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物理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三物理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物理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物理說課稿1
說教材:
《牛頓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與運動”第3節(jié)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礎,所以本章內容教學的好壞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容有:
1、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2、牛頓第三定律。
3、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qū)別。
本節(jié)講述研究物體間相互作用的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結合教材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頓第三定律,能用該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3、能區(qū)分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
過程與方法:
學習研究物理現象,總結規(guī)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本節(jié)的重點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教學的難點是: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區(qū)別。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指導學生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教師通過實例來引導學生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并利用實物或作圖法進行分析,進一步的區(qū)別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歸納總結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在學習了牛頓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礎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來引導學生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實驗探究,分析、總結實驗結論?偨Y出牛頓第三定律。并通過實例講解,使學生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教師舉生活中的實例,學生覺得很簡單,這時教師把例子轉化為物理模型,進行受力分析。定性的說明力是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
教師復習:力的概念,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并舉例說明。那么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那么桌面會對手有力的作用嗎?引導學生作圖分析,教師引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問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著怎樣的關系?提供實驗儀器:兩個彈簧測力計。學生進行分組設計實驗,討論、歸納總結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在學生對牛頓第三定律的形成過程有了體驗后,教師給出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用一些概念辨析的題目來幫助學生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從中,學生有疑難點是: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這是教師通過舉例,作圖分析,詳細講解來區(qū)別,并列表對比分析。
相同點及不同點
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線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一定是同性質的力同時產生、消滅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一對平衡力同一物體力的性質不一定相同不一定同時產生、消滅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
教師總結本節(jié)的內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布置作業(yè)。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三物理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掌握了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去探討合運動與分運動的等時性、獨立性原理!捌綊佄矬w的運動”是《物理》(第一冊)第五章《曲線運動》中很重要的一節(jié)內容。對《平拋物體的運動》一節(jié)的學習研究,既是對前面知識(如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復習與應用,也是為學習下一節(jié)的《圓周運動》打下基礎,更是為學生研究復雜運動提供思路。因此,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至關重要,它對學生在學習運動學、動力學方面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全日制《物理》教學參考書和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物理》這門課程,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能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及其應用,了解物理學與其他科學以及物理學與技術進步、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原則,以及學生的學習現狀,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將要完成的教育、教學目標如下:
、胖R目標:使學生掌握平拋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能分析平拋物體的運動是水平方向的直線運動和垂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
、颇芰δ繕耍号囵B(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從實驗得出規(guī)律的能力。
、堑掠繕耍号囵B(yǎng)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tài)度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而且能夠用運動的、變化的觀點去分析理解事物。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依據
