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幼兒>親子教育> 親子關系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

親子關系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

時間:2022-03-19 18:32:12 親子教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親子關系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

  親子關系不是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

親子關系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

  親子教育很多人在搞,專家學者不少,我也試圖弄懂一二.

  有人說是扶養(yǎng)人教育幼兒,有人說是孩子教育扶養(yǎng)人,有人說是教育機構對家庭各方進行教育.

  其實,問題很簡單,就是要回答幾個基本問題:

  1,我們的孩子出生時到底和比爾.蓋茨和李嘉成出生時在素質(zhì)上有沒有區(qū)別?(答案一定是沒有

  區(qū)別,天 生和遺傳疾病當然除外)

  2,長到13歲(青春期,人格基本形成)時,怎么就差別那么大了?什么環(huán)境使孩子們在長到13

  歲時差別那么大呢?誰一直在旁邊影響著呢?一個生下來沒毛病的孩子,怎么保持一路沒毛病

  到青春期呢?

  或者說,一個天才的嬰兒出世后,怎么保持心靈不脫軌,在靈魂造就之時(青春期)仍然是

  天才呢?讀一下《水知道答案》這本書吧。

  3,一個人從剛出生到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哪一頭是趨于“真、善、美”,哪一頭趨于“假、惡、

  丑”呢?親子關系如果一定是一個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的話,誰該教育和影響誰呢?

  4,親子關系一定是一個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嗎?還是僅僅營造一個真愛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就可以了?

  5,難道我們中國人非要引用西方教育權威的話才開竅嗎?

  送朋友們一句話:只有幼年的隨心所欲才有成年的心想事成!大成就者的幼年生長環(huán)境都是養(yǎng)育人

  展現(xiàn)真、善、美人格的場所.

  容易毀掉孩子的六種爸爸

  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家長的愛,但父愛與母愛完全不同。母愛細膩、溫柔,在母愛中,男孩能得到滿足感;而父愛博大、粗獷,在父愛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這兩種愛是必須同時存在的。有六種類型的爸爸,容易毀掉孩子。

  一:出軌的爸爸

  一位到結(jié)婚的女孩說:我爸爸有外遇時她在讀高中,她目睹了爸爸和媽媽不休的爭吵,現(xiàn)在,她該是結(jié)婚的年齡了,可是,她不肯結(jié)婚。她說男人不過是父親那個樣子,天下烏鴉一般黑�,F(xiàn)今社會現(xiàn)象,男方女方出軌已不是稀奇事,有時為了孩子在維系著整個家,千年修得同床枕,不要輕易說離婚。但如果真沒的感情到不如離婚,起碼是一個短痛,但離婚后必須對小孩負責,這樣她起碼成長過程是正常的。

  二:暴躁的爸爸

  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6歲以下的小孩有這樣的爸爸,肯定會變得越來越不活沷,越不越不說話,孩子不是說完全不能打,觸范了原則就應該打,如小孩玩電、玩火、偷東西,這類會傷到生命和影響一輩子的事就應該狠狠打一次。但打小孩子絕對不能打傷孩子,也不能經(jīng)常打,打就要打一次讓孩子怕一次,而且要打得有理。

  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父母是他最信賴的人,被最信賴的人施以了最殘酷的對待你說孩子的心理上沒有創(chuàng)傷么?所以千萬不能什么事都打,以后要是覺得孩子管起來不聽話,只要不是原則上的事,不要用暴力對待,試試冷處理,把他一個人放在那里,所有人都不理他,這樣他同樣會知道是錯了。

  三:溺愛的爸爸

  一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會把孩子寵為“小皇上”,這時爸爸再溺愛,孩子就會變得無法無天,一些家長經(jīng)常會給孩子一些特殊的待遇,讓孩子在家中高人一等,什么都是孩子先,也輕易就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要求,讓孩子生活懶散,根本不需要孩子做任何家務。有時不袒護孩子,給孩子零用錢時出手大方。在這樣溺愛下長大的孩子能有上進心嗎?能獨立生活嗎?能為他人著想嗎?將來能成才嗎?

  四:吸煙的爸爸

  當你點燃一支香煙時,是否想過香煙燃燒之后會產(chǎn)生3000多種化合物,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對身體健康有害的,如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吡啶等,這些物質(zhì)對胎兒及小寶寶的影響不可忽視。爸爸吸煙獲得的快樂是以犧牲寶寶的健康為代價的,不知不覺中,寶寶就成了二手煙民。

  爸爸吸煙會誘發(fā)孩子的厭食、讓孩子易發(fā)哮喘、增加寶寶下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影響智力發(fā)育,生活在煙霧繚繞的家庭環(huán)境中,還會增加寶寶患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五:愛游戲的爸爸

  爸爸愛玩游戲,直接影響的是孩子,孩子本來天生就對游戲無抵抗力,爸爸玩得起勁,孩子能不學?游戲?qū)⒆拥膫τ卸啻螅氡夭挥谜f了吧。

  六:永遠缺席的爸爸

  家長會、運動會、接送永遠不出現(xiàn),這會讓孩子感覺很沒面子,會慢慢的沒了自信。再忙的爸爸也要適當?shù)呐闩愫⒆樱苣┮膊灰还ぷ�,陪孩子做做手工、看看電影、做個飯給孩子吃,相信對他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受打罵不應該成為孩子一生的噩夢!

