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4-07-31 12:11:17 教案 我要投稿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jù)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計出一些物品大約有多重。

  教學構想:

  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具準備:

  教學時,教師要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xiàn)1克有多重的實物。同時還應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里購買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見的秤。

  教與學的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情境導入,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lián)系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酆單觯荷虉隼锍R娛称返妮p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shù)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展示課件中的秤。

  [簡析:學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并互相交流稱后的結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并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簡析:以動手活動為主線,層層遞進。隨著課改的發(fā)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討“樂學”,提高教學效率。在本課中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小組內同學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拎一拎的實踐活動,在親身經歷和體驗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實際重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樂學”問題!

 。5)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數(shù)數(shù)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shù)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后學習“噸”打下基礎。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臺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臺秤稱1塊橡皮。

  c、質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里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酆單觯和ㄟ^生動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千克和克的認識,充分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總評】:

  在這篇教學設計中我們看到新課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沖擊力。新課程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更為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全面發(fā)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2

  一、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三、課堂實錄

  教具準備:天平、盤秤、牛奶、黃豆、回形針、花生米、軍棋、2分硬幣、蘋果、雞蛋等等,教學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有兩個同學表現(xiàn)得非常好,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么抱也抱不起來。

  (評析自然引入“輕”“重”。)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輕,×××重。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師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評析通過“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戲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體有輕重的區(qū)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稱物體的欲望,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匯報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剛才我們通過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體比較出兩個物品的輕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么辦?

  (評析喚醒學生生活中有關質量的經驗。)

  生1: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

  生2:用秤來稱。

  師:這兩個方法都不錯!如果物品的包裝上標有質量,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質量。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到商店任選5件自己喜歡吃的食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誰來匯報一下?

  生匯報:1包火腿腸有500克、一根火腿腸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餅干500克,1個“小啞鈴”面包1千克……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非常好!同學們剛才說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統(tǒng)一使用的質量單位,用來表示物品的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評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輕重引入表示輕、重的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認識秤。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比如:剛才兩個同學的體重、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么辦?

  (評析從學生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

  生: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的準確質量可以用秤來稱,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見過?

  生匯報: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課件介紹各種秤的簡單使用。

  (評析使用課件適時,恰當。)

  盤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指針會告訴我們物品的質量。

  電子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會自動顯示物品的質量。

  彈簧秤:把物品掛在鉤子上,就可以讀出物品的質量。

  天平: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標尺表示的刻度來計算左盤中物品的質量。

  磅秤:計算秤砣質量和秤桿刻度表示的質量,我們可知被稱物品的質量。

  3.簡單介紹天平和盤秤的用法。

  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放著一臺天平和一個盤秤。老師簡單介紹天平各部分的名稱:托盤、橫梁、標尺、指針、螺旋、砝碼……(邊指邊說)

  師: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邊的盤里放上要稱的物品,然后在右邊的盤里放上砝碼,直到天平的指針在標尺的中間為止。這時天平平衡表示兩端的質量相等,計算出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的標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盤中物品的質量。 (邊操作邊介紹)同學們桌上的天平,老師已經調試好了,在使用的時候,右邊放砝碼,左邊放物品,打開紅色的砝碼盒,里面有一個小鑷子,一定要用小鑷子來夾取砝碼,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會腐蝕砝碼,F(xiàn)在用小鑷子夾取每個砝碼認識一下每個砝碼的質量是多少。

  學生分組認識砝碼。

  師:現(xiàn)在同學們把1克的砝碼放在盤秤的盤里,看看秤的指針有什么變化?

  生:指針稍微動了一點點。

  師:指針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F(xiàn)在同學們每人選不同克數(shù)的砝碼,看看指針的位置在哪里,那個地方就是砝碼的質量。

  學生分組結合砝碼,熟悉盤秤的使用方法。

  4.認識克。

  (1)稱一稱。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天平和盤秤,學習了它們的使用方法,F(xiàn)在我們就用盤秤或天平稱出桌上的蘋果、鹽、幾粒黃豆、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同學們稱完之后寫清物品的名稱和質量做好記錄。看在3分內哪組同學稱的物品最多,哪組就是優(yōu)勝組!

