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物理說課稿范文匯總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物理說課稿 篇1
本章從機械運動入手,講述運動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物理的基礎,所以本章的教學 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加速度。
本節(jié)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運動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基礎,所以學好本節(jié)內容有利于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結合本節(jié)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同學們的科學素養(yǎng),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yǎng)同學們。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運動的快慢(即位置變化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來描述。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知道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在描述運動快慢方面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4。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方向。
5。理解直線運動中加速度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及其加速或減速運動之間的聯(lián)系
過程與方法:
初步了解極限思想在建立瞬時速度概念時的作用,了解比值定義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同學們區(qū)別物理概念的能力,培養(yǎng)同學們的抽象思維能力。
如果能抓住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也就把握了本節(jié)的要領。高一同學們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他們容易接受相對形象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而對相對抽象的加速度 普遍感到困惑。所以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平均速度、瞬時速度以及它們的區(qū)別;教學的難點是: 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物體的運動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現象,同學們對物體的勻速運動已有自己的認識,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同學們在教師的指導下,知道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引導同學們分析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體驗它們的區(qū)別,利用類比的方法指導同學們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使同學們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綜合運用講授法、類比法、討論法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引導同學們的積極思維。
說學法
同學們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以“同學們?yōu)橹行摹保又匾曉诮虒W過程中對同學們的學法指導,引導同學們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初中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同學們簡要復習位移的概念后,為了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引入新的物理量(速度),再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指導同學們利用類比的方法研究 速度的變化的快慢來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體驗類比的方法,體會比值定義法在物理中的運用。通過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讓同學們在輕松、自主、討論的課堂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同學們主動接受新知識,加上例題的鞏固,再回到物理概念的理解。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先進行速度的教學后進行加速度的教學,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快慢作為加速度的.基礎,再用類比的方法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符合簡單到復雜的認知過程。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復習位移的概念后,教師舉例(物體有各種各樣的運動,不僅不同的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不一樣,且同一物體在不同時段的運動快慢程度也可以不同。并請同學們舉例:如 蝸牛爬行,飛機起飛等)引導同學們思考:如何比較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運動快慢?激發(fā)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1)平均速度:教師提出問題:物體做機械運動時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即發(fā)生了位移),但運動的快慢如何描述?引導同學們思考,和具體討論兩種簡單的運動快慢的描述:位移相同比較時間,運動的時間相同比較位移。在討論位移和時間都不同時采用位移和時間的比值來描述(比值大,運動快;反之則慢)。從而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或 ),這樣同學們知道為什么要引入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了解比值定義的方法。教師利用教材中的圖2—22和表2—3,讓同學們明確求的是哪一段時間,哪一段位移的平平均速度。
(2)瞬時速度:讓同學們討論與交流:得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物體運動的快慢,但不能描述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快慢,在給出瞬時速度的概念。體會極限思想在物理中的運用,了解實驗室怎樣測瞬時速度,并總結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
。3)加速度:通過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來引入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利用教材的例題,幫助同學們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有正、負之分,并理解正、負號的意義;進而突破加速度概念的教學難點。通過交流,教師總結: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同學們學習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布置作業(yè)。(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 :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同學們?yōu)橹行摹,以物理概念為基礎,積極倡導同學們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同時還要根據同學們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2