  低聲教育到底對于家庭來說有啥好處?

  1.低聲教育能讓自己平復情緒

  家長在被激怒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往往會說讓自己后悔的話,做讓自己后悔的事。低聲教育實際反映了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合理的親子溝通技巧,教育孩子是為了轉(zhuǎn)變孩子,但孩子能否轉(zhuǎn)變,按照家長的意愿做,不在于其表達的聲音高低,而在于有沒有道理,能否為孩子所接受。

  2.防止孩子反感,產(chǎn)生抵觸心理

  家長大聲呵斥、聲嘶力竭的威懾可能當時會把孩子震住,產(chǎn)生暫時的效果,這種家庭教育,孩子心里肯定不服,只是屈從,長遠來講未必有效。最好把力氣用在講清道理上,這樣孩子能聽進去,不反感,在腦子里留下印象,修正自己的行為。

  3.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放低聲音,不怒自威,本身就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隱藏的信息是我跟你說了一遍,你就記住了,并按照我說的去做。"敬人者人恒敬之",孩子從家長那里獲得了信任和尊重,反過來也會尊重家長。

  低聲教育有助于提高家長的威信。一個動不動就朝孩子大吼大叫發(fā)脾氣的家長,在孩子眼里,多半是因為拿他沒辦法。以后孩子不但會越來越不聽話,還可能變得不尊重家長、頂撞家長。

  如何做到低聲教育?

  1.家長應加強修養(yǎng),遇事不慌

  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會發(fā)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孩子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不可能每件事都順著自己的想法去做,難免出現(xiàn)偏差,家長要有心理準備。站在孩子角度考慮,遇事不著急,克制自己無益的感情沖動。

  2.養(yǎng)成跟孩子商量、提建議的習慣,而不是下命令

  平時遇到事情或分歧,最好不要強制,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他理解了就會去做。把孩子當成一個成人來交流,對他要有起碼的信任和尊重,多鼓勵,這比單純的命令效果要好。孩子暫時不理解的、沒做到的,家長可以適當讓步,適當?shù)却�,給些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去消化。教育是為了改變孩子,不能寸步不讓,不可能說到就讓孩子做到。

  3.開口時把音量降低幾度,語速放慢一半

  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會犯錯,不聽話。所以,對孩子不要真生氣,小孩子不懂得行為規(guī)則,犯錯或?qū)医滩桓亩际遣豢杀苊獾�。在發(fā)脾氣前,盡量控制住自己的音量,放慢語速,這樣自然就會壓住怒火�?赡苓@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件事也沒有那么值得生氣。

  4.想批評孩子,先以正面的語言開頭

  孩子雖然犯了錯,但絕非不可饒恕,更不能因為自己控制不住怒氣,就對他全盤否定。所以,先說幾句正面的話,比如“媽媽知道你今天很開心,很喜歡在屋里跑來跑去,但是媽媽剛才告訴你了,要小心,不能把杯子打碎了……”先肯定孩子主流的方面,再批評,既能幫家長降下怒火,也不傷害孩子的自信。上來就批評,孩子會覺得委屈,產(chǎn)生自卑心理,時間長了很容易會輕易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么都做不好。

  5.把姿態(tài)放低,俯下身子或蹲下來,不要居高臨下地教育孩子

  家長居高臨下地批評孩子,很容易就會控制不住大發(fā)脾氣,而跟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則有助于壓下怒氣。俯下身子本身就是對孩子的尊重。這樣才是出于愛的教育,也能讓孩子愛自己。孩子愛父母,自然不愿意讓對方生氣,做事前會揣摩家長的要求,按要求去做,取悅家長。

  需要注意的是,低聲教育不是哄著孩子、無限度包容和放任他的錯誤,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講清道理,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督促他改正。

  不要做打碎孩子夢想的家長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不止一次地告誡他:算你倒霉,媽媽把你生在了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媽媽也很想讓你輕輕松松地度過自己的童年,該玩兒時玩兒,該樂的時候樂。但長此以往,現(xiàn)實生活一定不會許給你一個輕輕松松的明天。不是有句老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尋思著既不失掉享受快樂的同時又能學到一技之長, 5歲時,我把孩子領進了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授課的鋼琴教室,從此,與音樂結(jié)緣。先后學習了鋼琴、長笛、音樂理論和作曲,也拿到過一些證書和獎項。

  記得剛剛開始學習鋼琴,老師破例允許兒子不必老老實實地固定在一個座位上,可以走動,但不許發(fā)出聲響,即不能影響其他學生上課。原來,教室里有個晃來晃去的小姑娘是老師的孩子,因為沒有人照看,不得已帶進了教室。我的兒子也“借光”獲此 “殊榮”。

  一天,上課時有個小女生彈彈停停錯誤不斷。老師轉(zhuǎn)向其他孩子,詢問小女生究竟錯在了哪?平日里50多個學生上課的教室,此時僅坐著4個學生、4個家長、一位老師及她的小女兒,多少有些空曠,有個什么動靜就會特別明顯。

