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

時間:2023-04-26 11:48:32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草船借箭》教案匯總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草船借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草船借箭》教案匯總五篇

《草船借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本課“瑜、諸、葛、督、懲、罪、寨、吶、丞”等會認字,“委、懲、吩、咐、罪、私、擂、吶”等會寫字,能夠正確地讀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能夠體會人物的性格、語言特點,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習課文]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jù)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正值孫劉聯(lián)合抗曹之時,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zhàn)。東吳都督周瑜心胸十分狹窄,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巧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課文通過草船借箭一事,贊揚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課文內容環(huán)環(huán)緊扣,引人入勝。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作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果——十萬支箭如期如數(shù)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

  教學前,先讓學生弄清故事發(fā)生的歷史背景,還要弄清故事中寫了哪幾個歷史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通過課前的預習,學生大致了解,三國鼎立時,孫劉聯(lián)合抗曹,曹操是漢室的丞相,周瑜是孫權手下的大將,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軍師,魯肅是協(xié)助周瑜統(tǒng)率三軍的,諸葛亮和魯肅都是主張孫劉兩家聯(lián)合抗曹的人。

  文章篇幅較長,教學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默讀課文,自讀自悟,培養(yǎng)學生從文中迅速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對于重點部分,教師可組織學生從讀中感知,引導探究、啟發(fā)學生思維,進行探究性閱讀,進而培養(yǎng)學生感悟理解、欣賞、評價和積累語言的能力。課文中著力贊美諸葛亮這一人物,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教師先讓學生充分閱讀,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主要表現(xiàn):知人心、通曉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諸葛亮對周瑜的險惡用心了然于胸。當周瑜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時,他已看透了周瑜想要加害自己的用心,十天是無論如何也造不出十萬支箭的,但他不動聲色,反而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的意愿立下軍令狀。周瑜大喜,以為陰謀得逞,實際上諸葛亮早有妙計在胸。

  諸葛亮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他尋求幫助,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不了解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所以請魯肅同船取箭,做個見證。讓周瑜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陰謀慘敗。

  諸葛亮通曉天文地理,他算準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有大霧;借箭返回時,船順風順水。借箭妙計安排巧妙,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在談笑風生中,諸葛亮輕松取勝,沒有和周瑜發(fā)生正面沖突,顧全了孫劉聯(lián)合的大局。從而讓學生對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學生在對全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再讓學生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復述課文。

  課文中出現(xiàn)的這四個主要人物,性格鮮明,語言各具特色。周瑜心胸狹窄,狡猾陰險;諸葛亮從容鎮(zhèn)定,胸有成竹;魯肅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課文中體現(xiàn)得很充分。通過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活動。如: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zhèn)定,胸有成竹。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體現(xiàn)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學生可邊讀邊議。

  [詞句積累]

  生字中,注意諸葛的“葛”字讀音,應讀“gě”。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懲罰:嚴厲地處罰。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教學設計]

 。ㄕn前初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有條件的學生課前讀一讀《三國演義》,了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大致了解人物及其關系。)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今天我們學習的《草船借箭》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誰來談談,你對《三國演義》了解多少?

  2.結合預習,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啟發(fā)學生從課題、從內容中提出不懂的問題。

  1.學生簡單交流《三國演義》。(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人物及其關系。)

  2.學生質疑,能夠解決的可以當場進行交流解決。

  二、自讀課文,把握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畫出生字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2.了解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節(jié)朗讀課文。(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學生認真讀課文,看看草船借箭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

  1.學生自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學生能夠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了解課文大意,清楚課文的脈絡。

  3.按照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的經過,口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4.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慘敗。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草船借箭》寫了一件什么事,起因與結果是什么。

  2.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神機妙算使事情發(fā)生了改變。(草船借箭成功)

  教師板書:神機妙算。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周瑜慘敗。

  二、感悟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閱讀,思考:“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課文里哪些地方寫諸葛亮“神機妙算”?畫下來讀一讀,

  2.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思考。

  3.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人心、通曉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1.學生讀書自悟后在班內交流所得,教師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點撥。從草船借箭的時間、氣候、地理環(huán)境以及借箭的經過,體會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神機妙算)。

  2.師生共同歸納出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諸葛亮知人心、通曉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3.學生邊讀邊議,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第三課時

  一、深入理解,分析人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體會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神機妙算是從哪兒來的?

