學的開篇,是我們后續(xù)學習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的語言表示函數的定義域、值域、方程與不等式的解集,曲線上點的集合等。通過本章節(jié)的學習,能讓學生領會到數學語言的簡潔和準確性,幫助學生學會用集合的語言描述客觀,發(fā)展學生運用數學語言交流的能力。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理解集合以及有關概念;

  b、初步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掌握元素與集合關系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標:

  a、讓學生感知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得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的能力;

  b、學會借助實例分析,探究數學問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

 。3)情感目標:

  a、通過聯(lián)系生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b、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的理性和嚴謹。

  3、重點和難點

  重點:集合的'概念,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難點:準確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學情分析(說學情)

  對于中職生來說,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他們還沒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參差不齊,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有厭學情緒。

  三、說教法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首先從學生較熟悉的實例出發(f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chuàng)設情境認知策略上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引導學生主動思、交流、討論,提出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層層深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集合概念的形成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四、學習指導(說學法)

  教學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根據數學的特點這節(jié)課主要是教學生動腦思考、多訓練、勤鉆研的研討,這樣做增加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強了參與的意識,教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進而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a、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本課主題,同時對集合的整體性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b、介紹集合論的創(chuàng)始者康托爾

  2、究竟什么是集合?(實例探究)切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 以學生熟悉的事物(物體),以實際生活為背景進行探究, 為本課教學創(chuàng)造出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接待探究過程學生積極思考、交流、作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啟發(fā),引導學生尋找實例中的共同特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總結能力范圍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為下面水到渠成的介紹集合概念做好鋪墊。

  3、集合的概念,本課的重點。結合探究中的實例,讓學生說出集合和元素各是什么?知識的呈現(xiàn)由抽象到具體進一步熟悉元素與集合的概念,讓學生分清實際問題中的集合和元素為后面學習兩者間的關系做好鋪墊。

  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好學習指導,確定的對象組成的整體叫集合,如果對象不確定,就不能確定為集合(舉例)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4、 熟悉鞏固集合的概念通過例題,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5、集合的符號記法,為本節(jié)重點做好鋪墊。

  6、從實例入行手,探索元素和集合的關系,學生能用文字語言描述,如何用數學語言描述,給出元素與集合關系符號表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適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逐步形成過程,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落實本課的重點,學習指導:⑴集合元素的確定。⑵理解兩符號的含義。

  7、 思考交流本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通過自由舉例,能深化概念。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8、 從所舉的例子中抽象出數集的概念,并給出常見數集的記法。

  9、 學生練習:通過練習,識記常見數集的記法,同時進一步鞏固元素與集合間的關系。

  10、知識的實際應用:

  問題不難,落實課本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集合的眼光觀看世界。

  11、課堂小節(jié)

  以學生小節(jié)為主教師幫助為輔,鞏固所學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到要學會梳理所學內容,要學會總結反思,使學生的認識進一步升華,培養(yǎng)學生的鬼納總結能力。

  六、評價

  教學評價的及時能有效調動課堂氣氛,感染學生的情緒,對課堂教學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教學過程遵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應用集合的眼光看研究對象,注重過程評價與多元評價將教學評價貫穿于本堂課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七、教學反思

  1、 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從特殊到一般,在具體感知基礎上得出集合的描述概念,便于學生理解接受。

  2、 啟發(fā)探究教學,營造學生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數學說課稿 篇4

  我執(zhí)教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中的例1!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從二年級上冊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tǒng)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并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衣服的搭配、路線、乒乓球的比賽場次,彩票的中獎號碼等等,作為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注意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guī)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合作活動中,探究新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

  基于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是: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

  說教法學法:

  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采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注重生活與數學的結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未來的社會既需要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也需要學生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也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

  在這些理念的指引下,本節(jié)課教法上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把靜態(tài)知識轉化成動態(tài),把抽象數學知識變?yōu)榫唧w可操作的規(guī)律性知識。同時也注重動靜結合,讓學生經歷:“猜想—獨立思考—討論—合作探究—驗證”等一系列思維過程。