  “她把1彈成了5,把5彈成了1�!眱鹤诱驹诮淌业淖詈笠慌诺椭^嘀咕了一句,像是自言自語,卻被所有在場的人都聽到了。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老師厲聲說道,“站在原地不要動,聽我彈,然后說出你聽到的是什么音”。此刻,當媽媽的心情有多緊張可想而知,心想老師一定要好好教訓兒子一頓了。

  走到鋼琴面前,老師雙手十指同時按出了一組和弦,頭也不回地問兒子,“說,你聽到了什么”,兒子迅速說出了10個音;老師再次按下另外一組和弦,兒子照例說了出來。幾次往返,估計兒子都答對了,只見老師從佇立在教室講臺旁的鋼琴處,竟然跑到了教室最后一排的兒子身邊,迅速抱起他,并在臉上狠狠地吻了幾下�!疤袅耍憔尤挥泄潭ㄒ舾摺�,老師一個勁地對在場的其他人說,“太難得了,太難得了,學習音樂的人能夠有固定音高是非常難得的”。聽到老師的贊許,我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此后,老師告訴我和兒子,她多次對別人講,自己有一個“有音樂耳朵”的學生,才5歲,高興的情緒溢于言表。

  當時還沒有來得及學習樂理的兒子,自然不知何為“固定音高”,老師的鼓勵與首肯,連同老師當場的行為舉止、音容笑貌卻永遠鐫刻在了他的心里。作為母親,作為見證人,我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從此產(chǎn)生了一份對音樂的摯愛;也唯有我知道,在別人眼里兒子的所謂特長,其實是源于老師的一次充分的肯定、一次熱烈的贊賞。

  愛上音樂的孩子像是找到了生命中真正的樂趣。單位的同事到家里做客,他居然會主動提出為其彈上一曲,還興高采烈地告訴人家,是他在公園里玩過“瘋狂老鼠”后寫出的曲子……

  做家長的常常很無情。明明當初是我們讓孩子選擇了一項自己的愛好,而當他小學畢業(yè)面臨是讀普通初中,是報考音樂學院附中,還在猶豫彷徨時,源于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我與他老爸不由分說地“壓制”了他的夢想。為此,兒子哭過、鬧過,一再表示“讓我去考吧,考不上再來上普通中學”,甚至請出前后教過他的幾任音樂老師來做說客。躊躇再三,我們還是沒有應允。理由是,踏踏實實去學個容易就業(yè)的專業(yè),音樂就作為你的業(yè)余愛好吧!

  當初,送孩子學習音樂,無非是想幫忙他盡快、盡早地發(fā)現(xiàn)自我、尋找到生活的樂趣和意義。隨之而來的我又在做什么呢?為什么會違背自己引導孩子學習音樂的初衷,為什么要給孩子剛剛建立起的自信以當頭棒喝?或許這讓孩子會有心理問題。

  當時的我并不認為自己的腦子是“進水”了,借口身邊的家長人人亦然。我承認是在給自己的出爾反爾找理由找臺階,讓它看起來可以更加合理地抵御來自內(nèi)心的譴責。明明是我們要求孩子去學的一技之長,到頭來,卻又是我們讓孩子放棄了走上專業(yè)道路的可能,作為家長,我深知尊重孩子的夢想,真的是一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然而,孩子的未來又豈是父母所決定得了的?

  由于所有的考級都在小學階段完成了,從初中開始,孩子走上了向老師學習及自學音樂創(chuàng)作的道路,且一直持續(xù)到高中畢業(yè)。讀大學、入職以后,每每回到北京,都會去見見曾經(jīng)教過他的幾位音樂啟蒙老師,還與音樂出版單位掛上了鉤,時不時地在為人家做些什么。

  直到近日,在與朋友的微信互動中,兒子寫道:“看到若干年前自己所做的曲子,總不免有所感慨。那時候還是剛剛接觸印象派,整個身心仍然停留在浪漫派中不能自拔。這些年邂逅了很多好音樂,搖滾、爵士、跨界巴洛克乃至中國民族音樂,我都抱著極大的興趣去嘗試了解,而不再似從前罷黜百家,獨尊古典。我充分認識到打開眼界的重要性,并經(jīng)常會得到意外的驚喜……”

  讀到這樣文字,難免有些唏噓,當年一意孤行地打碎了兒子的音樂夢想,讓他在喜歡的領域艱難跋涉多時。此刻,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對不起!”

  近日,兒子返京探家,我終于道出了自己郁悶多時的心聲。不料,孩子幫我做了心理疏導:他高興地將我攬入懷中,在耳邊悄悄地說了一句:“放心吧,老媽,待我真正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的時候,我會重新拾起音樂的�!� 已經(jīng)學會了體諒與包容兒子,讓我在他彈奏起的旋律中,再次唏噓不已。

  就是這些誤區(qū),讓你的親子溝通產(chǎn)生問題

  誤區(qū)一,溝通就是說家長需要知道的事情嗎?

