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2-02-11 18:20:5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品】物理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物理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概述:重要的是說為什么這樣教,要求教師說出設想和做法所運用的教育教學理論,所根據的心理學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和學生的實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從前后聯(lián)系來看,有利于鞏固學生對……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的……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的認識。在講解例題時,對推理方法、思維起點的分析,為今后……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guī)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guī)律從理論上導出。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與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lián)系和重要應用。

  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識和實驗基礎,學生一般能較熟練地掌握……,這就從理論上和實驗上為學生理解….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因而本節(jié)課的一個目標是:……。

  通過運用……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領會…….的基本思想,規(guī)范學生……良好習慣。

  能力、方法目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科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個性和特長。

  通過計算機模擬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歸納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能力:師生共同活動,應用……知識,設計出……;

  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學會使用……,并總結出……的方法和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樹立等效觀點,建立等效思想

  不斷發(fā)現矛盾,激發(fā)動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修正、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方法。

  有利于培養(yǎng)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這節(jié)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習興趣;關心環(huán)境、能源、衛(wèi)生、健康;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奮、堅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實現實事求是、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作畫法求合力要規(guī)范,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作風。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堅持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3、教學重點

  成功的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嚴密的理論推導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理性認識,正確深入理解……概念和決定……的因素能使學生定性地認識……的緣故。以上措施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關系。

  正確深入理解……的特點和……的關系。正確確定思維入手點,是分析……問題的兩個關鍵。

  4、教學難點

  抽象思維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 說教法:

  情景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目標導學法(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fā)現);演示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推理驗證物質性質);比較法(啟發(fā)學生認識獲得新知);討論法;歸納法;閱讀法;自學指導與自我總結相結合;“問題、探究、交流、歸納、閱讀、講解”

  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本節(jié)課采用了演示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方法。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分折解題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jié)教學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在“摩擦力”教學中,要“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突破口,有機地融合各種教法于一體。做到步步有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呼應,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是運用演示實驗、融合多種教學的講授課。

  三、 說學法:觀察法;歸納法;閱讀法;聯(lián)想法;推理法

  1、教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的方法

  為了適應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fā)展水平,注意根據所講授的每項知識,確定其演示觀察的重點,有序地引導學生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觀察,再綜合分析,使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較簡單的器材做實驗,以發(fā)揮實驗效益,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做實驗,可以增強感性認識,復習相關知識,克服錯誤定勢,激發(fā)學生的觀察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為進行新課做好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準備。

  3、通過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練習強化有意注意,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評價鼓勵學生,重在讓學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個結論。

  四、 教學程序:導入;新課;練習鞏固;作業(yè);研究性課題提出。

  引入新課

  將課首問題稍作加工(和生活實際稍作聯(lián)系)后,向學生提問,使學生在思索中對新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再順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通過演示使學生對波有直觀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練習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guī)律的應用

  五、研究性課題的提出和課后的思考

  以下以物理說課為例:

  重要的是說為什么這樣教,要求教師說出設想和做法所運用的教育教學理論,所根據的心理學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和學生的實際。

  教學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結論、規(guī)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和手段,在實驗中如何控制條件和物理變量,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的歷史足跡,體會科學家的思維方法進行再創(chuàng)造。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說課中,不僅僅讓學生理解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更重視如何通過實驗控制變量,根據實驗條件啟發(fā)學生思考,把牛頓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作為教學目的之一。這正是重視素質教育的體現。

  教材難點的確定要看是否體現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知識、生活經驗、相關學科的實際情況,是否找出了難點的形成原因。如:《楞次定律及其應用》的說課中,難點的確定及依據指出:"楞次定律是一個物理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其語言表述時會有兩方面困難:(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沒有說感應電流方向如何,而只是說感應電流的磁場如何。(2)對"阻礙"二字的理解往往會產生誤區(qū),把阻礙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理解為阻礙原磁場。"這不僅說出了難點,還從自己的教學經驗,學生情況,規(guī)律本身,說了確定難點的依據。又如《牛頓第一定律》的說課中,學生由于受日常觀念的誘惑,把日常生活中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由靜止變成運動和不受力作用運動的現象,作為片面的先入之見,產生誤解,認為"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形成了思維障礙。因此,應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確定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這樣,才能破除錯誤的認識,建立新的正確的觀點。

  中學物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優(yōu)勢和特點,應用范圍和條件也不盡相同,如為了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可采用演示法、觀察法;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可采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啟發(fā)法、發(fā)現法;為了加強物理實踐,培養(yǎng)學生技能,可采用實驗法、練習法等。中學物理教學手段也多種多樣,包括語言和教具,教具主要指持圖、板畫、模型、錄音、幻燈、計算機等。所選教學方法手段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各種不同方法和手段要優(yōu)化組合。

  說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僅要說選擇的'主要教學方法和輔助教學方法的內容以及選擇教學手段內容,還要說出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依據,還要說具體突出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實驗方法及如何操作,或者所選典型例題的內容信要求,還要說出具體突破物理實驗操作或所需預備知識,還要說出課堂教學采用的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操作的注意事項,特別著重說物理實驗操作要領及觀察要點。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和學的高度統(tǒng)一。