開場白: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上物理引言《奇妙的物理現象》,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說,本節(jié)課題的設計思路。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啟蒙課,引言則是啟蒙課的開篇。向孩子們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展示五彩繽紛、充滿神奇的物理世界。通過引言學習讓學生們初步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物理學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學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們對物理世界有一種新奇感、求知欲,產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引言體現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引言可見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僅要從知識與技能方面培養(yǎng)學生,而且還將注重從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良好的思維習慣,有根據的懷疑精神,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等。
2、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物理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知識目標(1)通過觀察、實驗活動,初步感受物理現象的奇妙,激發(fā)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力目標(2)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初步體驗觀察的方法,能根據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提出簡單的科學問題。
情感目標(3)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從而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使學生們對物理世界有種新奇感、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難點是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實驗。
二、說教法
物理課是八年級學生接觸的一門新課程。這門課對于部分八年級學生來說簡直有點“談虎色變”,因為聽哥哥姐姐或高年級同學說物理最難學,所以對物理課已經產生逆反心理和畏難情緒。要改變同學們對物理課的偏見,必須用“興趣”心理去戰(zhàn)勝他們的“逆反”心理。心理學理論指出對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難忘的。而引言課是八上物理的第一節(jié)課,所以我精心設計,力求把它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們一接觸物理,就對它產生極大的興趣和美好的印象。本節(jié)課我采用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方法,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教師邊演示、邊導控,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并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在教學中,我著重指導學生如何觀看演示實驗和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對實驗結果做出猜想,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們討論研究,啟發(fā)學生對物理現象提出問題。因為這是初中物理的第一節(jié)課,對于這些物理現象,無需讓學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并產生追根究底的欲望,獲得科學研究方法的初步體驗,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薄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幾幅圖片(如蔚藍色的天空、從樹上掉下的蘋果、浮在水面上的鋼鐵輪船等)和一段二胡曲。從幼年起我們就對自然界中的現象懷有好奇心和神秘感,一個個現象覺得就是一個個謎,總想把它們打開,為了揭開其中的奧秘,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病 進行新課
。1)觀察有趣的物理現象
本活動包括兩個簡單的演示實驗。完成這兩個實驗本身并不難,教師也無需花費力氣去講解實驗的原理,但在整個活動中要讓學生參與到對問題探究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實驗結果做出猜想,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們討論研究,啟發(fā)學生對物理現象提出問題,對于提出有獨到見解問題的學生要給于鼓勵。例如,放在玻璃罩里的長、短兩只蠟燭,誰先熄滅的演示實驗,實驗前,先讓學生猜一猜究竟是那只蠟燭先滅,引導學生討論,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實驗,實驗時控制條件可得出不同的實驗結果。實驗完成后,在啟發(fā)學生思考實驗現象,并對實驗現象提問。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會提出各種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fā)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可以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接著做水煮金魚的演示實驗。實驗前讓學生猜一猜,實驗后,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fā)興趣。
。2)動手做一做
這是學生第一次獨力觀察物理現象,我采用同座位的兩個同學為一小組的方式進行。
活動(1)透過盛水的玻璃杯看書本上的字,你發(fā)現了什么?請同學們做個小小科學家,實驗前先猜測結果,再做實驗驗證你的猜測是否正確。比賽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發(fā)現的物理現象最多。實驗時,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觀察和思考時間。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物理現象并說出自己的各種發(fā)現。如從杯子側面觀察發(fā)現書本上的字是變大了;發(fā)現書本離玻璃杯越來越近,書本上的字就越來越大;書本離玻璃杯越來越遠,書本上的字就越來越小,其間還有一個字體左右反向的過程;從杯口向下觀察的情況等。教師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再請同學們將自己沒有發(fā)現的物理現象做實驗驗證。教師不要刻意追求學生得出完整的觀察結果,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最后請同學們參與探究活動。
。2)隔著玻璃板、課本、搪瓷盤、塑料板等物品,磁鐵對鐵釘的吸引會變化嗎?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發(fā)現了許多物理現象,也產生了許多疑問,要想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等你們學習了物理以后,就能將這些謎一個個打開。
3、 課外作業(yè)
(1)調查一下,你周圍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現象和問題?