  2.你對其他的幾個人物是怎么看的?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1.進一步了解諸葛亮是一個聰明、機智、以大局為重、從容鎮(zhèn)定、胸有成竹……的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平時多觀察、多思考的結果。

  2.學生討論,分析:周瑜心胸狹窄,狡猾陰險;諸葛亮從容鎮(zhèn)定,胸有成竹;魯肅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

  3.分角色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復述課文。

《草船借箭》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部書之所以能煥發(fā)出如此雋永的魁力,其最吸引人也是最富生命力的地方在于塑造出了一系列血肉豐富、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我們應把小說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通過語言在孩子們的大腦里儲存下來,使這些人物形象能夠活靈活現(xiàn)地、生動傳神地展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通過品讀活的語言使人物的形象豐滿起來。這樣諸葛亮運籌帷幄、胸有成竹、雍容大度、神機妙算的形象才會“立”在孩子的心中。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調度、水寨、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xiàn)在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

  3、分角色朗讀課文,能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重點:感悟人物形象,從“草船借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難點:通過具體語句感受人物特點,并通過讀表現(xiàn)人物個性。

  教學準備:

  1.推薦學生閱讀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的篇章。

  2.把相關的句子制成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簡介背景

  1、板書課題,啟示談話。

  我們國家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書嗎?今天我們學習的《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節(jié)選自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誰來說說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哪幾個人?誰向誰借箭?

 。ㄖ饕獙懥酥T葛亮、周瑜、曹操、魯肅,是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簡介時代背景。

  課件出示:

  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jù)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zhàn)。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發(fā)生了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蹖W生已經初步具有默讀能力,能在默讀中體悟情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檢查預習,鞏固生字詞。

 。1)指讀課文,正音

 。ā袄蕖,應讀léi,不能讀lèi;“丞”,讀chéng,不能讀céng;指導寫字時,“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與“廷”區(qū)別;“援”的右邊是“爰”不是“愛”。 “丞”字應提醒學生注意筆順。)

 。2)結合上下文體會詞語的意思。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本課指周瑜因諸葛亮比自己強而忌恨他。

  懲罰:嚴厲地處罰。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處。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重點寫了哪些內容?

  2.“草船借箭”這個題目的題眼是哪個字?圍繞“借”課文講了哪些內容?

 。ㄏ葘懥瞬荽杓脑;接著寫了諸葛亮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數(shù)交付周瑜,周瑜自嘆弗如。)

 。壅n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線索。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引領學生概括內容,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四、品讀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點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諸葛亮的才干怎樣?周瑜妒忌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嗎?文中哪些詞可說明請畫出來。

 。ā巴Α、“才”,指導朗讀稍重些。)

  3.自讀第二自然段段

  a.課件出示:

  思考: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從哪兒看出來?

  b.討論、交流:

 。ㄖ荑ら_始以“公事”為由迫使諸葛亮不要推卻,接著又以“十天為限”故意刁難,最后當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時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以便抓到字據(jù),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下計來陷害諸葛亮。)

 。墼趯W生整體感悟課文內容后,已經對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結合課始時代背景的介紹,他們能在字里行間洞悉人物的內心然后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

  4. 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枝箭的任務,并且立下軍令狀?

  5、周瑜居心叵測,諸葛亮運籌帷幄,請同學們體會他倆每次對話時,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們在說話的時候會是什么表情?什么語氣?試著讀一讀

  6.分角色朗讀1、2自然段,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圻呑h邊讀,讀后評價,通過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讓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活起來。]

  五、設置懸念,布置作業(yè)

  1.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只要三天就造好十萬支箭,他答應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將怎樣做呢?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體會周瑜、諸葛亮的不同心理。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切入中心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19課《草船借箭》。(出示題目)

  2.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3. 使周瑜自嘆不如的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

  “神機妙算”什么意思?

  二、探究課文,感悟“神妙”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W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知天時

  1、課件出示:“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1)創(chuàng)設語境,感悟朗讀

 、龠@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 假如你是魯肅,怎么讀這個句子?