  所選教學方法能否促進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技能和創(chuàng)造,既注重概念、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能否結合學生實際、教材特點、教法的選原理和教學經驗,說出選擇教法的理論依據!独愦味伞氛f課中,在說教法時指出:"本節(jié)課采用實驗探索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導聽、導做、導思、導說、導體、導記方面,教師演示實驗田后提出問題,進行思維點撥,引導學生討論,在教材難點處放慢節(jié)奏,分散難點。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主做、主思、主說。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樣的教學方法符合教材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智能、技能,實現教與學高度統(tǒng)一。

  指導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粗讀預習、觀察實驗、聽課理解、復習鞏固、作業(yè)練習、應用實踐、歸納總結等。同時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強調研究物理的方法、態(tài)度和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實驗、課外實驗和小制作的基本技能。

  學法的指導是否體現了學生規(guī)律、學習原則以及學習的生理和心理規(guī)律,學生的基礎、習慣能力等情況。

  看說課者指導學習方法如何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調動優(yōu)秀學生積極思維,激發(fā)后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優(yōu)中差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有相應提高。

  能否針對某一知識點,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最易疏忽的可能誤解或混淆的總是有預見地并針對性地采取恰當的處理措施,如《布朗運動》的說課中指出:"布朗運動不是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而是水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時對花粉顆粒的無規(guī)則撞擊而引起的花粉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布朗運動無規(guī)則并不是無規(guī)律。"

  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熟悉實驗器材,掌握方法和步驟。學會觀察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項,還應培養(yǎng)學生小實驗、小制作的操作技能。

  如《透鏡》說課在學法指導中指出:"教學生實驗方法,如練習書上練習薄、2題時,可建議學生做實驗解決,發(fā)散光線通過凸凹透鏡,觀察、對比出射z一是*近主光軸還是遠離主光軸,正確理解會聚與發(fā)散的定義,避免灌輸。"《楞次定律》在說學法中指出:"通過本節(jié)課,讓學生學會怎樣提出課題,怎樣假設推理,怎樣設計實驗,怎樣選擇實驗操作,怎樣對實驗現象進行歸納總結,養(yǎng)成嚴謹科學態(tài)度和思維習慣。"〈勻變速直線運動〉說學法時指出:學生認為直線運動在初中已經學過,簡單易懂,思想上不夠重視,準備不足?稍趯W習中發(fā)現本章物理量多,物理公式多,而且互相交*聯(lián)系,很容易混淆。如位移、加速度和物理圖象等知識比較難于理解,于是產生了"雜""亂"的感覺和厭學情緒。學習方法也停留在"背公式、套公式"的水平上,由于理解不深,公式掌握不靈活,遇于復雜綜合的總是便出現"顧此失彼"和"張冠李戴"的現象。以往教學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學生反映運動形式多,公式更多,分不清記不牢。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1)學生以自己主動學習為中心,養(yǎng)成以"觀察(包括閱讀)-思考-表達(包括說和寫)"為主要方式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2)重視知識結構的教學,克服"雜""亂"現象。把本章重點知識概括為:"六個公式六個量,已知三個可計算;加速(+A),減負(-A),落體上拋G和-G"。

  教學過程

  物理教學過程是物理教師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認識物體客觀規(guī)律,完成物理教學目標和程序。這個過程應自始自終符合物理學的研究特點,符合素質教學的要求,應有利于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教學目標的真正完成,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少許發(fā),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和科學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說教學過程并不是像教案那樣詳細地說明教學的具體過程,而是要說出教案中幾個主要過程安排的理論根據和組織者對它的理解,從而使用權備課建立在嚴密理論與豐富教學經驗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過程要體現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提高。不同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不同能力。

  2)教學過程要準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上,并注意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和內在邏輯關系。還應體現教學方法選取的科學性,學習方法指導的有效性。

  3)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由已知推未知的認識規(guī)律及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年齡特點。因此,評析說教學過程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A.是否做到教學目的明確,結構合理,廣度得當。

  B.教學內容和滲透的思想觀點是否科學正確,是否恰如其分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C.是否說出了教學的主要思路,簡述了主要環(huán)節(jié)內容,各環(huán)節(jié)過渡的處理方法是否自然,設計是否把握了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

  D.是否說出了如何處理教材,以信教學方法和科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是否把目的與手段、知識與能力、教和學融為一體。

  E.教學主次是否分明,層次思路是否清晰,重點是否突出,能否抓住關鍵,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借助有效手段,突破難點。

  F.教學各環(huán)節(jié)時間分配是否合理。

  G.是否說出如何使用教學語言、教學情感、物理實驗,以信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

  H.是否說出實驗的目的性及實驗觀察點、操作技巧及應注意的問題。

  I.是否說出如何實現教學反饋矯正,高速教學內容和進度。

  J.各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的理論憑據是否正確,恰當具體。

物理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組裝電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北師大版)九年級。

  本節(jié)內容在上一節(jié)認識電路組成,通路、斷路和短路以及電路圖的基礎上,學習用開關控制兩個串聯(lián)燈泡、兩個并聯(lián)燈泡的連接。這部分內容提出的具體任務:一是用一個開關同時控制兩個小燈泡,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同時滅。取下一只燈泡,另一只燈泡也滅了;取下一只燈泡,不影響另一只燈泡發(fā)光。二是用兩個開關控制兩只燈泡,要哪只燈泡亮,哪只燈泡就亮,并且兩只燈泡的亮滅互不影響。在連接完實物電路之后,還要組織學生練習畫電路圖。