多年的教學經驗使我體會到:學生對于《平拋物體的運動》一節(jié)的學習普遍感到不難,表面上容易理解。但容易出現“一看就明,一做就錯”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學生未能深刻理解和深入研究平拋物體運動的全過程,這與一般的演示實驗只有粗略的定性說明而沒有準確的定量研究所造成的。為此,我把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定為:平拋物體的運動過程。而教學重點定為:平拋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二、說學生
學生的基礎及接受能力是學生能否接受新知識的關鍵,而作為授課的老師也必須根據學生的基礎及接受能力去傳授新課。從本節(jié)課來說,學生雖然已掌握了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等知識,但畢竟是初步的,且“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剛學完,還未能充分利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理論去分析、解決難度較高的問題,如本節(jié)的“平拋物體的運動”。另外,本班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且差距較大。本節(jié)還要借助《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為引入點和突破點。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更好地完成本節(jié)的教學任務,讓學生盡快理解難點、掌握重點,針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準備借助電教設備和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使用教具和操作電腦,使學生能直觀感覺知識的正確性,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去探索證實知識的正確性,進而過渡到平拋物體運動規(guī)律的掌握及定理的推導和運用,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說教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但實際上,教必有法。現代的教育觀明確指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根據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決定采用實驗演示、多媒體演示、啟發(fā)、引導、探索、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先利用多媒體及實驗演示,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啟發(fā)、引導,使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還通過堂上練習,進行知識的.鞏固,一環(huán)靠一環(huán)的教學過程,加上多媒體提供的大量信息,使學生的心理達到一種“欲罷不能”的興奮狀態(tài),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教學原則。另外,根據本節(jié)的內容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盡快掌握本節(jié)的教學任務。我決定出除了采用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外,還準備了大量的多媒體素材,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工具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強化學生的記憶力,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說過程
1、復習舊知識
主要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強調速度、位移的合成是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強調合運動與分運動的等時性、獨立性原理,并提出復雜的運動可以分解為簡單運動的指導思想。
。、導入新課
由多媒體播放飛機投彈的電影畫面,要求學生細心觀察炸彈的運動軌跡。多媒體的聲、光、畫面的強烈刺激,會制造一種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情境,使學生產生了一種要研究探索的思想準備后,才引入新課:平拋物體的運動。
。场⑼黄齐y點,掌握重點
⑴演示實驗和多媒體軟件的定性研究
利用教材提供的演示實驗:要學生明白,該實驗裝置是讓兩個小球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一個是作平拋運動,另一個是作自由落體運動。實驗時,要求學生耳靜聽兩球落地時碰撞地面時的聲音,同時用眼細心觀察兩球的運動軌跡。改變兩球離地的高度,重復做此實驗,學生們會發(fā)現實驗結果是一致的,則可定性說明:平拋運動在垂直方向是自由落體運動。再利用多媒體播放自制教學軟件:用數碼攝像機三個小球從同一高度、同一時刻開始運動,其中一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一個用垂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一個作平拋運動,通過多媒體軟件的合成,播放時逐格播放,使學生清楚地觀察到各小球的瞬時位置,并讓學生觀察到任一時刻,作平拋運動的小球在垂直方向與自由落體運動的小球在同一高度,在水平方向與勻速直線運動的小球同一位移。利用軟件進行重復,使學生容易得出結論:平拋物體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也就是說:平拋物體的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垂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评门nD第二定律進行定量分析
平拋物體的運動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的作用,沒有加速度,所以是作勻速直線運動,在垂直方向只受重力的作用,所以是作自由落體運動。這樣不難得出平拋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并指導學生推導出平拋物體的運動任一時刻的速度和位移公式。
4、反饋練習,歸納總結
為了突出本節(jié)所學的知識,利用教材提供的例題、練習和自編的測試題,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鞏固所學的知識,并從中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強解釋,再通過歸納總結,強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使學生能把本節(jié)的知識記牢并能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五、結束語
本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實驗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平拋物體的運動過程,并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從而形成直觀、確切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形成平拋物體的運動的概念、理解平拋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突破了難點,掌握了重點。
高三物理說課稿3
一、說教材分析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直線運動第六節(jié),本節(jié)內容是運動學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礎之上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總結,又是以后學習動力學知識的基礎,所以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活躍,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剛剛學習過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有一定的了解;已經有了采用觀察、歸納、討論、公式、圖象等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學生對物理新內容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發(fā)展不夠均衡。