  說教學流程:

  活動一:用1、2兩張數字卡片擺兩位數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讓學生通過操作感受擺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12是把1擺在十位上,把2擺在個位上。

  活動二:用1、2、3三張數字卡片擺兩位數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同桌合作探究,一人負責擺數字卡片,一人負責做記錄,要求學生思考怎樣做到不重復、不遺漏。讓學生經歷:“猜想—獨立思考—討論—合作探究—驗證”等一系列思維過程,從而提煉出學生中的有序思考,讓學生自己說出有怎樣的順序,有序思考有什么好處等等。最后在有序思考的指引下修改自己的方案,力求做到人人有序。

  活動三:用6、3、9、7四位數寫兩位數

  這一環(huán)節(jié)難度再一次提升,并讓學生化動為靜,用有序思考的方式寫一寫兩位數,要求不重復、不遺漏,也就是有順序地寫。然后把3改成0再做考慮。讓學生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沒有十位上是0的.兩位數。這里考慮用所學的乘法算式來計數,既為鞏固舊知,又為學以致用。

  活動四:握手游戲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和一個學生握手,并用甲--乙表示我和剛才那個學生,中間用連線的方式數出我們握了一次手。隨后,問題提升:假如有三個小朋友,每兩人只握一次手,共握幾次手?我先讓學生猜想會有幾次?然后請三個小朋友上臺操作驗證,并用數學符號代表三個小朋友,請一個小朋友用連線的方式數。最后提問:同樣是3,為什么3個數字可以擺6個兩位數,而三個人卻只能握三次手?讓小朋友通過感悟握手是兩個人完成的行為,與位置無關,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活動五:搭配衣服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自主連線搭配,然后請一生上臺邊連線邊介紹,讓學生用有序思考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活動六:買東西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在仔細讀題的基礎上,通過同桌討論,有序地總結出四種不同的付錢方式,可以從5角考慮起,也可以從1角考慮起。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總結:今天我們學了有順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做起事來,就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反思:

  一、本節(jié)課我沒有用到多媒體,倒并不是閑麻煩,我有自己的理由。其實平常在上課的時候,因為每節(jié)課準備時間沒有今天的展示課那么充裕,我常常喜歡做小偷,下載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PPT,然后進行適當地整合和修改,就那么上課去了。而我今天所執(zhí)教的數學廣角,它本身就是一個萬花筒,由一系列的活動建構成,好比是語文教學中的散文類型,但是形散神聚,它有一個“魂”,那就是有序思考。所以本堂課我的重中之重就是抓“魂”,我要盡可能摒棄所有容易干擾我和學生的一切因素。

  二、我在學生生成這一塊,把握地還不夠沉穩(wěn),課堂調控能力遠遠不夠。當學生一再關注字體大小時,我心里似乎有一種說不出的郁悶!

  三、對這個數學廣角中的有序,到底有序的思維方式有多少呢?這節(jié)課中我主要是抓住了從小到大、從大到小,是否恰當?這是我所要繼續(xù)思索的。

  四、當五個方案出來時,我特別欣喜,可是我光顧著高興了,沒有細心地把握好這塊最可貴的素材,處理地過于粗糙,這是特別遺憾的地方。

  五、數握手次數時,“2+1+0=3(次)”這個式子出來的過于僵硬,對學生的難度過高。是否合適?該不該出?

  六、數學公開課不上不知道,一上卻是意猶未盡。我想,公開課絕對是教師成長的捷徑。以后,我一有機會就要上,這樣才可能趕上常年在教數學的老師。

  本節(jié)課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能夠向在座這么多的老師學習,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希望在座的老師能多給我提一些寶貴的意見,幫助我成長,謝謝!