。2)做以下的小實驗:
[1]將一個生雞蛋放進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漸向水里加食鹽并使其溶解,注意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并對這個現象提出問題。
。2]小心地把水、食用油(每種一小杯)沿著杯壁依次緩緩倒入深玻璃杯內,然后再放入一粒葡萄或一小段蠟燭。將你觀察到的現象畫下來并提出問題。
4、 板書設計
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
第一節(jié) 奇妙的物理現象
一、 觀察有趣的物理實驗
二、 動手做一做
物理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和學情
本 節(jié)課內容在老教材中為選學內容,只要求學生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際,常識性的了解本節(jié)知識。新教材顯得比較活潑,富于變化,多了學生的參與活動,變枯燥為生動形 象。本節(jié)教材的編寫體現了兩個特點:一是突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二是強調了研究自然現象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學 生對于顏色有初步的了解,對于七種顏色,學生嘴上說的是呱呱叫,“赤、橙、黃、綠、青、藍、紫”,這種說法不但錯誤,而且很少有同學真正觀察過七種顏色, 所以白光的色散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通過前面聲現象和光現象的學習,已經有了初步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由于個體間的差異,仍會有部分學生無法設計出科學合 理的實驗來,因此色散現象的探究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色散現象。物體的顏色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顏料的三原色不同。
(二)過程與方法
探究光的色散和顏料的混合,體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探究性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三、說教學資源
教師用:多媒體、電視機、投影儀
學生用:三棱鏡、肥皂水、吸管、水槽、水、平面鏡、白屏、各色的透明膠片、各色的彩紙、放大鏡
四、說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是按照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梳理反思深化問題、應用練習反饋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授課過程注重了以下兩點:
1.注重自然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從自然科學論的高度來指導教學活動,堅持運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動手、動腦,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團體的協(xié)作來完成整個的.探究過程,努力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
五、說教學過程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幅畫面---藍天、綠樹、紅花,創(chuàng)設多彩的情景,然后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對于顏色,同學們都了解哪些呢?你還想知道什么呢?這里我們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將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之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解決這些問題。
對于“光的色散”我是這樣啟發(fā)學生設計實驗的。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以下三個問題:
1.在漆黑的夜晚,你還能看到物體這些漂亮的顏色嗎?
2.是誰把世界打扮的如此五彩斑斕?
3.看看窗外的太陽,太陽光是五顏六色的嗎?那你見到過太陽光出五顏六色的光嗎?
緊 接著多媒體展示彩虹圖片。向學生解釋陽光透過雨滴時發(fā)生了多次的折射而產生了這種美妙的現象。而后引導學生根據彩虹的形成道理,利用桌上的器材,也找到類 似彩虹的彩色條紋,并觀察是哪幾種顏色。在實驗中,可能有的小組會直接地用吸管吹出肥皂泡,要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案現象更穩(wěn)定和便于觀察。最后歸納總結得 出光的色散。這里要對學生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的描述予以糾正。
物理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夠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再學習過程中能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物理學習服務。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識感性化;復雜的概念,簡單化。
三、德育目標:
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多面性。
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討論,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步驟: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以下構想:
一、導入新課
(1)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圓周,這樣的運動是很常見的,同學們能舉幾個例子嗎?(例:轉動的電風扇上各點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勻速圓周運動
(1)用通過放錄像讓學生感知衛(wèi)星做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相等的弧長。
(2)并出示定義: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棗這種運動就叫勻速圓周運動。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
a:分析: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運動的時間t增大幾倍,通過的弧長也增大幾倍,所以對于某一勻速圓周運動而言,s與t的比值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b:線速度
1)線速度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
2)線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線速度的大小
4)線速度的方向 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5)討論: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是不變的嗎?
6)得到: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運動,因為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角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2)角速度等于 和 的比值
3)角速度的單位是
c:說明: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 是恒定的
d:強調角速度單位的寫法rad/s
(3)周期、頻率和轉速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 叫周期, 叫頻率; 叫轉速
2)它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3)它們的單位分別是什么?