  有位媽媽說:“我知道和孩子溝通技巧很重要,也經(jīng)常會找機會與他談,可是我只要一問他學習的事情,他就嫌我煩�!�

  很多孩子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的原因在于:父母永遠只對自己關注的內(nèi)容感興趣,根本不愿意聽孩子講其他的內(nèi)容,父母只關注成績和分數(shù),對孩子交了什么朋友、玩了什么游戲都沒興趣,這讓大部分孩子不勝其煩。

  孩子本來認為溝通應該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說,而父母卻并不認同,好比孩子需要溝通的內(nèi)容有四車道那么多,但是父母那里只有一車道,于是孩子覺得塞車,大部分內(nèi)容過不去,孩子當然不高興了,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走這條路了。而父母只能看到一條車道上的事情,對孩子了解也很片面。于是,雙方的溝通要么逐漸減少,要么則流于表面,草草敷衍。

  誤區(qū)二,溝通僅僅指說話,孩子的語言和動作都被忽略了

  家長們經(jīng)常抱怨:“孩子長大了話越來越少!”但是溝通僅僅就是指講話這么簡單嗎?

  很多父母只想從孩子口中獲得消息,這是懶惰的做法!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通過孩子的神情動作,以及生活表現(xiàn)來觀察和分析孩子的心事。

  比如說一位母親的困擾:孩子在考試后一直躲著家長,面對家長對成績的質(zhì)問也默不作聲,家長苦口婆心的教育卻無濟于事。于是我問家長:孩子考試之后情緒怎么樣呢?家長的回答是,孩子什么都沒有說。

  “什么都沒有說”其實是孩子的一種情緒反應,這種表現(xiàn)說明孩子的心情有可能很矛盾、很壓抑、很焦慮,他也許正面為自己的成績感到內(nèi)疚痛苦,這個時候家長一頓指責,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低落。而如果父母能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信任的眼神,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也許孩子就會愿意在父母主動跟父母談,而不是選擇對父母關閉心靈的大門。

  誤區(qū)三,溝通就是彼此不停地說話嗎?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就是不肯說話,跟孩子說話他又不愿意聽,讓人特別苦惱。其實,溝通中聽比說重要。很多家長就是沒有做好“聽”這個工作,才使親子溝通無法繼續(xù)。

  在孩子童年的時候,你是否記得有這樣的畫面,大人之間在談話,孩子在一旁躍躍欲試的想要說話但是卻插不進嘴,這個時候,我的孩子會插到我們中間,問我“你為什么不聽我說呢?”每當這時,孩子可能是感受到了冷落,往理論上講就是感受到了不被尊重。

  我們大人常說:“小孩不要插嘴!”或者“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但事實呢,如今的小孩子見多識廣,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渴望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家長往往認為孩子的意見幼稚不成熟,就加以否定了,這一方面遏制了孩子的思想,另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長對他的不尊重、不認同。

  久而久之,當孩子長大了,家長希望孩子主動表達的時候,孩子卻已經(jīng)關上了心門。

  誤區(qū)四,在有問題的時候溝通就行了,希望一次就能達到效果

  曾經(jīng)有這么一位爸爸,孩子厭學、甚至經(jīng)常在外面與人打架,爸爸非常著急上火,但是與孩子根本無法溝通,除了講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他不知道還能說什么,而孩子不是低著頭不做聲,就是根本不理會。

  良好溝通的前提是良好的親子關系,而親子關系是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建立起來的。家長平時就要注重跟孩子溝通,關注了解孩子,一早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問題,在問題出現(xiàn)之初就及時溝通,這時是有一定效果的。

  如果等到問題已經(jīng)非常嚴重時才溝通,那么十之八九是無效的,因為孩子已經(jīng)不具備與你溝通的基礎,即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了,更別提好好溝通了。

  容易毀掉孩子的絕招,你有幾個?

  1、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后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jīng)]出息,完全喪失斗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xiàn)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他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他會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2、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會很容易就會有心理問題

  3、父母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于父母不想讓自己失望,就不斷地給孩子施壓。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tài)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得來的“優(yōu)秀”。這樣“優(yōu)秀”的孩子,是一枚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tǒng)計數(shù)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yōu)秀”者。但孩子又是千差萬別的,即使是威逼利誘也有很多無法達到父母的期許,因而產(chǎn)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4、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jīng)很內(nèi)疚,這個時候父母再責罵他,會讓又愧疚變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再不然就是暫時隱忍不發(fā)作卻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隨時可能爆發(fā)。

  5、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絕大部分家長的通病,當家長經(jīng)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的時候,孩子也會認為自己無能,從而喪失自信,走向自卑。

  6、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游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后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7、不信任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做到,徹底毀滅了孩子的自尊和上進心。培養(yǎng)孩子成“才”,應該先讓孩子先“成人”,否則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只會越來越多。

  心理解讀: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狀態(tài)調(diào)整到平靜和喜悅的過程,平靜和喜悅的狀態(tài)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容”下孩子時,孩子就“易改變”了。

《久久最新地址免费,欧美AV熟妇的荡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親子關系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相關文章:

教學和教育心得04-12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說課稿07-08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教案02-21

中班教案《5和6的關系》06-25

開學收心和安全教育的教案08-26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學反思04-14

數(shù)學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學反思02-09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教案2篇03-20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學反思11篇04-14

親子教育:關于教育的智慧03-10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親子關系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

  親子關系不是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

親子關系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

  親子教育很多人在搞,專家學者不少,我也試圖弄懂一二.