  ③ 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是怎樣的心情呢?誰來讀讀。

  小結: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2)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知天時

 、 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也許是湊巧趕上大霧滿天呢?請聯(lián)系上文,找到可以聯(lián)系的'句子

 。ㄖ该卮穑骸暗谝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保

 、谇皟商鞗]動靜可不可以不寫,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多簡練,這樣改好嗎?為什么?

 。ńM織學生議論。)

 。垡龑W生議論、誦讀原文,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小結: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對天氣情況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二)懂地利

  諸葛亮算好了大霧天,那么他又是怎樣找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1、“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ò汛挥美K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于統(tǒng)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

  2、“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3、“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睘槭裁?

 。▋擅媸芗,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4、“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

  (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識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準不準呢?從那里可以看出來呢?

  1、“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箭好像下雨一樣!

 。ㄒ龑W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2、“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在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怎樣理解諸葛亮的笑?”

 。圩屑汅w味,反復品讀,品出語言之美、語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內涵]

  3、老師覺得諸葛亮的話并沒有說完!办F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

  4.小結:如此談笑風生,鎮(zhèn)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長嘆一聲,說——

 。ㄉx: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對比,升華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提示后討論交流)

  交流預設:

 、僦荑さ闹巧滩蝗缰T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谥荑さ男亟蟛蝗缰T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壑T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á僦T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滿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四、鏈接詩句,擴展文本

  1、課文學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認為諸葛亮挺有才干?請你選用一些四字詞語來形容諸葛亮。

 。ㄗ阒嵌嘀\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識淵博 神機妙算)

  2、后人借這件事寫出了贊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

  課件出示:

  一夜?jié)忪F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zhàn)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3.指名朗讀,背誦。

 。圻@首小詩精煉的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又贊美了諸葛亮的智慧,是對文本精妙的擴展和延伸。]

  五、總結拓展

  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么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他的本事從何而來,想知道嗎?請大家閱讀《諸葛亮全轉》、《三國演義》的46等相關章節(jié)。

《草船借箭》教案 篇3

  學生視角:

  草船是什么樣的船?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個故事發(fā)生在原因、經過、結果怎樣?生動的情節(jié)吸引著學生學生邊讀邊思,激發(fā)著學生學習熱情。

  難點:抓住課文內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教師思考:

  課文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學《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記敘了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過程中,諸葛亮與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知過人。文章內容情節(jié)生動曲折,人物形象鮮活,人物關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學中應把握好文章贊揚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中心,結合學生對文章已有的認知基礎,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

  重點:從草船借箭中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他的神機妙算。

  設計特色:

  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讀中感悟。

  信息資料:

  1、師生共同閱讀《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內容資料。

  2、查閱搜集介紹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關資料。

  3、船模型及相關的演示材料。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之所能神機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認識諸葛亮識大體、顧大局的寬廣胸懷。

  2、幫助學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方法一:

  理由:全文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程序:

  一、提示課題,點出借字。

  據(jù)課題:你認為文章應該寫些什么內容?哪個字是題目的中心詞?全文突出哪能個字?

  二、理出脈絡,圍繞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借箭的經過怎樣?

  C借箭的結果如何?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然后組織討論。并據(jù)以上問題給文章劃分段落。

  三、掌握重點,突出借字。

  借箭的經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為什么強調不能讓周瑜知道?

  B、等到什么時候才去開船借箭?為什么等到這個時候?

  C、把船停在哪里?怎樣停的?為什么?

  D、借箭時,諸葛亮表現(xiàn)怎樣?說明什么?

  E、你認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ㄔ颍褐---預測準三天內必有大霧,回來時順風順水。

  知地----大霧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魯肅忠厚(保密備船)曹操多疑,不睹虛實,不敢輕意出擊。

  表現(xiàn)了諸葛亮足智多謀、才華卓越。并通過周瑜與諸葛亮的語言、行動的對比,表現(xiàn)出諸葛亮顧全大局,豁達大度的風范,反襯出周瑜氣量狹窄,妒能忌賢,不顧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難,加害諸葛亮的卑鄙行徑。

  四、復述鞏固,抓住借字。

  五、演讀欣賞,體會借字。

  方法二:

  理由:文章中心主要是贊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是貫穿在文中的主要線索。

  程序:

  一、復習導入。

  組織學生進行補題練習,

  練習分清前因后果,訓練有條理地表達。

 。 )草船( )借箭。

  二、抓住中心詞,突出重難點。

  1、引導通讀全文,思考: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諸葛亮神機妙算)結合中心詞進行質疑,師生共同梳理。

 。1)課文哪些內容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諸葛亮為什么能做到神機妙算?