數學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二立體幾何(人教版)第九章第二章節(jié)第八小節(jié)《棱錐》的第一課時:《棱錐的概念和性質》。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本節(jié)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棱柱的后續(xù)內容,又是學習球的必要基礎。第一課時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棱錐的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猜想、類比、比較、轉化的能力。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識”,因此,應該利用這節(jié)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2. 教學目標確定:

  (1)能力訓練要求

 、偈箤W生了解棱錐及其底面、側面、側棱、頂點、高的概念。

 、谑箤W生掌握截面的性質定理,正棱錐的性質及各元素間的關系式。

  (2)德育滲透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善于通過觀察分析實物形狀到歸納其性質的能力。

 、谔岣邔W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叟囵B(yǎng)學生“理論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觀點。

  3. 教學重點、難點確定:

  重 點:1.棱錐的截面性質定理 2.正棱錐的性質。

  難 點:培養(yǎng)學生善于比較,從比較中發(fā)現(xiàn)事物與事物的區(qū)別。

  二、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法:

  “以學生參與為標志,以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

  在教學中根據高中生心理特點和教學進度需要,設置一些啟發(fā)性題目,采用啟發(fā)式誘導法,講練結合,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2、教學手段:

  根據《教學大綱》中“堅持啟發(fā)式,反對注入式”的教學要求,針對本節(jié)課概念性強,思維量大,整節(jié)課以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討論為主,采用“多媒體引導點撥”的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演示為載體,以“引導思考”為核心,設計課件展示,并引導學生沿著積極的思維方向,逐步達到即定的教學目標,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huán)境里,積極參與,生動活潑地獲取知識,掌握規(guī)律、主動發(fā)現(xiàn)、積極探索。

  三、說學法:

  這節(jié)課的核心是棱錐的截面性質定理,.正棱錐的性質。教學的指導思想是:遵循由已知(棱柱)探究未知(棱錐)、由一般(棱錐)到特殊(正棱錐)的認識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反復思考,不斷內化成為自己的認知結構。

  四、 學程序:

  [復習引入新課]

  1.棱柱的性質:(1)側棱都相等,側面是平行四邊形

  (2)兩個底面與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邊形

  (3)過不相鄰的兩條側棱的截面是平行四邊形

  2.幾個重要的四棱柱:平行六面體、直平行六面體、長方體、正方體

  思考:如果將棱柱的上底面給縮小成一個點,那么我們得到的將會是什么樣的體呢?

  [講授新課]

  1、棱錐的基本概念

  (1).棱錐及其底面、側面、側棱、頂點、高、對角面的概念

  (2).棱錐的表示方法、分類

  2、棱錐的性質

  (1). 截面性質定理:如果棱錐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們面積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錐的高與已知棱錐的高的平方比

  已知:如圖(略),在棱錐S-AC中,SH是高,截面A’B’C’D’E’平行于底面,并與SH交于H’。

  證明:(略)

  引申:如果棱錐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則截得的小棱錐與已知棱錐

  的側面積比也等于它們對應高的平方比、等于它們的底面積之比。

  (2).正棱錐的定義及基本性質:

  正棱錐的定義:①底面是正多邊形

 、陧旤c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俑鱾壤庀嗟龋鱾让媸侨鹊牡妊切;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相等,它們叫做正棱錐的斜高;

  ②棱錐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內的射影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

  棱錐的高、側棱和側棱在底面內的射影也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

  引申: ①正棱錐的側棱與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谡忮F的側面與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

  (3)正棱錐的各元素間的關系

  下面我們結合圖形,進一步探討正棱錐中各元素間的關系,為研究方便將課本 圖9-74(略)正棱錐中的棱錐S-OBM從整個圖中拿出來研究。

  引申:

  ①觀察圖中三棱錐S-OBM的側面三角形狀有何特點?

