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
1.求函數(shù)的單調性:
利用導數(shù)求函數(shù)單調性的基本方法:設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內可導,(1)如果恒f(x)0,則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增函數(shù);(2)如果恒f(x)0,則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減函數(shù);(3)如果恒f(x)0,則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常數(shù)函數(shù).
利用導數(shù)求函數(shù)單調性的基本步驟:①求函數(shù)yf(x)的定義域;②求導數(shù)f(x);③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義域內的不間斷區(qū)間為增區(qū)間;④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義域內的不間斷區(qū)間為減區(qū)間.
反過來,也可以利用導數(shù)由函數(shù)的單調性解決相關問題(如確定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設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內可導,
(1)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增函數(shù),則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構成區(qū)間);
。2)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減函數(shù),則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構成區(qū)間);
。3)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常數(shù)函數(shù),則f(x)0恒成立.
2.求函數(shù)的極值:
設函數(shù)yf(x)在x0及其附近有定義,如果對x0附近的所有的點都有f(x)f(x0)(或f(x)f(x0)),則稱f(x0)是函數(shù)f(x)的極小值(或極大值).
可導函數(shù)的極值,可通過研究函數(shù)的單調性求得,基本步驟是:
。1)確定函數(shù)f(x)的定義域;(2)求導數(shù)f(x);(3)求方程f(x)0的全部實根,x1x2xn,順次將定義域分成若干個小區(qū)間,并列表:x變化時,f(x)和f(x)值的變化情況:
(4)檢查f(x)的符號并由表格判斷極值.
3.求函數(shù)的值與最小值:
如果函數(shù)f(x)在定義域I內存在x0,使得對任意的xI,總有f(x)f(x0),則稱f(x0)為函數(shù)在定義域上的值.函數(shù)在定義域內的極值不一定,但在定義域內的最值是的.
求函數(shù)f(x)在區(qū)間[a,b]上的值和最小值的步驟:(1)求f(x)在區(qū)間(a,b)上的極值;
(2)將第一步中求得的極值與f(a),f(b)比較,得到f(x)在區(qū)間[a,b]上的值與最小值.
4.解決不等式的有關問題:
。1)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絕對不等式問題)可考慮值域.
f(x)(xA)的值域是[a,b]時,
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f(x)max0,即b0;
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f(x)min0,即a0.
f(x)(xA)的值域是(a,b)時,
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b0;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a0.
。2)證明不等式f(x)0可轉化為證明f(x)max0,或利用函數(shù)f(x)的單調性,轉化為證明f(x)f(x0)0.
5.導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實際生活求解(。┲祮栴},通常都可轉化為函數(shù)的最值.在利用導數(shù)來求函數(shù)最值時,一定要注意,極值點的單峰函數(shù),極值點就是最值點,在解題時要加以說明.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2
集合的分類:
(1)按元素屬性分類,如點集,數(shù)集。
。2)按元素的個數(shù)多少,分為有/無限集
關于集合的概念:
。1)確定性:作為一個集合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這就是說,不能確定的對象就不能構成集合,也就是說,給定一個集合,任何一個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也就確定了。
。2)互異性: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說是互異的),這就是說,集合中的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同一個集合時只能算作集合的一個元素。
。3)無序性:判斷一些對象時候構成集合,關鍵在于看這些對象是否有明確的標準。
集合可以根據它含有的元素的個數(shù)分為兩類: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非負整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數(shù)集,記作N。
在自然數(shù)集內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數(shù)集,記作N+或N_。
整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整數(shù)集,記作Z。
有理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數(shù)集,記作Q。(有理數(shù)是整數(shù)和分數(shù)的'統(tǒng)稱,一切有理數(shù)都可以化成分數(shù)的形式。)
實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實數(shù)集,記作R。(包括有理數(shù)和無理數(shù)。其中無理數(shù)就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有理數(shù)就包括整數(shù)和分數(shù)。數(shù)學上,實數(shù)直觀地定義為和數(shù)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shù)。)
1、列舉法:如果一個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舉出來,寫在花括號“{}”內表示這個集合,例如,由兩個元素0,1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
有些集合的元素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在不致于發(fā)生誤解的情況下,也可以列出幾個元素作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號表示。