  【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嘗試教學法。 學生以嘗試探究的方式學習。

  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理念是:“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并且嘗試能成功”,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嘗試教學法,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發(fā)現問題,大膽嘗試,并運用課本、實驗儀器、工具書等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組裝電路》一課中,我從準備性練習開始,層層遞進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嘗試操作、嘗試閱讀,積極爭論思考,嘗試練習,獨立探索,逐步認識串、并聯(lián)電路,發(fā)現兩種電路的不同之處,運用對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聯(lián)電路知識框架。教師在引導學生的嘗試活動中逐步分散了連接并聯(lián)電路實驗的難點,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使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提高了動手實驗能力和學習能力。并根據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境,隨機進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滲透教育。在學生學習的活動中,注意發(fā)現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各方面得到和諧全面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在教學中,要避免教師給出實驗步驟按“照方抓藥”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要體現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方式多樣化,充分地發(fā)揮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教育理念。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判斷兩個燈泡是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

  (2)會連接兩個燈泡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

 。3)會畫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電路圖。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兩個燈泡串聯(lián)、并聯(lián)的連接順序和方法,做到快而準確;

  (2)嘗試用探究的方法連接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

 。3)通過按照具體要求練習連接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小燈泡串聯(lián)、并聯(lián)的特點和連接,體會物理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樂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興趣;

 。2)通過連接小燈泡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精神。

  【學生狀況分析】

  由于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學生對物理課的'教學形式還有某些不適應的地方,如同學間的交流,師生間的交流還不夠大膽,這需要教師的鼓勵與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如何進行實驗,實驗中出現與探究課題不同或與生活常識有矛盾等問題,應如何對待,也需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逐漸提高;二是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給予恰當指導。

  【教具準備】

  初中物理電學線路板、多媒體,或小黑板。小燈泡,手電筒,電池,單刀雙鄭開關,導線若干,配套放在一起。等等。

  【教學流程】

  一、準備性練習

  師(提問):同學們想一想:一個電路有哪些基本元件組成的?在電路圖中,它們的符號怎樣畫?

  生(回答):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組成。

  師:(畫電路圖)

  提問:你能把這個電路用實物連接起來嗎?

  學生動手操作,連接電路。

  二、進行新課(學生嘗試活動)

  1.第一次嘗試操作:

  師:如果有一個電路,有兩盞小燈泡,并且都能發(fā)光。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什么樣的電路?試一試,你能不能在剛才練習的基礎上連接出這樣的電路?

  生:分組討論思考,實驗連接兩盞燈的電路。 教師在學生中巡視,有目的的請兩組同學到黑板上連接兩種電路,畫出電路圖。

 。ㄔ跍蕚湫跃毩暤倪w移作用下,學生動手動腦,相互協(xié)作,可以獨立完成這種發(fā)展。學生活動能否成功,只需由燈發(fā)光來表明,因此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課堂上充滿了成功的喜悅。)

  師:這兩種連接方式有什么不同?

  生:一種是兩盞燈一個一個順著連接起來; 一種是兩盞燈并列著連接起來。

  師:閱讀課本,看課本上把這兩種電路分別稱作什么電路?

  生:閱讀后,得出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是串聯(lián)電路,把電路元件并列連接起來的是并聯(lián)電路,并認識并聯(lián)電路中的干路和支路。

  師:想一想,課本上為什么用“電路元件”,為什么不用“燈泡”或“用電器”?

  生:(思考,討論)電路元件包括電源、開關、用電器等,不單指“用電器”。

  師:對。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不僅是用電器的連接方式,也可以是其它各元件的連接方式,例如在上面并聯(lián)電路中,電源和開關是串聯(lián)的。

 。ń處煵粌H要引導學生閱讀課本,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善于理解和思考,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為以后認識較復雜的電路作好鋪設。)

  2.第二次嘗試練習

  師:在剛才的兩電路中,若增加兩個開關,能不能使一盞燈熄滅時,另一盞燈還發(fā)光?試試看。

  生:討論、動手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師:哪位同學可以到講臺上演示你的接法,并說出你的發(fā)現?

  學生演示說明在串聯(lián)電路中,兩燈總是同時熄滅,同時發(fā)光;在并聯(lián)電路中可以使一燈熄滅時,另一燈發(fā)光。

  師:為什么加上兩個開關后,串聯(lián)電路中兩燈還是同時亮、滅,兩并聯(lián)電路卻可以使其中一盞燈發(fā)光,另一盞燈熄滅呢?

  生:因為串聯(lián)電路電流的路徑只有一條,而并聯(lián)電路電流的路徑不只是一條。

  師:現在并聯(lián)電路中兩燈還可以同時亮、滅嗎?