三、說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克服以往“重知能、輕情感”的缺點,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所有目標都較為具體,這樣做是為了使目標具有可操作性,也利于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思想。
四、說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策略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建立速度和位移公式。突出策略: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探究使學生對兩個公式的建立過程有深刻的認識;通過例題訓練使學生知道如何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
本節(jié)教學難點是平均速度公式,突破策略:運用具體實例,使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有較多的`感性認識,Flash課件輔助,使學生理解可以由v-t圖象導出位移公式,再回頭印證前面的感性認識是正確的。
五、說設計的特色或亮點
教學設計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強調讓學生先認識再探究進而掌握運動的規(guī)律;勤動手、善用腦進行再創(chuàng)造,使能力獲得全面培養(yǎng)。
教學設計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制作Flash課件,動畫展示v-t圖象推導位移過程中2等分時面積差異大,4等分較小、8等分更小、16等分比8等分更小、推到無窮時沒分別,幫助學生理解這種無限分割,逐漸逼近的方法,突破學生思維障礙。學案的設計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思想,探究規(guī)律部分有提示,給學生以引導作用;課堂練習部分選用了與課本例題相似的題目,在題目之前有特別提醒,提醒學生解答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課后練習選用課本上的例題,題目之后有提示,提醒學生完成后與課本例題對比,尋找不足,規(guī)范解答,充分利用課本例題的示范作用。最后的閱讀題利用課本閱讀材料上一個小小的印刷錯誤設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示中用到一些語氣詞,目的是為了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板書體現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及方法,層次分明,對學生歸納總結起到示范作用。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實例引入讓學生觀看“神六”起飛、汽車剎車體會什么樣的運動可以看成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豐富感性認識。
第二環(huán)節(jié)由汽車加速實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兩種推導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環(huán)節(jié)用同樣的實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這里方法一因為平均速度是難點,所以教師要用具體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平均速度的公式,再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和剛剛所學的速度公式就可以推導出位移公式。對于方法二用v-t圖象推位移公式,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給出關鍵詞組提示學生,在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的基礎生,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無限分割逐漸逼近”的思想,理解可以用v-t圖象上圖線下方圍成的面積計算位移的數值,由學生自己計算,得出位移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再次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與方法,教師點評。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練習本環(huán)節(jié)給出兩個例題(例題2為備用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再點評,提醒學生解答這類題必須先畫運動過程草圖;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選擇公式求解;解答過程的書寫格式必須規(guī)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三物理說課稿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壓強》,根據新課標理念,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過渡句)首先,我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壓強》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壓強的概念既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章內容的主線,壓力和壓強的知識是對前面學力作用效果的延續(xù),又為后面學習液體壓強做基礎,因此學好本節(jié)課內容對全章有重要意義。
(過渡句)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要我們充分的了解學生的特點:
二、說學情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并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jié)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jié)內容學生之前已有了壓力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過渡句)通過比較知識點間的聯系,以利于后續(xù)的應用。因此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壓強以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了解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習控制變量法,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提高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過渡句)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壓強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難點】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五、教學方法