  (可證得∠SOM =∠SOB =∠SMB =∠OMB =900,所以側面全是直角三角形。)

 、谌舴謩e假設正棱錐的高SO= h,斜高SM= h’,底面邊長的一半BM= a/2,底面正多邊形外接圓半徑OB=R,內切圓半徑OM= r,側棱SB=L,側面與底面的二面角∠SMO= α ,側棱與底面組成的角 ∠SBO= β, ∠BOM=1800/n (n為底面正多邊形的邊數)請試通過三角形得出以上各元素間的關系式。

  (課后思考題)

  [例題分析]

  例1.若一個正棱錐每一個側面的頂角都是600,則這個棱錐一定不是( )

  A.三棱錐 B.四棱錐 C.五棱錐 D.六棱錐

  (答案:D)

  例2.如圖已知正三棱錐S-ABC的高SO=h,斜高SM=L,求經過SO的中點且平行于底面的截面△A’B’C’的面積。

  解析及圖略

  例3.已知正四棱錐的棱長和底面邊長均為a,求:

  (1)側面與底面所成角α的余弦(2)相鄰兩個側面所成角β的余弦

  解析及圖略

  【課堂練習】

  1、 知一個正六棱錐的高為h,側棱為L,求它的底面邊長和斜高。

  解析及圖略

  2、 錐被平行與底面的平面所截,若截面面積與底面面積之比為1∶2,求此棱錐的高被分成的兩段(從頂點到截面和從截面到底面)之比。

  解析及圖略

  【課堂小結】

  一:棱錐的基本概念及表示、分類

  二:棱錐的性質

  1. 截面性質定理:如果棱錐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們面積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錐的高與已知棱錐的高的平方比

  引申:如果棱錐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則截得的小棱錐與已知棱錐的側面積比也等于它們對應高的平方比、等于它們的底面積之比。

  2.正棱錐的定義及基本性質

  正棱錐的定義:①底面是正多邊形

 、陧旤c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1)各側棱相等,各側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

  相等,它們叫做正棱錐的斜高;

  (2)棱錐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內的射影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棱錐的高、側棱和側棱在底面內的射影也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

  引申: ①正棱錐的側棱與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②正棱錐的側面與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

 、壅忮F中各元素間的關系

  【課后作業(yè)】

  1:課本P52 習題9.8 : 2、 4

  2:課時訓練:訓練一

數學說課稿 篇6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出示實物),它是什么?

  生:圓柱。(師板書:圓柱的認識)

  師(出示實物):同學們通過收集和觀察有關實物,你發(fā)現(xiàn)生活當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生(出示實物):這個罐頭是圓柱形的。

  生(出示實物):我這支鉛筆是圓柱形的。

  生:學校校門的不銹鋼管是圓柱形的?

  師(出示實物):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想不想知道圓柱的特征?

  生:想。

  師: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拿出圓柱形的物體,先獨立觀察、思考,然后分小組研究討論圓柱的特征,再進行小組交流。學生探究,老師穿梭于各個小組之間,或是指導,或是聆聽,之后組織討論。

  師:請各小組派一位代表說說你們所發(fā)現(xiàn)的圓柱的特征。

  小組1-A:我們發(fā)現(xiàn)圓柱體有3個面,上下兩個面是圓形的,側面是曲的。

  師:還有補充嗎?

  小組1-B:上下兩個面是相同的。

  師:你們怎么知道上下兩個面是相同的?

  小組1-C:我們是觀察出來的。

  小組2:我們和1組的基本相同,只是我們不是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上下兩個面相同的,而是先把下面畫下來,再同上面作比較,得出是相同的。

  師:你們認為哪組的判斷方法好?

  生:2組的。師:為什么?

  生:用肉眼看可能會有偏差,通過測量后加以比較就準確了。

  師:說得很好!有時我們不能光憑感覺,還要運用方法去證明一下是否正確。

  小組3: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圓柱從上到下比較均勻,上、下之間的距離相等。

  小組4:我們同意小組3的觀點,就是不知圓柱的高在哪里?

  師:圓柱上下兩個面之間的距離就是圓柱的高。請同學看電腦演示畫高,并觀察圓柱有多少條高?

  生:無數條。

  小組5:老師,我們對小組3的看法有補充,有的圓柱從上到下是不均勻的,例如:腰鼓就是中間粗,兩頭細。

  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很正確,不過你們所說的圓柱不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圓柱體,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小組3所講的圓柱體。

  小組6: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圓柱只有2條棱,沒有頂點。

  師:對呀!你們的發(fā)現(xiàn)很獨到,老師在備課時也沒想到。

  師:通過剛才小組討論、各組交流,請你閉上眼睛想想圓柱的特征,然后摸出課桌上的圓柱體。

  師:學到這里,請同學們小結一下,你認識了圓柱的哪些特征?