  生:可以,斷開或閉全干路開關。

 。ǖ诙螄L試操作練習是在學生第一次成功的基礎上,設置問題情景,促使學生進一步發(fā)展,獲得成功。這種知識的遞進過程,是由學生獨立嘗試、積極思考、通過直觀現象獲得的,使學生在思維訓練和技能訓練兩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課后反思】

  事實表明,嘗試教學法,以嘗試探究的方式學習能讓大多數學生主動參與,自覺探究,樂于交流,愿意合作,促使同學們在親身經歷和親自實踐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變化,掌握學習的方法、手段、途徑,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張揚了個性,學會了理解。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做人的道理,堅定了探究的信念,品嘗了成功的快樂,完美地展示了師生富有獨特個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

  這節(jié)課教學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有個別學生還存在惰性心理、依懶心理;有個別學生動手操作不認真,毛手毛腳;有個別學生畫電路圖不夠規(guī)范、合理。等等。另一方面,由于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才40分鐘,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探究活動,需要的時空比較大,所以,在這節(jié)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和我的學生們都感到時間不足。今后,我要不斷地改進教學設計,把一些教學內容的教學活動延伸到社會、家庭中去。豐富廣大學生課后探究物理知識活動。

物理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過程包括說教材和學生,說教學目標,說教學的過程、方法及其原理,即教學的組織過程,最后再說板書設計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特色。

  一、首先說教材和學生。

  動量定理是物理學中力學部分的重要規(guī)律之一,是聯(lián)系力與運動的重要橋梁,是解釋物理現象和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物理規(guī)律之一。

  學生已經學習了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的基本規(guī)律,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學習動量定理的知識基礎。同時高中的學生思維活躍,關心生活,往往對物理規(guī)律和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比較感興趣。我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根據新課程標準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說出動量定理的內容。

  能夠運用動量定理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能夠進行相關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學習和應用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意識,進一步學會交流與合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樂于實踐、善于交流合作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

  能夠運用動量定理解釋科學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相關現象。

  難點:學生解決問題時在應用帶有方向的物理量方面容易出錯,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的難點確定為:應用動量定理求解時能夠正確地把握相關物理量的矢量性。

  復習:

  加速度:a=(v2-v1)/t

  沖量:

  動量:

  牛頓第二定律:

  表達式:

  二、說教學的過程、方法及其原理。

  這節(jié)課我主要是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設計的,在整個過程中主要采用了實驗法、討論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當今建構主義對于學習做出了新的解釋,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并且認為知識具有情境性,知識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生的。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

  第一步,我首先帶領學生對加速度的定義、沖量、動量和牛頓第二定律進行簡單的復習,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原有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點。

  (幻燈顯示)

  思考:

  雞蛋落在木板上為什么會碎呢?它受到的作用力比落在海綿上的在嗎?

  第二步,我讓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雞蛋從一米高的地方自由下落,掉到木板上,雞蛋會破嗎?如果掉到海綿墊子上還會破嗎?為什么呢?接著用兩個質量相同的雞蛋來做這個演示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分析,然后用多媒體進行簡單的模擬。做實驗用的是煮熟的雞蛋,這樣既能夠保證實驗的效果,又不會造成浪費。

  (幻燈顯示)

  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采用實驗法來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情境,對實驗的觀察和對問題的思考能讓學生把注意力迅速轉移到物理學習中來,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然后出示兩張圖片,第一張請同學們思考跳高時為什么要用到海綿墊子?第二張請同學們思考如果飛來的是一塊石塊,他敢去頂嗎?為什么?學生的積極性會很快被調動起來,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進一步參與到學習中來。在這個時候我告訴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能夠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

物理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熱機》,第一部分是說教材:

  一、說教材

  《熱機》編排在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第四節(jié),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內能以及內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轉化 ,這為本節(jié)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熱機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的一個重要實例,因此本節(jié)內容是內能一節(jié)的應用與深化。通過本節(jié)學習,讓學生知道常見熱機的種 類、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中能量轉化的情況,教材這樣安排充分的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課程理念

  二、說學情

  九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可以分析一些簡單直觀的現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引導和點撥,本節(jié)內容中的汽油機工作過程利用動畫展示,這樣比較直觀形象,既彌補了學生空間想象的不足又激發(fā)了學習的欲望和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四沖程汽油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2.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3.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熱機效率

  過程與方法:1.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了解可以利用內能來做功

  2.利用圖片、動畫講解四沖程汽油機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

  3.通過學生討論了解燃料的熱值和熱機效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圖片、動畫,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閱讀科學世界“現代汽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汽油機工作原理以及能量的轉化過程,燃料的熱值

  教學難點:熱機中的能量轉化及損失,了解熱機效率

  五、說教法

  采用講授法、討論法、歸納法相結合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通過實驗、圖片、動畫 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師生一起討論得出結論,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的教學原則

  六、說學法

  1.通過觀察現象,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2.通過觀察動畫,會用語言描述汽油機工作過程

  3. 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對討論結果進行歸納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視頻演示內能做功實驗,視頻結束讓學生描述實驗現象并分析歸納能量轉化 情況,從而引出熱機概念,師生共同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熱機種類,內燃機是生活 中常見的熱機,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介紹內燃機

  二、進行新課

 。ㄒ唬┙處熃榻B內燃機的種類:講明是根據氣缸內燃料的不同將其分為汽油機和 柴油機。本節(jié)重點講汽油機的有關內容,柴油機與它大同小異

  1.介紹汽油機的構造和一個沖程的概念,目的是使學生在觀察動畫時能更清楚的了解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中各部分構造的運動情況

  2.多次動畫演示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過程,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進氣門、排氣門的開關情況、活塞上下運動情況,演示結束后教師引導啟發(f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描述一個工作循環(huán)的過程,并分析歸納出熱機的工作原理

  3.討論以下問題: 1).汽車在開動前,是如何使內燃機起動的?