  2、引導學生分組研讀課文,針對思考題進行討論。教師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建議,從知天、知地、知人三個方面,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強調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理解體會。

  (抓住中心詞,讀書質疑,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交流匯報,互相補充。共同操作,深刻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引導復述課文。

  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互相補充、評價,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師生共同利用準備的教具,邊讀邊演示借箭過程,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練習復述課文。

 。ㄅ囵B(yǎng)合作交流意識,評價意識,動手實踐能力。)

  4、小結: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填空。諸葛亮是一個( )的人。

  三、感情朗讀,整體回顧。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整體回顧全文內容,理解故事深層次的前因后果。(周瑜妒忌設局陷害;孔明大敗失敗周郎。)

  四、再回課題,學后質疑、解疑。課題中的借換成取騙受偷行不行,為什么?

  五、拓展表演,綜合實踐。

  利用手中搜集的關于三國人物的資料,表演文中的故事。

  資料:

  1、《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長篇小說,一百二十回,羅貫中著。羅貫中,元末明初人,名本,號湖海散人,杭州人!度龂萘x》的內容是描寫東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之間的歷史事件,重點描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斗爭及興衰過程。它以三國歷史為骨架,其基本輪廓和基本線索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動與歷史記載相去不遠,但具體內容和血肉部分則出于虛構創(chuàng)作。它代表了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群眾中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2、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生于山東瑯琊的一個官僚世家。

  3、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東吳的名將,總督東吳兵馬。

  4、魯肅:字子敬,三國時東吳名將,周瑜死后,他總督東吳兵馬。

  5、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獻帝時為丞相。

  6、原著中對大霧的描寫: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蒼茫,浩乎無際。甚則穹昊無光,朝陽失色;反白晝?yōu)榛椟S,變丹青為水黑。

  7、原著本章小結:

  濃濃霧露滿長江,天地難分水渺茫,二十舟船能擺列,萬余弩弓盡施張,

  飛蝗透草搖天影,孔明今日伏周郎。

《草船借箭》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嶄新的課題,當前還處在一個探討、摸索的過程之中。就內容而言,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在小學,探究性學習已不再是能否開展的問題,而是如何開展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廣闊空間。小學語文教材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本身就有無窮無盡的研究課題。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應重視以下幾點:

  一、突出語文的特點。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研究什么課題,其主要目的還是學習語文。要突出語文特點,強化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這是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根本目標,切不可主次顛倒、本末倒置。

  二、強調研究性特點。要采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探究性學習不能成為變相的“接受性學習”。注意探究性學習與課堂上有效的接受性學習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探究性學習中要孕育學生的課題意識,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學習過程、學習方法,讓所有學生參與進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研究習慣。

  三、關注學生特點。既要相信學生思維的敏捷、探索問題的熱忱、想象的豐富,又要考慮到小學生社會活動能力不強、處理實際問題缺乏經驗、思想單純的實際情況,因而活動范圍宜集中,活動的組織亦應得到有效控制,教師要參與探究性學習的全過程。選擇的研究性課題切入口也宜小不宜大。

  四、體現(xiàn)形成性評價的特點。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是整個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重在學習過程而不只是研究的結果,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不只是掌握知識的數(shù)量。

  五、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不受一般課堂教學時空的限制,充分順應學生學習的需要。

  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根據(jù)段意給課文分段,能理解“神機妙算”。

  二、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知道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重點研究諸葛亮如何看穿周瑜的險惡用心,了解魯肅的忠誠厚道、言而有信,利用曹操多疑的弱點,巧妙安排,成功借箭。

  三、研究《三國演義》與《三十六計》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對文學和軍事學的興趣,初步體驗探究性學習的方式、方法和過程。

  教學過程

  組織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

  1.收集《三十六計》《孫子兵法》等書籍。

  2.準備《三國演義》原著、少兒讀物等。

  3.制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4.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5.編制評價表。 1.收看《三國演義》影視片

  2.閱讀《三國演義》《三十六計》等書籍。

  3.選擇自己的學習伙伴。 1.大概了解《三國演義》的有關內容,知道《草船借箭》的前后經過。

  2.初步了解課文,初步掌握生字詞。 通過閱讀、預習等引起學習興趣,做好知識儲備。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1.質疑:《三國演義》中,周瑜臨死前說了什么話?為什么這樣說?