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數(shù)的全體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2,3,…,100}。
無限集有時也用上述的列舉法表示,例如,自然數(shù)集N可表示為{1,2,3,…,n,…}。
2、描述法:一種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質來描述。
例如:正偶數(shù)構成的集合,它的每一個元素都具有性質:“能被2整除,且大于0”
而這個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這種性質,因此,我們可以用上述性質把正偶數(shù)集合表示為{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大括號內豎線左邊的X表示這個集合的任意一個元素,元素X從實數(shù)集合中取值,在豎線右邊寫出只有集合內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質。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中,屬于集合A的任意一個元素x都具有性質p(x),而不屬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質p(x),則性質p(x)叫做集合A的一個特征性質。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質p(x)描述為{x∈I│p(x)}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質p(x)的所有元素構成的,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質描述法,簡稱描述法。
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征是X2—1=0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3
軌跡,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凡在軌跡上的點都符合給定的條件,這叫做軌跡的純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軌跡上的點都不符合給定的條件,也就是符合給定條件的點必在軌跡上,這叫做軌跡的完備性(也叫做充分性)。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1、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設出動點M的坐標;
2、寫出點M的集合;
3、列出方程=0;
4、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5、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參數(shù)法和交軌法等。
1、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后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2、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3、相關點法:用動點Q的坐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坐標x0、y0,然后代入點P的坐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4、參數(shù)法:當動點坐標x、y之間的直接關系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shù)t的關系,得再消去參變數(shù)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參數(shù)法。
5、交軌法: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參數(shù)消去,得到不含參數(shù)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建系——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担?/p>
、谠O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哿惺健谐鰟狱cp所滿足的關系式;
④代換——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于X,Y的方程式,并化簡;
、葑C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4
1、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數(shù)學中最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只能給出,描述性說明:某些制定的且不同的對象集合在一起就稱為一個集合。組成集合的對象叫元素,集合通常用大寫字母A、B、C、…來表示。元素常用小寫字母a、b、c、…來表示。
集合是一個確定的整體,因此對集合也可以這樣描述:具有某種屬性的對象的全體組成的一個集合。
2、元素與集合的關系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屬于和不屬于兩種:元素a屬于集合A,記做a∈A;元素a不屬于集合A,記做a?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設A是一個給定的集合,x是某一具體對象,則x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兩種情況必有一種且只有一種成立。例如A={0,1,3,4},可知0∈A,6?A。
(2)互異性:“集合張的元素必須是互異的”,就是說“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它的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
。3)無序性:集合與其中元素的排列次序無關,如集合{a,b,c}與集合{c,b,a}是同一個集合。
4、集合的分類
集合科根據他含有的元素個數(shù)的多少分為兩類:
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如“方程3x+1=0”的解組成的集合”,由“2,4,6,8,組成的集合”,它們的元素個數(shù)是可數(shù)的,因此兩個集合是有限集。
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如“到平面上兩個定點的距離相等于所有點”“所有的三角形”,組成上述集合的元素不可數(shù)的,因此他們是無限集。
特別的,我們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錯F,如{x?R|+1=0}。
5、特定的集合的表示
為了書寫方便,我們規(guī)定常見的數(shù)集用特定的字母表示,下面是幾種常見的數(shù)集表示方法,請牢記。
。1)全體非負整數(shù)的集合通常簡稱非負整數(shù)集(或自然數(shù)集),記做N。
。2)非負整數(shù)集內排出0的集合,也稱正整數(shù)集,記做N或N+。
(3)全體整數(shù)的集合通常簡稱為整數(shù)集Z。
。4)全體有理數(shù)的集合通常簡稱為有理數(shù)集,記做Q。
(5)全體實數(shù)的集合通常簡稱為實數(shù)集,記做R。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5
不等式分類:
不等式分為嚴格不等式與非嚴格不等式。一般地,用純粹的大于號、小于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嚴格不等式,用不小于號(大于或等于號)、不大于號(小于或等于號)“≥”(大于等于符號)“≤”(小于等于符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非嚴格不等式,或稱廣義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數(shù)是實數(shù),字母也代表實數(shù),不等式的`一般形式為F(x,y,……,z)≤G(x,y,……,z)(其中不等號也可以為<,≥,>中某一個),兩邊的解析式的公共定義域稱為不等式的定義域,不等式既可以表達一個命題,也可以表示一個問題。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6
一、平面的基本性質與推論
1、平面的基本性質: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么這條直線在這個平面內;
公理2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2、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直線與直線—平行、相交、異面;
直線與平面—平行、相交、直線屬于該平面(線在面內,最易忽視);
平面與平面—平行、相交。
3、異面直線:
平面外一點A與平面一點B的連線和平面內不經過點B的直線是異面直線(判定);
所成的角范圍(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線相交得到夾角或其補角);
兩條直線不是異面直線,則兩條直線平行或相交(反證);
異面直線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
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平移法,把異面問題轉化為相交直線的'夾角
二、空間中的平行關系
1、直線與平面平行(核心)
定義:直線和平面沒有公共點
判定:不在一個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和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平行于此平面(由線線平行得出)
性質: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則這條直線就和兩平面的交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
定義:兩個平面沒有公共點
判定:一個平面內有兩條相交直線平行于另一個平面,則這兩個平面平行
性質:兩個平面平行,則其中一個平面內的直線平行于另一個平面;如果兩個平行平面同時與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平行。
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線、平行四邊形對邊、已知直線作一平面找其交線
三、空間中的垂直關系
1、直線與平面垂直
定義:直線與平面內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
判定:如果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的直線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
性質: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平面平行
推論:如果在兩條平行直線中,有一條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另一條也垂直于這個平面
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0,90】度,平面內的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內的射影說成的銳角,特別規(guī)定垂直90度,在平面內或者平行0度
2、平面與平面垂直
定義:兩個平面所成的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fā)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點為端點,在兩個半平面內分別作垂直于棱的兩條射線所成的角)
判定:一個平面過另一個平面的垂線,則這兩個平面垂直
性質:兩個平面垂直,則一個平面內垂直于交線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垂直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7
(一)導數(shù)第一定義
設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的某個領域內有定義,當自變量 x 在 x0 處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該鄰域內 ) 時,相應地函數(shù)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與 △x 之比當 △x→0 時極限存在,則稱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處可導,并稱這個極限值為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處的導數(shù)記為 f'(x0) ,即導數(shù)第一定義
(二)導數(shù)第二定義
設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的某個領域內有定義,當自變量 x 在 x0 處有變化 △x ( x - x0 也在該鄰域內 ) 時,相應地函數(shù)變化 △y = f(x) - f(x0) ;如果 △y 與 △x 之比當 △x→0 時極限存在,則稱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處可導,并稱這個極限值為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處的導數(shù)記為 f'(x0) ,即 導數(shù)第二定義
(三)導函數(shù)與導數(shù)
如果函數(shù) y = f(x) 在開區(qū)間 I 內每一點都可導,就稱函數(shù)f(x)在區(qū)間 I 內可導。這時函數(shù) y = f(x) 對于區(qū)間 I 內的每一個確定的 x 值,都對應著一個確定的'導數(shù),這就構成一個新的函數(shù),稱這個函數(shù)為原來函數(shù) y = f(x) 的導函數(shù),記作 y', f'(x), dy/dx, df(x)/dx。導函數(shù)簡稱導數(shù)。
(四)單調性及其應用
1.利用導數(shù)研究多項式函數(shù)單調性的一般步驟
(1)求f(x)
(2)確定f(x)在(a,b)內符號 (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則f(x)在(a,b)上是增函數(shù);若f(x)<0在(a,b)上恒成立,則f(x)在(a,b)上是減函數(shù)
2.用導數(shù)求多項式函數(shù)單調區(qū)間的一般步驟
(1)求f(x)
(2)f(x)>0的解集與定義域的交集的對應區(qū)間為增區(qū)間; f(x)<0的解集與定義域的交集的對應區(qū)間為減區(qū)間
學習了導數(shù)基礎知識點,接下來可以學習高二數(shù)學中涉及到的導數(shù)應用的部分。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8
什么是不等式?