  2).在四個沖程中,哪些沖程發(fā)生了能量轉化?

  3).哪個沖程使汽車獲得了動力?

  結合這三個相關問題強調汽油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情況,了解汽油機的實際應用,以此強化學以致用的觀點

 。ǘ┙榻B燃料的熱值:

  1.燃料的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燃燒過程中,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分析得出: 相同質量的`不同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是不同的, 從而引入熱值

  1).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符號:q

  2).根據概念學生歸納:熱值定義式及導出式:q= Q放/m, Q放=mq

  33).單位:J/kg, (J/m)

  4).通過讓學生解釋:小資料中一些燃料的熱值的物理意義,以此來強化熱值的

  概念既可以用質量來衡量,也可以用體積來衡量

  如: 木炭: 3.4×107J/kg

  物理意義:1千克木炭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是3.4×107J

  煤氣: 3.9×107J/m3

  物理意義:1立方米煤氣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是3.9×107J

  2.熱機效率

  1)通過學生討論:燒水時,煤氣燃燒放出的熱量能全部被水吸收嗎?這個問題,引出如何提高燃料利用率,并以鍋爐為例說明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

  2)利用能流圖讓學生了解燃料燃燒產生能量的去向,并根據箭頭的粗細比較各 部分能量的多少,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兩點知識:

  ①通過對能流圖的分析得出熱機效率的定義:

 、谌剂先紵a生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來做有用功,大部分被廢氣帶走,因此設法利用熱機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如熱電站;

  三、課堂小結

  以師生問答的形式小結,教師提問,學生回憶并回答

  四、課堂練習:主要以填空和計算題為主,達到鞏固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的目的

  五、布置作業(yè):做課程練習的本節(jié)內容

  六、板書:

  第四節(jié) 熱機

  1. 熱機定義:

  2. 汽油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3. 燃料的熱值和熱機效率

物理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環(huán)節(jié)一,地位與作用。

  地位: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中的基礎。如果我們把所有力學現象看作一座大廈,那么牛頓三大定律則是這個大廈的奠基石,牛頓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頓第一定律定義的慣性系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牛頓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頓第一定律基礎上。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礎的基礎,是否領會這一物理規(guī)律,不僅影響學生對這一章的學習,而且會影響整個物理課程中力學部分的學習。

  作用:前面我們學習了簡單的運動,又知道力學一些簡單知識,牛頓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礎上將運動和力聯(lián)系起來的一條紐帶一座橋梁,是進一步分析和處理直線運動和力學問題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冊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本節(jié)、本章的重點。

  環(huán)節(jié)一:學習狀況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實驗結果,部分外推假設、部分定義所構成的一個復合體,就其定義本身的表述學生不難記住,但初二學生由于接觸物理時間比較短,學生平均年齡比較低,抽象思維能力及認知結構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頓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難度,怎樣形成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及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認識由直觀的感覺上升到科學理性認識則是本節(jié)的難點。

  環(huán)節(jié)二、目標、重點、難點確定: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教材和大綱。

  本節(jié)重點:牛頓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確定本節(jié)教學目標、難點:了解理想實驗推得物理規(guī)律方法。

  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德育目標。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而是在大量經驗事實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概括,推理總結出的一條規(guī)律。

  (2)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3)了解理想實驗推得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

  牛頓第一定律是一節(jié)物理規(guī)律教學課。

  2、德:培養(yǎng)學生以事實為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學習方法,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的思維

  3、情感目標:注意師生間溝通,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知識目標上針對本節(jié)特點對學生提出,了解、理解、知道三個層次,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脈絡,把握重點部分。以往教學實踐中證明,物理規(guī)律是物理基礎知識部分比較難學的部分,學生往往只注意背定義、記公式、做習題而忽視了對物理概念及規(guī)律的理解,以至于豐富的物理含義被形形色色的數學符號所淹沒。面對這一現象在這一節(jié)教學中突破重點上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1)首先在引題上創(chuàng)設情境,以毛主席詩詞“坐地是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為開端,引導學生從宏觀上復習運動現象,故而知新,提供新舊知識聯(lián)系的支點,使學生感到新知識并不陌生,便于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識結構中,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有利于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2)通過物理實驗進行啟發(fā)誘導

  A:做課本中小車演示實驗,讓學生對此實驗進行認真、仔細觀察以獲得足夠的感性材料。

  每次實驗前向學生交代清楚實驗的條件和做法,使學生找出實驗中哪些條件不變,變化的是什么條件,不變:同一小車、同一斜面、讓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變化:三種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再針對實驗結果,提出問題,讓學生運用滲透比較,分析綜合等研究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引導起變化的原因,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動腦筋思考問題,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得越遠”為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

  B:其次通過上面的演示實驗,簡單介紹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結論。突出他的理想化實驗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實驗雖然不能實現,但都有可靠的事實基礎,因而推理是合理的。

  c:在此基礎指出牛頓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以事實為依據總結出一條經得起時間和實踐檢驗的一條真理,牛頓第一定律。