  學生分組稱物品。

  (2)說一說。

  生:一枚2分硬幣大約是1克,一枚5分硬幣大約是3克,一枚1元硬幣大約是15克……

  生:一枝鉛筆大約是9克,一本書大約是65克,另一本書大約是165克,50;ㄉ状蠹s是35克,一個蘋果大約是89克,10個回形針大約是23克……

  師:這些比較輕的物品,同學們都使用克作單位。很好!克用字母g來表示。(師邊說邊板書:克——g)

  (3)掂一掂。

  師:你知道1克有多重嗎?把你們剛才稱的1克的物品拿出來,比如一枚2分的硬幣,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覺一下1克,有什么感覺?

  (評析通過“掂”的感受,建立1克的質量概念。)

  生:很輕。

  (4)找一找。

  師: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

  (評析注重估測,同時發(fā)展1克的質量概念。)

  生:我稱的一粒花生米大約是1克。

  生:我咬的一口蘋果大約是1克。

  生:5張紙的質量大約是1克。

  生:……

  師:同學們能夠結合自己的物品體會1克的質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師:同學們不要稱,猜一猜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粒大米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大約是1克?……猜完之后再稱一稱看對不對?

  (評析加強估測,并驗證估測,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修正、反思的習慣。)

  學生分組活動

  交流匯報

  生:我們組8粒黃豆是1克。

  生:我們組10粒黃豆是1克。

  師:為什么有的小組8粒黃豆是1克,有的組10粒黃豆是1克?

  生:黃豆的大小不一樣……

  生:……

  (6)借一借。

  師:剛才我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件事情,在王建那組他們在稱一個大蘋果質量的時候,在砝碼的盤里除了有砝碼,還有一個橘子,為什么?

  (評析把問題拋給學生。)

  王建:因為砝碼的質量合在一起不能達到大蘋果的質量,所以我們用一個小橘子代替砝碼。用砝碼的質量加上小橘子的質量就是大蘋果的質量。

  師:那個小橘子的質量你們知道嗎?

  王建:知道,我們已經稱過了。

  師:同學們認為他們的做法怎么樣?

  生:……

  師:在我們稱一個物品的質量時,如果砝碼的質量達不到我們想要的質量時,可以用已經知道的物品的質量來補充。

  (評析及時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舉”,抓住了課堂的再生資源,并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7)估一估。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任選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質量,然后再驗證估計得準不準。比一比誰估計得最準!

  小組內驗證,比一比誰估計得最準。

  (評析認識“克”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活動所需的盤秤、天平以及很多實物,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了充分的條件,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體驗。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稱一稱、說一說、掂一掂、找一找、猜一猜、借一借、估一估等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和體驗1克的實際質量,并感受了幾克的質量。使學生在自主的時間和空間里自主地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僅僅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由于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

  5.認識千克。

  (1)教師介紹。

  師:剛才有的組的同學稱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質量達到1000多克甚至20xx多克,在記錄的時候是不是要寫很多數(shù),如果不注意還有可能寫錯,是不是不方便?怎么辦呢?

  (評析用“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使用“千克”的必要性。)

  生:可以用千克。

  (評析若此處師追問一下為什么,讓學生說出他的想法會更好。另外,若學生答不出,可結合長度單位米、千米,有助于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還可導致學生知識之間的遷移。)

  師: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有的同學非常聰明。結合課前的調查知道,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稱較輕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單位。稱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單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師邊說板書:千克——kg)

  師:同學們剛才稱的鹽一袋是500克,兩袋鹽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師:請大家掂一掂兩袋鹽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評析通過“掂”,讓學生直觀感受1千克的質量概念。)

  (3)找一找。

  師:1千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圍還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也是1千克?

  生:2包面條。

  生:6個饅頭。

  生:……

  (4)拎一拎。

  師:請同學們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學生有的把幾個小組的鹽都收集起來拎一拎,有的把書包稱一稱再拎一拎……

  (5)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以克和千克為單位說一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質量。

  (學生回答省略)

  6.教學1千克=1000克。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克與千克,那么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請同學們猜一猜,然后想辦法驗證!