一般地,用純粹的大于號“>”、小于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嚴格不等式,用不小于號(大于或等于號)“≥”、不大于號(小于或等于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非嚴格不等式,或稱廣義不等式?偟膩碚f,用不等號(<,>,≥,≤,≠)連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數(shù)是實數(shù),字母也代表實數(shù),不等式的一般形式為F(x,y,……,z)≤G(x,y,……,z)(其中不等號也可以為<,≤,≥,>中某一個),兩邊的解析式的`公共定義域稱為不等式的定義域,不等式既可以表達一個命題,也可以表示一個問題。
數(shù)學知識點1、不等式性質比較大小方法:
(1)作差比較法(2)作商比較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賹ΨQ性:a > b,b > a
、趥鬟f性:a > b,b > ca > c
、劭杉有裕篴 > b a + c > b + c
④可積性:a > b,c > 0,ac > bc
、菁臃ǚ▌t:a > b,c > d,a + c > b + d
、蕹朔ǚ▌t:a > b > 0,c > d > 0,ac > bd
、叱朔椒▌t:a > b > 0,an > bn(n∈N)
、嚅_方法則:a > b > 0
數(shù)學知識點2、算術平均數(shù)與幾何平均數(shù)定理:
。1)如果a、b∈R,那么a2 + b2 ≥2ab;(當且僅當a=b時等號)
。2)如果a、b∈R+,那么(當且僅當a=b時等號)推廣:
如果為實數(shù),則重要結論
。1)如果積xy是定值P,那么當x=y時,和x+y有最小值2;
(2)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當x=y時,和xy有最大值S2/4。
數(shù)學知識點3、證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比較法:比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當不等式的兩邊的差能分解因式或能配成平方和的形式,則選擇作差比較法;當不等式的兩邊都是正數(shù)且它們的商能與1比較大小,則選擇作商比較法;碰到絕對值或根式,我們還可以考慮作平方差。
綜合法:從已知或已證明過的不等式出發(fā),根據不等式的性質推導出欲證的不等式。綜合法的放縮經常用到均值不等式。
分析法:不等式兩邊的聯(lián)系不夠清楚,通過尋找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條件,逐步將欲證的不等式轉化,直到尋找到易證或已知成立的結論。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9
一、求導數(shù)的方法
。1)基本求導公式
。2)導數(shù)的四則運算
。3)復合函數(shù)的導數(shù)
設在點x處可導,y=在點處可導,則復合函數(shù)在點x處可導,且即
二、關于極限
1、數(shù)列的極限:
粗略地說,就是當數(shù)列的項n無限增大時,數(shù)列的項無限趨向于A,這就是數(shù)列極限的描述性定義。記作:=A。如:
2、函數(shù)的極限:
當自變量x無限趨近于常數(shù)時,如果函數(shù)無限趨近于一個常數(shù),就說當x趨近于時,函數(shù)的極限是,記作
三、導數(shù)的概念
1、在處的導數(shù)。
2、在的導數(shù)。
3。函數(shù)在點處的導數(shù)的幾何意義:
函數(shù)在點處的導數(shù)是曲線在處的切線的斜率,
即k=,相應的切線方程是
注:函數(shù)的導函數(shù)在時的函數(shù)值,就是在處的導數(shù)。
例、若=2,則=()A—1B—2C1D
四、導數(shù)的綜合運用
。ㄒ唬┣的切線
函數(shù)y=f(x)在點處的`導數(shù),就是曲線y=(x)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導數(shù)求曲線的切線方程。具體求法分兩步:
。1)求出函數(shù)y=f(x)在點處的導數(shù),即曲線y=f(x)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k=
。2)在已知切點坐標和切線斜率的條件下,求得切線方程為x。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0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元素的確定性;
2)元素的互異性;
3)元素的無序性。
說明:(1)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對象或者是或者不是這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一個集合時,僅算一個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沒有先后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一樣,僅需比較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不需考查排列順序是否一樣。
。4)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確定性和整體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撼S脭(shù)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shù)集(即自然數(shù)集)記作:N
正整數(shù)集N_或N+整數(shù)集Z有理數(shù)集Q實數(shù)集R
關于“屬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記作a∈A,相反,a不屬于集合A記作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后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對象是否屬于這個集合的方法。
、僬Z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數(shù)學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包含”關系子集
注意: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2、“相等”關系(5≥5,且5≤5,則5=5)
實例:設A={x|x2—1=0}B={—11}“元素相同”
結論: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偃魏我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谡孀蛹喝绻鸄?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廴绻鸄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時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guī)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A且屬于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屬于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記作:A∪B(讀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并集的性質:A∩A=AA∩φ=φA∩B=B∩A,A∪A=A,A∪φ=AA∪B=B∪A。
4、全集與補集