  3:在教學突出重點中,對定律中關鍵詞語進行說明,各種易犯的錯誤進行分析,糾正學生頭腦中原有的錯誤生活觀念以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由于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實驗和觀察基礎上大膽而合理的確良外推,它只是一種基礎假設,由于不存在絕對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因此這條定律無法直接用實驗來證明,它的正確性在于它推得結果與客觀事實相吻合,形成對比知道知識的發(fā)展過程由錯誤正確完善學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其框架,把握重點和關鍵。投影牛頓第一定律

  一、沒有力的作用,運動物體就要靜止下來(錯誤)

  二、運動物體如果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永遠運動下去。(正確)

  三、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完善)

  環(huán)節(jié)五:難點突破

  牛頓第一定律雖已建立,但學生對其建立過程仍比較生蔬,常不能予以接受因此造成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理解不深入,不透徹,形成難點針對此現象采取了,實驗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使直觀實驗與抽象受力分析相結合的起來,這樣做到了使其難點先簡后繁,先定性,后定量;先具體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解決方法,使其難點被逐步得以解決,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和理想實驗推得物理規(guī)律方法。

  二、程序安排:

  本節(jié)課在程序安排上針對學生特點主要采取了如下程安排:

  1、引題,創(chuàng)新情境,復習提問導入新課。形成新舊知識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

  2、重視物理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猜想,推導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3、重視各種變成恰當的應用,對其定律中學生不易接受的地方和關鍵詞語進行解釋,使牛頓第一定律得以鞏固,理解定義、特定的含義。

  4、在此引導說明,對其進行加深,從而形成深刻印象,通過不同層次聯(lián)系,加強基礎與習題的配備,能夠及時反饋學生認知情況,從而調整教學加經改進,體現以學生為主、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5、歸納總結。由學生回憶本節(jié)學到了什么為主線,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更加清晰,明確、系統(tǒng),從知識結構上把握新內容,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經過這一回顧,讓學生會用科學方法去研究問題,從而進一步發(fā)展了思維能力設計。

  6、定量作用:讓學有余力的同學進一步提高,學習困難的同學加深對本節(jié)特點及基礎知識理解認識,為之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學習進行如下設計。

  (1)明確目標,激發(fā)動機(在復習運動和力基礎上)

  (2)新舊聯(lián)系,指引注意。

  (3)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實物、小車實驗)

  (4)討論分析形成結論。如果物體不受摩擦力作用,那么物體運動情況又會怎樣呢?讓學生思考,講座得出結論,從而養(yǎng)成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

物理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動能勢能的概念、

  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分析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

  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實驗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敢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諷

  教學重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探究影響動能的因素、

  教學難點:勢能的概念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舉例說明法

  教學用具:斜面、鋼球、木塊、彈簧、皮球、投影儀及自制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斜槽,并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梢娢锢韺W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二、新課教學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吭谀緣K一側(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并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多少不盡相同。如狂風能吹倒大樹,而微風只能使樹枝搖動。進而通過演示實驗,概括出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課本圖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賹⑼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大。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谏厦娴膶嶒灡砻麂撉驈妮^高處滾下時具有的動能大。那么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可通過觀察實驗來得到結論。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蹞Q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2、勢能:物體由于運動的原因而具有動能,物體還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學們都玩過用橡皮筋彈射紙彈的游戲,拉長的橡皮筋能給紙彈一個力,并推動紙彈移動一段距離,從而對紙彈做了功。同樣拉彎的弓,壓縮的彈簧也能夠做功,它們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解釋彈性形變:物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fā)生的形狀變化,叫做形變。如果外力撤消,物體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彈性形變。如:拉長的彈簧,壓扁的皮球,彎曲的鋼鋸條,上緊的`鐘表發(fā)條等。

  利用課本圖1—4的實驗,闡明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為節(jié)省課堂時間,課前將兩個性質相同彈簧,按照課本圖1—4壓縮到不同的長度。先后將拉緊彈簧的繩燒斷,兩次砝碼被彈起的高度不同。彈簧壓得越緊,放松時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彈性勢能越大。

  被舉高的重物,也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里。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如:舉起同樣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鉛球落下時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勢能大。鉛球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引導學生討論樹上結的蘋果是否具有重力勢能?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能

  夠做功只是說物體具有了做功的“本領”,但不一定做了功。樹上結的蘋果雖然沒有做功,但只要它從樹上掉下來就能做功,所以我們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3、能量的單位: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聯(lián)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

  4、想想議議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飛機失事,是由于飛鳥碰在飛機上,飛鳥為什么能使飛機失事?

 。2)在一空戰(zhàn)中,飛行員覺得旁邊有個東西跟著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來是顆子彈,這種情況可能嗎?子彈為什么不傷飛行員?

 。3)樓頂平臺上放一塊磚,磚對平臺有沒有重力勢能?對地面有沒有重力勢能?