  生:剛才老師說4盒牛奶是1千克,每盒250克,250×4=1000,所以1千克=1000克。

  生:桌上有一袋1000克的大米,和兩袋鹽一樣重,所以1千克等于1000克。

  生:……

  (評析每一個學生都是富有個性、極富潛力的思維主體,關鍵是看教師是否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開放性的問題——“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請同學們自己想辦法解決驗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暢所欲言,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引領著學生進入思維的空間。)

  7.游戲。

  師:在盤稱里放一個不到1千克的物品,稱一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一小組說:我們放了一支50克的牙膏,指針稍微動了動。

  師:說明50克與1千克哪個大呢?

  生:50克小于1千克。

  另一小組說:我們放了一袋洗衣粉,指針動了一點,但是還是在1小格里面。說明600克還是小于1千克。

  第三個小組說:我們放了一包鹽,發(fā)現(xiàn)指針剛好轉了半格。我們又放了一包鹽,發(fā)現(xiàn)指針剛好轉了1小格。

  師:從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生:2個500克是1000克,剛好轉了1小格,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包凈含量400克的瓜子,500克的鹽,100克的糖,算一算是多少?

  生:剛好是1000克。

  生:1千克。

  師:請同學們用天平來稱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稱一稱。

  生:多用了一個2克的砝碼。

  師:為什么會多2克呢?

  生:因為稱的時候是連同包裝袋一起稱的。

  (評析學生通過游戲,不僅更深刻地感受到克與千克的實際大小及比較,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的同時,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三)總結

  師: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

  生:認識了質量單位有克和千克。

  生:稱較輕的物品用克作單位,稱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

  生:1千克等于1000克。

  生:我學會了稱東西。

  生:……

  (四)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第20頁的圖。

  師:說一說下面物品的質量各是多少?

  (1)指導學生看第一個秤面上的刻度。

  師:從秤面上看這個秤最多可以稱多重的東西?

  生:400克。

  師:為什么?

  生:因為秤上標有單位g,并且最大數(shù)是400。

  師:觀察得非常仔細!兩個雞蛋重多少?

  生:100克。

  師:一個雞蛋重多少呢?

  生:50克。

  (2)第2小題生自己做。

  2.教科書第20頁“練一練”的第2題。

  讓學生直接填在教科書上,集體訂正。

  3.教科書第20頁“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比較,哪個重些?

  4.單位用錯的日記。

  師:老師這里有一篇日記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來,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臉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后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了。

  學生一邊讀著一邊笑,讀到最后笑得前仰后合。

  師:同學們?yōu)槭裁葱?

  生:他的單位全用錯了。一般的床哪有2千米高,還有牙刷、餐桌、牛奶、雞蛋、書包……

  師:同學們今后再用到單位的時候應怎么做?

  生:……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幽默風趣的笑話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針對笑話中的問題,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是這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

  四、編者點評

  該設計安排了大量的活動,以“問題”為主線,引發(fā)學生去思考、探究。如:“……通過抱和掂可以大體判斷兩個物品的輕重,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么辦?”引出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在砝碼的盤子里,還放了一個橘子,為什么?”把問題拋給學生,引發(fā)學生思考在砝碼不夠時,如何稱一個較大的物品!百|量達到1000甚至20xx多克,記錄時還要寫很多數(shù),寫起來是不是很不方便?怎么辦呢?”

  注重讓學生經歷直觀感受,在活動中學,如認識克(千克)時,教師都提出讓學生去掂一下1克(千克)的物體,讓學生建立具體的1克(千克)的質量概念。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并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shù)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復習

  1、長度單位復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厘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復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么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么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復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小?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說出所表示的時刻并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復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并說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復習第11題。

  4、復習畫角。

  (1)說說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并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復習第12題。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4

  千克、克的認識(第五冊第三單元)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具準備:課件、臺秤、天平、稱的物品(鹽兩包、蜜棗一包、五個共約重一千克的蘋果、李子一個、學生奶五瓶、一角硬幣一個、一瓶500ml的水、鉛筆一枝、《新華字典》一本、花生米約50顆,雞蛋一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口算

  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

  二、導入:

  同學們,老師手里拿著一包蜜棗和一包鹽,哪一樣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讓學生初步感受物體的質量有輕有重)

  那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兩個物體到底有多重呢?