  有人說是扶養(yǎng)人教育幼兒,有人說是孩子教育扶養(yǎng)人,有人說是教育機構對家庭各方進行教育.

  其實,問題很簡單,就是要回答幾個基本問題:

  1,我們的孩子出生時到底和比爾.蓋茨和李嘉成出生時在素質(zhì)上有沒有區(qū)別?(答案一定是沒有

  區(qū)別,天 生和遺傳疾病當然除外)

  2,長到13歲(青春期,人格基本形成)時,怎么就差別那么大了?什么環(huán)境使孩子們在長到13

  歲時差別那么大呢?誰一直在旁邊影響著呢?一個生下來沒毛病的孩子,怎么保持一路沒毛病

  到青春期呢?

  或者說,一個天才的嬰兒出世后,怎么保持心靈不脫軌,在靈魂造就之時(青春期)仍然是

  天才呢?讀一下《水知道答案》這本書吧。

  3,一個人從剛出生到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哪一頭是趨于“真、善、美”,哪一頭趨于“假、惡、

  丑”呢?親子關系如果一定是一個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的話,誰該教育和影響誰呢?

  4,親子關系一定是一個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嗎?還是僅僅營造一個真愛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就可以了?

  5,難道我們中國人非要引用西方教育權威的話才開竅嗎?

  送朋友們一句話:只有幼年的隨心所欲才有成年的心想事成!大成就者的幼年生長環(huán)境都是養(yǎng)育人

  展現(xiàn)真、善、美人格的場所.

  容易毀掉孩子的六種爸爸

  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家長的愛,但父愛與母愛完全不同。母愛細膩、溫柔,在母愛中,男孩能得到滿足感;而父愛博大、粗獷,在父愛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這兩種愛是必須同時存在的。有六種類型的爸爸,容易毀掉孩子。

  一:出軌的爸爸

  一位到結(jié)婚的女孩說:我爸爸有外遇時她在讀高中,她目睹了爸爸和媽媽不休的爭吵,現(xiàn)在,她該是結(jié)婚的年齡了,可是,她不肯結(jié)婚。她說男人不過是父親那個樣子,天下烏鴉一般黑�,F(xiàn)今社會現(xiàn)象,男方女方出軌已不是稀奇事,有時為了孩子在維系著整個家,千年修得同床枕,不要輕易說離婚。但如果真沒的感情到不如離婚,起碼是一個短痛,但離婚后必須對小孩負責,這樣她起碼成長過程是正常的。

  二:暴躁的爸爸

  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6歲以下的小孩有這樣的爸爸,肯定會變得越來越不活沷,越不越不說話,孩子不是說完全不能打,觸范了原則就應該打,如小孩玩電、玩火、偷東西,這類會傷到生命和影響一輩子的事就應該狠狠打一次。但打小孩子絕對不能打傷孩子,也不能經(jīng)常打,打就要打一次讓孩子怕一次,而且要打得有理。

  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父母是他最信賴的人,被最信賴的人施以了最殘酷的對待你說孩子的心理上沒有創(chuàng)傷么?所以千萬不能什么事都打,以后要是覺得孩子管起來不聽話,只要不是原則上的事,不要用暴力對待,試試冷處理,把他一個人放在那里,所有人都不理他,這樣他同樣會知道是錯了。

  三:溺愛的爸爸

  一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會把孩子寵為“小皇上”,這時爸爸再溺愛,孩子就會變得無法無天,一些家長經(jīng)常會給孩子一些特殊的待遇,讓孩子在家中高人一等,什么都是孩子先,也輕易就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要求,讓孩子生活懶散,根本不需要孩子做任何家務。有時不袒護孩子,給孩子零用錢時出手大方。在這樣溺愛下長大的孩子能有上進心嗎?能獨立生活嗎?能為他人著想嗎?將來能成才嗎?

  四:吸煙的爸爸

  當你點燃一支香煙時,是否想過香煙燃燒之后會產(chǎn)生3000多種化合物,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對身體健康有害的,如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吡啶等,這些物質(zhì)對胎兒及小寶寶的影響不可忽視。爸爸吸煙獲得的快樂是以犧牲寶寶的健康為代價的,不知不覺中,寶寶就成了二手煙民。

  爸爸吸煙會誘發(fā)孩子的厭食、讓孩子易發(fā)哮喘、增加寶寶下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影響智力發(fā)育,生活在煙霧繚繞的家庭環(huán)境中,還會增加寶寶患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五:愛游戲的爸爸

  爸爸愛玩游戲,直接影響的是孩子,孩子本來天生就對游戲無抵抗力,爸爸玩得起勁,孩子能不學?游戲?qū)⒆拥膫τ卸啻螅氡夭挥谜f了吧。

  六:永遠缺席的爸爸

  家長會、運動會、接送永遠不出現(xiàn),這會讓孩子感覺很沒面子,會慢慢的沒了自信。再忙的爸爸也要適當?shù)呐闩愫⒆樱苣┮膊灰还ぷ�,陪孩子做做手工、看看電影、做個飯給孩子吃,相信對他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受打罵不應該成為孩子一生的噩夢!