C:閱讀結束后,學生自己復述上邊思考題。
(4)線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間的關系
a:過渡:既然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都是用來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b:用出示思考題
一物體做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
1)它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_____ ,用T表示。它在周期T內轉過的弧長為 ,由此可知它的線速度為________。
2)一個周期T內轉過的角度為_______,物體的角速度為________。
c:通過思考題總結得到:
d:討論
1)當v一定時, 與r成反比
2)當 一定時及v與r成正比
3)當r一定時,v與 成正比
(二)例題討論(用課件出示)
三、分組探究
利用網絡資源探究“神州飛船”, 把學生大體分成兩組,各組先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為了降低學生上網查詢的難度,我利用校園網設計一個專題欄目,把網上有關神州飛船的資料集中到這個專題網頁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充分的信息,然后由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鍛煉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敏銳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證據的科學態(tài)度,這正是我們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物理說課稿 篇5
1、“電磁感應”是在第三冊“電流的磁效應”和第五冊“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后進行的教學,使學生對“電與磁相互作用的內容”有了較完整的認識,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識的自然延續(xù);“電磁感應”為以后學習發(fā)電機的內容打下理論基礎,并為學習能的轉化和守恒提供前置知識,具有啟后作用。
2、法拉第電磁感應的發(fā)現,為電能的大規(guī)模應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充分說明了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近二年半自然科學的學習,已具備了電、磁的初步知識,知道了電能產生磁和磁場對電流的有作用等方面的知識,也初步具備了電學實驗操作技能和初步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但理性思維的能力還不強,在分析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知道是法拉第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2、能描述電磁感應現象,分析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3、列舉影響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和影響電流的因素。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
2、培養(yǎng)分析、歸納能力,
3、培養(yǎng)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性和求知欲。
2、培養(yǎng)實事求是記錄實驗現象的態(tài)度。
3、感受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理解電磁感應現象。
教學難點:
1、對“切割磁感應線”的理解。
教學策略:
1、變演示實驗為演示與學生隨堂實驗并進。
2、采用實驗探究法。
3、輔助于多媒體課件解決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實驗設計,實驗觀察,歸納,交流,實驗設計,實驗觀察,歸納,交流,新問題提出,
一、情景創(chuàng)設:
1、多媒體播放“電的使用”問題產生(電從何來)
學生提出猜想:(電池?發(fā)電機?摩擦起電?)
2、復習電流產生的磁場(奧斯特)導引學生猜想,問題2能用磁場產生電流嗎?
二、設計、操作實驗并交流結果
(教師引導實驗設計、操作)演示實驗與學生隨堂實驗同時進行。
交流實驗結果
。1):能用磁場產生電流。
問題3:利用磁場產生電流是否需要條件;(學生提出假設:“要”或“不要”)
實驗條件控制:
。1)閉合或斷開電路
。2)不同方向移動導線(與磁感應線垂直、斜、平行)
交流結果
(1)電路斷開不能產生電;導線運動方向與磁感應線方向平行不能產生電流。
“利用磁場產生電流”需要條件。
閱讀課文,描述電磁感應現象,
難點解釋:多媒體課件演示實驗,重點演示切割和沒有切割。
學生列舉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閉合、一部分、切割)
。ㄑa充指出如果電路沒有閉合,導體兩端會產生感生電壓)
問題4:感應電流的方向?
教師提示考慮因素(磁場方向與導線切割方向)
學生自已設計實驗、操作。
交流結果。
。1)感就電流的方向與磁場方向和切割磁感應線方向有關。
小結:
法拉第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從而為發(fā)電機的發(fā)明打下了理論基礎,使人們對電的大規(guī)模利用成了可能。。。
學生交流對電磁感應的看法。(現象、條件、結果、應用、體會等)
提出思考題:
電磁感應中能量是怎樣轉化的,(互相交流、并閱讀課本)
作業(yè):
1、配套練習相關作業(yè)。
2、完成調查報告:電在我家中
物理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節(jié)課所要講授的運動的快慢是在學習了機械運動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運動的有關知識。這節(jié)課既是對運動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它擔負著承前啟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學物理運動學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處理解決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因此,這節(jié)課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分析在運動路程相同時,通過比較時間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在運動時間相同時,通過比較運動路程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在運動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的情況下,通過比較在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路程長短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從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單位,通過利用公式的簡單計算來掌握速度單位的換算;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區(qū)別,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學情分析
速度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體的探討。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降低教學梯度,注重基礎教學,同時,盡量運用實物演示、多媒體課件等使教學形象直觀。每個知識點都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fā),經過分析歸納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學有所得,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根據上述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能進行速度單位間的換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現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2).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有初步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具有對科學求知欲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體驗戰(zhàn)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ㄒ唬┲攸c:
1.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ǘ╇y點:
1.速度單位的換算
2.利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下面我重點講一下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故事激趣------觀察比較------形成概念-----應用新知----加強鞏固-----體驗成功-----歸納總結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運動的視頻資料。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發(fā)現問題:視頻中物體有什么共同點?運動情況都一樣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并得出結論:視頻中的物體都在運動,有的運動得快,有的運動得慢。然后,引出新問題: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這樣,利用視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的實例分析入手,來引出要解決的教學問題,易于學生輕松的融入到課堂氣氛中去,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觀察比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龜兔賽跑
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開始階段誰跑的比較快?判斷依據是什么?最后裁判認為誰跑的比較快?判斷依據又是什么?