  明確:可以用秤來稱,也可以看物體包裝袋上的凈重量。

  三、介紹秤和常用的質量單位:

  同學們說一說,你曾經見過哪些秤?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先讓學生說,再投影。(臺秤、電子秤、天平、磅秤、彈簧秤、桿秤等)

  明確:在生活中,稱一般的物體有多重,我們常用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作單位。(板書課題: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認識千克

  1、掂一掂兩包鹽。

  2、你知道有多重嗎?我們來稱一稱。(放在臺秤上)

  你會看嗎?指針指著數(shù)字1表示什么?單位呢?(表盤上標著:kg)

  明確:兩包鹽約重1千克,千克國際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兩包鹽,感受1千克,邊掂邊說兩包鹽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計1千克有幾個蘋果?

  2、掂一掂,比較這一袋蘋果(5個)和剛才的兩包鹽,誰重?

  先猜再稱。明確:通常這么大的蘋果,5個大約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個李子比一個蘋果重還是比蘋果輕?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個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測,即要有根據(jù))

  明確:一個李子比一蘋果輕,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數(shù)量比5個蘋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體?

  例如:兩包鹽、五個蘋果、五瓶學生奶、兩瓶水等等。

  5、思考題: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明確: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樣重。

  六、認識克

  1、那老師現(xiàn)在稱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幣(放在臺秤上)。咦,怎么沒臺秤反應?(太輕了)

  用什么秤?明確: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當指針指著中間紅色的刻度,就說明兩邊平衡了。

  2、那我把硬幣放在左邊,右邊放砝碼,因為怕砝碼被氧化,我們要求用小鑷子夾(說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們挑砝碼時該挑大的還是小的?(小的)

  根據(jù)一角硬幣的重量,選擇適當?shù)捻来a。(教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選擇)

  3、放最小的10g砝碼也太重了,怎么辦?用游標。(指導如何看游標)

  明確:約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輕得多的物體,我們常用克作單位,國際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體和1克的物體質量差距甚大。

  5、認識千克和克的關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回頭看兩包鹽重多少?(1千克)那我們再來看看一包鹽的凈重量500g,那也就是說:

  500+500=1000(g) 1000g=1kg

  剛才我們稱了大約5個蘋果1000克,那一個蘋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確: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學生奶也約重200g。

  七、分小組動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計,再稱一稱。(填表格)強調:填好單位!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5

  教材分析:

  教材設計了一些讓學生感受質量單位、比較物體輕重的活動,并結合活動滲透了一些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重量,逐步建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并且明確要比較物體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切實感受生活中的數(shù)學,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另一方面通過記錄同學們的休重,學習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初步學習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學情分析:

  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準備測量工具,對質量單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對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動形式上,除了參考教材上提供的內容外,還可以從本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設計理念:

  1、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

  2、充分利用學生的原有經驗,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3、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體驗,親自感知,學生學的輕松、愉快,多次實踐又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同時也讓學生再次感悟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體重計、臺秤或彈簧秤、天平、兩袋鹽等物品。

  學具準備:

  各種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導入:請兩位跑得快的同學到臺前做“背人跑步比賽”的游戲(被背的兩人輕重對比明顯)。讓大家估計誰最有可能贏?為什么?

  小結: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相互說一說。

  3、學生匯報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出課題。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一)稱學生的.體重

  1、師:要想知道某個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辦呢?

  2、讓學生觀察帶來的體重計,觀察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稱物體的質量呢?想好了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指名匯報,隨機介紹kg是千克的表示符號。

  3、讓一組學生輪流站在體重計上,秤出每一位同學的體重,并指名兩位同學在黑板上記錄下每位同學的體重。

  4、讓每一個學生統(tǒng)計出不同的重量的同學分別有幾種,統(tǒng)計時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統(tǒng)計,如用“正”字來表示,或用其他方法來表示。