  生:我知道了……評析比較兩個教學片段,教學片段一是教師以前教學的實錄,教學片段二是教師在《數學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的教學實錄。比較前后的教學,從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果看,似乎“殊途同歸”,但在教和學的方式上有很大的變化,相比較,可以明顯地看出教學片段二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變壓抑為張揚。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有些教師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導者,由此總擺出惟我獨尊的架子,以一種嚴肅的態(tài)度來壓制學生,以自認為比較嚴謹的教學思路來控制教學的節(jié)奏,牽著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殊不知,這樣做,極大地壓抑了學生的思想和情緒,使學生始終拘謹于教師的眼皮底下,很難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葉瀾教授提出應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不能機械化、程式化,而應洋溢著生命的活力。由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甘愿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相處,使學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種愉悅、積極、興奮的.心態(tài)參與到學習中來,并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使學生個性在活動中得到張揚。

  在教學片段一中,教師通過設計一個個提問,緊緊地追問學生,學生是被動地學,思維空間受到限制,沒有自由度,個性發(fā)展受到束縛。而教學片段二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互動,給予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機會,使學生之間不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見解,還能通過合作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使認識漸趨完善、深化。另外,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對學生的見解給予積極評價,真正體現(xiàn)教學相長。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變傳授為探究,F(xiàn)代教學論認為,知識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的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币驗檫@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教師要站在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觀的高度,創(chuàng)設探究性的教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創(chuàng)新。在教學片段一中,教師只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所以采用的是“問答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前面走,學生在后面跟,步步為營,教師到達目的地,學生隨之而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想把自己所領悟的知識傾注到學生的頭腦里,致使學生被動地接受。而教學片段二中,教師沒有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是通過為學生提供要探究的對象,讓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掌握知識,讓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再探究、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有利于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有利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的技能,有利于知識的掌握。

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有趣的平衡》屬于六年級第六單元《整理和復習》中的綜合應用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比例知識的的基礎上設計的,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并初步感受杠桿原理,同時通過驗證這一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當杠桿“左邊的鉤碼數×刻度數”的積不變時,“右邊的鉤碼數”和“刻度數”成反比例關系,加深學生對反比例關系的理解。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屬小學高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平衡現(xiàn)象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學生很少對其進行過理性分析,他們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未曾上升到科學層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fā)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fā)現(xiàn)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符合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理解杠桿平衡的原理,并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xié)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過啟發(fā)、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杠桿平衡的條件,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理論依據(教學理念)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jié)課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fā)現(xiàn)-驗證”思路,整節(jié)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xiàn)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xiàn)!皩嶒--發(fā)現(xiàn)--驗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來說非常重要。

  2、學會與人分工合作

  本節(jié)課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并達成團體目標。由于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fā)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xiàn)“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3、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后,設計了應用性練習,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并經過啟發(fā)、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

  五、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的學習是為學生今

  后進一步學習杠桿原理打基礎。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難點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課題。

  同學們想一想,怎樣能使蹺蹺板平衡呢?【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源于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以問題開始,從學生熟知的玩蹺蹺板活動中感到困惑,提出疑問:“怎樣蹺蹺板就平衡了”,增強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師生互動,建立猜想。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自己的想法,并大膽猜測一下,可以寫一寫,畫一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有什

  么好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可能會有如下想法:

  生1:兩端一樣長時。

  生2:兩端放的東西一樣重時。

  生3:重的一端短一點,輕的一端長一點時。

  生4:支撐點放在中間時。……

  【設計意圖: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假設就沒有偉大的發(fā)現(xiàn)。學生頭腦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經常玩蹺蹺板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在進行學習時,可以根據這些積累對于“怎樣能使蹺蹺板平衡”這個問題,進行大膽地猜想和預測,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實踐、驗證的欲望。】

  三、制定計劃,實驗探究

  (一)認識杠桿

  教師介紹杠桿尺、鉤碼及正確的操作方法等。

  (二)實驗活動一

  1、學生思考:

 、偃绻^碼掛在標尺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樣掛鉤碼才能保證平衡呢?