。1)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記作:CSA即CSA={x?x?S且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這個集合就可以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⑴CU(CUA)=A⑵(CUA)∩A=Φ⑶(CUA)∪A=U。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1
★高中數(shù)學導數(shù)知識點
一、早期導數(shù)概念————特殊的形式大約在1629年法國數(shù)學家費馬研究了作曲線的切線和求函數(shù)極值的方法1637年左右他寫一篇手稿《求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方法》。在作切線時他構造了差分f(A+E)—f(A),發(fā)現(xiàn)的因子E就是我們所說的導數(shù)f(A)。
二、17世紀————廣泛使用的“流數(shù)術”17世紀生產力的發(fā)展推動了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在前人創(chuàng)造性研究的基礎上大數(shù)學家牛頓、萊布尼茨等從不同的角度開始系統(tǒng)地研究微積分。牛頓的微積分理論被稱為“流數(shù)術”他稱變量為流量稱變量的變化率為流數(shù)相當于我們所說的導數(shù)。牛頓的有關“流數(shù)術”的主要著作是《求曲邊形面積》、《運用無窮多項方程的計算法》和《流數(shù)術和無窮級數(shù)》流數(shù)理論的實質概括為他的重點在于一個變量的函數(shù)而不在于多變量的方程在于自變量的.變化與函數(shù)的變化的比的構成最在于決定這個比當變化趨于零時的極限。
三、19世紀導數(shù)————逐漸成熟的理論1750年達朗貝爾在為法國科學家院出版的《百科全書》第五版寫的“微分”條目中提出了關于導數(shù)的一種觀點可以用現(xiàn)代符號簡單表示{dy/dx)=lim(oy/ox)。1823年柯西在他的《無窮小分析概論》中定義導數(shù)如果函數(shù)y=f(x)在變量x的兩個給定的界限之間保持連續(xù)并且我們?yōu)檫@樣的變量指定一個包含在這兩個不同界限之間的值那么是使變量得到一個無窮小增量。19世紀60年代以后魏爾斯特拉斯創(chuàng)造了ε—δ語言對微積分中出現(xiàn)的各種類型的極限重加表達導數(shù)的定義也就獲得了今天常見的形式。
四、實無限將異軍突起微積分第二輪初等化或成為可能微積分學理論基礎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實無限理論即無限是一個具體的東西一種真實的存在另一種是潛無限指一種意識形態(tài)上的過程比如無限接近。就歷史來看兩種理論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中實無限用了150年后來極限論就是現(xiàn)在所使用的。光是電磁波還是粒子是一個物理學長期爭論的問題后來由波粒二象性來統(tǒng)一。微積分無論是用現(xiàn)代極限論還是150年前的理論都不是最好的手段。
★高中數(shù)學導數(shù)要點
1、求函數(shù)的單調性:
利用導數(shù)求函數(shù)單調性的基本方法:設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內可導,(1)如果恒f(x)0,則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增函數(shù);(2)如果恒f(x)0,則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減函數(shù);(3)如果恒f(x)0,則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常數(shù)函數(shù)。
利用導數(shù)求函數(shù)單調性的基本步驟:①求函數(shù)yf(x)的定義域;②求導數(shù)f(x);③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義域內的不間斷區(qū)間為增區(qū)間;④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義域內的不間斷區(qū)間為減區(qū)間。
反過來,也可以利用導數(shù)由函數(shù)的單調性解決相關問題(如確定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設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內可導,
。1)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增函數(shù),則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構成區(qū)間);
。2)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減函數(shù),則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構成區(qū)間);
。3)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常數(shù)函數(shù),則f(x)0恒成立。
2、求函數(shù)的極值:
設函數(shù)yf(x)在x0及其附近有定義,如果對x0附近的所有的點都有f(x)f(x0)(或f(x)f(x0)),則稱f(x0)是函數(shù)f(x)的極小值(或極大值)。
可導函數(shù)的極值,可通過研究函數(shù)的單調性求得,基本步驟是:
。1)確定函數(shù)f(x)的定義域;(2)求導數(shù)f(x);(3)求方程f(x)0的全部實根,x1x2xn,順次將定義域分成若干個小區(qū)間,并列表:x變化時,f(x)和f(x)值的
變化情況:
。4)檢查f(x)的符號并由表格判斷極值。
3、求函數(shù)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如果函數(shù)f(x)在定義域I內存在x0,使得對任意的xI,總有f(x)f(x0),則稱f(x0)為函數(shù)在定義域上的最大值。函數(shù)在定義域內的極值不一定唯一,但在定義域內的最值是唯一的。
求函數(shù)f(x)在區(qū)間[a,b]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步驟:(1)求f(x)在區(qū)間(a,b)上的極值;
(2)將第一步中求得的極值與f(a),f(b)比較,得到f(x)在區(qū)間[a,b]上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4、解決不等式的有關問題:
。1)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絕對不等式問題)可考慮值域。
f(x)(xA)的值域是[a,b]時,
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f(x)max0,即b0;
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f(x)min0,即a0。
f(x)(xA)的值域是(a,b)時,
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b0;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a0。
。2)證明不等式f(x)0可轉化為證明f(x)max0,或利用函數(shù)f(x)的單調性,轉化為證明f(x)f(x0)0。
5、導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實際生活求解最大(。┲祮栴},通常都可轉化為函數(shù)的最值。在利用導數(shù)來求函數(shù)最值時,一定要注意,極值點唯一的單峰函數(shù),極值點就是最值點,在解題時要加以說明。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2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數(shù)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量.