 。▽⑦@3道題,預先寫在投影片上,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得出:運動是相對的,飛鳥相對于飛機速度很大,故動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壞機內的人和機器;子彈相對于飛行員,速度為零,動能為零,故飛行員抓住子彈就像我們平常拿起鉛筆一樣;高度也是相對的,磚對平臺沒有高度,故沒有重力勢能,磚對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勢能)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計:

  動能和勢能

  1、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

  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

  3、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彈性勢能——物體由于彈性形變具有的能量。

  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tǒng)稱勢能。

  4、能量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j。

物理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讓學生學習有關溫度的知識,包括溫度的含義和溫標的規(guī)定,溫度的測量工具——溫度計的構造和原理:會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

  溫度是熱學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學習全章的基礎。溫度計作為一種基本測量工具,在后面的熱學實驗中要經常用到,正確使用溫度計既是一種基本技能,又是進一步學習熱學知識及其它知識的基礎。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對溫度的概念沒有直接硬性給出,也沒有停留在字面討論上,而是把視野擴展到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構成影響的溫室效應,從關注整個人類生存的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溫度知識的欲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因此本節(jié)課在學生整個物理知識體系中是比較重要的一課。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溫度的概念,能說出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2)知道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過程與方法

  觀察溫度計的構造。練習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嘗試對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等社會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增強環(huán)保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溫度的概念貫穿本章始終,是學習物態(tài)變化的基礎;會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是基本的實驗技能,所以溫度概念建立和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難點:由于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限制,對于攝氏溫度計的分度方法——“等分法”,以及溫度計測溫原理中的“轉換法”和“放大法”,學生主要依靠想象來接受,不容易理解,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本節(jié)是全章的入門,可以從“溫室效應”出發(fā),引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溫度”的關注,引起思考,進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1.溫度和溫度計

  關于“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學生對這種說法并不陌生,這與學生頭腦中的前概念也基本相吻合,因此,教師可直接從“冷、涼、溫、熱、燙”等描述中引導學生總結出: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不必作進一步解釋。

  活動1:憑感覺能判斷“冷”和“熱”嗎?

  “活動1”的目的是:通過具體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僅憑感覺判斷冷熱是不可靠的,應使用溫度計來準確測量溫度,應鼓勵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去。

  在這個活動的基礎上,可以直接引出溫度計的教學。為了讓學生領會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建議在教師的示范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自制一只溫度計模型。

  使一個小藥瓶的橡皮蓋上用大鐵釘扎一個小孔,將飲料吸管穿過小孔,由于橡皮本身的彈性,扎孔處會和吸管接合緊密。將小藥瓶內灌滿紅墨水,再把蓋子緊蓋在小藥瓶上,會有部分紅墨水上升到吸管中,形成液柱。

  學生將自制的溫度計模型先放入熱水中,再放入冷水中,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并思考:液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液體溫度計的測溫原理是什么?學生經過實驗很快總結出: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來測量溫度的。另外,不同小組的學生可能會采用不同粗細的飲料吸管制成溫度計模型,可讓不同小組將他們的溫度計模型放入同一杯熱水中展示,經過對比學生就會發(fā)現:相同情況下,吸管越細,液柱上升或下降得越明顯,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溫度計模型中“放大法”思想。

  教師聯(lián)系這個自制的溫度計,引導學生思考:列舉此溫度計的優(yōu)點和不足,如何把它改進為方便攜帶,又可讀數的溫度計?從而引出溫度計構造及刻度方法的教學。

  活動2:觀察溫度計

  活動2的目的是通過觀察液體溫度計的構造和刻度,掌握攝氏溫標正確的讀法和寫法,為下面正確的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打好必要的基礎。通過觀察溫度計,使學生體會到,和刻度尺一樣,任何一種測量工具,使用前,都應先觀察它的量程、分度值,然后才能正確的操作。

  觀察溫度計的構造時應把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發(fā)給學生,再結合掛圖、實物投影等多媒體手段,使學生能粗略說出溫度計的基本構造:玻璃外殼、液體泡、毛細管、液體、刻度和符號。

  2.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比較容易,學生日常生活中也使用過溫度計,所以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演示一下用溫度計測溫度,大家一起找問題,從而總結出溫度計使用的時候的思想注意事項:

  (1)估量程:選擇合適量程的溫度計,每個溫度計都有它測量的溫度范圍,如果待測物體的溫度超出這一范圍,不但測不出溫度值,而且還可能損壞溫度計。

  (2)莫碰壁:溫度計的液體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還不能與杯底、杯壁接觸,否則測量結果不準確。

  (3)在水中:讀數的時候溫度計要保持在液體中,不能拿出來讀數。

  (4)要平視:讀數時,視線應與液柱上表面相齊平。

  (三)鞏固提升

  讓學生觀察體溫表的構造與一般溫度計的不同,教學時可追問這樣設計的原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體溫表的使用技能。

  (四)小結作業(yè)

  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給與評價;

  作業(yè):讓學生自己閱讀關于熱島效應的資料,分析產生熱島效應的原因

  五、板書設計

物理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時間和長度的測量工具及其國際單位。

  2、過程與方法

  觀察并動手操作這些測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善于利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他們勇于探索科學實踐的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測量時間和長度的多種途徑。

  教學難點:怎樣進行時間和長度的準確測量。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法、實踐法。

  教學用具:秒表、教學演示刻度尺、學生用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直接測量速度的工具?由v=s/t,要測量物體的速度,必須要測量什么?

  學生大膽舉例,大膽回答。

  二、新課教學

  1、時間的測量

  讓學生討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和用具。鼓勵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①時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②學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鐘內脈搏跳動的次數,然后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長度的測量

 、匍L度的單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進制)

 、跍y量長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

  ③學生活動: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

 、軐W生討論并活動:如何較準確測出硬幣的.直徑、一頁紙的厚度、細銅線的直徑?