(過渡句)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币虼宋也捎玫慕虒W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談話法、練習題法。
(過渡句)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六、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環(huán)節(jié):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出示圖片:展示兩個體重差不多的人,穿與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舉出駱駝為什么不會陷進沙里,蚊子口器為什么容易刺破皮膚,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壓強。(板書)
【設計意圖】正如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這樣的問題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著想知道這是為什么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時我將分別演示兩組實驗:(1)在同一塊海綿上放兩個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個砝碼;(2)實驗保持與上一次乙實驗相同,丙實驗把小桌反過來放在海綿上,再在小桌上放一個瑪法。
我將引導學生根據兩次實驗的現象總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板書)(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并說明:上述實驗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接下來我將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稱之為壓強,定義為: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并提問由學生根據概念寫出壓強的字母表達式以及單位?根據比值定義法,P=F/S,單位N/m2。我將補充:壓強單位除了N/m2外,還有專有名稱:帕斯卡(Pa),并且1N/m2=1Pa。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認真觀察實驗,這樣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于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
最后講授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板書),我通過出示一些生活實例的圖片:推土機的寬鏈條、美工篆刻刀的刀頭、火車上的破窗錘、火車軌道下面鋪設枕木,原因是什么?學生會說出:推土機的鏈條和火車軌下面鋪設的枕木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地面的壓強。篆刻刀和破窗錘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我將總結: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新課講授完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出示一道練習題,應用壓強公式進行解決: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書所受的重力為3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2m2,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并且通過這個題目也能將本節(jié)課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最后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
在小結時,我會結合板書來總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在課程結束后給學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識體系。
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我會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請同學們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來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事例。
七、板書設計
(過渡句)最后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設計,知識點由易到難的排布,重難點突出,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抓住本節(jié)課的核心。
高三物理說課稿5
各位老師: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學過程、教法與學法、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展開我今天的說課。
首先是教材分析:《自感與互感》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2第四章第六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作為電磁感應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在學習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電磁感應的實驗現象,它是前四節(jié)內容的延續(xù),另外本節(jié)課中,學生將正式接觸到在實際電路中的感生電動勢和動生電動勢的分析,可以為后面的交變電流的學習打下基礎。所以,本節(jié)具有非常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jié)教材還有特別多的電路分析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重視實驗和歸納的習慣,也為以后的電磁學的學習作了必要的準備。
第二是學生分析:對于學習了一段時間的物理的高中生而言,雖然抽象邏輯思維在個體智力發(fā)展中開始占優(yōu)勢,但在很大程度上,這時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從小小的實驗現象引入概念,能夠更為有效的`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概念。同時,高中生興趣愛好日益廣泛,求知欲與好奇心強烈,對學習和科技活動有極大的興趣和愛好,所以活躍的課堂氣氛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真正融入到整堂課的學習互動當中。此外,學生在前幾節(jié)中已經學習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感生電動勢和動生電動勢等相關知識,對自感與互感可能存在一定的了解,但是還缺乏嚴密的科學認識,同時不容易接受“自感”這一概念。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大綱和新課標的要求,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互感與自感現象;
理解互感與自感的定義;
掌握互感與自感現象產生的原因,能夠解釋互感與自感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觀察,認識自感與互感現象,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的能力;
是學生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體會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略自感互感現象的奧妙,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從生活出發(fā),使學生認識認識自感與互感現象;