以小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上的氣氛,讓同學們暢所欲言,積極參與,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比較,并互相討論,充分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較、討論中得出結論,使學生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并能描述所觀察現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學生從交流討論中找到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開始階段兔子跑得快,是因為在運動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跑的路程長。最后裁判認為烏龜贏得比賽,是因為在整個比賽過程中,路程相同而烏龜花的時間少。
據此,對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進行總結并提出新問題:若路程、時間均不相同時,又該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這樣,采用邊觀察、邊引導分析,層層設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組織教學,通過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看”、“想”、“說”等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物理教育的教學目標。
展示問題:學校的百米冠軍的成績是12s,而24屆奧運會一萬米比賽冠軍的成績是28min,怎樣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
老師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激疑啟思,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啟迪學生的智慧,使學生通過演練得出:可以比較他們在1秒內或1分鐘內通過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單位時間,得出并理解速度度的物理意義是什么,這樣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體會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根據速度的定義直接得出速度的計算公式和單位以及它們的符號含義,并能進行單位換算。
在講解單位換算時,要引導學生根據時間單位和長度單位來逐步的推導出米/秒與千米/小時之間的換算關系,使學生慢慢的領會和理解單位之間是如何換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學會理解的記憶,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3.應用新知,加強鞏固,體驗成功。
利用多媒體展示例題:
例題1: 瓊斯以10秒75的成績獲得女子100米短跑金牌, 請運用知識計算出美國田徑運動員瓊斯百米短跑的速度.
解: v=S/t=100m/10.75s=9.30m/s
答: 美國田徑運動員瓊斯百米短跑的速度為9.30m/s
例題2: 例題:五指山至?诘穆烦虨220Km,一輛汽車從五指山市開往?,這輛汽車的速度是55Km/h,幾小時后可以到達??
已知:S=220Km ,v = 55km/h
求:t
解:根據公式 v=s/t得
t=s/v
=220km/55km/h
=4h
答:這輛汽車4小時后可以到達?。
例題3: 例題:20xx月7月12日,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劉翔在洛桑田徑黃金聯(lián)賽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遜保持了13年之久的110米跨欄世界紀錄,則這項記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輛正在行駛的摩托車的速度表指示為30km/h,哪一個速度比較大?
解:
利用公式v=S/t計算出劉翔的速度為
v1=S/t=110m/12.88s=8.54m/s
摩托車的速度為
v2=30km/h=30/3.6m/s=8.3m/s
所以,劉翔的速度比摩托車的大。
第一道題是公式v=s/t的直接應用,這道題比較簡單易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做出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第二道題是根據五指山市本地的實際情況編寫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變形,學會變形公式的應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無處不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第三道題涉及單位之間的換算,教學難度稍大一點,目的是讓學生領會速度的物理意義。
通過這三道習題的講解,讓學生養(yǎng)成先分析題意,再規(guī)范解題的良好習慣。
勻速直線運動的引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想想議議的內容,使學生知道頻閃攝影也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兩幅圖中兩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不同,通過比較分析來引出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同時指出,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在日常生活中幾乎見不到,因為它是一種理想化的運動。我們有時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簡化物理問題,會近似的把一些運動看做是勻速直線運動。
老師簡單介紹變速運動、平均速度,使學生注意區(qū)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課堂小練習:
1)單位換算:
(1)21.6 km/h=____m/s
。2)5 m/s=____km/h
2)汽車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駛,1 min通過了1800 m的路程,汽車的速度是
A.1800 m/s B.108 m/s C.90 m/s D.30 m/s
4.歸納總結
最后,再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把本節(jié)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養(yǎng)成先學習后總結的良好習慣,并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ㄒ唬┙谭ǎ簡l(fā)式教學、觀察比較法、多媒體演示
為了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就應遵循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就決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學,要重視直觀性,即以直觀為基礎來進行物理概念的教學。本節(jié)課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對生活中實際事例的觀察比較來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的區(qū)別。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有了直觀的感覺認識,再結合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通過對物理現象的觀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通過比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二)學法:觀察實驗討論、對比歸納、練習提高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分析點撥和幫助下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為主,老師的提問分析為輔進行的。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列舉學生熟悉的事例,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循序漸進的歸納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體課件能較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行觀察,分析現象。更能方便的進行對比、歸納,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練。通過練習,來學會應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以及速度單位的換算。再次,通過動手做實驗,來加深對速度的物理意義的領會。
六、說板書設計
為了體現我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容易理解,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運動的快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2.速度的定義: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速度的計算公式:
v=s/t
常用單位:千米每小時(km/h)
換算關系:1m/s=3.6km/h
。二)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2.平均速度公式:v=s/t
七、作業(yè)布置:
1.1m/s=_____km/h
72m/s=_____km/h
10m/s=_____km/h
15km/h =_____m/s
2.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別是3.5 km/h, 64m/min,1m/s,則三人的速度的關系是?