  低聲教育到底對于家庭來說有啥好處?

  1.低聲教育能讓自己平復情緒

  家長在被激怒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往往會說讓自己后悔的話,做讓自己后悔的事。低聲教育實際反映了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合理的親子溝通技巧,教育孩子是為了轉(zhuǎn)變孩子,但孩子能否轉(zhuǎn)變,按照家長的意愿做,不在于其表達的聲音高低,而在于有沒有道理,能否為孩子所接受。

  2.防止孩子反感,產(chǎn)生抵觸心理

  家長大聲呵斥、聲嘶力竭的威懾可能當時會把孩子震住,產(chǎn)生暫時的效果,這種家庭教育,孩子心里肯定不服,只是屈從,長遠來講未必有效。最好把力氣用在講清道理上,這樣孩子能聽進去,不反感,在腦子里留下印象,修正自己的行為。

  3.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放低聲音,不怒自威,本身就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隱藏的信息是我跟你說了一遍,你就記住了,并按照我說的去做。"敬人者人恒敬之",孩子從家長那里獲得了信任和尊重,反過來也會尊重家長。

  低聲教育有助于提高家長的威信。一個動不動就朝孩子大吼大叫發(fā)脾氣的家長,在孩子眼里,多半是因為拿他沒辦法。以后孩子不但會越來越不聽話,還可能變得不尊重家長、頂撞家長。

  如何做到低聲教育?

  1.家長應加強修養(yǎng),遇事不慌

  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會發(fā)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孩子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不可能每件事都順著自己的想法去做,難免出現(xiàn)偏差,家長要有心理準備。站在孩子角度考慮,遇事不著急,克制自己無益的感情沖動。

  2.養(yǎng)成跟孩子商量、提建議的習慣,而不是下命令

  平時遇到事情或分歧,最好不要強制,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他理解了就會去做。把孩子當成一個成人來交流,對他要有起碼的信任和尊重,多鼓勵,這比單純的命令效果要好。孩子暫時不理解的、沒做到的,家長可以適當讓步,適當?shù)却�,給些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去消化。教育是為了改變孩子,不能寸步不讓,不可能說到就讓孩子做到。

  3.開口時把音量降低幾度,語速放慢一半

  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會犯錯,不聽話。所以,對孩子不要真生氣,小孩子不懂得行為規(guī)則,犯錯或?qū)医滩桓亩际遣豢杀苊獾�。在發(fā)脾氣前,盡量控制住自己的音量,放慢語速,這樣自然就會壓住怒火�?赡苓@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件事也沒有那么值得生氣。

  4.想批評孩子,先以正面的語言開頭

  孩子雖然犯了錯,但絕非不可饒恕,更不能因為自己控制不住怒氣,就對他全盤否定。所以,先說幾句正面的話,比如“媽媽知道你今天很開心,很喜歡在屋里跑來跑去,但是媽媽剛才告訴你了,要小心,不能把杯子打碎了……”先肯定孩子主流的方面,再批評,既能幫家長降下怒火,也不傷害孩子的自信。上來就批評,孩子會覺得委屈,產(chǎn)生自卑心理,時間長了很容易會輕易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么都做不好。

  5.把姿態(tài)放低,俯下身子或蹲下來,不要居高臨下地教育孩子

  家長居高臨下地批評孩子,很容易就會控制不住大發(fā)脾氣,而跟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則有助于壓下怒氣。俯下身子本身就是對孩子的尊重。這樣才是出于愛的教育,也能讓孩子愛自己。孩子愛父母,自然不愿意讓對方生氣,做事前會揣摩家長的要求,按要求去做,取悅家長。

  需要注意的是,低聲教育不是哄著孩子、無限度包容和放任他的錯誤,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講清道理,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督促他改正。

  不要做打碎孩子夢想的家長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不止一次地告誡他:算你倒霉,媽媽把你生在了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媽媽也很想讓你輕輕松松地度過自己的童年,該玩兒時玩兒,該樂的時候樂。但長此以往,現(xiàn)實生活一定不會許給你一個輕輕松松的明天。不是有句老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尋思著既不失掉享受快樂的同時又能學到一技之長, 5歲時,我把孩子領進了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授課的鋼琴教室,從此,與音樂結(jié)緣。先后學習了鋼琴、長笛、音樂理論和作曲,也拿到過一些證書和獎項。

  記得剛剛開始學習鋼琴,老師破例允許兒子不必老老實實地固定在一個座位上,可以走動,但不許發(fā)出聲響,即不能影響其他學生上課。原來,教室里有個晃來晃去的小姑娘是老師的孩子,因為沒有人照看,不得已帶進了教室。我的兒子也“借光”獲此 “殊榮”。