  總結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測量結果=數字+單位

  3、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qū)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

  錯誤可以消除。

  三、課堂小結

  請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四、布置作業(yè):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一、時間的國際單位:秒,符號是s

  常用單位:小時(h),分(min)

  二、長度的國際單位:米,符號是m

  常用單位:千米(kin)、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換算:1m=10-9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三、誤差:真實值和測量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只能減小,不能消滅。

物理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和學情

  本節(jié)課內容在老教材中為選學內容,只要求學生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際,常識性的了解本節(jié)知識。新教材顯得比較活潑,富于變化,多了學生的參與活動,變枯燥為生動形象。本節(jié)教材的編寫體現了兩個特點:一是突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二是強調了研究自然現象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學生對于顏色有初步的了解,對于七種顏色,學生嘴上說的是呱呱叫,“赤、橙、黃、綠、青、藍、紫”,這種說法不但錯誤,而且很少有同學真正觀察過七種顏色,所以白光的色散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通過前面聲現象和光現象的學習,已經有了初步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由于個體間的差異,仍會有部分學生無法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實驗來,因此色散現象的探究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色散現象。物體的顏色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顏料的三原色不同。

  (二)過程與方法

  探究光的色散和顏料的混合,體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探究性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三、說教學資源

  教師用:多媒體、電視機、投影儀

  學生用:三棱鏡、肥皂水、吸管、水槽、水、平面鏡、白屏、各色的透明膠片、各色的彩紙、放大鏡

  四、說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是按照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梳理反思深化問題、應用練習反饋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授課過程注重了以下兩點:

  1.注重自然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從自然科學論的高度來指導教學活動,堅持運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動手、動腦,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團體的協(xié)作來完成整個的探究過程,努力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

  五、說教學過程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幅畫面---藍天、綠樹、紅花,創(chuàng)設多彩的情景,然后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對于顏色,同學們都了解哪些呢?你還想知道什么呢?這里我們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將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之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解決這些問題。

  對于“光的色散”我是這樣啟發(fā)學生設計實驗的。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以下三個問題:

  1.在漆黑的夜晚,你還能看到物體這些漂亮的顏色嗎?

  2.是誰把世界打扮的如此五彩斑斕?

  3.看看窗外的太陽,太陽光是五顏六色的嗎?那你見到過太陽光出五顏六色的光嗎?

  緊接著多媒體展示彩虹圖片。向學生解釋陽光透過雨滴時發(fā)生了多次的折射而產生了這種美妙的現象。而后引導學生根據彩虹的形成道理,利用桌上的器材,也找到類似彩虹的彩色條紋,并觀察是哪幾種顏色。在實驗中,可能有的小組會直接地用吸管吹出肥皂泡,要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案現象更穩(wěn)定和便于觀察。最后歸納總結得出光的色散。這里要對學生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的.描述予以糾正。

  讓每個小組推薦一位代表上臺來用放大鏡觀察電視機的彩色畫面,讓學生歸納得出彩色的畫面是由紅、綠、藍三色混合而成的,得出色光的三原色。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會什么是三原色,接下來又為學生做了一個演示實驗:在兩臺投影儀上分別放上紅色和綠色的膠片,這樣在屏上就會得到紅光和綠光,而后讓兩束光交匯,觀察交匯處得到的顏色。當然在這里也可以換成其它顏色的透明膠片多進行幾次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

  “透明物體的顏色”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我們怎樣證明什么色的色光能透過某種顏色的膠片呢?學生很自然地想到用各種色光去試試,教師緊接著進一步地提示,我們手頭沒有那么多顏色的色光怎么辦?從而引導學生想到用色散實驗得到的光,完成了課本3.5-5的實驗,得出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的結論。這么做既完成了新知識的探究,而且還復習應用了前面的知識,做到了前后呼應。

  有了上面的實驗做鋪墊,不透明物體反射什么色的色光實驗就可交給學生自主地完成。

  為了更進一步地掌握物體的顏色,大屏幕出示一道練習題:一幅多彩的油畫用紅光照射,我們會看到什么現象?

  “顏料的三原色”如果用實驗探究的手段來進行的話,可能好長時間也得不出結論,授課任務得不到完成,所以“顏料的三原色”我把它做為課外探究的題目,讓學生查閱資料或向喜歡繪畫的請教,并在課后完成不同兩種顏料的混合。

  最后出示幾道評價題,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作以檢測。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科學探究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于條件和本人教學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地方也不盡人意,比如做光的色散實驗,實驗室中不可能每個座位上都有充足的陽光,用白熾燈效果又

  不明顯,如何突破這一瓶頸,使每一個同學都能真正“動”起來,而不是留于形式,這是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去探索的。再如“用放大鏡觀察電視畫面”的實驗,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下來看一遍,這可以做為家庭小實驗讓學生完成。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03-11

物理說課稿12-17

物理重力說課稿12-18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初中物理說課稿02-16

物理《質量》說課稿12-01

物理單擺說課稿12-01

精選物理說課稿九篇01-19

物理電學說課稿03-11

【精選】物理說課稿9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