3.汽車以25m/s的速度行駛了2h,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__________km.
4.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人對著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聲,聽到回聲經過的時間是( )
。.1.25s B.0.625s C.0.8s D.2.5s
八、效果評價:
通過這節(jié)課師生的共同學習和探討,同學們基本能夠掌握速度公式及其變形,能夠運用速度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同學們也學會了從生活中發(fā)現物理問題,并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類問題,使物理知識有效的運用到生活中去。
物理說課稿 篇7
目的:
了解光電效應的產生條件、規(guī)律及光子學說。了解光的量子性,會用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現象。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對實驗事實加以解釋的能力。
器材:
光電效應演示器,應急燈,紫外線燈,X射線管,感應圈,靈敏檢流計。
重、難點:
從實驗現象總結出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經典理論在解釋光電效應遇到的困難。
教學過程:
一、引言:
師:前幾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人們在研究光的本性過程提出的幾種有代表性的學說。(簡單回顧光的微粒說和波動說的發(fā)展過程)自從麥克期韋提出光的電磁說,赫茲又用實驗證實了麥克斯韋的理論后,光的波動理論發(fā)展到了完美的地步?墒牵怆娦陌l(fā)現又給光的波動理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實驗研究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并且通過分析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弄清為什么波動理論無法解釋光電效應現象。 評: 點明課題,強調已經十分完美的理論又受到新的'實驗事實的挑戰(zhàn),引起學生的懸念,激發(fā)求知欲。
二、新課進行。
1、介紹實驗裝置。
師: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光電效應實驗裝置。(分別介紹鋅板、銅網、高壓電源、檢流裝置,一邊介紹,一邊在黑板上畫出整個裝置的示意圖)
評: 介紹裝置后畫出裝置示意圖,將具體的較復雜的實驗裝置變?yōu)楹喢鞯陌瀹嫞怀隽嗽,有助于后面對實驗事實的進一步分析。
師: 現在我把高壓電源接通,檢流裝置接上,為什么檢流計不發(fā)生偏轉?
生:(集體) 電路還處于斷開狀態(tài)。
師: 哪一部分斷開?
生: 鋅板和銅網之間。中間是空氣,不能導電。
師: 對,F在讓我們用紫外線照射鋅板,大家注意觀察。(介紹紫外線燈,用紫外照射鋅板,檢流計指針偏轉)
師: 剛才用紫外線照射鋅板時,看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生: 看到檢流計指針發(fā)生了偏轉,說明電路中出現了電流。
師: 這電流可能是哪種原因產生的?
生: 可能是紫外線使空氣電離,也可能是紫外線使鋅板飛出了電子。
師: 對。這兩種可能性都有。但是,如果我們用銅板代替鋅板,則指針不會發(fā)生偏轉,這樣,排除了哪種可能性?