  2.審題:研究“借”。

  3.播放課文錄像。 1.回答問題。

  2.觀看錄像,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1.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2.引起學習興趣。 由疑激趣,通過錄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

  1.組織學生匯報:預習中學會了什么?

  2.了解還有什么不能解決的問題。 1.交流預習情況。

  2.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 1.掌握課文生字詞。

  2.能根據(jù)大意劃分段落。 體會預習在學習中的作用。

  提出研究課題

  組織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值得研究的課題。 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興趣、基礎、水平,提出自己的研究課題。 引導提出探究性學習課題。 課題源于學生,源于課本。

  第二課時

  重點研究“神機妙算”

  1.根據(jù)學生預習情況,相機提出探究性學習課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2.引導學生初步討論。

  3.根據(jù)學生要求,選擇學習伙伴,分在個研究小組,重點研究“識人心”,并以此對全文展開研究。

  4.討論研究計劃,制訂研究內容、方法、形式,提供交流及評價方法。(附表一)

  5.組織學生分組研究,教師巡回指導,參與學生研 究

  6.組織全班交流。

  1.討論: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2.分為三個學習小組:A組研究諸葛亮對周瑜;B組研究諸葛亮對魯肅;C組研究諸葛亮對曹操。(也可獨立研究)

  3.根據(jù)研究提綱分組研究:1)諸葛亮算到了什么?

  2)諸葛亮采用了什么計策?為什么要這樣做?

  3)說明了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

  4.以課文為依托,組內交流、討論,推選代表發(fā)言。

  5.全班交流,提出改進意見。 1.學生能知道諸葛亮知天文、識地理、懂人心,所以能神機妙算。

  2.能進一步研究出諸葛亮能看透周瑜笑里藏刀、借刀殺人、心胸狹窄,而他則顧全大局、胸有成竹、將計就計;了解魯肅真誠厚道、言而有信,而知人善用;最后利用曹操多疑的弱點,利用天時、地利而一舉成功。 通過探究性閱讀,初步體驗探究性的全過程,感受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在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注意評價機制,做好調控。

  第三課時 研究

  表演課本劇

  1.引導學生研究如何才能表演好課本劇。

  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言行。

  3.讓學生給課文錄像配音。

  4.組織學生分組表演。

  5.在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評價。(附表二) 1.分組討論如何表演好課本劇。

  2.深入理解文中“希望”“謝謝”“果然”輕易出動“等詞語的意思。

  3.按組分好角色,先進行配音練習,再按角色表演。 1.深入理解課文,把握人物特點。

  2.能較好地表演人物。按照表演的要求研究課文。 喚起學生的研究意識,體驗探究性學習。

  課內擴展研究

  1.相機提出課題:《草船借箭》與《三十六計》。組織學生研究、交流、評價。

  2.提供評價表。

  3.引導學生逐步歸納總結。

  4.師生評價。(附表三) 1.在個人研究基礎上分組進行探究性學習。

  2.按照評價表研究,撰寫小論文。

  3.小組推薦交流。 變換角度對課文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能歸納出本課所運用的計策:如諸葛亮的瞞天過海、無中生有等。 進一步作探究性學習,使學習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課后延伸

  研究 引導學生探究《三國演義》與《三十六計》《孫子兵法》之間的關系。 課后深入研究《三國演義》原著,與《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對照研讀。 能運用課內所學,深入開展探究性學習。進一步作探究性學習,使學習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

  附表一:專題研究交流評價表

  評價角度 項 目 評價等級 改進意見

  A B C

  內容組織 1.結構嚴謹;

  2.內容豐富,有獨創(chuàng)性;

  3.內容與主題聯(lián)系緊密;

  4.以課文為基礎,有理有據(jù)。其 他

  1.吐字清楚,聲音響亮;