 、谌绻麡顺咦笥覂蛇叺你^碼數相同,它們移動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呢?

  2、請學生分組操作。

  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3、師生共同小結。

  (三)實驗活動二

  1、通過簡單實驗,引導學生進行猜想。

  我們通過實驗已經知道:等臂等重,可以平衡,那么當兩邊的鉤碼離支點的距離不一樣時,能平衡嗎?

 、偃绻谧筮叺目潭3上掛4個,右邊的刻度4上掛幾個鉤碼才能保持平衡?

 、谌绻谧筮叺目潭3上掛4個,右邊的刻度4上掛幾個鉤碼才能保持平衡?

 、蹖W生分組實驗。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斷試掛直至平衡。

  2、匯報實驗數據。

  3、分析數據,師生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探究的能力,已能獨立自主地進行實驗,給學生以空間和信任,他們自主完成探究,明確實驗的方法,在討論交流中,逐步完善實驗方案,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體驗與人合作的快樂,又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活躍思維。】

  (四)驗證規(guī)律,體會反比例關系

  1、出示課本上的表格,學生分組實驗。

  2、學生分組匯報實驗記錄。

  3、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刻度數和所掛鉤碼數成什么比例?

  【設計意圖: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進行活動,讓學生自主活動親歷探究的全過程,提高學生參與交流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歸納綜合能力!

  四、聯(lián)系生活,知識應用

  怎樣使蹺蹺板平衡?教師給出必要的數據,學生利用學到的平衡規(guī)律制造平衡。

  【設計意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從中感受到把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數學說課稿 篇8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早就提出:“讓學生從做中學!边@種教學理念反映在數學教學上就是“做數學”,“做數學”就是要用一種親身體驗的數學學習方式來有效地回避那種“灌輸式”的數學學習。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xiàn)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因為“聽過會忘記,看過能記住,做過才能學會(you do, you learn)。” 吳老師執(zhí)教的《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她以獨具匠心的設計、細膩靈活的誘導,將學生推上了自主學習的舞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她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辯論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表達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傾聽與辯論、接納與贊賞之中,學到與他人交流的技巧,這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學生自始至終置身于教師為其創(chuàng)設的發(fā)現(xiàn)和討論的情境之中,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創(chuàng)造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fā)現(xiàn)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了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

  下面談談我聽完這節(jié)課的一些感受,僅供參考,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1、恰當地組織數學學習內容。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識”。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一般認識分數的教學都是按教材的順序,由1/2 、1/3、1/4等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通過圖形演示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認識的分數是形式上的,并沒有為學生積累足夠豐富的感性經驗。將來要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需要有豐富的表象作支撐。因此,教學中呈現(xiàn)的內容不應是一個分數與一個圖形的簡單機械的對應,而應有更為豐富寬廣的內涵。所以,教師只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材料:各種形狀的紙片和一條線段,讓學生通過操作、演示、討論、說理等方法,表示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一條線段等圖形的—,在腦海中建立起—這個分數與多幅圖象之間的對應聯(lián)系,并突出1/2的本質屬性。這樣的1/2是生動的、具體的,富有活力的。練習設計中的“猜想游戲”和“色塊問題”,對學生來說,也是富于挑戰(zhàn)性的,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可以盡顯學生的能力和潛力。

  2、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建構主義學說認為:小學生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xiàn)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的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分數的產生包含著豐富的思維過程。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感悟知識的本來面目,讓學生在“再創(chuàng)造”中實現(xiàn)知識、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充分發(fā)展。我們可以看到,一開始,教師就以直接揭題法激起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欲望,為主動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鋪墊。接著,教師提出:既然是分數,與什么有關?自然地引出分東西,師生共同在分東西的過程中,經歷的產生過程。在認識1/2基礎上,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放手讓學生借助學具自己去創(chuàng)造分數、研究分數。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再創(chuàng)造分數,他們有各自獨特的發(fā)現(xiàn)。不僅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而且還創(chuàng)造出了幾分之幾的分數,并且還能舉生活中的實例來驗證,說明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這“做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創(chuàng)新火花不斷地迸發(fā)出來,不斷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愉悅和探索的樂趣。