  5、讓每一位同學背一背、抱一抱不同質量的同學,感受一下不24千克、32千克分別有多重。

  6、全班交流,把每組統(tǒng)計的情況合在一起,成為全班同學體重的統(tǒng)計表,再讓學生提出一些加、減法的數(shù)學問題,進行加、減法口算練習。

 。ǘ┙⑶Э说馁|量概念

  1、稱一稱。把自己小組帶來的兩袋鹽放在臺秤或彈簧秤上稱一稱。

  學生生觀察秤的指針指向幾,老師指出1千克就是兩袋鹽的質量。

  2、掂一掂。再把剛才稱的鹽放在手中掂一掂,邊掂邊用眼睛體會1千克有多重,并說說掂1千克的感覺。

  3、估一估,你們再掂一掂身邊的其它物體,能找出哪些東西重1千克嗎?估計后再把這些物體放在秤上稱一稱,并互相說說1千克物體大約有多少。

  4、猜一猜。師拿出1袋棉花和1袋鐵釘,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說明理由,大家的意見不統(tǒng)一,怎么辦?以實踐來證實,請2名學生分別稱一稱。

  5、質疑:這2袋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說明了什么?讓學生感受到物體體積大并不一定重。

  6、小結:剛才我們大家通過各種學習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體的質量有多重,可我們看像這些(舉起一枚硬幣,指著衣服上的鈕扣和學生帶來的雞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筆、橡皮等),比較輕的物品怎么知道它們的質量呢?

 。ㄈ┙⒖说馁|量概念

  1、天平稱一稱帶來的硬幣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師稱幾根粉筆的做法。教師邊稱邊介紹克的表示符號“g”。

  2、學生小組進行操作,稱硬幣、雞蛋和鉛筆、橡皮等物品。

  3、交流匯報。

  4、再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議一議等實踐活動,感受并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三、全課總結

  看來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除了用稱的方法,還可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

  四、課后實踐,不斷延伸

  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體或買1千克的東西有多少?

  2、回家用秤稱一稱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幾種物品的質量。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6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用盤秤測量西瓜和蘋果的情境圖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然后通過稱食鹽和雞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購物時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結合二年級學生喜歡參與活動的特點,設計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試一試,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個性化的對千克和克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會選擇適當?shù)膯挝槐硎境R娢锲返馁|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具體事物經歷感受并能準確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感知1克與1千克有多重。

  2、培養(yǎng)學生估計物體質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學方法:

  實踐感悟、討論。

  教學準備:

  課件,兩種盤秤(單位分別為:千克、克),雞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兩袋食鹽,1角硬幣若干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討論,導入新課。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去或陪家長去買東西的經歷,然后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到我們常用的稱物體質量的秤。

  教師多媒體課件出示臺秤、電子秤、磅秤等,學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師現(xiàn)場出示兩種臺秤,教師啟發(f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臺秤的不同之處,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質量的兩個單位:克與千克,提示克與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師板書)并指出,“同學們的觀察非常認真,發(fā)現(xiàn)了不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嗎?”(5分鐘)

  (設計意圖:以談話方式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以直觀觀察方式讓學生參與,體會學習樂趣。)

  二、自主探索,反饋交流,掌握新知。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39頁稱西瓜和蘋果的兩幅圖,學生回答哪個重?哪個輕?各重多少?教師質疑,3小于200,但西瓜卻比蘋果重,為什么?學生體會主要是單位不同。

  教師展示魔術包,出示幾塊糖果,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稱上,學生注意觀察指針,不怎么動?說明什么?啟發(fā)學生了解糖很輕,把一袋掛面放到臺秤上,指針動了,說明這袋掛面很重,有多重呢?學生觀察回答,再通過包裝袋上的標注,了解這袋掛面重1千克。

  接著,同樣方法稱兩袋鹽,教師再從魔術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為止,讓同學們讀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為單位的臺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師提問:“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關系呢?”領讀一遍,語調放慢,突出單位的不同,并板書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師指出,1枚1角的硬幣大約重1克,下面每個同學來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學生自由說一說生活中重約1克的物品(一粒紐扣、1;ㄉ埂。(10分鐘)

 。ㄔO計意圖:教師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步步設疑,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提升學習能力。)

  三、鞏固拓展,提升發(fā)展。

  活動一: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拿出1個雞蛋和15個雞蛋,學生討論,1個雞蛋多重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好?15個雞蛋呢?然后,請同學們先掂一掂,感覺一個雞蛋有多重,再估計它大約是多少克?再稱稱看是多少克。教師追問,那1千克估計有多少個雞蛋呢?你是怎樣想的?(師生交流),教師稱出1千克雞蛋,和大家一起數(shù)一數(shù)。