  一天,上課時有個小女生彈彈停停錯誤不斷。老師轉(zhuǎn)向其他孩子,詢問小女生究竟錯在了哪?平日里50多個學生上課的教室,此時僅坐著4個學生、4個家長、一位老師及她的小女兒,多少有些空曠,有個什么動靜就會特別明顯。

  “她把1彈成了5,把5彈成了1�!眱鹤诱驹诮淌业淖詈笠慌诺椭^嘀咕了一句,像是自言自語,卻被所有在場的人都聽到了。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老師厲聲說道,“站在原地不要動,聽我彈,然后說出你聽到的是什么音”。此刻,當媽媽的心情有多緊張可想而知,心想老師一定要好好教訓兒子一頓了。

  走到鋼琴面前,老師雙手十指同時按出了一組和弦,頭也不回地問兒子,“說,你聽到了什么”,兒子迅速說出了10個音;老師再次按下另外一組和弦,兒子照例說了出來。幾次往返,估計兒子都答對了,只見老師從佇立在教室講臺旁的鋼琴處,竟然跑到了教室最后一排的兒子身邊,迅速抱起他,并在臉上狠狠地吻了幾下�!疤袅耍憔尤挥泄潭ㄒ舾摺�,老師一個勁地對在場的其他人說,“太難得了,太難得了,學習音樂的人能夠有固定音高是非常難得的”。聽到老師的贊許,我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此后,老師告訴我和兒子,她多次對別人講,自己有一個“有音樂耳朵”的學生,才5歲,高興的情緒溢于言表。

  當時還沒有來得及學習樂理的兒子,自然不知何為“固定音高”,老師的鼓勵與首肯,連同老師當場的行為舉止、音容笑貌卻永遠鐫刻在了他的心里。作為母親,作為見證人,我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從此產(chǎn)生了一份對音樂的摯愛;也唯有我知道,在別人眼里兒子的所謂特長,其實是源于老師的一次充分的肯定、一次熱烈的贊賞。

  愛上音樂的孩子像是找到了生命中真正的樂趣。單位的同事到家里做客,他居然會主動提出為其彈上一曲,還興高采烈地告訴人家,是他在公園里玩過“瘋狂老鼠”后寫出的曲子……

  做家長的常常很無情。明明當初是我們讓孩子選擇了一項自己的愛好,而當他小學畢業(yè)面臨是讀普通初中,是報考音樂學院附中,還在猶豫彷徨時,源于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我與他老爸不由分說地“壓制”了他的夢想。為此,兒子哭過、鬧過,一再表示“讓我去考吧,考不上再來上普通中學”,甚至請出前后教過他的幾任音樂老師來做說客。躊躇再三,我們還是沒有應允。理由是,踏踏實實去學個容易就業(yè)的專業(yè),音樂就作為你的業(yè)余愛好吧!

  當初,送孩子學習音樂,無非是想幫忙他盡快、盡早地發(fā)現(xiàn)自我、尋找到生活的樂趣和意義。隨之而來的我又在做什么呢?為什么會違背自己引導孩子學習音樂的初衷,為什么要給孩子剛剛建立起的自信以當頭棒喝?或許這讓孩子會有心理問題。

  當時的我并不認為自己的腦子是“進水”了,借口身邊的家長人人亦然。我承認是在給自己的出爾反爾找理由找臺階,讓它看起來可以更加合理地抵御來自內(nèi)心的譴責。明明是我們要求孩子去學的一技之長,到頭來,卻又是我們讓孩子放棄了走上專業(yè)道路的可能,作為家長,我深知尊重孩子的夢想,真的是一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然而,孩子的未來又豈是父母所決定得了的?

  由于所有的考級都在小學階段完成了,從初中開始,孩子走上了向老師學習及自學音樂創(chuàng)作的道路,且一直持續(xù)到高中畢業(yè)。讀大學、入職以后,每每回到北京,都會去見見曾經(jīng)教過他的幾位音樂啟蒙老師,還與音樂出版單位掛上了鉤,時不時地在為人家做些什么。

  直到近日,在與朋友的微信互動中,兒子寫道:“看到若干年前自己所做的曲子,總不免有所感慨。那時候還是剛剛接觸印象派,整個身心仍然停留在浪漫派中不能自拔。這些年邂逅了很多好音樂,搖滾、爵士、跨界巴洛克乃至中國民族音樂,我都抱著極大的興趣去嘗試了解,而不再似從前罷黜百家,獨尊古典。我充分認識到打開眼界的重要性,并經(jīng)常會得到意外的驚喜……”

  讀到這樣文字,難免有些唏噓,當年一意孤行地打碎了兒子的音樂夢想,讓他在喜歡的領域艱難跋涉多時。此刻,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對不起!”

  近日,兒子返京探家,我終于道出了自己郁悶多時的心聲。不料,孩子幫我做了心理疏導:他高興地將我攬入懷中,在耳邊悄悄地說了一句:“放心吧,老媽,待我真正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的時候,我會重新拾起音樂的�!� 已經(jīng)學會了體諒與包容兒子,讓我在他彈奏起的旋律中,再次唏噓不已。

  就是這些誤區(qū),讓你的親子溝通產(chǎn)生問題

  誤區(qū)一,溝通就是說家長需要知道的事情嗎?