生:(集體)排除了空氣被電離的可能性。
師: 這樣,我們就知道,鋅板在紫外線的照射下,飛出了電子,這種物體在光照下有電子飛出的現象叫光電效應;在光照下從物體中飛出的電子叫光電子,電路中的電流叫光電流。(板書:光電效應,光電子,光電流)(板畫:光電效應的形成過程)
評: 這一階段介紹什么是光電效應。從演示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實驗現象,為下面的研究光電效應規(guī)律作準備。
物理說課稿 篇8
尊敬的的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必修2第七章第七節(jié)《動能和動能定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說課,教材分析,學生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主要學習一個物理概念:動能;一個物理規(guī)律:動能定理,通過前幾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某個力對物體做工就一定對應著某種能量的變化。在本章第一節(jié)追尋守恒量中,學生也知道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那么物體的動能跟那些因素有關,引起動能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都是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深化了對功的理解,對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拓展了求功的思路,也為下一節(jié)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并為用功能關系處理問題打開了思維通道,因此本屆內容在本章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是關建的一節(jié),是重點的一節(jié)。
二、學生學情
深入了解學生是上好課的關鍵,我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如下:
。1)學生已經知道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2)學生已經認識到做功必然引起對應能量發(fā)生變化。
(3)學生已經知道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可以把力學量與運動聯(lián)系到一起。
。4)通過三年多物理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的概念、單位以及符號
2、理解動能定理及其物理意義
3、理解做功的過程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能定理的推導,體會演繹推理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動能定理演繹推理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2、通過動能定理應用的學習,領會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yōu)越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動能公式和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難點:通過對動能定理的理解和應用,加深對功、能關系的認識。
關鍵點:動能定理的推導
四、教法學法
教法(主要采用探究發(fā)現法):
1、直觀演示法、問題探究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興趣)
2、活動探究法(理論推理)
3、集體討論法(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分析歸納總結)
學法:觀察思考、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五、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引出課題
2、實驗演示,分析影響動能的因素
3、理論推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4、拓展延伸,引出動能定理
5、典例引領,內化反思
6、反思總結,加深記憶
。ㄒ唬┍菊碌谝还(jié)“追尋守恒量”告訴我們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上一節(jié)我們探
2那么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具體的表達式如何究了功和速度的關系得出了呢?
出示課題:動能和動能定理
。ǘ⿲嶒炑菔荆治鲇绊憚幽艿囊蛩
演示觀察實驗思考:
(1)從高度相同質量不同的小球滾到底端誰的速度大?誰做的功多?誰得動能大?
(2)從高度不同質量相同的小球到低端誰的'速度大?誰做的功多?哪個的動能大呢?
(3)總結一些動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以達到引發(fā)學生興趣為目的)
結論:質量大,速度決定動能大小。
3、理論推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情境展示: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移動L,速度由V1增大到V2。
提出問題:學生推導
1、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是多大?
2、物體的加速度多大?
3、物體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間有什么關系?
4、綜合上述三式,你能推導得出什么樣的式子?
5、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1) 它包含了影響動能的兩個因素:m和v
(2) 這個過程末狀態(tài)與初狀態(tài)的差,正好等于力對物體做的功
(3) 它涵蓋了我們前面探究得到的結論W∝V
2.于是我們說質量為m的物體,以速度v運動時的動能為Ek
。1)概念:
。2)動能的標矢性:
。3)動能的單位:
(4)動能式狀態(tài)量還是過程量
4、拓展延伸,引出動能定理,組織學生一起進一步分析例1的推導結果:提出問題:
。1)等式左邊W的意義
(2)等式右邊意義是什么?
。3)此式的又表達了什么意思?
。4)結論.上面關系表明:
概念:合外力在一個過程中對物體做的功,等于物體在這個過程中的動能變化。這個結論叫做動能定理。
。1)W為合力所做的功,公式右邊代表著變化量
(2)當物體在變力作用下或者是做曲線運動時,動能定理也同樣適用。
5、典例引領,內化反思
例2一架噴氣式飛機質量為m=5000kg,起飛過程中從靜止開始滑跑。當位移達到L=530m時,速度達到起飛速度v=60m/s。在此過程中飛機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飛機重量的0.02倍。求飛機受到的牽引力
6、反思總結,加深記憶
1、為什么動能定理能解決變力問題?
2、建立動能和動能定理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3、建立動能定理經歷了那些過程?
4、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課堂小結)?