  活動二:由學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計一下有多少塊?再一起數(shù)一數(shù),是否和估計的一樣。(1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突出學生主體,培養(yǎng)學生估計意識。)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學回答。

  2、練一練第2題。

  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驗證。

  3、練一練第3題。

  同桌交流討論,選合適的質量單位填空。重點交流填寫理由。(10分鐘)

  五、歸納總結。

  教師啟發(fā),由同學們歸納出所學的知識。(5分鐘)

  六、板書設計。

  認識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測量較輕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克”做單位。

  測量較重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千克”做單位。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7

  本單元教育目標是: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結合自己的經驗,感知1千克和1克的質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稱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shù)膯挝槐硎境R娢锲返馁|量。培養(yǎng)估計的意識。

  3.在測量、比較物品質量的過程中進行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對身邊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有趣的'比較活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課教學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過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2掌握用秤稱物品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shù)膯挝槐硎境R娢锲返馁|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測量和解決身邊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以克為單位的電子秤一臺, 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一臺,西瓜一個(整千克的),蘋果一個,鹽兩袋,西紅柿每組1千克,糖每組1千克,硬幣1個.課前調查表

  一、 認識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 你調查了哪些物品的質量?(指名回答)

  2、 老師也調查了一些。(展示)

  3、 指導:我們調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質量單位。國際上用g來表示克,用kg來表示千克。

 。ǘ┱J識秤

  1、說一說:拿出西瓜和梨?誰輕誰重?(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們用什么來稱它們的質量?你們在哪見過什么樣的秤。(指名回答)

  3、認識各種秤(課件展示)

 。ǘ┓Q西瓜和蘋果

  1、(出示以克為單位的電子秤一臺, 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一臺)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約有多重?蘋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稱出西瓜和蘋果質量。(重點指導怎樣看臺秤)

  西瓜有多重?你們同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蘋果有多重?你們同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 秤食鹽(認識1千克等于1000克)

  1、 拿出一包500克的食鹽,先看看上面的標示的質量,然后稱一稱。(在克單位的秤上)

  2、 拿出兩包來,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稱一稱。(在克單位的秤上)

  3、 再放到千克單位的秤上,這兩個數(shù)有什么關系?使學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三、 稱土豆(或西紅柿)

  1、每人拿出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告訴學生大約有一克,(或稱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學生輪流掂)

  3、估計有多重?拿一袋食鹽(硬幣)比較一下,估計有多重?(在教學時學生估計有500克時我的處理粗,應拿1袋食鹽讓學生比一比)

  4、稱一稱1個土豆。體驗形成

  5、教師稱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數(shù)一數(shù)。(體驗1千克大概是幾個土豆?)

  7、學生稱出一千克的土豆(學生小組秤)。

  8、讓學生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個?你是怎樣想的?

  9、實際數(shù)一數(shù)?

  10、放在結實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ǜ惺1克——估計——感受土豆幾克)——體驗1千克大概是幾個土豆?——體驗千克)

  四、 稱水果糖

  1、 學生拿出水果糖,估計有多少克?(疑問:還有必要嗎?)

  2、 稱出1千克的水果糖(學生小組秤)

  3、 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 估計有多少塊?

  5、 數(shù)一數(shù)

  五:小結: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有什么收獲?

  六:考考大家:

  練習1:認秤

  練習2:選擇合適的單位(說說填的理由)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8

  第4單元 千克、克和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復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10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單位質量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能比較熟練第進行簡單的換算。進一步認識分數(shù)的含義,能用分數(shù)表示一個圖形或物體的幾分之幾,能比較分數(shù)大小,能計算簡單的分數(shù)加、減法。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物體質量,能說明相應分數(shù)的含義,深化對簡單分數(shù)的認識;體會發(fā)現(xiàn)簡單規(guī)律的思維過程,發(fā)展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千克、克和分數(shù)含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今天,我們復習千克、克和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二、復習千克和克

  1、回顧千克和克

  你能舉例說說哪些物體的重大約是1千克嗎?1克呢?