引導學生分析分析自感與互感現象的本質;
教學難點:
自感與互感現象產生的原因;
解釋生活中其他的自感與互感現象;
下面進入本次說課的重點——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強調寓教于樂,師生互動的教學特色,突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在演示小燈泡的“閃亮”現象的同時,一起分析探究產生小燈泡閃亮現象的原因,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突破了本節(jié)知識的難點。在“閃亮”現象演示實驗中,以提問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充分思考,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釋實際問題,使得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真正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教學理念。恰到好處的課堂練習及問題討論,及時解決了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的疑問,減輕學生負擔更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后作業(yè)幾道實驗現象分析題,摒棄題海戰(zhàn)術,啟發(fā)學生思維,既熟悉了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真正實現本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最后,板書設計,基于知識的內在聯系,用簡潔、清晰地展現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有助于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并與課件形成很好的互補。
高三物理說課稿6
一、說教材:
《磁鐵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磁鐵》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指導學生認識磁鐵最基本的性質————磁性。為下一步學習磁鐵的兩極和指南針等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本課教學內容分為3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鐵。
這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目的是調動學生回憶曾經玩過和見到過的磁鐵,已獲得對磁鐵的初步認知。一方面,交流我們曾在什么地方看到過磁鐵,知道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另一方面,交流我們認識的磁鐵的形狀以及磁鐵的名稱。激發(fā)學生表述自己的經歷和體驗的愿望。從而激發(fā)起他們進一步研究磁鐵的興趣。
第二部分: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
這部分首先是讓學生通過猜想和實驗感知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然后通過對比、討論的方法找出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進一步認識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是鐵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都一樣嗎。
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都一樣嗎?這部分是以一個問題的形式提出來的,怎樣來研究這個問題?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書上提供的兩個范例,相信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能設計出實驗方法來。比如用磁鐵的各個部位去吸引一堆回形針,觀察磁鐵的各個不同部位吸引的回形針的數量是不是一樣多;還可以分別用同一塊磁鐵的不同部位去靠近同一根大頭針,觀察磁鐵的各個部位能把大頭針吸引過來的距離是不是一樣,以檢驗磁鐵哪部分磁性強。如果學生都想不到呢?教師可把它作為一個問題提出,然后讓學生用實驗來驗證。通過這一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檢測學生對于“磁鐵兩極磁性最強”是不是真正認識、理解了,另一方面,也進一步驗證了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是否一樣。
在探究了磁鐵各部分磁性強弱后,教材通過文字告訴學生“磁性最強的地方叫磁鐵的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边@時,學生們可能會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例如:“每種磁鐵都有兩個磁極嗎?”等等,借助這些問題,就會延伸出學生課內或課外的探究活動。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探索,讓學生知道磁鐵有磁性、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2、指導學生探索,知道磁性最強的地方是磁鐵的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建立“磁極”的概念并認識磁鐵各部分磁性的強弱、
能力目標:
1、能根據現象進行猜想、推測、并能通過實驗驗證從而發(fā)現規(guī)律,親歷一個完整的探索過程、
2、能不斷的提出一些問題,自己設計研究方案去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揚聲器一個,防盜報警門模型一個。
觀察演示: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huán)型磁鐵等形狀不同的磁鐵、
分組實驗:磁鐵、塑料勺、鐵湯勺(食堂有)、鐵勺、鐵鑰匙、銅鑰匙、回形針、大頭針、鐵釘、牙簽、橡皮塞、塑料尺、紙片、棉簽等、
三、教學策略、方法及過程:
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一個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認識磁鐵的磁性。本課分六個環(huán)節(jié)來展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魔術表演,導入新課
教師表演《喇叭變話筒》
課堂開始,我先出示一個喇叭,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嗎?學生一定會說是喇叭,我說是話筒。學生感到驚訝,同時產生認識上的沖突,明明是喇叭怎么會是話筒呢,接下來我就對著喇叭說話,音箱里傳出響亮的聲音。學生驚呆了,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借此機會向學生道明其原因。其實喇叭和話筒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即可當喇叭用也可當話筒用,因為喇叭和話筒上都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你們猜是什么?老師指著底部的磁鐵,學生恍然大悟說是吸鐵石。吸鐵石還有一個科學名叫……學生齊答:磁鐵。老師板書:磁鐵(引出課題)
強化課題:磁鐵俗稱吸鐵石,不過在課堂中我們要注意科學語言,我們應該把它叫……學生齊答:磁鐵。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喇叭為道具,把喇叭當話筒用,讓學生在物體識別上產生沖突,進而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興趣從而產生探究欲望,讓其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為新課做好鋪墊。