目的(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認知過程、結果進行自我檢查)
物理說課稿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道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
能用實例說明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能解釋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之間相互轉化的簡單現象、
初步了解機械能守恒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認識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的過程、
動手設計實驗,勇于探索自然現象和身邊的物理道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心機械能與人們生活的聯(lián)系,有將機械能應用于生活的意識、
樂于參加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教學方法:實驗演示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用具:粉筆、滾擺、單擺、上發(fā)條的玩具小車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手持粉筆頭舉起。以此事例提問:被舉高的粉筆具不具有能量?為什么?
學生回答提問后,再引導學生分析粉筆頭下落的過程。首先提出,當粉筆頭下落路過某一點時,粉筆頭具有什么能量?(此時既有重力勢能,又有動能)繼而讓學生比較在該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筆頭的重力勢能和動能各有什么變化?(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
在粉筆頭下落的過程,重力勢能和動能都有變化,自然界中動能和勢能變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們共同觀察滾擺的運動,并思考動能和勢能的變化。
二、進行新課
機械能:讓學生分析靜止在桌面上的粉筆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勢能)繼而讓學生分析在空中下落的粉筆具有什么能?通過分析得知下落的粉筆既有動能,又有勢能。
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一個物體既有動能,又有勢能,那么動能和勢能的和就是它的總機械能。
實驗1:滾擺實驗。新-課-標-第-一-網
出示滾擺,并簡單介紹滾擺的構造及實驗做法。事先應在擺輪的側面某處涂上鮮明的顏色標志,告訴學生觀察顏色標志,可以判斷擺輪轉動的快慢。
引導學生復述并分析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開始釋放擺輪時,擺輪在最高點靜止,此時擺輪只有重力勢能,沒有動能。擺輪下降時其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少;擺輪旋轉著下降;而且越轉越快,其動能越來越大。擺輪到最低點時,轉動最快,動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勢能最小。在擺輪下降的過程中,其重力勢能逐漸轉化為動能。
仿照擺輪下降過程的分析,得出擺輪上升過程中,擺輪的動能逐漸轉化為重力勢能。
實驗2:單擺實驗。
此實驗擺繩宜長些,擺球宜重些。最好能掛在天花板上,使單擺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動,以便在黑板上記錄擺球運動路線中左、右最高點和最低點的位置。分析單擺實驗時,擺球高度的.變化比較直觀,而判斷擺球速度大小的變化比較困難,可以從擺球在最高點前后運動方向不同,分析擺球運動到最高點時的速度為零,作為這一難點的突破口。順便指出像單擺這種往復的運動,在物理學中叫做振動。
綜述實驗1、2,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實驗3:彈性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
演示課本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實驗。實驗可分兩步做。首先手持著木球將彈簧片推彎,而后突然釋放木球,木球在彈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內運動。讓學生分析在此過程中,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第二步實驗,讓木球從斜槽上端滾下,讓學生觀察木球碰擊彈簧片的過程。然后,依據課本圖1—7,甲→乙圖和乙→丙圖分析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的過程。得出:動能和彈性勢能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自然界中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事例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較直觀,例如:物體從高處落下、瀑布流水等這些事例也可以讓學生列舉,說明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有些事例比較復雜,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條曲線(拋物線)運動過程中,動能和勢能是如何相互轉化的呢?(板畫足球軌跡,依圖分析)很明顯,在上升過程中足球的重力勢能增加;在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接著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點時不再上升,說明它向上不能再運動。所以,足球在上升過程中,速度逐漸變。辉谙陆颠^程中速度又逐漸變大。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階段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在下降階段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運行過程中,也發(fā)生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衛(wèi)星由近地點
向遠地點運行時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向重力勢能轉化。直到遠地點時,動能最小,重力勢能最大。衛(wèi)星由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時,重力勢能向動能轉化。在衛(wèi)星運行過程中,不斷地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計:
機械能及其轉化
1、動能與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
2、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3、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的轉化,機械能是守恒的。
教學后記: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12-17
物理說課稿03-11
物理重力說課稿12-18
物理單擺說課稿12-01
物理《質量》說課稿12-01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初中物理說課稿02-16
精選物理說課稿九篇01-19
【精選】物理說課稿9篇01-27
高三物理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