  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1千克=1000克)

  2、估計體驗。

  你知道下面物體的`重大約是多少嗎?自己估一估、說一說。

  (1)1個雞蛋 (2)30個雞蛋

 。3)小朋友裝了書的書包 (4)1個乒乓球

  學生交流,教師指導校正。

  3、做期末復習第1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是怎么想的?

  4、做期末復習第20題。

  呈現(xiàn)第20題,讓學生填空,并交流結果,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復習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5、做期末復習第22題。

  口答。

 。1)5/9里有5個( )/( );

 。2)7/10里有( )個1/(  );

  (3)4個1/5是(。/( ).

  6、做期末復習第23題。

  出示題里的表格。

  引導: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每次折的結果,能發(fā)現(xiàn)什么?同桌討論一下。

  7、比較分數(shù)大小。

 。1)在○里填寫“>”或“<”。

  1/4○1/5   1/9○1/3

  6/7○4/7   3/8○5/8

 。2)下面分數(shù)哪個最大,哪個最?

  4/5   1/6    1/6

  8、口答期末復習第24題。

  提問:上衣的布是怎樣表示的?為什么這樣表示?

  三、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19. (1)千克 (2)千克 (3)克 (4)千克

  20. 3000 9 8000 2

  21. 20+20+50=90(克) 90÷2=45(克)

  23.

  對折的次數(shù) 1 2 3 4 5 6

  平均分成的份數(shù) 2 4 8 16 32 64

  發(fā)現(xiàn)對折的次數(shù)越多,平均分成的份數(shù)越多,每份各占這張紙的幾分之幾越小。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后實踐中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2、電腦,多媒體課件;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臺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并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啟發(fā)學生說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凈含量。

  4.讓學生匯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凈含量情況。

  5.揭示并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并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shù)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shù)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fā)現(xiàn)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并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為后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面、 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游戲:

  1.老師發(fā)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tǒng)一意見,然后實際稱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布置作業(yè),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布置課后實踐作業(yè)。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10

  一、教學內容: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人教版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與千克的認識》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和會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及互相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難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較準確地估計物體質量,表示物體的輕重。

  五、解決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六、設計理念:由書本數(shù)學向生活數(shù)學轉變,重視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人人參與、主動發(fā)展。

  七、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稱,2分硬幣,一塊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稱砣一個。

  八、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

  1、組織學生進行負重跑步比賽。

  師問:我聽說我們班有兩名同學跑得很快,他們是誰呀?今天我們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不過今天的比賽難度增加了,他們每人要背一個同學比賽,你們想看看嗎?

  學生活動。

  師問: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冠軍,你為什么不選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學)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2、師說:“斤”“兩”是我國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從1990年12月21日開始,我國就規(guī)定不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了,F(xiàn)在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和國際接軌,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國統(tǒng)一使用的質量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請學生匯報去超市調查情況。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去超市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誰來說說你調查了些什么?

  學生匯報。

  師問:同學們說了那么多,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單位,有的用“千克”作單位?請你仔細想一想,什么時候用“克”,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呢?(比較輕的東西用“克”做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人教版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與千克的認識》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和會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及互相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難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較準確地估計物體質量,表示物體的輕重。

  五.解決方法:

  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六.設計理念:

  由書本數(shù)學向生活數(shù)學轉變,重視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人人參與、主動發(fā)展。

  七.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稱,2分硬幣,一塊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稱砣一個

  八.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

  1、組織學生進行負重跑步比賽。

  師問:我聽說我們班有兩名同學跑得很快,他們是誰呀?今天我們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不過今天的比賽難度增加了,他們每人要背一個同學比賽,你們想看看嗎?

  學生活動。

  師問: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冠軍,你為什么不選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學)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2、師說:“斤”“兩”是我國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從1990年12月21日開始,我國就規(guī)定不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了,F(xiàn)在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和國際接軌,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國統(tǒng)一使用的質量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請學生匯報去超市調查情況。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去超市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誰來說說你調查了些什么?

  學生匯報。

  師問:同學們說了那么多,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單位,有的用“千克”作單位?請你仔細想一想,什么時候用“克”,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呢?(比較輕的東西用“克”做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09-08

《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12-16

《千克、克的認識》的教案03-08

《千克的認識》教案03-02

《認識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06-23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03-08

《認識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04-16

認識千克教案01-15

《千克和克》教案03-08

《克和千克》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