  有位媽媽說:“我知道和孩子溝通技巧很重要,也經(jīng)常會找機會與他談,可是我只要一問他學習的事情,他就嫌我煩�!�

  很多孩子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的原因在于:父母永遠只對自己關注的內(nèi)容感興趣,根本不愿意聽孩子講其他的內(nèi)容,父母只關注成績和分數(shù),對孩子交了什么朋友、玩了什么游戲都沒興趣,這讓大部分孩子不勝其煩。

  孩子本來認為溝通應該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說,而父母卻并不認同,好比孩子需要溝通的內(nèi)容有四車道那么多,但是父母那里只有一車道,于是孩子覺得塞車,大部分內(nèi)容過不去,孩子當然不高興了,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走這條路了。而父母只能看到一條車道上的事情,對孩子了解也很片面。于是,雙方的溝通要么逐漸減少,要么則流于表面,草草敷衍。

  誤區(qū)二,溝通僅僅指說話,孩子的語言和動作都被忽略了

  家長們經(jīng)常抱怨:“孩子長大了話越來越少!”但是溝通僅僅就是指講話這么簡單嗎?

  很多父母只想從孩子口中獲得消息,這是懶惰的做法!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通過孩子的神情動作,以及生活表現(xiàn)來觀察和分析孩子的心事。

  比如說一位母親的困擾:孩子在考試后一直躲著家長,面對家長對成績的質(zhì)問也默不作聲,家長苦口婆心的教育卻無濟于事。于是我問家長:孩子考試之后情緒怎么樣呢?家長的回答是,孩子什么都沒有說。

  “什么都沒有說”其實是孩子的一種情緒反應,這種表現(xiàn)說明孩子的心情有可能很矛盾、很壓抑、很焦慮,他也許正面為自己的成績感到內(nèi)疚痛苦,這個時候家長一頓指責,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低落。而如果父母能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信任的眼神,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也許孩子就會愿意在父母主動跟父母談,而不是選擇對父母關閉心靈的大門。

  誤區(qū)三,溝通就是彼此不停地說話嗎?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就是不肯說話,跟孩子說話他又不愿意聽,讓人特別苦惱。其實,溝通中聽比說重要。很多家長就是沒有做好“聽”這個工作,才使親子溝通無法繼續(xù)。

  在孩子童年的時候,你是否記得有這樣的畫面,大人之間在談話,孩子在一旁躍躍欲試的想要說話但是卻插不進嘴,這個時候,我的孩子會插到我們中間,問我“你為什么不聽我說呢?”每當這時,孩子可能是感受到了冷落,往理論上講就是感受到了不被尊重。

  我們大人常說:“小孩不要插嘴!”或者“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但事實呢,如今的小孩子見多識廣,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渴望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家長往往認為孩子的意見幼稚不成熟,就加以否定了,這一方面遏制了孩子的思想,另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長對他的不尊重、不認同。

  久而久之,當孩子長大了,家長希望孩子主動表達的時候,孩子卻已經(jīng)關上了心門。

  誤區(qū)四,在有問題的時候溝通就行了,希望一次就能達到效果

  曾經(jīng)有這么一位爸爸,孩子厭學、甚至經(jīng)常在外面與人打架,爸爸非常著急上火,但是與孩子根本無法溝通,除了講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他不知道還能說什么,而孩子不是低著頭不做聲,就是根本不理會。

  良好溝通的前提是良好的親子關系,而親子關系是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建立起來的。家長平時就要注重跟孩子溝通,關注了解孩子,一早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問題,在問題出現(xiàn)之初就及時溝通,這時是有一定效果的。

  如果等到問題已經(jīng)非常嚴重時才溝通,那么十之八九是無效的,因為孩子已經(jīng)不具備與你溝通的基礎,即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了,更別提好好溝通了。

  容易毀掉孩子的絕招,你有幾個?

  1、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后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jīng)]出息,完全喪失斗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xiàn)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他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他會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2、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會很容易就會有心理問題

  3、父母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于父母不想讓自己失望,就不斷地給孩子施壓。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tài)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得來的“優(yōu)秀”。這樣“優(yōu)秀”的孩子,是一枚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tǒng)計數(shù)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yōu)秀”者。但孩子又是千差萬別的,即使是威逼利誘也有很多無法達到父母的期許,因而產(chǎn)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4、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jīng)很內(nèi)疚,這個時候父母再責罵他,會讓又愧疚變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再不然就是暫時隱忍不發(fā)作卻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隨時可能爆發(fā)。

  5、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絕大部分家長的通病,當家長經(jīng)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的時候,孩子也會認為自己無能,從而喪失自信,走向自卑。

  6、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游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后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7、不信任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做到,徹底毀滅了孩子的自尊和上進心。培養(yǎng)孩子成“才”,應該先讓孩子先“成人”,否則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只會越來越多。

  心理解讀: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狀態(tài)調(diào)整到平靜和喜悅的過程,平靜和喜悅的狀態(tài)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容”下孩子時,孩子就“易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