(二)、交流我們知道的磁鐵、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鐵嗎?
預計學生可能說:磁性黑板、冰箱門、鉛筆盒。
你們看到的磁鐵都有什么形狀呢?誰來說?
預計學生可能說: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環(huán)形。
我出示常見的磁鐵問:你們能給這些磁鐵取名字嗎?讓學生說……
為了便于我們的實驗研究,科學上根據磁鐵的形狀特點統(tǒng)一取名為: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huán)形磁鐵和方形磁鐵等。
板書: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huán)形磁鐵
。ū经h(huán)節(jié)的設計注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交流自己所見過的磁鐵,讓學生根據磁鐵的形狀為磁鐵起名稱,大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ㄈW生猜想并驗證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
。1)、玩磁鐵:
這個部分內容我是通過玩磁鐵這一開放性的活動展開的,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話方式:你們玩過磁鐵嗎?玩過的請舉手,學生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接著問:想不想再玩磁鐵呢?投影出示活動要求:1、看哪一組同學的玩法最多,發(fā)現的密秘最多。2、老師在你們桌上放了許多物體,你們猜一猜,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然后做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并在表格中能被吸住物體名稱后劃“√”不能吸住物體名稱后劃“×”5分鐘后宣布活動結束,指名學生匯報玩磁鐵中所發(fā)現的新問題和實驗結果。
(2)、了解磁性:
老師分別在黑板上貼出“能被吸住”和“不能吸住”兩張卡片。根據前面學生的匯報情況,指名一個小組上來把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物體名稱的紙片分類貼在黑板上。問:這些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學生預計會說:都有鐵的成份或者說都是鐵做的。師:說得很好,這說明磁鐵它有一個什么性質呢?預計學生會說:“能吸鐵”。師:出示一張卡片,上寫有“能吸鐵”。學以至用:老師今天來得匆忙,沒有帶雙面膠,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不用雙面膠,怎樣把這張小卡片貼在黑板上?生:上來用磁鐵貼上。借此機會問:你是怎么想到的呢?預計學生會說:因為黑板是鐵的,磁鐵能吸鐵所以把紙片吸在黑板上了。師:那么我們把磁鐵能吸鐵的這個性質叫磁性。(板書:磁性。)
。ㄟ@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玩磁鐵的活動力圖讓學生玩出新花樣,發(fā)現更多現象,產生更多質疑,同時又賦予一定的任務,有了任務就有了目標。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和實驗要求,通過猜想、驗證的過程去感知并認識磁鐵的磁性。當中設計了一個上黑板貼卡片的活動,讓整個課堂動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最后設計了一個問題,老師沒帶雙面膠如何把卡片貼黑板上,學生馬上會想到用磁鐵,并讓學生上黑板來完成貼卡過程。這一設計是為了考察學生對“磁性”的理解程度和應用。形成一個完整的“磁性”概念,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充分的體現新課程的精神,為下一步研究磁極奠定基礎。)
高三物理說課稿7
一、 說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是高三物理八?荚嚕兾魇20xx屆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I卷講評。
二、 說學生現況
理綜物理I卷共8個選擇題,其中涉及力學部分考點的有4道題,涉及電磁部分考點的有4道題。從學生的答題情況看,力學部分得分率較高,最好的是15題追及和相遇問題,電磁部分得分率較低,最差的是20題的電磁感應現象的判斷和小計算。I卷集中反映出學生兩個問題,一是電磁部分掌握較差,二是復習不扎實,考慮問題不全面。
三、 說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通過分析試卷,查漏補缺,明確問題,矯正錯誤,并尋找出現錯誤的原因。
2、能力目標:通過典型錯誤的`分析、矯正,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試卷評講,增強學習信心;培養(yǎng)認真審題,仔細做題的好習慣。
四、 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典型錯誤出錯原因的剖析與矯正
教學難點:典型題目解題思路探究與解題方法分析
五、 說教學方法
啟發(fā)引導、合作探究、講練結合
六、 說教學過程
三段:自主階段——合作階段——反思階段
(一)自主階段
一、教師試卷分析
1、學生得分情況與考查知識點:(PPT展示)
2、老師評析總體答題情況,表揚取得較好成績的學生。
二、學生自主糾錯
要求:對基礎性的試題,概念性的問題由學生參考課本及輔導書在個人能力范圍之內先獨立糾錯。
(二)合作階段
三、小組合作討論
要求:小組內互助,對自己還不能改正的題目,主動向小組其他同學請教,鼓勵答題正確的同學將自己的解題思路、方法講給本組答題錯誤的同學,重點是探索方法和思路。
四、師生共同探究
目的:知識建構,方法建構
要求:對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說出自己錯誤的思路、解題方法,其它小組有能力幫助解決的請代表進行講評,學生之間都不能解決的或分析不清的,教師重點講評。
五、考點補償訓練
要求:限定時間,完成對點訓練題
六、反思總結提升
要求:學生根據《八?荚囎晕曳治鰣蟾鎲巍,對本次考試涉及的考點,自己的致錯原因、對存在問題的反思、近期目標、對老師的期望和建議等進行反思總結。
【課堂小結】 檢查教學目標的落實
1、錯因歸納 2、知識建構、方法建構
【作業(yè)布置】完成本次考試的考試分析報告單
七、說設計意圖
高三物理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本冊書中,第十七章《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學習電功率、家庭電路等后續(xù)章節(jié)的必備知識。本章本身就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電學的重點之一。而《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一節(jié)十分重視科學方法的滲透,重視科學探究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利用“控制變量法”對“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關系進行一個定性分析,是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因此,這是學生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以及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后的進一步總結深入,也是掌握電學最重要規(guī)律之一《歐姆定律》的前提。