  3、構建群體互動交流的發(fā)展區(qū)。

  “做數學”強調數學學習是群體交互合作與經驗共享的過程。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中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活動的價值。如當學生利用學具充分操作后,及時組織小組討論:你是怎樣創(chuàng)造出分數的?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學習成果,使認知結構得以擴充與放大。當學生提到“正方形的1/4”時,抓住契機,收集學生的不同的折法,展開對—本質意義的探討。教師只提出:看到這些圖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問題:為什么陰影部分的形狀各不相同,卻都是這個圖形的1/4呢?經過討論才發(fā)現(xiàn):分數與平均分的份數有關,而與具體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狀無關,從而剔除分數的非本質屬性。在上述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明確本質,升華認識。又如:“奇妙的色塊圖”的問題解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再采用小組討論,合理反饋交流的活動形式,既總結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又展示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形象思維,滲透極限思想。不僅滿足了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為部分困難學生創(chuàng)造了“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達到共享成果的層面。

  此外,本節(jié)課老師以滿腔的熱忱、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真誠的愛心,感染孩子們的情,粘住孩子們的心。她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回答,總是以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在這節(jié)課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知識信息的傳授、思維的碰撞,還有心與心、情與情真誠地交流。其獨特的學風格,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在這節(jié)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聽吳老師的課,如同親臨精彩的演出,既讓人精神愉悅又回味無窮,難怪孩子們上她的課不愿下課,老師們不愿離開。

  聽完這節(jié)課,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應關注學生獲得怎樣的結果,更應關注他們是否經歷了自主探索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實踐、探究與交流的過程,才有可能懂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也只有讓學生在“做中學”,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數學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這是本章的第一節(jié),研究對象是函數,目標是怎樣通過函數的解析式求其定義域,其學習以函數的概念為基礎,在學習過程中借助于求代數式的值的方法,確定研究的方向,因勢利導,在整個過程中注重讓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猜想,歸納等獨立思考的能力,可為后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去年帶的畢業(yè)班上的老教材,今年接的初二是第一屆二期課改的新教材。對于我來說,本身也和學生一樣有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這兩個班的學生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3)班學生非;钴S,到了初二學生有這樣的熱情是難能可貴的,確實值得我去珍惜和正確引導,(4)班就是另一個極端,他們比較冷漠,上課不會呼應你,時常讓我感覺到是在唱獨角戲。兩個班中都有一部分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基本計算能力和技能較差,因此在教學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環(huán)境,以直觀,操作觀察,概括和交流作為重要的活動方式,通過課前準備和課中交流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感知,認知水平和知識歸納能力。

  學生在第一節(jié)中已經學習過"函數的概念",對函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研究函數的定義域對后繼的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道函數的'定義域。

  掌握根據函數的解析式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方法。

  掌握復合函數的函數求定義域的方法,并正確求出不等式組的公共部分,特別強調"且"字的使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函數的解析式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求出不等式組的公共部分,特別強調"且"字的使用。

  教學分析和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采用發(fā)現(xiàn)法,啟發(fā)引導,講練結合,其依據是:

  遵循教材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學方法改革發(fā)展的新趨勢:注重啟發(fā)式,加強對學生學法的研究和指導。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參與有機的結合。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函數嗎 什么是函數呢 其三要素是什么

  生:(略)。

  設計意圖:回顧函數的概念以及三要素,為學習函數的定義域做準備。

  (二)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師:請同學們把預習的表格拿出來,小組進行討論一下。

  1,操作(學生事先已經準備好)

  已知函數y=2x+5和y=x ,按要求分別進行以下操作:

  輸入x →y=2x+5→輸出y

  對變量x取一些數值,分別代入式子2x+5中,把x每次所取的值與計算結果填入下表中:

  x

  y

  輸入x →y=x →輸出y

  對變量x取一些數值,分別代入式子x 中,把x每次所取的值與計算結果填入下表中:

  x

  y

  2,思考:

  師:對于函數y=2x+5,自變量x可以取任意一個實數 函數y=x 呢

  生:(略)。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已函數的觀點重新認識學過的求代數式的值,讓學生知道由函數y=x 說明函數中自變量的取值常會有限制,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y=f(x)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使f(x)有意義。

  3,通過學生操作,討論引出函數的定義域的概念

  使函數解析式或實際問題有意義的自變量x 的取值范圍叫做函數的定義域。

  由函數解析式求函數的定義域

  1,當函數是簡單表達式時

  例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y=5x—3(2)y=(3)y=x—1 (4)y=3x—2 (5)y=

  設計意圖:說明"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思考方法。在知道函數解析式和對定義域未加說明的情況下,函數的定義域由確保解析式有意義來確定,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和解題的方法。

  學生練習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y=2x+5 (2)y=(3)y=3x—4 (4)y=

  設計意圖:乘熱打鐵,通過練習指導學生如何根據函數解析式的特征列出不等式來確定函數的定義域,使學生在模仿中對知識加以鞏固。

  想一想:根據函數解析式的特征求這個函數的定義域,一般應怎樣思考

  由函數解析式來確定定義域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整式——x取一切實數

  分式——x取分母≠0的實數

  偶次根式(例如:二次根式)——x取被開方數≥0的實數

  齊次根式(例如:立方根)——x取一切實數

  設計意圖:在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的基礎上,由學生總結:如何根據函數解析式的特征確定函數的定義域時,一般按解析式中的表示函數的式子是整式,分式或根式(偶次,齊次)等不同歸類,培養(yǎng)學生歸納能力。

  2,當函數是復合表達式時

  例2: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1)y=(2)y=

  設計意圖:當解析式為復合表達式時,引導學生運用新知尋求解決方法,首先逐個列出不等式,求出各部分的允許取值范圍,再使用數軸求其公共部分。

  學生練習2:求下列函數的解析式

  (1)y=(2)y=(3)y=(4)y=

  設計意圖:當函數解析式為復合表達式時,因為初中的函數不會很難,因此我認為學生最困難的不是列出不等式組,而是取公共部分,特別是"且"字,往往有許多學生亂用,看到不等號就用"且"連,因此通過學生練習2,指出學生的弊病,加強"且"字的訓練。

  拓展練習:求下列函數的解析式

 。1)y=x+(2)y=—x +3x (3)y=2x—1 +2—3x (4)y=2x—1 +

  設計意圖:對于大多數學生只要求掌握例1和例2,而對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得難度深一點,以拓展他們的發(fā)散思維。

  歸納總結,布置作業(yè)

  師:讓學生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分組討論后請同學發(fā)言)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你還有疑問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求函數定義域的方法,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業(yè):練習冊P36習題18。1(2)

  反思

  平時非常注重學生新課的預習,提前預習能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也要預防學生懂了之后上課不聽的狀況出現(xiàn)。

  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較多,而且引出新課前還有一個操作,因此我提前把這個操作安排到學生的預習工作中,在課堂上可以節(jié)約許多的時間,對于計算能力差的同學能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去完成。

  這兩個班是我新接的,只靠一個月的時間去深入的了解他們顯然時間是不夠的,但現(xiàn)在通過各種途徑知道他們層次不一,"貧富懸差很大",特別是兩個班都有不小的尾巴,因此我放慢速度,爭取一節(jié)課能解決一個到兩個問題,我想效果可能會好一點。

  本節(jié)課在最后運用新知拓展訓練中,提升了一定的難度,有一部分學生可能不那么容易理解,需要進行適當的點撥,對于取公共部分還需通過數軸加強訓練。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09

數學活動說課稿07-09

《數學樂園》說課稿07-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7

數學統(tǒng)計說課稿07-02

數學說課稿11-05

數學說課稿03-25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數學樂園說課稿11-12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