(3)有向線段的三要素:起點、方向、長度.
(4)零向量:長度為0的向量.
(5)單位向量:長度等于1個單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線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與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長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運算:
、湃切畏▌t的特點:首尾相連.
、破叫兴倪呅畏▌t的特點:共起點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3
1.萬能公式令tan(a/2)=tsina=2t/(1+t^2)cosa=(1-t^2)/(1+t^2)tana=2t/(1-t^2)
2.輔助角公式asint+bcost=(a^2+b^2)^(1/2)sin(t+r)cosr=a/[(a^2+b^2)^(1/2)]sinr=b/[(a^2+b^2)^(1/2)]tanr=b/a
3.三倍角公式sin(3a)=3sina-4(sina)^3cos(3a)=4(cosa)^3-3cosatan(3a)=[3tana-(tana)^3]/[1-3(tana^2)]sina_cosb=[sin(a+b)+sin(a-b)]/2cosa_sinb=[sin(a+b)-sin(a-b)]/2cosa_cosb=[cos(a+b)+cos(a-b)]/2sina_sinb=-[cos(a+b)-cos(a-b)]/2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
向量公式:
1.單位向量:單位向量a0=向量a/|向量a|
2.P(x,y)那么向量OP=x向量i+y向量j|向量OP|=根號(x平方+y平方)
3.P1(x1,y1)P2(x2,y2)那么向量P1P2={x2-x1,y2-y1}|向量P1P2|=根號[(x2-x1)平方+(y2-y1)平方]
4.向量a={x1,x2}向量b={x2,y2}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_Cosα=x1x2+y1y2Cosα=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x1x2+y1y2)根號(x1平方+y1平方)_根號(x2平方+y2平方)
5.空間向量:同上推論(提示:向量a={x,y,z})
6.充要條件:如果向量a向量b那么向量a_向量b=0如果向量a//向量b那么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或者x1/x2=y1/y2
7.|向量a向量b|平方=|向量a|平方+|向量b|平方2向量a_向量b=(向量a向量b)平方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4
(1)不等關系
感受在現(xiàn)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等關系,了解不等式(組)的`實際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過程。
②通過函數(shù)圖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與相應函數(shù)、方程的聯(lián)系。
、蹠庖辉尾坏仁,對給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嘗試設計求解的程序框圖。
。3)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線性規(guī)劃問題
①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幾何意義,能用平面區(qū)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參見例2)。
、蹚膶嶋H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并能加以解決(參見例3)。
。4)基本不等式
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
②會用基本不等式解決簡單的(。┲祮栴}。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5
空間幾何體表面積體積公式:
1、圓柱體:表面積:2πRr+2πRh體積:πR2h(R為圓柱體上下底圓半徑,h為圓柱體高)。
2、圓錐體:表面積:πR2+πR[(h2+R2)的]體積:πR2h/3(r為圓錐體低圓半徑,h為其高。
3、a—邊長,S=6a2,V=a3。
4、長方體a—長,b—寬,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高V=Sh。
6、棱錐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積,S2—下底面積,S0—中h—高,V=h(S1+S2+4S0)/6。
9、圓柱r—底半徑,h—高,C—底面周長S底—底面積,S側—,S表—表面積C=2πrS底=πr2,S側=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圓柱R—外圓半徑,r—內圓半徑h—高V=πh(R^2—r^2)。
11、r—底半徑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徑,R—下底半徑,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徑d—直徑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徑,a—球缺底半徑V=πh(3a2+h2)/6=πh2(3r—h)/3。
15、球臺r1和r2—球臺上、下底半徑h—高V=πh[3(r12+r22)+h2]/6。
16、圓環(huán)體R—環(huán)體半徑D—環(huán)體直徑r—環(huán)體截面半徑d—環(huán)體截面直徑V=2π2Rr2=π2Dd2/4。
17、桶狀體D—桶腹直徑d—桶底直徑h—桶高V=πh(2D2+d2)/12,(母線是圓弧形,圓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線是拋物線形)。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數(shù)學基本的知識點總結05-17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精選]06-09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的總結03-07
高中數(shù)學全部知識點總結10-25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05-15
高中數(shù)學重點知識點總結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