同時,本節(jié)內容的探究實驗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它涵蓋了探究的七個基本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通過這部分的學習使學生深刻領悟科學探究的意義,掌握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了小組合作的`交流意識。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的三個基本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間的關系的實驗方法,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電流、電壓、電阻等電學基本知識,為我們本節(jié)對“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定性關系進行探究做了鋪墊。但由于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層次有所差別,而且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距,所以常出現“一聽就懂,一丟就忘,一用就錯”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目前學生在分析處理問題時缺乏具體的思路與方法。
根據本學段學生心理和年齡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水平,針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課程標準我擬定了以下教學重點與難點。
三、重點與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詳細分析,本節(jié)課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發(fā)現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從而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因此,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設計與連接實際電路既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與此同時,組織好學生運用表格法、圖像法等科學方法進行實驗數據的處理分析,也是本節(jié)的難點之一。
四、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與學生實際情況分析,為有效突破本節(jié)教學重點與難點,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設置了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掌握連接實際電路的方法與技巧。
2.過程與方法:
、僭诮處熞赃f進式設問方式的引導下,能夠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設計,從而掌握“控制變量法”的運用;
、谕ㄟ^實驗數據的處理,掌握實驗數據處理的常用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生自身經歷探究實驗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谕ㄟ^小組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
五、教學方法
為成功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教與學方面,本節(jié)課主要牽涉到以下方法:
1.教法方面
針對本節(jié)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限于探究的形式,而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采用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引導探究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具體方法包括:遞進式提問法、討論法、分組探究法、師生互動法等。通過學生分組實驗,相互討論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并且通過具體的實驗設計掌握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的方法,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2.學法方面
本節(jié)課的主體是學生,主要內容是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得出結論。因此在學習本節(jié)內容時,學生主要使用的學習方法有:小組實驗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學生通過利用各種學習方法,能夠順利完成課堂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了自身的綜合能力。
六、教學設計
針對前面的分析,依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引入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已有知識,以提問“電流的影響因素”引入,有效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2.新課講授:結合“電流的影響因素”,對“控制變量法”進行講解,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進行探究實驗的方法——保持R不變,改變U,觀察I或者保持U不變,改變R,觀察I。
3.實驗設計:利用遞進式提問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
設問目的:
在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如何保持電阻R不變?
明確選用定值電阻R
如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U?
明確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中的作用
需要用到哪些實驗器材?
讓學生明白實驗器材的選擇方法
如何連接所選用的實驗器材?
鍛煉學生設計實驗電路的能力
馬上要開始實驗了,實驗前我們還要準備什么?
鍛煉學生設計實驗步驟的能力,理清實驗思路
根據大家的實驗步驟,有什么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嗎?
提醒學生實驗注意事項,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
4.分組探究實驗:教師組織學生開始分組探究實驗,現場進行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協(xié)助完成探究實驗。
5.評估交流: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的探究活動進行展示、回顧、分析,思考設計方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操作有無失誤,測量結果是否可靠?
七、教學效果設想
因本節(jié)課是在充分分析了教材、學生情況等進行了重點、難點的擬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以遞進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順利進行實驗設計、完成實驗。應該說,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難度大幅度下降,更容易掌握新知識,同時也能夠從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法”以及為下一節(jié)《歐姆定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這樣的課堂設計,會比較有效地達到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
【高三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三物理說課稿8篇12-17
物理說課稿12-17
物理說課稿05-18
初中物理說課稿01-24
物理質量說課稿05-21
初中物理的說課稿06-25
物理說課稿范文10-16
物理說課稿優(yōu)秀11-20
物理重力說課稿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