  2.抑揚頓挫,富有情感;

  3.儀表大方,有表現(xiàn)力。

  --------------------------------------------------------------------------------

  附表二:課本劇表演評價表

  評價等級 語 言 動作 神態(tài) 表演技巧 總體印象 改進意見

  A

  B

  C

  --------------------------------------------------------------------------------

  附表三:小論文評價表

  評價角度 項 目 評價等級 改進意見

  A B C

  項目

  1.大小合適;

  2.能反映研究內容。

  論據(jù)

  1.原文解釋通俗易懂;

  2.與課文聯(lián)系緊密;

  3.舉例充分、確切;

  4.擴展運用合理,有獨創(chuàng)性。

  其 他

  1.書面整潔;

  2.內容敘述有條理;

  3.基本符合論文撰寫要求。

《草船借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2.默讀課文,理清層次,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演義》及作者簡介、詞語解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1)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請同學們欣賞。

 。2)播放完畢后出示歌詞:

 。3)學生閱讀歌詞,說說對這首歌的了解。(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

 。4)學生互相交流,說說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教師評議并梳理詞意: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么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發(fā)漁翁,早已習于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世人下酒閑談的材料。

  (5)問題交流:歌詞里說“浪花淘盡英雄”,你最崇拜《三國演義》中的哪個英雄?(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相機呈現(xiàn)三國人物形象。

 。6)導入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的一篇課文《草船借箭》。(板書:草船借箭)學生齊讀課題。

  2.簡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度龂萘x》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

  學生閱讀,師生交流。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三國演義》中人物的了解。

  3.簡介作者。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度龂就ㄋ籽萘x》的作者,山西太原人。

  設計意圖:

  簡介《三國演義》,同時了解作者及寫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三、再讀感知,整體感知

 。ㄒ唬├砬屙樞颉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敘述的?是按照什么順序將故事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全班交流,教師訂正。

 。ǘ┝私馄鹨、經過、結果。

  1.快速瀏覽課文,試著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小組同學的意見。

  3.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fā)言,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

 。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2)故事的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3)故事的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教師幫助學生找到梳理文章結構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四、細讀課文,了解起因

  1.教師簡介“草船借箭”的時代背景。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jù)一方,稱為“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zhàn)。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時候發(fā)生的。

  2.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從這部分課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學生作批注,自我品讀探究。

  4.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人物對話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fā)言,全班交流:

 。1)從這部分課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諸葛亮。)

 。2)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zhàn)。周瑜為什么還要害諸葛亮?

  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妒忌。(學生齊讀)。

  從這句話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點?(嫉賢妒能。)

 。3)周瑜要害諸葛亮,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詞句了解到的?(他們的對話。)

 、佼敃r,周瑜是吳國的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好嗎?(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谥荑み@樣問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諸葛亮。這是周瑜設好圈套,明里共商軍事,暗里設陷阱害人,明知故問。)

 。3)周瑜設計想陷害諸葛亮,他是怎樣一步一步達到自己的目的的?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卻”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絕。)為什么不能推卻?(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這正中周瑜下懷,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

 、趶倪@段對話中你覺得周瑜是個怎樣的人?(周瑜是個具有險惡用心的人。)

 、弁酪黄鸾涣,想象周瑜當時的心理活動(請同學根據(jù)自己的課文內容的理解,選擇描寫人物說話時動作和神態(tài)的詞語填入括號里。)

 、軐W生交流,教師小結。

  ⑤再讀加入描寫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詞語的語段,總結下列問題:

  A.周瑜設計想陷害諸葛亮,諸葛亮是怎么做的?

  B.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枝箭的任務,還要立下軍令狀,說三天造好十萬枝箭呢?從中可看出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薄T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拗该x這段話。

 、弋斨荑ぢ犝f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還立下軍令狀,他的心里為什么很高興?(周瑜知道在當時,三天肯定造不出十萬枝箭,既已立下軍令狀,完不成是要殺頭的。周瑜以為他的計謀要成功了,所以很高興。)

 、嘀T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為什么還要立下軍令狀,說三天造好十萬枝箭呢?(諸葛亮為顧全聯(lián)吳抗曹的大局,不計個人得失。)

  ⑨從學習中你了解到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胸有成竹,顧全大局。)

 、馊嘟涣,教師小結。

 。4)教師小結:學了這部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顧全大局;而周瑜卻妒忌諸葛亮,心胸十分狹窄,陰險狡詐。

 。5)指導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要讀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如讀出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讀出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zhèn)定,胸有成竹。

  6.談話過渡:從課文第1~2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周瑜想害諸葛亮,他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的計劃得逞了。(板書: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fā)展的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設計意圖:

  采用讀、思、議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節(jié)。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3.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

  4.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敘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結構,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谕ㄟ^第1~2自然段的學習,我們還了解到什么?

 、圻@部分課文的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2.談話過渡:從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還了解到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周瑜是怎么“嘆”的?快速瀏覽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你默讀課文,圈畫批注出來。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借箭準備和借箭過程。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了與上節(jié)課做好銜接,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二、了解“借箭準備”,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諸葛亮請誰幫忙做借箭前的準備?(魯肅)

  2.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么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忠厚,顧全大局。)

  3.從哪里可以看出魯肅為人忠厚,顧全大局?請默讀課文3~5自然段,把書上有關句子標出來。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相機指導。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

  啟發(fā)學生自由讀這段話,從“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感受魯肅十分誠信、顧全大局、對諸葛亮贊賞與默默支持。從“果然”一詞也能夠看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

  5.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做哪些準備?

 。1)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做好哪些準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多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

 。2)諸葛亮為什么對魯肅說“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諸葛亮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3)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軍令狀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個草船借箭的計劃。)

  三、精讀“借箭經過”,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指名讀課文6~9自然段,標出能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有關語句。

  2.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教師評議,相機指導。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1)讀一讀,說說你從這段話知道了什么?(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候有大霧,他在等霧。)

  (2)諸葛亮那個時代有沒有天氣預報。浚]有)這又說明了什么?(這就說明了諸葛亮懂天文,識氣象。)

 。3)除了這兒,你還能從哪兒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T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霧散了就回去!

 。1)從“大霧漫天”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當時的天氣情況:到處都是大霧。)

 。2)從天氣的變化中你感受到什么?(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

 。3)從“諸葛亮笑著說”你感受到什么?(諸葛亮鎮(zhèn)定自若,是因為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這一笑,笑出了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笑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把船只“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擺開”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統(tǒng)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增大。)

 。5)軍士為什么要“擂鼓吶喊”?(這樣做既是為了虛張聲勢,制造進攻的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方向。)

 。6)從這段敘述中你對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諸葛亮考慮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利用大霧的天氣,前去“借箭”。)

  (7)指導朗讀,讀好魯肅和諸葛亮說話時的語氣。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1)“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這樣既能兩面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也便于箭滿后順風順水返回,省去調頭的時間。)

 。2)你對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顯示了諸葛亮過人的智慧。“逼近曹操受箭”,進一步說明諸葛亮對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輕輕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諸葛亮謀劃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僅顯示出諸葛亮豐富的天文知識,也體現(xiàn)了諸葛亮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4.自由讀課文3~9自然段,總結“借箭的經過”。(板書: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1)小組交流。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偎愫锰鞖猓旱谌煊写箪F。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擺開,兩面受箭。

  ③算好魯肅:忠實守信。

  ④算好周瑜:嫉賢妒能,陰險狡詐。

 、菟愫貌懿伲褐斏鞫嘁。

  四、了解“借箭結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2.結合課文說感受。

 。1)小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僦荑さ闹巧滩蝗缰T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谥荑さ男亟蟛蝗缰T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顧全大局。

 、壑T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3.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4.教師小結: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確說明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爸荑ご蟪砸惑@,長嘆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這句話照應了課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板書: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1.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shù)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后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shù)慕Y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2.作業(yè):運用學會的閱讀方法,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三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jié)。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草船借箭》教案】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教案02-15

《草船借箭》的教案08-26

《草船借箭》教案06-20

草船借箭教案02-21

草船借箭教案09-17

【薦】《草船借箭》教案03-07

《草船借箭》教案【薦】03-07

【熱】《草船借箭》教案03-07

【精】《草船借箭》教案03-07

《草船借箭》教案【推薦】03-12